0

公羊兔的养殖技术【优秀20篇】

荷花竹,适合水养、盆栽、水培。观赏价值极高,是少数能长期摆放在室内的绿化和装饰品之一。那么,荷花竹的盆栽养殖方法是什么?今天,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推荐荷花竹的盆栽养殖方法。

浏览

2794

文章

138

篇1:乌龟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全文共 207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草龟(详情介绍)

乌龟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龟类,一般来说,乌龟还特指中华草龟。草龟是一种既可以饲养赏玩、又可以食用的龟种,是我国最常见的本土龟种,饲养的数量也比较大,下面介绍一下乌龟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一、创造良好的乌龟所适应的池塘生态环境是养龟的一项关键技术

池塘选址时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环境安静、背风向阳、空气清新、交通和电力便利。池塘四周建有防盗、防逃墙,墙内要留有20%~30%的陆地,供乌龟栖息、运动和繁殖。墙外要有“电子灭鼠器”等防害装置。稚龟塘可搭建防暑遮光网。水陆交界处一定要保证有斜坡浅水地段,可在水边以25~30度倾角斜铺水泥板以便乌龟及时爬出水面。在龟池四周的水泥板摆放半浸水式的食台,隔水5~6厘米处投料,以适应乌龟咽水咬食的习性。食台外隔1~1.2米处全塘搭建一圈水葫芦带,水葫芦带宽1.5米。利于乌龟攀附隐藏,晒背歇凉。食台和水葫芦要放稳、放好、放整齐。池塘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后,先注水50~80厘米,隔日排掉,再注水50厘米,全塘泼洒1~2克/平方米漂白粉。

二、正确选择乌龟种苗,合理安排放养工作是养龟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选龟一定要种质纯正,防止近亲繁殖,采用从良种场选购的具有优良性状的乌龟种苗,要求龟壳完整、无伤无病、无畸形、活力强、规格整齐。一般说来放养密度8~12只/平方米(每亩6000~8000只)。根据水源情况,如水源充足也可放至10000只/亩。水质调控要做到肥、活、嫩、爽。水的透明度在25~28厘米左右。稚龟放养前要降低水位至50~60厘米,塘周岸边80厘米处要设“易返回”纱网限制乌龟的运动范围,保持60天后可拆除,因为龟雨天顺水而上之后难返回到水里。水中150厘米设“易返回”纱网限制乌龟的运动范围,保持20天后可拆除,解决稚龟游泳能力弱而水域宽广的弱点。塘坡一定要修整好,泥质塘坡不要有坑洼,注意填平;沙质塘坡可每日下午泼洒水,保持形状,确保不塌倒埋住乌龟。放养前稚龟用20克/平方米的浓度高锰酸钾液浸泡,水深以盖过龟背1厘米为准。放养时待稚龟休息后,捞放在塘坡无水处,让龟自行爬入水中,严禁将龟直接倒入水中引起呛水。放养操作过程中特别注意不能让龟在水中处于倒置状态,一旦发现要立即将龟翻转。

三、保持良好的水质是池塘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养好乌龟的主要措施

1.进行龟鱼混养,以鱼调水,以优质水养龟。放养滤食性鱼类控制浮游生物,放养底食性鱼类控制有机物,每亩水面配养鲢鱼150~200尾,鳙鱼80~100尾,鲫鱼或本地塘虱150~200尾。

2.经常加换新水,最好保持微流水。乌龟对水位很敏感,换水操作时注意水温变化不能超过5℃。

3.气温下降时,第一年的幼龟因没有冬眠的适应性,可直接采用简

易棚膜采光增加温进行冬养。通过气泵从棚膜外向水中输送空气,可提高水中溶氧含量,避免配养鱼浮头。

4.经常捞出和补放水葫芦使水质清新,捞补时避免弄翻龟,影响正常呼吸。

5.每隔10~15天泼洒生石灰或有益微生态制剂,调节和改善底质和水质。

四、给予充足和营养全面的专用饲料是促进乌龟稳定快速生长的首要条件,也是养龟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饲料的选择,最好以乌龟全价专用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少量鲜嫩干净植物性饵料。可于每日上午6~7时和下午5~6时在食台多点投喂,应根据季节来决定投饲的时间。投喂量相当于龟体重的2%~5%。平时应尽量减少外界对龟的干扰,应充分遵循乌龟的进食规律,做到合理、按时、足量、科学的投喂。

五、疾病预防是保证养龟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确保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

长期的养殖实践证明,坚持生态、生物防病为主,中草药预防为辅的综合预防措施,由于龟壳的保证作用,乌龟是极耐粗养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由于龟排出的粪尿较毒,对乌尾有一定的腐化作用。刚孵出的稚龟其尾部与身体基本等长,随着自然生长尾部变得越来越短,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保持水质清新,避免龟尾部变短时被细菌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六、细致入微地做好防逃工作

要注意在场地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到防逃的事项:池塘和水泥板的建造,转角和接口处建成圆形,要平整,无缝隙。围板离地面60~80厘米高。防止夜晚和雨天乌龟“叠罗汉”翻墙逃跑。平时除修补漏洞外,还应加固水泥板,更要注意大风暴雨时,特别是在晚上,严防水泥板倒塌。进出水口要设防逃设施,塘坡绝不允许有孔缝洞穴存在,中空的工具用完后要拿走,以防乌龟钻入其中,易进难出。

总之,我们养殖者要知道下面几点:

1.乌龟是半水栖龟类,虽是水中物,更要出水面呼吸空气,到陆地上繁殖。

2.龟无壳就不成龟。由于壳重身沉,若龟在水中四足朝天,背朝水下,腹朝上之后往往难以立即翻身,易呛水死亡。

3.常保持水质清新是养好乌龟的基本条件。实行龟鱼混养,以鱼调水,保证以优质水养龟。

4.根据不同生长季节使用乌龟专用配合饲料。

5.龟粪尿比较毒,对龟尾有腐化作用,应避免尾端被感染。

6.养龟要搞好“三防”(防盗、防病、防逃)工作,以防盗为主。

7.养殖乌龟成功的秘诀是一种二料三管理。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把几项都搞好,才能保证养龟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肉用鸳鸯的养殖技术

全文共 1335 字

+ 加入清单

肉用鸳鸯,一般地方称鸳鸯鸭,系雁形目、鸭科,其红头白羽、黑顶、花背、黑尾,是一种集肉用,药用、滋补、观赏于一体的吉祥物,是爱情、友好的象征。养殖此种鸳鸯,是一项发家致富的好项目,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好门路。

一、经济价值;肉用公鸳鸯体重可达5公斤,母鸳鸯2~3公斤,其生长速度快,饲养成本低,80天可达3公斤,6月龄开产蛋,从小到长成以及产蛋期间,平均日饲料只需0.25斤,年产量可达200个左右,平均蛋重72克,最大的100克,它的肉鲜红细嫩、香脆爽口、汤鲜味美、无异味。具有滋阴壮阳、增强性欲、保肝益智、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据《本草网目》、《饮膳正要》等书中介绍,鸳鸯肉“可强身美容、增强性欲”,“可治痔疮、肛漏下血不止、疥癣,牙痛、高血压、惊斜、梦寝思暮……等。目前,在发达地区和城市高档餐桌上食用鸳鸯已成为一种时尚。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对鸳鸯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尤其它的肉比鸡、鸭、鹅、牛、羊、猪、驴、狗、兔、鸽子肉鲜美香纯正,甚至,比甲鱼、全虫还好,所以备受人们的欢迎,必将占领全国肉食市场。目前,一些地方商品价80~100元/公斤,种价100~400/只,成本与利润之比高达1:10,且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1997年全国养殖业科技扶贫项目推广会上,把肉用鸳鸯作为一项科技扶贫项目进行推广,专家认为今后3~5年属供种发展阶段,10年不会饱和。一些地方已把此项目纳入“菜篮子”工程,并着手深加工研究,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生活习性:肉用鸳鸯是改良鸳鸯,系两栖动物,水养,旱养均可。耐温耐寒,适应性强,全国各地都可养殖。它的食性很杂,草、菜、庄稼叶、树叶、玉米、麸皮、米糠、豆渣、啤酒渣、豆饼、昆虫均可饲喂。抗病力强,无瘟疫等灾害性疾病。因此,是农村、城市、个人、单位,尤其是下岗职工、亏损企业、残疾人、贫困地区、生活自救、脱贫致富的理想选择。

三、养殖方法:

1、种鸳鸯的饲养管理。公母可按1:3混养,圈养、散养、放养均可,各地可因陋就简,有养鸭的条件更好。圈养以50~100只为宜,圈内应设有水池和适当的活动场地,有产蛋箱或产蛋池,饮水不断。尽量保持舍内干燥、清洁、通风和充足的光照。在饲料方面,产蛋期多喂精料。同时,增加一些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休产期可粗放饲养。

2、仔鸳鸯的饲养管理。雏鸳鸯出壳后1~3日内对温度敏感,喜温好睡,应保证温度不低于30℃。3天后逐渐降温。同时,应保持光照时间和强度,随着其生长,逐渐缩短、减弱光照,出壳24小时左右开食,保持饮水不断,仔鸳鸯不宜下水。饲料可喂小鸡、小鸭饲料,也可喂夹生米、面条等。要防止鸳鸯搭堆,以保其健康生长。同时,要注意防鼠害和兽害。

3、青年鸳鸯的饲养管理。1月龄以后鸳鸯生长速度加快,尤其2~4月龄之间生长速度最快。所以,也是鸳鸯食量最多的时期,需要全价料供给,以保证其快速生长的需要。由于公母争食能力不同,有条件的情况下,把公、母分开饲养以利公母的健康生长。在这个时期,有两次喙羽高峰,一是1月龄左右尾羽生长时;二是2月龄后主翼羽生长时。为了减轻喙羽,应在20日龄时开始增加含硫氨基酸和治疗喙羽方面的添加剂,如羽毛粉、停喙灵等。注意饲养密度和环境卫生,限制光照强度等,防止和减轻喙羽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巨骨舌鱼养殖技术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巨骨舌鱼是巨骨舌鱼属的物种,亦称海象鱼。成鱼体长可达2-6米,重可达100千克。体形巨大,长形,稍侧扁。头部骨骼由游离的板状骨组成。那么巨骨舌鱼养殖技术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巨骨舌鱼养殖技术

1、鱼缸:巨骨舌鱼生长迅速,建议养巨骨舌鱼的水族箱是长4.5米、宽1.5米、高1.5米,家中1.5米的鱼缸最多只能养到巨骨舌鱼长到1米左右。放养至鱼缸中的时候,要保证有足够的饲养空间鱼开阔的活动范围。如果缸体的水位较低时,一定要在缸的顶部做好保护措施,以防其蹦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水质:巨骨舌鱼是热带鱼,喜欢弱酸性水质,对水质的要求不是很严格,适宜的水温是介于24度和29度之间。但是从这些年来的养殖经验来看,只要巨骨舌鱼适应的好,水温可以适度扩大到22度和31度之间,但要求水温的稳定性,不可急剧变化。

3、饲料:巨骨舌鱼属肉食性鱼类,从幼鱼到成鱼都必须投喂动物性饵料,以投喂活动的小鱼最佳,动物内脏易妨害消化系统而不可投喂。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多选用对虾饲料(浮性)。提醒一点的是鱼和人一样需要各种养分,不可以投喂一种饵料,应制定出一份营养丰富的菜单,以确保营养均衡。

4、喂养:巨骨舌鱼在投饵时不要把鱼或肉块长时间拿在手中,否则巨骨舌鱼会冲向饲养者的手臂,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同时,巨骨舌鱼在幼体时只要体型差不多的观赏鱼都可以和它混养,亚成体以后会将其他鱼类当成了猎物,因此需要分开养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龙虾的养殖技术是什么

全文共 1163 字

+ 加入清单

龙虾(学名:Palinuridae)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龙虾科4个属19种龙虾的通称。那么,小龙虾的养殖技术是什么?

小龙虾日常管理

由于淡水龙虾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虾池水质要经常保持清新,一般每周加水15~20厘米,使水质活爽,并有足够的溶氧。饵料投放应定点、定时、定量,种类尽量多样化,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饵料应投在池塘的浅水边。

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

淡水龙虾是一种经济型淡水虾种,它具有6大特点:一是体大肥美;二是生长快、产量高;三是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四是适应性强,能在恶劣天气、环境中生存;五是食性杂,既能吃动物性饲料,也能吃人工配合饲料和腐殖质;六是经济效益高。

小龙虾养殖技术

池塘条件养殖淡水龙虾的池塘应选在通风向阳、环境安静、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的地方。①池塘应为长方形,面积1334~3335每平方米为宜,水深在0.9~1.5米左右。②池底为硬土质或沙质,无淤泥,池壁须有一定坡度。③池塘要有良好的排灌系统,一端上部进水,一端底部排水,进排水口都要有防敌害、防逃网罩。④池塘底部应有适当面积的沉水植物区,并有足够的人工隐蔽物,如废轮胎、网片、竹排等,以供龙虾隐蔽栖息。⑤有条件的池塘可设增氧机。⑥放养虾苗前应对池塘进行消毒,如果是新建虾塘可用生石灰带水清塘,若是旧鱼塘养殖,一定要干塘消毒,除泼洒生石灰外,还要彻底清除池塘中的鳅、鲶、黑鱼和蛇、鼠等掠食性敌害生物。

水质要求主要以未污染的江、河、湖、库等大水体地表水作水源,也可用地下水作水源。淡水龙虾的适应性强,水的pH值在6.10~9.33范围内都能生存,但以6.5~9.0为宜,最好为中性偏碱,以利龙虾快速生长。淡水龙虾虽然耐低氧,但若长期处于低溶氧状态,则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还应避免水质受重金属、杀虫剂、除草剂、油、甲烷等物的污染,在养殖中应采取微流水或定期加新水养殖,可促进生长。

虾苗投放及日常管理虾苗投放虾苗投放应选择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进行,在投放前先用少量的池水徐徐加入运苗容器内,调节水温,直到容器内水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将虾苗放入池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7.5~9.0尾,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苗规格要求整齐一致。

加拿大龙虾配西藏红花浓汁

食材:龙虾、新鲜大芥菜、蒜头、鲜柠檬榨汁、欧洲特级础榨橄榄油、白葡萄酒、鱼露、新鲜淡奶油、胡椒粉、牛油、西芹、藏红花、

做法:

1、将切碎的蒜头,以及西芹一起翻炒,加入白葡萄酒和鱼露。煮至浓缩成半。

2、将龙虾用剪刀剔出整龙虾肉、并出整壳,剔出虾线、虾包。

3、用特级初榨橄榄油煸炒浓汤,加入新鲜奶油与藏红花。继续烹煮至理想黏稠度。

4、将剔出整龙虾肉,龙虾鳌用细牙签均匀的穿一排孔,把肉放藏红花浓汤中,轻轻的翻动,以便吸收进浓汤的汁。

5、把入味的龙虾肉、以及浓汤装盘,上桌前,洒入盐以及胡椒,再把牛油放在上面将牛油溶解在锅里,加入剁碎葱头和剁碎的大芥菜翻炒垫在龙虾肉底下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盆栽郁金香的养殖技术

全文共 1601 字

+ 加入清单

郁金香是重要的春季球根花卉,矮壮品种宜布置春季花坛,鲜艳夺目。中、矮品种适宜盆栽,点缀室内环境,增添欢乐气氛。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盆栽郁金香的养殖技术方面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郁金香养殖的栽培与管理

一.当郁金香球根长出新芽以后就要移到日照充足的地方,并给予充分的水分。

二.肥料刚种时,就放长效肥一次就够了。

三.开了花的郁金香盆栽,如果要延长花期,放在阴凉处,减少水分。

郁金香的养殖方法

1、土壤:郁金香对种植土壤要求既保水又透气,盐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酸,pH值应不小于6,用泥炭、腐熟土和沙以1∶1∶1混合作为栽培基质,效果较好。

2、阳光:充足的阳光照射对郁金香的生长是必需的,光照不足,将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引起落芽,植株变弱,叶色变浅及花期缩短。但郁金香上盆后半个多月时间内,应适当遮光,以利于种球发新根。另外,发芽时,花芽的伸长受光照的抑制,遮光后,能够促进花芽的伸长,防止前期营养生长过快,徒长。出苗后应增加光照,促进植株拔节,形成花蕾并促进着色。后期花蕾完全着色后,应防止阳光直射,延长开花时间。

3、温度:郁金香喜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气候,生长适温为9-13℃。耐寒性强,冬季可耐-35℃的低温。

4、浇水:种植后应浇透水,使土壤和种球能够充分紧密结合而有利于生根,出芽后应适当控水,待叶渐伸长,可在叶面,增加空气湿度,抽花薹期和现蕾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促使花朵充分发育,开花后,适当控水。

5、施肥:郁金香对肥料的要求不高,如果生长势弱,可以施加一些氮肥。当根系发育良好后,每100平方米施加2公斤硝酸钙,分三次撒施,每次间隔一周以上。

6、虫害:郁金香病虫害的病原菌可由种球携带,也可由土壤携带而感染种球,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主要病害有茎腐病、软腐病、碎色病、猝倒病、盲芽等,虫害多为蚜虫。栽种前进行充分的土壤消毒,尽可能选用脱毒种球栽培,发现病株及时挖出并销毁,大棚生长过程中浇1~2次剂,效果更好;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防止高温高湿;蚜虫发生时,可用3%天然除虫菊酯800倍喷杀。

如何种植郁金香

郁金香栽培要选成熟健壮,质地坚实、完整无损,无病虫斑的优质良种球根。栽培用土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并应保持微酸性(PH6一8.5)切忌碱性土质和粘度重的土质,地栽必须与其他作物轮作,盆栽则应每年更换培养土。郁金香喜肥,可用腐叶、腐熟饼月巴及骨粉作为混合基肥,在生长期用稀饼肥水作追肥。

郁金香喜阳光,地栽应向阳背风,盆栽可置阳光充足的室内。生长期及花期适宜温度在15—20℃,盛夏休眠期要求在20—25℃之间,冬季则不能低于一5℃。

秋季10至11月栽种郁金香。栽后浇一次透水,冬季用稻草覆盖防冻。待来年初春萌芽出土后进行正常管理。每隔7一1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饼肥水,在孕蕾至开花前适当增施一些磷、钾肥,可使早开花大。平时保持土壤潮湿,但应无积水,花后的土壤应保持不千不湿,以利于新鳞茎的膨大和子球的形成,生长。

6月中下旬,植株地上部分全部枯黄,地下部分的新鳞茎已成熟,子球也已形成并长到一定大小,此时可挖掘出土,明干,去泥后置通风、干燥处贮藏,温度要求在20一25℃之间,最高不能超过30℃。在收藏时,注意防止鳞茎外表纤维状膜质色皮和马蹄型鳞茎盘周围根原基的损伤,因伤口极易染病菌。

引起郁金香退化的因素大多来自病虫害,在栽培管理中应经常松土,除草用药物喷杀传毒昆虫,如发现粉虱、蚜虫以及虫蝉等害虫时可用乐果和马拉松硫磷喷杀。对地下线虫,可用80%二澳氯丙烷(1:150)加水稀释后喷浇培养土以杀灭,但应在栽种前二周进行。早春多雨或土质粘度过重,容易发生立枯病,往往在鳞茎上出现黄褐色病斑渐扩大变黑并干缩,植株倒伏枯死,这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所引起的。发现病株后立即控除并集中烧毁,可用五氯硝基苯拌细土(1,25)撤于植株周围进行防治。对叶部及花朵的病菌引起的斑纹、斑点等症状,可用1:1:100波尔多液和50%退菌特1000倍液喷雾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蚂蚱可以怎么养_蝗虫的养殖技术

全文共 5467 字

+ 加入清单

蝗虫俗称“蚂蚱”,蚂蚱是一种食性昆虫。蚂蚱的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蚂蚱可以怎么养。下俩小编就带你们去看一下蚂蚱怎么养吧。

蚂蚱的生活习性

交配中的蝗虫

蝗虫]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

大多数是作物的重要害虫。在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对自然界和人类形成灾害。

幼虫只能跳跃,成虫可以飞行,也可以跳跃。大多以植物为食物。

人们常说的蚂蚱(少数地方不区分大小都叫蚂蚱)只是蝗虫的幼虫,并不是单独的物种。

另有一种常见昆虫草蜢,又名蚱蜢,在中国北方也称蚂蚱,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蚱蜢亚科。俗称扁担勾,常易同蝗虫幼虫混淆。

植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

每年夏、秋为繁殖季节,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发育时期之二

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如图)。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种形态的昆虫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中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时代。在24℃左右,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 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 >>>下一页更多精彩“蚂蚱的种群分布”

#p#副标题#e#

蚂蚱的养殖方法

若虫期管理

⑴蝗蝻取食量很小,且喜欢取食鲜嫩植物,此期蝗虫非常纤弱,应注意防雨,以防淹死蝗蝻。

⑵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⑶三龄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

⑷保持棚内干净,1-2天清棚一次,以防疾病发生。

蚂蚱的价值

研究价值

蝗虫的生物学特性与价值:蝗虫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蝗虫,能入药供食用的主要有两种,即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这两种蝗虫营养丰富,肉质松软、鲜嫩,味美如虾,据《飞蝗之研究》和《飞蝗的饲料价值》等书介绍,蝗虫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蝗虫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有暖胃肋阳,健脾消食,祛风止咳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蝗虫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痧胀、鸬鹚瘟,冻疮,气管炎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十只煎汤服,或炒存性研末服,五只/次,冻疮炒存性研末调香油涂患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餐桌上已由鸡鸭鱼肉等传统型转为绿色野味型,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在香港等地具有“飞虾”的美称,是各国人民的喜食佳品,在美国还举行“昆虫宴”招待贵宾,其中就有蝗虫。据报导,有些肥胖和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多趋于食用昆虫,意欲达到减肥祛病之目的。随之而来的有些国家和地区都相应的兴起昆虫食品。用昆虫做菜,或制成罐头、饼干、雪糕等食品,十分畅销。

食疗价值

蝗科昆虫中华稻蝗、飞蝗等的虫体。又称为蚱蜢。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东、中南和四川、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区。获得后去翅、足,洗净,用沸水烫死后食用。含有高蛋白。是最理想的食品。

[性能]味甘、辛,性温。能健脾消食,息风止痉,止咳平喘,通络。

[参考]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钙、磷、铁、铜、锰、维生素A、B等成分。

[用途]用于脾虚少食或营养不良;急慢惊风,抽搐痉挛;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喘咳气急。

[用法]煎汤,炒食,或研末。

[附方]

1、茴香炒飞蝗:蝗虫30g,小茴香6g。一同放入食油中翻炒,待熟时加食盐少许炒匀。

本方用蝗虫健脾消食,小茴香理气健胃。用于脾虚气滞,脘腹满闷胀痛,饮食减少等。

2、蚱蜢散:蝗虫焙燥,研末。每次服3g,一日3次。

《救生苦海》用酒送服该品,治疗破伤风;《本草纲目拾遗》用砂糖和服,治小儿惊风。皆取该品止痉挛,息内风。但均属治标(缓解症状)之法,宜与治本对因的药物配用。

3、蚱蜢钩藤汤:蝗虫10只,钩藤15g、薄荷叶10g。加水煎服。

源于《百草镜》。本方取蝗虫、钩藤息风止痉,薄荷叶疏散风热。用于惊风发热,抽搐痉挛。

蝗虫是灾害性昆虫

它不同于其它的特种养殖业,养殖它一方面可以变害为宝,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又增加蝗虫的种量,形成了潜在危害。必须对它的养殖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成规模的养殖,按1亩地养殖为标准,在养殖场地四周应建有半米宽的植物染毒隔离带,周围要用铁丝网做围栏,并配有农药喷雾器,杀蝗虫的农药有很多种,可以用75%马拉硫鳞乳油,也可以用2.5%敌杀死等菊酯类杀虫药进行杀灭。

养殖户如果不想对蝗虫进行养殖,要进行最后一次的灭绝措施。养殖户不想养殖了,应提前做好准备,在每年的春季5月20号之前不能将养殖棚撤掉,待蝗虫全部出土以后,未成虫之前,用农药将其全部杀死,这样就不会有危害了。养殖户在秋末之前,决定不在养殖了,必须在9月10号之前,即蝗虫没有交配前将其全部出售,或用农药杀死,不得让其在养殖棚内产卵,这样的措施才能保证根除以后的潜在危害,利于养殖蝗虫产业的健康发展。

蚂蚱的危害与防治

危害

蝗虫是农、林、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有害蝗种对农、林、牧业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全世界的蝗虫已有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蝗虫约300种左右,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0以北地区外均可发生蝗虫。全世界常年发生蝗虫的面积达4680万km2,全球1/8的人口经常受到蝗灾的袭扰。全世界发生为害最严重的蝗虫为沙漠蝗Schistocercagregaria,其中最大扩散面积可达2800万km2,包括66个国家的全部和部分地区,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20%,受灾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1/10以上。我国于1971年在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的樟木地区曾采到散居型沙漠蝗虫。

我国已知蝗虫在900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约60余种。对禾本科植物可造成较大为害的蝗虫主要有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稻蝗Ox-yaspp。、蔗蝗Hieroglyphusspp。和尖翅蝗Epacromiusspp.等。为害的豆类、马铃薯、甘薯等作物的种类有短星翅蝗CalliptamusabpeviatusIkonnikov、苯蝗HaplotropispunerianaSaussure、负蝗Aractomorphaspp.等。棉蝗Chondracrisrosearosea和负蝗可为害棉花。竹蝗Ceracrisspp.可严重为害竹林。在广大牧区,为害牧草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sibiricus、戟纹蝗Dociostaurusspp.、小车蝗Oedaleusspp.、牧草蝗Omocestusspp.、雏蝗Chorthippusspp.、痂蝗Bryodemaspp.以及意大利蝗Calliptamusitalicus等,大发生时可严重为害牧草和农作物并直接影响农牧业的发展。根据我国几千年来史籍的记载,造成农业上毁灭性灾害的蝗虫,主要就是飞蝗,并认为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机遇率或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前一年干旱以及先涝后旱,蚂蚱成片;蝗虫灾害与水、旱灾害常此起彼伏,交替发生,一直是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的三大自然灾害。

80年代以来,受全球异常气候变化和某些水利工程失修或兴建不当以及农业生态与环境突变的影响,东亚飞蝗在黄淮海地区和海南岛西南部频繁发生,每年发生面积约100~150万hm2,设计9省的100多个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威胁。1985~1996年的12年间,东亚飞蝗在黄河滩、海南岛、天津等蝗区连年大发生。1985年秋,天津北大港东亚飞蝗高密度群居型蝗群将10多万亩苇叶和几百亩玉米穗叶吃光后,于9月20日中午起飞南迁,蝗群东西约宽30余公里,降落到河北省的沧县、黄骅、海兴、盐山和孟村5个县和中捷大港两个农场,波及面积达250万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群居型东亚飞蝗第一次跨省迁飞。

1998年,东亚飞蝗的夏蝗在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8省发生在80万hm2以上。1999年,东亚飞蝗的夏蝗在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9省又发生80万hm2以上。蝗虫又肆虐河南,受灾面积237.5万亩,部分地区蝗虫密度达到4000余只/m2,面积之大,虫口密度之高,是河南25年来所未见。虽然已经控制了其危害,但必须加强扫歼并监测夏季残余成虫的产卵区域,准确了解并掌握秋蝗发生和水、旱发展趋势与气象动态,并及时做好秋蝗和三代飞蝗的防治工作,以减少飞蝗发生的面积与数量。

亚洲飞蝗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内蒙古和陕、甘、晋、冀等省的北部某些河谷与滨湖地带。新疆的塔城地区1983~1984年和1986年均发生群居型飞蝗危害,1987年在阿勒泰地区发生群居型飞蝗46群,平均密度1000~2000头/m2,发生面积约5.15万hm2。新疆蝗虫受灾面积达3005万亩,在塔城阿勒泰地区密度达每平方米上万只。

西藏飞蝗在西藏于1928~1952年间,曾有45处发生蝗灾,1846~1857年则连续12年发生蝗灾,并波及到18个地区,重者连年庄稼颗粒无收,青稞、麦子亦荡然无存,草场则寸草无收。1970、1974、1979、1988和1991年,西藏飞蝗先后在林芝、米林、白朗、拉萨、林周和达孜等地暴发为害,严重影响了农牧业的生产。1988年6约19日,米林县强那区发生群居型西藏飞蝗1000多亩,并飞越雅鲁藏布江为害青稞。1999年,在拉萨、日喀则等地部分地区也发生了高密度的飞蝗蝗群。

80年代以来,我国10多省部分稻区发生稻蝗460多万平方百米。竹蝗对南方竹林为害达300万平方百米以上。至于我国北方牧区及农牧交错区的各季草场的蝗虫,其发生特点是种类多、密度大、最大发生面积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可达2000多万平方百米。近十几年来,常年受灾面积约460多万平方百米,实际防治面积约100万平方百米左右。1998年,我国牧区及农牧交错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阿尔泰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均发生了高密度蝗群,发生面积达数百万公顷以上。199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阿尔泰、昌吉、巴里坤等地区上报的蝗虫发生面积约4000万亩,发生蝗虫种类主要为意大利蝗、戟纹蝗、西伯利亚蝗、黑条小车蝗等,发生密度600~8000头/平方米,个别地区可高达10000头/平方米。各蝗区已经分别采取超低量制剂、微孢子虫、招引纷红椋鸟和牧鸡治蝗等多种方法进行了治理。

此外,1984年,在澳大利亚仅由澳大利亚灾蝗Chortoicetesterminifera的大发生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200万美元。自1985年年底以来,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多种蝗虫同时猖獗发生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在美国西部的17个州,每年因草原蝗虫所造成的草场损失约为800万美元。1999年在俄罗斯的中部、东西伯亚南部等20多个州、里海附近以及与哈萨斯坦接壤等地区,已有100万平方百米农田遭到蝗虫袭击。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⑴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⑵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

⑶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

⑷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生物防治

⑴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也可在山坡放养鸡、鸭、鹅等家禽防治。

⑵大面积施用微孢子虫。

看了蝗虫的养殖技术还看:

蚂蚱的分类学

中文学名:蝗虫

别称:蚂蚱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有颚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直翅目

亚目:蝗亚目

蚂蚱的种群分布

飞蝗Locustamigratora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蝗虫,已知有10亚种,其分布遍及欧、亚、非、澳四大洲。我国有3个亚种: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亚洲飞蝗L.mgratoriamgratoria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西藏飞蝗LocustamigratoriatibetnsisChen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区的许多河谷与湖泊沿岸地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亚飞蝗发生面积约521万hm2,经过贯彻“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1951~1997年间,全国已累计净改造蝗区面积367.8万hm2,使蝗区面积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70.6%。现有蝗区县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28个减少到151个,取得了世界治蝗史上引人注目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蜜蜂的养殖技术是什么

全文共 1506 字

+ 加入清单

蜜蜂(Bee、Honey bee),属膜翅目、蜜蜂科。那么,蜜蜂的养殖技术是什么?

一、要做好春繁管理。农业生产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养蜂也是如此。如果春季蜜蜂繁殖好,一年的丰收就有了希望和保证;天气晴好,浆、蜜、粉都会高产大丰收;就是天气多雨,王浆也能丰收。一般情况下,家庭养蜂以160~180个大群为宜,不管定地或转地都是如此。即使遇上滴蜜无收的年成,仅王浆收入就足以养活整个蜂场。如何做好春繁工作呢?这里有四个建议:(1)适时加脾扩巢。从春繁开始养强群,紧脾时每只蜂王紧成一框,这就是所谓的“单脾开繁”,南北方都适用。要提早春繁就得人为地给蜜蜂补足花粉,工蜂吃了新鲜的人工花粉就会兴奋起来,积极分泌王浆饲喂蜂王,促使蜂王产卵多产卵快。开繁第一框都要加入带有人工花粉的角粉脾催产,中间留空供蜂王产卵。加第二框脾要等第一框子脾盖后再加,第二框封盖以后再加第三框,三框封盖子出完后就可以加到满箱的巢脾了。巢箱在大流蜜期要加到单王7框,双王8框。

(2)补饲蛋白质饲料增强蜜蜂体质。春季繁殖不好的蜂场,这时要给哺育蜂补充蛋白质,可用鸡蛋饲喂蜂群补充蛋白质,连喂三天就会明显好转。

(3)做好春繁养强群。蜂群在第一个油菜蜜源期若群势不是很强壮,每群蜂量达不到5公斤以上的蜂场应重点抓繁殖,不要急于求收成。油菜盛花期,天然蜜粉充足,是大好的繁蜂季节,每三天加一框就巢础,到油菜期结束就都成了封盖子脾。

(4)强群高产有技巧。很多养蜂人错误地认为蜂王产卵多了,蜜蜂只好顾着饲喂幼虫面不出去采蜜,因而就控制蜂王产卵;事实上,只有早春育强群,采集蜂量多,才能在天气晴好的蜜源期取得大丰收。强群蜂场在流蜜初期,适当控制蜂王10天左右的产卵量,进入大流蜜期多造新脾让蜂王大量产卵,可提高工蜂采蜜积极性。有些人为了多产蜂蜡,每次取蜜每次割胖脾,这种做法也会大大影响采蜜量。

蜜蜂经济意义

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通常广泛指的是生产用蜂种:西方蜜蜂和中华蜜蜂。它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药植物传粉。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据分析,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是人们常用的滋补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称。蜂王浆更是高级营养品,不但可增强体质,延长寿命,还可治疗神经衰弱、贫血、胃溃疡等慢性病。

蜂花粉被人们誉为“微型营养库”,干燥后颜色深浅不一,可以直接食用或泡入冷水中当饮料。

蜂蜡和蜂胶:都是轻工业的原料。蜂胶还被称为“紫色黄金”,在全世界的产量比黄金还少。

蜂毒:对风湿、神经炎等均有疗效。以夹子夹住工蜂,用它的尾针钉患者的穴道,让蜂毒进入体内,达到某种的治疗效果。

蜜蜂除了向人们提供蜂蜜、蜂王浆、蜂毒、蜂蜡外,更主要是为各种农作物授粉起增产作用。人类食物的1/3直接或间接地依靠昆虫授粉,而这1/3之中的80%是由蜜蜂完成授粉任务。蜜蜂是各种作物的最理想授粉昆虫,被誉为“农业之翼”。

蜜蜂在众多的授粉昆虫中能成为最理想和最重要的授粉昆虫,是因为蜜蜂形态构造上的特殊性。蜜蜂的舌管(吻)较长,同时具有灵巧的花粉刷、花粉栉、花粉耙和花粉篮,能适应多种作物花朵的采集,不伤害花朵。蜜蜂周身长有绒毛,有的还呈分叉羽毛状,便于黏附花粉。一只蜜蜂全身携带花粉可达500万粒,每天采集成千上万朵花,其授粉效率可想而知。蜜蜂采花具有专一性,它每次出巢只采集同种植物的花蜜和花粉。蜜蜂是一种群居昆虫,一群蜂有5万—10万只之多,它可以大量饲养和繁殖,这样对大面积开花的农作物、果树人们可有计划地利用蜜蜂授粉,达到大面积增产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火鸡的养殖技术是什么?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火鸡又名七面鸟或吐绶鸡,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家禽。火鸡体型比一般鸡大,可达10公斤以上。那么,火鸡的养殖技术是什么?

火鸡医疗价值

1、健脾: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2、养胃:暖胃,治疗胃寒症。

3、止泄:适宜脾虚型腹泻患者,症状是: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大便稀薄且有不消化食物。

4、调经:调理经期过长(短)或是月经过少(多)。

5、补肾虚:症状为“热”,主要有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耳鸣等的肾阴虚。

6、通乳生乳:有开胃健脾、消除寒气、催生乳汁之功效。

7、其他功效:用于虚损羸瘦,病后体弱乏力;脾胃虚弱,食少反胃,腹泻;气血不足,头晕心悸,或产后乳汁缺乏;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遗精,耳鸣耳聋,月经不调,脾虚水肿,疮疡久不愈合等。

火鸡饲料来源:

玉米、小麦、大麦、豆饼、鱼粉、苜蓿草粉、麸皮、碎米、矿物质元素。

火鸡场的建筑和设备:

场地 场地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或稍有坡度的背风向阳处。

火鸡舍 可采用开放式简易棚子或半开放式鸡舍。在冬季,应考虑采用全封闭式鸡舍,能保证温度调节、光照控制和通风换气等实施,也要本着经济实用,利于卫生消毒的原则。全封闭式鸡舍的建造要请专业人员设计。

设备 火鸡场的设备主要包括供暖设备、给料设备、通风设备以及各生长阶段所需的特殊设备。

火鸡营养价值

火鸡肉鲜嫩爽口,野味极浓,瘦肉率高,蛋白质含量丰富,胆固醇低、脂肪少。蛋白质含量高达30.5%,而且富含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蛋氨酸和赖氨酸都高于其它肉禽,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也含量丰富,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等神奇功效。肉性温微热,味甘香,滋补作用较强,对怔忡心悸、头晕目眩、脾胃虚寒、食欲不振、久病体虚、腰膝乏力等有良好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迎春花的养殖方法和栽培技术

全文共 2078 字

+ 加入清单

迎春花是在众多花卉中开放的最早的花,由于迎春花端庄美丽、气质非凡,所以很受人们的欢迎。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迎春花的养殖方法栽培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迎春花的栽培技术

选条

扦插,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剪取半木质化的枝条12-15厘米长,插入沙土中,保持湿润,约15天生根。将较长的枝条浅埋于沙土中,不必刻伤,40-50天后生根,翌年春季与母株分离移栽。

分株

可在春季芽萌动时进行。春季移植时地上枝干截除一部分,需带宿土。在生长过程中,注意土壤不能积水和过分干旱,开花前后适当施肥2-3次。秋、冬季应修剪整形,保持株新花多。

短剪

迎春在1年生枝条上形成花芽,第二年冬末至春季开花,因此在每年花谢后应对所有花枝短剪,促使长出更多的侧枝,增加着花量,同时加强肥水管理。

春天花后要修剪,并施一次腐熟的饼肥或基肥,并在生长季每隔半月施一次粪肥。再记住在生长后期增施些磷、钾肥,这样才能在修剪后,促进多发壮枝。日常管理,土壤以保持湿润偏于为主,不干不浇,气候干燥时,可迢当绩水增加湿度,雨后要防止盆中积水。在夏季烈口当头出现高温时,将它移至半阴处,则更有利其生长。春节前后,将其连盆移入温室或塑料大棚中,室温保持15℃左右,约15天就可见花。

嫁接

可选胸径2cm以上的水腊苗,早春萌动时在lm处或选一定的高度进行腹接。采当年生迎春枝长8—10cm作接穗,进行嫁接。接后用薄膜绑紧,套塑料袋,成活抽枝后逐渐将袋撕破透气放风炼苗,并摘心促抽侧枝,培育冠形。

用盆

迎春适应性强,喜光、耐寒、耐旱、耐碱、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中性、微碱性土壤中都能生长,但在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栽种一般在花凋后或9月中旬进行。如欲培养成提根式,可在栽种时把根适当提高一些,但一次不要提得太高,否则对生长不利。因为迎春花是黄色的,栽种时宜选用淡蓝、紫红、黑色的盆钵,使盆钵和花的颜色相协调。如果栽培得法,它将春天黄花满枝,夏秋绿叶舒展,冬天翠蔓婆娑,四季都充满春意。

养护

场地。刚栽种或刚换盆的迎春,先浇透水,置于蔽荫处10天左右,再放到半阴半阳处;养护一周,然后放置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比较湿润的地方养护。在冬天,南方只要把种迎春的盆钵埋入背风向阳处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在北方应于初冬移入低温(5℃左右)室内越冬。欲令迎春提前开花,可适时移入中温或高温向阳室内,如放置13℃左右室内向阳处,每日向枝干叶喷清水1~2次,20天左右即可开花;如置于20℃左右室内向阳处,10天左右就可开花。开花后,室温保持在8℃左右,并注意不要让风对其直吹,可延长花期。花开后,室温越高,花凋谢越快。

迎春花的养殖方法

1、土壤:迎春花的养殖对土壤有一定要求,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在酸性土中生长旺盛,碱性土中则生长不良。

2、温度:在夏季烈日当头、出现高温时,应将迎春花移至半阴处,则更有利其生长。春节前后,将其连盆移入温室或塑料大棚中,室温保持15℃左右,约15天左右就可见花。

3、浇水:迎春喜湿润,开花前至开花期要视土壤干湿程度浇水1-3次,在雨季到来之前,要经常浇水,生长季节不能去追肥,立秋后不要浇水,以防枝条过长过嫩而不能安全越冬。

4、施肥:栽种迎春时,应在盆钵底部放几块动物蹄片作基肥。在迎春生长期,要每月施1~2次腐熟稀薄的液肥。7~8月份是迎春花芽分化期,应施含磷较多的液肥,以利花芽的形成。如在开花前期,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有机液肥,可使花色艳丽并延长花期。

5、修剪:迎春花萌发力强,在生长期间要经常摘心,剪除或剪短某些枝条,才能保持树形。花凋后应把枝条剪短,一般仅留2~3个芽,主枝可适当多留几个芽,新枝生出后,如养护得当,花蕾丛生。

6、虫害:迎春花常见病虫较少,主要就是蚜虫危害,防治方法为喷洒40%氧化乐果乳剂,敌敌畏巧1500-1800倍液或用烟草液防治。

迎春花主要品类

迎春花的同属植物较多,常见的有如下品种:

红素馨,又叫红花茉莉,攀援灌木。幼枝四棱形,有条纹。单叶互生,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聚伞花序3花顶生,花冠红色至玫瑰红色,有香气。花和叶同放,花期为5月。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素馨花,又叫大花茉莉,直立灌木。枝条下垂,有角棱。叶片对生,羽状复叶,小叶5~7枚,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花单生或数朵成聚伞花序顶生,白色,有芳香。花期为6~7月。产于云南、广西。越南、缅甸、斯里兰卡和印度均有分布。

探春花,又叫迎夏,半常绿灌木。枝条开张,拱形下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枚,卵形或椭圆形。花黄色,成顶生多花的聚伞花序。浆果椭圆状卵形,绿褐色。花期5月,果期12月。原产我国中部及北部。

云南黄素馨,又叫云南迎春,常绿藤状灌木。小枝无毛,四方形,具浅棱。叶片对生,小叶3枚,长椭圆状披针形,顶端1枚较大,基部渐狭呈一短柄,侧生2枚小而无柄。花单生,淡黄色,具暗色斑点,花瓣较花筒长,常近于复瓣,有香气。花期3~4月。原产云南,现各地均有栽培。

素方花,半常绿灌木。小枝细,有角棱。叶片对生,羽状复叶,小叶5~9枚,卵形或披针形,先端尖锐。聚伞花序顶生,有花数朵,白色,有芳香。花期6~7月。产于四川、云南、西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梭边鱼的养殖技术是什么

全文共 2858 字

+ 加入清单

梭边鱼的肉质清甜,广受食客的欢迎,钳鱼肉质鲜美现在到养殖场批发也要30块一斤,市场价格更是卖到五六十元一斤,经济价值较大。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梭边鱼的养殖技术,欢迎阅读。

梭边鱼的菜品做法

色拉油、牛油、豆瓣、干辣椒、生姜、大蒜、大葱、冰糖、醪糟、八角、三奈、桂皮、小茴香、草果、紫草、香叶、香草、公丁香、川菜映像秘制底料。

炒锅置中火上,炙锅后,倒入色拉油烧热,放入牛油熬化,投入生姜、蒜瓣、葱结爆香,接着下入豆瓣和辣椒,用小火慢慢炒约20-40分钟,随即下入八角、三奈、桂皮、小茴香、草果、紫草、香叶、香草、公丁香,继续用小火炒约8-15分钟,下入冰糖,待醪糟汁中的水分完全蒸发,冷却后成火锅底料。用本发明火锅鱼底料制备的火锅鱼,具有色、香、味纯正,口感细腻而不油腻,菜肴营养丰富。

梭边鱼无鳞少刺,以多种腌制蔬菜、天然香料、中药秘方码味数小时之后,汤锅里用文火煨炖方才入味,适合像火锅一样边烫边食,而且鱼肉久烫不老,愈发有味。

梭边鱼的相关功效

味甘性平,除了能补脾利水,还可以通气消胀、益阴壮阳、养血补虚、养心补肾、消肿等功效,对水肿、脚气、腰酸腿软、痔疮、癣疥、耳痛、沙眼都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同时还对催乳补血、预防麻疹、治疗慢性肾炎、防治肺结核有益,几乎老少皆宜。

梭边鱼的口味分类

四川辣子鸡

川菜的味相当丰富,号称百菜百味。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鱼香、麻辣、辣子、陈皮、椒麻、怪味、酸辣诸味。调制这些复合味有很大的难度,但若掌握了它们的配方及调制方法,基本上也能学得八九不离十。下面分别介绍如下(按其重量比例作为单位)。

鱼香味

葱姜蒜泥1.泡椒0.5.四川豆瓣酱2.糖1.5.醋1.5.酱油、酒、味精适量。调法是先煸葱、姜、蒜、泡椒,再煸豆瓣酱出红油,与其他调料混合。色红味甜、酸、辣均衡,都不算太浓。可做鱼香肉丝、鱼香茄子、鱼香蘸汁等。

麻辣味

花椒0.5或花椒粉0.2.干辣椒0.3.四川豆瓣酱3.糖1.醋1.葱、姜、蒜、酒、酱油、味精适量。调法是先将干辣椒段炸至褐色,再下花椒炒香,煸葱姜蒜之后下其他调料。为取麻味,还可加些花椒粉。(油炸花椒起香,麻味来之于花椒粉)。特点是色泽金红,麻辣鲜香,有轻微的甜酸。可制麻辣鱼丁、麻婆豆腐等。

辣子味

四川豆瓣酱1.糖0.3.醋0.3.葱、姜、蒜及酱油、味精、酒适量。调法是先下葱姜蒜煸香,再将豆瓣酱煸炒出红油,下其他料调和。特点是鲜辣中带有极微的甜酸味。可制辣子鸡丁,辣子鱼丁等菜。

陈皮味

花椒0.5.干辣椒1.四川豆瓣酱3.糖2.陈皮2.酱油、味精、葱、姜、蒜、酒适量。调制法为先将干椒炸焦,再煸花椒出香味,如用陈皮块,亦加煸炒,若用烤干的陈皮碾成的粉,可在烹调近完毕时洒入。煸葱、姜、蒜出香味后再煸瓣酱,随后下料加汤及其他作料焖烧原料。口味特点是麻辣鲜香,有陈皮特有的芳香味,可制陈皮牛肉、陈皮鸡等。

椒麻味

葱白10.花椒2.酱油12.糖2.醋2.味精、鲜汤少许。制法是将花椒用酒浸泡一夜,然后与葱白一起剁成细泥,加酱油、糖、醋等其他料调拦而成。特点是麻香鲜咸。可用于调拦椒麻允片、椒麻肚片等菜。怪味

四川豆瓣酱1.芝麻酱1.糖0.8.醋0.8.花椒粉0.05.油1.葱、蒜泥各0.1.酱油、鲜汤适量。制法是先以油煸四川豆瓣酱至油变红,用鲜汤调开芝麻酱,再加上所有作料调拦均匀而成。特点是辣、麻、甜、酸、咸、鲜、香诸味融为一体,味觉非常丰富。可调制怪味鸡丁、怪味鸭片等等。

酸辣味

辣味有用于炒爆菜和用于烩菜之分,前者比例为:四川豆瓣酱1,糖0.6,醋0.9,葱、姜、蒜及酒、酱油、鲜汤、红油适量。制法是先煸葱、姜、蒜和豆瓣酱,再调和其他味料。后者比例为白胡椒粉0.8,醋6,葱花香菜末6,麻油少许。前者特点是酸辣而香,微有甜味,后者酸辣爽口,上口咸酸,下咽时始觉辣味。用于炒爆菜如酸辣鱿鱼卷、酸辣鱼片;烩菜如酸辣汤、酸辣烩鸡血等。

梭边鱼的生活环境

梭边鱼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产地是水质无污染、沙质或石砾底质、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斑点叉尾鮰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与云斑鮰同时引进的一种鮰科鱼类,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我国大部份地区养殖。多生长于水质无污染的沙质或石砾底或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

梭边鱼养殖技术

一、鱼种放养

池塘面积要求3亩以上,水深1.5米以上,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每10亩配备增氧机1台。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养殖方式可以分为池塘单养和池塘混养两种。

梭边鱼种放养规格为15-20厘米,其他品种放养规格为每尾30-50克。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至翌年2月。

二、日常管理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及活动情况。

科学训练。每次出池搬运或过筛前,必须进行训练,否则易因受伤而造成大量死亡。训练的方法与家鱼的训练操作相同。第1次拉网上箱,不作任何操作,下午即放回原池。第二天上午再拉网上箱,下午即可过筛或搬运。操作结束后用2%-3%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2-3天,每天l 次。

调节p H 。每半个月用50-10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调节水体的p H 至微碱性,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生长。

控制水位。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l 米。冬季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

加注新水。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要经常加注新水,可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厘米。维持透明度20-25厘米。

定时增氧。通过上下水层的流动,促进水体交流混合,增加底层的溶氧,以分解、散发有毒气体;提前偿还氧债。增氧机的使用方法一般为晴天中午开,阴天次日凌晨开,阴雨连绵或水肥需预防浮头在当天后半夜开。

预防疾病。在鱼病流行季节要提前预防。外泼内服结合使用,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常用的体外泼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内服药物有土霉素、呋喃唑酮等。

梭边鱼网箱养殖

一、水域选择与网箱结构

水域选择。要求交通方便、水面宽阔、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无污染、微流水,透明度大于1米,水深4米以上,p H 6.5-8,溶氧5毫克/升以上,网箱面积与水域面积比大于1:300。

网箱结构。网箱排列为“非”字型,每亩网箱组装成1排,各排间距100米以上,为适应水位变化,以浮动式网箱较好,网箱规格为3米×4米×2.5米的敞口式五面体网箱。

大规格鱼种培育。鱼种入箱前将准备放苗的新网箱放入水中浸泡7-10天,以着生附着物,减少箱体对鱼体的擦伤,鱼种入箱后即尽早喂食,投喂适口的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开始时在箱中央距水面50厘米处悬挂直径为1米的圆形饵料台,使鱼慢慢到台上集中摄食,利用投饵措施对其进行摄食驯化,浮到水面抢食后,取走饵料台。一般7月进箱的体长5-6厘米的鱼种经过8、9、10三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重可达到50-100克,且越冬成活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凹甲陆龟的养殖技术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凹甲陆龟(详情介绍)

之所以称之为凹甲陆龟,是由于其龟甲略微凹陷而得名,而且随着该龟被不断的捕杀,使其越来越稀少,如今已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因此不建议个人饲养这种龟,那么对于凹甲陆龟我们该如何饲养,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凹甲陆龟的养殖技术

一、生态习性:凹甲陆龟的的野外生活习性知道得很少,但大家一致认为它是陆地上的。据国外动物学者调查发现:凹甲陆龟是热带及亚热带陆栖龟类。喜生活于干燥环境,生活的区域有月桂属的植物、蕨类植物、杜鹃花及为数众多的一些附生植物。凹甲陆龟只在相当高的丘陵、斜坡上才有,且离水较远的地方。雨季时,有众多的龟爬出饮水。人工饲养条件下,凹甲陆龟的栖息点固定,白天常爬出到阴暗处静止不动,停留久了,眼睛处有泪液排出。当环境温度为25℃左右时,龟活动频繁,经常爬出龟窝,到处爬动。环境温度为32℃时,龟经常爬到水盆中饮水,有时在水盆中静养5-10分钟。环境温度达18℃以下,龟少动,将其放人沙中,龟仅露出头部,整个身体埋人沙中,进入冬眠。

二、行为:性情胆怯,受惊时,头缩人壳内,立刻又伸出壳外,重复数次,且嘴中不断发出“哧、哧”的放气声,待平静后,头上下抖动,又慢慢伸出壳外。若被拿起,则伸出四肢,张嘴欲咬。在新环境中摄食正常后,栖息场所比较固定。白天见其在池中四处爬动,夜晚则又回到龟窝。

三、食性:在野外,凹甲陆龟食植物,如竹笋、杂草、野果等植物。人工饲养条件下,食黄瓜、西瓜、香蕉、苹果、轮藻,但不食马铃薯、胡萝卜、莴笋和白菜叶。南京龟鳖博物馆1992年饲养的2龟不仅食植物,也食瘦猪肉、牛肉,但拒食蚯蚓、鱼、黄粉虫及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鳜鱼怎么养?鳜鱼养殖技术

全文共 1201 字

+ 加入清单

鳜鱼的味道鲜美鱼刺少,而且是餐桌上最常见的鱼,这也导致一些人愿意去养殖。那么,鳜鱼怎么养?鳜鱼养殖技术有哪些要点?

鳜鱼怎么养

鳜鱼俗称桂鱼、桂花鱼等,为鲈形目中淡水底栖凶猛鱼类,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我国主要的三个鳜鱼品种是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其中以翘嘴鳜养殖最多。广东是鳜鱼苗种的主产区,每年自3、4月份起就有全国最早一批鳜鱼苗孵化,同时广东地区的成鳜常年销往全国各地。据了解,2015年广东省内的鳜鱼养殖有所增加,但全国投苗总量与去年相当。

鳜鱼养殖技术

鳌花鱼又叫桂鱼、鳜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鳌花鱼是“三花五罗”中最名贵的鱼,即使在过去一般百姓也很难消费得起。平时鳌花鱼独居生活,这也是几乎所有食肉鱼的共性。鳌花鱼对水温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中国南北方的水系里均有分布。鳌花鱼生活在水清的江河湖泊中的近底层,特别喜欢藏身于水底石块之后,或繁茂的草丛之中。秋冬水温低的季节,则潜身于深水处越冬,等到春天水温回升后,逐渐游到食物丰富的靠近岸水草丛中寻觅食物。鳌花鱼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一般卧于石缝、树根、底坑中,活动较少。鳌花鱼吃食时十分仔细,吞下鱼、虾以后,会吐出鱼刺和虾壳,只把肉留在腹中。这种独特的特点,在其他食肉鱼类中是不多见的。

1、养殖地点的选择

鳜鱼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生活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鳜在没有驯化的情况下,只吃活的饵料鱼。这些条件要求养殖鳜,选择的池塘条件要注排水方便,水深1.5~2.5m,池底淤泥小于10㎝,有增氧设施,池塘面积不宜过大,1000~3000㎡较为合适。为了保证随时有活的饵料鱼供应,养殖池塘最好位于天然野杂鱼丰富的区域,如靠近河道、水库、湖泊等。如自己培育饵料鱼喂养鳜,采用饵料鱼池塘与鳜养殖池塘面积比为4:1的比例确定养殖规模。当然,交通是否便利也是选择养殖地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鳜养殖过程中饵料鱼的运输量比较大。

2、苗种的种质

通过养殖鳜鱼获得的经验,鳜鱼的苗种质量参差不齐。现在,由于渔业行政部门对苗种管理的滞后和鳜繁殖所用亲鱼的退化,总体鳜的苗种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当从外地选购鳜鱼苗种时,要考察鳜鱼繁育场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尽量从自繁自育,所用亲鱼为天然水域捕捞的育种单位购苗种。做到购入的苗种种质纯正、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

3、成鱼养殖模式

北方养殖地区一般5~6月份投放4~5cm的鳜鱼种养殖成鱼。每666㎡水面放养1000尾左右,当年大部分的鳜达不到商品鱼规格,11月份时规格为350g左右。要达到500g以上的商品鱼规格,需要继续养殖到来年6、7月份。但是,鳜商品鱼,特别是活鳜,在一年中的价格变化较大,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走势。在7、8月份卖鳜,一般都是全年最高价格。因此,采用跨年度养殖鳜成鱼模式,尽管养殖时间较长,但效益也是可以的。

野生鳜鱼的差异

野生桂鱼的鱼骨头比较多,养殖的比较少,野生的比较鲜,但是寄生的东西比较多,养殖的没有野生的鲜,但食用比较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竹鼠的养殖技术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竹鼠

翻阅了很多资料,才对竹鼠有了一定的了解。竹鼠喜爱安静、清洁、干燥的生活,它们习惯白天休息夜晚活动(不折不扣的夜猫子哦)。现在关于竹鼠怎么养殖,竹鼠养殖技术有哪些也可以大致的说上一些。首先,要养殖竹鼠,还是应该先做好准备工作。在没有详细了解竹鼠之前最好不要盲目的开始饲养。第一步,了解竹鼠的知识,翻阅一些关于竹鼠的饲养方法和技巧,以备自己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开始饲养竹鼠。其次,了解竹鼠生存对环境的需求。竹鼠喜欢温暖,它能在8-35摄氏度的环境中生活,但是最合适温度在15-28摄氏度之间。竹鼠喜欢于光线很弱的角落,如果被太阳下直晒,它就会奔跑不息,显得不安。所以,要饲养竹鼠还要按照其要求来,投其所好才是正道哦。第三,正式为竹鼠搭建生活环境时。选择空房、地窖、防空洞都可以。而且,饲养者可以自己用砖头砌成一个养殖场,砌成1.2X1x0.8m的圈舍即可。用砖隔成两舍,间壁墙上留口,一间做内室,另一间做饲养场地。PS:养殖竹鼠除了合理的生活环境之外,还要为它准备营养丰富全面的饿食物。其中青粗饲料为竹叶、竹秆、竹笋、玉米秆、芦苇秆、甘蔗、胡萝卜等。配合日粮可以按照玉米粉55%、麸皮20%、花生麸15%、骨粉3%、鱼粉7%,然后自己制作鼠粮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白掌的介绍 白掌的养殖技术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白掌的介绍-白掌的养殖技术

白掌的介绍

白掌又名又名白鹤芋,苞叶芋、一帆风顺、和平芋。因叶片与竹芋相似,花儿酷似鹤翘首,亭亭玉立,洁白无瑕,故给人以“纯洁平静、祥和安泰”之美感,被视为“清白之花”。白掌为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株高一般为40~60厘米,具短根茎,多为丛生状。叶长圆形或近披针形,两端渐尖,基部楔形。花为佛苞,微香,呈叶状,即它的花并无花瓣,只是由一块白色的苞片和一条黄白色的肉穗所组成,酷似手掌,故名白掌;它的花大而显著,花梗长而高出叶面,白色或绿色。花期5~8月。

种类

白掌为多年生草本。具短根茎。叶长椭圆状披针形,两端渐尖,叶脉明显,叶柄长,基部呈鞘状。花葶直立,高出叶丛,佛焰苞直立向上,稍卷,白色,肉穗花序圆柱状,白色。

观赏价值

民间因觉得白掌有一种吉祥的寓意,特按其花的形象美其名“一帆风顺”。由于白掌花叶兼美,轻盈多姿,生长旺盛,且又耐阴,故深受人们的青睐,常用于室内绿化美化装饰。它是是优良的观叶植物,在南方地区可地栽,其他地区多盆栽观赏。白掌是抑制人体呼出的废气如氨气和丙酮的“专家”。同时它也可以过滤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和甲醛。它的高蒸发速度可以防止鼻粘膜干燥,使患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种原产于委内瑞拉热带雨林的美丽室内植物,无疑是一项医药生物上的奇迹。

白掌的养殖技术

栽培管理

白掌较耐阴,只要有60%左右的散射光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因此可常年放在室内具有明亮散射光处培养。夏季可遮去60%~70%的阳光,忌强光直射,否则叶片就会变黄,严重时出现日灼病,北方冬季温室栽培可不遮光或少遮光。若长期光线太暗则不易开花。白掌为喜高温种类,应在高温温室栽培。冬季夜间最低温度应在14~16℃,白天应在25℃左右。长期低温,易引起叶片脱落或焦黄状。

养护要点

基质选择白掌需要要疏松、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盆土。在拿到优质种苗前要准备栽培基质。基质可以选择普通东北泥炭或者进口德国泥炭,但均要添加15%~20%的珍珠岩,并搅拌均匀,要挑选颗粒大的珍珠岩,同时注意尽量不要把珍珠岩搅碎。配制的基质要求EC值在0.7mS/cm左右,pH值保持在5.5左右。

温度控制白掌为喜高温种类,应在高温温室栽培。白掌需要的日间和夜间温度最适宜为20℃~21℃,最高不要超过24℃。如果日间温度较高,作为补偿,夜间温度可以适当降低。例如,日间温度有6个小时在27℃,那么夜间应使温度有6个小时保持9℃。其它情况依次类推。特别要注意,如果白掌长期处于低温状态,容易引起叶片脱落或呈焦黄状。

水分管理白掌喜湿润环境。基质始终要保持湿润,不能等到基质完全干透再浇水。“见干见湿”的水分管理对白掌并不适用,同时也增加了其根部感染疾病的机会,不利于生长。浇水的方式以顶部喷淋为佳,但是苗床的排水性要好。喷淋水的EC值最大不要超过0.8mS/cm,否则对作物生长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蚕养殖进行消毒防病技术

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西部大开发,国家开始实施“东桑西移”计划,云南省许多地方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都把蚕桑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但在养蚕过程中,因消毒不严或方法不当而导致蚕病爆发,常使栽桑养蚕的农民粒茧无收,经济损失惨重。彻底消毒防病,杜绝病原传染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

如何正确地对家蚕进行消毒防病?这时每位蚕农必须掌握的技术,下面由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

1、养蚕酋的消毒防病。通过认真打扫、清洗、暴晒、药剂消毒,创造无污染的饲养环境。首先对蚕室及四周进行全面打扫、冲洗,蚕室如果是泥地,要刮去1~2厘米厚的表地,灰顶用石灰粉刷。关好门窗,用1%的漂白粉液喷布消毒,用药量每100平方米面积用1%的漂白粉液25千克,力求喷透,不留死角,并保持湿润半小时以上。蚕具在活水中洗净、晒干,放人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消毒池内浸渍消毒,消毒后的蚕具不要马上晒干,要放在消过毒的蚕室内堆闷12小时,再拿到室外暴晒。漂白粉是养蚕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消毒剂,它对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许多病原体都有较大的杀灭作用。漂白粉消毒宜在阴天或早晨或傍晚进行。消毒场所要防止日光照射‘和强风直吹,消毒液要澄清,可在消毒前1―2小时配制,不宜过早,否则会失效。消毒前先用清水喷湿墙壁和蚕具。漂白粉是白色粉末;要在阴暗干燥的地方密封贮藏。

2、养蚕的消毒防病。养蚕过程中,蚕卵或蚕儿本身会带病传染,周围环境的病原体也会通过各种途径传人蚕室,单靠养蚕前的1次消毒不能确保蚕室、蚕儿无病,还必须加强养蚕期间的消毒防病工作。

(1)隔离淘汰病弱蚕。病蚕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原体,成为蚕座传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平时要仔细观察,蚕儿就眠前要严格做好提青、分批工作,对体质虚弱、发育迟缓的蚕进行隔离饲养或淘汰,以消除蚕座传染的机会。

(2)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蚁蚕、各龄起蚕、将眠蚕、将熟蚕是最容易感染蚕病的,所以在收蚁时,见眠前、饷食前和见熟后,各用1次防病一号(收蚁和1~2龄用小蚕防病一号,3龄至熟蚕用大蚕防病一号,用药量每平方米面积1龄蚕用20~25克,2龄用30~35克,3龄用40~50克,4龄用50~60克,5龄用60~80克)消毒。从3龄开始,蚕座内每天撒1次新鲜石灰粉,夏秋是细菌性病害的高发期,3龄起每龄还须添食1―2次蚕菌清或氯霉素。

(3)建立防病制度。每次除沙后用0.5%有效氯漂白粉液或2%的新鲜石灰浆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饲养人员在切桑、给桑前或除沙后都要洗手,并作到换鞋人室或脚踏石灰后人室。及时处理蚕沙,病蚕及病死蚕投入消毒缸内。

3、养蚕结束后的消毒。蚕期结束是彻底消毒的好机会。可及时对蚕室、蚕具用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或2甲。的新鲜石灰浆喷洒消毒1次,再进行打扫清洗,防止病原扩散传播。垫纸、垫草、草簇等垃圾应立即清理烧毁。要重复使用的方格簇、折簇暴晒后贮藏在远离蚕室的空房中,不到下期蚕上簇时不要去接触。以上技术措施对杀灭病原,预防蚕病有显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鸽子的养殖技术是什么

全文共 1545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各地广泛饲养鸽子,鸽是鸽形目鸠鸽科数百种鸟类的统称。那么,鸽子的养殖技术是什么?

乳鸽的饲养管理技术出壳至离巢出售或育种前的雏鸽称为乳鸽。在这段时间里,乳鸽都由亲鸽(种鸽)哺喂。 据观察出壳7天内亲鸽给乳鸽喂全浆料(称为鸽乳,由稀至稠),7天后喂浆料混合料,并逐渐喂全粒料。 如果亲鸽健康,哺喂性能好,则乳鸽生长很快,一般长到 18-20天,体重就可达 1-1.2斤,此时已可出售。若符合选种要求,则再养10-15天,待乳鸽的羽毛丰满,能自己采食时就可离巢育种,过群居生活。

童鸽的饲养管理技术 被选作种苗的乳鸽在离巢养到性成熟配对前,称为童鸽,饲养童鸽的目的是为了获是良好的后备种鸽群, 以备扩大生产及随时补充,更新种鸽群。 供童鸽食用的饲料颗位较大的(如蚕豆、玉米等)最好先磨碎成小粒,再用清水浸泡凉干后才喂给。饮水可适当加入食盐或复合维生素B1。 童鸽50天左右开始换羽,此时它们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敏感,容易着凉引起感冒及气管炎,因此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童鸽长到 3个月龄时,活动能力及适应性愈来愈强,逐渐转入稳定生长期,此时可对鸽群进行第一次驱虫及选优去劣工作。 童鸽长到 6-7个月龄时,已进入成熟期,可以进行配对投产。配对前还要再进行一次选优去劣及驱虫工作,鸽是营“一夫一妻”生活的鸟类,成鸽对配偶是有选择的,配对后感情专一,不象鸡或其他禽类那样滥交、滥配。

生产鸽的饲养管理技术 已配对投产的鸽子称为生产鸽,常称产鸽。 1、新配对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笼养新配对的产鸽,初配的几天每天都要巡视几次,观察它们是否融洽。如果配对恰当,一般 2-3天后一对鸽子就会融洽相处了;如果配对后4-5天仍不融洽且经常打架,表明这对鸽子配对不恰当,或者两只都是公鸽,或者虽是一公一母但不愿相配,此时应及时重配。 2、抱蛋期的饲养管理技术:新配对的产鸽在相互融洽、熟悉了自己的笼子、生活安定下来以后,就开始产蛋,因此要及早给产鸽铺上带巢草的巢盆,并做好产蛋记录。 3、哺育期的饲养管理技术:在正常情况下,乳鸽出壳后2小时,亲鸽便会口对口地给乳鸽灌气,使乳鸽适应受喂鸽乳, 再过2小时,亲鸽给乳鸽灌喂很稀的鸽乳。此阶段要注意观察亲鸽是否灌喂乳鸽,如果发现亲鸽不灌喂乳鸽,要仔细辩别亲鸽是否生病或是否要采取人工措施,训练亲鸽灌喂乳鸽。

鸽子名人笔下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也是画家最喜欢的题材,著名画家齐白石、李苦禅、王雪涛等都画过鸽子图,他们笔下的鸽子英姿勃勃,风格各异,画家们通过不同角度、不同表现方法,刻画出“鸽子”的神韵,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著名画家齐白石是画鸽子的高手,他画的鸽子形神俱佳,活灵活现。特别是配上大写意的瓜果、花草等背景之后,鸽子就更加显得细腻、出神入化,令人赏心悦目。齐白石一生画了许许多多姿态各异的鸽子,他通过鸽子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美好祝愿,他把自己内心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美好心愿都倾注在对鸽子的描绘上,他笔下的鸽子生动传神,赋予了鲜活的艺术感染力。

外号:由于“鸽子”象征着美丽、魅力、和平,所以也可以以人名的身份被作为一个美好的外号。

粉10% 黄泥10% 贝壳粉25% 中粗砂35%

鸽子饲料搭配和保健砂配方

1、饲料搭配:在饲料搭配时,应尽量做到多样化、避免过于单一因为多种饲料配合在一起,在营养上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鸽子的生活力或繁殖力。育雏期种鸽宜采用以下日粮配方:(供参考)玉米40%、小麦30%、豌豆(绿豆)20%、糙米10%。

2、保健砂配方:供应充足的保健砂,对养好鸽子尤其是笼养鸽子十分重要,育雏期种鸽宜采用以下配方:(供参考) 蛋氨酸0.3% 赖氨酸0.6% 穿心莲0.5% 龙胆草0.6% 铁粉0.5%

明矾1% 多种维生素1% 微量元素1% 木炭粉4% 食盐4% 陈石膏6% 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水产生态养殖技术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水产养殖仍处于粗放状态,养殖生产的可控性差,生产效率低、设施基础落后,而且在养殖的过程中对环境也产生了负面的作用。为了改变这种颓势,我国水产养殖技术人员不断研发水产生态养殖技术,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

1.IPA是一种池塘养鱼高产精养技术,鱼被养殖在封闭水域中所建造的流水槽内,并在水槽的前端安装推水设备,在尾端安装吸污设备。目前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在中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原产地美国只有2个水产品种通过IPA来养殖,但是在中国已经达到10个。

2.中国稻渔综合种养已经集成创新了一批新型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在新型综合种养方面,有稻鳖共生、稻鱼共生、稻鳅共生、稻虾共生等,在渔菜共作方面有莲(藕)共生、蒋白—鱼鳖共生、鳖—空心菜共生、白对虾—西葫芦轮作等多种模式。

3.深水网箱在我国是一项年轻的事业,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我国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自主研发出适合我国海况的深水网箱。国家正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深水网箱产业技术建立,协同我国渔业产业结构性调整,也通过项目资助使深水网箱工程技术向前发展,实现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这是国家海洋经济战略的一部分。

今天小编对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养殖有什么好处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肉兔四季高效养殖技术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新西兰兔

我国南方春季多阴雨,北方春季多风沙,夏季高温高湿,秋天天高气爽,阳光明媚,气候干燥,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且缺乏青绿饲料。四季的不同导致饲养肉兔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春管技巧多多,适时配种繁育不可缺

我国南方春季多阴雨,北方春季多风沙,是养兔最不利的季节之一。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季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全年的收益。具体讲春季首先要搞好笼舍的清洁卫生,做到勤打扫、勤洗刷、勤消毒,喂给营养价值高、不发霉、不变质的优质饲料。对种公兔、种母兔要适当增加精料的喂量,开始饲喂青绿饲料时,要先少后多,逐渐增加喂量,以免喂食过量造成消化道疾病。在阴雨天要适当增加干粗饲料的投喂比例。在雨后刈割的青饲料要晾干后再喂,并注意在饲料中合理搭配杀菌健胃药物。春季是肉兔繁殖的黄金季节,些时配种受胎率高,产仔数多,仔兔生长快,成活率高。要抓住有利时机,采用频密产仔法,连产2~3胎后,再调整种群,恢复体力。

二、夏季闷又热,安全越夏是关键

夏季高温高湿,病菌多,肉兔的汁腺不发达,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往往食欲不振。此期要供给营养全面的适口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并做到早餐早喂,晚餐迟喂,中餐多喂青绿饲料,合理添喂清解毒饲草,坚决杜绝发霉变质饲料。为补充肉兔体内盐分的过度消耗,要在饮水中加入1~2%的食盐。兔舍要保持阴凉通风,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兔笼上,当兔笼内温度超过3℃时,要在地面泼水降温,有条件的要安装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畅。夏季蚊蝇多,病菌容易繁殖,要切实搞好笼舍和食具的清洁卫生,笼舍勤打扫勤消毒,饲槽饮水器要勤清洗勤消毒,确保肉兔安全越夏。

三、秋高气又爽,秋管工作忙

秋天天高气爽,阳光明媚,气候干燥,饲草充足营养丰富,是繁殖扩大种群的大好时机,秋繁一般在8月中下旬既可进行。秋季早晚与午间的温差大,成年兔正值换毛,容易引发感冒、肺炎、肠炎等疾病,同时此期也是球虫病、疥癣、肠炎、腹泻等病害的流行季节。所以要加大饲养管理的力度,勤观察勤检查,及时接种疫苗,切实搞好卫生防疫;并多喂青绿多汁饲料,适当加喂蛋白质含量高的精饲料,严禁投喂露水草和雨后晾干的青绿饲料。

四、严冬长又寒,备料保温抓冬繁

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缺乏青绿饲料,肉兔的能量消耗多,要加强饲料管理,供给充足的全价饲料,每天供给的日粮要比其他季节增加1/3,加喂含能量较高的精饲料,添加一些微量元素饲料,每天饲喂一些菜叶,大麦芽,胡萝卜等。要保持兔舍内温度相对稳定,室内养兔要关好门窗,防止贼风侵袭;室外养兔要在笼门上张挂草帘,防止寒风侵入。冬季虽然气温较低,如能抓好兔舍保温,也是繁殖扩群的好时机。冬季母兔产仔成活率高,生长快,体型大,体质健壮。冬繁时要选晴朗无风天气的中午配种,仔兔出生后注意保温防寒,提高仔兔的成活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龟的养殖技术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乌龟是我国龟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我国分布很广,其肉和卵是美味滋补的食品;龟板则是常用的中药。龟又可供观赏,龟是长寿动物,是长寿的象征,养龟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

乌龟是冷血动物,有冬眠习性,一般11月至翌春3月冬眠,蛰伏于池底淤泥中。随气温上升,约4月份开始活动摄食。乌龟用肺呼吸。喜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活动,长时间脱水会因干燥而死亡。

龟的生活力很强,适应性很广,食性杂,饲养管理十分简单方便,投资小,经济效益大,在我国许多地方均可发展饲养。乌龟的饲养技术如下:

一、建池。池要建在向阳、僻静、排灌方便的地方。池四周建一道0.5米高的围墙,墙基入土30厘米,防止龟钻洞外逃。围墙内要留1.5米宽的空地,并种上树木,铺上黄沙,供龟憩息和产卵之用。池中心水深需1.5米,靠近池边的要浅一些。龟池大的应为亲龟建一个休息亭,供其歇息。

二、亲龟的挑选。亲龟要选择体质健壮、觅食力强、6冬龄以上、无病无伤的乌龟,雌雄比例为2:1或3:1。雌龟体重600克以上,雄龟750克以上。

三、繁殖。乌龟4月底交配,5-8月分批产卵,一年可产3-4批。雌龟多在黄昏或黎明时产卵,每次产卵4—7枚。产卵后,用后肢扒土将卵盖好,并用身体将土压平。产卵季节每天捡卵后,要把产卵场表面压平,以有利于后来的产卵龟挖产卵坑及人工找卵。干燥天气,可向沙土上淋水一次,防止缺少水份而使龟卵失水,影响孵化率。

四、人工孵化。要先挖池,或用木盆、木箱,将其底部铺3.5厘米河沙,把卵的白色端(动物极)向上,排放在沙层上,然后再盖上一层细沙,保持其温度20—30℃,含水量7-10%(每天应洒水保持湿度)。约经50-60天就可孵出幼龟。

五、幼龟养育。刚破壳的幼龟,待脐带干脱收敛后用10%的生理盐水消毒,然后置水温24—30℃的水箱内,每日换水2—3次,夏季可多洒水。2-3天后饲喂煮熟的麦麸、鸡蛋、西瓜、米糠等混合物,或喂切碎的鱼、蚌、螺肉、动物内脏和屠宰下脚料。每日下午3-5时投喂。经一星期的饲养后转入室外试养池饲养。20天后移入大池饲养。约45天后,每日上午9-10时,下午3-5时各喂一次。投喂量以下餐再喂时有少量剩余为宜。并要及时清除残饵,以防败坏水质。冬季幼龟要注意保暖,使之安全越冬。在水温降到15℃以下时,需用塑料薄膜覆盖。

六、成龟饲养。谷雨前后,乌龟从冬眠中苏醒出来活动。温度达到18℃时开始摄食,以26—30℃食欲最旺,10月中下旬食量下降,直至冬眠停食。乌龟的可口饵料有小鱼小虾、泥鳅、蚯蚓、螺蛳、河蚌肉、黄蟮、家畜家禽内脏、昆虫、蚕蛹及谷物、瓜果、豆饼、麦麸、玉米粉、蔬菜等。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的比例为4:6—5:5。日投饵量可为龟总体重的5-10%,每日投喂2次,一般上午8-9时,下午5—6时投喂。可将饵料投于池边斜坡上或食台上。动物性饲料及果瓜等均应剁碎投喂。龟的生活力很强,几个月断食也不死,很易饲养。要勤打扫残食,以防变质,影响水质。池塘应注意经常换水。春、秋季每隔15天左右换水1次,夏季数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约为1/5-1/3。乌龟放养量每亩以400—600只为宜,可同时混养10-20%的草食性鱼类,30-40%的鲤、鲫鱼。

七、敌害和疾病防治。乌龟的主要敌害有蚂蚁、鼠、蛇、蚊及其它鸟类,危害龟卵、幼龟和咬伤成龟,造成死亡,须注意防范。

乌龟适应性及抗病力强,疾病少。但发现龟的口腔、咽下及鼻孔等部位会寄生有大量的蚂蟥,造成龟眼红肿、眼角膜糜烂、眼球被白色分泌物盖住,甚至造成双眼失明而死亡。可用万分之七的石灰液杀灭病龟口腔内的蚂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蚯蚓快速高产养殖技术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度过;以土壤中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喜食带有甜酸味的食物。蚯蚓雌雄同体,卵生,幼蚓4个月发育成熟。具体养殖技术有以下几点。

品种选择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那些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目前最优良的种蚓是北星二号、大平二号,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其他种蚓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

养殖方式室外养殖法:选择向阳潮湿,能灌排水的地方。箱宽1.2m,箱间沟宽0.4m,深0.4m。箱面平整,稍压实。先在中央填上1m宽,0.2m厚的发酵饵料,再放上含有幼蚓的饵料,使总厚度达23cm深,最后用麦秸或草帘覆盖。气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养殖,气温降至10℃时应转入室内保种。管理上要注意两点:一是经常保持湿度;二是大雨天要遮雨并防止洪水冲击。屋内养殖法:是使用木箱、纸箱、箩筐、桶等简易设备,进行蚓茧的孵化,早期幼蚓的培育以及成蚓的养殖。

饵料蚯蚓食性广,几乎所有的植物残体、腐殖质、腐烂动物和生活垃圾都是蚯蚓的食物。蚯蚓的饵料尽可能多样化,避免单一。饵料须先去杂质,然后将秸秆、杂草、甘蔗渣等切碎,加上猪、牛、鸡粪,堆成1m高的圆锥形,用草帘或塑料薄膜覆盖发酵。假如原料过干,应喷水浇湿,也不要太湿,用手紧握时,能挤出少量水滴为宜。经过5天发酵,料温一般升到70℃左右,倒翻1次,有利于发酵均匀。经过几天温度会降下来,再喷水浇湿,再翻几次。经过3周左右饵料发酵完毕。理想的发酵饵料应是黑褐色,无恶臭,松散,不粘手。

密度养殖蚯蚓的密度掌握大概数就行,比如种蚓每平方米5000条左右;蚓茧孵化每平方米2万个左右;1月龄幼蚓每平方米3万条左右。

管理要点日常管理应精心一些,包括检查温、湿度、产卵及孵化、摄食情况、敌害侵扰及异常现象等。

蚓粪清除:蚯蚓将粪便排在饵料的表层,在喂料时,先把表面蚓粪轻轻刮去,将余下的饵料及蚯蚓集中一侧,重新添上一层新饵料,将旧饵料覆盖在上面。

定时翻料:蚯蚓养一周左右,将上下层料对翻一次,有利通气。因为上边料比下边料疏松,蚯蚓喜欢生活在上层,使下层料利用率低。具体做法是先清粪,后翻料,再投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