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点(汇总20篇)

浏览

452

文章

193

篇1: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巴西简介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巴西

1、位置:海陆位置―濒临大西洋,是一个临海国。纬度位置―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地处热带,是一个热带国家。

2、地形特点:主要是平原和高原

3、气候特点:以热带湿润气候为主,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4、植被特点: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分布广泛。

5、主要地形区:

⑴、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该地区是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被称为地球之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⑵、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该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

⑶、亚马孙河:由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6、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⑴、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⑵、巴西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分布:巴西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较高,钢铁、机械、食品工业较发达。

7、工业分布:巴西的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工业分布不平衡。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有充足的劳动力,开发较早。

8、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牛肉大量出口。

9、丰富的资源:铁矿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世界最大水电站---尹泰普水电站)。

10、热带雨林的危机:

⑴、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

A、调节全球气候;

B、为全球提供新鲜的空气;

C、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D、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E、提供良好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F、提供木材。

⑵、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

①产生破坏的原因:

A、为了兴建亚马逊横断公路等数条干线公路,许多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把公路沿线的优良木材席卷而去。

B、为了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人们不惜把大片的森林化为乌有;

C、本国垦荒的贫苦农民,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法,在公路两旁肆意砍倒数木,开垦种地。

②产生的后果:森林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11、人口和城市:

⑴、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北部、西部、中部人口稀少。分布不均原因: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巴西东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工商业发达,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⑵、居民主要是白种人和混血人种,通行葡萄牙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

⑶、城市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

⑷、巴西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⑸、城市化的影响及带来的问题:城市化可以给人们带来财富和繁荣,但是人口高度集中,又会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紧张、污染严重、犯罪增多等。

12、主要城市:最大的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首都——巴西利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发展与合作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1、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200多个(1)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0个)

(3)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洲非洲)、土耳其(亚洲欧洲)、俄罗斯(亚洲、欧洲)、美国(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马(南美洲、北美洲)

(4)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是国家主权范围的界线。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

(5)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南北差异)

(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新西兰例外---在大洋洲)—“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南”

“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南北之差”—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别。

3、国际合作联合国总部—美国纽约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6个主要机构5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世界贸易组织总部:瑞士日内瓦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平、友谊、进步国际红十字会人道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日本群岛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群岛位于北太平洋西侧,是太平洋西缘一系列弧形岛屿的一部分。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3000多小岛(包括无人岛)组成。

日本群岛

日本群岛位于西太平洋隔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属日该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海岸曲折,多良港。

(一)多山的地形包括山地和丘陵的山区,占日本面积的3/4。只有沿海零星分布着一些小平原。本州东南部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在山地中分布着许多活火山,号称“圣岳”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也是一座活火山,为日本第一高峰。山顶白雪皑皑,山坡林木茂密,风景秀丽,是游览胜地。日本多地震海啸。

日本矿产贫乏,只有硫磺储量较多,但森林和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源不多,地狭人稠。

(二)海洋性季风气候岛国各地距海都很近,深得海洋的调节。日本与亚洲大陆相比,季风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十分明显,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的大陆各地为小,降水则较多。盛行东南风的夏季,太平洋一侧雨水尤多;盛行西北风的冬季,日本海沿岸大雪纷飞。6—7月有梅雨天气,夏秋之交常受台风侵袭。

(三)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日本是发达的、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占世界第三位。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汽车、船舶和电子产品等都居世界前列。日本工业的特点是现代化程度高,对外依赖性大,分布偏于“三湾一海”(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地区。日本是典型的加工贸易国,能源和原材料基本上依靠进口,很大一部分的产品则需要出口。京滨区(东京—横滨)、阪神区(大阪—神户)、名古屋和北九州,是日本的四大临海工业区。近年来,电子等新兴工业,因原料和成品都较轻便易运,但需要洁净的环境,所以有向九州、本州北部和北海道扩展的趋势,并把九州岛建立为“硅岛”,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

日本农业以水稻为主。渔业居世界前列。北海道附近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总结:东京是日本首都和海、陆、空交通枢纽和经济、文化中心。大阪是重要海港和日本第二大城市。横滨是重要港口和重工业中心,第三大城市。

编辑推荐:日本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好望角特点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好望角正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即非洲南非共和国南部。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

好望角是一条细长的岩石岬角,像一把利剑直插入海底。在好望角的一侧,矗立着一个灯塔,颇具历史,这个白色灯塔不仅是一个方向坐标,同时在他的告示牌上还清楚地写着世界上十个著名城市距离灯塔的长度,如北京12933公里。据悉,这座灯塔建造于1849年,因为好望角经常有误,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它作为灯塔的作用,与919年废弃,改装成观景台,倒也物超所值。

在好望角凭栏而望,可以看见远方的海天一色,也可以看见脚下的浪花飞溅,可谓气象万千。好望角作为非洲的一个标志,是每一个非洲旅游爱好者必到的地方。俗话说,到南非不到开普敦,等于没来过南非;到开普敦不到好望角,等于没到开普敦。这就好比中国的北京,北京的长城,是旅游必到的圣地。

游客前去好望角到多是冲着“非洲最南端”“两大洋交汇处”的名号而来,可是这却恰好是人们所犯的一个美丽误会。非洲的最南端事实上是距她147公里的厄加勒斯角,而两大洋的实际交汇处也在这两大海域中间地带上,而非就在好望角。但是这也不能成为人们遗憾的所在,因为好望角除了这些虚名外,他还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这里分布着许许多多的低矮的灌木丛和一堆堆盛开的鲜艳花朵,羚羊、斑马、鸬鹚、黑鹰等稀有动物及飞禽都在这里幸福的生活着。

总结: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

编辑推荐: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好望角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的地形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地形

1、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

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坡度较陡,地面崎岖。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地面较崎岖。如:中国的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高原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低,小于200米。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东欧平原。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世界最大)。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记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赤道附近气候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国土辽阔,从南到北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几个不同的温度带。影响中国气候的最主要因素是地理纬度和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和洋流、地形及大气环流。

赤道穿过的气候区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高地气候

▲活动于赤道的天气系统

信风、赤道西风、赤道辐合带等

总结: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寒潮、台风、梅雨是中国重要的天气现象,他们的形成、变化构成了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征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海洋与陆地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海陆变迁:

(1)改变地表的作用有来自内部(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和来自外部(流水、风力、海浪和冰川)两种。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欧洲西部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欧洲西部

(一)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欧州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范围:北欧、中欧、西欧、南欧2.轮廓: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多内海、海湾和边缘海3.地形:平原、山地为主,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4.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冰川作用明显。5.气候特征:冬温夏凉,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温带大陆、地中海气候6.江湖(1)河流特征: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无长河(2)主要河流:多瑙河(欧洲流经国家最多河流)、莱茵河(3)湖泊湖泊较多,主要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侧,冰川作用为主。

(二)国家和居民

1.国家30多个,面积不大。2.居民:以白人为主,人口呈“十”字形分布,人口自然增长最低3.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地区,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发达的族游业。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城市:巴黎、伦敦、罗马、维也纳、雅典

(三)英国:“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1.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部门:纺织、造船、钢铁、汽车、飞机、电子、石油加工工业区:伦敦周围及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

2.首都伦敦英国政治、金融、工业、贸易、交通中心,英最大港口

(四)法国

1.自然地理环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以丘陵、平原为主,东部、南部为山地、高原。主要河流:塞纳河

2.工农业都发达的经济(1)农业:有利条件:农业类型:混合农业、牧业、园艺业;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高;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2)工业:巴黎盆地是法国最重要工业区。

3.首都巴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国最大城市

(五)德国

1.位置:欧洲陆上“十”字路口

2.地形与农业: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北部北德平原,中部山地、谷地、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森林草地广布

3.发达的工业:(1)特征: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2)部门:机械制造、化学、采煤、钢铁、纺织。(3)发展条件:有利:煤炭丰富,水陆运输便利,科技力量雄厚。不利:资源(石油、铁等)主要靠进口,工业产品约一半依赖国际市场(4)分布:莱茵-鲁尔区、南部慕尼黑周围.

4.城市:柏林—首都最大城市汉堡:最大港口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八、欧洲的东部的北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海陆变迁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海陆变迁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

总结:现在关陕以西,水在低于地面的峡谷中流动,最深处不下百余尺,所携带的泥沙每年向东流,都成为造大陆的泥土,大陆由此造成也就是必然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交通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交通

1、现代运输方式的种类、特点及其运输方输的选择

⑴、现代运办方式:铁路、公路、海运、河运、空运、管道等。

⑵、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从运量、运速、运价等方面分析。

⑶、现代运输方式的选择:结合实际,师生共同讨论。

2、公路运输

⑴、特点: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

⑵、识记:青藏、川藏、新藏、滇藏等干线的起止点。(见八年级地理上册P91页活动题)

⑶、公路的编号。(国道)首都放射线第一位数是“1”、南北纵线第一位数是“2”、东西横线第一位数是“3”。

3、铁路运输

⑴、识记:主要铁路干线的起止点。

①、南北向: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

②、东西向: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南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⑵、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

⑶、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

⑷、铁路知识的运用。(结合实际,师生共同讨论、研究)

4、海洋运输(分为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两大部分)

⑴、沿海航线:①、北方航线:以上海、大连为中心。

②、南方航线:以广州、香港为中心。

⑵、沿海主要港口: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厦门、广州、香港、湛江、海口等。

5、航空运输

⑴、特点:速度快、舒适、安全。

⑵、航空运输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⑶、主要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美国简介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

1、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2、纬度位置――主体位于北温带。夏威夷位于热带,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寒带和亚寒带

3、领土由本土和阿拉斯加,夏威夷(海外州)三部分组成。

4、陆上邻国:南临墨西哥,北临加拿大。

5、移民国家:居民主要是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是非洲人的后裔。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里。美国境内的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洛杉机和旧金山。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间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话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6、城市:①、首都-华盛顿;②、最大城市(联合国总部)-纽约;③、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城市、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机(好莱坞和迪斯尼乐园);④、有“硅谷”分布的城市——旧金山;⑤、芝加哥-交通中心、美国第三大城市;⑥、底特律-汽车城;⑦休斯敦―航空城;⑧西雅图―波音城;⑨、匹兹堡-钢铁工业中心。

7、农业地区专业化:⑴、世界农业大国:是世界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⑵、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生产专门化(农业生产特点)如五大湖附近的乳畜带等,⑶、地形分布特点:南北纵列分布,有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山系。.⑷、降水量分布特征:降水由东部向西部递减。⑸、河流: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四长河。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苏比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河流和湖泊为农业提供了灌溉水源。⑹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是受到气候(气温和降水)、地形、土壤、人口(市场及劳动力)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8、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①、东北部地区(发展最早)—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工业。

②、南部地区(新兴工业区)—石油、飞机、宇航、电子工业等。

③、西部地区(硅谷分布地区)—宇航、电子、信息技术等工业。

⑵、工业特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在创造产值、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9、能源消耗大国-→环境污染大国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发达的工业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上的,因而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所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应该在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应担负主要的责任和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北冰洋表层环流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海冰南界不固定,随着水文气象条件的变化,往往能变动几百公里。在风和海流的作用下,浮冰可叠积并形成巨大的浮冰山。

如果说潮汐是大海的脉搏,那么海水的环流就是大海的生命。在北冰洋表层环流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两支海流:一支是大西洋洋流的支流——西斯匹次卑尔根海流,这支高盐度的暖流从格陵兰以东进入北冰洋,沿陆架边缘作逆时针运动;另一支是从楚科奇海进来,流经北极点后又从格陵兰海流出,并注入大西洋的越极洋流(东格陵兰底层冷水流)。它们共同控制了北冰洋的海洋水文基本特征,如水团分布,北冰洋与外海的水交换等。

此外,挪威暖流和北角暖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据最新统计的观测数据,大西洋洋流每年向北冰洋注入72000k?海水,北太平洋海流注人30000k?海水,而周边陆地的河流注入4400k?淡水。这样,北冰洋的洋底冷水流就必须以每年10.5万k?的规模,经过深2700m,宽450km的弗拉姆海峡涌入北大西洋。这些北冰洋洋流对于北极及周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总结:北冰洋海冰形成的浮冰山与来自格陵兰等岛屿的冰川及冰架形成的冰山一起,随海流进入大西洋或阿拉斯加外海,个别冰山可向南漂移到北纬4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商业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商业

⑴商业中心及其形成:商业中心的形成,应具备两个主要条件: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出条件,便于商品集散。所以,我国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交能便利的东部地区。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北京次之。

⑵中国的对外贸易

我国外贸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①历史上:以出口丝绸、瓷器、茶叶为主。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介绍。②建国初期:以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为主;③现在: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占80%以上)

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美国、日本、韩国、西欧和东南亚各国

主要外贸口岸有:沿海的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以及边境城镇

中国加入“世贸WTO”(2001年11月10日,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主要意义:①当前全球经济成为一个相互依赖,不可分的“地球村经济”,中国要发展不能游离于这种联系之外;②加入“世贸WTO”,使中国在世贸组织中具有发言权,有利于改革国际经济的旧秩序,提高中国在世贸格局中的地位;③可以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提高中国企业现代化和管理水平,增强出口产品竞争,改善出口商品构成等。

3、中国的旅游业: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等特点,被称为"无烟工业",成为各国重要的经济部门。旅游业不仅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和创汇,而且能带动工业、农业、建筑、商业、邮电、运输、文化等行业的发展。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⑴自然风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四川的九寨沟、湖南张家界、台湾日月潭、杭州西湖、吉林白头山、福建武夷山等。

⑵古代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西安的秦陵兵马俑、北京故宫、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龙门石窟、敦煌古窟的壁画、拉萨的布达拉宫等。

⑶革命纪念地: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井冈山、延安等

⑷民族风情:壮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宁太高速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宁太高速公路起自南京

高桥门,向南经溧水,转而向东经句容的天王,在溧阳与扬(州)溧(阳)高速公路相交后,经金坛、武进与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相交,再经戚墅堰、江阴、张家港、常熟至太仓与上海的嘉浏(嘉定西至浏河镇)高速公路相接。该线路穿越了苏南句容、金坛、武进、张家港、太仓等没有高速公路的地区,实现了苏南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把我省经济最发达的苏南沿江地区与上海紧密相连,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有力的促进作用。线路全长261.4公里,估算总投资124.51亿元。

沪宁间2007年有第三条快速通道宁太高速公路是江苏规划建设的“四纵四横四联”高速公路主骨架中的“联三”部分,它连接了扬溧、锡澄、苏嘉杭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呈X形相交,不但使苏南高速公路布局更趋合理,而且可以大大缓解沪宁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公路的四个组成段根据交通流量的需求分期进行建设。全线有望在2007年建成通车。沪宁高速和312国道两年完成拓宽改造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连接南京上海的沪宁高速及312国道沪宁段交通流量急剧上升,312国道沪宁段双向两车道显然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而沪宁高速车辆拥堵、高速不高情况也非常突出。

为此,作为沪宁间快速通道的沪宁高速及312国道沪宁段陆续投入改造,其中312国道沪宁段按双向四车道、路面宽25.5米、行车时速100公里的一级公路标准实施拓宽改造,有望在今年年底贯通。沪宁高速江苏段扩容则采用全线8车道拼接方案,计划2006年竣工。建成后路基宽将达42.5米,全线日车流量达6.6万辆,其中苏州段最高日车流量可达8.65万辆。

第四条通道“新沪宁高速”已规划记者从省交通厅获悉,沪宁间第四条通道,一条“新沪宁高速”公路正在规划中。据有关负责人昨天透露说,“老沪宁高速”在穿越几大城市时,多在城市北侧,为促进经济平衡发展,“新沪宁高速”初步规划建在这些城市的南部,走向上部分路段基本与“老沪宁”平行,具体方案尚未最后敲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西亚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西亚

47、二洋:印度洋、大西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48、气候: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北回归线穿过该区,造成相当部分地区高温少雨)

49、畜牧业(养羊)是传统的经济部门;灌溉农业(枣椰树)和节水农业(最突出的是以色列)

50、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51、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52、石油输出线路:

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

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

好望角→大西洋→西欧

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53、石油主要输往地区或国家:西欧、美国、日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西亚和北非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西亚北非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重要的交通位置:两洋(大西洋、印度洋)

三洲(亚、欧、非)五海(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之地

2.地形: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3.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4.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地下石油资源丰富

(二)居民和经济

1.居民:白色人种为主民族、语言:阿拉伯人为主,通用阿拉伯语

宗教: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发祥地

2.世界石油库和磷矿库: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成特、伊拉克。北非盛产石油及磷矿石,摩洛哥磷矿石产量占世界3/4

3.畜牧业和灌溉农业(1)畜牧业较发达,以游牧为主(2)灌溉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绿洲农业代表植物:枣椰(3)地中海沿岸水果产区

(三)埃及

1.位置:非洲东北部,及亚洲境内西奈半岛

2.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壤;便利灌溉水源

3.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4.经济:重要的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主要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关于昼夜更替的疑难点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太阳光线的照耀,地球面向太阳一面被照亮处于白昼状态,而另一部分由于自身的阻挡未被太阳光线照亮处于黑夜状态。因此,昼夜现象的形成与地球为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及日地距离(太阳光线能够到达地面)有关,而与地球是否自转无关,也就是说假设地球不自转,也会存在昼夜现象。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是指地球上某地从昼到夜再到昼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首先要求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而周期的长短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是有关的。

其计算法则可以从晨昏圈入手,晨昏圈是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相切的切点连接而成,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把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在某天或很短时间里,我们可认为晨昏圈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周期较长,在较短时间内日、地的相对空间位置变化很小,那么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的切点的空间位置变化很小)。由于地球不断自转,因此晨昏圈相对于地面向西移动,向西移动的角速度就等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因此,我们理解昼夜更替周期就可以这样认为,地球上各地随着地球的自转,从位于晨线上(见到日出)到位于昏线上(见到日落)再回到晨线上(再次见到日出),这样的一段时间长短就为该地的昼夜更替周期长短。昼夜更替就可以看作是地面上各地相对于晨昏圈的运动,其周期大小T=360°/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现在,地球上各地(除南、北两极点)角速度均为15°/小时,因此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称为一个太阳日。如果地球只是公转而不自转,则地球上的昼夜更替周期为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农业发展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1、农业与我们

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⑵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⑶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2、农业的地区分布

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⑵东部地区农业分布

①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②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③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⑶西部地区农业分布

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②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⑷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①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②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③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④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⑴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⑵对策: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②科技兴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④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⑶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⑷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差别及原因。

①“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

②“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澳大利亚简介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澳大利亚

1、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2、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3、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如跳远名将-袋鼠;澳洲懒汉-考拉(树熊);长跑运动员-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4、骑在羊背上的国:

⑴、地势低平。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于地形的关系: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东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平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⑵、气候: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⑶、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验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⑷、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羊毛、牛肉、小麦。

⑸、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4、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⑴、矿产资源丰富:铁、煤等,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⑵、澳大利亚的铁矿,煤矿,铝土矿分别分布: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5、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主导产业。

6、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⑴、悉尼——最大城市、海港;

⑵、堪培拉——首都。

⑶、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⑷、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历史和经济-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鲁尔区调整产业结构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起始于1968年,他们首先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对传统的老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对那些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并将采煤业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中去,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其他大型企业改革也采取了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的方式。对于大企业的破产相当慎重,以免引起社会震荡。

其次,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在加快老企业改造的同时,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

这样做至少可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新兴产业(主要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首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以遗传工程为首的生物技术产业)可以迅速的积累资金,为老工业改造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第二可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此,鲁尔工业区所在地的北威斯特法伦州还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来资金。例如:凡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到北威州来落户,将给予大型企业投资者28%、小型企业投资者18%的经济补贴。优惠的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使得北威州的新兴产业有了高速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北威州从事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企业超过了11万家,各类电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位于鲁尔工业区内。

总结:鲁尔工业区另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经验是政府为每一个公民都筑起了“社会保障”的大堤,使得生活在那里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占支出份额较大的其他开支项目依次为失业补贴的劳动就业促进措施、公职人员退休金以及职工病假工资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