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作文《钥匙》800【汇集20篇】

浏览

3361

文章

1000

篇1: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冻土层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

冻土层,亦作冻原或苔原,语出萨米语tūndra(tundar的属格),意思是“无树的平原”。在自然地理学指的是由于气温低、生长季节短,而无法长出树木的环境;在地质学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数年至数万年以上)。地球上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冻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

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中国的青藏铁路就有一段路段需要通过冻土层。工程师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去使冻土层的温度稳定,以避免因为冻土层的转变而使铁路的路基不平,防止意外的发生。

总结:前苏联和加拿大近一半的领土都是冻土层,阿拉斯加有85%的土地都是冻土层,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峰顶也发现有多年冻土层。

编辑推荐:冻土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体的组成

全文共 189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体的组成

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生物体通过细胞的不断分裂和体积增大而由小长大。

⒉动物、植物组织

动物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肌肉组织(运动)、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基本组织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植物体的细胞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大河流域文明

1.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成立,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法典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3.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掌管宗教的祭司;刹帝利: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吠舍: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首陀罗: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非雅利安人)

4.佛教的产生:(1)时间:前6世纪;(2)地点:古印度;(3)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4)基本教义:主张"众生平等",教导人们消灭欲望。(5)传播:佛教后来成为世界性_的宗教,主要分布在东亚__、_东南亚__。在汉朝__传入中国,对古代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天下和同为一家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1.天可汗

(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他因此赢得少数民族的尊敬,被尊称为"天可汗"。

(2)管理西域:自唐太宗到武则天时,唐朝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分别管理天山以南和天山以北地区。

2.唐蕃和亲

(1)背景: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希望学习唐朝的统治经验,几次派使者到长安,请求与唐朝和亲。

(2)概况:641年,文成公主奉命前往吐蕃,与松赞干布成亲。

(3)影响: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促进了吐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

3.南诏与渤海

(1)与南诏关系:唐玄宗时,唐朝封今云南地区的南诏政权首领为"云南王"。

(2)与渤海关系:唐玄宗封生活在东北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靺鞨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4.请你总结一下,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唐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周边少数民族与内地百姓一视同仁,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加强与少数民族的交往,共同发展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冰岛气候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冰岛气候

地处高纬,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部属于苔原气候。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主要从其南面流过,并有一支绕行于它的西面和北面。所以虽然地处北极圈附近,冬季气温并不低,夏季气温全岛在7至12℃之间。

处于冰岛低压中心附近,天气多变。气旋给冰岛带来丰沛的降水,西南部和西部年均降水量在1000至2000毫米之间,北部和东北部较少,为400至600毫米。无论什么季节,都有可能下雨和下雪。

尽管冰岛靠近北极,冬季的温度并不是很低,最低温—20°左右;夏季气温只有7°—20°之间,凉爽的天气最适合户外活动,由此冰岛的最佳旅游时间是6月——9月和1月——3月。

6月至8月底冰岛会出现极昼现象,几乎没有夜晚,特殊的自然现象为那些旅游爱好者提供方便,可以进行搭帐篷露营活动,夜间行车也很方便。

1月至3月是溜冰、冰钓的好时节,此外,还可以尝试其他更加刺激的活动,如雪地机车或越野狩猎等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达芬奇画作200年来首现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在拍卖会上以一万一千英镑购得、最初以为是某位无名艺术家所作的一幅年轻妇女画像,被多位专家断定是达芬奇所作,使得其潜在价值飙升至一亿英镑或更高。

如果获确认,这将是十九世纪初《抱银鼠的女子》被断定为达芬奇作品以来,第一幅被确认出自达芬奇的画。

收藏家意外发现

根香港大公网报道,一位匿名瑞士收藏家于1998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购得这幅叫做《少女侧面头像》的画作。当时佳士得把这幅作品列为“德国学派,十九世纪初”。

该名收藏家只是心血来潮购买了它。他的朋友、加拿大收藏家彼得?西尔弗曼说:“他只是觉得这幅画很好看。”该匿名收藏家把这幅画放在家中抽屉里,没有给它上裱。

去年,这位收藏家向西尔弗曼展示他的收藏时,把《少女侧面头像》从抽屉抽出来。于是,西尔弗曼成为第一个发现这画幅可能是达芬奇所作的人。

西尔弗曼说:“我的心开始狂跳,我相信一分钟跳了一百万次。我立即想到这有可能是一位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我脑中闪过这是出自达芬奇之手的念头。”

西尔弗曼把这幅画的照片寄给大英博物馆和盖蒂博物馆画作馆长尼古拉斯?透纳博士。透纳说:“我立即想到两个可能性:一幅非常出色的赝品,或一幅不为人知的达芬奇作品。”

他对这幅画中少女面部周围的明暗技巧惊叹不已,他相信这只有像达芬奇这样的左手画家才有可能画得出。他说:“当时,除了达芬奇之外,只有两三位左手画家有这等高超技法。”

众多权威专家认定

西尔弗曼安排与巴黎一家专门处理美术作品数码图像的公司吕米埃技术公司的专家们见面。他们利用扫描技术鉴定之后说:“这是一幅达芬奇作品。”

这幅以黑、红、白粉笔和水彩作的画,画中人物可能是即将下嫁奥地利大公、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连前的意大利伦巴第贵族比安卡·玛丽亚·斯弗尔扎。达芬奇曾随这对新婚夫妇横越阿尔卑斯山脉,前往奥地利蒂罗尔。

吕米埃技术公司研究主任帕斯卡尔·科特说:“我们发现它与《抱银鼠的女子》有一个令人吃惊的相似之处,一个罕见的笔触──画家画了眼上眼下的睫毛。”该公司将于九月份完成对该画空白部分的羊皮纸进行的碳年份测定。

西尔弗曼预计,如果该画的作者被确定是达芬奇,而拥有者又愿意出售的话,至少可卖五千万英镑。其它专家说,该画价值可高达一亿英镑。

佛罗伦萨画派权威专家米纳?格雷戈里和达芬奇学派专家克里斯蒂娜?盖多,也都认为这幅画出自达芬奇之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南亚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南亚

(一)概述

1.历史和宗教人类文明中心之一,佛教、印度教发源地

2.位置和范围(1)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包括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上的许多岛屿(2)主要国家:内陆山国:尼泊尔、锡金、不丹;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3.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向西部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5.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西南季风与农业生产:西南季风早晚强弱造成旱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二)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南亚面积最大国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农业: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国家,主要农产品:水稻、小麦、棉花、茶、黄麻等3.工业:矿产: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

工业:电力、钢铁、机械较发达,核能、电子航空、航天发展较快4.主要城市:首都新德里,人口最多城市加尔各答,最大港口:孟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1.特点: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未定型。

2.“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集团,它们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实力。

二、科索沃战争

1.时间:1999年3-6月

2.概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在此期间,中国驻南使馆也遭到北约导弹袭击,三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3.影响: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四季的形成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

四季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到了每年6月22日前后,地球就是位于远日点。太阳会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与此同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高,白昼最长,而且气候也炎热,属于北半球的夏季,但南半球正处于寒冷的冬季。此后因为继续在公转轨道上不停运行,太阳的直射点便会南移。到了9月23日左右,太阳就会直射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秋分日。现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热量都相等,昼夜平分,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地球继续不断运转,到12月22日左右,地球开始位于近日点,太阳便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而此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为最少,且白昼时间最短,气候也相当寒冷,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刚好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北返以后,在3月21日左右,太阳再次直接射向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总结:这个时候,是北半球的春季,而南半球却是秋季。地球像这样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不停运转,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如果我们把地球看成为一个质点的话,那么地球轨道实际上是指地心的公转轨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1.有性生殖: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3.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

甘薯、葡萄、菊、月季的哉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叫做砧木。

4、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繁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茎尖、根尖、花药、花粉等)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昆虫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具有一定的差异。

2、完全变态: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等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称为完全变态。

3、不完全变态:蝗虫、蟋蟀、蝼蛄、螳螂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青蛙发育过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

2、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能上路。

4、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繁衍的影响:导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能力下降。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水受到污染。

四、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卵壳:保护作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卵壳膜:保护作用

卵白:保护作用,提供营养

卵黄: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

胚盘:最终发育成雏鸡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新疆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

1.位置、地形

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三山夹两盆”是新疆地形轮廓的特点,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第一大盆地,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是我国第二大盆地。位于天山地区的吐鲁番盆地素有“火洲”之称,最低处的艾丁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4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

2.气候、绿洲和垦区

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部的克拉玛依油田是我国著名的油田之一。新疆的农业完全属于灌溉农业。新疆是长绒棉、哈蜜瓜、葡萄的主要产区,也是著名的畜牧业基地。新疆的细毛羊是全国的优良畜种。

3.矿产、交通和主要城市

新疆的煤、石油、铁和有色金属较富饶。全区初步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公路网。兰新铁路北疆段与中亚铁路接轨,使新疆变成了东联沿海、西出国门,对外开放的“门户”。乌鲁木齐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儿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太阳直射点与极昼范围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其本身的密度又很大,不透明,所以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时,只能有半个地球被照亮称昼半球,而另外半球末被照亮称夜半球。

假定昼半球和夜半球在同一经线圈(共划分360个纬度)上,且都只跨180°纬度(实际上,由于太阳有16′的视半径,再加上地平光线有34′的折光差,使得昼半球任何时候都大于夜半球,但因差别不大,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两个半球各跨180个纬度),那么,离开太阳直射点90个纬度的两条纬线(与晨昏线相切)上太阳高度都是0°,其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是正午时的太阳高度(即由此纬度到极点的各纬线圈全处在夜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均小于等于0°,出现极夜),而与直射点所在经线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上则为子夜时的太阳高度(即由此纬度到极点的各纬线圈全处于昼半球──子夜时太阳高度都等于大于0°,出现极昼)。

据以上道理不难明白:太阳直射点在哪个纬度,离开极点相当这个纬度数的纬线圈到极点就是此时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其中直射点所在半球,这个范围内为极昼;另外半球这个范围内则为极夜。所以,已知太阳直射点位置求极昼极夜范围的方法是:直接用90°减去直射点纬度数得到出现范围,再据与直射点位置关系确定哪里极昼哪里极夜。例如:太阳直射5°N时,85°N以北为极昼,85°S以南为极夜;若直射点在20°S,则70°S以南为极昼,70°N以北为极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全文共 3014 字

+ 加入清单

显微镜基本构造

光学显微镜由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转换器,反光镜,载物台,镜臂,镜筒,镜座,聚光器,光阑组成。

显微镜分类

光学显微镜

通常皆由光学部分、照明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无疑光学部分是最为关键的,它由目镜和物镜组成。早于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明视野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微分干涉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有与光学显微镜相似的基本结构特征,但它有着比光学显微镜高得多的对物体的放大及分辨本领,它将电子流作为一种新的光源,使物体成像。自1938年Ruska发明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至今,除了透射电镜本身的性能不断的提高外,还发展了其他多种类型的电镜。如扫描电镜、分析电镜、超高压电镜等。结合各种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可对样品进行多方面的结构或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深入研究。显微镜被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图像。常用于生物、医药及微小粒子的观测。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台式显微镜,主要是指传统式的显微镜,是纯光学放大,其放大倍率较高,成像质量较好,但一般体积较大,不便于移动,多应用于实验室内,不便外出或现场检测。

便携式显微镜

便携式显微镜,主要是近几年发展出来的数码显微镜与视频显微镜系列的延伸。和传统光学放大不同,手持式显微镜都是数码放大,其一般追求便携,小巧而精致,便于携带;且有的手持式显微镜有自己的屏幕,可脱离电脑主机独立成像,操作方便,还可集成一些数码功能,如支持拍照,录像,或图像对比,测量等功能。

数码液晶显微镜,最早是由博宇公司研发生产的,该显微镜保留了光学显微镜的清晰,汇集了数码显微镜的强大拓展、视频显微镜的直观显示和便携式显微镜的简洁方便等优点。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亦称为“扫描穿隧式显微镜”、“隧道扫描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探测物质表面结构的仪器。它于1981年由格尔德·宾宁(G.Binning)及海因里希·罗雷尔(H.Rohrer)在IBM位于瑞士苏黎世的苏黎世实验室发明,两位发明者因此与恩斯特·鲁斯卡分享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它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4K)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因此它在纳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

STM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化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

利用自然光源镜检时,最好用朝北的光源,不宜采用直射阳光;利用人工光源时,宜用日光灯的光源。

镜检时身体要正对实习台,采取端正的姿态,两眼自然张开,左眼观察标本,右眼观察记录及绘图,同时左手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并移动标本视野。右手记录、绘图。

镜检时载物台不可倾斜,因为当在五套载物台倾斜时,液体或油易流出,既损坏了标本,又污染载物台,也影响检查结果。

镜检时应将标本按一定方向移动视野,直至整个标本观察完毕,以便不漏检,不重复。

显微镜的重光为对光,接物镜的转换及光线的调节。观察寄生虫标本时,光线调节甚为重要。因为所观察的标本如虫卵、包囊等,均为自然光状态的物体,有大有小,色泽有深有浅,有的无色透明,而低倍、高倍接物镜转换较多,故须随着镜检时对不同标本和要求,需要随时调节焦距和光线,这样才能使观察的物象清晰。在一般情况下,染色标本光线宜强,无色或未染色标本光线宜弱;低倍镜观察光线宜弱,高倍镜观察光线宜强。

1.对光:(1)将低倍镜转至镜筒下方与镜筒成一直线。

(2)拨动反光镜,调节至视野最亮无阴影。反光镜有平、凹两面,光源强时用平面,较暗时用凹面,需要强光时,将聚光器提高,光圈放大;需要弱光时,将聚光器降低,或光圈适当缩小。

(3)将待观察的标本置载物台上,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下降至接物镜接近标本。于转动粗调节器的同时,须俯身在镜旁仔细观察接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

(4)左眼于接目镜观察,同时左手转动粗调节,使镜筒徐徐上升以调节焦距,使视野内的物象看到上时即停,再调微调节器,至标本清晰为止。

2.接物镜的使用及光线的调节:

显微镜一般具有三个接物镜,即低倍、高倍及油镜,固定于接物镜转换盘孔中。观察标本时,先使用低倍接物镜,此时,视野较大,标本较易查出,但放大倍数较小(一般放大100倍),较小的物体不易观察其结构。高倍接物镜放大的倍数较大(一般放大400倍),能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结构。

寄生虫的蠕虫卵,微丝蚴,原虫的滋养体及包囊,昆虫的幼虫,均使用低、高倍镜。组织细胞内的原虫,则使用油镜。使用低、高倍镜观察,如在低倍镜下不能准确鉴定所见的物体或其内部构造时,则转高倍镜观察。使用油镜观察,一般加一滴油后直接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进行镜检观察。

3.低倍、高倍、油镜头的识别:

(1)标明放大倍数10×,40×,100×,或10/0.25,40/0.65,100/1.25。

(2)低倍镜最短,高倍镜较长,油镜最长。

(3)镜头前面的镜孔低倍镜最大,高倍镜较大,油镜最小。

(4)油镜头上常刻有黑色环圈,或“油”字。

4.低倍镜换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光线对好后,移动推进器寻找需要观察的标本。

(2)如标本的体积较大,不能清楚查见其构造因而不能确认时,则将标本移至视野中央,再旋转高倍接物镜于镜筒下方。

(3)旋转微调节器至物象清晰为止。

(4)调节聚光器及光圈,使视野内的物象达到最清晰的程度。

5.油镜的使用方法:

(1)原理:使用油镜观察时,需加香柏油,因为油镜需要进入镜头的光线多,但油镜的透气孔最小,这样进入的光线就少,物体不易看清楚。同时又因自玻片透过的光线,由于介质(玻片-空气-接物镜)密度(玻片:n=1.52,空气:n=1.0)不同而发生了折射散光,因此射入镜头的光线就更少,物体更看不清楚。于是采用一种和玻片折光率相接近的介质如香柏油,加于标本与玻片之间,使光线不通过空气,这样射入镜头的光线就较多,物象就看得清楚。

(2)油镜的使用:

a.将光线调至最强程度(聚光器提高,光圈全部开放)。

b.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上升,滴香柏油1小滴(不要过多,不要涂开)于接物镜正下方标本上。

c.转动接物镜转换盘,使油镜头于镜筒下方。

d.俯身镜旁侧面在肉眼的观察下,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徐徐下降浸入香柏油内,轻轻接触玻片为止。

e.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徐徐上升至见到标本的物象为止。

f.转动微调节器,使视野物象达到最清晰的程度。

g.左手徐徐移动推进器,并转动微调节器以观察标本。

h.标本观察完毕后,转动粗调节器将镜筒升起,取下标本玻片。立即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香柏油擦净。

6.注意事项:

(1)使用显微镜之前,应熟悉显微镜的各部名称及使用方法,特别应掌握识别三种接物镜之特征。

(2)寄生虫学实习中所观察的标本,大多数为无色和颜色较浅,因此必须注意光线的调节。

(3)新鲜标本观察时,须加盖玻片,以免标本因蒸发而干燥变形或污染侵蚀接物镜,同时可使标本表面匀平,光线得以集中,有利于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内蒙古凌汛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在内蒙古河段,区间的支流较少而且均为雨洪产流的时令河,冰期几乎无水补给,因此,内蒙古河段冰期来水绝大部分是兰州以上的来水。

内蒙古段凌汛

黄河内蒙河段,地处黄河最北端,从宁夏的石嘴山市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拉僧庙入境,至伊克昭盟准格尔旗马栅的榆树湾出境,干流全长840公里,总落差仅162.5米。泫河段河宽坡缓,逶迤曲折,虽地处上游,但在昭君坟至头道拐的河道比降已接近黄河河口的比降。

内蒙古河段地处黄河流域最北端,高程海拔千米以上,离海洋距离远,暧温气流难以到达,常为蒙古高压控制,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冬季严寒漫长,气温在零度以下的时间持续4—5个月,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5℃,这段河流冰冻期4—5个月,大部分为稳定封河段。由于河道流向自南向北,其上游甘宁夏段温度高,内蒙古段温度低,故河道流凌段溯源而上,而解冻开河则由甘肃、宁夏段逐渐向下发展,在自然情况下,内蒙古段包头的流凌封冻时间,常比兰州早20多天,而解冻开河时间却晚一个多月。

冬季内蒙古段河道流量一般在每秒400立方米以上。此段气温低、冰层厚,洪峰过境水鼓冰裂,造成大块流冰多,加之河势的作用,流冰密集卡冰结坝,使河道水位猛裂抬升,极易造成串堤决口、淹没成灾。

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段解冻开河期,历史上年年均有程度不同的灾害发生,平均两年就有一次。1968年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投入运用后,冰期调节了河道的水量和热量,使内蒙古段的凌汛发生了明显改变,灾害大为减轻。但是,凌汛复杂,影响因素多,在特殊情况下,仍有发生较大凌汛灾害的可能,黄河凌汛威胁并未彻底解除。因为上游水库离下游凌洪严重河段距离过远,上游水库的调节运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内蒙古河段的凌洪威胁。

总结:根据工农业生产的需水要求,不可能在解冻期完全断流;而且水库防凌库容有限,也不可能较长时间蓄水。因此,在现阶段,还需综合运用多种防凌措施,才能减轻或免除凌汛灾害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刚果河概述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流经赤道两侧,获得南北半球丰富降水的交替补给,具有水量大及年内变化小的水情特征。

河口年平均流量为每秒41000立方米,最大流量达每秒80000立方米。如果按流量来划分,刚果河的流量仅次于亚马逊河,是世界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唯一干流两次穿越赤道的河流。河口成较深溺谷,河槽向大西洋底延伸150公里,在河口外形成广阔的淡水洋面。干支流多险滩、瀑布和急流,以中游博约马瀑布群和下游利文斯顿瀑布群最为著名。

刚果河流域包括了刚果民主共和国几乎全部领土,刚果和中非共和国大部、赞比亚东部、安哥拉北部以及喀麦隆和坦桑尼亚的一部分领土。在这片广阔的流域,密集的支流、副支流和小河分成许多河汊,构成一个扇形河道网。这些河流从周围海拔270至460米的一片会聚的斜坡上流入一个中央洼地,这个洼地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刚果河主要支流有乌班吉河、夸河和桑加河。刚果河自源头至河口分上、中下很不相同的三段。上游的特点是多汇流、湖泊、瀑布和险滩;中游有7个大瀑布组成的瀑布群,称为博约马(旧称斯坦利)瀑布;下游分成两汊,形成一片广阔的湖区,称为马莱博湖。刚果河流域具有非洲最湿润的炎热气候,最广袤、最浓密的赤道热带雨林。刚果河有终年不断的雨水供给,流量匀衡。稠密的常绿森林和受赤道气候重要影响的刚果河流域同样广阔。森林区的外边是热带大草原带。刚果河中有多种鱼类和鳄鱼。刚果河自博约马瀑布以下可部分通航,加上众多支流,构成总长约16000公里的航运水道系统,对促进内陆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刚果河流域的水力蕴藏量占世界已知水力资源的六分之一,但目前尚未进行多少开发。金沙萨以下建有大型。

刚果河左岸支流多发源自安哥拉、赞比亚;右岸支流多发源自喀麦隆、中非,干流流经赞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刚果河全长4640公里,流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公里,其中60%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其余面积分布在刚果共和国、喀麦隆、中非、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安哥拉等国。河口年平均流量3900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3026亿立方米,年径流深342毫米。其流域面积和流量均居非洲首位,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第二位。在非洲其长度仅次于尼罗河,而流量却比尼罗河大16倍。

从马莱博湖往上游起,刚果河流域所承接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毫米(60吋)左右,其中约1/4强流入大西洋。但刚果河的灌溉流域大约只有亚马逊河的一半大小,河口的流量每秒约41,000立方米(1,450,000立方呎),比亚马逊的每秒179,000立方米(6,350,000立方呎)要少得多。

总结:刚果河又称扎伊尔河。非洲第二长河。位于中西非。上游卢阿拉巴河发源于扎伊尔沙巴高原,最远源在赞比亚境内,叫谦比西河。北流出博约马瀑布后始称刚果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三次科技革命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首先发生在美国。

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4.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时代)。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3.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岩浆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浆活动和火山活动

熔岩流在喷溢过程中,因压力骤降,挥发分会大量逸失,因此还不是真正的岩浆,仅是最接近于岩浆的物质。岩浆可以随地壳活动运移到地壳的不同深处冷凝结晶,也可以喷溢到地表冷凝固结。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magmaticaction)。喷出地表的岩浆活动叫做火山活动或火山作用(volcanicaction)。

由于地壳的保温作用,越向地心其温度越高。地核因高压呈固体状态。而地壳之下的高温物质呈液体状态就是岩浆。

岩浆的组成成分

根据现代火山喷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其中SiO2的含量在80—30%之间;金属氧化物如Al2O3、Fe2O3、FeO、MgO、CaO、Na2O等占20—60%。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此外,岩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2O、CO2、H2S、F、Cl2等。

总结:是指地下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当岩浆喷出地表后,则被称为熔岩。火山在活动时不但有蒸汽、石块、晶屑和熔浆团块自火山口喷出,而且还有炽热粘稠的熔融物质自火山口溢流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美国独立战争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时间:1775—1783年。

3.领导人物: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历史功绩: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第一部宪法,并忠实地执行宪法。)

4.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5.美国独立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

6.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7.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8.胜利原因:

(1)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

(2)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

(3)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9.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0.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从而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

2.意义: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菌和真菌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知识巩固

一、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发酵技术

(1)乳酸发酵

①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

②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酸黄瓜,奶酪

2.食品保存。

(1)腐败原因-------细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2)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3)常用保存方法:

“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

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冷冻法、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

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

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渗透保存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使用防腐剂

二.现代的生物技术

1.基因工程

(1)原理:在分子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

(2)应用:改良作物、家畜产品。

2.克隆技术

(1)原理:生物的无性生殖

(2)应用:制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台东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台东山脉位于中央山脉的东侧,是台湾最东面的一条山脉。因靠近太平洋,又称海岸山脉。台东山脉北起花莲溪口,南至台东卑南溪口,西接台东纵谷。

台东山脉西侧与中央山脉之间为著名的台东纵谷,又称纵谷平原,海拔50—250米,长约150公里,平均宽8公里左右,有铁路、公路纵穿,并有横向公路通往西部,但两侧谷壁陡峭,一遇山洪狂泻,交通便中断。

台东气候

台湾气候温湿,一般树木都是一年四季常绿的。然而,位于海岸山脉西侧的台东纵谷,随着寒流一次又一次的侵袭,青山翠谷叶焕丹红,映着朝曦,如火似锦,分外耀眼,展现出迷人的景色。在台东山脉西侧大约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着一条阔叶林带。其中青枫和枫香是最主要的红叶树木,其他还有台湾榉。台湾柃、黄连木和名称不雅的臭辣树等树木。这些树木的叶子到了秋冬岁暮天寒时,不约而同地从翠绿变为透红、暗红、橙红色,装点出“红叶满秋山”的美丽景色。此时,人们常来纵谷中观赏红叶,它们那不惧严寒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感叹不已。台东纵谷的一些村庄、溪流、温泉多取名红叶,而且在纵谷中的台东县延平乡和花莲县的万荣乡各有一个以红叶命名的村庄,各有一条以红叶命名的溪流,各有一个以红叶命名的温泉。台东县延平乡的红叶村还被称为“红叶风景线”,以招徕游人。

总结:在靠近太平洋一侧,多断崖峭壁,断崖逼贴海岸,浪潮侵蚀剧烈,悬崖峭壁的地形蔚为壮观,海崖的高度常达数百米至千米,形势险峻。主峰新港山海拔1682米,位于山脉的中部偏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