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刘备有五虎上将曹操有什么汇总20篇

浏览

3322

文章

48

篇1:三英战吕布最大的赢家却不是刘备?曹操袁绍才是最大获利者

全文共 1474 字

+ 加入清单

三英吕布让刘关张名扬天下,刘备也是收获颇丰,不过要说最大的受益者可能还不是刘备,而是曹操和袁绍。当时吕布的名声已经被自己玩臭了,所以曹操也是想尽快除掉吕布这颗眼中钉,但是吕布自身实力也不弱,所以需要有人替他先把吕布消耗一部分实力,在强势出击。不过当时刘备也需要打响自己名声,也算是各取所需吧。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大战吕布的桥段,令读者读来颇觉过瘾。这场三英战吕布的精彩好戏,到底谁是真正的赢家呢? 作者罗贯中对演义中的吕布偏爱有加,从头到脚将吕布打扮的威风潇洒,连坐骑赤兔马也跟着出尽风头。虽然吕布的形象、名号、武力等都比较高大上,但各路诸侯却不怎么重视他,派一些不入流的武将迎战吕布。当时吕布虎牢关与八路诸侯叫板,不倒五回和就刺死了“名将”方悦;张扬手下穆顺战吕布,被一戟刺死;孔融的大将武安国可算勇猛,但十几合后同样负伤,辛亏跑得快捡一条命。出师不利,各路诸侯见识到了吕布的厉害,曹操想回去和盟主袁绍商议。此时吕布又来叫阵,公孙瓒亲自迎战,几个回合就慌忙逃跑,要不是张飞跳出来拦住吕布,公孙瓒小命就丢了。

待到张飞出场时,气势凛冽,眼珠子滴流圆瞪得老大,咆哮着胡子倒立着。武功比不上吕布,但气势一定要有。并且张飞还很毒舌,开口就骂:“三姓家奴”,吕布应该是很反感别人这样骂他的,毕竟这点是吕布的绝对痛点。吕布自然愤怒了,大战张飞,而张飞也是超水平发挥打了五十几个回合,竟然没败。一旁的关羽却看出了张飞其实已经很吃力了,提刀冲入阵来。二打一虽然拿不下吕布,但还是有优势的。刘备的加入,使得吕布必须要轮番接战,即使刘备功夫不咋行,但架不住三个人转着圈的欺负吕布,总算吼住了。但以吕布之强悍,面对三人即便想跑,也能轻松脱身。

经过虎牢的激战,奠定了吕布第一武力的名头。刘关张也出了风头,公孙瓒还给了刘备一个国相的职位,名利双收啊。可真正获利的不是吕布、刘备,而是这俩个人。

第一曹操,要知道曹操的麾下有很多悍将,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李典等等,即使他们略逊于关羽,但实力也绝对是一流的。如果曹操派他们合力围攻吕布,一样能够获胜,可为什么曹操没这样做呢?原因是曹操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才不会甘心当个普普通通的诸侯王,再说其他诸侯们都将曹操看作宦官后裔,瞧不起他也没人听他号令。所以曹操如果想指挥的动其他各路诸侯,就必须展示自己的强大实力。先让董卓吕布可劲得瑟,这样诸侯们就知道吕布董卓太强了,好怕怕。这时曹操出手击退董卓,才能显出曹操实力!才能令诸侯们甘心佩服。但好计划被刘关张搅黄了,但曹操一直想笼络刘关张,这次还是可以忍让的。最重要的是:曹操并未出战,一兵一降都未折损,反而其他诸侯人马劳顿、伤亡很多。此消彼长,曹操算来还是赚到了。

第二个袁绍,看起来十分草包的袁绍,其实是最大赢家。起初推举盟主之时,曹操虽然捧袁绍,还将什么四世三公、家世显赫、门生遍地等等赞美的词,一个劲的往袁绍脸上贴。但诸侯们不管你曹操是否真心,就是认这些家世虚衔,即使袁绍没真本事!刘关张立功后,盟主袁绍并没有嘉奖他们。一个是因为刘备他们出身实在低微。第二如果袁绍极力褒奖刘备等人,不就相当于变相的贬低其他诸侯作战不利吗。并且贵为一方诸侯,竟然没有三个不知名的人骁勇,着实颜面无存。对于袁绍没有奖励刘备等人的做法,众诸侯还是很欣慰的,盟主很贴心,暖暖的。但总观整个虎牢之战,袁绍借刘备之力打败吕布也算胜利了。孙坚取得洛阳大捷董卓逃走,袁绍选择不赶尽杀绝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盟主的位子是因为有董卓的存在才有事迹用处。借此机会才可以招揽各路人才扩张地盘,成为拥有北方四州的实力大诸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曹操的儿子为什么都很优秀?刘备孙权的儿子为何都不怎么样?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了解三国历史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有一个现象,虽然尊刘贬曹影响了很多人,但是抛开所有人的政治立场不谈,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的儿子们,表现却各不相同。曹操的儿子有的能治理国家,有的是才高八斗,有的能征善战,反观另外两位,他们的儿子在历史上的表现实在是让人摇头叹气,但是既然同为一代雄主,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1.曹操的儿子

曹操的儿子非常之多,一共有二十五个,基数比较大,或许也是优秀人才更多的一个原因。曹操的儿子当中,早薨的有九个,一生没有太出名的作为的有九个,有一点点事迹但是也不值一提的有两个,这样一来总共也就只剩下了五个,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曹昂、曹丕、曹植、曹彰、曹宇。

这其中有一个大家可能也不是特别熟悉的曹宇。他是魏元帝曹奂的父亲,一代神童曹冲同父同母的兄弟。魏明帝曹叡幼年时期与曹宇交好,明帝临死之前,曹宇被拜为大将军,成为托孤之臣。不过这一点与另外几位相比起来,事迹还是太少了,因此,曹操儿子虽然多,但一趟算下来,最值得一提的,也就是能与他并列“三曹”的曹丕和曹植两位。

2.刘备的儿子

刘备儿子是最少的,总共只有四个,而且还有一个是养子。世人都知道的也就是刘禅,被人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总是嘲笑他的开城投降,乐不思蜀,虽然也有人认为,刘禅这样做其实是大智若愚的表现,但是蜀汉毕竟还是在他的手里亡国了。人才凋零,风雨飘摇的蜀汉,也算是大势已去,怪不得刘禅一个人。

3.孙权的儿子

孙权儿子的出镜率实在是太低,大家都在关注刘备和曹操,就连孙权都不怎么出境,说好的三国,到头来就好像只有两个国家一样。其实不然,只不过曹刘两方的争斗属于正统与非正统,在这一点上,东吴就被排除在外了。历史上的东吴自然不可能一直都是闲着,他们毕竟与蜀国还是有结盟的。

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早死的两个,孙权赐死的一个,另外四个儿子当中,也只有一个孙休还算是寿终正寝,患病而死,然而他也预料不到自己的身后事,丞相违背他的意愿,将孙皓立为皇帝,使得东吴就此淹没在历史的潮流当中。

相比之下,曹操的儿子们的确是最出色的,但与曹操的培养还是离不开关系,毕竟曹魏本身人才众多,曹操自己也是雄才大略,能够培养出几个优秀的儿子,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多次交手未尝败绩,曹操唯一一次输给刘备有什么原因?

全文共 1889 字

+ 加入清单

战乱纷争的年代,交战各方也是争夺不止,比如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双方多次交手,基本上都以刘备的失败告终,唯一一次胜利还是在双方没有出现真正交手的情况下的汉中之战。那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双方又做了些什么,以至于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曹操兵事大家,又因为什么而在这一次的交手中落败呢?

纵观三国历史刘备和曹操可以说是宿敌,在历史上曹操和刘备交手多次,但几乎每次曹操都将刘备打的落荒而逃。但唯独在汉中之战时败给了刘备(这里我排除了赤壁之战是因为赤壁之战是刘备和孙权联手才击败了曹操的缘故)。那么一向用兵如神的曹操为何在机赤壁之战后又在汉中之战栽了个跟头呢?曹操在汉中的失败又和哪些因素相关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汉中之战是如何爆发的。《三国志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记载:“十一月,鲁自巴中将其馀众降。封鲁及五子皆为列侯。刘备袭刘璋,取益州,遂据巴中;遣张郃击之。”这里说的是建安十九年十一月雄踞汉中多年的张鲁决定向曹操投降,因此汉中便落入了曹操的手中。而此时刘备也攻下了益州占据了巴蜀,曹操于是派遣大将张郃出兵骚扰刘备。

刘备这边其实也在张鲁准备投降曹操之前希望能争取到张鲁,《三国志 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记载:“(刘备)遣黄权将兵迎张鲁,张鲁已降曹公。曹公使夏侯渊、张郃屯汉中,数数犯暴巴界。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与郃等战於瓦口,破郃等,郃收兵还南郑。先主亦还成都。” 从这里的记载可以看出刘备曾派黄权去接应张鲁,但是张鲁不久之后便投降了曹操,这时候的汉中由曹操的大将夏侯渊与张郃镇守,他们屡次派兵骚扰巴蜀,刘备于是派张飞前去抵御。

汉中大战的初期曹刘双方都互有胜负,先是张飞、马超、吴兰奉刘备的命令屯兵在下辩被曹操大将曹洪所破,吴兰战败身死。随后张郃便带军深入到了蜀地巴西郡想要将巴西郡的百姓迁徙到汉中,《三国志 卷三十六 蜀书六 张飞传》记载:“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张郃的行动受到了张飞的牵制,当时张飞率领万余精兵利用地形将张郃的军队困住,在交战之中张郃带着十余人弃马侥幸逃脱。汉中大战的初期看起来更像是曹刘双方的边境冲突,而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刘备也意思到了汉中必须要拿下来的重要性。因此汉中是蜀地的门户,曹操只要占据着汉中就可以随时整军来对付他。最终刘备决定在曹操赶来之前先发制人。当时张郃的军队屯驻在广石,刘备带着一万多名精兵分为十队在夜里轮番向张郃的营地发动攻击,《三国志 魏书 张郃传》记载:“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这次刘备的夜袭打的很猛烈,但是张郃也不愧为五子良将他亲自临阵杀敌鼓舞军心,刘备最终还是没能拿下张郃的据点。

刘备见强攻不成便采用了谋士法正的策略派兵去烧曹兵外围的鹿角。当时张郃所处的位置在东围,而曹军统帅夏侯渊所处的位置在西围。夏侯渊见张郃被刘备猛攻于是便分出一半的兵力去援助张郃,而此时刘备的军队正密切监视着曹军的动向,在察觉夏侯渊分兵之后了,法正立即命令刘备帐下大将率军突袭夏侯渊。夏侯渊兵少不敌黄忠的进攻战死在了乱军之中,夏侯渊一死曹兵失去了统帅于是开始惶恐了起来。张郃在夏侯渊部众的拥戴之下暂时代理起了统帅的职务,尽管如此曹军还是丧失了战场上的优势,张郃只是聚集剩下的军队被动防守等待曹操的前来。

夏侯渊战死之后曹操便亲自率大军前来与刘备争夺汉中,《三国志 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记载:“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曹操亲自从长安调集了重兵前来郃刘备争夺汉中,然而刘备在得知曹操前来却很得意的说道:“即使曹操前来也没有用了,我一定会占据汉中和川蜀的。”原来刘备知道他的实力不如曹操,于是便聚集部下占据险要地理位置死守不和曹操交战。曹操由于短时间内不能战胜刘备导致士兵逃散的很多,后来无奈之下便率军退出了汉中。

汉中之战刘备和曹操可以说并没有真正的交手,曹操从汉中撤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军队里出现了士兵逃散的情况吗?事实上真正让曹操退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当时在朝廷之众有很多密谋推翻他的人,所以他担心内部出问题不能长期带兵在外。第二个是关羽在荆州向曹军发动了进攻,当时曹操的地盘里有很多人响应了关羽。如果关羽突破了曹操在荆州部署的防线那么会直接威胁到当时曹操的大本营许都的安全。因此曹操不是说败给了刘备而是说不得已和刘备耗不起只得被迫放弃了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曹操、刘备和孙权的遗言分别说了什么?

全文共 1650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刘备还有孙权都是一国之君,平时脑子里装的都是天下事,那三位枭雄在死前说的遗言又是什么呢?可能这个时候,他们才把柔情的一面给展露出来。就连曹操说的遗言都平静了许多,而且要求丧事从简,也是相当难得了。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一身也挺值了,在历史上永远的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声也悲,“一个人无论之前有多么的奸诈,到临死的时候往往都会敞开心扉把自己心中隐藏的真心话说出来。特别是三国那些著名的政治家,一生说真心话的机会真心不多。到临死之前能够听他们说说真心话也挺好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三国雄主的临终遗言。

一 孙策的遗言

孙策的孙家江东集团真正的奠基人。他依靠自己老爸孙坚的旧部白手起家,消灭了江东的各个军阀,最后统一江东。但孙策处事不慎、好勇斗狠,最终在丹徒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在临终前他先找来张昭嘱托道:”如果孙权不能胜任,请先生取代他的位置。

又叫来孙权,亲自给他配上印绶,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说完当夜就去世了。孙策的遗言对张昭其实就是托孤,甚至说出了张昭可取代孙权这样话。可见孙策虽然肯定自己弟弟的才能,但是多少还是不放心把江山交给弟弟。

二 曹操的遗言

曹操是三国乱世的奸雄。所谓奸雄自然是奸诈无比的。但是曹操的临终遗言却是如此的朴实,就好像邻家大叔去世的说的话一样。他首先像托孤的大臣说道:“我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只有江东孙权,西蜀刘备未曾剿除。当然这个已经不是我的事情了,这是留给你们和我的子孙的事情。

我的夫人卞氏有四个儿子,唯有长子曹丕,笃厚恭谨,可继我业。你们专心辅佐他的就是了。然后曹操又对自己的妻妾说:”我死之后,汝等勤学女工,多造丝缕,卖掉换钱以自给。曹操的遗言没有什么高谈阔论,更多的是和普通人一样交代一些儿女情长的事情。这让我们难得看到了奸雄的柔情的一面。

三 刘备的遗言

公元223年,从夷陵之战败退到白帝城的刘备终于忍受不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于是从成都招来了诸葛亮和李严等大臣准备交代自己的后事。他把诸葛亮叫了进来对他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大惊失色,他没想到刘备会说这样的话。心中又是惊恐,又是感动。后来刘备又把刘禅叫到身边,然后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表面上刘备的遗言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其实刘备明知道诸葛亮的为人,这么做是为了让诸葛亮彻底的对他老刘家死心塌地。后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要多亏刘备的这个遗言呢。

四 孙权遗言

孙权是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他很早就继承了他哥哥孙策留下的江东基业。并且后来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孙权也是三国雄主中活的最久的,他在位二十四年,活了七十一岁。但晚年的孙权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下了许多的错误,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经过反复的斗争孙亮最后被立为了太子。孙权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这位太子。

所以留下遗言道:”我这一生能够当这么多年的皇帝全靠我的父兄和群臣的帮助。我很快要奔赴黄泉了,能够见到我的父兄我心中其实挺高兴的。但是我还是放心不下你啊,你如此年幼却登上了大位,又处强敌之间,我又怎么放心的下呢?你要记住,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与贤者共忧乐,与民共乏困,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孙权的遗言非常让人感动,虽然就寥寥数语,却体现出了对儿子的爱和殷切寄托。

五 曹丕的遗言

曹丕是魏国的开国皇帝,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曹丕和他老爸曹操一样是一位雄主,一生也是颇有建树的。可惜就是命太短了。公元226年,曹丕病重。命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并且曹丕对儿子曹叡叮嘱道让他不要怀疑司马懿,曹丕真的司马懿当成了当年刘备托孤的诸葛亮。不过很可惜司马懿毕竟不是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曹操抓住刘备妻子竟没占为己有?刘备妻子长的好看么?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是出了名的爱人妻,这点我们都是知道的,但是曹操曾抓住刘备妻子甘夫人,但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送还给了刘备,难道是曹操嫌弃刘备妻子的长相么?不过好像也并没有描写太多甘夫人的相貌之类的,当然刘备肯定也不是曹操那样的好色之徒,虽然刘备也有好几位老婆但是因为早期能力有限并不能照顾周全还是比较遗憾的。

三国这一时期的历史确实是精彩,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可以用各显神通来形容,然而无论你读的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应该都很难对刘备这个人物产生好感,这人就是个典型的伪君子,虽然他对待人才的确是非常爱惜,不过他在作秀方面真是令人感到恶心,为了赵云摔阿斗那事就足够恶心人的,然而你可别忘了,这人可是为了逃命能够抛弃妻子的,所以他能做出摔孩子的举动那是一点儿都不奇怪,而奇怪的是他的妻子曾经落入吕布和曹操之手,却总能回归到他手上,其实原因很简单,无外乎就是这3种!

甄宓剧照

首先咱们确定一点,这吕布和曹操可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吕布是为了一个貂蝉能和自己义父翻脸的人。而曹操就不用说了,看了甄宓就想据为己有,不过被曹丕捷足先登了。所以刘备的妻子落到他们手上应该是极其危险的,倒不是说生命危险,而是很有可能会被他们据为己有,然而他们却没这么做。

曹操剧照

先看看吕布是怎么做的,当时吕布趁刘备不备偷袭下邳,还把刘备的夫人俘虏了,他也没有将她们据为己有,甚至在后来谈合之后又原封不动的归还了,后来高顺又将这些夫人抢去,吕布还是没有动她们,在吕布被击败后,她们又安全回到了刘备身边。再看曹操这段吧,当时刘曹操攻荆州,刘备只能抛弃妻子逃亡,演义中是赵云救了甘夫人和阿斗,不够甘夫人跳井了,《三国志》则提到甘夫人也被安全护送归来,不过不管是哪一种,甘夫人很明显是没有被纳入曹操的后宫的。所以他们是没有动过刘备的夫人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无外乎就是以下三种。

赵云救阿斗和甘夫人剧照

原因一:即便是敌对的立场,也会默守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那就是在这敌人还活着的时候不对他的妻妾下手,不过这些女子丧夫的话,就不一定了。

原因二:刘备虽然说当时还没有多大的势力,但是曹操和吕布都能看得出他有夺取天下之志,也敬重他的为人,所以也算是英雄惜英雄,这才没有对他的夫人下手。

甘夫人剧照

原因三:这一点就比较直白了,三国时,但凡有些姿色的女子,无论是在《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都会着重描写,但你可曾见过有关于刘备几位夫人的容貌描述,而且当时的刘备也没得势,对夫人的长相也没啥资格挑剔,再加上他这动不动就抛弃妻子的行为来看,多半这些个夫人应该不会太美,也许就是普通长相,所以曹操和吕布怎么会为了一个长相平庸的女子去与刘备结下夺妻之仇呢?

当然,以上三点都不过是蠢哥的一家之言罢了,各位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外国人怎么看待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位君王谁最受欢迎?

全文共 441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对于三国的痴迷应该算是达到了一个顶峰,其实整个东亚国家非常喜欢三国历史,因为三国实在出现了太多令人羡慕英雄豪杰。曹操刘备孙权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人,而他们又各自登上了人生的顶点,成为了很多人崇拜的对象。那外国人又是如何看待这三位君王的呢?可能大家还是会选择最强的一方,就是曹操。关键是曹操文武双全,这也让刘备、孙权望尘莫及。

【曹 操】

曹操是三国首屈一指的最强大君主,他的外号是“性别为雄性的巨鸟”(枭雄),他的个头与拿破仑类似,可能会壮实一些。他最终统治着超过二分之一的中国领土,并曾经有机会占领另外二分之一。

人们往往折服于这只巨鸟的魅力和野心,也对他喜怒无常的个性感到胆战心惊。他的敌人甚至称呼他为“东方的尼禄”(尼禄是古罗马暴君,外国翻译者可能认为这样更好理解)。

中国人说:三岁的时候就确定了你八十岁的成就。曹操三岁的时候,就经常成功欺骗成年人,因此父母为他取乳名“小欺骗”(阿瞒,瞒取“隐瞒”之意)。

成长之后,由于曹操的欺骗手段高超,因此中国人又封给他外号“爱欺骗的雄性”(奸雄)。

曹操有一个最大的嗜好,他喜欢收集勇于“决斗”的骑士(应指“单挑”),他的收集方式是打败其他君主,强抢他们的女人,顺便也抢骑士,并视为亲生儿子一般对待。他甚至还抢了蜀国的关羽,但人各有志,关羽不甘心做曹操的儿子。

曹操手下有五大骑士,号称“五个像儿子一样忠诚的优秀将军”(五子良将),分别名叫:张辽、张郃、徐晃、于禁、乐进。其中张辽是抢自一个小领主吕布,张郃是抢自一个大君主袁绍,徐晃是抢自一个军阀杨奉,于禁是抢自另一个军阀鲍信,剩下一个乐进可能是曹操“青训营”培养——但曹操的“青训营”就像皇马、曼联,效率低下,所以乐进也是五人之中不太出彩的一名儿子。

抢别人的骑士做自己的儿子,在三国里是一种风俗。最厉害的骑士吕布,就曾经做过三个君主的儿子,所以张飞骂他“三个爸爸的奴仆”(三姓家奴)。由此可见,曹操抢骑士做儿子,只是依照风俗,并不能说是很特别。

曹操真正特别之处: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诗人,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并称为“三位最伟大的曹姓诗人”。他的许多诗作流传到现在,人们在他的诗歌中看到的是一位充满人文精神的反战主义者——不过这位诗人偶尔也会对诗歌批评家痛下杀手,这一点在现代纽约已经变成了一项传统。

尽管曹操的优缺点都相当明显,但还是有许多政治家和军队参谋长聚集到他的麾下,出名的有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平心而论,曹操是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领袖人物,而且在军事上很有天分。

他在经济领域的一项成就,是组织军队耕种(屯田政策)最终帮助他解决了致命的后勤问题。他还挟持皇帝作为人质,让其他领主因顾忌皇帝的安危都不敢轻举妄动(晕~)。经过漫长征战,他的帝国到达了极限,比吴国和蜀国加起来都要大。

与极度扩张的帝国一样,曹操的私生活也带有强烈的侵略性。曹操除了抢劫别人的骑士,也喜欢抢劫别人的妻子。曹操本人曾经与一位投降领主张秀的婶婶强行发生一夜情,结果愤怒的张秀重新反叛并袭击了曹操的住所,导致曹操一位忠诚的卫士长典韦和他的侄子因此丧命。

在打败小领主吕布之后,曹操霸占了张辽这个厉害的骑士,但吕布手下另一位骑士秦宜禄,曹操却看中他的夫人,这一次激怒的是同样喜欢秦夫人的关羽,他最后选择离开曹操,冲过五个关隘,并杀死了六名守将。这六名守将的上司,一个独眼将军夏侯敦找关羽决斗,但由于骑士张辽赶来,让这场决斗未出现伤亡就已结束。

更为严重的是:曹操甚至对大乔和小乔抱有兴趣,并为此发动了侵略吴国的战争——就如同讨伐特洛伊的门内劳斯一样。大乔是吴国皇帝哥哥的妃子,而小乔则是周瑜的爱妻。周瑜是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吴国主帅。完全可以想象“赤壁之战”为何曹操遭遇到那么惨重的失败。

曹操的儿子曹丕完美继承了他父亲的这一血统,他的夫人原本是大君主袁绍第二个儿子的妻子甄妃,在大君主之间的对决“官渡之战”之后,曹丕将她作为战利品据为己有。然而这并不是终结,因为曹丕的弟弟曹植同样拥有曹操的基因,于是他对自己哥哥的妻子也产生了兴趣,并写了隐晦的情诗表达自己思念。

曹丕因此囚禁了曹植,勒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就得死。中国的诗歌很短,一般只有四行,于是曹植凭着自己的才能逃过一死。感谢上帝,那时候中国人——尤其是曹丕——还不了解十四行诗。

由于三国时期流行单对单的决斗,所以,搜集擅长决斗的骑士非常重要。曹操虽然拥有“五个像儿子一样忠诚的优秀将军”,但这还不是他的全部财富。

曹操最重要的骑士都是他的兄弟,像前面提到与关羽决斗的独眼将军夏侯敦,还有夏侯敦的堂弟夏侯渊。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大将军,他是同样姓曹的曹仁,还有曹仁的弟弟曹洪。其实夏侯和曹是同姓,读得快点就是曹,慢点就是夏侯。

曹操就是凭着他的兄弟和儿子,在三国中分得最大一块蛋糕。

【刘 备】

刘备的人种一直是个广受争议的话题,据史书描述他的耳垂很大,可以垂到肩膀,而手臂的长度甚至可以不弯腰就碰到膝盖。可以想象,美国NBA的加内特或者海军上将罗宾逊应该可以勉强完成后一项,而长耳垂则只在一些作为艺术品的印度佛陀雕像上目睹类似例子。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不是中国历史学家有意夸张的话,那么刘备也许是个具有印度血统并符合NBA选秀标准的大个子,并且有返祖现象,因为按照人类学的观点,现代人种不可能同时具备这两种特性。

刘备的身世充满了矛盾与谜团,他自称是皇室成员,但出身却只是一名普通的手工业者,家谱只能证明他与汉王朝的皇室有着极为遥远的血缘关系。不过这并不妨碍刘备成为一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擅长沟通,精力旺盛,善于用狂热的演说来鼓舞群众;他的皇室身份则为汉朝残余的保皇党们提供了效忠的对象。

所以很快就有几个具有实力的骑士汇集到他的麾下,其中包括了关羽、张飞和赵云。不幸的是,刘备拙劣的军事才能抵消了他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就,他的前半生一直在各大君主与小领主之间到处漂泊——其中甚至包括曹操和孙权——彷佛是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高贵,为人敬重,但一无所有。

这种窘迫持续到赤壁之战,刘备得到了三国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为睿智的黎塞硫式的宰相——诸葛亮。这位宰相身兼军事参谋长等多元化的才能,刘备缺乏计划性的军事行动被及时纠正,诸葛亮预测到了未来的战略均势,并据此制订了进攻四川的计划,这一次他们大获成功。

四川就是中国大地震的省份,可能当时也因为地震的缘故,曹操没有太留意这块地方,很可惜在进攻四川时,刘备失去了另一位和诸葛亮齐名的参谋长。这个人名叫庞统,外号是“年幼的披着华丽羽毛的野鸡”,由于中国人很喜欢野鸡,所以庞统绝对是一个人才。

诸葛亮也有外号,而且比庞统外号更具有威慑力,叫做“潜伏在三国的恐龙”,不清楚为何三国时代的中国人,就已经得知远古时期的爬行动物恐龙,但毫无疑问这是在当时很吓人的一个外号。

中国人在评论曹操刘备以及另外一位君主孙权的时候,总喜欢使用天时地利人和(Right Timing,Right Place,Rightpeople)来形容各自的风格。

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则被公认是笼络人心的高手。

他的团队几乎荟萃了同时代的精英人物,除去诸葛亮,还短时间拥有智商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的徐庶、庞统,这几位都是军队参谋长最佳人选。

除此之外,刘备还拥有非常擅长决斗的五位骑士,号称“五虎上将”(Five Tiger-likeGenerals),其中前两个骑士关羽、张飞一开始就和刘备创建兄弟会,另一个叫赵云也加入了刘备的兄弟会。

兄弟会是中国古老的一项传统,任意数量的人可以通过“结拜”的仪式加入,并宣誓对其他成员保持永恒的忠诚。尽管在法律上这种关系并不被承认,但却可以得到绝大多数民众的认同。

“五虎上将”的前四名成员毫无争议,除了关张赵,马超也是一名擅长决斗的骑士,还差一点杀了曹操。但一些朋友却坚持认为第五名成员是魏延而非黄忠,他们宣称黄忠的年纪太老了,也许能够胜任一位决斗导师,可能他还非常擅长弓箭一类暗器,但绝不适合成为五虎将的成员。反复查考资料,并分别咨询了几名互无关联的华裔人士,他们一致认为黄忠才是第五名成员,魏延不过是一名怀有野心的战争狂罢了。

刘备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一个同性恋者,这是一个广泛的误解,但他对男性的关怀确实胜过对女性。刘备和曹操的表现完全不同:在曹操对女人——尤其是其他人的妻子——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时,刘备却极少去关心自己的妻子。他有三名妻子,其中一名还是吴国皇帝孙权的妹妹。

但刘备的每一次战败溃逃,都将自己的妻子抛下自己先战略撤退,直到富有骑士精神的敌人把她们交还给刘备。当他的第三名妻子——也就是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企图逃回吴国的时候,他只是简单地要求将自己的儿子留下,放任自己的妻子私奔;甚至在有些时候,他的儿子也显得不那么重要。

在长坂坡的大撤退中,赵云将他的儿子刘禅救回到大本营,刘备却把无辜的婴儿摔在地上,说这不值得用我骑士的性命去交换。

与刘备对妻子儿子漠不关心的态度相对照,他对兄弟却十分关心,当他的兄弟关羽被背叛联盟的吴国杀死后,他的反应是狂暴的,“潜伏的恐龙”也无法说服他。

他不惜动员蜀国的全部兵力去惩罚吴国,这一灾难性的决策导致蜀国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顺带一提的是,五虎上将中有三个人死在了这一事件中。

这位君主在临死前变成了一位哲学家,说了许多富有哲学性的话,却对自己的失败只字未提。“潜伏的恐龙”诸葛亮担任摄政大臣,并把这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维持到了四十年后。

【孙 权】

关于这名与曹操、刘备齐名的君主,值得一提的话题并不多。当曹操和刘备在为各自目标奋斗不已的时候,孙权却似乎在混日子——吴国实际上是他的父亲与哥哥的产业,他只是顺理成章地继承下来罢了。

唯一需要重视的是他的“青训营”,不仅不似皇马、曼联那么低效,还几乎达到巴萨的高度,出产了像吕蒙、陆逊、陆抗这样的年轻优秀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潘璋、马忠,这是孙权“青训营”培养的可以逮住关羽的新一代骑士。

根据历史记录,孙权的相貌和他的家族完全不同,绿色眼珠、紫色胡须,这样的生理特征很容易让人怀疑他血统的纯粹性。考虑到那时候中国与中亚地区已经具有广泛的接触,我们不能排除孙坚的一名宠妃来自波斯帝国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在中国,异国血统并非一件不能被皇室接受的事,所以孙权的登基没有受到任何种族主义者的干扰。更何况中国人很喜欢生个儿子长成混血儿的模样,是否长得像父亲不重要,他们喜欢儿子长得另类一些。

中国人非常喜欢孙权,中国宋代一个诗人,同时也是填写歌词的能手,写过一段歌词说:“我们生个儿子一定要像孙仲谋”(辛弃疾“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就是孙权,中国人如果不喜欢父亲改的名字,到十八岁就可以自己改一个名字。孙权自己改的名字就是“仲谋”,这其实是一个人,就是吴国皇帝孙权。

孙权是三国时期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他除了在早期遭受过曹操和刘备的两次威胁之外,其他时间都一帆风顺。孙权运气极好,可能也是中国人喜欢他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曹操杀吕布刘备到底说了什么话?吕布是被刘备害死的吗?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吕布所为三国第一武将,最后却是死在刘备一句话上?当年三英战吕布,刘关张集合三人之力也没能拿下吕布,最后却让刘备用一句话便置吕布于死地,所以很多人会觉得真正杀吕布的并不是曹操,而是刘备。曹操活捉吕布后,原本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杀吕布,因为曹操也是一位惜才之人,而吕布又是人中豪杰,所以内心十分纠结。这时候刘备却在一旁说到:“想想当年丁原和董卓的下场,你还敢把吕布放在自己身边用么?”听罢曹操也不再犹豫直接下令斩首吕布,而吕布临死前更是大骂刘备:“大耳儿刘备最不可信!”但也无济于事了。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吕布人品有些问题,毕竟两度杀死自己的主公,古人又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忠义和品德,吕布在这方面简直没得洗。但吕布杀丁原和董卓的原因又显得非常单纯,杀丁原是因为被董卓诱骗,杀董卓则是因为爱情问题,看上去好像也都不能怪吕布无情无义,难道吕布还是被后人给误解了?其实吕布有勇有谋,但的确不太适合给人当下手,因为吕布自身威胁太大,不管辅助谁都会对他忌惮三分。这对于吕布来说威胁实在太大,所以为了自保也只能最自己的主公多有防范。

在曹操手下做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而且曹操有时候也会头脑一热便乱杀人,例如蔡瑁和张允,曹操也是还没调查清楚便把自己人给斩了。所以曹操和吕布一起共事,绝不会推心置腹,大家都藏有一手,等到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方可使出。所以就算当时曹操没杀吕布,两人也走不长久。关键是刘备在这中间起到了一个落井下石的作用,而且当年吕布还救过刘备,这就让吕布感到相当不爽了。吕布原本还希望刘备在曹操面前帮自己求求情,最后却是让曹操杀自己,不骂刘备才怪呢。

对于曹操来说,吕布只是一位身手不错的武将,如果比智谋和驭人之术那吕布还差远了。最后吕布知道自己死期将至,所以也想拖刘备下水,便说:“我吕布不是什么好人,他刘备更不是。”目的就是想让曹操提防刘备,当时刘备势力并没有做强做大,曹操更是看不上刘备,所以也没把吕布的话放在心上,想必日后曹操肯定也后悔过,当初竟然没有在意吕布的提醒早些除掉刘备。不然赤壁之战上就算曹操败于孙权,日后也能专心对付东吴,而不会有刘备出来做干扰,三国鼎立之势也不复存在。

人在临死前肯定还是想要抢救一下,只是吕布前科太严重,曹操也不敢留一只老虎放在自己身边,这也是吕布最吃亏的地方。所以说吕布的死跟刘备肯定脱不了关系,甚至就是造成吕布被杀的主要原因,看来刘备也并不傻懂得使一些小聪明。但仔细想想,就算没有刘备这句话,吕布也很难活下来,曹操的防备之心可比刘备要警惕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曹操、刘备、孙权谁更能吸引人才?他们三位治国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2231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曹操刘备和孙权各开一家公司,你会更愿意去谁的公司上班呢?曹操的公司虽然实力最强,但竞争对激烈,随时都有被开除的可能;刘备是创业公司,条件艰苦而且资源也有限;孙权的公司发展的比较成熟但也很平稳,比较适合追求安逸的人。可能这样以比较下来大家会更愿意到孙权的公司,但在三国之中最后留下的却是曹操的公司,所以大家目光还是要放的长远,短暂的安逸都是假象。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该句最早出现在孙盛《杂记》中。这是曹操一生的写照,曹操虽然不是一个善良,慈爱的人,但是,他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他的一生一定是精彩,夺目的一生。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有些细节我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我在这里简单地叙述给大家听。

有一次,曹操在旅途中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他索性就在旁边的一个小村庄里面住了下来,准备天亮以后继续赶路。村里的人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他吃饱喝足以后就安心地睡下了,正在他睡得十分香甜的时候,他突然被一个奇怪的声音给吵醒了。他翻起身来,在月光的光照下出门寻觅,之后,蹑手蹑脚地停留在了一间小房子外面,往里面看了进去,因为,那晚有月光,所以,里面的情景能看得格外清晰。

他看见里面的情景顿时让其头皮发麻,里面的人正在磨刀,这可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赶紧假装回到睡觉的房间。之后,拿上自己的佩刀,冲进那个房间,杀死了在场的所有人。这时,天已经蒙蒙亮,当他正准备离开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外出打酒的村里人,村里人看到这个情景拔腿就跑,曹操想都没想也把这个人杀了。

全村人都被他杀光了,他顿时松了一口气,走进了那个村民磨刀的小房间,忽然,看到了一头猪被五花大绑地扔在地上,他心里一惊,原来村民们磨刀不是为了杀他,而是为了杀猪招待他,那个人出去更不是为了通风报信,而是为了打酒招待他。此时的曹操顿时吃惊极了,但是,他一点都不后悔,于是,就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也正是这句话震撼了世人。

我们大家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曹操这个人特别自私,甚至,也会觉得他特别残忍,但是,他能成为一代枭雄,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性格。我们无法评判别人的人生,何况,是一个几千年前的人,最终,他的历史功过自有历史来评定!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对其评价道:

“...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挟天子?这是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嘿嘿,其实目的就是令诸侯!曹操不是皇族出身,他自然没有权利命令其他诸侯为他卖命,所以,他就控制住了当时的皇帝,不得不说,这一点也显示出了他的才智过人。正因为他控制住了皇帝,好多英雄好汉都来投奔他,因为,在他手下做事,官职是皇帝封的,名正言顺。

如果在孙权,刘备手底下做事,那么,官职就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所以,曹操一时集齐了天下大多数的英雄豪杰,这对他的实力来说是有很大的提升,也为以后的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虽然,有很多人已经接受了汉朝已经灭亡的事实,但是,这些英雄豪杰来曹操这里,实际上也是在为汉朝做事,所以,曹操还是非常有优势的,这个原因也给曹操带来了巨大的方便!

三国鼎立的时代也是一个十分战乱的时代,战火连天,民不聊生,有东西吃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战乱很多农业生产也不能顺利进行,所以,在这个战乱的时代,粮食成了很重要的资源。如果,拥有充足的粮食,那么,这一方的战斗就会比较顺利,招兵买马自然也不在话下,如果粮食极度缺乏,就会军心溃散,人心不稳,自然打不了胜仗。

曹操之所以能够成功控制住汉献帝,跟他的屯田制也有很大的关系。史料记载,曹操从196年开始许都屯田,史书中说,一年收获百万斛。然后推广各地,也五年、数年仓禀皆满。正是因为这个制度的快速顺利推行,让曹操掌握了自然的先机,也为他统一北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是因为其聪明过人,掌握了这个先机,才让他能在诸多的诸侯之中脱颖而出!

《三国志魏志梁习传》中有这样一段话:“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与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可见,这一官职设立所需了。而屯田的农民也有的新的称呼,当时曹操所募的农民,称为客,亦称“屯田客”,这里也有一段文字介绍:“当兴立屯田,时议者皆言当计牛输谷......如抵议,于官便,于客不便... ...”

曹操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人才,并且,大多能给予他们重用,所以,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远胜孙权和刘备,可以说,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曹魏难以战胜。

当时的曹营中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人才,五大谋士: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十一战将:典韦、许褚、庞德、徐晃、夏侯敦、曹仁、张颌、夏侯渊、曹洪、乐进。这里面,有品德十分高尚的人才,也有许多争议的人物,有一心一意只服务于曹魏的人,也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有很多他的嫡系亲属,也有很多专门投诚而来的人,可以说,曹营里面是积聚了天下英才!

可以说,正是因为曹操的这些品质,才让他如此成功。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像曹操一样有着极其广阔的胸怀,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曹操一样成功的人生,所以,他才能成为一代枭雄。就像赵云在他的十万军中救下阿斗,旁人虽然蛊惑曹操说要将其乱箭射死,但是,如果曹操没有一颗爱惜人才的心,我想任凭赵云有多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在十万军马中救下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他是刘备手下顶尖谋士, 曹操为没得到他而终身遗憾!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之中属曹魏最为强大,曹操之所以能成就大业,除了自身的雄才伟略,他的任贤任能也非常关键,所以魏国手下谋士也是最多的,郭嘉、贾诩、荀彧、荀攸、程昱个个都是顶尖的谋士,按理说曹操手下这么多谋士应该够了,可是有这么一个谋士,最终归于刘备麾下,曹操因为没能得到他而终身遗憾。他就是法正,法孝直。

曹操第一谋士郭嘉,破吕布,败袁绍,平定北方……其智谋堪与诸葛亮媲美!郭嘉是公认的三国第一流谋士。可惜,郭嘉死的太早,让曹操痛惜万分。

曹操很是想再拥有一个郭嘉一样的谋士。不过,在与曹操同时代的三国时期,还真有一个足与郭嘉抗衡的谋士,这个人让曹操垂涎三尺,当他得知此人竟然为自己的死敌刘备效力时,曹操长叹:天下奸雄皆入吾幕中,独缺一法正。

法正他曾经在刘璋幕下,不受重用,虽然在刘璋这里得不到重用,但刚开始并没有想从刘璋这里跳槽,他更愿意再等等机会。直到张松劝刘璋通使荆州刘备,以法正为使,法正还不想去,然而正因为这一见,法正被一代大英雄刘玄德的龙姿凤彩所倾倒,觉得刘备正是可以让自己一展雄才的令主。

回来后,反正是法正劝张松奉戴刘备,二人决定把益州献给刘备。张松劝刘璋请刘备带兵入川,抵抗张鲁,刘璋同意了,这才有了同样困守浅滩的刘备的一飞冲天。

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汉中之战时,他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诸葛亮对法正善出奇谋十分欣赏,陈寿也将他比作魏国的程昱和郭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怎么评价刘备的一生?刘备为什么能和曹操、孙权平起平坐

全文共 1471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一生到底应该怎么正确评价呢?其实刘备的能力被很多人都给小看了,因为在演义当中,刘备周围的人光芒实在太过闪耀,但那些都是不真实的,蜀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三国之一最大的功臣还是刘备。刘备草根出身,但是却有远大的志向,并且靠着自己一步步的积累逐渐成为了能和曹傲、孙权平起平坐的人。可以说刘备的起点是最低的的,但最后的成就做到了最高点。

熟读汉末三国史,很多人称刘备为逆袭之王,将他作为最励志的偶像。毕竟他虽是汉室后裔,但是他们这一脉,在先祖刘贞时期,便已经“坐酎金失侯”,他本身又幼年丧父,与母亲一起贩履织席谋生。可是后来的他,不但没有一生浑浑噩噩,反而地跨荆襄,雄据巴蜀,成就霸业,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成为了那个乱世中,成就最大的枭雄之一。说到此处,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刘备出身微末,他凭什么能与孙权曹操三分天下呢?

要知道,曹操刚起兵时,虽然也经历过低谷,但是曹操名义上的祖父,是曾经非常受宠的宦官曹腾,他的父亲曹嵩,则是汉室的大司农,因此曹家颇有家产,曹操想要招兵,也有足够的资本。另外,曹氏家族,以及与其交好的夏侯家族,在谯国沛县都是名门望族。而曹操的发小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张邈、张超兄弟都官至太守,这些资本,并不算寒酸。

孙权的家族,没有曹家这样的根基,但是他的父亲孙坚,白手起家成为了汉末有名的诸侯,曾让董卓闻风丧胆;他的兄长孙策,则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平定了江东八十余县,并为他留下了一群优秀的班底。因此孙权未及弱冠,便能稳坐江东。那么,刘备凭什么与他们三分天下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他的好名声与好运气

刘备虽然年少时便不好读书,但是他有成大事者的风范——“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这样的风范,导致了“年少争附之”,而且为他赢得了较好的名声。于是,他拥有了威望和名气,这是他起事的资本。而单纯有名声,还是远远不够的,他的运气也非常好,例如,他刚刚准备起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

另外,就算有人看不惯他,专门花钱雇了刺客刺杀他,他也没有玩完——这个刺客恰巧不是冷血无情之人,不但没有动手,反而主动向刘备说明了情况。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刘备身上时有发生。由此可见,他的声望果然好用,而他的运气,也果然不错。

二、他本身的能力与魄力

刘备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毕竟他还是个幼童的时候,便立志要成为帝王。而且他虽然不好读书,却并非无能的草包,反而非常有知人之明——例如招揽了关羽和张飞,挖掘了赵云,不舍田豫,破格提拔私兵魏延和降将王平,等等。而且他在没有栖身之地的时候,依附他人却一直能保持独立,也是他能力与魄力的体现。如果没有能力,他有再好的运气,再高的声望,也无济于事;而如果没有魄力,他的能力便会成为累赘,这些都是他最终能够成功的关键。

三、刘备出身并不贫寒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虽然刘备这一脉汉室后裔早已没落,但他并不是真正的草根,毕竟他有钱“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也有资格与公孙瓒称兄道弟,甚至有条件出门游学,拜当世大儒卢植为师。而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入仕,也为他留下了不少人脉。有这些条件在,刘备起事并走向成功,又多了一重保障。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刘备,本身并非草根,他的出身为他提供了不少帮助。不过他最终成够占据东西二川,成就帝业,主要还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能力与魄力,吸引到了大批的人才,并成功的在诸侯争霸中脱颖而出。当然了,他一直经营的好名声,以及与生俱来的好运气,也是他成功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因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孙权熬死了刘备曹操,为何却没能统一三国?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孙权熬死了对手曹操刘备,为什么还是不能统一天下?

孙权虽然熬死了曹操和刘备,但是实力比较弱,而且也没有正统的地位,在后期难免有一些欠缺进取心,自然没有办法统一三国。

在东汉末年时期,曹操,孙权以及刘备三方。北方的曹魏领头人是曹操,西面后来建立的蜀汉就是刘备这一方。孙权虽然将刘备还有曹操都熬死,可是并没有熬垮蜀国,还有魏国。公务这一方面没有,因为刘备的是还有曹操的,是得到更多的好处,东吴的实力还是比较有限的,根本就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

古代的封建社会拥有一个政治集团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拥有号召力,曹操一方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能够得到汉朝皇帝的禅让,然后拥有一个正统的地位。蜀汉这一方刘备以皇叔自称,因此也同样是正统的一方,显然孙权就会比较尴尬,没有得到前朝皇帝的禅让,而且也并不是什么汉室宗亲后裔,如果从正统地位上来看,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没有一个正统的地位,孙权虽然可以在东吴这一个方向,凭借着孙家父子的长期经营可以统治,但如果进军中原显然是没有办法得到中原老百姓的支持,自然也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还有号召力。

孙权在年少的时候继承自己父亲的大业,可以说是年少出英雄。在赤壁之战中能够打败实力比较雄厚的曹操之后,进入到不断扩张的阶段,这就是一个英姿飒爽的有志之君。

刘备和曹操先后去世,孙权年龄逐渐的增长,很明显进取心早就已经比不上从前,也有可能是之前的北伐全部都没有获得成功,打击了孙权的积极性。再进入到孙权的统治,后期很明显就有一些任命的态度,根本就不像年轻的时候拥有着雄心壮志。东吴当时的通知有很多的地方全部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根本就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刘备和曹操用人有什么区别?刘备疑心更重给名号却没实权

全文共 1395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曹操算是三国里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了,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分化也是很严重。刘备虽说以仁义著称,但是表现出来的姿态却比较软弱,而且存在感不高,曹操文武双全但是杀戮成性,也讨不到什么好处,不过总体来说曹操的优点应该还是更多。看似曹操奸诈,其实刘备用人疑心更多,把很多能人招来只给个名号却不给实权,这一手也是深藏其中。

盘点汉末三国历史上,最憋屈的名将,大约要当属马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马超,字孟起,是西凉割据军阀马腾之子。他骁勇善战,在西凉有“健勇”之称;他谋略过人,潼关之战时,让曹操后怕不已。可是他投靠刘备之后,虽然迫降刘璋,立下了取成都的功劳,也获得了很高的职位,却一直没能得到重用,几乎再也没有,再在战场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于是四十七岁,便因“常怀忧惧”,郁郁而终了。

也就是说,马超在刘备麾下时候,官职虽高,却并无实权,刘备仅是借用他的名声,招揽贤才前来投奔,却不用他的能力。说到此处,了解马超真实形象的人,可能会说马超咎由自取;受演义影响较深的人,则会为马超鸣不平。其实,像马超这样,在刘备麾下身居高位,却没有实权的现象,并非个例,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也有着同样的遭遇。这个人是谁呢?

说到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他的名字叫许靖,字文休,是汝南人氏。不过他的堂弟,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他的堂弟名叫许劭,是汉末著名的评论家,当初曹操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就是出自许劭之口。而许靖与许劭一样,都才华横溢,且有知人之明。《三国志》记载:“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

董卓把持朝政的时候,他和周瑟共同治理吏部,并举荐了荀爽、韩融、陈纪等公卿,以及张邈、孔伷(zhòu)、韩馥、刘岱等,后来聚义讨伐董卓的地方官员。并因举荐有功,先被封为巴东太守,后任御史中丞。然而,当讨董联盟形成之后,周瑟被杀,他开始害怕,并逃离京师,先后投奔过几个由自己举荐的诸侯,最后来了益州避难。

在那个时代,哪怕是落魄的名士,也有巨大的影响力,于是他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受到款待。只不过他的人品,与他的名声并不相符——入川之战的时候,刘备包围了成都,他想翻城而出,向刘备请降,结果事情败露,被抓了回去。当时成都城内人心惶惶,刘璋也没心情处置他,不过刘备听此事之后,却对他鄙夷不已,在刘璋投降之后,坚决不用此人。

《三国志·法正传》记载:“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以危亡在近,故不诛靖。璋即稽服,先主以薄靖不用也。”这个时候,法正劝说刘备道:“许靖虽然有名无实,但是没有本事,却能混成名士,并扬名天下的人,也就许靖一个。我们现在还在创业阶段,需要吸引大量的人才,而许靖名场四海,正好是一个活招牌。如果不厚待他,天下人会以为你不敬重贤才。”

刘备听完法正之言后,虽然依旧看不起许靖,却还是让他担任了左将军长史,在称汉中王后,将他拜为了太傅,职位还是诸葛亮之上。另外,《三国志》中提到:“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这倒不是因为地位的差别,而是因为许靖虽人品不行,却也并非真的有名无实,他的才学很好,到了晚年还能教导后生,清谈不倦,诸葛亮拜的是他的才学,以及他为蜀汉培养人才的行为。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刘备入蜀之后,诸葛亮的地位,并非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另外,刘备“只用其名,不用其能”的人,也不只马超一个,人们在这两件事情上,出现误区时,都忽略了许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曹操眼里诸葛亮厉害么?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来谈谈诸葛亮出山时的选择,其实诸葛亮的出身也不算是什么名门贵族,但是因为有了水镜先生的加持让他有了点小名气。很多人可能都会问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其实诸葛亮和荀彧有点像,都是忠于汉室并且想要匡扶汉室,所以这和刘备的理想是一致的,在这点上孙权和曹操就已经排除在外了。不过在曹操的眼里诸葛亮可能也没那么神,毕竟颍川出来的谋士几乎都是顶尖的,而且不比诸葛亮差。

虽然演义中的诸葛亮有夸大神化,但这并不是否认其才华的根据。诸葛亮确实才华横溢算是蜀国第一人了,众所周知,诸葛亮最终投靠了当时还一无所有的刘备。曹操和孙权等更有实力的主公并没有入他的法眼,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刘表和孙权不是诸葛亮的选择

诸葛亮和刘表的关系非同一般。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的老婆是荆州豪族蔡讽的大女儿,刘表的老婆是蔡讽的小女儿,所以黄承彦和刘表是连襟,蔡瑁的妹夫,也就是说,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夫,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

此外,诸葛亮的二姐是荆州名士庞德公的媳妇,庞德公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庞德公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被誉为知人。

再加上,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在孙权处为官,很受信任,出仕荆州或东吴对他绝非难事。但他却选择蛰伏隆中,可见刘表和孙权都不是诸葛亮的选择。

二、曹操和刘备诸葛亮为何选择后者

曹操当时威震天下,而刘备却寄人篱下、一无所有,偏偏诸葛亮却选择了后者,这是为什么呢?

1、诸葛亮的为人

诸葛亮是一个理想的儒家士子,儒家的忠孝仁义是他毕生践行的标准,而当时的曹操却把持汉室正统,根本不把忠义放在眼里,试问诸葛亮怎么可能选择他。

2、诸葛亮的理念

诸葛亮一生推行儒家的仁政,而曹操却是霸权强权的践行者。诸葛亮很清楚他在治国理念上和曹操的差异,所以他不可能和曹操走在一起。

中国自古尚德,贤德之君方能上行下效,开创太平盛世。在这一方面,刘备确实占据优势:他参与诛杀曹操,忠诚汉室;在平原、徐州实行仁政,而且礼贤下士。这些都和诸葛亮的为人和理念相契合。

3、刘备的空间

当时的刘备尚处困境,诸葛亮大有可为,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绝对不是根本原因。曹操手下的发展空间其实并不比刘备小,但诸葛亮却不选择他,足见诸葛亮的为人和理念才是是他放弃曹操、追随刘备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荀彧那么聪明,为何没有劝曹操趁早杀了刘备呢?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荀彧屡劝曹操除掉刘备,曹操为何不杀?

一方面是因为忠于汉室,一方面可能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一定不可能会选择背叛曹操,所以就一直自我催眠,一直都在自我欺骗,并没有让曹操杀掉刘备。

荀彧出生于名门望族,满腹经纶也同样需要一个大平台,才能够展现自己的能力,那个时候的刘备没有地盘没有兵,只不过是一个破落户,而且汉室宗亲这个身份也没有太多的价值。曹操就是一个政治明星,有兵有地盘还是大家族,此时的曹操根本就没有忘记想要匡复汉室,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这可能就是一个匡复汉室的希望,因此就决定投靠他。

在投靠曹操之后更是全心全意的帮助曹操,就是希望能够有效实现人生诉求。因为把曹操当成了是拯救汉朝的救星,作为其他的一些势力完全没有放在眼中甚至他还会觉得刘表,袁绍这些人全部都是乱臣贼子,自然就不可能会选择投靠。刘备这一个人本身就会有着较大的野心,慢慢的进入到他的视线中。甚至也会觉得刘备会成为曹操成功的绊脚石,希望曹操可以出掉刘备,但是又发现曹操好像有了一个不一样的想法,他好像并不是想要匡复汉室,而是自己想要成为皇帝。

在此时也同样会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想法,甚至也会选择自我催眠,认为只要没有除掉刘备,那么必然就会成为影响到曹操成功的关键,既然就不会让曹操成为皇帝。

后来曹操要皇帝给自己封为公爵,要知道在历史上只有一个谋朝篡位的王莽,那么此时曹操这么做,必然也已经体现出野心。荀彧自然也已经心知肚明,知道曹操真实的想法,因此接下来也没有选择继续辅佐,接下来就会抑郁,熬中留下来的其实也就是一个较大的遗憾。这本来就是一个忠心耿耿之人,可是如今却变成了这样的一个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荀彧想恢复汉室为什么不跟着刘备?荀彧是因为怕曹操才不走么?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荀彧的毕生志愿就是恢复汉室,只可惜曹操还是想自己称王,所以荀彧从一开始理念就和曹操不同。不过要是这样的话,刘备打的旗号就是要匡扶汉室,为什么荀彧不去跟着刘备呢。难道是怕曹操会报复?按照曹操的性格,自己得不到的人肯定也不会给被人,而且而是荀彧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曹操自然是不愿意放手。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演义》中,荀彧和曹操的决裂,是因为曹操称王,而荀彧是忠于汉室的,不愿意曹操这样做,所以最后也导致荀彧的死。有人可能会问,荀彧这么忠于汉室,而且有那么聪明,曹操在慢慢掌握权力时,多少肯定会流露出不忠于汉室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不一早就直接投奔一开始就打着恢复汉室江山的刘备,而是继续坚持跟着曹操,直到最后和曹操决裂呢?今天,我们就来来聊一聊,荀彧为什么只跟着曹操,而不跟刘备。

一、曹操的正统身份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手里时有正宗的大汉天子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而且荀彧家族是世代在汉朝做官,是有声望的。如果要做官,肯定是跟着有正统地位的曹操走,而不会跟着冒牌皇叔走。光在名声上,刘备就输给了曹操。

二、世族利益

在东汉末年,还没有形成魏晋时期的门阀实力,但已经有雏形了,就是世族势力。当时的世家大族们,拥有最好的生活条件,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拥有最好的政治资源、军事资源等。为了能够延续家族的生命,很多人从小就被赋予延续家族生命为使命。

荀彧跟着曹操,除了曹操是正统身份外,更有可能的是像诸葛家族中的诸葛亮跟着刘备打天下一样,是属于投资型的。换句话说,是荀氏家族更加看好曹操,荀彧是作为荀氏家族的利益代表人来投资曹操集团。后来荀彧也介绍了好些人才,比如荀攸之类,就是自己宗族势力的一份子。在家族未来面前,不管个人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都得坚持下去。想到这里,有些心疼荀彧了。真不容易啊,牺牲了自己,换来了整个家族的荣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马超为什么没有投靠曹操而是选择了刘备?

全文共 1507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由于曹操识破了反曹势力的计划,除了刘备提前逃跑之外,计划中的其他人物无一幸免,全部死在曹操手下,这其中就有马超的父亲马腾,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马超日后不选择曹操而是选择刘备效力便能说得通,然而真实的历史情况又是什么样呢,马腾真的是死在曹操手下吗,马超为什么要选择刘备呢?

三国里的马超为什么选着投奔刘备而不是曹操呢?如果按照《三国演义》上说的来看,那是因为曹操杀了马超的父亲马腾。事情的缘由在小说里交代的是马腾参与了衣带诏事件,这个由董承、刘备、马腾等人组成的倒曹集团是由汉献帝发起的,主要任务就是除去国贼“曹操”。但可惜最后曹操识破了董承等人的计划,除了刘备提前开溜以外其他衣带诏的成员无一人幸免全被曹操诛杀,马腾的死讯传到西凉之后马超痛不欲生从而立下了和曹操誓不两立的决心。如果按照小说的记载来看马超后来之所以投奔刘备而不是曹操的原因,那就是曹操和他有杀父之仇了。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马腾之死的真相又是什么?马超投奔刘备的真实情况又是怎样?

首先我们来弄清楚马腾之死的真相到底是如何,原来马腾本是割据西凉的一个军阀,当时在西凉像马腾这样的军阀大小得有数十个,其中以韩遂和马腾的实力较强一些。马腾和韩遂在地方长期割据便不怎么听从朝廷的命令了,他们甚至联合西凉的大小势力攻杀西凉地区的朝廷任命的官员公然反抗朝廷。

后来马腾和韩遂由于在西凉相互争权导致了两人的关系逐渐恶化,在官渡之战后曹操曾以朝廷的名义命令马腾出兵攻击袁绍占据的河北地区,马腾于是派马超率领一万多人出兵前往关中协助曹操的军队大败袁绍的军队并且斩杀了河北大将郭援。通过这次的合作可以看出在官渡之战以后马腾已经成了亲曹派,这时候的马腾明显有了归顺朝廷的意思。后来曹操派人前往西凉劝马腾入朝为官,马腾因为在西凉和韩遂的矛盾日益尖锐加上他已经年迈只想颐养天年于是就答应了曹操的要求。

然而马超和他的父亲的看法却截然相反,他坚持留在西凉统帅马腾留下来的部下。马超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有着更大的野心,在马腾带着家眷前往朝廷后不久马超立即找到了韩遂。马超对韩遂说了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原来在马腾入京之后马超便担心曹操会攻占西凉,马超为了对付曹操于是找到了韩遂想要韩遂号召西凉的大小军阀一同起兵反抗曹操。

马超为了打消韩遂的顾虑甚至对韩遂说:“希望韩遂将他视为儿子,而他也会将韩遂看作父亲对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马超在暗示韩遂他已经放弃了在京城的父亲是铁了心的要起兵造反的,为了表示和韩遂的结盟他甚至愿意认韩遂为父。韩遂听到马超这么有诚意的话后立即表示愿意联手马超起兵反抗朝廷,马超反叛后不久曹操就将马腾及其在邺城的家小全部斩杀。

所以我们看马腾之死的真相是因为马超擅自起兵造反而造成的,虽然曹操是最终杀了马腾的人但马超在起兵造反之前已经完全不考虑他父亲的死活了。所以说马超后来不投奔曹操的原因是因为和曹操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是不成立的。西凉叛军尽管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由于叛军里大小势力众多人心不齐到了后来就逐渐曾现败势了。

这个时候马超和韩遂等人商量派人前去曹操大营许诺割地来请求停战但是却遭到了曹操的拒绝,从这里看马超和韩遂并没有向当别人臣子的意思,尽管他们现在的处境不好他们依然想当地方的草头王。这也是后来马超为什么不投降曹操的真实目的,马超甚至在后来投奔偏安汉中的张鲁时还幻想着借张鲁的兵夺回西凉。那么至于他为什么后来选者投奔刘备,那也是马超迫不得已才做的选择,因为在汉中张鲁的手下不能容下马超这导致了马超在汉中呆着很没有安全感。而刚好刘备当时在蜀地也刚成气候正需要人才,马超选择投奔刘备也只能说是他在山穷水尽之下做出的无奈决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周瑜、刘备、曹操、袁绍谁带兵打仗最强?

全文共 256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并不是每位将领都会带兵打仗的,作为全军统帅也是如此。如果就拿周瑜刘备曹操袁绍四人相比谁的能力会更强一些呢?曹操和刘备相比已经是曹操赢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上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是打仗除了看硬实力以外还要看软实力,这方面就是刘备的强项了。下面这个故事就非常好玩了,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乱世纷争,英雄尽显才能。常言道,兵者,诡也。兵不在乎多少,不在乎勇猛,在于将帅如何调配,如何布阵,如何奇袭。邓艾带领千余名兵卒,翻山越岭偷渡阴平,最后只有残兵百余人,天降奇兵于成都后方,刘禅大惊开城投降,如果阿斗知道只有百余人,必然死守,而且邓艾可能被砍成肉酱。可见兵者,在于调度也。

如今让周瑜、刘备、曹操、袁绍等四人各带领一千兵卒,各自占领一个山头,最后这四个山头有谁统领?来自三国真实历史事件的分析。

周瑜是东吴的都督,善于水战,而且弓马骑射娴熟,弹得一手好琴,视孔明为挚友。著名的赤壁之战来自于周瑜的手笔,铁锁连舟计谋,黄盖苦肉计的实施,利用东南大风火红曹操战船,最后以五万之众大败曹操百万大军。周瑜是一位帅才,善使计谋,缺点是心眼小,容易妒忌别人。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身份已经无从考察,只知道以织席贩履为生。他从一位平民条件,桃园三结义收服关羽和张飞,三顾茅庐求得诸葛孔明,获得赵云、马超、黄忠等大将的信任,他有他的智慧之处。刘备一生拼搏,创建蜀汉政权甚是辛苦,最后因为关羽之死,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发动夷陵之战,最后被白面书生陆逊所败,在白帝城抑郁而死。刘备喜欢用哭收买人心,屡试不爽,缺点是兵法欠缺,容易暴走。兵法欠缺是夷陵大败,暴走是刘备殴打督邮,张飞没有打,不要再冤枉他了。

曹操是乱世枭雄也,当年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视袁绍为草芥,不足为虑,最后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袁绍不久病逝,儿子为了争夺兵权反目成仇,曹操趁机一一剿灭。当时被曹操认为英雄的人物,只有刘备一人也。曹操果然眼光独特,最后刘备成了他的劲敌,曹操爱才,不忍杀之,不知曹操最后作何感想。曹操爱读书,精于兵法,兵法有云:真亦假,假亦真,真假本无定数,防之,慎之。曹操做事果断,而且喜欢听取别人的谏言,算是一个名公,缺点是多疑,而且妒才。

袁绍身处四世三公的家族,不管在乱世还是当今的社会,出身很重要,出身代表着门槛的高贵。当时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诸侯共讨之,袁绍便被推为盟主,虽然最后联盟解散了,但是袁绍获得了人气和口碑。袁绍为人温和,有大才,但是优柔寡断,不善决策,做事不果断,内心充满了怜悯之心,在和平年代袁绍绝对是一个香饽饽,在乱世之中难免有点欠缺。

此四人守着山头,刘备以泪洗面无人问津,周瑜独自饮酒弹琴,曹操举头望月赋诗一首,袁绍大呼,我的颜良和文丑何在!此时,曹操暗中派人来到袁绍处,一封书信以求和好,信上说:“你以前是我们的盟主,既然现在四人各守山头,一时僵持不下,不如盟主发一文书,让我等三人臣服于你,我们还做你的小弟”。

袁绍看到书信,心中很是喜悦,我是名门望族,大家肯定会像以前一样拥护我,于是袁绍向刘备和周瑜各送一封书信,要求大家罢兵言和,由我做盟主,你们做我的将军。刘备看到后,心中思虑好久,心想我本是皇族之后,怎可在你麾下为将,此计必然是曹孟德所出。周瑜看到信后,大骂袁绍小人也,我周瑜七尺男儿,怎可投降你个匹夫。

等了好久,只有刘备回了一封信,只有一句话:“孟德之计乎?”袁绍看到很是惊讶,忙问周边人如何是好,周边人有的说曹操是坏人,有的说刘备是小人,袁绍不知如何是好,不知何为!这时曹操带领兵将来到袁绍处,说和他一起讨伐刘备,刘备是真小人,袁绍信以为真,开城让曹操进去,这是曹操大呼:“诛杀袁绍,斩袁绍人头者赏百金。”袁绍听到此话,顿时瘫坐在地,带领兵将投降了,最后被曹操斩杀。

此时此刻,曹操有两座山头,刘备和周瑜各一个。周瑜看不惯曹操的真小人,带领士兵攻山,曹操此时刚获大胜,兵将士气正盛,毫无犹豫的出兵对战周瑜,周瑜可是一位帅才,而且武功很高,一个回合斩下了几个人头,曹操大惊,立马收兵据守,不管周瑜如何叫喊,曹操一直坚守不出。刘备自知武不如周瑜,谋不如曹操,他哭着来到周瑜处,和周瑜说自己无能,愿意听从将军差遣,愿意和将军结为秦晋之好,永不相负。周瑜看到刘备的眼泪,心生怜悯之心,纵然英雄无敌,也有柔弱的一面,于是周瑜和刘备联合共同抗曹。

刘备善哭泣,讨好别人,然后心里打着小算盘,他和周瑜说:“自己城池要有人守护,我只带了百余名兵卒,我本人过来和你一起抗曹。”周瑜感觉刘备本人在,必然不会背叛,于是周瑜一心策划如何对战曹操。曹操也不是弱者,他也是身经百战,自然也不会怕周瑜,只是周瑜战场杀伐很强,单打独斗不如周瑜,思前想后不知如何谋划。周瑜和刘备再一次喝酒中,突然周瑜想到苦肉计,如果刘备假意投降曹操,曹操此时正愁如何对战,必然会相信刘备的投靠,刘备的双锏也是战场的利器,如果曹操和刘备联合,必然大败周瑜。

刘备听取周瑜的建议,写一书信送给曹操,曹操当时第一反应是诈降,但是细想刘备即便诈降也不是我对手,可以趁机收服刘备为自己所用。周瑜假装攻打刘备,刘备带领士兵去曹操处,刘备选一大雾天气,那天大雾环山,伸手不见五指,曹操站在山上根本看不到刘备等人,因为不惧怕刘备,便开门让他上山,但是进去了很多人,一直有人进山,曹操顿时大惊,刘备骗我,这不是一千人马,是两千人马。

只见周瑜一个闪身来到曹操旁,一剑把曹操斩杀。刘备看到曹操被杀,忽然大呼:“曹操有令,斩杀周瑜,因为群龙无首,士兵听到刘备的呼喊,顿时带着兵器涌向周瑜,周瑜一时不防,身重数剑,在手下人的保护下逃离出去,只有百余人逃回山里。”

此时雾已散去,曹操人头落地,刘备自称大汉王叔,举义兵讨伐周瑜,为曹操报仇,瞬间集齐了三千多人的队伍。刘备带领士兵攻山,周瑜拒不出战,因为身中数剑,伤势严重,一直在屋中抢救,但是周瑜不甘心,多次穿衣上阵但是体力不支而倒地。刘备自知周瑜心胸狭窄,让士兵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越听越气,最后剑伤崩裂而死。

刘备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也许不服,但是刘备处处示弱,不争便是争,刘备用哭博取别人的信任,自己打着小算盘,虽然胜利了,但是胜之不武。真实的刘备也是在赤壁之战后,大收荆州城池,才有得三分天下的根基,其实这个战功是周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为什么曹操的儿子文韬武略很厉害?曹操和刘备都是怎样教育儿子的?

全文共 1769 字

+ 加入清单

了解三国历史后,我们会发现,曹操能够成为后世口中枭雄一般的人物绝对是有这样的资本的,他不仅自己在文学、军事、政治等方面十分优秀,教育出来的儿子也不是一般人。相比之下,刘备的儿子就差了很多了,有的留下了一个让人笑话的名声,还有的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就好像现在很多父母,太过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曹操和刘备教育孩子是怎样的不同。

曹操和刘备,是三国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对“老冤家”。他们一个横空出世,“挟天子以令诸侯”,开辟了曹魏帝国;一个逆流而上,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创建了蜀汉政权。他们就像三国夜空里的双子座,璀璨夺目。

毫无疑问,曹操和刘备都是一时之俊杰、千古之枭雄。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曹操的儿子里面,人才辈出,一个比一个厉害;而刘备的3个儿子却表现得相当平庸。不是说好的“虎父无犬子”吗?不是说好的“龙生龙凤生凤”吗?

曹操:言传身教,要求严格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很早就崭露头角,被当时的评论家许劭称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不但在国家治理方面具有雄才大略,在子女教育方面也颇有心得。就如晋代文学家陆机在《吊魏武帝文》所言:“观其所以顾命冢嗣,貽谋四子,经国之略既远,隆家之训亦弘。”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曹操从小就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尤其喜欢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这就给儿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曹操一生养育了25个儿子,除了早逝者外,其余儿子均知书达理。曹丕、曹植等人更是在诗文辞赋上有极高成就,与曹操并称为“建安三曹”。

曹操对子女言传身教,甚至还让孙子一辈受益匪浅。曹操曾经让孙子曹睿在身边服侍,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年以后,曹睿当上了皇帝,“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学多识,特留意於法理。”

在战争年代,军事才能不可或缺。曹操总揽军国大事,堪称日理万机,但他总是抽出时间,手把手地对儿子进行教导。以曹丕为例,根据曹丕在《典论自序》所记载,他5岁时曹操就教他射箭,8岁时就学会了骑射。在曹操的悉心教导下,曹丕很早就拥有了强大的生存能力。197年,曹丕随曹操南征张绣时,张绣突然发生叛乱。曹操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当场遇害,时年10岁的曹丕乘马逃出乱军之中。

曹操位高权重,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儿子们,本可以“大树底下好乘凉”,过着安乐无忧的日子。可曹操不想让儿子们成为一事无成的废物。他南征北战时,总会将儿子们带在身边,进行战场历练。曹丕、曹昂、曹植都有上战场的经历。

不仅如此,曹操对儿子们从不偏袒徇私。218年,曹操派遣次子曹彰到乌桓平叛。临行前,曹操对曹彰说:“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曹彰牢记曹操教诲,在北伐时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仅大破乌桓,而且让坐山观虎斗的鲜卑服服帖帖,北方之乱顺利平息。

刘备:有心无力,常有溺爱

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算是汉朝宗室一脉了。但到了刘备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破败不堪了。少年时代的刘备,不得不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过得非常艰苦,读书是不可能的。

15岁后,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大儒卢植为师,可刘备还是没有将心思花在读书上,而是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当然,刘备虽然不爱读书,但他有一个优点:慷慨大方、善于结交。这就使得他吸纳了一群英雄好汉,也算是白手起家了。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直到46岁时才生育了第一个孩子:刘禅。那段时间,正是刘备一生最苦的日子,他被曹操穷追猛打,狼狈逃窜,差点丧命于长坂坡,根本就顾不上教育儿子。刘禅在家庭教育长期缺失的背景里长大,虽然被立为皇太子后曾经恶补功课,还拜诸葛亮为师,但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他已经错过了最佳学习时期,再怎么恶补也是枉然。

令人不解的是,刘备颇为宠溺刘禅。他外出作战,从来不将刘禅带出去磨练,让他在宫中养尊处优,除了刘禅,刘备晚年时还生育了两个儿子:刘永和刘理。刘备对他们都很宠溺,基本上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能指望儿子们成为栋梁之才吗?

对于刘禅等人的平庸,刘备心知肚明。刘备也没对儿子作多大指望。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之前,将诸葛亮从成都招来安排后事,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如果刘禅稍有资质,刘备会这样自暴自弃地说他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刘备和曹操是什么亲戚 两人应该怎么称呼对方

全文共 1727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刘备这两个人,可以说很多人已经对他们是非常的熟悉的了,但是这两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不会是亲戚关系。但有一种说法就是,三国时代其实就是一家亲戚在打架,这种说法中也是包含刘备和曹操的。那曹操和刘备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亲戚关系呢?曹操和刘备如果按照亲戚关系来看的话,他们应该怎么称呼对方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曹操和刘备是什么亲戚

首先,曹操其实不姓曹,他乃是夏侯氏出身,只因为他的父亲曹嵩从小就被一个叫做曹腾的宦官收养了,所以夏侯嵩就变成了曹嵩,夏侯操也就变成了曹操。不过曹操虽然姓曹了,但是他和夏侯氏还是很亲近,他起兵的时候手下就有一支夏侯氏的兵马,这就是他本族的人马来支持他起事了。

其中夏侯渊就是曹操手下的一员猛将,曹操其实是夏侯渊的姨父。而夏侯渊又是夏侯霸的儿子,夏侯霸的妹妹又嫁给了张飞,张飞是夏侯霸的妹妹,所以这么说来,张飞是夏侯渊的叔叔了。

那么接下来就好说了,张飞和夏侯霸的妹妹生了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长得貌美如花,都被刘备的儿子刘禅娶了过去当皇后,注意,皇后就是刘禅的正妻。所以这个时候,曹操就成了刘禅的舅舅了,毋庸置疑,非常合理。

所以这么推理下来,曹操是刘禅的舅舅,岂不就是刘备的舅老爷,那么刘备不就是曹操八竿子打不着的外甥吗?

刘备又娶了孙权的妹妹,这么推算下来,曹操也是孙权的亲戚了。而且三国之中曹操的辈分此时算是最大了,这三国之中,其实都是曹老板的亲戚了?

那么按照理论上的说法来看,其实都是曹老板的自家人了,那么曹老板已经算是在血脉上统一了三国了不是吗?可惜血脉从来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最后大家不管是不是亲人,还是要打来打去,你死我活。在天下面前,亲人算什么呢?2、三国就是一家亲戚在打架

这一切的一切,得从一个江东名将开始说起。

这个人叫周瑜,大家都认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赤壁一把火,烧退曹操几十万大军,保住江东孙家基业,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名震天下。

周瑜有个妻子,叫小乔,小乔有个姐姐叫大乔,大乔有个丈夫叫孙策,这些大家也都知道。当年孙策和周瑜两人意气风发,征服江东,同娶乔公之女。孙策死后,他的亲弟弟孙权继领江东。

孙权为了拉拢刘备,将自己的妹妹孙氏(即民间所传孙尚香)嫁给了他。刘备又原本有个儿子,叫刘禅,也就是后来那个不争气的蜀汉后主。刘禅的皇后姓张,是蜀汉开国名将张飞的亲女儿。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征讨刘备,活捉关羽,张飞在逃至谯县的过程中,掳掠了一个正出门砍柴的十三四岁的女孩,纳为夫人,她就是夏侯渊的女儿夏侯氏,很多三国题材游戏取名为夏侯涓。而夏侯渊的妻子丁氏,有个很牛逼的大表哥,叫曹操。

也就是说,周瑜的妻子的姐姐的丈夫(孙策)的弟弟(孙权)的妹妹的丈夫(刘备)的儿子的妻子的父亲(张飞)的妻子的父亲的妻子的表哥,是曹操!

周瑜的连襟是孙策;周瑜的连襟的弟弟是孙权;周瑜的连襟的妹夫是刘备;周瑜的连襟的妹夫的亲家母的表舅是曹操。3、三国时代的结束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刘备卖草鞋哪来的钱养兵?曹操和刘备分别靠什么起家?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士兵也要吃饭养家,光靠情怀和兄弟情义肯定是不行的。或许刘备打感情牌能留住关羽、张飞,但想要拥有一支自己的部队还是需要真金白银,关键是刘备一个卖草鞋出身的人,他哪来的钱养兵呢?这就要看刘备的融资能力了,不得不说如果把刘备放到现代,肯定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CEO,想要找几位投资人也是分分钟的事情。而另一边的曹操,不管是家底还是身份都要高出刘备不止一个等级,所以钱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而且曹操还投资过刘备,这就非常有意思了。刘备是真正从底层出身,最后做到了能和曹操平起平坐的位置,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其实早期曹操手头上也不是很富裕,虽然自己的爷爷和父亲也都曾位居高官,但留给他的钱并不多。曹嵩曾经富甲一方,可惜为人偏离正道,买官被发现后太尉一职也没能保住,最后是能回老家养老了。所以曹操才会去选择盗墓,不然也撑不起初期的开支,好在曹操的家底不差,依靠曹嵩暗藏的家产让曹操组织起了自己的初步力量。等召集天下人讨伐董卓时,也是曹操最为关键的时刻,如果他能替代董卓的位置那以后就不用担心什么钱的问题了,反之可能自己会沦为牺牲品。

最后曹操把握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找了一个护驾的理由率先入住长安,替代了董卓开始自己在朝中的之霸之路。刚开始支持曹操的人并不多,但曹操很聪明,知道搞定这些大臣也没用,首先要做的是安抚百姓,所以大量发展屯田、水利工程,只要能得到民心的支持,朝中反对他的人声音自然会越来越小,这也是曹操起家的经济基础。

而刘备走的路完全不一样,因为刘备没有家底也没背景,想要组织一个属于自己的部队只能靠别人了。好在刘备的结拜兄弟张飞家里条件不错,初期给了刘备很多经济上的支持,后来糜竺又将自己的妹妹糜夫人嫁给了刘备,既然两家成了亲家,那糜竺自然也把自己的家产给了刘备,这样刘备才有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当然作为一名好的创业领导者,必须要回从各种途径筹钱,后来刘备又依附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一方诸侯,成功拿了不少天使投资,当然可能这些大佬也没想到刘备野心竟如此之大。

刘备有了钱和军队,都起来猥琐发育就行,让有钱有权的人先去斗,最后也只剩下曹操和孙权他们了。这时候刘备突然异军突起,同孙权商量结盟一起抗曹,毕竟袁绍、刘表他们都倒下来,孙权也只能联合刘备。而后来的赤壁之战彻底改变了刘备的命运,让他有能力成为当时第三支能和曹魏、东吴平起平坐的政权,蜀汉就此崛起!这样看来的话,刘备的领导能力的确非常出众,当时的大环境能发展起来简直就是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