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作中的大作家【精选20篇】

浏览

7102

文章

457

篇1:写作素材:法国新任总统奥朗德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3、内阁“首秀”树榜样,总统减薪兑现诺言

法国新内阁于2012年5月17日下午在爱丽舍宫召开首次会议,先向自己“开刀”,总统和内阁成员减薪是会议首要议题,以期在国内经济低迷的现状下“树立榜样”。政府发言人娜雅·瓦洛·贝尔卡桑会后说,减薪30%的方案已经获内阁同意。其中,部长级官员的月薪将从1、42万欧元减至9940欧元,总统和总理的月薪从2、13万欧元减至1、49万欧元。此举,把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和内阁部长的薪水减少了三成,以兑现奥朗德竞选承诺。

素材运用】承诺犹如珍珠,它的莹润是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承诺犹如宝剑。它的锋利是钢铁撕去虚浮外表的磨砺,也是钢铁的追求;奥朗德忍受着巨大压力,践行着自己竞选时的承诺,让一份信念、一份思想,迸射出诚信的火花,它点燃的是每个人心中的火焰,带给人追求与动力!领导首秀不作秀,榜样的承诺里,系着关怀、信念、分担、追求和改变的五彩绸带,在良知的心灵大旗上舞动,它舞动的是一股永不言败的力量,换取的必将是他人衷心的拥护!

适用话题践行承诺、引领、榜样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写作的结构安排

全文共 1660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要点:

1、结构是文章的骨骼。

2、一篇文章要写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妥善安排结构。

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考试说明: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详写和略写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

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证明农村需要来个变革,为下一代开辟一条新出路”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了七十四个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

2、段落和层次

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同学们习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3、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照应是说写文章要瞻前顾后,前后应衬,首尾呼应。例如《一件小事》,文章的开头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文章的结尾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

为了显示文章的脉络,在文章的中间也要有必要的照应。例如,《反对自由主义》的第二部分,开头说:“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以下十一个小段,分别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而后又写了两个小段,以便跟前后相呼应:“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在这两段之后,很自然地转到自由主义的分析批判上去了。

4、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写作技巧:如何写出和定义自己的风格?

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是一回事,怎么讲故事是另外一回事。后者形成了你的风格。有些作家常常忘记了使用风格是为了加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而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聪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风格是作家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投资

据说狄更斯有时候在朗读《小耐丽之死》时会哭,但是可能他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并没有哭。安东·契诃夫建议作家克制自己的情绪:

“当你描述痛苦和不幸的人,并且想让读者同情他们的时候,试着写得更无情一点——那似乎更衬托了他们的悲伤,那样的笔触会让读者感觉更强烈。人物在你的故事里哭泣时,你不要叹气。是的,要更无情一些……你越客观,给读者的印象也就越深。”

如果你把这种客观性带入写作中,就会增加作品的力量。正如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观点:

把那些极端的事情描述成常见的事情,这会让你跨进小说创作的门槛。

在下面的节选中,年幼的匹普第一次遇到了逃犯马格维奇。这是个让人恐怖的场景,注意看狄更斯如何直截了当地进行描述。

《远大前程》

“闭嘴!”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声音突然响起,话音刚落,教堂门廊一边的墓地里蹿出一个人来。“不许叫,你个小鬼,否则我掐断你的脖子!”

这个人面目狰狞,穿了一身质地粗糙的灰色衣服,腿上有一条粗重的铁链。他没戴帽子,只在头上裹了一块破布,脚上穿了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他曾在水中浸泡过,在泥沼中窒息过。他的腿被石头撞瘸了,脚也被小石块割破了。他被荨麻的针刺扎了,被石楠划破过。他一跛一跛地走着,浑身颤抖,圆瞪着双眼吼叫。他一把揪住我的下巴,而他的牙齿在格格打战。【对这个男人遭遇的一连串描写让我们想象出他糟糕、更糟糕、更更糟糕的状态。读上去像是电影的几个镜头,每一个都展示出他遭遇的另一面。】

“噢,先生,不要掐断我的脖子。”我惊恐地哀求着,“请您不要这样做,先生,求您了。”

注意,狄更斯把匹普的反应减到最小(“我惊恐地哀求着”),让读者去想象一个小孩在遭遇这种情况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想要培养自己不同寻常的写作风格的作家会发现,这件事情并不容易,就如雷蒙德·钱德勒警告过的一样:

写作中最持久的是风格,而风格是作家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投资。它收益很慢,代理人会对此不屑,出版商会误解它,而那些你从来没听说过的人会慢慢地说服他们:作家在写作中追求独特风格的努力总不会白费。

但是作家们一致认为,写作风格必须自然形成。杰克·凯鲁亚克透露了他是怎么找到自己的风格的:

我的《在路上》采用了那种随性的风格,这种灵感来自于老朋友尼尔·卡萨帝写给我的信——全都是第一人称,快速、疯狂、自白式、刻板、事无巨细。不过,因为他是给我写信,所以他在信中全都使用真实的名字。我也想起了歌德的告诫——嗯,歌德预言:整个西方文学将会是自白式的。

另一位作家的风格可能带给你灵感,安·兰德提醒道:

你买不来别人的灵魂,你也买不来他的风格。

亨利·大卫·梭罗总结得很好:

谁在意一个人的风格是什么呢,因为它是可以识别的,像他的思想一样清晰可见。无论在文学创作还是现实生活中,风格不过是一支手写笔,是写作用的笔;它不值得作家为之打磨、修饰和镀金,除非它能因此更好地表达他的思想。它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着看的。

最后,不要为自己的风格或是否有自己的风格而烦恼——相信在你写到一百万字左右的时候,风格会自动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作技巧:什么是小小说?怎么写才能吸引人?

全文共 2252 字

+ 加入清单

小小说被视为一个微型王国。它在几页纸的篇幅内构筑了整个世界。正是借由这种凝练,小小说以与长篇小说截然不同的方式有力地穿透和洞察了人类社会的生活。那要怎么写才能吸引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使小小说达到最佳效果?

首先,一般而言,故事要与突发的危机有关。这就是首先设定的情形,同时人物几乎没有从容地做出行动的时间。这种故事的容量太小,以至于没有足够的长度来塑造人物。所以通常情形下,故事本身是大于人物的。在紧张的压力下,人物只是做出应激反应。这种突发的危机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揭露事实真相的时刻来临。

第二,小小说是介于诗歌和小说之间的体裁。这就需要关注那些具有诗性的想象力元素(意象本身要有隐喻,以便显示出故事的内涵)、节奏和韵律(句子要有重音和非重音的不同音节,读起来抑扬顿挫,词语发音有节律),以及精炼(整个故事作为浓缩的精华,用若干段落呈现出来)。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叙述元素:描写性细节、对白、紧张感、情节(起伏跌宕),以及某种程度的问题解决。

第三,小小说通常是开放式的,以一种建议的可能性而不是一个确定的结论结尾。故事的真相超越解释,几乎处在悖论的境地。小小说是一种瞬间的呈现。对这个瞬间没有必要下定论,相反,要留给读者足够多的思索和想象空间。

被带走

当那只老鹰飞来掳走小狗的时候,班尼正带着他的小狗散步。没准那根本就是一只猎鹰。或者是一头大鸟,不管是什么吧,反正它抓走了班尼的小狗。

“嘿,”班尼喊了一声,那只鸟一阵风似的扫过,然后从人行道上抓走了小狗,那可怜的小狗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甚至连叫都没顾上叫一声。“嘿,”班尼又喊了一声。老鹰径自飞走了,越飞越高。“嘿,”他再次喊了一声,尽管自己知道再喊也没什么用了。

班尼是求了父母一年多才得到这只小狗的。父亲认为他不够负责任。“你才十一岁,”父亲告诉他,“你妈妈还要在你的内衣上写上你的名字呢。”但是,他一再坚持,毫不动摇。他无时无刻不在说狗的事情,在墙上贴满了狗的照片,睡觉的时候学狗叫。

这样,他们才给了他这条小狗。这是一条纯种的、有证书的小狗,是班尼曾经见过的最棒的东西。他叫它芹芹,而且同意了父母为养狗制定的所有要求。他要负责自己喂狗,收拾整理它的物品,还要每天遛狗。“既然这样,班尼,”他的父亲说,“你已经得到了你的小狗,所以我不想听到你再要求任何别的东西。不能要独轮车,不能要上空手道课,不能要任何东西。”这对班尼来说都不是问题,他只想要他的小狗。

现在,班尼眼睁睁地看着芹芹被从身边带走,越来越远。皮带还在小狗脖子上拴着呢。这让班尼想起有一次他在公园放风筝,结果手柄掉了,风筝就那么飞走了。哦。爸爸又该埋怨了。他觉得自己简直太蠢了,怎么就没有握住皮带呢。小狗就是他的责任啊。

他曾经为许多东西担心过。担心汽车,或者别的大狗,或者其他大孩子,还有他的父亲。但是他从来,甚至在最可怕的噩梦里,也没有想过一只巨大的、会飞的东西能从他身边把自己的小狗带走。

老鹰和小狗现在都不见了,从视野里消失了。但班尼还是在原地动都动不了。他在哭,他能感到泪水在脸上横流。世界这种残酷不公的方式简直匪夷所思。

他知道父亲再也不会给他另一条小狗了。他突然想到父亲可能根本就不会相信鹰把狗叼走了这个故事。他一点儿也不想回家。他不断想着那只鹰带着他的小狗可能去的地方,某个远离这条人行道的遥远的地方,他什么都不想要,就希望能到那里去,跟它们在一起。

凯文·威尔森的小小说《被带走》,发表于2003年

在这篇小小说中,一个危机事件突然发生。班尼在遛狗的时候,飞来一只老鹰把小狗芹芹捉走了。事情突如其来,班尼对这次事故没有责任,老鹰是从天上来的,他有什么办法?他只能回忆自己是多么地爱小狗,是怎么得到小狗,是怎么许诺为了小狗可以做任何事,以及他的父亲是如何地不信任他,乃至现在他如何不想回家。故事以一种倒叙的方式展开,掺杂着回忆。

故事以诗意的细节巧妙地编织。班尼的“嘿,”重复了三次——“嘿,”班尼喊了一声,“嘿,”班尼又喊了一声,“嘿,”他再次喊了一声——在小小说中,这种手法所起的作用就和诗歌里的重复一样。小狗飞走时脖子上挂着皮绳的画面使班尼想起放风筝的时候丢了手柄,这是这个故事的核心意象。作者将风筝消失的画面作为班尼童年的一种隐喻,是班尼作为孩童的梦。

整个故事一气呵成,运用了描述性的叙述细节、情节、对话和问题解决。起伏在闪回中呈现:当班尼得到小狗的时候,所有他对父亲的承诺,所有他愿意为小狗做的事情,所有他的担心。然而他从没有担心过一只大鸟会从天而降把芹芹捉走,越飞越远。

最后,文章呈现了一种富有想象空间的结论,一个悬停的时刻:班尼想要与自己的小狗一同消失。看到这个悬停的时刻,会飞的东西带走了小狗而班尼希望与它们一起离开,你,作为读者,同样会想起自己孩提时代消失的梦。

要怎样写才会吸引人?

小小说被视为一个微型王国。它在几页纸的篇幅内构筑了整个世界。正是借由这种凝练,小小说以与长篇小说截然不同的方式有力地穿透和洞察了人类社会的生活。

查尔斯·巴克斯特在《国际瞬间小说》的序言中解释了小小说为何如此流行,他认为这些故事如此吸引读者的原因可能在于小小说临界于多种体裁:既介于诗歌和小说之间,又介于详述和速写之间,还介于个体与群体之间。正是小小说的这种多面性构成了其吸引力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独具吸引力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在于小小说的突然性。小小说就在于出其不意。

小小说它包含了所有短篇小说的元素,同时加入了“突发”这个元素。一切都有赖于凝练——一次洞见的闪现、一次夺人的创造。其形式可以千变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闻写作有哪些技巧

全文共 4713 字

+ 加入清单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有效艺术手段。下面给大家分享新闻写作的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写好作文口诀

观察事物用“五觉”,观察方法容易学。

眼看耳听心要想,触觉嗅觉和味觉。

观察事件要连贯,生活细节细体验;

观察人物抓特点,神态动作和语言;

典型特征细心看,突出特点要记全。

观察景物要联想,静态动态细端详;

形状颜色和气味,联系生活多想象。

定点观察按空间,时间变化分阶段;

动点观察写游记,地点变化要牢记;

抓住特点和重点,景物特征记心间;

观察动物很容易,外形习性牢牢记。

观察植物方法多,生长过程分四季;

静态动态要联想,联系生活举事例。

观察建筑按远近,空间方位有条理;

外形结构与作用,分类观察均须记。

观察物品很特殊,形状结构和用途;

对照特点多联想,联系生活多想象。

眼中有情笔生趣,拟人观察很容易;

万事万物皆有情,联想想象观具体。

观察不怕根基浅,窍门就是天天练;

恒心架起通天路,勤奋攀登智慧山。

观察积累素材丰,“五觉”体验妙无穷;

学会观察写文章,妙笔生花笔生风

提高写作技巧的秘诀

阅读优秀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尽可能多的写: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构思的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专门的写作时间:每天找一个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段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若你同我一样,是一个全职的作家,那么你需要写更多的小时,请你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随便涂鸦:面对整张的白纸,整版的白屏,无从开始,肯定恐怖。你会想:我还是看看邮件或是小憩一会了吧!先生,千万别这样。马上开始写,马上打字,你写什么没有关系,只是让我听到你敲键盘的声音吧。只要你开始写了,什么都好办了。像我的话,我喜欢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标题,这应该不难吧,然后再慢慢的展开情节,全身心地融入进去…关键是:开始可以随便写写,随便涂鸦,但是尽快开始写正文。

集中精神: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着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即使是最低要求,你也需要在全屏(没有其他软件得干扰)的条件下,使用WriteRoom, DarkRoom,Writer这些写作软件,不受打扰的写作。关掉邮箱,关点MSN和Gtalk,关掉电话和手机,关掉电视,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里,在没有任何打扰下进入写作状态。

先计划,再写: 这好像和“随便涂鸦”有些矛盾,实际上不是这样。在坐下来正式写之前,先做个计划或是脑子里先预演一下,这是非常管用的办法。每天跑步的时候想想要写的东西,或是散步的时间来个头脑风暴;然后把想到的记下来,做一个扼要的提纲;等真正准备好开始写了,可以很快的展开,因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这里,有一个构思小说的三部曲,可以参考这个:Snowflake Method.

创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你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试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或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尝试,看看它到底怎么样,不好就不用呗。

修改: 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再看看你都写了什么。这点很重要,很多写手一旦写好就不想修改,已经费时费力地写好了,还要再花时间修改,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写得更好,你就要学会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看看你写的东东,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简明扼要: 这是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记得:简单就是力量。

富于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获取别人的反馈: 闭门造车不会有任何进步,让别人读读你的文章给你回馈,最好有经验的作家和编辑。他们见多识广,会给你很中肯和有见地的建议。认真的听,即使是一些批评,也接受它,忠言逆耳,这样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就你而言,你需要让别人读到你的作品。你的作品不是你想谁看谁就看的,让所有的人都读到你的文章。你就要出版自己的书,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和诗歌,给出版社供稿。如果你已经开始写博客了,恭喜你,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若现在还没有人浏览过,你就需要把它放到流量更大的博客服务网站上去,让读者给你留言,给你提出建议。所有的人都会看你写东西,也许刚开始时会是件伤脑筋的事情,但这是每一位作家成长的必由之路,马上发表你的文字吧。

采用对话式的文体: 很多人的写作都很正式,但是我发现像我们说话一样写作会使文章更流畅(没有叹生词)。这样一来,读者看起来会更舒服。刚开始这么写并不容易,你需要坚持这么做。也许,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了读起来更口语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语法规则(就像我的前一句那样)。因为如果生搬硬套语法,会让你的文章看起来很不自然。若没有其他原因,就不要破坏语法规则。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好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新闻写作的技巧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

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1、写作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文章生动起来。

2、写作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

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

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

5、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

6、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7、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

8、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9、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具有信息的面。

10、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

11、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12、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13、采访是全身心的采访,而不仅仅是用嘴,视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眼睛采访是文章生动的重要手段。

14、多提封闭性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

15、重要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16、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人名单,要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17、不要过分使用录音机,录音机应与笔记本一起使用,录音机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笔记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逻辑和被访者的表情。分工协作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18、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被采访者畅谈。

19、让文章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将文章的内容引向自己相对熟悉领域。

20、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期待被访者会完整地理解你提出的问题。

21、学会滚动式采访,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22、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是赢得专家尊敬的唯一途径 。

23、多做深度报道,每一篇报道都将使你向专家型记者迈进一步。 24、采访批评性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人双方,以示客观公正。

25、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是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病,电话采访不能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作为记者,现场仍是追求的第一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写作方法:怎么写出强有力的叙述语气?

全文共 1658 字

+ 加入清单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说法,优秀小说的作者都是“隐身”的,即叙述者要像上帝一样,语气应该中立。这连伪定律都称不上,简直烂透了,但却常常被灌输给那些初涉文坛的作者。怎么写出强有力叙述语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狮子的嚎叫:强有力叙述语气

强有力的叙述语气给读者一种感觉,即作者对他的叙述了如指掌。换言之,它使人信服。读者的鉴赏能力得到解放,自然一目十行。在非虚构作品中,强有力的叙述语气通过对语气和事实的支配来实现;而在小说中,则是由对语气和细节的支配来达成的。

以下是一个出现在非虚构作品中叙述语气微弱的例子:

住在旧金山海湾地带非常惬意。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终年可在海湾冲浪。饭店和景点数量众多,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这些都是值得他们光顾的好去处。

由于选用的词语宽泛、空洞、乏味,会使读者觉得叙述者主旨不明,或者他有精神障碍,或者两者兼具。我们试看一个语气较强的例子:

蛰居在旧金山海湾地区妙趣横生!你能亲眼目睹游客在渔人码头、39号码头一掷千金;看着市中心的时装店里价值10美元的帽子标价99.95美元出售;瞅着他们花5美元在中国城买一件市值10美分的小饰品,而它的原产地很可能是墨西哥。这些地方当地的居民从来不去光顾,即便这里有翻滚着白色浪花的祖母绿海湾,似乎在等待着旅人扬帆起航,而往北不足20英里的红杉林仿佛屹立千万年般庄严、静谧,笼罩着一条条可供徒步行走的路径。

这个例子充满更强大的生命力——个性突出。“妙趣横生”这个词给原文增添了味道;特定细节“翻滚着白色浪花的祖母绿海湾”将地点具体地勾勒出来。海湾和船只似乎就在眼前,我们被“静谧”的红杉林所展现的庄严肃穆深深震撼。又如:

哈罗德是一个好工人、好丈夫。他穿戴整洁,周末爱去远足。他的妻子喜欢和他一起旅行,但他们从来不带上孩子。他们远足常谈论的话题是将来。

文中语气平淡,细节描写空洞宽泛,如 “好工人”、“好丈夫”、“爱去远足”,读者得到的感受就是作者无话可说。下面是通过具体详述细节来加强效果:

哈罗德一周在金斯顿五金店工作六天,每天弓着腰给订制的浴室装钻孔。他下班时尽可能将自己打扮得整洁时髦:鲨皮套装、鳄鱼皮鞋、丝质衬衣。周日,他会和他的妻子珠儿一起去远足。他们谈论着有朝一日他将告别五金行业去好莱坞发展,然后成为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像他的偶像比尔·盖茨一样。

此处叙述语气便有了新的特征。“弓着腰”让叙述更形象;“整洁时髦”一词不仅将人物的形象描绘出来,更显示了叙述者的独特个性。

以下例子可能更能体现出强势语气所达到的效果:

斯嘉丽·奥哈拉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男人们像塔尔顿家那对孪生兄弟一样为她的魅力所迷住时,就不会这样想了。这位小姐融合了父母双方的容貌——母亲法国贵族后裔的娇柔和父亲爱尔兰人的豪爽。她那一张脸蛋儿确实迷人得很,标准的锥子脸,周正的牙床骨。她的眼珠子是一味的淡绿色,不掺杂一点茶褐色,睫毛乌黑浓密。眉毛秀丽,在她那木兰花一般白皙的皮肤上,画出两条异常惹眼的弧线。就是她那黝黑的肤色,也正是南方女人的最爱。

细节描写详细而具体,这样的语气给人一种自信十足的感受。叙述者不仅展现了斯嘉丽的容貌,而且揭示了她的遗传特征以及对南方人的态度。语气是客观的,仅仅报道事实,不进行点评或给出建议。但是它的语气有一点戏剧性,甚至哗众取宠:“一张脸蛋儿确实迷人得很,标准的锥子脸,周正的牙床骨”,但这是故事情节的需要。很明显,这个叙述者将素材掌握得很好,有很多话要说。

斯蒂芬·金在小说《魔女嘉莉》中刚好采用了同样的叙述:

妈妈是个大块头,总戴着一顶帽子。最近她开始腿肿,脚似乎要把鞋子撑破了。她穿了一件带黑色毛领的黑色布外套,蓝色的眼睛被无框的双光眼镜放大。她总是背着一个大大的黑挎包,里面放着装零钱的小钱包、皮夹子(都是黑色的)、一本很大的詹姆斯钦定版《圣经》(也是黑色的),封面上烫金印着她的姓名,还有一摞用橡皮筋捆住的小册子。它们通常是橙黄色的,印得模模糊糊。

这段话中有很多特别棒的细节:“最近她开始腿肿,脚似乎要把鞋子撑破了”;“封面上烫金印着她的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写作爱发明,林语堂发明打字机

全文共 1609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1947年,有一台不用学习就能使用的中文打字机发明者是你想到的林语堂先生。

林语堂说:“每个人都有一点迷恋,无论是对女人,对太空科学,还是对钓鱼。“气”是指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池让人忘记吃饭和睡觉。一个人在成功之前必须有错觉。”

林语堂的错觉在于他的发明和创造。

最著名的发明是简洁的中文打字机。

林语堂和他辉煌的打字机(网络图)

林语堂早年就决心发明中文打字机。当时,科学严谨的汉字检索系统尚未建立。此外,由于汉字本身是象征性的,而不是字母,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怀疑制造中文打字机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每个人创造一个键盘,林语堂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坐在书房的一把大皮椅上,进行排版、排版和绘图。林语堂在上海的十年间,先后提出了“汉字索引系统”、“汉字数字索引法”和“汉语新韵检查”等创新方案。他收集了所有的数据并进行更新。根据方块字的特殊性,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上下字体检查法”,以左边最高笔画和右边最低笔画为原则,放弃笔画顺序,只看最低的几何图形。他还想出了一种方法,用窗格显示一个偏旁的最后一笔。在计算机出现之前,这确实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林语堂没有受过专业的机械训练,所以他去唐人街找人排字,然后请一家小机器厂制造打字机零件。他还雇佣了一名意大利工程师来帮助解决机械问题。很难想象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有多高,打字机在一两天内也不能正常工作。新问题不断出现。林语堂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他那十多万美元的积蓄也悄悄地化为乌有。

清晰的打字机宣传图片(网络地图)

高昂的成本无法承受,但打字机已经开始成形。我们怎么能放弃?林语堂不得不向他富有的朋友赛珍珠和他的妻子借钱。林语堂认为问题并不严重,但他被拒绝了。林语堂学会了美国式的人情。他向一家银行和鲁的老朋友兼古董商借钱。终于,一台费力的打字机诞生了。这台打字机高9英寸,宽14英寸,深18英寸。64把钥匙取代了巨大的表盘。每个键只按三个羽毛球,每分钟可以打50个字。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给林语堂写了一封信,他说:“于表哥,我很高兴前几天能在你家里用你的打字机打字。只要键入两个键,窗格中就会出现八个相同类型的字符。然后你可以输入你想要的字符。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另一个优点是这种键盘不用学习就能演奏。我想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打字机。”

打字机是以“轻快”命名的,因为它简单快捷。它体现了林语堂先生希望每个人都能顺利操作和使用它的愿望。

不幸的是,这项发明由于成本高,被卖给了梅根索拉排字公司,但专利的转让价格不高,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

明亮的打字机设计(网络图)

相关报告如下:

1948年5月18日,梅根索拉排字公司与林语堂签订合同,为该公司开发一台打字机。该公司将在两年内每半年向林语堂支付5000美元的研究费用。

1951年9月6日,林语堂还与梅根索拉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以15000美元的价格将“光明打字机”的专利出售给该公司。如果公司生产这种打字机出售,林语堂将得到每台5%的版税。这时,美国空军正在研究汉英翻译机器。经过多次协商,他们确定林语堂的“清脆的打字机”键盘可以解决汉英翻译机器的键盘问题。

1965年,美国人终于生产出了电子汉英翻译机器使用的“输入”中文打字机。该机可打出10500个汉字,并可打孔纸带,可用于各种电子传输设备。根据合同,莫根索拉向林语堂支付了10,000美元的版税,因为他允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欧特克公司使用“简洁打字机”的键盘

林语堂故居打字机(网络图)

可以看出,林语堂的付出和获得是不成比例的。然而,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给林语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他发明了字符检查和字体编码。在他女儿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句话:“三十年后,从电脑时代开始,他父亲开发的“上下字体检查法”和键盘被台湾神通公司采用为电脑输入法,他父亲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虽然这种输入法并不流行,但林语堂对发明中文输入法的贡献并没有白费。

(原标题:作者只是在掩饰!林语堂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发明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写作技巧:面对写作你必须要大胆且勇敢

全文共 1044 字

+ 加入清单

1、练习方法

写写你印象中最痛苦的事,心理上的或者身体上的。

给自己大概半个小时,写一下你内心的某次巨大的痛苦,要很快地把内容写下来,中间不要停止。大胆一点,能有多诚实就要多诚实。做这个练习时,没有什么所谓正确的方法。对一些人来说,这项写作任务可能会写出非常幽默的作品;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尴尬,或是伤心。还有可能,这几种情形都会出现。

一般来说,像这样一个练习的相对成功与失败,要看你在写作中能够投入的情感有多真诚。写作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好的一种方式,能够让我们发现可以分享的真理与意义,剥去我们的伪装与惺惺作态。

如果我们认同卡夫卡的论断,也就是说写作给了我们“一把斧子,劈开内心结冰的海面。”那么把自己的性事写好并且写得让人相信,这种能力就是一种终极挑战与解放。

曾有很多作家告诉我,即使过去许多年,他们都不会写到诸如此类的经历,因为他们害怕他们认识的某个人会读到它,从而引起别人的嘲笑。我们最严厉的检察员就是我们自己,阻止我们把故事写出来,给任何一个有机会读到的读者看。

如果你觉得这个练习有麻烦,你会发现,在不同的时间,你会想要回到这个练习,并且试着完成它,看看有什么样的故事会冒出来。这项练习鼓励我们“拥有”自己的经历。每一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故事以及我们个人对事件的理解——不论其他人对它们的看法会有多么不同。

3、诚实与勇敢

我喜欢那些能够帮助写作者热身,并且让他们文思泉涌的练习。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所有计时的“自由写作”练习,都能对写作过程有所帮助。通过让自己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不加停顿地快速写作,你能够让自己从日常生活的束缚和习惯中冲出来,进入新的领地,获得新的发现。

此外,通过给自己规定时间,指定主题、题目以及方向,你可以磨砺自己特定领域的写作技巧,包括人物发展、对话、背景等等。

下面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计时写作练习,能够让你在写作中勇敢地推进情感表达。

4、练习目的

正因为如此,不管你感兴趣的是虚构还是非虚构文学创作,这项练习都很有帮助。它能帮助传记作者接触到重要的记忆,帮助小说作者深入刻画他的人物。不论哪种情形,在帮助写作者发出自己的声音方面,它似乎也非常好,它提醒我们,我们也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故事。

当你在某些想法上进退维谷的时候,再次调动你自己的早期冒险经历以及发现,它们会成为你的一大灵感来源。

如果你能勇敢、大胆甚至有点厚脸皮地做这项练习(提醒自己你可以随后把你做的练习毁掉……要是你真想这么做的话),你,就像很多作家那样,会发现,你拥有一种天生的幽默感和魅力,或者说是勇敢或创造性,这是你之前从未意识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作方法:怎么写好对话?要“说什么”和“如何说”?

全文共 2702 字

+ 加入清单

在写对话时,请你只使用话语动词。你无法想象有多少作家让人物“微笑”出或者“大笑”出一句对白。微笑可是一个非言语动作!你如何大笑出一整句话?你会卡住的!请只尝试使用“说”或者“问”这样的动词作为话语标签。也许你认为这严重缺乏独创性,但这些动词在读者阅读中并不醒目,因为读者太习惯它们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1、关于“说什么?”

对话必须展现给读者什么。人物不能为谈话而谈话。上佳的对话总是层次丰富,蕴含弦外之音的。

实际上,对话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非话语本身,而是每个人物出场时,他们背后的目的。

如果读者知道(且应该知道)彼时每个人物想得到什么,对话将会变得复杂许多。在即将谋杀国王前,我对他说“你好”,这个单词的意义将完全不同于它本身。对老态龙钟的祖父母道一声“你好”,它的意义将再次转换。对话需展现人物的特点,阐释人物的目的和动机,并且总是包含一定的话题。

倘若想一想日常沟通,你将觉察到人们常常不会直言不讳,直抒胸臆。他们迂回婉转,规避误导听众。对话的艺术就在于捕捉生活,并形成文字。

就像你不想去描绘人们东拉西扯、闲话家常的场景(这里没有实质的话题或者冲突),同样,你也不想逐字逐句地记录人们实际生活中如何说话。如果你打算这么做,你将发现其中到处是“嗯”“呃”还有其他各种填充词汇。

对话需要生动传神,意思真实可信,但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作家的任务是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对话升华。

正是“说”这个词的那些花里胡哨的代名词才成问题,诸如“咯咯地笑”“兴高采烈地”。这些词语使读者的注意力极大地偏离了说话内容。过度使用这种同义词语,说明你是个业余作家。

这些动词能够传达情感,但我视他们为作家偷懒的方式,因为表达情感是对话内容的任务,而不是标签应该做的。这些炫目的标签会令编辑与经纪人感到刺眼无比。

在创作对话标签时,少即是多。不要使用花哨的动词。拜托,停止使用副词吧,诸如“她歇斯底里地大叫”。这是业余选手会犯的另一个错误。

场景的亮点应是人物间的对话,就这么简单。副词在对话标签里,就像花哨的动词,是作家的拐杖。人物对话时,不要有过分的动作和伴随手势。

你不可能精心编排场景中的每时每刻,所以试也不要试。留给观众空间去想象人物在对话时有着怎样的手势。记住:并不是每句对白都需要标签,特别是假使场景中只有两个人物。

如果你写出的对话是一盘各种“说”的代名词的大杂烩,就把它们统统砍掉,依己之意,审慎选择,将这些精挑细选的语汇,按不同层次,重新放入文中。

最后,记得在创作对话的过程中,寻找乐趣。人物对话是作者施展声音的好机会。别着急,耐心研磨人物对白,并在此中展现作品高于生活的一面。

曾经,有没有这样的时刻,你在脑中重播着某次吵架的画面,结果过了好半天,才浮现出一针见血、有力反击的巧言妙语?

在小说中,你有机会比在真实生活的互动中,展现更为机智幽默、妙语连珠,更“刁钻尖刻”、光彩熠熠,更为深刻幽邃的思想。

2、关于“如何说?”

对话是对人物个性及其之间关系的极佳展示。即使当下没有明显的冲突发生,人物间的每一段关系中,至少应蕴藏些许摩擦。

在《阿尔文·霍:对学校、女孩和其他可怖事情过敏》中,阿尔文讨厌他的女同桌弗莉,尤其是当弗莉替他说出他的想法时。阿尔文的问题是:他太腼腆了,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下面的例子中,班上来了一个代课老师:

代课老师看了看弗莉,又看了看我。

“他自己可以说,”她说。

“他说不出。”弗莉说。

“为什么说不出?”

“说不出就是说不出,”弗莉说。“因为他是阿尔文·霍。”

这段对话透着幽默,展现了人物个性。尽管我们知道阿尔文并没有对弗莉敏捷的反应感到激动不已,但看到她这么了解自己,还是会感到那么点儿怪怪的乐趣。

在路易斯·萨赫的《别有洞天》中,故事开始时,少年羁留营的典狱长Sir先生和主人公斯坦利之间,有一段短暂的交锋。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展现了一个人物想得到某物、但另一个人物想要的却是他物的例子:

“你渴了?”Mr.Sir问道。

“对对,Mr.Sir,”斯坦利回答,充满感激。

“嗯,你最好习惯,在接下来的十八个月里,你都得这么渴着。”

显然,斯坦利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因为Mr.Sir掌握着羁留营的大权。斯坦利休想在那儿喝到水,就是这样。

场景愈复杂,其层次便愈丰富——在某个场景中,人物会施展各种行为,或不奏效,需要多次过招,上演几个来回的对手戏。正是这种交锋使得一个较为冗长、且精细复杂的场景更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不过,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人物处于矛盾对立中的例子。

同时,人物间关系也透过微小时刻被明确出来,就像下面例子中,艾琳·库克的《报复劳伦·伍德》中的人物海伦(首先说话的人),和她的“闺蜜”劳伦:

“你凭什么认为我就乐意做你的朋友呢?”

“你觉得除此之外,你还有得挑?”

劳伦在海伦面前盛气凌人,把海伦的自尊撕得粉碎。他们的“友谊”并不是建立在尊重或者情感的基础上。正如读者可以从这部小说的名字中猜到一二,这种关系会反咬到劳伦,让她付出代价。下面是二人间另一场绝妙的交锋,妙趣横生,极尽尖酸挖苦:

“我是毕业班学生,我得超级努力才能去我应该去的地方啊。”劳伦说道,好像还挺在理。

“我也在毕业班。如此说来,贝利、凯拉也三年级了,噢,我们学校至多也就几百个学生快毕业了呢。”

海伦夹枪带棒的一阵猛击真是让我叫绝。不仅两人之间的交锋尖锐凌厉,而且主人公海伦勇气十足,恰恰道出了所有人对劳伦这个自大狂的看法。这正是小说创作的另一裨益——你可以随心所欲、妙语连珠,给对手以难堪,而不必忧惧随之而来的激烈交火。

对话中也体现大量幽默,尤其在情势紧张抑或情感强烈的场景中。通常,这是人物(以及读者)在戏剧冲突强烈的瞬间,释放其情感的唯一而迫切方式。下面,在达内特·霍沃斯作品《小紫罗兰几乎被闪电击中》里,小紫罗兰和死党洛蒂之间发生了争执:

这会儿,洛蒂疯狂了。“我只不过想和你说点儿什么,而你永远要和我争个输赢对错。要知道,你并不总是对的。”

洛蒂的话让我意外又气愤。我想对她说:我不是总和你争辩个不停,但这话本身就是在和她争辩喽。

这个场景讨论的主题是严肃的,但是,小紫罗兰仍旧让读者感到其俏皮的一面。

在盖尔·福曼的《如果我留下》中,凌厉而幽默的对话,使妈妈、爸爸、弟弟小泰迪以及主人公米娅之间一场普通的家庭早饭场景,睿智有趣,值得玩味:

“呦吼!”泰迪高声尖叫着,两只胳膊在空中乱摆。

“你精力过于充沛啦,这才早晨几点哪,”我揶揄道,又转向妈妈:“或许您不该让泰迪喝这么多咖啡。”

“我已经让他改喝无咖啡因的了。”老妈回击道,“他天生不就这么闹腾嘛。”

“只要您不让我也改喝无咖啡因的就成。”我说。

“那可是虐待儿童。”老爸说。

在这里,透过友善的玩笑与温和的打趣,我们对这个家庭里成员之间活跃的互动,窥得一二。并且,上面的对话也制造出情绪张力,因为在故事中这些人物将不久于人世。

但最为重要的是,例子中展示出的对话是如此精彩,以致于让我心生羡慕——在我的生活中,人们在咖啡时间前的对话,远没有这般诙谐机智。这番对话真真正正地高于生活,提炼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公共基础知识及写作题

全文共 5896 字

+ 加入清单

事业单位考的这个公共基础知识,各地都很不一样,大致和公务员考试的行测有一些相同,那么写作部分是如何的。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及写作题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及写作题

1. 根据公文作用的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 )。

A. 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B. 通用公文、专用公文

C. 规范性公文、领导指导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陈述呈请性公文、商洽性公文、证明性公文

D. 收文、发文

2. 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 )。

A. 内部使用文件 B. 秘密文件

C. 机密文件 D. 绝密文件

3. 下面公文写作中不恰当的是( )。

A. 我们一定要严厉打击少数腐败分子,把反腐败进行到底

B. 以上意见如无不当,着即批转各有关单位认真遵照执行

C. 我们必须排除种种不利因素,争取在第一季度建成东方贸易商厦

D. 玻璃制品厂原党委书记张某一伙,几年来大量贪污盗窃、行贿送礼,其中仅行贿一项即达85000元

4. 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公文中安排语序时,当一组概念表现由若干连续的动作、行为构成的活动过程时,一般应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

B.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抄送机关答复

C. 有些公文的主题,可以根据领导人授意而直接表述,有些公文的主题,则需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随着对客观实际情况全面而深入的探索而逐步提炼与明确

D. 公文中的疑问语气一般较少使用语气词“啊”、“呢”、“吧”等,“吗”也尽可能不用或少用

5. 用于行政管理的“命令(令),其发布权限属于( )”。

A.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 党、政、军各类机关

C. 国务院及其各部门 D. 国家大型企业、事业单位

6. 撰写交流信息的通知,要求做到:( )。

A. 说明制发的意义

B. 侧重叙事,在叙事基础上阐明道理

C. 不必予以评论,也无需阐发意义和目的

D. 必须有明确的政策依据

7. 《关于查禁赌博的通告》显然应具备:( )。

A. 较强的时效性

B. 教育性,以引起人们警觉和注意

C. 知照性,用于公布需要人们周知的事项

D. 被动性

8. 以下有关公文的说法错误的有:( )。

A. 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

B. 通用公文,又称行政公文,指各类机关普遍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函等

C. 通知的作者广泛,不受机关性质与级别层次的限制

D. 函为不相隶属机关间相互往来的正式公文,对受文者的行为没有强制性影响

9. 公文处理程序具有很强的确定性与不可逆性,以下各阶段的先后排序应为:( )。

A. 会商→核稿→注发→发出 B. 核稿→用印→缮印→发出

C. 核稿→会商→用印→缮印 D. 拟稿→注发→签发→发出

10. 以下所列不属于核稿要求注意的事项的是:( )。

A. 要求格式规范,文体正确,结构完整

B . 行文方向是否正确,有无多头主送、滥抄滥报、违制越级行为现象

C. 实践中拟稿与核稿是不可逆的过程

D. 公文是否经一定会议讨论通过,是否需上报并已获批准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公文的结构就是指公文的组织构造

B. 公文形成的具体时间,通常以会议通过的时间或印发时间为准

C. 发文就是指本机关制成发往外部的文件

D. 公文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

2. 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这种特殊性表现在( )。

A. 采用白话文形式

B. 具有真实性、合法性

C. 具有规范性、相对确定性

D. 用议论、说明、叙述多种方式表达

3. 可用来签批和书写公文的字迹材料有( )。

A. 墨汁 B. 碳素墨水 C. 蓝黑墨水 D. 纯蓝墨水

4. 公文词语特点主要是( )。

A. 公文词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多音节词的使用频率高

B. 介宾词组、联合词组的使用频率较高

C. 排斥使用一般的口语词、方言词和土俗俚语

D. 词语一般不使用谚语、歇后语,也不能使用简称语

5. 下面哪种情况可以联合行文?( )。

A. 同级政府之间 B. 政府及其部门与同级党委之间

C. 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之间 D. 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之间

6. 撰写通报要求做到:( )。

A. 内容具有典型性,事例有代表性 B. 通报材料必须经深入调查和反复核实

C. 应使用说明与叙述的表达方式 D. 必须具有明确的政策依据与法规依据

7. 以下不属于通知的特点有:( )。

A. 具体法定权威性与执行性 B. 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

C. 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D. 内容单纯,行文简便

8. 以下关于简报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在末页下端用两条平行线可作简报报尾的标志

B. 不应将正式公文以简报的形式发表

C. 简报印有报头,位于第一页上方,约占全页1/3或1/4左右

D. 简报是机关用以撰写重要公文的基础材料之一

9. 以下公文属批办工作对象的有:( )。

A. 确无规定处置方案的业务性公文

B.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的通知》

C. 《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

D. 非常规公文

10. 用印时应加以注意的事项有:( )。

A. 原则上以谁的名义制发公文,就用谁的印章

B. 印章应盖在成文日期上方,并注意上不压正文,下不压日期

C. 代章时应标明“代章”字样

D. 印前须经批准的,不经规定领导者签发的公文一律不予用印

三、简答题

1. 简述公文的特点。

答:公文是国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件。其特点如下: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对受文者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行为将产生为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不同程度的强制性影响;③具有规范的文体、结构和格式;④需要履行法定的程序,否则无效。

2. 公文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简述它们各自有何作用?

答: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为一切公文所必不可少,各自作用如下:①标题:用来区别本公文与其他公文不同的名称,概括了公文正文部分内容,有利于检索、查找与管理;②正文:是公文的主体部分,系统表达为受文者关注及对特定事物获得明确认识所需要的信息;③作者:制发公文的机关,表明公文的责任者和法定权威性;④日期:公文形成的具体时间,具有表明公文有效性的作用;⑤印章或签署:两者在公文中不可或缺,是证明公文真实、合法及有效性的象征和标志;⑥主题词:是对公文内容的进一步揭示和概括,便于归档整理和进行检索。

3. 简述公文写作的程序。

答:公文写作的程序一般分为:准备、撰拟、审核修改三个阶段。?公文写作前的准备包括:明确行文目的;确定主题;选择文种;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选择表达方式。撰拟文稿包括安排结构,首先确定公文的组成,正文的表述次序,安排层次、段落间的衔接,与转换,写好开头结尾;拟写提纲;书写文稿。 审核修改:撰稿者自己先要反复推敲修改;重要文稿要组织讨论;最后由主管领导人和综合办公部门核稿。

4. 公文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公文在写作过程中除了要遵行一般的写作通则之外,还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要求:①合“法”,即要符合国家和党的大致方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②求实,即要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讲求实效。③要做到公文写作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④用语要注意庄重严谨、简明通顺、平实得体。

5. 批转类通知和转发类通知的区别是什么?

答:各机关需要将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或其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用通知向所属下级机关或部门转发。这类通知可用简要文字说明所转发公文的制发机关、标题与执行要求,也可对受文单位提出贯彻执行的指示性意见。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报来的公文认为具有广泛印发的必要时,即由上级机关加上批语,以通知的形式向下转发。这种通知反映了批转机关的意志与权威,对受文单位有领导与指导作用。

6. 工作报告与总结报告的区别有哪些?

工作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与建议的文种。重点在于叙述事实,需要对工作的全局、概貌作简要的叙述,同时要点面结合,列举典型事例,典型经验,来说明工作深度。

总结报告是提炼经验的报告,在工作完成之后,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的方针政策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或教训。它的侧重点是提炼成功的经验,探讨失败的教训,以提高认识。

7. 简述对外发出公文的方式。

公文除直接传送外,多通过以下间接通道传送,主要包括:

(1)普通邮寄,用于无保密要求的公开性、普发性公文。(2)机要通信,适用于秘密级,机密级公文。

(3)机要交通:主要为党政高级领导机关服务。(4)公文交换:适于平件、秘密件、机密件传递。(5)电信:长于快捷,短于保密。

8. 简述收文处理的一般程序。

答:(1)公文的收受和分流,包括签收、外收文登记、启封、内收文登记、分办、摘编。(2)办理收文活动,包括拟办、批办、承办、注办。(3)组织传阅与催办、查办,包括组织传阅、催办、查办。

(4)处置办毕公文,包括立卷归档、消退、暂存、销毁等。

四、论述题

论述公文处理的重要地位。

公文处理是使公文得以形成并产生实际效用的全部活动,具有重要地位。①公文处理是机关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文作为办理公务的基本手段,贯穿于机关各项职能活动的始终,为公务活动的各领域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而公文的形成与发挥作用须依赖于公文处理。因此,公文处理便成为机关实现管理职能的必要条件,是沟通机关之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沟通机关与广大群众之间联系的有效形式。公文处理的质量与效率对于机关行政管理乃至国家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②公文处理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档案的重要部分来源于各机关形成的公文。公文的内容、格式、字迹材料以及处理程序是否规范、准确,归档公文是否齐全完整,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与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加强公文处理工作,才能促进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A 4. B 5. C 6. C 7. C 8. D 9. A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 BC 2. AD 3. ABC 4. BC 5. ABCD 6. ABC 7. AC 8. ABCD 9. AD 10. ACD

三、简答题

1. 答:公文是国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件。其特点如下: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对受文者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行为将产生为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不同程度的强制性影响;③具有规范的文体、结构和格式;④需要履行法定的程序,否则无效。

2. 答: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为一切公文所必不可少,各自作用如下:①标题:用来区别本公文与其他公文不同的名称,概括了公文正文部分内容,有利于检索、查找与管理;②正文:是公文的主体部分,系统表达为受文者关注及对特定事物获得明确认识所需要的信息;③作者:制发公文的机关,表明公文的责任者和法定权威性;④日期:公文形成的具体时间,具有表明公文有效性的作用;⑤印章或签署:两者在公文中不可或缺,是证明公文真实、合法及有效性的象征和标志;⑥主题词:是对公文内容的进一步揭示和概括,便于归档整理和进行检索。

3. 答:公文写作的程序一般分为:准备、撰拟、审核修改三个阶段。?公文写作前的准备包括:明确行文目的;确定主题;选择文种;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选择表达方式。

撰拟文稿包括安排结构,首先确定公文的组成,正文的表述次序,安排层次、段落间的衔接,与转换,写好开头结尾;拟写提纲;书写文稿。

审核修改:撰稿者自己先要反复推敲修改;重要文稿要组织讨论;最后由主管领导人和综合办公部门核稿。

4. 答:公文在写作过程中除了要遵行一般的写作通则之外,还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要求:①合“法”,即要符合国家和党的大致方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②求实,即要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讲求实效。③要做到公文写作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④用语要注意庄重严谨、简明通顺、平实得体。

5. 答:各机关需要将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或其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用通知向所属下级机关或部门转发。这类通知可用简要文字说明所转发公文的制发机关、标题与执行要求,也可对受文单位提出贯彻执行的指示性意见。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报来的公文认为具有广泛印发的必要时,即由上级机关加上批语,以通知的形式向下转发。这种通知反映了批转机关的意志与权威,对受文单位有领导与指导作用。

6. 答:工作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与建议的文种。重点在于叙述事实,需要对工作的全局、概貌作简要的叙述,同时要点面结合,列举典型事例,典型经验,来说明工作深度。

总结报告是提炼经验的报告,在工作完成之后,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的方针政策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或教训。它的侧重点是提炼成功的经验,探讨失败的教训,以提高认识。

7. 答:公文除直接传送外,多通过以下间接通道传送,主要包括:

(1)普通邮寄,用于无保密要求的公开性、普发性公文。(2)机要通信,适用于秘密级,机密级公文。(3)机要交通:主要为党政高级领导机关服务。(4)公文交换:适于平件、秘密件、机密件传递。(5)电信:长于快捷,短于保密。

8. 答:(1)公文的收受和分流,包括签收、外收文登记、启封、内收文登记、分办、摘编。(2)办理收文活动,包括拟办、批办、承办、注办。(3)组织传阅与催办、查办,包括组织传阅、催办、查办。(4)处置办毕公文,包括立卷归档、消退、暂存、销毁等。

四、论述题

公文处理是使公文得以形成并产生实际效用的全部活动,具有重要地位。①公文处理是机关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文作为办理公务的基本手段,贯穿于机关各项职能活动的始终,为公务活动的各领域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而公文的形成与发挥作用须依赖于公文处理。因此,公文处理便成为机关实现管理职能的必要条件,是沟通机关之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沟通机关与广大群众之间联系的有效形式。公文处理的质量与效率对于机关行政管理乃至国家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②公文处理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档案的重要部分来源于各机关形成的公文。公文的内容、格式、字迹材料以及处理程序是否规范、准确,归档公文是否齐全完整,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与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加强公文处理工作,才能促进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及写作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书信的写作技巧,书信的正确格式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书信的正确格式,欢迎阅读参考。

1. 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您的孙子、您的侄子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写给老师则要写上“您的学生”,空一格写上自己的姓名。日期只要写在署名下边即可。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2. 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3. 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祝福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福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一般对长辈都说一些“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之类的祝福语,而对同学则说一些“学习进步”“天天快乐”之类的话。

祝福语的格式是:在正文写完之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祝你”、“敬祝”,再另起一行顶格写上“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等,后面都不要用标点符号。

如果不用以上祝福语,也可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结尾。“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4. 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身体是否安康?”“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即写信人要说的话。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写作技巧:创意写作的基本功是如何练成的?

全文共 2752 字

+ 加入清单

最厉害的招数,其实往往是最简单的招数,只是练到了极致,就成了不败的招式。创意写作也是如此,最基本技巧的反复修炼,才是我们很多写作者最欠缺的。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是作家徐则臣在“创意写作研修班”中的讲座内容节选,原题为“何为创意,创意何来:我所理解的创意写作”。

● 阅尽经典的开头,才知如何写一个好的开头

我当年在大学里教写作的时候,觉得我们学校教写作的教程有点陈旧,就按自己的经验和对文学的理解,分专题给学生讲课的。比如这个专题讲开头,我就把我看过的那些经典的、我认为好的开头全部给大家找出来。然后我们再给这些开头分类。比如“我看到一个人从门外进来”这样的一个细节,以这样的细节开头的小说大概有哪些。一个个开头列出来,然后比较这些开头,哪一个写得最好,为什么最好,具体到你个人,怎么写才可能更好。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如何写好开头。

● 没有哪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不想在结构上玩出点花样

我也给学生讲过结构。我会找一些文章,大家来看一看。有的是ABAB的结构,有的是ABCABC的结构。有的是一条线直一头栽下来,有的是麻花辫似的交叠着下来。比如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他被称为结构主义大师。大家看他的小说,没有任何一部不在结构上玩花样的。还有帕慕克的小说。我提醒过很多作家朋友,如果你想写长篇,想要学习长篇小说的结构,看看帕慕克的小说。他的小说结构性、形式感非常强。帕慕克大学开始学的是建筑,结构是他的专业。他有一部小说《雪》,这个政治小说的结构可以画成一个雪花的形状,六边形,内容一点点填上去。我认真琢磨过帕慕克的小说,发现他的小说结构都有一种建筑式的美感。帕慕克可能是近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文学科学化”特色最鲜明的一个。他的小说完全可以拆解,就像建筑一样,柱子就是柱子,门梁就是门梁。所以他可以拆开来写,写完了像搭积木玩乐高一样组装。只有一个结构意识和能力都超强的作家,才可能做到。

通常我们写小说的情节是按时间和情节顺序一点点往下走的,帕慕克经常不这样干,他的作品就像是建筑一般,这一堵墙情节包括哪些,另外一堵墙情节包括哪些,他很清楚。所以这堵墙写完了,他放着,跳过一堵墙,可以去写第三堵墙。几堵墙都写完了,往一块拼,仍然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小说。这就是他的结构能力。

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他本人对这个小说非常得意,因为他几乎像上帝一样,精确地控制着这个小说。小说走到什么哪儿,该怎么走,他一清二楚,而且控制力极强,可以保证小说不走样。如果你要分析这个小说,你会发现它像一个个的圈,每一段像一个圆圈,从第一句开始,绕一圈又一圈,每一段都是一个小圈,整个又是一个大圈,大圈套小圈,从执行作家意志上来说,它非常完美。

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他所有的作品翻译成汉语的一共就二十多万字。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小说《佩德罗·巴拉莫》,这里面把人和鬼、阳界和阴界有效地混合在一块。你如果不认真区分,会搞不清楚小说里的人是走在阴界还是阳界。这个小说写得极好。所以马尔克斯说,胡安·鲁尔福仅凭这一本书也足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现存的每一篇小说都堪称经典,没有两篇小说是一个模式的。我们很多作家写了很多篇,看世界的方式、进入小说的方式、小说结构,多少年都雷打不动。在胡安·鲁尔福的艺术规矩里,这是非法的。

● 一个国家真正的地图,就是这个国家的作家的作品

后来我去墨西哥,去之前我看了很多关于墨西哥、拉美地区的资料,但当我进入墨西哥之后,所有的这些东西完全失效,唯一对我有影响的,我到这个国家能想到的,就是几个作家的作品,就是胡安·鲁尔福,就是富恩特斯,就是奥克塔维奥·帕斯和他的诗歌。我看到一个场景,就会想到这些作家在描绘墨西哥城时,在描述梅里达时,在描述玛雅人金字塔时,他用的是什么词,用的是什么句子,他是如何描写的。你会在那个地方寻找他们作品里留下的遗迹,好像那个地方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存在的一样。我的脑子里就是那些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些文学作品里的一个个故事。我看到这个人,就感觉像是胡安·鲁尔福笔下的某个人物。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文学的确是非常有用的。过去我们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文学对GDP一点影响也没有,但是当你进入一个国家,哪怕它的地图再精确,你都会发现最有效的地图不是有比例尺的那个,而是文学。一个国家真正的地图,是这个国家的作家笔下的作品。到了哥伦比亚,到处找的其实就是马尔克斯的遗迹,我就按他写的地方一个个去找。这的确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粉丝去朝圣。但同时也说明,只要这个文学作品能够流传出去,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宣传功效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的。

● 标点符号是在他的逻辑里自然生成的

李陀老师在美国教书时,有一次我们聊天,他说有段时间他专门教标点符号,就讲著名作家的标点符号怎么用。托尔斯泰怎么写,卡夫卡怎么写。有的人喜欢用分号,有的人喜欢用句号。大家如果去看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有的人一辈子一个分号都不用,有的人频繁地使用分号,很多作家的写作其实只用逗号和句号。葡萄牙大作家萨拉马戈,写过《修道院纪事》和《失明症漫记》。萨拉马戈通篇一个引号都没有。苏童的作品也没有引号,这样可以模糊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模糊之后小说会增加很多歧义,阐释的空间更大了。马尔克斯的小说《家长的没落》,一段有几十页,一部小说就几大段,也没有引号。如果你真的认真去研究,就会发现作家在用标点符号时是极其慎重的。不管他只用两个符号还是用一堆符号,他都是有道理的。我们从小研究鲁迅的文章,分析标点符号,感觉很没劲。余华也说过,他平生只恨过一个作家,就是鲁迅,因为鲁迅折磨他,可能也折磨过我们很多人。但是,如果你分析鲁迅的文章,你能分析出一大堆东西来。成了比较成熟的作家之后,我才发现:一个成熟的作家,他的每个标点符号都是有意义的。他可能不会非常明确说我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用意,然后加一大段注释,但是它的确是有意义的。靠的是一个作家的本能和直觉,他觉得到什么地方该断,该用什么标点符号,这个标点符号是在他的逻辑里面自然生成的。所以,一部好作品,说得绝对一点,没有任何地方是不具匠心的。

● 语言的好坏与合适与否,要放在具体语境里来看

好的语言到底是什么?精确是最好的语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很多人喜欢优美的语言,喜欢格言警句式的语言。对于一部短篇小说而言,你的语言非常精粹,全像淬过火一样的语言,那会非常漂亮。但是这种非常“亮”的语言,放在中篇小说里面,可能都会有点不适。如果放在长篇小说里面,,通篇闪闪发光的大金牙,你也受不了。好的长篇小说的语言是一种哑光的状态。就像盯着一个东西看,长时间的强光谁都扛不住。

我在念书的时候,老师曾跟我说过,长篇小说,尤其大的长篇小说,一定要把自己那点小灵气写没了才行。我当时非常不理解。后来我自己写长篇,的确就这样。你可以想象一座泰山,威武雄壮,非常壮观,但是如果泰山上镶满了钻石是什么感觉。这个山还是那个山,但是显得小了。因为过于精致,显得小了。有一些东西就应该是原生态的、粗剌剌的才有冲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生写作掌握高分的技巧是什么

全文共 1408 字

+ 加入清单

常因为写作摸不到高分而感到气馁?没关系,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小学生写作掌握高分的5个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对学生而言,写作文难,写一篇好的作文更难。他们面对作文题目不知从何下笔,无话可说,即便是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没有真情实感。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二、注重平时的积累,积累对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三、学会观察,吸收素材

四、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写作技巧

一、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二、写说不出现“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按照“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就是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长相思》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全文共 1484 字

+ 加入清单

长相思》的写作背景是: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原文: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读者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词人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词人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作方法:你笔下的人物从何而来?

全文共 2221 字

+ 加入清单

寻找人物,你不必苦苦追寻。你只需把自己的大脑变成一张网,伸向生活与文学的洪流之中,网住有意思的点子。其实,点子无处不在。仅仅在一天之内,你就会遇到成千上万个想法。如果你没注意到,是因为你没有用心。它们从你的身旁擦肩而过,而你却不曾留意。现在,我想带你看看,这些点子从哪里来,又怎样把它们一个个抓住,带入你的笔下,雕琢成活生生的人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1/ 从观察中来

有些写作者会随身携带笔记本、录音设备,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或对话片段。你在加油站、在杂货铺排队结账时,在预约见面的等候室里,都可能听到别人讲有趣的故事,表达独特的观点,做各种动作:滑稽的、讨厌的、奇怪的、特别的动作。这些观察都可能帮助你构思一个迷人的人物。

比如说,最近我在本地超市买东西,正好赶上下班高峰。我想快点结账,于是找到最短的队伍,排在一个女顾客后面,她购物篮里只有几样东西,一定结账很快。但就在等待的时候,她的丈夫和三个孩子手里抱着一堆东西过来了。好吧,我实话实说好了:其实就一个孩子,他和父亲不过就是每人多加了一两样物品。但我一想到这个场景,就下意识地夸大了。我大脑里的点子之网在无意识中自动运行起来。带点夸张会让故事更有张力,不是吗?

无论如何,这个家庭会成为我以后某个故事的素材。我不确定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但我觉得跟这对父母急于节省时间有关,也可能与这个家庭的家务分工模式有关,毕竟父母都要工作、孩子们要上学。无论如何,他们在来超市的路上,已经分配好购物清单,每人负责到一个区域寻找商品。母亲负责推购物车去排队,大家刚好有足够的时间挑好一堆物品。谁没完成任务,在吃饭时,会很尴尬,因为缺了某种材料,让某道菜无法上桌。

当然这还不算一个故事。这只是个家庭喜剧的场景。但我可以想象该怎么利用它。比如说,其中有个孩子适事的主角,为此感到深深的窘迫。接着我会来个反转,原来这孩子正是这个分工模式的设计者,觉得家人都做得不如自己。我还可以让家庭成员进行比赛,看看谁找到的物品最多。我的主人公总是能赢,因为他在超市里奔走的时候,看到别人购物车里有自己想要的物品,顺手就拿走了,根本不需要到货柜上找。一个普通的日常观察,可以发展出许多的可能性。

无论我最后如何利用这个点子,它的来源,就是我在超市看到的人。

但是,请记住,你听到的对话、你观察到的事件,不大可能原封不动地成为故事内容。你不需要像我这样夸张地加工,但你确实需要通过普通的事件想象出点子。

如果有人说了很有意思的话,你要问自己,为什么有人会这样说话?为什么有人会这样想?不要停留在第一反应上。在你把其中的故事与人物潜力萃取出来之前,一次有趣的观察,最多不过可以提供类似于背景的东西,为故事增添一分色彩。

3/ 从熟悉的人里来

我认识的很多作家都从朋友和家人身上寻找人物原型。我有时也会这样。

为什么不呢?你认识他们。你了解他们特有的说话方式、癖好、优缺点。而且,描述一个你认识的人要比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个人容易得多。

这些都对。但同时也要警惕,有两种情况是会出岔子的:

第一,从生活里寻找人物可能导致糟糕的虚构。

你可能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了解这个人,毕竟,你从未进入他的记忆和灵魂。你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为何要做某件事,你知道的只是他嘴上说的或是你自己猜的。但是,一旦这个人成为你笔下的人物,你要了解的就必须比实际的更多。所以,这不守于临摹真人的问题。在一个真正的人物诞生之前,你需要创造,即使你自以为对他有很深的了解。

同时,如果要利用真实生活,你很容易忘记读者其实并不知道这件事确实发生在你朋友身上。如果事件本身比较诡异,你要给读者足够的理由相信它。你很可能会忽略这一点,因此完全不解释这件事怎么会发生,人物为何会这样做。结果就是,你的故事中最符合事实的部分却显得最不可信。

第二,虚构故事的可信度并不源于事实,而取决于读者的感觉,即他们觉得事情是否可能发生。

你越偏离可信范围,你就得花越多的时间去找合理性,用大量细节来展示过程,解释行为动机和因果,这样读者才愿意相信。在虚构故事中,“它真的这样发生了”是无力的辩解。

4/ 从生活里来

想必你也听说过模仿论——艺术源于生活。但你认为不是源于自己的生活,因为身边发生的事都普普通通、枯燥乏味。

但你错了。对你来说很普通的东西,对别人来说可能会很特别。而且,在别人看来平淡无奇的事物,会因为你描述的角度不同而焕发异彩。

这让我想到之前读过的一部书,讲的是佐治亚州山村里一群青少年的故事。这帮孩子想要去拜访精灵,他们以为美国是“永恒青春之地”(Tir Nan Og)Tir Nan Og一词出自爱尔兰凯尔特神话,其意为“the land of eternal youth”,即“永恒青春之地”,传说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树叶永远不会从枝头凋落,一年四季都被鲜花环绕,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它们的芳香。内容有点像荷马的《伊利亚特》(Iliad),神灵通过操控人类达到自己的目的。一直读到第二册,我才意识到作者可能并不清楚故事最有意思的部分在哪里。

对作者本人而言,佐治亚州是个平常之地,让他着迷的是精灵,第二册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精灵居住之地。但对我而言,精灵居住的梦幻岛却平淡无奇。那么多的幻想故事都类似,我感到厌倦。这个故事吸引我的地方,在佐治亚,此地既真实可信,又有些陌生。作者觉得平淡乏味的东西恰恰是我为之着迷的东西。

所以,当你寻找合适的人物时,先把网撒向自己的日常生活:你遇见过的、了解的人,当然还有你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作指导 如何写好复线交叉推进情节

全文共 4363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写好复线交叉推进情节

复线交叉推进情节,是指从某个时间点开始,两个或多个对象,先后参与到一件事之中,各行其是,反复交叉出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直到这个故事情节结束。

一.复线交叉推进情节的分类

复线交叉推进情节,根据参与对象的多少和参与规律,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双线交叉推进情节;一种是多线交叉推进情节。

(一)双线交叉推进情节

双线交叉推进情节,是指在一个故事情节之中,参与的对象只有两个,在故事情节推进过程中,从其中一方开始,另一方接着做出应对,双方交替参与,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甲做什么(起始点),乙做什么,甲做什么,乙做什么.......甲乙交替参与,直到这个故事情节结束。

例如《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一个情节: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文中“鲁提辖”和“鲁达”是同一人)

(二)多线交叉推进情节

多线交叉推进情节,是指在一个故事情节之中,参与的对象有多个,在故事情节推进过程中,从其中一个对象开始,其余各方先后无规律反复参与:甲做什么(起始点),乙做什么,丙做什么,甲做怎么,丁做什么,乙做什么......一直到故事情节结束。

例如《牛虻》第七章中的一个情节:

他(亚瑟)卷起撕破了的床单,塞到抽屉里,迅速整理好床铺。

“亚瑟,”这次是詹姆斯在喊,门把手响动得更加剧烈,“你睡着了吗?”

亚瑟打量了一下四周,见一切都藏好了,才打开了房门。

“亚瑟,不是说好了让你等我们回来吗?我想这起码的要求你总可以答应吧,”茱莉亚气急败坏地冲进屋里,“让我们在门口一等就是半小时,你大概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刚刚四分钟,亲爱的,”尾随者她粉色长裙拥进门来的詹姆斯低声下气地更正着,“亚瑟,我认为这不太合适,如果......”

“你们有什么事吗?”亚瑟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他站在那儿,把手支在门上,好像一只被锁在笼中的野兽,打量着这个,打量着那个。

反应迟钝的詹姆斯和恼羞成怒的茱莉亚都没有注意亚瑟的面部表情。

二.复线交叉推进情节,首先要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在情节发展过程中,无论描述的是两个对象的行为,还是多个对象的行为,无论参与的过程是有规律的,还是没有规律的,人物的参与进程总有先后,如果时间顺序乱了,故事情节也就没人能读得懂。因为任何一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总是循序渐进的,都必然经历一个:矛盾触发——矛盾发展——矛盾激化——矛盾高潮——矛盾结局这样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容改变的客观进程,一旦改变就远离了我们真实的生活实际,我们就无法理解。

例如:

“你踩了我的脚,怎么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A三步并作两步追上B,用身子拦住了他的去路。

“我不过是不小心碰了你脚尖儿一下,又没伤筋动骨!”B不屑的望着站在对面的A,一脸的无所谓和无畏,“怎么,还想让我赔你三千八百吊?!”

A望着B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挑衅神情,强压着怒火,向前迈了一步:“别耍光棍儿,至少你应该向我道声歉!”

“我就不道歉,你能把我怎么样?”B也不甘示弱,向前跨了一大步,一张胖脸几乎贴在A的鼻子上,“我觉得你就是碰瓷儿的,没有钱,想讹点钱买棺材,我还就不吃这一套,你打我试试!”

此刻,A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压抑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瞬间爆发力,来不及想什么,也什么都没想,他的拳头便硬硬的、闪电般的飞起来,落在对方的太阳穴上。

一切都在电光火石间发生,一切都超出了B的预料,他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整个身体便像一截失去重心的木桩,轰然倒地。

这样写,符合情节渐进发展的进程,读者很容易读懂,如果把其中的某两个顺序写颠倒了,读者就会“蒙圈”,不知道作者笔下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情节。

例如:

“你踩了我的脚,怎么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A三步并作两步追上B,用身子拦住了他的去路。

“我就不道歉,你能把我怎么样?”B也不甘示弱,向前跨了一大步,一张胖脸几乎贴在A的鼻子上,“我觉得你就是碰瓷儿的,没有钱,想讹点钱买棺材,我还就不吃这一套,你打我试试!”

A望着B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挑衅神情,强压着怒火,向前迈了一步:“别耍光棍儿,至少你应该向我道声歉!”

“我不过是不小心碰了你脚尖儿一下,又没伤筋动骨!”B不屑的望着站在对面的A,一脸的无所谓和无畏,“怎么,还想让我赔你三千八百吊?!”

此刻,A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压抑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瞬间爆发力,来不及想什么,也什么都没想,他的拳头便硬硬的、闪电般的飞起来,落在对方的太阳穴上。

一切都在电光火石间发生,一切都超出了B的预料,他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整个身体便像一截失去重心的木桩,轰然倒地。

这样的文字,谁能读懂呢?

三.写好每个参与对象的行为

任何一个复线交叉推进的故事情节,都是由人物的行为构成的——每个构成单位,都是在描述一个对象在本次参与中具体干了什么。

(一)首先要写清楚,参与对象是谁,这个对象在这一步具体干了什么。参与的对象不能缺失,也不能模糊不清。行为要具体,不能笼统,用词要准确。

错误案例:

小李(文中写了两个姓李的年轻人)走过去,把他拉到怀里,走了两圈。

正确案例:

李明狂奔过去,抱起李靖,转了两圈。

(二)其次要写清人物行为的特点以及对应的语言、神态、心理。只写人物的行为,就像一根没有肉的骨头,干巴无味,表现力差,加上行为自身的特点以及当时的语言、神态、心理,我们笔下的文字就会变得血肉丰满,表现力也会大幅度提高。

失败案例:

他走到母亲身边,放下一束花,转身离开了。

成功案例:

他慢慢地走到母亲身边,心底有千言万语要与母亲倾诉,然而这一刻,喉咙里似乎被什么东西塞住了,塞得紧紧地,嘴唇翕动了半天,一个字也没挤出来,原本白皙的面孔此时胀得通红。他局促不安地放下手中的鲜花,含着眼泪,默默地转过身,一步一步地挪出门去。

需要注意的是:美味不可多用。人物交替参与,如果每个人物的每个行为都写得如此这般面面俱到,整个情节就会变得臃肿、单调、乏味,因此,这些内容在书写时,要灵活变化,每个对象抓住一两个方面即可,切忌雷同。

(三)要使用进行时态。很多同学在描写过程中喜欢用“过”、“了”、“完”、“完了”这样的字眼,这样写出的情节,不是过去时,就是完成时。错误的运用时态,会把描写变成记叙,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就会大打折扣。

四.如何缓冲复线交叉推进情节过快的发展节奏

复线交叉推进情节,因为不同人物的连续参与而迅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读者读这样的故事情节,神经就会被不断参与不断变化的人物牵扯着,始终绷得紧紧的,直到整个故事情节结束,读者才能“喘口气”,如何才能让情节发展时疾时缓,张弛有致呢?

答案就是——在适当的地方,加入侧面描写。添加侧面描写,能够让读者的眼睛和内心暂时离开主要人物的行为,去关注以下四方面内容,获得片刻的休息:一.周围人的反应和状态;二.周围物的反应和状态;三.周围环境如何;四.这个故事情节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例如:

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来唱喏道:“提辖恕罪!”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提辖请坐。”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郑屠道:“使得,--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臜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正来郑屠报说金老之事,却见鲁提辖坐在肉案门边,不敢扰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

这郑屠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叫人送去?”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道:“却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鲁达睁着眼道:“相公钧旨分付洒家,谁敢问他?”郑屠道:“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包了。整弄了一早辰,却得饭罢时候。

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

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鲁达道:“再要十斤寸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

众邻居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街坊邻居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父亲节写作素材

全文共 3283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个人,他高大魁梧,有宽宽的肩膀、厚实的胸膛。有时,像朋友一样,与我们心有灵犀,近在咫尺;有时又像陌生人一样,彼此生疏,远在天涯。不管他以如何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请在这个特殊节日,悄悄地附在他耳畔道一声:“辛苦了,爸爸。”本期精心制作了2016父亲写作素材专题,走进文字,感受父爱!

名家笔下的父亲:梁晓声(温馨的诀别)

那时候,父亲患了癌症,而我又不得不赶时间修改一部剧本。我将一张小小的桌子从阳台搬到了父亲床边,目光稍一转移,就能看到父亲仰躺着的苍白的脸。而父亲微微一睁眼,就能看到我和他对面养了十几条美丽金鱼的大鱼缸。这是父亲不能起床后我为他买的。十月的阳光照耀着我,照耀着父亲。他已知自己将不久于世。然而只要我在身旁,他脸上必呈现着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

一天下午,一点多,我突觉心慌极了,放下笔说:“爸,我得陪您躺一会儿。”尽管旁边备有我躺的钢丝床,我却紧挨着父亲躺了下去。并且,本能地握住了父亲的一只手。五六分钟后,我几乎睡着了,而父亲悄然而逝……

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感谢上苍,它启示我那么亲密地与老父亲躺在一起,并且握着父亲的手。我一再地回忆,不记得此前也曾和父亲那么亲密地躺在一起过,更不记得此前曾在五六分钟内轻轻握着父亲的手不放过。

真的感谢上苍,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名家笔下的父亲:赵丽宏(挥手)

记忆中,父亲的一双手老是在我的面前挥动……

我想起人生路上的三次远足,都是父亲去送我的。他站在路上,远远地向我挥动着手,伫立在路边的人影由大而小,一直到我看不见……

第一次送别是我小学毕业,我考上了一所郊区的住宿中学,那是六十年代初。那天去学校报到时,送我去的是父亲。那时父亲还年轻,鼓鼓囊囊的铺盖卷提在他的手中并不显得沉重。中学很远,坐了两路电车,又换上了到郊区的公共汽车。从窗外掠过很多陌生的风景,可我根本没有心思欣赏。我才十四岁,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想到即将一个人在学校里过寄宿生活,不禁有些害怕,有些紧张。一路上,父亲很少说话,只是面带微笑默默地看着我。当公共汽车在郊区的公路上疾驰时,父亲望着窗外绿色的田野,表情变得很开朗。我感觉到离家越来越远,便忐忑不安地问:“我们是不是快要到了?”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指着窗外翠绿的稻田和在风中飘动的林荫,答非所问地说:“你看,这里的绿颜色多好。”他看了我一眼,大概发现了我的惶惑和不安,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胛,又说:“你闻闻这风中的味道,和城市里的味道不一样,乡下有草和树叶的气味,城里没有。这味道会使人健康的。我小时候,就是在乡下长大的。离开父母去学生意的时候,只有十二岁,比你还小两岁。”父亲说话时,抚摸着我的肩胛的手始终没有移开,“离开家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季节,比现在晚一些,树上开始落黄叶了。那年冬天来得特别早,我离家才没有几天,突然就发冷了,冷得冰天雪地,田里的庄稼全冻死了。我没有棉袄,只有两件单衣裤,冷得瑟瑟发抖,差点没冻死。”父亲用很轻松的语气,谈着他少年时代的往事,所有的艰辛和严峻,都融化在他温和的微笑中。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并不是一个深沉的人,但谈起遥远往事的时候,尽管他微笑着,我却感到了他的深沉。那天到学校后,父亲陪我报到,又陪我找到自己的寝室,帮我铺好了床铺。接下来,就是我送父亲了,我要把他送到校门口。在校门口,父亲拍拍我肩膀,又摸摸我头,然后笑着说:“以后,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开始不习惯,不要紧,慢慢就会习惯的。”说完,他就大步走出了校门。我站在校门里,目送着父亲的背影。校门外是一条大路,父亲慢慢地向前走着,并不回头。我想,父亲一定会回过头来看看我的。果然,走出十几米远时,父亲回过头来,见我还站着不动,父亲就转过身,使劲向我挥手,叫我回去。我只觉得自己的视线模糊起来……在我少年的心中,我还是第一次感到自己对父亲是如此依恋。

父亲第二次送我,是“文化革命”中了。那次,是出远门,我要去农村“插队落户”。当时,父亲是“有问题”的人,不能随便走动,他只能送我到离家不远的车站。那天,是我自己提着行李,父亲默默地走在我身边。快分手时,他才呐呐地说:“你自己当心了。有空常写信回家。”我上了车,父亲站在车站上看着我。他的脸上没有露出别离的伤感,而是带着他常有的那种温和的微笑,只是有一点勉强。我知道,父亲心里并不好受,他是怕我难过,所以尽量不流露出伤感的情绪。车开动了,父亲一边随着车的方向往前走,一边向我挥着手。这时我看见,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名家笔下的父亲:吴冠中(父爱之舟)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冬天太冷,同学们手上脚上长了冻疮,有的家里较富裕的女生便带着脚炉来上课。大部分同学没有脚炉,一下课便踢毽子取暖。毽子越做越讲究,黑鸡毛、白鸡毛、红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后来父亲居然在和桥镇上给我买回来一个皮球,我快活极了,同学们也非常羡慕。夜晚睡觉,我将皮球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但后来皮球瘪了下去,必须到和桥镇上才能打气,我天天盼着父亲上和桥去。一天,父亲上和桥去了,但他忘了带皮球,我发觉后拿着瘪皮球追上去,一直追到楝树港,追过了渡船,向南遥望,完全不见父亲的背影,到和桥有10里路,我不敢再追了,哭着回家。

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这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要上高小,就必须到和桥去念县立鹅山小学。和桥是宜兴的一个大镇,鹅山小学就在镇头,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设备齐全,教师阵容强,方圆30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因此要上鹅山高小不容易,须通过入学的竞争考试。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小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

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高兴极了,主要是可以给父亲和母亲一个天大的喜讯了。我拿着级任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60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10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火广北父亲的名,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我唯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们见了嘲笑。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床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庆贺我考进了颇有名声的无锡师范,父亲在临离无锡回家时,给我买了瓶汽水喝,我以为汽水必定是甜甜的凉水,但喝到口,麻辣麻辣的,太难喝了。店伙计笑了:“以后变了城里人,便爱喝了?”然而我至今不爱喝汽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写作技巧:练习比喻的写法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一幅画相当于一千个词语,当你使用比喻的时候就等于是画了一幅画,目的是帮助读者掌握一个生涩难解的思想观念。比喻是真正能把作者的写作技巧放在聚光灯下的少数工具之一,因为它也给作家“制造视觉幻象”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发挥空间,使他们可以尽情地在创造性表述的范围内自由发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花样练习学习比喻的写法

教人想出好的比喻是很难的事情。比起写作的其他方面,比喻需要借助于更多的想象力、灵感和先见之明。

下面这几个练习可以帮助你意识到这个过程,并且适应这个过程,从而有助于激发你的想象力。

★在房间里挑十件东西,然后想出可以与它们相比拟的东西,并写出十个比喻句。前面五个比喻使用明喻,后面五个比喻使用暗喻。注意,不要使用老套的比喻,要确保每个比喻都是真正有启发意义的,可以让我们预先知晓一些尚未确知的情况。

★现在,针对同一个物体,想出十个比喻(明喻和暗喻),描写这个物体的存在状态。比如:“梳妆台靠在墙壁上,像是一个烦人的保镖。”然后再说“梳妆台靠在墙壁上,是一个被人遗弃的垒球球棒。”

★接着做同一个练习,不过这次不是针对一个物体,而是针对一个人。然后再做这个练习,针对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举止态度、情绪状态。然后继续做这个练习,针对一般的环境,还有总体的情调。最后,针对你的写作中任何想要提高描述精确度的内容做这个练习。在写作中,如果有的地方你感觉词不达意、想说却说不清楚;有些地方你心中明明有一个强烈的视觉画面,却没有办法清晰地描绘出来,都可以做这个练习帮助你找到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写作技巧:成功的故事创作需要包含哪6大核心技能?

全文共 2888 字

+ 加入清单

寻找故事是一回事,寻找最好的故事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解其中的区别就形成了写作的职业。那成功的故事创作的六大核心技能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写作风格

定义:从读者的角度看到的作品本身(文笔)的味道、风格和连贯性。

好的写作风格:句子清晰、直接,形容词和描述很少,但很有效。干干净净,没有跑题,没有用力过度。行文不以追求风格效果为唯一目的。读者沉迷于故事之中,不会注意到词语、句子和段落,是职业的写作。但恰恰因为这个原因,好的写作被视为理所当然。

更好的写作风格:阐明这一时刻以及其中人物的潜台词。在这方面,第一人称通常比第三人称更适合进行人物内心的刻画。

最好的写作风格:文笔轻松、流畅,往往有很大回报,暗含幽默风趣,必要时表现出细微差别和微妙之处,需要时又给以直接的力量。文字具有大道至简的特性,没有表现出用力过度。这样的结果是,作者的风格很容易被辨识出来,如歌手的声音一样,清晰明确,有个人特色,因此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当我们不满足于“好的”,甚至不满足于“更好的”,当我们瞄准使得故事力学最优化的创意选择,认识到这些创意选择是什么,并围绕这些选择来构建我们的故事时,我们就是在定性地利用寻找过程,而不是定量地寻找,不是仅仅满足于填满粗糙的初稿上那些空白的页面。

成功的故事创作的六大核心技能

正如任何引擎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一样(我们的故事不外乎也是戏剧引擎),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故事的动力和燃料是什么。

主题

定义:通过动态的故事呈现人类经历的相关性和透明度,既有人物层面,也有冲突层面。主题就是一切故事的意义。主题是一个揭示故事的意义、成为故事催化剂的问题,是故事让读者去思考的东西,让读者为之愤怒、产生质疑或者感同身受的东西。

好的主题:展现生活的真实状态,不管是好是坏。好的主题使我们认识到活着的力学,不管这个故事发生在何时,同时启迪普遍的真理,与该故事的时间、背景相贴切。比如,关于贫穷的故事,我们都能与之建立关联,即使我们本身并不贫穷。

更好的主题:关于英雄主义美德的故事,在主题丰富、现实的舞台上展现。故事在表现英雄主义的同时,对必须要征服或克服的黑暗进行深刻反思。

最好的主题:切中要害、不会退缩的故事,让读者看到事物的两面性,看到主人公可以做出的所有选择,并在这个过程中教会我们认清真理、把握现实。提出问题,并通过给人物设置挑战以及人物的决定和行为的结果来进行探索和检验。

结构

定义:故事的展现顺序,传递阅读体验的同时,加深了利害关系,体现了故事的跌宕起伏。这种模式为特定的故事点提供了目标位置(从故事的线性比例而言),每一个故事点将故事的四个部分区分开来,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语境任务。这种任务驱动的切入点区别了故事的四个部分的叙述目标,以及每个部分的场景的语境目的。

好的结构:故事以稳健的四部分顺序呈现:布局、反应(到第一情节点)、对问题的主动攻击、解决。

更好的结构:故事的编排使读者间接地迷失在故事中,提升了故事的四个部分的效率和吸引力,以及每一部分内在的戏剧张力。

最好的结构:故事使读者感到惊讶、好奇,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且能在情感和智力上给予读者回报。故事环环相扣,逐步揭示,诱惑读者、戏弄读者,最终回报读者,使读者爱不释手。

故事力学包含六个领域:

1.引人入胜的预设。

2.戏剧张力。

3.节奏。

4.主人公共鸣。

5.替代性体验。

6.叙事策略。

这些领域将使你的故事跃然纸上,爆发出巨大能量,或带来难以抗拒的诱惑,或让你在大声尖叫前窃窃私语。

或者没有。上述要素的欠缺或处理不当,就像将汽油浇到一本火柴做成的书上,没有火花,没有火焰。

执行很重要,立意赋予故事以力量。但是,上述要素才是读者会注意到的东西。

用这些要素为你的故事节拍助力,让它们“嘶嘶”燃烧,你的故事将会变得更好。它们会自己呈现出来,但是,如果我们能注意到并且掌握好手里的燃料,一切将会更美好。

工具箱:成功的故事创作的六大核心技能

1.立意:引人入胜的预设的戏剧核心。

2.人物:塑造人物时注意读者与人物的共鸣,注意人物的“扎根能力”。

3.主题:语境和潜台词工具,依靠故事力学的六个要素。

4.结构:构建戏剧张力、节奏和人物弧线的工具,共鸣由此而生。

5.场景设置:将每一个故事节拍以力学最优化的形式组合起来的工具;力学通过场景设置落实到纸面上。

6.写作风格:使得故事的呈现与众不同的工具。

一旦你有了一个想法,需要立即注意上述六个要素。因为你要将每一方面的基础都打好,你的故事才会取得成功。

要想写出一个好故事,你仍然需要了解几十件甚至几百件事情。但是现在,你要了解的东西被分别装在12个桶里:故事力学的六个领域以及作为运用工具的六大核心技能。乍一看,这两者似乎有些重合,对于匆匆一瞥的观察者来说,它们也许听起来是一回事;但是对于一个专业人士而言,它们就像肌肉力量和杠铃一样,截然不同。

当我们为每个故事要素、原料和执行工具做出决策时,我们能更好地将组合最优化。这就是我们创造奇迹的方式,实际上没有丝毫神奇可言。因而,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好的”,我们需要学以致用,努力去寻找更好的,去追求最好的。

场景设置

定义:叙事单位,以最优的方式将故事向前推进,既重视人物刻画,也重视戏剧张力。每一幕场景都应该有一个特定的叙述任务,基于该场景在故事编排中的具体位置和叙述弧线。

好的场景设置:场景符合逻辑,与后续场景融为一体,创造一个连贯顺畅的故事主线。

更好的场景设置:场景像独幕剧,每一幕场景都有布局、冲突和解决,同时又与下一幕场景无缝衔接。场景在刻画人物、构建说明和按次序排列的叙述层次的同时,呈现了一个重要而显著的情节点。

最好的场景设置:场景快速切入到该场景的任务,展现、设计、解决一个故事点,同时为随后不断加深的利害关系、紧急情况、选择和人物弧线做好布局,包括微妙之处和细节差异,比如伏笔、潜台词。然而,第一部分有更大的自由,可以从容不迫地布局,特别是在第一次介绍主要人物和戏剧预设的场景中。

人物

定义:故事的主人公,有着丰富的背景故事、内心世界与外部表现,要进行一段旅程,使得主人公成为英雄。随着故事的推移,主人公不断成长、变化,最终成为故事结局的主要催化剂(英雄所做的正是这个)。

好的人物:一个有趣的主人公,能赢得读者支持的主人公。

更好的人物:层次丰富的主人公,读者支持他或她的同时,能够与之建立关联。

最好的人物:主人公能感受到读者的感受,恐惧着读者的恐惧,成为读者希望扮演的那个英雄角色。换句话说,是英雄与读者在情感层面的替代性结合。最好的人物是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英雄。

立意

定义:演变成为你的故事的重大想法。基本的“如果……将会怎样?”假设。立意是戏剧格局,是进入情节的窗口,是冲突的来源,是引人入胜的问题、迷人的处境、故事的承诺,以及人物发现有事情可做的舞台。

好的立意:读者天性被假设的问题所吸引,对作者提出的故事问题的答案感到好奇。

更好的立意: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寻找答案的旅程,能间接地体验到主人公的旅程。故事预示着一段激动人心的、值得让人为之倾心的经历。

最好的立意:读者不仅能够体验主人公的旅程,而且能与主人公产生强烈的共鸣,对利害关系感同身受,觉得故事的结局与自己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写作技巧:好与坏的分辨源于自己的定义和感觉

全文共 2544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候,我们知道某种事实,知道如何分辨它的好与坏。可是内心的感觉,会让我们忽略它,并且会在大多数情况下引导我们的行为。如果没有范围和界限,我们都能是对的,也能是错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一、如何分辨好与坏?

你如何决定一件事物的好坏?要知道,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环境中,每件事物都好坏参半。

以一场暴风雨为例,它是好还是不好?假如是一次炸弹袭击?一场罢工?一次勾引?离婚?结婚?一支香烟?一根巧克力棒?一份工作?

这些是你亲身经历的一部分还是仅仅出现在你的作品中,并不重要。无论是哪种情况,在能够明智地回答任何质询之前,你需要两样东西:

A.具体事例

B.衡量标准

比如,在暴风雨的例子中,我们必须考虑降水量、风暴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因素。所有这些都必须明确。它们加在一起,构成一个具体事例。

每个故事都与具体事例有关:这个女孩、那个男孩、街区里发生的谋杀、某位老太太之死、小河对岸的换妻俱乐部。

试图让故事停留在普遍性的层面上不仅不可能,也是自相矛盾的。但是无论你的事例多么具体,无论你对主题挖掘得多么深入,除非你找到一种衡量标准一一尤其是评价资料的标准,否则任何资料都没有意义。因为我们是人,我们考虑接触到的每个现象时,都要依据它们对人类的即时或最终影响。

随着时间和场合的变化,关于什么是人类福祉的观点有着天壤之别。圣奥古斯丁划定了一条界线,划定了另一条,何况还有诺曼·梅勒在暴风雨的例子中,我们是从谁的视角和感觉出发去看待它?经营者还是受雇员?电力公司的故障抢修员还是雨伞推销员?一个刚把一篮子洗好的衣服晾在外面的家庭主妇,还是一个正想找借口今天不洗衣服的家庭主妇?

问题从来不在于事物本身,不在于发生了什么,事物的重要性只有在跟人有关、对人产生影响、被人评判时才体现出来。在这里,意义和重要性本质上是同义词。我们通过特定的人在面对具体事例时的行动来决定一件事物的重要性。换句话说,不应该说一件事物是重要的,而应该说它对某人是重要的。

二、

这个人是谁?

大多数人都是根据相关的具体事件对我们个人状况的影响,来得出其是否是真、善、美的结论。对炸弹袭击的评价取决于遭受袭击的是我们还是我们的敌人。对罢工的评价取决于我们个人对工会的态度。

如果我是个花花公子,我对勾引会有一种评价;如果被勾引的是我的姐妹、妻子或女儿,又会有另一种评价。如果我饥肠辘辘,巧克力棒是好东西;如果我在减肥,它就是坏东西。依此类推。因此归根结底,所有的价值判断都是高度个人化的。

不进行详细周密的调查,我们就永远无法确定一个人的立场。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任务。人类内心高墙内的秘密思想几乎能够抵御任何外来冲击。但是如果这个人用我们的衡量标准,他将如何作出自己的评价?他会借助智慧还是逻辑?恐怕都不会。

我可能因为一个女孩舞跳得非常好而娶她,因为她的鼾声让我做噩梦而跟她离婚,仅仅因为一家公司的茶歇规定就选择或放弃一份工作,面对堆积如山的研究报告和医生的郑重警告仍然抽烟抽得像个烟囱。所以还是那个问题,个人如何作出他的价值判断?他凭感觉对事实。

1、什么是事实?

事实是我们(或至少我们中间相当一部分人)赞同的资料解释,是大众一致赞同的观点:地球是圆的,有白天和夜晚,胰脏功能失调会导致糖尿病,牛里脊肉通常更嫩而不是更肥。

2、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对资料的私人解释,是一个人对世界独一无二的、个人化的反应:我爱这个女人,我同情那条狗,我讨厌热麦片,我难过、快乐或者迷惑不解。这是对内心情绪起伏的主观认识,表现为对外部世界的反应。感觉通常不请自来,与智慧或逻辑无关。

“反应”是“我希望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行动”的简称。我不一定实际采取行动,你明白,但是我有这种冲动。如果我所有的制约和束缚因素都魔术般地消失了,我要拥抱那个女人,安抚那条狗,倒掉热麦片,哭泣、大笑或者大发雷霆。

接下来,行为很少是中立的,它肯定或者否定,让你前进或者后退。所有的反应、所有的感觉,最后都归结为“这是好的”或“这是坏的”。你喜欢苹果派,或者不喜欢。你对你的新住处感到满意,或者不满意。你享受聚会,或者它让你如坐针毡,事实是独立存在的,不依赖于人。但是只有当我们对它们有感觉,对它们作出反应时,它们才有意义和或重要性。

一夜之间下了将近20厘米的雨是一个事实,至此它只是你在报纸上看到的一条新闻。如果雨水漫进你的起居室,毁掉了价值2000元甚至更高的家具,它对你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影响。重要性存在于个人的感觉当中,美存在于观者眼中,邪恶潜伏在人类的内心深处。

东西没有感觉,事件没有,场所没有,但是人类有。物品、事件和场所能够在人类心中制造感觉,触发各种各样令人惊讶的个人反应。一条无毒的蛇爬过房间,即使在它不可能造成危害的情况下,也会有人尖叫起来。他是因为蛇而尖叫的吗?不是,是因为他自己的感觉。

同样,我们“知道”严重的秃顶是无药可医的,阿司匹林就是阿司匹林,没有任何一种香皂能够让一个丑女人变美丽,但是我们仍旧每年在治疗秃顶、阿司匹林和美容香皂上花费大笔的金钱。

事实上,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一切客观性都是神话。假设有限的心灵能够成功地给无限的客观事物分门别类,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的无限膨胀。我们的整个生活方式都说明,我们是如何牢牢受制于人类这个物种以及我们自身人性的限制。

男孩本能地追求女孩。我们连跟黑猩猩进行有意义的对话都做不到,却在谈论与外星人接触交流。科学家理所当然地认为,人类的生命比他用于研究的实验动物的生命更重要。

≡3、所有这些说明什么?

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有目标。一个内置的磁极,一个情绪的罗盘。尽管我们对客观性这一实用工具顶礼膜拜,但大多数时候还是感觉告诉我们:应该相信哪个人、跟哪个女孩结婚、买哪辆车、花多少钱、信仰什么,要理解,这些感觉告诉我们对与错,就像某个女人在丈夫第一眼看到她20元的新帽子时马上知道他是否喜欢它一样。它们不能保证智慧、道德或者品位,但是它们的确给予我们个人一种即时导航、一种标准。

通过额叶切除手术或者其他方法消除一个人的感觉,他就变得跟植物人没有什么两样。劝一个人不要相信这些感觉,比如通过客观主义的教育,他就会像生命海洋上漂浮的木片:漫无目的地漂流,没有动力,没有焦点。

每个人天性都是利己的,围绕着自己世界的小太阳旋转。我知道自己在哪里,所以其他一切事物都根据与我的关系各居其位。事实上,事情本应如此,除非我们准备放弃一切目的感和方向感。

接下来,就用你的感觉,快乐、愤怒、悲伤、无助等等,写出一个故事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