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按朝代合集20篇

全国最长的隧道排名,你知道吗?下面就让问学吧小编我来告诉你吧。

浏览

6970

文章

132

篇1: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明朝资本主义的产生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资本主义产生是这样的,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讲解。

明朝资本主义的产生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是怎样产生的?

答:明朝中期以后,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全国出现30多座工商业繁荣的城市,还涌现了从多的小市镇和集市。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苏州、杭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出现了“机户”。

机户拥有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人进行生产。

为机户做工的人叫“机工”,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机户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机工劳动成果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是早期的雇拥工人。

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拥与被雇拥的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东晋的艺术成就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书法:"书圣"王羲之,东晋时期人,行书代表作《兰亭序》,

其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

绘画:顾恺之,东晋时期人。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代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材料分析题:材料: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1)材料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下的诏书?如何评价这位皇帝?

北魏孝文帝的诏书;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

(2)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他改革的哪项具体措施?改说汉语

(3)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4)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春秋战国的纷争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战国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开元盛世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1、原因:

(1)主观原因: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励精图治,被称为"开元之治"。

(1)唐玄宗善用贤臣,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

(2)注意节俭,销毁宫内的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品。

(3)重视地方吏治,将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2)客观原因:

①前几位皇帝如唐太宗和武则天都重视发展社会经济,为其打下基础。

②唐朝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为经济繁荣创造了政治前提条件。

③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

(1)农业进步:

①兴修许多水利工程,有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②生产工具和技术改进,农产品品种增加、产量提高:出现曲辕犁、筒车等;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从西域传入许多蔬菜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③人们抗天灾能力增强,如治理蝗灾。

(2)手工业发达:

①陶瓷业:瓷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陶器唐三彩最为出名,其中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②丝织业:丝织品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超。

(3)商业繁荣:

出现了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商业都市,长安城布局严谨,坊、市分开,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开元盛世"的含义:七下P15

"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这一时期,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东汉的兴亡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西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横跨公元前后的朝代(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2.东汉建立:刘秀于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兴:措施: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②合并州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东汉后期政治的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危害: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是东汉王朝走向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5.黄巾起义的原因: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流离失所。时间及领导人:184年,张角等人;结果:失败。

6.黄巾起义的特点:①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②利用宗教太平道动员群众起义。

7.黄巾起义的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瓦解了东汉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元谋人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的发现、特征

1.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2.外形特征:北京人依然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能直立行走;

3.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称之为旧石器时代;

4.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

5.火的使用:还学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6.发现的意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类接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唐朝民族政策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与周边各族友好交往:典型:唐与吐蕃的交往: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其首领被称为赞普。

1、7世纪中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松赞干布。

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增进了汉藏两族

的友好关系。

2、8世纪初,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

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与唐"和同为一家"。(注:此时,吐蕃与唐朝是政权与政权的关系,西藏地区在此时并未纳入中国版图,到了元朝时期,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西藏才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动荡的春秋时期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现:(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

(2)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3、影响(结果):

(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积极影响:促进局部统一和民族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百家争鸣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一、春秋时期的代表有: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

(1)政治思想:1核心思想是"仁";2主张以德治国;3主张实行德政。

(2)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成就):

1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3)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3、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著作《孙子兵法》。

(二)战国时期的代表有:

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

二、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4)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君主集权的强化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君主集权强化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2.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为加强思想上的控制,大兴“文字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一、科技名著

1、《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医药学家。这是一本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这本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广为流传到国外,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2、《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科学家。这是一本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广为流传到国外,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农学家。《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一)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长城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同时又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二)北京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后明朝明成祖朱棣(dì)进行大规模扩建,并正式迁都北京。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小说和戏剧

(一)小说

明朝时,最著名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1、《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利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2、《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水浒传》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3、《西游记》--明代中期,吴承恩。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景,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二)戏剧

《牡丹亭》--明朝后期,汤显祖。他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戏剧家。这部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编辑推荐:明朝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点1东晋的兴亡

东晋建立与统治:316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建都建康,史称东晋。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东晋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知识点2南朝的政治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朝代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文帝、宋武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梁武帝萧衍夺得帝位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知识点3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自4世纪初起,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1、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2、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3、另外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表现: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商业: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点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知识点2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知识点3书法、绘画与雕塑

书法: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东晋的王羲之,当时的人称他的行书、楷书为古今之冠,他的笔势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后人誉为"书圣"。

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雕塑: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劈山削崖,开凿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_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1.夏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地点阳城,建立者禹。

2.夏朝概况:在阳城修建城池,社会逐渐产生阶级分化,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称为夏历。中心地区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3.夏朝灭亡:最后一个王桀,被商所灭。灭亡原因:统治残暴。

4.二里头遗址的意义: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5.夏朝建立的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③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6.世袭制的确立: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7.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家天下的"家"呢?

两者意思相同,即世袭制

8.商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汤,都城亳,后盘庚时迁到殷

9.商朝发展概况:汤任用贤才,很快强大起来。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长期对外征战,控制范围不断拓展。

10.商朝的灭亡:最后一个王纣,统治残暴,被周武王所灭。

11.西周的建立: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之战,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12.灭亡: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发生国人暴动,厉王逃亡,西周衰落。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位,西周被犬戎所灭。

13.分封制:⑴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⑵内容:①标准和对象: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②权力: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诸侯有较大独立性,可在自己封地内进行再分封;③义务: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⑶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14.西周社会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15.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统治者的暴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明朝和清朝

全文共 1241 字

+ 加入清单

1、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应天府迁到北京。

2、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变更统治机构,加强君权,设立了最具特色的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另外,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4、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

6、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远航美洲、达·伽马远航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7、16世纪中期,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的戚继光抗倭功勋卓著;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他们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9、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10、1636年,皇太极(清太宗)在盛京称帝,把女真族改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清军加紧对明朝的进攻,大军直抵山海关,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军,引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京师(今北京)成为清朝的都城,不久,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

11、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我国领土,《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12、顺治帝封****五世为“****喇嘛”,后来康熙帝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驻藏大臣三者地位平等;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14、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鸟梁海地区,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鸟),南达南沙群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14、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主义统治。

15、乾隆年间,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叛。

16、清明初年对外贸易政策是采取闭关政策。“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17、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18、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用毕生精力,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该著作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19、宋应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科学家,他编写了《天工开物》,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明代三部最优秀的小说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

21、清代著名小说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

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造纸术:西汉前期发明纸。(积漂絮成絮片)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成为"蔡侯纸"。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

医学:"医圣"张仲景:东汉时期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数学: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书中记载了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还总结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

1.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城中心的紫禁城(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4.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记录了我国手工业成就。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明朝末年,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6.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

7.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

8.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必备知识点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第二册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大运河的开通:

(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

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

1.唐朝的社会经济:

(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编辑推荐:必备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1.人类从何而来?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

2.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3.我国境内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人?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位于长江流域。

4.元谋人的生产生活特征:已经知道制造工具,会使用火。

5.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6.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地点、发现时间、体质特征?

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于1921年,体质上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位于黄河流域。

7.北京人的生活生产特征:①工具:使用打制石器,②生活:过着群体生活,共同劳动,③会用火,会保存火种。

8.北京人遗址的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9.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0.火对原始人类有什么用途和意义?

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改善生存条件

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1.什么是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处于什么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就是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就处于旧石器时代,也就是原始社会早期。

知识拓展: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2.距今约3万年3.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4.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5.有了审美观念6.已会人工取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一、"和同为一家"

1.民族政策:"偃革兴文,布德施惠"开明的民族政策。

2.天可汗:唐太宗被西北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含义: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南诏政权表示"永无离贰"

3.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⑴吐蕃的风俗习惯:①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②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③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⑵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其仰慕中华文明,向唐求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3)作用: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金城公主入吐蕃:8世纪中期,唐中宗时,唐又将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吐蕃赞普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二、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包括学问僧、留学生、专业技术人员)

作用: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作用: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玄奘西游: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域及中亚诸国,到达天竺研习佛法。

2.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为什么唐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

1、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比过去发达的对外交通,给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