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军神课文的重点词语解释汇集20篇

浏览

2328

文章

49

篇1:语文重点词语解释野草丛生等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野草丛生:野草是指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碍用的植物。丛生草木等聚集在一起生长。多形容茂盛。野草丛生指野草到处生长。多形容一片荒芜、萧条的景象。

雄伟庄严:庄重高大有气势,常用来形容建筑雕像等。

可歌可泣: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哑然失笑:哑然:形容笑声;失笑:忍不住地笑起来;哑然失笑:禁不住笑出声来。

愤然跃起:愤:生气;跃起:跳起。愤然跃起,形容人很生气的跳起。形容发怒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重点词语解释不折不扣等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19、不折不扣: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20、层峦叠嶂:层峦:山连着山;迭障:许多高险的象屏障一样的山。形容山峰多而险峻。

21、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欲,想要。把心里要说的话痛痛快快地全说出来。

22、车水马龙:水,像流水。龙,像游龙。车辆像流水,马连成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非常繁华热闹。

23、称心如意:称,适合。如,适合。恰合心愿,心满意足。

24、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重点词语解释及造句用兵如神等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发音:yòngbīngrúshén

释义: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造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

成语:有勇无谋

发音:yǒuyǒngwúmóu

释义: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造句:毕丰~,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

成语:坚壁清野

发音:jiānbìqīngyiě

释义: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造句:不许出战,只是~,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重点词语解释心旷神怡等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心旷神怡解释: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用法: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川流不息:解释: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车等往来很多。词性:中性。

萍水相逢:解释:萍:浮萍;是随风飘荡;聚散离合不定的一种厥类植物。像浮萍随水飘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无深交。词性: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重点词语解释不进则退等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不进则退:不前进就要后退。

聚精会神: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易放难收:放:发出,开放。话说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告诫人说话要谨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用书堆积起来的大山中,要想攀登遥远的高峰,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耐心、尽力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走向成功。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要想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这句诗可以做为座右铭来激励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学习上哪怕不聪明,但是只要勤奋,就会有所收获,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重点词语解释岁月如流等

全文共 193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如流:岁:时光。比喻时光像流水一样飞快地过去。

尺璧寸阴: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风雨无阻: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精卫填海: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桃花源记重点词语解释寻等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名词,“标记”,“记号”)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终于”)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重点词语解释一词多义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57.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3、将要(公将战)4、搀扶(出郭相扶将)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重点词语解释豁然开朗等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豁然开朗解释: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词性:中性。

不可名状:解释:名:说出;状:形容。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声音、色彩、感觉等不能用语言描述。词性:贬义。

不耻下问:解释: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词性: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重点词语解释之字 作助词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二、作助词

1、定语的标志,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这里的“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可译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关系。此句可译为“代管百官的职事呢?”。《过秦论》中的“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两个“之”分别连结形容词性定语“膏腴”、“要害”和中心词“地”、“郡”,表示修饰的偏正关系。

2、补语的标志。如《捕蛇者说》中的“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志,可译作“得”,表示连结中心词“不幸”和补语“甚”。

3、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重点词语解释其乐无穷等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94、其乐无穷:穷,穷尽,完结。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

95、其貌不扬:扬,指容貌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96、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非常壮观。

95、杞人忧天:《列子·天瑞》中说,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愁得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注:词语比喻前提是“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

96、气冲霄汉:气魄很大,直冲天际。多形容大无畏的精神和气概。(注:“霄”字不要写作“宵”)

97、恰如其分:恰,恰恰、正。分,职责、权利等的限度。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重点词语解释之字作代词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作代词

1、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3、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4、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重点词语解释根深蒂固等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43、根深蒂固:蒂,花或瓜果和枝茎相连的部分。固,坚固、牢固。比喻基础牢固,不可动摇。

44.功亏一篑:亏:亏欠。篑:盛土的筐子。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

45、骇人听闻:骇,惊吓,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46、厚此薄彼:厚,优待、看重。薄,看不起。彼,那、那个。重视、优待这个,轻视冷淡那个。形容不平等相待。

47、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重点词语解释而字用作连词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重点词语解释之字 作助词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4、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个“之”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前是中心语,“之”字后是定语。此句可译为“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5、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强调、突出这个介词结构的意义。(不译),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语“寡人”与介词结构“于国”之间,强调“于国”的意义,此句可译为“我对于治理国家,可算是尽了心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重点词语解释熟视无睹等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熟视无睹:熟视,经常看到,看惯;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摇头晃脑: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脉脉含情: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重点词语解释抑扬顿挫等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180、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181、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宜的措施。

182、饮水思源:源,事物的根由,来路。喝水的时候想到水的来源,比喻人在幸福的时候不忘掉幸福的来源,不忘本。

183、油然而生:油然,自然而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184、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重点词语解释毛遂自荐等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83、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84、门庭若市:若,如、好像。市,集市。门口和庭院就像集市一样,热闹非凡。形容往来人很多。

85、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86、名列前茅:名,名次。茅,茅草。前茅,古时行军用于报警的兵器。指名次排列在前面。

87、名正言顺:名,名义。正,正当。顺,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顺序。指名份或名义正当,说话做事理由充足,有依据。

88、莫名其妙:名,说出。妙,奥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表示很奇怪,不知道怎么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重点词语解释首当其冲等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122、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123、水落石出:落,下降。出,显露。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124、水乳交融:融,融合,调和。水和乳汁合在一起。比喻意气相投,感情融洽。

125、水涨船高:水位上涨,船体也随着上升。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而增长。

126、四面楚歌:比喻被团团包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127、素不相识:素,一向。指向来不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重点词语解释苦口婆心等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68.苦口婆心: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劝告。

69、脍炙人口:脍,切的很细的肉。炙,烤熟的肉。美味的食品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喜爱和传诵。

70、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71、理直气壮:公正的、正义的。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就壮,说话就有气势。直,

72、力挽狂澜:狂澜,巨大的波浪。挽,挽回。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73、历历在目:历历,一个一个清清楚楚。指远处的物体或某种景象清清楚楚出现在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