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刘备是五虎上将曹操是什么(精彩20篇)

浏览

2003

文章

48

篇1:马超为什么没有投靠曹操而是选择了刘备?

全文共 1507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由于曹操识破了反曹势力的计划,除了刘备提前逃跑之外,计划中的其他人物无一幸免,全部死在曹操手下,这其中就有马超的父亲马腾,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马超日后不选择曹操而是选择刘备效力便能说得通,然而真实的历史情况又是什么样呢,马腾真的是死在曹操手下吗,马超为什么要选择刘备呢?

三国里的马超为什么选着投奔刘备而不是曹操呢?如果按照《三国演义》上说的来看,那是因为曹操杀了马超的父亲马腾。事情的缘由在小说里交代的是马腾参与了衣带诏事件,这个由董承、刘备、马腾等人组成的倒曹集团是由汉献帝发起的,主要任务就是除去国贼“曹操”。但可惜最后曹操识破了董承等人的计划,除了刘备提前开溜以外其他衣带诏的成员无一人幸免全被曹操诛杀,马腾的死讯传到西凉之后马超痛不欲生从而立下了和曹操誓不两立的决心。如果按照小说的记载来看马超后来之所以投奔刘备而不是曹操的原因,那就是曹操和他有杀父之仇了。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马腾之死的真相又是什么?马超投奔刘备的真实情况又是怎样?

首先我们来弄清楚马腾之死的真相到底是如何,原来马腾本是割据西凉的一个军阀,当时在西凉像马腾这样的军阀大小得有数十个,其中以韩遂和马腾的实力较强一些。马腾和韩遂在地方长期割据便不怎么听从朝廷的命令了,他们甚至联合西凉的大小势力攻杀西凉地区的朝廷任命的官员公然反抗朝廷。

后来马腾和韩遂由于在西凉相互争权导致了两人的关系逐渐恶化,在官渡之战后曹操曾以朝廷的名义命令马腾出兵攻击袁绍占据的河北地区,马腾于是派马超率领一万多人出兵前往关中协助曹操的军队大败袁绍的军队并且斩杀了河北大将郭援。通过这次的合作可以看出在官渡之战以后马腾已经成了亲曹派,这时候的马腾明显有了归顺朝廷的意思。后来曹操派人前往西凉劝马腾入朝为官,马腾因为在西凉和韩遂的矛盾日益尖锐加上他已经年迈只想颐养天年于是就答应了曹操的要求。

然而马超和他的父亲的看法却截然相反,他坚持留在西凉统帅马腾留下来的部下。马超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有着更大的野心,在马腾带着家眷前往朝廷后不久马超立即找到了韩遂。马超对韩遂说了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原来在马腾入京之后马超便担心曹操会攻占西凉,马超为了对付曹操于是找到了韩遂想要韩遂号召西凉的大小军阀一同起兵反抗曹操。

马超为了打消韩遂的顾虑甚至对韩遂说:“希望韩遂将他视为儿子,而他也会将韩遂看作父亲对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马超在暗示韩遂他已经放弃了在京城的父亲是铁了心的要起兵造反的,为了表示和韩遂的结盟他甚至愿意认韩遂为父。韩遂听到马超这么有诚意的话后立即表示愿意联手马超起兵反抗朝廷,马超反叛后不久曹操就将马腾及其在邺城的家小全部斩杀。

所以我们看马腾之死的真相是因为马超擅自起兵造反而造成的,虽然曹操是最终杀了马腾的人但马超在起兵造反之前已经完全不考虑他父亲的死活了。所以说马超后来不投奔曹操的原因是因为和曹操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是不成立的。西凉叛军尽管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由于叛军里大小势力众多人心不齐到了后来就逐渐曾现败势了。

这个时候马超和韩遂等人商量派人前去曹操大营许诺割地来请求停战但是却遭到了曹操的拒绝,从这里看马超和韩遂并没有向当别人臣子的意思,尽管他们现在的处境不好他们依然想当地方的草头王。这也是后来马超为什么不投降曹操的真实目的,马超甚至在后来投奔偏安汉中的张鲁时还幻想着借张鲁的兵夺回西凉。那么至于他为什么后来选者投奔刘备,那也是马超迫不得已才做的选择,因为在汉中张鲁的手下不能容下马超这导致了马超在汉中呆着很没有安全感。而刚好刘备当时在蜀地也刚成气候正需要人才,马超选择投奔刘备也只能说是他在山穷水尽之下做出的无奈决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曹操孙权刘备为什么能造就三国鼎立?刘备相比曹操孙权最大优点是什么?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人造就三国时代的开始,虽然曹操没有称过帝,但他的贡献一点不比皇帝小,而且综合能力应该也在孙权、刘备之上。这次就为大家讲讲曹操、孙权还有刘备三人的品质还有优点,东汉末年各地群雄崛起,为什么最后只有这三人的政权能保持下来呢?曹操刚开始在朝廷也不怎么顺心,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还想着去暗杀董卓,最后失败还差点被董卓给活捉。看的出来当时的曹操还是有一颗汉臣的心的,只不过后来看到自己也有可能成为一代霸主,心中的野心就此顺利生根发芽了。

三国鼎立的局势实在赤壁之战后才正式确立的。想要成为大国,领地和人口肯定都不能少,而得到大半个荆州的刘备实力也发生了巨大的进步,成为了可以跟曹操、孙权比肩的人。说起曹操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平定北方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不仅战胜了袁绍还平定了北方边境游牧民族的侵略,从这点上来看曹操的实力毋庸置疑是最强的。而孙权也稳固了自己在江东的政权,毕竟江东是自己哥哥孙策一手打下来的,孙权作为继任者需要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魄力,证明自己不输孙策。之后孙权也是拿下了江东六郡,使得东吴政权稳固发展,而且几乎没有发生多什么内斗,三国第二股力量也逐渐形成。

对于曹操来说,一直都是选择主动进攻的一方,不管对手是否强大,曹操的策略就是先下手为强,发生什么事在进行调整。曹操能战胜吕布、袁绍就是靠的进攻,毕竟曹操账下足智多谋的人最多,所以每次出击能选择的方法也多,速战速决一直都是曹操追求的高效率战法。而孙权基本上就是守着东吴不被蚕食掉就好,自己一般也不会选择主动去进攻别人,多数时间都是防守的姿态,庆幸的是每次防守效果都还不错。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上都是东吴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刘备刚刚起家的时候,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下去。刘备前半辈子一直都在颠沛流离,还有好几次都直接抛弃妻子的逃跑,还显得刘备十分无情。可见刘备的求生欲非常强,当年曹爽如果也能放弃家人选择和司马懿开战,最后司马懿能不能篡权成功还不一定呢。所以说想成大事的人可能还真需要具备刘备这样的心理素质,能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刘备虽然家庭观念不怎么看重,但仁义之心还是有的。带着数十万百姓逃难就足以说明刘备心地还是非常善良的,哪怕是冒着被曹操大军追上的危险。而且刘备对于局势有着非常不错的判断,每次都能跟对人,而且也不会轻易得罪谁。等到了自己有本钱说话的时候,刘备才会显得比较有底气,这也说明了刘备实际上非常保守,所以每一步都要求很稳,这也算是优点之一吧。如果是你的话,你觉得你的性格和他们三位中的谁最像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曹操、刘备、孙权谁更能吸引人才?他们三位治国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2231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曹操刘备和孙权各开一家公司,你会更愿意去谁的公司上班呢?曹操的公司虽然实力最强,但竞争对激烈,随时都有被开除的可能;刘备是创业公司,条件艰苦而且资源也有限;孙权的公司发展的比较成熟但也很平稳,比较适合追求安逸的人。可能这样以比较下来大家会更愿意到孙权的公司,但在三国之中最后留下的却是曹操的公司,所以大家目光还是要放的长远,短暂的安逸都是假象。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该句最早出现在孙盛《杂记》中。这是曹操一生的写照,曹操虽然不是一个善良,慈爱的人,但是,他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他的一生一定是精彩,夺目的一生。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有些细节我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我在这里简单地叙述给大家听。

有一次,曹操在旅途中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他索性就在旁边的一个小村庄里面住了下来,准备天亮以后继续赶路。村里的人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他吃饱喝足以后就安心地睡下了,正在他睡得十分香甜的时候,他突然被一个奇怪的声音给吵醒了。他翻起身来,在月光的光照下出门寻觅,之后,蹑手蹑脚地停留在了一间小房子外面,往里面看了进去,因为,那晚有月光,所以,里面的情景能看得格外清晰。

他看见里面的情景顿时让其头皮发麻,里面的人正在磨刀,这可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赶紧假装回到睡觉的房间。之后,拿上自己的佩刀,冲进那个房间,杀死了在场的所有人。这时,天已经蒙蒙亮,当他正准备离开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外出打酒的村里人,村里人看到这个情景拔腿就跑,曹操想都没想也把这个人杀了。

全村人都被他杀光了,他顿时松了一口气,走进了那个村民磨刀的小房间,忽然,看到了一头猪被五花大绑地扔在地上,他心里一惊,原来村民们磨刀不是为了杀他,而是为了杀猪招待他,那个人出去更不是为了通风报信,而是为了打酒招待他。此时的曹操顿时吃惊极了,但是,他一点都不后悔,于是,就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也正是这句话震撼了世人。

我们大家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曹操这个人特别自私,甚至,也会觉得他特别残忍,但是,他能成为一代枭雄,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性格。我们无法评判别人的人生,何况,是一个几千年前的人,最终,他的历史功过自有历史来评定!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对其评价道:

“...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挟天子?这是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嘿嘿,其实目的就是令诸侯!曹操不是皇族出身,他自然没有权利命令其他诸侯为他卖命,所以,他就控制住了当时的皇帝,不得不说,这一点也显示出了他的才智过人。正因为他控制住了皇帝,好多英雄好汉都来投奔他,因为,在他手下做事,官职是皇帝封的,名正言顺。

如果在孙权,刘备手底下做事,那么,官职就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所以,曹操一时集齐了天下大多数的英雄豪杰,这对他的实力来说是有很大的提升,也为以后的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虽然,有很多人已经接受了汉朝已经灭亡的事实,但是,这些英雄豪杰来曹操这里,实际上也是在为汉朝做事,所以,曹操还是非常有优势的,这个原因也给曹操带来了巨大的方便!

三国鼎立的时代也是一个十分战乱的时代,战火连天,民不聊生,有东西吃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战乱很多农业生产也不能顺利进行,所以,在这个战乱的时代,粮食成了很重要的资源。如果,拥有充足的粮食,那么,这一方的战斗就会比较顺利,招兵买马自然也不在话下,如果粮食极度缺乏,就会军心溃散,人心不稳,自然打不了胜仗。

曹操之所以能够成功控制住汉献帝,跟他的屯田制也有很大的关系。史料记载,曹操从196年开始许都屯田,史书中说,一年收获百万斛。然后推广各地,也五年、数年仓禀皆满。正是因为这个制度的快速顺利推行,让曹操掌握了自然的先机,也为他统一北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是因为其聪明过人,掌握了这个先机,才让他能在诸多的诸侯之中脱颖而出!

《三国志魏志梁习传》中有这样一段话:“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与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可见,这一官职设立所需了。而屯田的农民也有的新的称呼,当时曹操所募的农民,称为客,亦称“屯田客”,这里也有一段文字介绍:“当兴立屯田,时议者皆言当计牛输谷......如抵议,于官便,于客不便... ...”

曹操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人才,并且,大多能给予他们重用,所以,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远胜孙权和刘备,可以说,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曹魏难以战胜。

当时的曹营中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人才,五大谋士: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十一战将:典韦、许褚、庞德、徐晃、夏侯敦、曹仁、张颌、夏侯渊、曹洪、乐进。这里面,有品德十分高尚的人才,也有许多争议的人物,有一心一意只服务于曹魏的人,也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有很多他的嫡系亲属,也有很多专门投诚而来的人,可以说,曹营里面是积聚了天下英才!

可以说,正是因为曹操的这些品质,才让他如此成功。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像曹操一样有着极其广阔的胸怀,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曹操一样成功的人生,所以,他才能成为一代枭雄。就像赵云在他的十万军中救下阿斗,旁人虽然蛊惑曹操说要将其乱箭射死,但是,如果曹操没有一颗爱惜人才的心,我想任凭赵云有多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在十万军马中救下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曹操为什么没能识破刘备的野心?只有这三人看懂了刘备

全文共 1220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能成为一国之君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算是奇迹了,因为刘备是真正的草根出身,不像曹操和孙权都是权贵子弟。所以这也给刘备初期创业带来了一定好处,就是没人会注意他也不觉得他有什么野心,如果曹操早知道刘备想自立为王早就把他给除掉了。但是三国里也还是有人看出了刘备的野心,只不过没有点破或是为时已晚。

《三国演义》这本名著相信很多读者不会陌生,而其中有一个人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刘备。在书中他是一个织履贩席的人,在三国乱世可以说是个炮灰级别的人物,打起仗来被抓去做壮丁的机会太大了,毕竟刘备在当时一没背景二没金钱。但是他很聪明,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号:“我乃中山靖王之后”,意思是自己乃没落的皇孙子弟,毕竟当时信息不发达,谁也无法验证真假,等到刘备壮大之后也被人默认这是真的了。

而这里需要提到刘备的就是其野心,虽说他在书中一直强调自己为匡扶汉室而奋斗,然而在演义之中仍旧有三人看透了刘备。同样的他们结局也是各不一样,这也跟当时的时代背景脱不开关系,毕竟时势造英雄,不到乱世,英雄又岂能出头乎!

TOP3司马徽

司马徽在书中的设定是一位超然于外的隐士,也一度成为荆州名士之首,被人称为水镜先生。不过淡泊于名利的他,貌似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出山帮助任何一方势力,而是做起了类似于现代的人力资源师这一职业,专门为名士推荐明主,也为有潜力的人推荐谋士。其中他的王牌或许就是卧龙凤雏两人了,在刘备骑的卢马跃檀溪的时候,他看中了刘备身上的潜质向他言:“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要知道当时的诸葛亮是他最出色的徒弟,而且长以“管仲乐毅”自比,要知道两人都曾是辅佐过帝王之业的人,若是刘备没有称帝之心,岂会有后面那句“孔明,虽得其主”。

TOP2曹操

曹操,他是三国时期争议最大的人,因为当代一位名士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一发不可收拾,先是选择在家中苦读数载后来散尽家财招兵买马。从一个刺杀董卓的小校尉到后面能“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一代枭雄,不得不说曹操不管在野心还是谋略以及用人方面都是三国诸侯中最顶尖的存在。然而这位枭雄却眼高于顶,在与刘备青梅煮酒之时,扬言天下诸侯不值一提,“若论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意思是天底下论野心论能力没人能跟你刘备与我曹操相比,要知道当时的曹操有执天下牛耳之心,若是刘备没有,他岂能说出这番话。

TOP1周瑜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大诗人苏轼在游览赤壁之时想起自己官场失意不得不联想到当初赤壁战场的周郎,意气风发举手之间覆灭曹操数十万大军。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就是一个悲剧人物,生前为东吴付出了一切,在他看到孔明之才后,想到刘备日后或许会威胁东吴,直接说了一句:“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但是最终还是被诸葛识破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气死与江东,临死一句“既生瑜何生亮”令人惋惜。但是从他的话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刘备的野心他也是早防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曹操争霸路上的一大失误是什么?没有及时灭了刘备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争霸路上的一大失误是什么

曹操争霸路上,其中最大的失误必然就是没有及时的杀掉刘备。如果当时刘备就已经被解决掉,那么在统一华夏的过程中,显然会更加的顺利。

从袁绍灭亡再到赤壁之战,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着各种不一样的代表人物,这其中会包括西凉马超,江东孙权,荆州刘琮,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等等。除了孙权稍微比较厉害一些之外,其余的这些人根本就不是曹操的对手。等到潮州把这些地方全部拿下之后然后就选择慢慢的去对付孙权。

孙权就算再强大,可能也没有办法招架得住,曹操可能在临终之前也会有一定的机会可以统一华夏,然后就可以成为秦始皇之后的一个大帝。

曹操的一生功绩,其实就是因为刘备的存在才会被阻碍,刘备在先帝之战联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打败曹操,然后拿到了一部分的土地,后来势力就会逐渐的变大。尽管刘备后来早就已经失去了整个地方,但是刘备和张鲁不一样,根本就不是曹操所能够应对的。

如果把刘备杀掉,那么肯定会非常的简单,只是很可惜,在那个时候他根本就没有严以为戒,一直都会认为刘备并不是特别的有实力,也就是因为如此才会造成后期的改变,如果当初能够及时的消除刘备,或许也不可能会如此。

这些年来其实很多人都会比较注重于刘备,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会有相同的看法,其实如果没有刘备的存在,那么曹操也同样会有一定的机会,可以有效统一华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会知道,慢慢的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曹操的儿子为什么都很优秀?刘备孙权的儿子为何都不怎么样?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了解三国历史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有一个现象,虽然尊刘贬曹影响了很多人,但是抛开所有人的政治立场不谈,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的儿子们,表现却各不相同。曹操的儿子有的能治理国家,有的是才高八斗,有的能征善战,反观另外两位,他们的儿子在历史上的表现实在是让人摇头叹气,但是既然同为一代雄主,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1.曹操的儿子

曹操的儿子非常之多,一共有二十五个,基数比较大,或许也是优秀人才更多的一个原因。曹操的儿子当中,早薨的有九个,一生没有太出名的作为的有九个,有一点点事迹但是也不值一提的有两个,这样一来总共也就只剩下了五个,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曹昂、曹丕、曹植、曹彰、曹宇。

这其中有一个大家可能也不是特别熟悉的曹宇。他是魏元帝曹奂的父亲,一代神童曹冲同父同母的兄弟。魏明帝曹叡幼年时期与曹宇交好,明帝临死之前,曹宇被拜为大将军,成为托孤之臣。不过这一点与另外几位相比起来,事迹还是太少了,因此,曹操儿子虽然多,但一趟算下来,最值得一提的,也就是能与他并列“三曹”的曹丕和曹植两位。

2.刘备的儿子

刘备儿子是最少的,总共只有四个,而且还有一个是养子。世人都知道的也就是刘禅,被人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总是嘲笑他的开城投降,乐不思蜀,虽然也有人认为,刘禅这样做其实是大智若愚的表现,但是蜀汉毕竟还是在他的手里亡国了。人才凋零,风雨飘摇的蜀汉,也算是大势已去,怪不得刘禅一个人。

3.孙权的儿子

孙权儿子的出镜率实在是太低,大家都在关注刘备和曹操,就连孙权都不怎么出境,说好的三国,到头来就好像只有两个国家一样。其实不然,只不过曹刘两方的争斗属于正统与非正统,在这一点上,东吴就被排除在外了。历史上的东吴自然不可能一直都是闲着,他们毕竟与蜀国还是有结盟的。

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早死的两个,孙权赐死的一个,另外四个儿子当中,也只有一个孙休还算是寿终正寝,患病而死,然而他也预料不到自己的身后事,丞相违背他的意愿,将孙皓立为皇帝,使得东吴就此淹没在历史的潮流当中。

相比之下,曹操的儿子们的确是最出色的,但与曹操的培养还是离不开关系,毕竟曹魏本身人才众多,曹操自己也是雄才大略,能够培养出几个优秀的儿子,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孙权熬死了刘备曹操,为何却没能统一三国?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孙权熬死了对手曹操刘备,为什么还是不能统一天下?

孙权虽然熬死了曹操和刘备,但是实力比较弱,而且也没有正统的地位,在后期难免有一些欠缺进取心,自然没有办法统一三国。

在东汉末年时期,曹操,孙权以及刘备三方。北方的曹魏领头人是曹操,西面后来建立的蜀汉就是刘备这一方。孙权虽然将刘备还有曹操都熬死,可是并没有熬垮蜀国,还有魏国。公务这一方面没有,因为刘备的是还有曹操的,是得到更多的好处,东吴的实力还是比较有限的,根本就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

古代的封建社会拥有一个政治集团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拥有号召力,曹操一方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能够得到汉朝皇帝的禅让,然后拥有一个正统的地位。蜀汉这一方刘备以皇叔自称,因此也同样是正统的一方,显然孙权就会比较尴尬,没有得到前朝皇帝的禅让,而且也并不是什么汉室宗亲后裔,如果从正统地位上来看,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没有一个正统的地位,孙权虽然可以在东吴这一个方向,凭借着孙家父子的长期经营可以统治,但如果进军中原显然是没有办法得到中原老百姓的支持,自然也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还有号召力。

孙权在年少的时候继承自己父亲的大业,可以说是年少出英雄。在赤壁之战中能够打败实力比较雄厚的曹操之后,进入到不断扩张的阶段,这就是一个英姿飒爽的有志之君。

刘备和曹操先后去世,孙权年龄逐渐的增长,很明显进取心早就已经比不上从前,也有可能是之前的北伐全部都没有获得成功,打击了孙权的积极性。再进入到孙权的统治,后期很明显就有一些任命的态度,根本就不像年轻的时候拥有着雄心壮志。东吴当时的通知有很多的地方全部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根本就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刘备的五虎上将与曹操的五子良将哪边更厉害?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的五虎上将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而曹操的五子良将则是张辽、于禁、徐晃、乐进、张郃。在三国当中,这双方的猛将都不是一般的角色,均是武力值爆棚的主。那什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对比的话,哪方的势力会更加强大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先看关羽武力值:三国演义第25回:【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战不三合,斩宋宪于前……魏续持矛上马,大骂颜良,颜良更不搭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操曰“今谁敢挡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粟然。】

徐晃二十合败给颜良,关羽轻松斩首颜良,说明就武力值看,关羽比徐晃至少高一级、甚至是两级。这不仅是演义桥段,也有史料记载。如果再算上温酒斩华雄、关羽奋力战退许褚、徐晃这些战绩,不说一对一,就是关羽单挑五子中任意两位,都不成问题。

再看赵云马超对战“五子良将”, 三国演义第31回:【云挺枪纵马,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郃,张郃与赵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三国演义第30回:【曹操大怒,令张辽出战,张郃跃马来迎,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曹操见了,暗暗称奇。】三国演义58回:【马超骂毕,挺枪直杀过来,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相交,斗得八、九合,于禁败走。张郃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李通出迎,超奋威交战,数合之中,一枪刺李通于马下。】

张郃二十合败给马超,三十合败给赵云,于禁只八、九合就支撑不住,从马超面前逃走,瓦口隘张飞大败张郃,张飞夜战马超,两百余合打成平局,这些战例都充分证明:张飞、马超、赵云打败张郃、于禁,以及与张郃战平的张辽,是很轻松、容易的,说明双方是档次级别差距,不是偶尔失手或者事出意外。

至于老将黄忠,不说当年在长沙,大战关羽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就凭定军山力斩夏侯渊,五子中最起码四将不是对手。徐晃最多和黄忠战平,还不一定,因为徐晃刚和有伤的关羽战平,而黄忠虽然战平关羽已经十年,但老当益壮、威风不减当年,且身手敏捷、并无伤病。

综上所述,五虎上将论武力,完胜五子良将,没有任何疑问。至于说带兵谋略,问题没问,再说就属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荀彧一心想匡扶汉室,为什么没有选择刘备而追随曹操?

全文共 166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一般认为,做事之前要有一个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自己要学习、要努力的方向,这样才会更有效率。可是,三国时期的谋士荀彧,他的终极目标是想要匡扶汉室,他的身份也一直都是汉室的臣子,可是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跟随曹操,而不是和他有着同样目的的刘备呢?

荀彧作为曹操的得力助手,在曹操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荀彧与其他谋士不同,虽然他一心辅佐曹操,但他最终是想要匡扶汉室的。早期的时候,曹操也是有着匡扶汉室的理想和抱负,所以荀彧和他也算是志同道合,而且曹操又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荀彧选择追随他。但是人终究是会改变的,尤其是随着力量的增强,权力欲望的膨胀,让曹操渐渐有了野心。而荀彧是没有改变的,他和曹操出现了分歧,最终荀彧自尽。

可能很多人都有疑问,既然荀彧心向大汉,那么他为什么不去追随一心扶汉室的刘备呢?

荀彧,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政治家,谋士,曾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晚年因为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而遭到贬职,后忧郁成病而亡。因为此刻,荀彧还是心系大汉的。荀彧的出身也算是名门望族,他的根基在北方,基于其家族利益的考虑,就要选择的人应该是最有希望统一北方的人,在当时的众多诸侯中,曹操的潜力是最大的,而刘备草芥出身,虽有皇叔身份,但其皇叔的身份也有待考证,很显然,荀氏押宝在他的身上。事实也证明曹操对荀氏的庇佑非常之多。

若站在荀彧的角度看,曹操刺杀董已经被贴上了忠良的标签,曹操能够像光武一样中兴的可能性显然比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大的多。其实荀彧在乎的并不是皇帝是谁,而是大汉是不是还存在,无论曹操怎样攫取权力,只要他还是臣。

曹操也起到的关键作用,曹操他知人善任,能够委荀彧以重任,以让他一展才华,这就是知遇之恩,古人最讲究的就是知遇之恩。以荀彧的聪明才智他又如何看不出来大汉气数已尽,只是情感上不愿意接受罢了,但只要他还是魏王,那就必须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肝脑涂地。

荀彧也有自己的理想,他也想一展才华,匡扶天下,而看到曹操如此重用自己,说明曹操是一个可以追随的明君,让荀彧感觉到只有在这里荀彧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我们再来看看曹操前期的谋士集团。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毛阶、董昭,等等。再来看看刘备尚未遇到诸葛亮之前的谋士集团。糜竺,简雍,孙乾……

刘备早期起家,来投的都是寒门之士。比如简雍,是同乡,自小玩到大的朋友;孙乾,寒门出身,因才学结识郑玄,后被刘备征辟;糜竺,为士人不耻的商人,家里有钱;徐庶,无权无势,避祸到荆州,于是投奔刘备。甚至诸葛亮,也仅仅只是有一个“名门之后”的名头而已。其时诸葛家族早已失势,生活并不富裕,其境遇恐怕比“中山靖王之后,织席贩履之徒”的刘备好不了多少。

而荀彧,出身颍川荀氏,名门望族。其家乃荀子之后,几代都是朝中重臣。这样的出身,决定了荀彧不可能追随一位出身寒门的领袖。在东汉末年的乱局里,荀彧这样的人会出来做官,说明其代表的已不仅仅是个人理想和信念,整个家族的利益才是必须放到第一位考虑的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在当时的三国时代,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刘备是真心匡扶汉室,因为姓刘又如何? 刘表、刘樟都姓刘,还不都是各怀鬼胎,这些荀彧还会不知道吗?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的曹操。总结起来就是以下三点。

第一个原因,曹操比刘备更具声望,曹操的出身和刘备的出身相差很大,刘备只不过是一个织履的,而曹操则是宦官子弟。曹操在早期就有了自己的班底,而刘备什么都没有,容身之地都没有,所以怎么看曹操都是更好的选择。

第二个原因,汉代时候,文人学士一般不会轻易跳槽的,这就好比女人改嫁一般,文人这么做了就有点失节了。汉末时期,这些人物都是来自于名门世家,他们从小便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所以不可能轻易易主,因此荀彧选择自尽。

第三个原因,那个时候汉朝君主汉献帝还在,刘备说到底只是名义上的皇叔,其他什么都不是,和皇室有亲的人多了去了。所以荀彧不可能放着眼前的汉献帝不要,去追随刘备,毕竟汉献帝才是正统啊。再者刘备的刘皇叔这个称号,对于那些中低阶层还有点影响力,对于这些贵族来说都很不屑,在他们看来,刘备不过是借此来争夺权力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刘备和曹操孙权相比有什么优点?刘备这一能力比曹操还强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曹操、孙权相比,从出身开始就差了另外两位一大截,算是真正的草根。但是最后竟然能成为三国鼎立中的一员也是非常令人佩服了,那刘备到底是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对于刘备的印象就是非常仁义,不像曹操杀戮成性,所以百姓们也都愿意跟着刘备。还有一点就是刘备的忠义,和兄弟们在一起也不拘小节,而且大家都有同一个理想,算是创业团队中气氛比较好的了。

要提到谁是三国中最落魄的帝王,那非刘备莫属。但是刘备个人魅力极强,不管在多么落魄的时候,都能聚起一大帮人才,并誓死追随他,为他心甘情愿效命。

那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们可以列举下有关他的历史,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刘备最落魄之时,卖过草席,卖草席期间还用三言两语就收了关羽、张飞两员虎将。刘备曾经杀了恶吏督邮要逃命去,但是百姓却说杀得好,全县人民都跪下来恳求他别离开。

刘备还能灭得了黄巾军,雌雄双股剑能斩得了阵中大将,说明武功还是不错的,有做英雄的派头。刘备走投无路之时,投奔过公孙瓒、袁绍、刘表、刘璋,但是从来没有人叫他三姓家奴,反而都亲切地呼他为“刘使君”或者“刘皇叔”。

刘备曾经因为曹操要讨伐他,然后一把火烧了新野,带着全县百姓逃亡,百姓都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刘备之所以在各种落魄之时,都能在身边聚集起一帮人才,然后越混越好,就在于他身上有好多难能可贵的品质。这些品质倒是真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好好学习。

第一,刘备有知人之明。当刘备夺取汉中后,当时关羽又在守荆州,然后在汉中由谁去守这个问题上,好多人都以为是三将军张飞,结果刘备任用魏延去守汉中。后来如刘备所想,魏延不负众望。

街亭之战前,刘备告诉军师诸葛亮马谡此人言过其实,绝对不可大用,结果诸葛亮没听刘备的。马谡好高骛远,纸上谈兵,丢了街亭,导致北伐功败垂成,让蜀汉整个军师集团失望透顶,只能以死抵罪。

刘备临终托孤给诸葛亮时,说如果自己儿子刘禅无能,你可以自立为皇帝。刘备敢说这句话,其实就知道诸葛亮是个对自己非常忠心的人,是不会背叛自己的!

第二,刘备与部下交心。夷陵之战时,黄权回不了蜀国不得已投靠魏国,文武大臣建议斩杀他的家眷,刘备没同意。刘备说:“是我负了黄权,黄权没负我。”

更加难得的是,黄权相信主公刘备定不会杀他的家眷,否则他也不敢投靠魏国。可见君臣之间彼此间是比较了解的。

刘备帐下有二位谋士,糜竺和糜芳两兄弟。糜芳反水投敌,导致荆州失守,关羽身首异处。刘备大怒,但是没有加罪在糜竺身上。

作为哥哥的糜竺自然十分害怕,请求主公刘备给自己降罪,但刘备说:“兄弟罪不相及!”反倒是糜竺自己过意不去,得了抑郁症,不久就病死了。

第三,刘备得民心,所有在他治理下的百姓,都呼他为“刘使君”或者“刘皇叔”。蜀汉建立后,刘备从来没有做过灭谁九族的残忍事情,而东吴和魏国都有。

第四,刘备有大志。男人志在四方,谁都想跟有志向的人在一起打天下。所以当年贩卖大枣的关羽和卖猪肉的张飞看见刘备说出那么有志气的话,都毫不犹豫地拜刘备为大哥了,心甘情愿上了刘备的贼船。

当年青梅煮酒的时候,曹操就看出刘备有大志,非池中之物。周瑜也看出来了,在赤壁之战整个过程,都想杀掉刘备。

刘备有雄心壮志,而且坚持不懈,即使年过半百了,也没放弃过,最终从一个卖草席的小商贩成为三分天下的雄主。

刘备的四项能力,其中得民心和与部下交心这两块,曹操都不能比,曹操杀戮太重,误杀了很多忠心的文武大臣。

而且当时天下人对刘备北伐中原是非常支持的,都鄙视曹操,视曹操为曹贼,这也是曹操一直不敢称帝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曹操和刘备真的只是敌人关系么?曹操刘备或许做到了相互成就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刘备是三国演义中戏份最多的首领,不过曹操看上去会更加强势一些。虽然三国演义的矛头更加偏向蜀国刘备这一边,但是曹操的才华和雄才大略也不容忽视。其实曹操和刘备的关系除了敌人以外,还有一层相互成就的关系。如果没有刘备和孙权这样的对手存在,曹操的价值也不会这么高。或许一个时代的伟大,只有一方杰出还远远不够。

三国,一个永恒的话题就是:蜀汉应该怎样发展,才能统一全国呢?

这是个开放性的话题,而且很开放,开放到你有无数种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但历史已经过去,想象已经无益,还不如拿起鼠标,玩儿一盘三国类的战略游戏,过把干瘾,总比想象来得痛快。

今天我不给大家八卦蜀汉怎样才能统一天下,我给大家聊一聊曹操对于刘备的作用。

总体来说,曹操是刘备的敌人,但也是他的贵人。此话怎讲?没有曹操,就没有后来的刘备。

刘备和曹操的交集是从徐州之战开始的,曹操不打徐州,陶谦就不会请刘备来帮忙,不请刘备来帮忙,刘备就永远是公孙瓒手下的一员部将,说不定就在公孙瓒和袁绍的交锋中阵亡了,或许他也会投降袁绍,做一个外围将领。

袁绍这人外宽内忌,刘备在他那里肯定出不了人,也头不了地,说不定有一天还像田丰那样被袁绍给“做”死了。

所以,曹操的东征徐州从客观上成就了刘备成为一方诸侯,这是刘备人生的第一个起点,是拜曹操所“赐”。

刘备和吕布在徐州死磕,刘备被打压得没有栖身之地,放眼四望,南面有袁术,北面有袁绍,周边全是敌人,只有西面的曹操还算是个真君子,拥立汉献帝以正统自居。于是刘备投靠了曹操。

在徐州之战中,刘备和曹操本来有仇,曹操本可以不理刘备,甚至可以落井下石,弃刘备于不顾,或和吕布、袁术一起3面夹击刘备,这样一来,三国将不复有刘备,汉末也将不复有三国。

但曹操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他不计前嫌,将刘备这个枭雄就养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这份气度,就足以藐视无数伪丈夫。

这一次,曹操是从主观上拉了刘备一把,难道他还不能算刘备的命中贵人吗?

如果不是曹操赏识刘备的军事才能,并给予充分的信任,让他去淮南和袁术作战,刘备这辈子也休想再蛟龙入海。然而刘备就是一只善于伪装的狐狸(比如著名的“煮酒论英雄”),一旦有机会,他就逃之夭夭。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曹操那里潜伏期间,刘备还见到了汉献帝,并通过汉献帝为自己正了名,使自己终于从一个“野”皇叔,变成了一个得到正统认可的真皇叔。这一点使刘备捞足了政治资本,不然,刘备后来哪来的“天命”让荆州、益州、东州士人趋之若鹜?

曹操没有任何对不起刘备的地方,反而是刘备辜负了曹操,曹操找刘备算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是曹操想和刘备做敌人,而是刘备想和自己的贵人为敌。

所以,贵人也好,敌人也罢,都是刘备的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刘备曹操都要册封关羽,为什么他只接受曹操封的汉寿亭侯?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在了解关羽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他有一个爵位名为“汉寿亭侯”,这个爵位还是当关羽在斩杀了大将颜良之后才被封的,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曹操封的。然而在后来,蜀汉建立之后,关羽却不接受刘备的册封,并不是刘备不封,而是他不接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关羽既然一心为刘备为汉室,为何还只接受了曹操的册封?

1.关羽汉寿亭侯

提起来武圣关羽,人们常常都会联想到他的汉寿亭侯的身份,这个身份算是伴随了关羽的一生。我们知道汉寿亭侯其实官位并不是很大,是当初关羽在投奔曹操之后解白马之围中斩杀敌军大将颜良才被分封的,这个爵位只个亭侯而已。刘备立国之后分封手下有功劳的大将,跟随他的人都封了很大的官,为什么作为刘备之下蜀军第一人的关羽却没有接受分封,仍是沿用这个曹操给他的爵位呢?

2.封侯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汉朝其实封爵是很难的,最出名的李广难封就是这么个道理,当时要想封侯立爵是要建立很大的功勋的。而且当时功勋排名分别是关内侯、亭侯、乡侯以及县侯,关羽获得的爵位其实并不低。相比较后来的五虎上将的生前爵位来看,关羽算是够高的了。

其次我们要了解的是关羽的这个汉寿亭侯虽然是曹操举荐册封的,但是可是汉献帝亲手盖过章的,这也就意味着是朝廷的认可的爵位。后来刘备虽然建立蜀汉,但始终不是正统也没有被其他国家认可,所以刘备分封的爵位跟朝廷认可的爵位含金量差别其实是挺大的。

关羽得到汉寿亭侯是当时解白马之围,凭借自己的真本事一刀一刀杀出来的,这也是关羽威震天下的第一步,对于他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象征着崇高的荣耀。而后刘备分封的爵位只要是跟他有关系的基本都封了,没有什么独特性,即便是封个侯也不能显得自己多么出众,这对于一向自傲的关羽来说有和没有没啥区别。

3.为什么关羽不接受

最后就是关羽此人一生忠义,也因此被后世传颂,他为人讲义气对自己的兄弟刘备和张飞都是好的没话说,他的忠信其实不只是对刘备此人的忠诚,而是对汉室的忠诚。关羽其实对刘备自立为王是很不满意的,所以刘备在关羽活着的时候也没有敢称帝,关羽一向以汉臣自居,一心想要恢复汉室的欲望是比刘备浓烈的,后来荆州之失也是因为他急于北伐想要早点儿完成匡扶汉室的愿望。所以关羽对于这个汉室朝廷颁发的汉寿亭侯的身份是非常在意的,一生都以此身份自居,也是表明了自己忠贞之志。

所以说关羽不肯接受刘备的册封,而是做了一辈子的汉寿亭侯。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曹操杀吕布刘备到底说了什么话?吕布是被刘备害死的吗?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吕布所为三国第一武将,最后却是死在刘备一句话上?当年三英战吕布,刘关张集合三人之力也没能拿下吕布,最后却让刘备用一句话便置吕布于死地,所以很多人会觉得真正杀吕布的并不是曹操,而是刘备。曹操活捉吕布后,原本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杀吕布,因为曹操也是一位惜才之人,而吕布又是人中豪杰,所以内心十分纠结。这时候刘备却在一旁说到:“想想当年丁原和董卓的下场,你还敢把吕布放在自己身边用么?”听罢曹操也不再犹豫直接下令斩首吕布,而吕布临死前更是大骂刘备:“大耳儿刘备最不可信!”但也无济于事了。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吕布人品有些问题,毕竟两度杀死自己的主公,古人又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忠义和品德,吕布在这方面简直没得洗。但吕布杀丁原和董卓的原因又显得非常单纯,杀丁原是因为被董卓诱骗,杀董卓则是因为爱情问题,看上去好像也都不能怪吕布无情无义,难道吕布还是被后人给误解了?其实吕布有勇有谋,但的确不太适合给人当下手,因为吕布自身威胁太大,不管辅助谁都会对他忌惮三分。这对于吕布来说威胁实在太大,所以为了自保也只能最自己的主公多有防范。

在曹操手下做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而且曹操有时候也会头脑一热便乱杀人,例如蔡瑁和张允,曹操也是还没调查清楚便把自己人给斩了。所以曹操和吕布一起共事,绝不会推心置腹,大家都藏有一手,等到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方可使出。所以就算当时曹操没杀吕布,两人也走不长久。关键是刘备在这中间起到了一个落井下石的作用,而且当年吕布还救过刘备,这就让吕布感到相当不爽了。吕布原本还希望刘备在曹操面前帮自己求求情,最后却是让曹操杀自己,不骂刘备才怪呢。

对于曹操来说,吕布只是一位身手不错的武将,如果比智谋和驭人之术那吕布还差远了。最后吕布知道自己死期将至,所以也想拖刘备下水,便说:“我吕布不是什么好人,他刘备更不是。”目的就是想让曹操提防刘备,当时刘备势力并没有做强做大,曹操更是看不上刘备,所以也没把吕布的话放在心上,想必日后曹操肯定也后悔过,当初竟然没有在意吕布的提醒早些除掉刘备。不然赤壁之战上就算曹操败于孙权,日后也能专心对付东吴,而不会有刘备出来做干扰,三国鼎立之势也不复存在。

人在临死前肯定还是想要抢救一下,只是吕布前科太严重,曹操也不敢留一只老虎放在自己身边,这也是吕布最吃亏的地方。所以说吕布的死跟刘备肯定脱不了关系,甚至就是造成吕布被杀的主要原因,看来刘备也并不傻懂得使一些小聪明。但仔细想想,就算没有刘备这句话,吕布也很难活下来,曹操的防备之心可比刘备要警惕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庞统投靠过刘备孙权,为什么不选择势力更大的曹操?

全文共 1585 字

+ 加入清单

凤雏庞统早些时候投靠过江东孙权,然而却一直没有得到孙权的重用,后来转投刘备麾下,结果却也没有比在孙权那里好太多。《三国演义》说赤壁之战之前,庞统曾经到了曹操军营,献上“连环计”,名为帮助曹操,因为他的士兵不擅长水战,实际上是为了以后孙刘联盟可以更好地实施计划。虽然这一段是虚构出来的,庞统并没有去献计献策,但是也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庞统选择这两位,却不去找爱才惜才的曹操呢?

诸葛亮投奔刘备后,欲将师弟“凤雏”庞统揽过来为备效力。然而,当时庞统正和周瑜、鲁肃打的火热。诸葛亮心生一计,告诉鲁肃为何不将庞统介绍给孙权得到重用呢?鲁肃生来厚道,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言,将庞统介绍给了孙权。

孙权喜欢以貌取人,乐于嘲笑相貌丑陋之人。据说,诸葛瑾脸长的略长,尝尝被孙权调笑。一次,孙权大宴群臣,喝多了,在墙上画了一头毛驴,然后在旁边写着“诸葛子瑜”,群臣大笑,诸葛谨大窘,其子诸葛恪不忿父亲受辱,夺下孙权的笔在“诸葛子瑜”后面写了“之驴”二字,当时孙权已经称帝,乱改君主的手书本是欺君大罪,但因诸葛恪形象极佳,孙权不但不怪罪,还觉的此子机变无双,聪慧过人。从此可见,孙权是多么重视手下人的相貌。

由于是手下大臣鲁肃的推荐,再加上庞统当时“凤雏”的威名极盛。所以孙权就算再以貌取人,也不会放着这么大的一尊神往外推,于是欣然接见了庞统。当二人见面,孙权见到庞统相貌极丑,恶心的差点“骂娘”!二人头次相见便彼此厌恶之极。庞统不由分说,直接拂袖而去。鲁肃欲上前阻拦,被孙权喝住,还告诉鲁肃说:“像这等丑陋之人不要再带来见寡人!”自此,庞统就和孙权断了联系,本想效忠的英明君主,却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感,无奈地投向曹操去了。

当时,曹操正在发动“赤壁之战”,欲一战拿下东吴。庞统到了曹营,自报名号“凤雏”。曹操求贤若渴,自从知道“卧龙”被刘备那厮抢走之后,正愁如何应对,虽手下“智谋团”异常强大,但若令其抗衡孔明还是不够的。知道“凤雏”来投,异常兴奋,想用庞统抗衡孔明(当时,曹操手下第一谋士郭嘉已死,揽了个谋士徐庶却一言不发,就是个无用之人)。

庞统得到了曹操的高规格接待,在席间,庞统献上了连环计。该计策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大小船只相连,第二部分则是在船身上涂抹上防火之物。不要以为连环船真的是垃圾,据说南宋时,南宋丞相陆秀夫便用船身涂抹着防火材料的连环船打的蒙元海军抱头鼠窜。

另外,曹操的“枭雄”之称也不是白来的,他可是兵法大家,如果连环船没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话,他也不会相信的,当庞统将“连环计”献上,令曹操对其更加刮目相看。然而,庞统却留了个心眼,只将计策中的第一部分说给了曹操听,第二部分只字未提。但是曹操的高规格礼遇,不嫌弃庞统的相貌丑陋,庞统便渐渐归心了,欲将第二部分的计谋说给曹操听。

此时,徐庶找到庞统,告诉他刘备才是当世明主,将来必成霸业。何不去投奔刘备,助其一臂之力?若投了曹操,将来只有灭亡之途。庞统刚开始不以为然,并未将徐庶之话当真,只是应付了事。

徐庶早就看出庞统的应付计量,于是再说:“曹操的父亲被徐州太守陶谦的手下谋财害命,曹操为他老爹报仇,不仅杀光了徐州地区的活人,连死人也不放过,把死人也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这一挖墓,却发现墓里的陪葬品,丰富无比,让曹操大大发了一笔。曹操挖墓挖出了甜头,从那以后就有了四处盗墓的习惯,而这些陪葬品多数也归了国库。曹操赏赐手下人的物品中,常常加杂有盗墓得来的金银。”

听完徐庶所言,当场变了颜色,连话都没给曹操带一句,便离曹营而去,“连环计”的第二部分也就没再提及,这也直接导致了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曹操一听庞统跑了,大怒,遂命手下大将许禇前去截杀。可惜,庞统早就料到曹操会心狠手辣,不会放过自己,早已经离去到了刘备的旗下。所以,许褚的截杀也是扑了个空。

这件事的最大赢家诸葛亮早就料到庞统会碰壁来投,早早在营外与刘备一起迎接庞统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怎么评价刘备的一生?刘备为什么能和曹操、孙权平起平坐

全文共 1471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一生到底应该怎么正确评价呢?其实刘备的能力被很多人都给小看了,因为在演义当中,刘备周围的人光芒实在太过闪耀,但那些都是不真实的,蜀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三国之一最大的功臣还是刘备。刘备草根出身,但是却有远大的志向,并且靠着自己一步步的积累逐渐成为了能和曹傲、孙权平起平坐的人。可以说刘备的起点是最低的的,但最后的成就做到了最高点。

熟读汉末三国史,很多人称刘备为逆袭之王,将他作为最励志的偶像。毕竟他虽是汉室后裔,但是他们这一脉,在先祖刘贞时期,便已经“坐酎金失侯”,他本身又幼年丧父,与母亲一起贩履织席谋生。可是后来的他,不但没有一生浑浑噩噩,反而地跨荆襄,雄据巴蜀,成就霸业,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成为了那个乱世中,成就最大的枭雄之一。说到此处,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刘备出身微末,他凭什么能与孙权曹操三分天下呢?

要知道,曹操刚起兵时,虽然也经历过低谷,但是曹操名义上的祖父,是曾经非常受宠的宦官曹腾,他的父亲曹嵩,则是汉室的大司农,因此曹家颇有家产,曹操想要招兵,也有足够的资本。另外,曹氏家族,以及与其交好的夏侯家族,在谯国沛县都是名门望族。而曹操的发小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张邈、张超兄弟都官至太守,这些资本,并不算寒酸。

孙权的家族,没有曹家这样的根基,但是他的父亲孙坚,白手起家成为了汉末有名的诸侯,曾让董卓闻风丧胆;他的兄长孙策,则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平定了江东八十余县,并为他留下了一群优秀的班底。因此孙权未及弱冠,便能稳坐江东。那么,刘备凭什么与他们三分天下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他的好名声与好运气

刘备虽然年少时便不好读书,但是他有成大事者的风范——“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这样的风范,导致了“年少争附之”,而且为他赢得了较好的名声。于是,他拥有了威望和名气,这是他起事的资本。而单纯有名声,还是远远不够的,他的运气也非常好,例如,他刚刚准备起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

另外,就算有人看不惯他,专门花钱雇了刺客刺杀他,他也没有玩完——这个刺客恰巧不是冷血无情之人,不但没有动手,反而主动向刘备说明了情况。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刘备身上时有发生。由此可见,他的声望果然好用,而他的运气,也果然不错。

二、他本身的能力与魄力

刘备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毕竟他还是个幼童的时候,便立志要成为帝王。而且他虽然不好读书,却并非无能的草包,反而非常有知人之明——例如招揽了关羽和张飞,挖掘了赵云,不舍田豫,破格提拔私兵魏延和降将王平,等等。而且他在没有栖身之地的时候,依附他人却一直能保持独立,也是他能力与魄力的体现。如果没有能力,他有再好的运气,再高的声望,也无济于事;而如果没有魄力,他的能力便会成为累赘,这些都是他最终能够成功的关键。

三、刘备出身并不贫寒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虽然刘备这一脉汉室后裔早已没落,但他并不是真正的草根,毕竟他有钱“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也有资格与公孙瓒称兄道弟,甚至有条件出门游学,拜当世大儒卢植为师。而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入仕,也为他留下了不少人脉。有这些条件在,刘备起事并走向成功,又多了一重保障。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刘备,本身并非草根,他的出身为他提供了不少帮助。不过他最终成够占据东西二川,成就帝业,主要还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能力与魄力,吸引到了大批的人才,并成功的在诸侯争霸中脱颖而出。当然了,他一直经营的好名声,以及与生俱来的好运气,也是他成功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因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曹操、刘备和孙权谁最会管理部下?曹操才是最适合当老板的人

全文共 4814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看完整个三国历史,你会发现综合能力最强的还是曹操刘备虽然以仁义著称但是少了曹操那份霸气和才华,孙权懂得忍让但野心不足。如果让你挑选一位最有前途的人跟着做事,可能大部分都会选择曹操,当然我们这里还是说做事的能力,曹操性格暴虐也是他最大的缺点。所以说曹操当老板进本也就不用担心这个公司会没业务可做了,管理团队还是要曹孟德来指挥。

从一个整天吊儿郎当,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干些不着调的事的混小子,(《三国志》注引《曹瞒传》记载: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於嵩。)到成为三国魏政权奠基人,缔造者,曹操一生及富传奇性。

支撑这个传奇的根是什么?二十八个字:“格局远大”,坚持“荐贤任能,唯才是举,礼贤下士,赏罚分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方针;正如谋士司马懿所说:曹魏之胜,在于太祖格局远大,荐贤任能,唯才是举,礼贤下士,赏罚分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管理团队,不仅仅只是指挥与派遣,有时候还需要掌控与信任!

格局远大,荐贤任能,唯才是举,礼贤下士,赏罚分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管理团队最硬的策略!

没有格局,哪来江山社稷

公元189年,曹操刺董失败,被迫逃亡。

在得到陈宫与伯父吕伯奢的帮助回到谯县。

召集曹洪,曹仁,李典等家族子弟兵。

开始了他争夺天下的筹码与生涯!

公元195年,长安发生惊天动地的巨变!

董卓旧部李榷郭汜劫掠天子,百官奄奄待毙!

汉献帝在安集将军董承的相助下侥幸逃出长安。

星夜向东逃往洛阳,途中发布诏书:急招天下诸侯。

刺史前去救驾,当时荆州的刘表,冀州的袁绍。

北平的公孙瓒,淮南的袁术,是当时实力比较雄厚的诸侯。

尤其是冀州的袁绍离洛阳最近,实力也远胜于兖州的曹操。

却目光短浅,格局太小,听信庸士田丰谗言坐视不管。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兖州曹操庆幸万分!听从谋士毛玠的建议。

命令曹仁马不停蹄,快马加鞭,一定要追赶上献帝。

即使马跑死了,跑步也要追到洛阳,抢在其他诸侯前面!

朝见天子,笼络百官,劝降张郃,徐晃,顺利迁都许昌。

“要想争夺天下,一定得有大格局。”

“审时度势看时局,成大事看格局。”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大格局,曹操才能成就后面挟天子令诸侯的伟大创举!”

荐贤任能,唯才是举

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

于弱冠(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

所以太多人不知道他,21岁时,郭嘉北行去见袁绍。

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

衡量他的主人,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

袁公只知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

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

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

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

公元196年,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去世。

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

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

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公元202年,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

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

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说:“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

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

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

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

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公元204年,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公元205年,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控制抵御。

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公元207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

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

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

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

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

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

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

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

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

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

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

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

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

“智者选明君辅佐,明君懂得知人善任,从善如流。”

“曹操施才,荐贤任能,唯才是举的决策。”

“正是因为如此,曹操才能聚集起荀彧,郭嘉,程昱等众多谋士为他出谋献策,乐于效命。”

礼贤下士,赏罚分明

公元197年,袁术率先称帝,公开谋反篡逆,布告天下。

曹操命荀彧撰写讨贼檄文,郭嘉撰写天子诏书:凡是受过朝廷敕封的诸侯,刺史,给他们每一个人,发一道诏书,命他们速速发兵,助我剿贼!

此时汉献帝为了除贼兴汉,拜曹操为护国大将军,执天子剑,乘天子座驾,号令天下王师!代享天子征伐生杀大权!

当时只有远在徐州的刘备,奉诏前来助曹操,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终于攻下寿春,袁术口吐鲜血,侥幸狼狈逃出寿春。

公元198年,曹操用反间计,导致吕布与刘备之间生出嫌隙,趁吕布跟刘备交战之际,发兵一举拿下徐州,剿灭吕布!带上刘备班师回朝!

回到许昌带刘备面承天子,天子翻阅族谱,发现刘备是皇族后裔,特封刘备为皇叔,通过宫中私会,派董承给刘备传递密诏,在外联合袁绍图谋,抓住机会,里应外合,内外夹击,奇袭许昌,除贼匡扶汉室正统!

此时,袁术称帝失败后,众叛亲离,便想要从徐州北上,投奔袁绍,寻求活路,曹操当然不愿意看到二袁合流,于是刘备借机请战拦截袁术,曹操大意,结果放虎归山。铸成刘备成功偷袭了徐州,立刻命关羽斩杀徐州刺史车胄将军,宣布脱离曹操,命令关羽驻守下邳,互为犄角,谨防曹操来犯!

曹操得知情况,恼羞成怒,在此同时,荀彧也建议即刻发兵,进军徐州,此时不取,日后刘备一定会偷袭许昌,拿下徐州,杜绝隐患与风险!

此前刘备早已派糜芳去冀州拜会袁绍,告知曹操倾城而出,许昌兵力空虚,邀他夺取许昌,解救天子,匡扶汉室!

可惜袁绍是位庸主,加上小儿刚好犯病,昏迷不醒,不听谋士许攸劝解进军许昌,延误战机,结果导致刘备兵败,投靠袁绍,曹操攻下徐州,立即回师许昌部署兵力!严防袁绍偷袭!

当时下邳的关羽,中了曹操的计谋,出兵救刘备却被围困在芒砀山上,曹操深知,若是强攻,关羽必战死!然后听从程昱的谋划,派大将张辽上去告知关羽,死有三罪,生有三便!

通过张辽的劝解,关羽暂且归顺了曹操,曹操班师回朝!

回到许昌,曹操对关羽十分敬重!青睐有加!礼贤下士!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赏赐无数金银美女!甚至把日行万里的赤兔马,也一并赏赐给关羽!曹操对关羽的恩赐超过所有出生入死的将领!

公元200年,袁绍大举来犯!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遣大将颜良为先锋,曹操派张辽徐晃两员大将应战,势均力敌,均不能分出胜负!

这时,程昱建议曹操派遣关羽出战,曹操疑惑,刘备此时尚在袁绍军中,怕关羽不会服从!程昱立马回应:“主公不必疑虑,关羽尚且不知,刘备已在袁绍大营,相反若是关羽军前建功,斩杀颜良,于主公有利!刘备就性命堪忧!袁绍如果因为此事,而迁怒于刘备,杀了刘备,反而断了关羽的念想,今后就会死心塌地为主公效劳!”结果关羽一出,果然不负曹操所望!成就了“斩颜良,诛文丑”的传奇史记!

随后,曹操在对待关羽这位万人敌上,以礼相待,赏罚分明,而且还给予了非常高的信任,在关羽立下的赫赫战功。

曹操也促使其获封汉寿亭候,而不因为关羽和刘备的关系。

在官渡之战后,曹操得知手下有不少人和袁绍有过书信往来,有的人甚至都准备好了后路。

不过,曹操战胜袁绍后,并没有在这些书信上做文章,也即没有追求这些人,而是选择将书信焚烧。

对此,在夜晞君看来,展现了领袖应有的宽宏胸襟和气度!使之前有所动摇的人死心塌地为其效命!

因为曹操心里明白,当时袁绍势力大,大举来犯之时,自己尚且自保的能力都没有,何况众人呢?

写信人数众多,从客观上不能一一追究,不如顺水推舟,让众人安心!

“对自己的下属要有一定的掌控与信任!”

“坚持“礼贤下士,赏罚分明”的原则。”

“这便是曹操的用人方针。”

尽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曹操生性多疑,为何手下大将都是忠心耿耿?

由此,在夜晞君看来,对于汉末三国的诸侯来说。

多疑是必备的素质之一,比如董卓要能对吕布多疑一点。

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却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对于曹操,孙权,袁绍等诸侯,多疑反倒不是缺点。

公元218年10月,南阳百姓因不堪剥削暴动。

宛守将侯音乘机叛乱,致函关羽求助;关羽反映迟钝。

公元219年, 庞德领军与曹仁共攻拔宛城;斩侯音、卫开,便往南驻扎在樊城,同年7月,关羽受刘备取汉中胜利鼓舞。

北上破襄,樊城告急!曹操以于禁为将,庞德为先锋救曹仁。

同时命徐晃率军进驻宛城,此时于禁建议,庞德原是西凉。

马超手下的副将,不得已而归顺魏王,现在其故主已在刘备那里。

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身居高位,其兄庞柔已在西川为郡守。

魏王使他为先锋,臣担忧是泼油救火,火上浇油呀!

劝阻曹操三思!随后传庞德回到议政大厅,便缴了庞德的先锋印绶。

庞德顿时不解,曹操便说:“庞德,不是我信不过你。

因为你的故主现在刘备帐下效劳,你的家兄也在川蜀为官。

我若用你,众将也有非议,恐怕会动摇军心。

所以此次就不劳烦将军了,你还是回归本职吧!”

庞德跪地回:“魏王,当年我受伤被擒,魏王不但不杀我。

还厚待于我,深感隆恩厚德;此生就是肝脑涂地,也难报答。

今天我做先锋,是为了杀敌报国,岂敢有异心,请魏王明察!”

此时曹操仍有犹豫,感觉凭借庞德几句话,还是不敢任用。

因为曹操深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旦庞德到了军前。

手握兵符,又有谁可以管得了他,必定冒很大的风险!

这时,庞德主动回应:“魏王若是拿了我的军印,就叩死在大殿。”

随后就使劲叩头,立马头破血流,曹操为此大为感动!

接着说:“庞德,如果你带兵去投故主,说明你对故主忠义!

如果你带兵去抵抗关羽,说明你对我忠义!,所以无论你怎么做。”

你都是个忠义的人,于是双手扶起庞德。

随即解释道:“刚才的事,是孤错了,随后亲手把先锋印绶交到庞德手中。”

到了樊城诸将皆以为庞德之兄 庞柔在汉中。

都对庞德颇有猜疑,庞德常说:“我身受国恩,义在效死。

我欲亲身自击关羽,今年我不杀他,他亦必杀我。”

后来庞德与关羽交战,引箭射中关羽前额。

其时庞德常乘白马,关羽军皆谓之白马将军,对他甚为忌惮。

后来兵败,乘小船欲还曹仁本营不过暴水太盛。

小船因而覆没,弓矢尽失,庞德独抱船覆于水中。

为关羽所擒,被解回关羽大营立而不跪。

关羽便道:“你哥哥如今在汉中,我正打算想用你为将军。

你为什么不早投降呢?”庞德大骂关羽道:“竖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

你们的刘备只是庸才而已,岂能敌魏王啊!

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结果庞德为关羽所杀。

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

“所以领导者的生性多疑,其实不是缺点。”

“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这便是曹操的用人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曹操对刘备的评价为什么那么高 真实的刘备军事才能很强吗

全文共 303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鼎立,但是在这三国之中,我们的目光似乎更加注重于曹操刘备这两方身上,至于孙权这边能说的就很少了,而曹操应该是三国之中最厉害的了吧,但是他给刘备的评价却十分高,在小说中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但是在历史上,刘备的江山是靠自己打出来的。

如果讲曹操的军事能力如何,那是不用探讨的。“伟大而杰出的军事家”。就连宿敌刘备孙权,谈及曹操用兵,都要敬称一声“曹公”。但是要提起刘备,他带兵打仗的水平,给人感觉就不大上得了台面。尤其是当刘备遇上曹操,宛如耗子见了猫。跑就完了。

我们来看看刘备早年的军事路线:开始在曹操东面的徐州,被打败了。跑去投奔袁绍,这是到了曹操北面。跟文丑一起袭击曹操,被曹操用计击败。文丑被斩,刘备凭借过人天赋脱身。官渡之战期间,袁绍派刘备到曹操西侧骚扰,又被曹仁击败。最后在官渡战败前脱离袁绍,投奔刘表。又跑到曹操的南面。真是绕着曹操转了一个圈。如果在赤壁之战后,刘备甘心效力孙权,应该会被派去攻打徐州的。这岂不是又回到了起点。如此看,刘备的军事才能,根本就是个笑话嘛。

但是曹操偏偏不这么看。曹操对刘备评价不止一处,除去“大耳贼”、“织席贩履”之类,比较中肯的有两段。其一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世人皆知不必多讲,只是这似乎是在强调刘备的领袖才能。而曹操对刘备的另一评价,有些人就未必知晓了。在曹操败走华容道后,不知是英雄本色不改,还是出于强打言笑鼓舞士气,曹操仰天长笑:“刘备啊,确实是我的敌手。只是计谋慢我一点。如果早一步在这里放火,我们这些人,恐怕死无葬身之地了”。在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也确实赶来华容道放火,只是没有斩获。曹操这一出的评价,所指的应该就是刘备的军事才能了。

当时重视刘备作战能力的人,远不止曹操一个。如诸葛亮出使东吴促成同盟时,孙权就曾说过,“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刘璋手下的张松,也说过类似的话,“当今天下曹操忌惮的,只有刘备一人。”看来这在三国时期,算是世人的普遍观点。曹刘曹刘,这二人不但势不两立,而且棋逢对手。

那么刘备打起仗来,到底本领几何呢?为什么备受众人推崇的刘备,遇见曹操总是跑呢?我们来看看,在正史中,刘备对阵曹操,以及曹操手下将领 的战绩如何。

刘备与曹操第一次在战场碰面,是在救援徐州牧陶谦之时。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刘备带着自己的千余人马,与陶谦部将曹豹对抗曹操、这场战斗应该规模很小,三国志中只有一句话:太祖击破之。刘备和曹操第二次对战,已经在青梅煮酒之后。曹操不知脑子里进了什么水,居然派给刘备数万人马,让他去阻击袁术。这一下如放虎归山,刘备占了徐州不回去了。曹操排部下刘岱、王忠攻击刘备,被刘备击败。刘备这时候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像你们这样的,再来一百个也奈何不得我。如果曹公亲自前来,结果就不好说”。这乌鸦嘴一说必中,曹公还真来了。这一仗似乎是刘备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开始听说曹操来了,他还不信。后来看到曹操的旗帜,连抵抗一下都没有,掉头就跑。一个人逃去投奔袁绍了。老婆和关羽送给了曹操,张飞也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你说你好歹打一下,这败的也太难看了吧!后世人也常以此例来说刘备带兵打仗能力之弱。

不过在我看来,刘备不战而逃是有充分客观原因的。这一仗不但打不赢,而且根本不能打。大家想一想,这时刘备手下的兵是哪来的?是曹操刚刚派给他的。你刘备有鸿鹄之志,关羽张飞亲如手足,可底下这曹军对你哪来的忠心?这时他们自认为叛军,短时间里来不及收复军心。率领这样的部队,能打败曹操的部下已经很不易了。碰上曹操本人,恐怕打都不用打,自己先乱起来。搞不好乱军之中,刘备的脑袋早已被人砍下来,给曹操献礼了。刘备逃的确实狼狈,却也说明刘备杀伐决断,不拖泥带水。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其后在袁绍手下,连续败给曹军两次。一次是和文丑败给曹操,第二次勾结曹操背后的盗贼,却被留守许昌的曹仁击败。这两场战斗,似乎也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以曹仁自己的讲法,刘备刚刚掌握袁绍的部队,上下还不能运转自如。这时击败他不难。屡败屡战从未气馁的刘备,又在袁绍的支持下,带着本部兵马来到汝南,再次整合败兵草寇。这一回,曹军出战的是蔡阳。就是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后,被关二爷站于马下的蔡阳。在正史中,其实是被刘备所杀。刘备终于扳回一城。

刘备在汝南算是站稳了脚跟,如果再给他一点时间发展壮大,恐怕曹操的许昌就真的危险了。但是袁绍先崩了。这里有个细节,历来被大家忽视:官渡之战后,曹操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趁胜追击袁绍侵占北方,而是马不停蹄的掉转头杀向汝南的刘备。因为曹操看来,袁绍不足为虑,让他喘息喘息无妨。但是刘备不一样,给他点时间,就是心头大患。而刘备的反应也很有趣,虽然这时在汝南的经营也算有声有色,但一听袁绍败了,不等曹操动作,自己就卷起家当去投奔了刘表。你看,这两人还真是知己。

官渡之战

在刘表手下蛰伏数年,除了大腿增了点膘,刘备可算是一事无成。曹操则彻底消灭了袁氏家族的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这个时候的荆州与刘备,可谓是危如累卵。曹操派夏侯惇和于禁进犯新野,刘备和他们在博望对决。我想大家都知道,博望这场火,没诸葛亮什么事。是刘备的杰作。放火倒也不是为了烧曹军,而是先自烧营寨假装撤退,又设伏兵击败了追击的夏侯惇和于禁。这二人是三国响当当的名将,曹操给他们的部队也绝对不会比刘备少。这场被罗贯中加给诸葛亮的胜迹,可算是正史有详细记载的,刘备最亮眼的一次战术胜利。

紧接着刘表挂了,曹操大军来了。这时候我们要细一下,刘备是什么时候开始跑路的?并不是闻风而逃。在刘琮瞒着刘备投降曹操之前,他都是在新野积极准备与曹军的对抗。等刘琮投降之后,如果刘备还不跑,那不但是拿新野弹丸之地,自己的微弱兵力独自对抗曹操,还必将遭到南方荆州的夹击。经此一折腾,也错过了撤退的最佳时机。让曹操的五千精骑兵,一日一夜三百里在当阳长板追上。又被杀得屁滚尿流。但是对比当年在徐州,刘备这些年的成长的显著的:这一次只是丢了老婆孩子,张飞赵云诸葛亮都跟在身边。在徐州,那是手足都没了,这回在荆州只是被人扒了衣服。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咱们就不讲了。毕竟这段大伙似乎都了解,其实又根本没人知道。演义太过著名,正史记载寥寥。我们能看到刘备的戏份,也只是追着曹操,在屁股后面放了把火。赤壁之战后,在周瑜攻略南郡的战役中,刘备倒也发挥了点作用,不过也只是侧面牵制一下。到了下一次刘备与曹军的正面作战,已经来到了汉中。汉中之战分两部分,第一阶段刘备不利,损兵折将打不进去。以黄忠杀夏侯渊为转折点,张飞又把张郃打得打败。在刘备占据有利地形后,曹操的援军终于赶来。

三国志中记载,“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 ,这是曹操最后一次亲临战场,几乎调动了所有能用于机动作战的部队,以及身边所有名将。这时候的刘备,明显是意气风发:“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能对着曹操放出这种大话的人,除了刘备好像也没有第二个。最终也确实如此,在自己人生巅峰的刘备,击败了走到人生尽头的曹操。刘备拿下汉中,等于为汉室刘家续命几十年。如果这一次汉中拿不下,恐怕诸葛亮和刘禅撑不了多久。对于刘备来说,这是对他最为重要的一次胜利,也是与曹操的最后一次对决。

“刘备,吾俦也”,每当想到这句话,我心里总会涌出些感动。我们想一想,等刘备死后见到曹操,放下了人世间的名利争斗,这两个不共戴天的死敌,猩猩相惜的对手,坐在一起又会说些什么呢?“小孙子也就那么回事,天下英雄,果然还是咱俩”。这才是英雄人物。这才是风云际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曹操为什么会放过对手刘备?是因为郭嘉的劝说吗?

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还在曹操眼底下的时候,有人就曾经建议除去刘备,这个人如果留着,将来难保不会成为劲敌。不得不说,这个看法确实是很长远,但是最终曹操也没有杀了刘备,以至于他后来与自己争夺天下。事实上,郭嘉也曾经告诉过曹操,不建议杀掉刘备,但是料事如神的郭嘉为什么会这样认为?他给曹操的建议真的只有这样一条吗?

如果说曹操手下最得力的几个谋士是谁?应该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人物是郭嘉。在曹操的智囊团队中郭嘉不仅深谋远虑而且还是年龄最为年轻的一位。郭嘉病逝的时候年仅38岁,但是他追随曹操的的时间就有11年。在此期间郭嘉协助曹操一统北方建立了赫赫功勋。曹操对郭嘉的感情不亚于刘备对诸葛亮,甚至曹操因为郭嘉年纪较轻想在自己去世之后将国家大事托付与他。郭嘉生前给曹操出了很多计策,这些计策大都凑效。但关于处理刘备的问题上郭嘉给曹操的建议却饱受争议。

原来在刘备得到徐州之后不久吕布便前来投奔于他,当时刘备将吕布安排在小沛城里驻扎。而占据淮南的袁术这时候想趁刘备在徐州立足维稳的时候夺取徐州,于是就派大军攻打刘备。在刘备率军前去迎战袁术的时候吕布趁机偷袭了徐州,刘备一下子就成了丧家之犬。为了对付吕布,刘备便联手曹操最终一举将吕布擒杀。

在攻灭吕布之后刘备便随曹操一起回到了许都城,当时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认为刘备是人中豪杰将来会是曹操的劲敌,应该趁刘备现在力量不够强大的时候除去他。这时候曹操于是就找来了郭嘉商议,郭嘉以杀了刘备一人会断绝天下英雄投奔曹操的念头为由劝曹操留刘备一命。曹操最终听取了郭嘉的建议放过了刘备,所以后来有人说是郭嘉尽管料事如神在关于刘备的这件事上还是失算了。那么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我们说郭嘉劝曹操留下刘备一条性命的确不假,但郭嘉也同时建议曹操对刘备要进行防范。但是刘备有关羽张飞这两员虎将伴随左右而且刘备也很会收买人心,郭嘉事实上早就看出了刘备不会甘居人下。于是郭嘉给曹操的建议是将刘备软禁在自己的身边,用高官厚禄金钱美女养着刘备不让刘备有施展抱负的空间。

按道理说郭嘉的这个建议的确是很不错,这样一来曹操既得到了尊重人才的美名又除出了一个强大的对手。然而曹操可能是出于对于自己过度的自信,他不仅十分亲近刘备而且还给刘备带兵出走的机会。后来袁术准备北上投奔袁绍的时候,刘备趁郭嘉没在曹操身边的时候向曹操请求带兵去截击袁术。曹操竟然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当郭嘉知道刘备带兵出走的时候立刻前来劝阻曹操不过已经为时已晚。后来刘备出走后不久立即反叛曹操,曹操得知刘备叛变之后也后悔莫及没有听取郭嘉的建议。

因此我们说郭嘉劝曹操放过刘备仅仅是让曹操留下刘备的性命以稳定那么想投奔曹操人的心,而曹操却因为过度的自信让刘备带兵出走替自己攻打袁术。如果曹操接受郭嘉软禁刘备的建议那么后来也就没有天下三分的局面了,不能说郭嘉的策略失误只能说曹操没有认真的听取郭嘉的建议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曹操怎么看待刘备和孙权?能和曹操平起平坐的人是谁?

全文共 1790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虽然天生孤傲,但是曹操的才华的确是真材实料。曹操统一北方后就更加肆无忌惮,天下诸侯都不放在眼里,难道就没有曹操能看上眼的人么?可能曹操欣赏的人一定要是比自己更强的人,当时来看的话的确也没有,不过曹操对刘备孙权的评价还算挺高的,也算是曹操当时唯二的宿敌了,这要是说找出一个能在文学和治国方面同曹操平起平坐的人太少了。

曹操心性颇高,但曹操也有自己的本钱,他的祖上据说是汉相曹参,他父亲认的养父是中常侍、大长秋曹腾,而他的父亲也是颇为不凡,贿赂中官以及给西园捐钱一亿万得了个三公之一的太尉官衔,真是富可敌国啊。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

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后来因为朝廷动荡,外戚何进和宦官十常侍争权明面化,甚至引狼入室,让董卓领兵入京,直接葬送了东汉皇室最后的威严;董卓可是个杀伐果断的主,毒杀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扶持傀儡汉献帝刘协。

董卓的擅权,加上黄巾之乱,直接导致东汉末年的群雄并起,诸侯争霸;而曹操也在其中,但是起初曹操势力低微,在诸侯联军伐董的时候,曹操只能算是其中一个略有谋略的小诸侯罢了,甚至连孙坚都有所不如。

但是曹操在联军伐董失败后,势力却急速发展;公元191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

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

公元193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

曹操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魄力,去藐视天下诸侯,在评价天下诸侯的时候,曹操说袁术不过是“冢中枯骨”;袁绍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刘表是“虚名无实”;孙策是“藉父之名”;刘璋是“守户之犬”;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不过是“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但是曹操却对两人另眼相看,而历史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曹操的眼光,第一人就是刘备,在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就是你跟我。”这是对刘备最大的认可。

而刘备也的确不凡,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第二个就是孙权,在濡须口之战时,曹操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

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来了,准备攻击,曹操说:“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命令严整军队,弓弩不得妄发。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孙权回去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张小纸条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对众人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撤回军队回去了。隐约可见孙权豪爽幽默的性格,也可见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特殊情感。

而曹操眼光的确也是精准,几乎没有看错过什么人物,被曹操谈若无物的袁术、袁绍、刘表等当时强横一时的诸侯,都成了他人的踏脚石,而被曹操所看重的刘备与孙权,最终相互对峙,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荀彧想恢复汉室为什么不跟着刘备?荀彧是因为怕曹操才不走么?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荀彧的毕生志愿就是恢复汉室,只可惜曹操还是想自己称王,所以荀彧从一开始理念就和曹操不同。不过要是这样的话,刘备打的旗号就是要匡扶汉室,为什么荀彧不去跟着刘备呢。难道是怕曹操会报复?按照曹操的性格,自己得不到的人肯定也不会给被人,而且而是荀彧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曹操自然是不愿意放手。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演义》中,荀彧和曹操的决裂,是因为曹操称王,而荀彧是忠于汉室的,不愿意曹操这样做,所以最后也导致荀彧的死。有人可能会问,荀彧这么忠于汉室,而且有那么聪明,曹操在慢慢掌握权力时,多少肯定会流露出不忠于汉室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不一早就直接投奔一开始就打着恢复汉室江山的刘备,而是继续坚持跟着曹操,直到最后和曹操决裂呢?今天,我们就来来聊一聊,荀彧为什么只跟着曹操,而不跟刘备。

一、曹操的正统身份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手里时有正宗的大汉天子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而且荀彧家族是世代在汉朝做官,是有声望的。如果要做官,肯定是跟着有正统地位的曹操走,而不会跟着冒牌皇叔走。光在名声上,刘备就输给了曹操。

二、世族利益

在东汉末年,还没有形成魏晋时期的门阀实力,但已经有雏形了,就是世族势力。当时的世家大族们,拥有最好的生活条件,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拥有最好的政治资源、军事资源等。为了能够延续家族的生命,很多人从小就被赋予延续家族生命为使命。

荀彧跟着曹操,除了曹操是正统身份外,更有可能的是像诸葛家族中的诸葛亮跟着刘备打天下一样,是属于投资型的。换句话说,是荀氏家族更加看好曹操,荀彧是作为荀氏家族的利益代表人来投资曹操集团。后来荀彧也介绍了好些人才,比如荀攸之类,就是自己宗族势力的一份子。在家族未来面前,不管个人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都得坚持下去。想到这里,有些心疼荀彧了。真不容易啊,牺牲了自己,换来了整个家族的荣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