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刘平国治关城诵石刻遗址【经典20篇】

马坝人遗址包含石峡遗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3公里处的狮子岩,是两座石灰岩孤峰,远看像伏地的狮子,现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科学普及性和娱乐性的旅游区。

浏览

7858

文章

1000

篇1:石沟塬遗址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石沟塬遗址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石沟塬遗址位于清水县红堡镇吴湾村东南200米。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

2010年3月30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小石沟为界;西:西北以吴家沟为界;南:以陈家山北侧山脚为界;北:以圆弧形断崖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30米。

红堡镇:自然环境:红堡镇位于清水县西部,总土地面积8.18万亩,总耕地面积3.37万亩。平均海拔1334米,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年平均气温9°C,全年无霜期180天。行政区划:辖26个村民委员会。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5922户,乡镇总人口27490人,乡镇从业人员13869人。六通情况:26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通有线电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陇西梁家坪遗址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陇西梁家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陇西梁家坪遗址位于陇西县首阳镇蔡子坪村东北1公里。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1.8米,暴露有灰坑、白灰居址。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饰绳纹、篮纹、刻划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高领折肩罐、双耳罐、盘、杯等。采集有磨制石斧、石环。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首阳镇:自然环境:首阳镇位于陇西县西部,总土地面积69.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万亩。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7.7℃,全年无霜期160天。行政区划:辖20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1651户,乡镇总人口44764人,乡镇从业人员22382人。六通情况:20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8个村通公路,6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天官府遗址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官府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天官府遗址在今响滩鹅项岭后,大松坪侧,背靠文星寨,面向鳌头溪一块宽阔的地面上(人称大屋基),有一处具有三重院、四十八个磉礅的遗址,这就是明朝中晚期“吏部天官”韩国显的宅第遗址。从遗址布局看,府第是在一条中轴线上,“一进三院”中式仿宫殿建筑。前后院稍低,中院偏高。布局协调,错落有致,雅观别致,小巧玲珑。院外竖双斗华表两座。

据当地上两辈老人讲:跨入府第大门进入外厅,乃一斗拱型厅堂,中竖一块黑漆鎏金屏风,上鎏“文星叠秀,鳌水流环”八个大字。府第周围,花木扶疏,红墙隐现。远远望去,松绿柏翠,熠熠生辉。昔因韩天官上 书“抑豪强,裁冗员”的主张,得罪权贵,壮年即被“致仕终老”。后无病逝于府第之中。

可惜其宅第,于嘉庆初“白莲教”散兵违令将其付之一炬。现仅存四十八只雕花磉礅(一只可作一水缸)和如小山一样的瓦砾,其余已无迹可寻了。天官一生清贫,死后葬“魁星梁”下,墓无任何奢华装饰。即如此,还被盗过二次。为此,韩氏族人还与盗者在巴州打过几次“官司”。经过“文革”,墓也没有了,墓内仅留一块残碑(上 书“韩国显”三字)和一只小巧的陶壶,见证此事不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西门台城遗址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西门台城遗址为靖边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门台城遗址位于靖边县龙洲镇龙洲一村,时代为明清,类别为古遗址。

西门台城遗址为靖边县文物保护单位。

龙洲镇:龙洲镇位于靖边县城东南22公里处,东与杨桥畔镇接壤,南与青阳岔镇、小河镇为邻,西与天赐湾镇、镇靖镇相连,北与张家畔镇、杨桥畔镇毗邻。全镇区域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3508户,13130人。地形地貌以山、涧、丘陵为主。境内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地表水储量丰富,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盛产玉米、马铃薯、小米、大葱及小杂粮等。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县武装起义会商地遗址仁爱乡老王场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高县武装起义会商遗址仁爱乡老王场)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仁爱乡老王场——高县武装起义会商地遗址,位于高县文江镇仁爱解放村,距高县县城19公里。

仁爱乡老王场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54师160团的驻扎地,是解放军和张洪湖起义部队研究决定解放高县的会议地点。1949年11月,西南战役打响。此时,高县的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武装起义队伍有1000余人,已掌握全县的基本武装力量。全县18个乡(镇)的武装力量分为3个集中点。第一个集中点置于落润场,辖落润、四维、陈村、羊田、蕉村、龙潭等7个乡;第二个集中点置于县城,辖天星、可久、梁河、腾龙、玉皇、文江6个乡(镇);第三个集中点置于老王场,辖仁爱、籁棚、云山、趱滩、中心5个乡。12月16日,解放军160团由团长范铁波、政委徐达文率领部队到仁爱乡与钱寿昌、张洪湖领导高县起义部队会合。决定:以解放军为主力,起义部队配合,分两路进攻高县县城。一路解放军经籁棚、怀远佯攻东门,主力则经云山渡黑水。至嘉乐又分两路:一路直取东门,一路猛攻驻落润的许亚殷部。17日战斗结束,高县解放。

仁爱乡老王场房屋为泥石结构建筑,房屋现系当地村民居住,屋基还在,但大部分已进行了改建。

文江镇:【基本情况】文江镇位于高县中东部,属县城南城,幅员面积 102.65 平方公里,辖 25 个村 4 个社区 204 个村民小组 56 个居民小组。总人口 63158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4319 人。城区面积 3.5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5969 亩,其中:田 14981 亩,土 17078 亩。森林覆盖率 35% 。南广河、南广河穿流而过,地势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玲珑谷地的考古遗址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玲珑谷地考古遗址位于马来西亚霹雳州北部,距首府怡保约100公里。这一文化遗产坐落在郁郁葱葱的玲珑谷,共包括分属两个部分的四处考古遗址。2012年6月30日,玲珑谷地的考古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马来西亚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的考古遗址、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

1991年在玲珑谷地的考古遗址发现了距今1.1万年的“霹雳人”化石。整个遗址的时间跨度接近两百万年,这是在单个地方所能发现的最长的早期人类记录之一,也是非洲大陆以外最古老的。这里的考古遗址中既有露天遗址,也有洞穴遗址,还可以找到旧石器时代打造工具的场所以及早期技术的证据。在相对有限的区域内发现的遗址数量表明,这里曾出现过一个相对较大、半定居的人群,其文化遗存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及金属时代。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of the Lenggong Valley

必去理由:非洲以外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迹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马来西亚[Malaysia]

景点所在省、州:霹雳州 [Perak State]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艾恩文化遗址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艾恩文化遗址:哈菲特、西里、比达-宾特-沙特以及绿洲(The Cultural Sites of Al Ain)由一系列遗产所组成,这些遗产拥有大量史前文化遗迹,为人类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在沙漠地区活动定居这一事实提供了见证。

突出的遗迹包括圆形石墓葬群(约公元前2500年)、水井及大量的土坯建筑物,如住宅、塔楼、宫殿及行政建筑等。特别是西里(Hili)的阿夫拉贾(aflaj)精密的灌溉体系是这种源自铁器时代的灌溉体系的最古老例证之一。艾恩文化遗址的遗产是这一地区由狩猎与采集文化向定居文化的过渡的重要见证。

Cultural Sites of Al Ain (Hafit, Hili, Bidaa Bint Saud and Oases Areas)

必去理由:阿联酋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阿联酋[United Arab Emirates]

景点所在省、州:阿布扎比酋长国 [Emirate of Abu Dhabi]

景点所在城市:Al Ain [艾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革命遗址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革命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革命遗址简介

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进驻通渭县城。三十日傍晚,红军文艺联欢晚会和大会餐在南门外的河滩上举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由第三纵队参谋长张经武主持。全体将士高歌《国际歌》后,叶剑英、杨尚昆、邓发等领导人相继作了继续北上抗日的动员报告。联欢晚会热烈欢快,李克农、黄兴等指战员和战士们表演了精彩的歌舞、戏剧、魔术等节目。10时晚会结束。十月二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离开通渭城,踏上奔赴陕北的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果树园,后改建为田径运动场,并于一九八六年九月修建了红军文艺联欢晚会纪念碑,以缅怀先烈业绩,弘扬长征精神,激励后人奋发进取。

一九八四年五月,通渭县人民政府将该遗址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六年六月,中共通渭县委、通渭县人民政府命名该遗址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于城市道路改造,结合南园体育场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重修纪念碑。二00七年五月,投资12.6万元建成红军文艺联欢晚会纪念广场,广场占地576平方米,其中心竖立红军文艺联欢晚会纪念碑一座。该碑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孙颖设计,县委书记燕胜三、县长令续鹏撰文,原省政协副主席韩正卿书写。

纪念碑高2.2米,宽3米,由碑座和碑身两部分组成,碑座由黑色大理石砌成,碑身由红色大理石砌成,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显得庄严肃穆,古朴典雅。纪念碑坐西朝东,寓意着红军从通渭奔赴陕北,在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英明决策。纪念碑像一个火炬,寓意着红军长征精神从“星星之火”到光耀全国,取得解放全中国的胜利,以及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又一次伟大的长征。纪念碑矗立在体育场内,形同奖杯,寓意着“全国田径之乡”的体育健儿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

信息来源:通渭县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日土宗遗址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日土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政府所在地,距离日土县城10公里。宗山山势雄伟,整个建筑依山而建,虽已成为断壁残垣,但却十分壮观,山麓为肥沃的日土高原。据民间传说,这里原是格萨尔王之大将先巴的驻锡地,后为日土宗政府所在地,宗城堡院内有一层楼高的先巴之灵塔,故又称“先巴卡”意为先巴城堡。城堡周围的几座草场及山名与格萨尔王传中的霍固喀王宫的布局极为相似,如周围有6大草场:东面有马达草场,南面由加康珠夏,西有热曲雄布挤,西北有沃雄,北面有沃羌雄,东北有藏康夏,被称为霍尔王“那玛雄朱”(意为六座草场)。此外,东南的加果雪山原为日土神山,每年要祭祀一次,据说是霍尔王的“婆拉纳铁嘎莫”(霍尔国的魂山)等等。

宗山上有城堡和寺院:东面是城堡,西面顶上是拉丈(-居室)、中部是大经堂,山的背后是卡噶寺、东面是扎那夏哇寺,西面是努巴扑寺、中部有扎西饶单寺等,整个山的周围都由寺院和僧舍环绕着,外围又有围墙,围墙的东南西北共有五个门,三条下山取水的小路,山下有数百户人家居住。

山上的城堡,据老人们回忆说,过去不仅是日土县的旧政府所在地,而且是旧西藏地方政府派住日土官员的住所.此城堡有数十层高、数百间房,最上层为庙宇,其次为灵塔,最下层是县政府官员的住所。

据传,此城堡为《格萨尔王》中的大将贤巴么如孜的城堡,为什么呢?因为城堡中有一个灵塔是贤巴么如孜的,灵塔高二尺。所以,此城堡又叫贤巴么如城。另外,城的东南方向有一座雪山叫叫佳贵,那是贤巴的灵山,也称为白闻天天王。此山也是当地的神山,一年要举行三次祭山活动,在它的南面有一座赭红色的小山,叫阿坡郎差,被视为魔山,据传是被格萨尔王用投石器打败的魔牛。如今背后还能见到一个巨大的百来十斤的石头,那是投石器投过来的石头。

另外,这个地方过去分为六个区域,称作“霍尔那玛六区”:东方为“玛卡”区、东北方为“杂哇噶那”区、南方为“加刚珠古夏”区、西方为“热却雄波切”区、西北方为“威”区、北方为“乌江”区。有不少地方和山峰都和格萨尔王有关。“文革”期间很多遗迹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82年落实宗教政策看,能够进一步地证实这个城堡是大将贤巴么如孜的城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沈那遗址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沈那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那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毛胜寺西台地上。台地东邻小桥大街,西有一条洪沟与大西山山坡相隔,洪沟内有泉,泉水由北向南流(原注入湟水,现已断流),北部有条东西向的大沟,俗名瓦窑沟。

遗址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呈长方形。台地西、北、南三面较整齐,东侧中部有一缺口(封闭形小沟,当地称为小瓦窑沟)。西部中段,因引水灌田塌陷,后经平整成约40×40米、低于台地约2米的梯田。台地东南建有变电站及家属院,小瓦窑沟北部有5处民居,其余皆保存原貌。整个台地都是古代文化遗存,无空白。东北部为马家窑文化区,面积约50×50米,北端有少量的卡约文化遗迹,其余皆为齐家文化遗存。台地原为旱作麦田,后改为水浇地,并先后多次经过平整,原覆盖土及文化层上部被破坏,部分裸露,其中以台地中部为甚。

整个台地到处可见陶片、杂骨及零星的石器,崖坎处及东部小瓦窑沟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坑及多处白灰面房屋遗迹,文化堆积厚达2米以上。

1992年和199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西宁市文物管理所曾对此遗址进行试掘,共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清理区主要在台地西南边缘。清理房屋5座,灰坑10个,墓葬8座,出土各类文物约万余件(包括陶片)。文化堆积层大体分上、下两层,上层遗物中以加砂粗陶片较多,下层遗物泥质红陶片较多。陶器制作精细、火候高、胎质坚硬而薄,陶器器形繁杂多样,计有罐、瓮、盆、尊、鬲、拼盘器(将大口平底罐切成四瓣烧制)等。出土石器有石斧、石刀、石凿、石壁、石镞、盘状器,其中以盘状器最多。另外还出土有少量骨锥、骨针、骨镞及一件大型铜矛。

有三座房屋是白灰铺地、粉墙的白灰面房屋,都近似方形,半地穴式,门向西开,室内中间有一圆形灶,地穴四角各有弧度。墙面白灰厚薄均匀而细腻,地面白灰厚约4~5厘米,表面光滑而坚硬。两座无白灰设施,一座为圆形,门向南开,半地穴式;一座为方形,房屋四周及室内有不规则排列的柱洞,室内地面为深褐色土铺垫,灶在室外呈簸箕形。其余因扰乱较甚,具体结构不清。灰坑大多为圆形平底,坑壁略向内弧、口小于底。基葬有四座在两座白灰居住房屋之间排列,皆为长方形土坑墓,单人葬,随葬品极少。

沈那遗址面积大,文化堆积厚,内涵极为丰富。从试掘情况看,以齐家文化遗迹、遗物最多,是一处齐家文化时期较大的部落遗存。遗址保存基本尚好。

2006年5月,沈那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

1935年11月,红四方面军将士与国民党军队在胡大林一带浴血奋战三昼夜,牺牲战士上万,现场十分惨烈。时隔80余年,激战留下的土雕楼、大小弹坑、三道战壕、不知名的红军坟墓群、古院落等至今仍清晰可见。

当地政府及群众积极开展遗址保护行动,立足挖掘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并弘扬红军文化,为后人提供一个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宜君战国长城遗址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宜君战国长城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宜君战国长城遗址

时代:战国

地址:铜川市宜君县彭镇、二十里铺、偏桥、王沟湾、陈家洼、南庄、徐家塬

保护范围:各烽火台及城墙遗址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30米。

2014年,宜君战国长城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彭镇:彭镇位于宜君县境北部,与人类文明发祥地黄陵接壤,境内交通发达,有210国道和208省道两条交通主干线穿境而过。全镇辖36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92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279.74平方公里,总人口13399人。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3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9元。彭镇由原偏桥镇及山岔乡合并而成,因体制改革的需要,根据上级撤乡并镇工作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开城遗址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开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城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开城乡-,处在六盘山东边缘清水河与泾河、茹河、葫芦河的分水岭上,是元代安西王设在六盘山地区的王相府。-遗址面积2.86平方公里。遗址的主要遗存为元代。1992年7月6日,原固县人民政府将此地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范围共6处。遗址中大量元代以龙和黄色为主调的“琉璃龙纹瓦当、滴水描金鎏银”建筑饰件的发现,以及日前专门为祭祀成吉思汗而建的宗庙遗址的发现,都为揭开成吉思汗亡故之谜提供了史据。-

于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2001〕25号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二阴湾遗址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二阴湾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二阴湾遗址位于会宁县太平店镇贾家铺村二阴湾社东山咀。

二阴湾遗址位于会宁县太平店镇贾家铺村二阴湾社半山坡地带,东至苏家岘,西靠杨家山,北近陈董家,南临王家咀。东西长1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地表暴露有大量的彩、素陶残片。20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在搞农田建设时出土过石器、彩陶、素陶等。多为红陶,喊少量的灰陶,其上多带刻画纹和绳纹。彩陶纹式有波浪纹、漩涡纹、黑平行线纹、圆点纹等,器形以壶、瓶、罐为主。出土石祖两件,一件存会宁博物馆,一件存白银市博物馆。该遗址为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生活区。1991年,该遗址被会宁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东山咀中心为基点,四周向外延伸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100米。

太平店镇:太平店镇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南接静宁县高界镇。国道312线和建设中的罗(汉洞)—定(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会宁县城30公里。现辖12村93社4448户21060人。境内有汉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居住。全乡流域面积13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364亩,其中梯田6.9万亩,农业作物以豌豆、扁豆、荞麦、莜麦、小麦、玉米为主。境内梁峁连绵,沟壑纵横,属典型的二阴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董滩遗址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古董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董滩遗址位于酒泉市玉门市柳湖乡小康村四组。古董滩遗址分布范围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84米,南北长约190米,面积约34960平方米。遗址中有一条东西走向长100米的城墙遗址,高约2.1米。墙体用沙土夹红柳夯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有三个文化层。遗址上堆积有大量的残陶片,根据地表遗存物初步分析为四坝文化的城址,城址内发现有许多炭渣和少量铜渣,表明该遗址可能有烧制铜器的冶炼作坊。该遗址的发现对于河西地区玉门青铜时代的文化研究增加了十分重要的新材料。同时,该遗址是目前河西地区已知最早的古城遗址,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石门摩崖石刻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石门摩崖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门摩崖石刻--石门摩崖石刻位于贡山县茨开镇东400米当打村怒江西岸高50米的崖壁上。系贡山通福贡的古驿道旁,因地势险要称为石门。民国38年(1949年)设治局长梁之彦题刻"石门"二字。此处尚存石刻碑文三通,条幅二方。-"万家生佛"四字。石碑之一,立于民国36年(1947年),碑文高1.3米,宽0.78米,书14行,全文316字,记述贡山民众驱逐设治局长赖惠生的事件。

石碑之二,立于民国34年(1945年),高1.9米,宽0.78米,直书16行,全文573字,记述设治局长陈应昌修路架桥,开办学堂,取消叶枝土司等事迹,其中有当地群众利用木材烧热山体然后浇冷水令其开裂的古老开山方法的记述。另一条幅,横书"滇西保障"四字。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张家台遗址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张家台遗址为白银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台遗址位于景泰县芦阳镇,年代为新石器时期,类别为古遗址。

2014年7月4日,张家台遗址被公布为白银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芦阳镇:芦阳镇地处甘肃景电一期灌区腹地,原属景泰县城旧址,东濒黄河与 芦阳镇靖远相望,南依米家山与中泉分野,西环景泰县城,北连兰化农场。地下地表水丰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是景泰县最大的工业、建筑和养殖大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芦阳镇总面积35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6386户,27243人。芦阳镇有干部职工73人。有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房湖遗址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房湖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雒城镇西南500米•唐代•省文物保护单位]房湖系唐代名相房琯(697~763),字次律,河南洛阳人。上元元年(760)罢相,谪任汉州刺史时主持开凿,《绳乡记略•古迹》中载:“房公次律罢相后,为汉州刺史,凿巨浸,人号为‘房湖’。湖面约4000平方米。湖畔竹木浓荫,亭台楼榭,是房琯公余休憩之所。现公园更名为“房湖公园”,湖旁修建有“琯园”、“修琴馆”、“信可居”、“清怀轩”、“冰光阁”等仿古建筑,并将“房公石”移入“修琴馆”内保存。1991年4月被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房湖东堤岸游道,南至房湖南堤岸游道,西至琯园西围墙,北至房湖北堤岸游道。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片马巷,南至九江路,西至中山大道,北至房湖公园北围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甘泉宫遗址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甘泉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泉宫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淳化县的甘泉山南麓,是一处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宫殿遗址。

甘泉宫遗址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夯筑宫墙局部保留,最高处约5米,墙基宽约8米,城墙的西、南、北三面中部辟有城门。城址内发现有大型夯土宫殿台基8处以及部分宫室基址、水道等遗迹。城东北的通天台遗址内,发现有圆形夯土台基两座,高15~16米。台基周围还有宫墙,柱洞,门枢石,陶水管道等遗迹。遗址的西南部发现有陶窑10余座。遗址内出土有石柱础、铺地砖、空心砖、筒瓦、板瓦、瓦当以及陶器、铜器、铁器、货币等遗物。此外,遗址内的大型汉代圆雕石熊和宋代石鼓也很有特色。

甘泉宫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秦汉乃至隋唐时期的宫殿形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灵台西山遗址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灵台西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

西山遗址位于灵台县中台镇许家沟村唐家河社西侧的西山东南部达溪河流域下游,面积20万平方米。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间杂有秦汉时期遗存。

1987年发现。遗址断面上暴露有较多文化层,厚1~4米。遗迹主要有袋状灰坑、条形灰层、红烧土堆积层、白灰硬面半地穴住室、房屋基址等。遗物主要有石斧、石锛、石刀、石环等石器和尖底瓶、陶钵、陶盆、陶罐、彩陶钵、彩陶盆等陶器,以及大量兽骨和少量蚌壳。陶器典型纹饰有绳纹、篮纹、附加堆塑纹、划纹、线纹,部分为素面磨光或施红陶衣,彩陶以红地黑彩绘圆点勾叶纹为主,并见少量桔红地白彩几何纹。

西山遗址是达溪河流域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史前遗址,具有大型中心聚落的特点,是仰韶文化向西北发展的重要实证,对研究西北地区史前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家沟村:许家沟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