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冻伤怎么急救(精彩20篇)

急性中毒acute intoxication是指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器官功能障碍。急性中毒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必须尽快作出诊断与急救处理。下面就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浏览

6218

文章

33

篇1:冻伤急救需注意哪些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冻伤是一种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炎症,及时有效的救治,会减轻冻伤带来的痛苦,减少因冻伤导致的致残率。

冻伤急救注意以下几点:

1、将冻伤者迅速脱离寒冷环境,搬运时要小心、轻放,以免引起骨折。若冻伤者衣物潮湿应去除,保暖并尽快复温。

手冻伤浸泡复温

2、禁止将冻伤部位用热水或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火烤冻伤部位,以免加重冻伤。也不可做运动或用雪、冰水等进行摩擦取暖。

3、浸泡水温要在34℃~35℃,浸泡期间要不断加水以使水温保持在40℃~42℃,伤者出现有规律的呼吸后停止加温。

4、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待身体复温后停止浸泡。

5、切勿揉搓、捶打冻伤部位,以免引起感染坏死。

6、全身冻伤者一定要保证其呼吸道畅通,并密切观察脉搏、呼吸的变化,避免出现休克。

7、皮肤较大面积冻伤或坏死时,一定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

8、若冻伤面积小且冻伤程度轻,可以不包扎,但切记注意保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低温冻伤该如何急救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皮肤暴露在较冷环境中,热量丢失加大,体温下降,很容易冻伤,那么低温冻伤该如何急救呢?怎样进行冻伤的现场急救?接下来帮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低温冻伤该如何急救?急救措施如下:

冻伤主要是由极度寒冷引起的皮肤或其他组织的局部伤害。冻伤最有可能发生在身体远离以及的大部分暴露的部位。当≤0℃时,紧贴皮肤的血管开始收缩,暴露于强风时也可能引起同样的反应。这种血管收缩有利于维持身体中心的温度。在极度寒冷或身体暴露于寒冷环境过长时间,这种保护性反应会严重减少身体一些部位的血流供应。

手、脚和耳、鼻较容易发生冻伤。冻伤的局部常渗血、淤血、水肿,严重者可出现水疱、坏死等表现。如果温度低至零度以下,则可能发生冻结性冻伤。过低的气温可使外周血管收缩、坏死,身体局部会表现红肿、充血及热、痒、痛,严重者损伤可深达肌肉、骨骼,使肢体溃烂、坏死。

对于全身冻僵者,要迅速复温。先脱去或剪掉患者的湿冷的衣裤,在被褥中保暖,也可用25~30℃的温水进行淋浴或浸泡10分钟左右,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但应防止烫伤。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水的温度要护理人员的手能忍受(不超过40.5℃),要小心避免烫伤失去知觉的组织。

为冻伤患者提供急救时,只有在无冰冻危险时才能对冰冻身体部分进行复温。对严重冻伤者,应该在24小时内进行复温。最好将伤患部浸入37℃(即体温)至40℃的水中20—30min以达到复温的目的。

轻度冻伤者可以用温水(38~42℃)浸泡患处,浸泡后用毛巾或柔软的干布进行局部按摩,切忌用火烤和用雪水摩擦。用花椒或辣椒秸煮水浸泡患处或用生姜涂擦局部,也有治疗作用。

寒冷的冬季最容易冻伤了,所以冬季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哦。好了,这期的意外伤害急救小知识我们就学到这里吧,下期讲座小编教大家怎样进行冻伤的现场急救,精彩内容不要错过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冻结性局部冻伤如何急救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依损伤的性质冻伤可分为冻结性损伤与非冻结性损伤两类。那么冻结性局部冻伤如何急救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复温是救治基本手段。首先脱离低温环境和冰冻物体。衣服、鞋袜等同肢体冻结者勿用火烘烤,应用温水(40摄氏度左右)融化后脱下或剪掉。然后用38~40摄氏度温水浸泡伤肢或浸浴全身,水温要稳定,使局部在20分钟、全身在半小时内复温。到肢体红润,皮温达36摄氏度左右为宜。对呼吸心跳骤停者,施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引起非冻结性冷伤的主要原因和症状

原因:由10摄氏度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如冻疮、战壕足、浸渍足。暴露在冰点以下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血管发生收缩,血流缓慢,影响细胞代谢。当局部得常温后,血管扩张、充血、有渗液。

症状:非冻结性冷伤出现的症状如下:首先足、手和耳部红肿,伴痒感或刺痛,有水泡,合并感染后糜烂或溃疡。

如何诊断冻疮

冻疮是一种发生于寒冷季节的末梢部位皮肤局限性郁血性红斑性疾病。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空气中,及患者末梢策循环障碍是发病的主要因素。缺乏运动、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鞋袜过紧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诊断:

1、发病季节本病常发生于初冬、早春季节,多见于妇女、儿童及缺少活动和肢体末梢循环较差者。

2、临床表现

(1)好发于手足背、足跟、指趾、耳廓及鼻尖等处。

(2)损害大小不一,初起为红或紫红色的淤血性红斑,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双缓慢恢复。严重者可有水郊,破后形成溃疡。自觉局部肿胀,冰凉,暖热后有瘙痒、灼热或疼痛感。愈后常遗留下萎缩性疤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在户外遭遇冻伤该如何急救

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在登山中,遭遇酷寒、大风、缺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身体可能会冻得失去知觉,当你发现手指或者脚趾发黑,那就说明你遭遇了冻伤。那么在户外遭遇冻伤该如何急救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冻伤最初是皮肤呈现红色并伴随刺痒感,进一步冻伤会变白且麻木。如果情况继续恶化,患处会变干发硬,最终变成坏死的黑色,不加处理就会造成肢体坏死或者造成永久伤痕。冻伤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不亚于烧伤。

冻伤最容易发生的部分是肢体的末端,比如手指、脚趾、鼻尖等部位。在低温环境下,这些部位处于血液循环的末端,也最容易遭受伤害。

遭遇冻伤需要学会自救,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

第1步:撤离

下撤是冻伤救助的当务之急。冻伤都发生在天气恶劣的低温环境,撤离到稳定的温暖环境是处理的第一步。

快速下撤——下撤是救援的关键。撤离的要求是抵达房屋、大本营等稳定温暖的环境。

第2步:服用止疼药

撤离过程会伴随剧烈的疼痛,可以考虑服用止疼药减轻疼痛。

处理过程会有剧痛——在营地进行冻伤处理时,随着知觉的恢复,被压抑的剧痛也会伴随而来。所以提前服药可以避免一些痛苦。

服药之后,冻伤处理的第三步是最为关键的,那便是进行复温。

第3步:复温

复温是冻伤救援最重要的一步,关系到救治成败。如果伤者下山即可到达医院,复温应该由医生进行,如果条件有限,那就应该转移到大本营后对伤者进行复温。

水温判断——复温时,水温的把控极为重要,最好是采用温度计,将水温控制在40-42摄氏度。若没有温度计,也可以由队友先测试水温

复温方法——水准备好之后,让患者躺下,将患处浸泡在41℃左右的温水中。浸泡时,患者尝试活动手指脚趾及其它冻伤部位。之所以采用温水,是因为水的传热较为恒定。

错误复温方法——复温只能采用温水,如果采用高温沸水或者火烤等办法恢复温度,冻伤部位会受到更大伤害。

火烤是最容易想到的复温方法,但这种方法属于在加重伤情。

“摩擦生热”的道理深入人心,也符合日常经验,但在冻伤救援中,也不要使用雪搓、手搓的方法施救。首先,这样产生的热量是极低的,其次还会伤害已冻结的脆弱组织。

复温效果判断——复温的时间约为20分钟,效果以皮肤颜色转换为准。

复温是失温救援的关键,也是化险为夷的步骤。当皮肤开始复苏时,会伴随剧烈的疼痛,同时也会有水泡出现,此时,要谨慎对待这些水泡。

水泡的出现往往会伴随一定的知觉恢复,是复温的一种标志,面对这些水泡,不必过分惊慌,正确处理即可。

避免挑破水泡——针对水泡,不用擅自将其刺破,简单消毒处理后留给医院医生去处理。水泡是冻结结晶的真皮组织,如果自行挑破很容易发生感染。

最后一步:尽快送医

在进行关键的复温之后,更重要的是尽早送医处理。接下来患者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消除水泡,并且对伤处进行消炎处理。

在送医途中,随时保持冻伤部位的清洁干燥,注意使用杀毒绷带包扎冻伤部位,伤后保暖使用宽松织物,避免摩擦皮肤。

终上所述,撤离,服药,复温,送医,遭遇冻伤之后保持冷静,有序处理,便可转危为安。如果你对怎样进行冻伤的现场急救等有关意外伤害急救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冻伤急救方法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外出冻伤后有哪些急救措施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冻伤的原因是因为身体循环系统的末端如手指、脚趾、耳朵、鼻子等,因长时间暴露在冰冷或恶劣的气候环境中,或者接触冰雪,因而产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冻结伤害。那么外出冻伤后有哪些急救措施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冻伤的一般症状

患处刺痛并逐渐或发麻、皮肤感觉僵硬,呈现苍白或有蓝色斑点、患处移动困难或迟钝。初期,是皮肤或深部冻伤,很难分辨出来,其症状相差不大。

此外,冻伤可能伴随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理后者。若只有冻伤现象,应慢慢地温暖患处,以防止深层组织继续遭到破坏。

急救措施

尽快将患者移往温暖的帐篷或屋中,轻轻脱下伤处的衣物及任何束缚物,如戒指、手表等,可用皮肤对皮肤的传热方式,温暖患处,或以温水将患处浸入其中,冻伤的耳鼻或脸,可用温毛巾覆盖,水温以伤者能接受为宜,再慢慢升高。

如果在1小时内患处已恢复血色及感觉,即可停止[加温]的急救动作。其次,抬高患处以减轻肿痛。以纱布三角巾或软质衣物包裹或轻盖患部。除非必要,尽可能注意不可磨擦或按摩患处,亦不可以辐射热使患处温暖。

最后提醒:温暖后的患处不宜再暴露於寒冷中,也不要以[解冻]的脚走路。如果你对怎样进行冻伤的现场急救等有关意外伤害急救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冻伤急救方法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孩子比成人更易罹患冻伤,如何急救?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冻伤是寒冷损伤的一种,是寒冷对人体局部损害的表现。损伤的组织通常是皮肤和皮下组织,十分严重的可能伤及肌肉骨骼。部位通常位于表浅、突出、暴露的位置,如鼻子、耳朵、面颊、手足等。孩子成人更易罹患冻伤,如何急救

一、迅速离开寒冷缓解,防止再次冻伤

宝宝脸冻伤了急救办法,妈妈一定让宝宝迅速离开寒冷环境,换下潮湿的衣物(包括衣服、鞋、帽等),用覆盖的方式进行保暖,防治再次冻伤;

二、温水洗脸,进行复温

宝宝脸冻伤了急救办法,迅速为小儿恢复温度,将冻伤的部位放于40℃至42℃的温水中浸泡,温度切勿过高,以免加重伤害(在没有温水的情况下,也可将冻伤处紧贴于家长的胸前或腋下进行复温);

三、给予充足的食物或吸氧

宝宝脸冻伤了急救办法,家长给予小孩充足的食物或吸氧,补充宝宝因冻伤减少的能量;

四、严重就医检查

宝宝脸冻伤了急救办法,严重者需要包裹好受伤部位,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

五、宝宝脸冻伤了,不要用雪搓

宝宝脸冻伤了急救办法,民间有冻伤后用雪搓解冻的说法,其实这样做不仅不会缓解冻伤,反而会加重病情,导致皮肤红肿,起水泡等,因此不宜用雪搓解冻,而宜用温水浸泡;冻伤后用热水或冷水浸泡冻伤部位也不正确。

正确的方法是:将冻伤的肢体迅速放入温水,水温不宜超过40.5℃,以避免烫伤失去知觉的组织。

六、宝宝脸冻伤了,不要穿紧身衣物

宝宝脸冻伤了急救办法,一些家长在儿童冻伤后为增温而立即给孩子穿戴过紧的袜子和帽子,这种做法容易弄破患处皮肤,造成二次损伤。因此不宜穿戴过紧的袜子和帽子,宜用手捂热,尤其是耳朵和鼻子等部位,冻伤后可立即用手捂热使之温暖,这样即可慢慢解冻痊愈。

七、预防宝宝冻伤的方法

1、常年用5℃至15℃的温水洗手、洗脸;

2、给予充足营养,提高孩子自身的抗寒能力;

3、冬季外出带好手套、帽子、口罩等防寒用品;

4、保持鞋袜干燥、舒适和宽松;

5、避免长时间站立;

6、易冻伤部位多做按摩,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小编建议各位父母有时间有机会,尽早参加急救培训课程,避免出现此类状况抓瞎。如果你对儿童疾病安全小知识等有关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鼻炎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这些宝宝冻伤急救知识,妈咪们得知道! ​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长冻疮,痒、红、肿,甚至还会溃烂,别提有多可怜了,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因此这些宝宝冻伤急救知识,妈咪们得知道!

冻伤后应如何救治

天寒地冻的时节,带宝宝外出玩耍时,万一宝宝出现冻伤状况(比如宝宝诉说耳朵、鼻子、脸颊、手指或者脚趾有麻木、灼伤感,皮肤呈现出白色或灰白色等),父母一定注意不要将宝宝冻伤的部位直接放进热水中浸泡;也不要用热毛巾或是手掌按摩受伤部位;更不要把冻伤造成的水疱挑破,这样会损坏皮肤组织;也不能使用电热毯、电热煲直接给孩子冻伤的部位加热。

正确的拯救方案是,把宝宝赶紧带到相对温暖的室内,把袜子脱掉,用温热的毯子裹住宝宝的身体;给他换上舒服干爽的衣服,让宝宝喝一杯温热的水,让他从内到外暖和起来;还可以把宝宝冻伤的小手、小脚放在你的腋窝下进行“解冻”;有时候宝宝冻伤的手指和脚趾会有“粘连”现象,“解冻”之前,可以用棉花或者其它柔软的填充物将手指或脚趾慢慢分开……采取以上一系列拯救措施后,如果宝宝受伤部位的肌肤恢复正常的粉红色,则说明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已经恢复正常,否则就要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进行处理。

最后要说的是,不要让冻伤的宝宝立刻靠近热烘烘的暖气片、散热器、热辐射灯(小太阳)、炉子或明火等,迅速靠近它们非但不能缓解冻伤,还会灼伤已经冻伤受损的皮肤。如果你对儿童疾病安全小知识等有关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疾病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冻伤的急救措施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冻伤严重的可能起水泡,甚至溃烂。当皮肤接触到非常冷的空气或物品,引起血管痉挛、淤血或肿胀便是冻伤。另外,手摸到冰箱的冷冻室也能引起冻伤。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冻伤的临床表现

1.局部冻伤

(1)反应前期系指冻伤后至复温融化前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冻部位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由于局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损伤范围和程度往往难以判定。

(2)反应期包括复温融化和复温融化后的阶段。

(3)反应后期系指一、二度冻伤愈合后,和三、四度冻伤坏死组织。

2.手冻伤

(1)一度冻伤最轻,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

(2)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疱,疱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

(3)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丧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4)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瘢痕形成。

3.脚冻伤

(1)冻伤皮肤局部发冷,感觉减退或敏感。

(2)对冷敏感,寒冷季节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

(3)痛觉敏感,肢体不能持重等。

这些表现系由于交感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紊乱所引起。

4.冻僵

伤员皮肤苍白,冰凉,有时面部和周围组织有水肿,神志模糊或昏迷,肌肉强直,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降低中测不到,可出现心房和心室纤颤,严重时心跳停止。呼吸慢而浅,严重者偶尔可见一、二次微弱呼吸。

冻伤的急救措施

1、如果仅仅是手冻伤,可以把手放在自己的腋下升温。局部冻伤的急救时要一点点、慢慢地用与体温一样的温水浸泡患部,使之升温然后用干净纱布包裹患部,并去医院治疗。

2、全身冻伤时,如果体温降到20℃以下就很危险!此时一定不要睡觉,强打精神活动很重要。

3、当全身冻伤者出现脉搏、呼吸变慢的话,要渐渐使身体恢复温度,保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然后速去医院。

冻伤的病因

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1.气候因素

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2.局部因素

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3.全身因素

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冻伤的急救处理

全文共 1470 字

+ 加入清单

长时间在很冷的环境中或接触非常冷的空气或物品,会引起血管痉挛、淤血、肿胀,这说明已经发生冻伤。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冻伤的急救方面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冻伤的急救处理1

冻伤是身体表面受低温损害后,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的病变。其发生除了受到冷冻作用,还与潮湿、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抗寒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通常冻伤可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又称冻僵)三种。有些人可同时发生两种损害。

冻疮多发生在耳壳、手、足等处。常有复发现象。表现为皮肤局部发红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一部分可起水泡,尔后结痂。预防冻疮要注意保暖,在好发季节,用茄秸煎水浸泡,或生姜切片涂擦易患处,每日2次,可减轻或避免发病。治疗除应加强保暖外,还可在局部涂冻疮膏;糜烂处可用含抗菌药、可的松类的软膏。

局部冻伤大多比冻疮严重。按病情轻重可分为三度。一度冻伤:仅损伤表皮,局部发痒、刺痛、感觉异常,有紫红色红斑。二度冻伤:损伤深达真皮层。局部红肿更明显,出现水泡,疼痛较剧烈,感觉迟钝。三度冻伤:损伤达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出现皮肤坏死、组织溃破。全身冻伤,病情多危重,患者寒战、四肢发凉、发白、昏迷、呼吸微弱、血压下降。

当发生了上述情况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首先,应使病人迅速脱离寒冷环境,脱去寒冷的衣服、鞋袜,给以保温处理。可给病人吃些温热的食物或饮少量酒。但如未脱离寒冷环境时不宜饮酒。对局部冻伤者,可将患部浸浴在约37℃温水中,约5-7分钟,可迅速恢复局部血液循环。但不要让患部直接烤火或一开始就用较热的水浸泡,亦不能用冰雪擦伤处。若一时无法获得温水,可将患者置于救助者怀中或腋下复温。对已复温的病人,不能再用热水浸泡,否则会加重组织损伤。一度冻伤复温后要轻轻地活动患部,并进行适当的按摩。二度冻伤复温后,有条件者可用1%新洁尔无溶液,清洗伤处和周围皮肤,然后用干而软的棉布作保暖包扎。三度冻伤和全身冻伤者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救治。

冻伤如何护理

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冻伤,冻伤是因寒冷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血液循环不良而造成的局部组织损伤。一般多发生在手、足部,也有在耳部和距心脏较远的部位。

若手指及身体其他部位被冻伤要及时治疗。局部出现水泡时,每天可用热水浸泡冻伤部位1-2次,擦干后再用手搓20-30分钟并涂冻疮膏。也可用煨烤的生姜片或白萝卜片擦患处。蜂蜜100克、猪油15克混合煎熬成蜜油也可外涂受冻伤部位。把猪蹄壳洗净晾干,放在瓦上用火烘炒,炒焦后碾成粉末用蓖麻油调成糊状,敷在患处,纱布包扎,3-4天冻疮就会好转。茄子根数枚熬煮后,用其水洗泡冻伤的手足,效果也佳。

冻伤的急救处理2

对冻伤的紧急处理办法

如果仅为手指脚趾冻伤,可以用与提问相同温度的水浸泡冻伤部位。如果是在野外手指冻伤,可将手放在自己的腋下升温。如发现有起泡或者红肿溃烂等情况,要用干净纱布包裹患处,并去医院治疗。

如果出现全身冻伤,体温降到低于身体温度属失温状态,很容易发生危险。此时失温者一定不要睡觉,强打精神让自己处于活动状态;

当全身冻伤者出现脉搏、呼吸变慢的话,属严重失温,此时同伴要用身体直接接触的方法,把失温者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使失温者的体温回升。必要时可采取心肺复苏的方法,让失温者保持心跳和呼吸。待失温稍微恢复后,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处理冻伤时应该注意

禁止把冻伤部位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火烘烤,这样会使冻伤加重。如果冻伤发生红肿、起泡或溃烂等情况,不要用手揉搓或按摩,这样容易使冻伤部位引起感染;

用茄子梗或辣椒梗煮水,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有预防冻伤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冻伤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冬天来了,很多人都担心自己会冻伤,那么如果不小心冻伤了该如何治疗呢?冻伤的急救措施有哪些?接下来请大家来寻找答案吧。

冻伤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小编总结如下:

1、对局部冻伤的急救要领是一点一点地、慢慢地用与体温一样的温水浸泡患部使之升温。如果仅仅是手冻伤,可以把手放在自己的腋下升温。然后用干净纱布包裹患部,并去医院治疗。

2、全身冻伤,体温降到20℃以下就很危险。此时一定不要睡觉,强打精神并振作活动的很重要的。

3、当全身冻伤者出现脉搏、呼吸变慢的话,就要保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要渐渐使身体恢复温度,然后速去医院。

4、对局部冻的急救目的是使冷结的体液恢复正常。因此,若能使患部周围变温暖,很快可以治愈。禁止把患部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火烤患部,这样会使冻伤加重。由于按摩能引起感染,最好也不要作按摩。

5、用茄子秸或辣椒秸煮水,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有预防冻的作用。

全身冻伤非常危险,要多方面注意。全身冻伤时,几乎所有的病人都会出现发呆、嗜睡。如果让病人睡下去,体温便渐渐降低,会就此冻死。

以上内容由提供给大家,还望采纳,如果各位还想知道怎样进行冻伤的现场急救,那就继续关注我们下期的意外伤害急救小知识讲座吧,小编很高兴为大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外科冻伤的现场急救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冬季北方天气寒冷,很容易造成冻伤。那么冻伤后我们该怎么办呢?外科冻伤的现场急救方法有哪些?下面为你解答。

外科冻伤的现场急救方法有哪些?小编总结如下:

1、首先要迅速脱离低温环境和冰冻物体。

2、衣服、鞋袜等连同肢体冻结者,不要勉强脱去,应用温水(40°C左右)使冰冻融化后脱下或剪开。

3、立即施行局部或全身的快速复温,但不要用火炉烘烤。用38~42°C的温水浸泡伤技或浸浴全身,水量要足够,水温要比较恒定,使局部在20分钟内,全身在30分钟内复温。及时复温能减轻局部冻伤和有利于全身康复。

4、对于心跳呼吸停止者应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局部冻伤的治疗依冻伤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一度保持创面干燥,数日可愈。二度可用冻伤药膏外敷后暴露,创面干燥者也可包扎。三四度以上冻伤还需全身给予抗生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罂粟碱等扩张局部血管,改善微循环。重度冻伤还要注意营养的补充。

5、出现冻疮不能够用热水浸泡,应该循序渐进升高冻疮部位的温度,可以用37~40°的温水(与人体温度相当)浸泡温暖患处。如果有感染或者严重的冻疮,应该及时到医院皮肤科或者外科求治。

冻伤急救禁忌:一定要保持冻伤部位清洁,外涂冻伤膏。切记冻伤部位不要用热水泡或用火烤。

以上内容由提供,希望大家采纳。下期意外伤害急救小知识讲座小编给大家讲解怎样进行冻伤的现场急救,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在高原地区冻伤后如何急救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青藏高原全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最低气温达-30℃以下。冻伤为高原地区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的疾病,轻则影响健康及工作能力,重则导致伤残,甚至危及生命。那么在高原地区冻伤后如何急救呢?

高原冻伤的特点

(1)海拔越高冻伤发病率越高;

(2)四季均可发病,以1、2、12月居多;

(3)因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救治较困难,易发生冻伤2溶化2再冻伤的损伤;

(4)重度冻伤截肢率较高。

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对于高原地区冻伤要做到早发现,迅速脱离寒冷环境,快速复温,缩短冻伤时间。严禁火烤,以免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坏死。同时也要防止冻伤-溶化-再冻伤。

改善微循环的重要性

高原条件下血细胞比容及血粘稠度较高,血小板聚集性加强,血液有高凝倾向,微循环内易形成血栓,缺氧可增高微血管通透性,外周血管阻力增强,血流量下降。使用右旋糖酐对改善红细胞的凝聚、疏通毛细血管血流、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组织的灌注量和防止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暴露治疗的优点

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紫外线较强,不适宜细菌生长,故空气中细菌数量较少,为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抑制结痂溶化和糜烂,加速创面愈合提供了良好环境,因而在高原地区宜采用暴露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腿部冻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冻伤初期应该合理治疗,否则病情加重会很危险的,那么腿部冻伤该如何治疗呢?腿部冻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下面请大家来了解详情吧。

腿部冻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小编总结如下:

腿部冻伤后如果在行走可进一步加重解冻组织的损害,若再冷冻肯定会严重受损,但被冻的时间越长,对以后组织的损害越大。若受冻部分不立即解冻,则应轻轻地清洁,保持干燥,用无菌绷带保护,直至温暖解冻,这种较为稳定的办法是可行的。病人可服400mg异丁洛芬,若可能应全身保暖。

在医院内进行总体检查期间,应迅速将肢体置于大容器内温暖,水温保持在38~43℃。回暖后,微波测温,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可用于检查周围循环,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温暖后,肢体应保持干燥,暴露于暖空气中,尽可能做到无菌。大多数病人有脱水和血液浓缩;应口服或静脉滴注补液,并恢复电解质到正常水平。可采用的内科疗法并不一致,但目标是恢复循环,使细胞损害减至最小。最有效的是低分子右旋糖酐,异丁洛芬和丁咯地乐。较强力的动脉内或静脉内给药以及化学或外科方法的交感切除现已很少应用,但对晚期灼痛还是有用的。

温馨提示:治疗过程中禁止把患部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火烤患部,这样会使冻伤加重。由于按摩会引起感染,最好也不要作按摩。

以上内容由提供给大家,还望采纳。如果各位还想知道怎样进行冻伤的现场急救,那就继续关注我们下期的意外伤害急救小知识吧,小编很高兴为大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怎样护理孩子冻伤问题?专家教您急救方法!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你可知道?在寒冷多风的日子里要格外注意宝宝冻伤问题,因为风会让皮肤散热更快,而这会增加宝宝体温过低和冻伤的危险。那么怎样护理孩子冻伤问题?专家教您急救方法

被冻伤了该如何急救?

1.冻疮:冻疮在一般的低温,如零上3-5℃,和潮湿的环境中即可发生。因此,不仅我国的北方地区,而且在华东、华中地区也较常见。冻疮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部位多在耳廓、手、足等处。表现为局部发红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有些可起水泡,尔后发生糜烂或结痂。

发生冻疮后,可在局部涂抹冻疮膏;糜烂处可涂用抗菌类和可地松类软膏。

2.局部冻伤:局部冻伤多在0℃以下缺乏防寒措施的情况下,耳部、鼻部、面部或肢体受到冷冻作用发生的损伤。一般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从苍白转为斑块状的蓝紫色,以后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

二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早期有水泡出现;

三度冻伤:表现为皮肤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再变为黑色。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的组织可出现水肿和水泡,并有较剧烈的疼痛;

四度冻伤:伤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呈暗灰色。由于冻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冻伤程度相对较轻,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泡。

发生冻伤时,如有条件可让患者进入温暖的房间,给予温暖的饮料,使患者的体温尽快提高。同时将冻伤的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水温不宜超过45℃,浸泡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如果冻伤发生在野外无条件进行热水浸浴,可将冻伤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的怀中取暖,同样可起到热水浴的作用,使受冻部位迅速恢复血液循环。在对冻伤进行紧急处理时,绝不可将冻伤部位用雪涂擦、或用火烤,这样作只能加重损伤。

3.冻僵:冻僵是指人体遭受严寒侵袭,全身降温所造成的损伤。伤员表现为全身僵硬,感觉迟钝,四肢乏力,头晕,甚至神志不清,知觉丧失,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发生冻僵的伤员已无力自救,救助者应立即将其转运至温暖的房间内,搬运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僵直身体的损伤。然后迅速脱去伤员潮湿的衣服和鞋袜,将伤员放在38℃~42℃的温水中浸浴;如果衣物已冻结在伤员的肢体上,不可强行脱下,以免损伤皮肤,可连同衣物一起时入温水,待解冻后取下。

事实上,不要给孩子穿过紧的衣服或鞋子,因为这样会影响他的血液循环,导致冻伤发生。如果你对儿童疾病安全小知识等有关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宝宝脸被冻伤的急救办法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冻伤了家长还在不知所措吗?大家知道怎样进行冻伤的现场急救吗?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宝宝脸被冻伤的急救办法,希望大家采纳。

宝宝脸被冻伤的急救办法总结如下:

1、用温水(38~42℃)浸泡患处,浸泡后用毛巾或柔软的干布进行局部按摩,切忌用火烤和用雪水摩擦。

2、用花椒或辣椒秸煮水浸泡患处或用生姜涂擦局部,也有治疗作用。

3、患处若破溃感染,应在局部用65~75%酒精或1%的新洁尔灭消毒,吸出水泡内液体,外涂冻疮膏、樟脑软膏等,保暖包扎。必要时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4、宝宝脸部冻伤还可以使用温水袋逐渐加暖,或用葱根煮汤洗泡,并进行按摩。对早期五水疱者可采用凡士林油膏及七分蜂蜜与三分猪油配合涂抹患处,包上纱布,每日换一次。如已红肿有水疱,水疱未破可用冻疮膏,如10%樟脑醑外涂,待水疱自行干瘪。水疱发生溃疡后可涂防腐软膏,如o.5%新霉素软膏、紫草膏等。

5、禁止把患部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火烤患部,这样会使冻伤加重。由于按摩会引起感染,最好也不要作按摩。

温馨提示: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或用茄子秸、辣椒秸煮水,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有预防冻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治疗冻伤常用的急救药品有哪些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引起冻伤的主要病因是人体长时间暴露于0℃以下环境中。一旦我们不慎冻伤了皮肤最基本的治疗是迅速复温,防止进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复血液循环。那么冻伤该如何治疗呢?治疗冻伤常用急救药品有哪些?下面请大家来寻找答案吧。

治疗冻伤常用的急救药品有哪些?小编总结如下:

治疗冻伤最常用的药品有冻疮膏、十滴水、红霉素软膏、正红花油等。治疗冻伤还可以用茄子秧煮水洗患处(治冻疮),这个方法是东北人经常用的。简单又方便。你试一试。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应为气虚或阳气不足,男性可以用红参10克、构杞15克、大枣7--10枚在煮粥的时候放在米里一起煮,每周可以煮3--5次。女性再加10克阿胶。一般用一段时间就能改善症状。要坚持运动,每天运动距离不低于6公里,补充阳气。再就是坚持每天用热水烫脚30分钟,水凉了要及时加热水或者用个热得快加热,保持水的温度,烫的要出汗为好,睡前用十指向后梳头十几下,从上往下推小肚子200---300次,自己感觉舒服为好。对你会有疗效,请试试。

冻疮是一种冬季常见病,以暴露部位出现充血性水肿红斑,遇温高时皮肤瘙痒为特征,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患处皮肤糜烂、溃疡等现象。该病病程较长,冬季还会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对于一些年轻女士而言,不仅影响了双手的美观度,还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冬季一定要做好防冻伤准备。

另外,加强对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者的防冻教育。使其尽量减少体温散失,着装应宽松,保暖,尤其是肢端和耳鼻颊处,应注意保暖。鞋袜应保持干燥,手脚应保持干燥。在无法避免潮湿时,可外涂凡士林,以便预防。皮靴应较大而不紧,不透水。在潮湿地区,可于鞋外涂油或凡士林。此外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进食高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一旦发生冻伤,应尽早进行治疗。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各位还想知道怎样进行冻伤的现场急救,那就继续关注我们下期的意外伤害急救小知识吧,小编很高兴为大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冻伤的急救方法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冻伤严重的可能起水泡,甚至溃烂。当皮肤接触到非常冷的空气或物品,引起血管痉挛、淤血或肿胀便是冻伤。另外,手摸到冰箱的冷冻室也能引起冻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冻伤的病因

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1.气候因素

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2.局部因素

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3.全身因素

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冻伤的急救方法

1、如果仅仅是手冻伤,可以把手放在自己的腋下升温。局部冻伤的急救时要一点点、慢慢地用与体温一样的温水浸泡患部,使之升温然后用干净纱布包裹患部,并去医院治疗。

2、全身冻伤时,如果体温降到20℃以下就很危险!此时一定不要睡觉,强打精神活动很重要。

3、当全身冻伤者出现脉搏、呼吸变慢的话,要渐渐使身体恢复温度,保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然后速去医院。

冻伤的注意事项

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或用茄子秸、辣椒秸煮水,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有预防冻的作用。

禁止把患部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火烤患部,这样会使冻伤加重。由于按摩会引起感染,最好也不要作按摩。

冻伤的临床表现

1.局部冻伤

(1)反应前期系指冻伤后至复温融化前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冻部位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由于局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损伤范围和程度往往难以判定。

(2)反应期包括复温融化和复温融化后的阶段。

(3)反应后期系指一、二度冻伤愈合后,和三、四度冻伤坏死组织。

2.手冻伤

(1)一度冻伤最轻,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

(2)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疱,疱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

(3)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丧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4)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瘢痕形成。

3.脚冻伤

(1)冻伤皮肤局部发冷,感觉减退或敏感。

(2)对冷敏感,寒冷季节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

(3)痛觉敏感,肢体不能持重等。

这些表现系由于交感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紊乱所引起。

4.冻僵

伤员皮肤苍白,冰凉,有时面部和周围组织有水肿,神志模糊或昏迷,肌肉强直,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降低中测不到,可出现心房和心室纤颤,严重时心跳停止。呼吸慢而浅,严重者偶尔可见一、二次微弱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低温冻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低温冻伤急救方法有哪些?怎样进行冻伤的现场急救?不想在被冻伤折磨,那就请大家来学习一下防治冻伤的方法吧。

低温冻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小编总结如下:

1、用温水(38~42℃)浸泡患处,浸泡后用毛巾或柔软的干布进行局部按摩,切忌用火烤和用雪水摩擦。

2、用花椒或辣椒秸煮水浸泡患处或用生姜涂擦局部,也有治疗作用。

3、患处若破溃感染,应在局部用65~75%酒精或1%的新洁尔灭消毒,吸出水泡内液体,外涂冻疮膏、樟脑软膏等,保暖包扎。必要时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4、对于全身冻僵者,要迅速复温。先脱去或剪掉患者的湿冷的衣裤,在被褥中保暖,也可用25~30℃的温水进行淋浴或浸泡10分钟左右,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5、当全身冻伤者出现脉搏、呼吸变慢的话,就要保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要渐渐使身体恢复温度,然后速去医院。

6、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离去接受医疗时,不要解冻。外伤(如行走)可进一步加重解冻组织的损害,若再冷冻肯定会严重受损,但被冻的时间越长,对以后组织的损害越大。若受冻部分不立即解冻,则应轻轻地清洁,保持干燥,用无菌绷带保护,直至温暖解冻,这种较为稳定的办法是可行的。病人可服400mg异丁洛芬,若可能应全身保暖。

温馨提示:寒冷环境下避免久站或静止不动。进入高寒地区之前,应进行适应性训练。进入高寒地区后,可食高热量的食品。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还望大家采纳。下期讲座小编带大家来学习意外伤害急救小知识,希望大家踊跃学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发生冻伤时怎样进行现场急救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冻伤是寒冷侵袭身体而引起的一种损伤,一般多发生在手足、指(趾)、鼻和耳部等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冬季、寒冷地区常见,会反复发作,不易根治。那么,发生冻伤时怎样进行现场急救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1、迅速将病人脱离寒冷环境,防止继续受冻。搬运时要小心、轻放,以免引起骨折。

2、将患者移到暖和的地方(室温20~25℃),除去潮湿衣服、鞋袜,采取全身保暖措施。立即用棉被、毛巾、毛毯让全身保温,抬高受损的肢体。

3、尽早快速复温。

局部冻伤时,将冻肢浸泡于42℃温水中,至冻伤区皮肤转红,尤其是指(趾)甲床潮红,组织变软为止。如果只有手脚冻伤时,将手脚浸泡于温水中(37~40℃)升温;若仅仅是手冻伤,可以把手放在自己的腋下升温。对于颜面、耳朵冻伤者,可用42℃的温水浸湿毛巾,进行局部热敷。也可给予温热的饮料。

如果全身冻伤时,除了采取上述保暖措施外,可用毛巾或衣服等将热水袋包裹,放腋下及腹股沟,千万不要将热水袋直接放在皮肤上,防止烫伤。也可将病人浸入水温34~35℃温的浴盆中逐渐复温。5~10分钟后提高水温到42℃,待肛温升到34℃,并有了规则的呼吸和心跳时,停止加温。

4、当全身冻伤者或重度(深部)冻伤,出现脉搏、呼吸变慢,首先要保证呼吸道畅通,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术,但仍应抓紧复温;当伤者身体恢复温度后,速送去医院治疗。

5、局部冻伤者,在复温后局部涂敷冻伤膏,可适当涂厚些,指(趾)间均需涂敷,面积小的一、二度冻伤,可不包扎,但注意保暖。面积在的用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2次。

6、局部冻伤还可采用民间方法,效果较好。如用酒精、辣椒水或冻土豆切片涂擦冻伤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被r22冻伤怎么急救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R22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燃烧、不爆炸、无腐蚀。那么被r22冻伤该怎么办呢?被r22冻伤怎么急救?下面请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被r22冻伤怎么急救?具体措施如下:

R22制冷剂本品毒性低,但用其制备四氟乙烯所产生的裂解气和遗留残液成分中有的属高毒类,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毒后轻者有咳嗽、胸闷、头晕、乏力、恶心等。

如果被r22冻伤应该去医院,用洗必泰消毒,医用纱布包扎。每天换1至2次药。主要是防止感染。如果水疱很大,难以自己吸收,可以把水疱挑破,但是应该注意预防局部感染。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疼痛厉害时,请用稀硼酸水冲洗。并马上与专门医生联系,接受治疗。为防止这种事故的发生,请勿必戴保护眼睛。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当r22液体状态暴露于空气中时,回因蒸发而温度急剧下降,因此,当液体直接接触皮肤时,有可能造成冻伤,当大量液体接触皮肤时,会造成冻伤,所以要马上接受专门医生的治疗。

以上内容由提供给大家,还望采纳。下期意外伤害急救小知识讲座小编告诉大家怎样进行冻伤的现场急救,敬请大家关注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