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化学式与化合价试题(最新20篇)

浏览

4098

文章

1000

篇1: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亚寒带针叶林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冬季漫长严寒,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短促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c以上。气温年较差大。

分布

寒带针叶林中的动植物主要为耐寒落叶松、云杉等针叶树,树叶呈细长针状,有很厚的角质层,为世界重要的用材树种。其它树种比较单一,不像热带雨林里植物种类那样繁多。动物多长着很厚的皮毛,如熊、狐、松鼠等。其中典型动物有驯鹿、紫貂等。

北美洲: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地区。

亚欧大陆:分布于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北部起向东经芬兰和前苏联西部(南界沿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前苏联东部(除南部外),北部以年可能蒸散量350mm与极地长寒气候分界。

自然

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生长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带,如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北纬50°以北至55°或65°左右的地区。

总结:东西延伸成宽广带状,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特别大。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但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却很高。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例1:人体肝脏能够利用胡萝卜素合成维生素,因此肝病患者同时易患()。A.软骨病B.坏血病C.夜盲症D.脚气病?解体思路:我们要善于从题干中发现信息,题干已告诉我们肝脏能利用胡萝卜素合成维生素,所以肝病患者同时易患的应是维生素缺乏症,而胡萝卜素能够合成维生素A,维生素A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视觉,若缺少易患夜盲症。答案:C

例2: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是()。A.水B.有机物C.蛋白质D.维生素解体思路:在此我们应对细胞中所含物质及其作用有清晰的了解。在这四个选项中,维生素不参与构成细胞,首先被排除。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有机物中的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则是贮备的能源物质。水在细胞中的含量最多,大约占细胞鲜重的91%~92%,人体内的水大约占体重的60%~70%,所以,水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答案:A

练习1:.最近,小丽出现浑身乏力、头晕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贫血。小丽在加强营养时,应特别增加哪类无机盐的摄入?()

?A.含钙的B.含磷的C.含铁的D.含碘的

练习2: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一些瘦肉、鱼、蛋、奶、豆类等食物,因为在这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

?A.蛋白质B.脂肪C.维生素D.糖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全文共 3901 字

+ 加入清单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使科学教育从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而传统的生物教学一直是抽象的、科学世界中的生物学,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生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要强调生物教学要回归自然,要紧密联系生活世界。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初步了解了生物的概念、分类以及生物类群之后,对他们周围生物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指导他们进一步了解生物与其周围世界的关系,激发学生们探求生物学知识的欲望。这节课主要通过同学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观察到的动物和植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知识结构上看是把同学们已知知识的内化和延伸。从智能培养上讲,是对观察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打造,同时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尝试和感悟。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的积累与疏导:设计、实施“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通过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而知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技能掌握与指导:在自行设计的探究方案指导下,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综合归纳、自主获得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3、智能的提高与训导: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4、情意修炼与开导:在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在疑问驱使下尝试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实验和举例确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以及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课前准备:

学生:各小组捕捉鼠妇20只,装入盛有湿土和树叶的透明的可乐瓶中(注意透气)。

教师:培养皿、吸水纸、纸板等。鼠妇的生活环境、蚯蚓生活环境等挂图,有关教学录像资料、投影资料、统计表、曲线图。

课时分配:1课时

课堂设计

师:同学们请打开教科书第8页,观察节头情景图“沙漠的仙人掌”,大家知道,野生的仙人掌能够很好的生活在沙漠里,而高大的乔木和农作物却不能在沙漠里生活,哪位同学说出其中的原因??

生:沙漠里干旱、缺水;高大的乔木、农作物不适应沙漠环境,而仙人掌适应沙漠环境;高大乔木、农作物需水量大,仙人掌需水量小。?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看起来水是影响生物生活的一种因素,其实,在生物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的因素都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比如水、光、温度、空气、土壤和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等,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其中水、光、温度、空气、土壤为非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为生物因素。如熊猫的数量会因箭竹的大量枯萎而减少,这里的箭竹就是影响熊猫的生物因素。课前我发现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带来了所采集到的鼠妇,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是在哪里采集到鼠妇的??

生:同学1在花盆下边。?

同学2在潮湿的砖块和石头下边。?

同学3在一堆烂草下边。?

师:说的很好,由于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知道鼠妇的生活环境,所以很容易就采集到鼠妇。大家思考一下,鼠妇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阴暗、潮湿。?

师:回答很好。在干燥和光亮的环境中是不容易看到鼠妇的。那么鼠妇为什么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呢?看来环境中的一些因素确实能够影响生物的分布,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页,“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内容,提出探究的问题是什么?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提出的可探究的假设是什么?提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非生物因素而在几种非生物因素中,应该排除那些现有实验条件不计可的探究因素。?

生: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提出假设: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水或光??

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同学们已经确定。光和水对鼠妇的生活究竟是否有影响?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合作,共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加以验证。提示:对于光和水这两个环境因素来说,同学们是否可以分别利用推荐器材和其他器材,各设计一组对比环境,如对光这一因素,可设计一组“光亮和黑暗”的对比的环境,变量是光,其它因素都相同;而对水这一因素,可设计另一组“干燥和潮湿”的对比环境,变量是水,其它因素都相同。并把实验过程中鼠妇活动情况的数据记录到所发下的统计表中,并绘制曲线图。?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汇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情况。?

生:A组我们选一个洁净的培养皿,放在一张白纸上,用书本将培养皿的一半遮住,人为地制造一个“光亮与黑暗”对比环境,然后把20只鼠妇放到光亮处,观察鼠妇的活动,发现大部分鼠妇陆续地爬到光线较暗的地方。?

B组我们用一个白色透明的可乐塑料瓶,瓶的下部用不透光的纸包起来,制造一个“光亮与较暗”的不同环境,然后把20只鼠妇从瓶中放入,把瓶横放着,观察鼠妇的活动,也发现大部分鼠妇陆续地爬到光线较暗的地方。?

C组我们用一个干燥、洁净的培养皿,把一张半圆形的吸水纸放入培养皿内的一半,用滴管吸入自来水,均匀的滴在吸水纸上,将吸水纸均匀地浸湿,培养皿的另一半放一张半圆形的干燥的吸水纸,制造一个“干燥与潮湿”的不同环境,然后把20只鼠妇放入培养皿内的干燥的吸水纸上,观察鼠妇的活动,发现大部分鼠妇陆续地爬到潮湿的吸水纸上。?

D组我们用一个较深的铅笔盒,把一些潮湿的土放在铅盒的一边,另一边放上一些干燥的土,然后把20只鼠妇放入铅笔盒内的干土上,观察发现,大部分的鼠妇也陆续地爬到潮湿的土上去了。?

师:同学们做得成功。同学们在设计实验时都按照要求,分别围绕“光”、“水”这两个变量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对于“光”这个变量,设计了“光亮与黑暗”的对比环境,其他因素都相同;对于“水”这个变量,设计了“干燥与潮湿”的对比环境,其他因素都相同。有哪位同学能说明一下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生:同学1便于进行比较。?

同学2更加突出“光”或“水”两种因素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

同学3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师:回答的很好。科学探究中,我们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即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条件下,选取一种因素的不同作为变量加以对比研究。好,下面各小组的组长同学把实验过程中的调查表报上来,进行统计。选派两位同学进行统计,在实验5分钟时分布在不同环境中的鼠妇数目,并绘制曲线图。?

生:学生统计结果?

“光亮与黑暗”光亮:x个、黑暗:y个?

“干燥与潮湿”干燥:a个、潮湿:b个?

师:同学们根据这个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大家讨论。?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同学1鼠妇喜欢黑暗和潮湿,不喜欢光亮和干燥。?

同学2光和水这两种因素能影响鼠妇的分布。?

师:同学们这个探究活动做得很成功。那么,在我们的探究活动结束后,大家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鼠妇呢??

生:同学1随便扔掉

同学2放回大自然

师:大家认为该怎么办??

生:放回大自然。?

师:我也赞成放回大自然,因为鼠妇也是一种生物,我们提倡珍爱生命,就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爱护实验生物。通过探究活动,我们认识到光、水、温度等环境因素,确实能响鼠妇分布,那么,这些因素对其他生物的分布有没有影响呢?播放:“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教学录像资料”,而后阅读教科书第9页,指出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分别有哪些?举例说出这些因素对其他生物分布的影响?并说出草原上的草和鹿群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生:观看教学录像资料,阅读课文第9页、观察图1-5思考回答。?

同学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同学2光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度影响各种生物的生活,如冬眠之前,蛇在天气突然变冷时爬出来晒太阳;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如在潮湿温暖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干旱的地区要多。?

同学3草原的繁盛和衰亡关系到鹿群的生活,草是影响鹿群生存的生物因素;同样,草原上的其他生物如鹿群和人类也是影响草生存的生物因素,鹿群个体数的大量增加,或人类的不恰当的建设活动,都可能破坏草原。?

师:回答的很好,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要受到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那么生物只是被动地受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吗??

生:不是,生物能够适应环境,还能影响环境。?

师:请同学们观看投影:1?沙漠中的仙人掌。2?土壤中的蚯蚓等图片资料。然后阅读教科书第10页,就仙人掌和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展开讨论:仙人掌和蚯蚓是怎样适应环境的?蚯蚓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生:学生1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减少水的散失;茎绿色肥厚,不仅可以贮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非常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层的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生活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

学生2蚯蚓生活在潮湿而又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身体表面有刚毛,有助于它在洞穴中运动;身体表面有粘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同时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而影响环境。?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每一种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因此,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同时,生物的活动也影响着环境,生物和它所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密不可分的统一的整体。?

师:生物生活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密切,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爱生物就是关爱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应当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交流和表达,同时还要学会合作。?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编辑推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全球化趋势

全文共 1186 字

+ 加入清单

1、原因:⑴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主流。⑵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2、特征: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表现:⑴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⑵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⑶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4、例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海尔公司成为跨国公司。

5、影响(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仞剑。⑴有利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还可能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⑵不利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大。因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又有弊。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但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6、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关系的复杂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各国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由于又相互依存,因而在面临严峻挑战时,会通过对话与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7、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应当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A、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限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兴利除弊;B、要重视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内部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高速发展;C、在维护国家基本权益的前提下,通过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开发市场、公平贸易,提升自身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

8、中国是怎样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的?A、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限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兴利除弊;B、重视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内部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高速发展;C、在维护国家基本权益的前提下,通过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开发市场、公平贸易,提升自身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

9、随着经济全球化,人类面临哪些问题:能源、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人口增长的控制;太空、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毒品、艾滋病蔓延,国际恐怖活动猖獗,核武器扩散等。

10、解决问题的对策: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第一,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二,协调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第三,增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各国之间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11、在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骨的生长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骨的生长

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身高是人体生长的一个简单指标,它主要受骨骼生长的影响.骨的前身是软骨,随着人的生长,软骨细胞逐渐增多,分化为骨细胞,并在骨的中央形成骨化中心,以后骨中央的骨化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增大,发展成骨干,接着骨端处也出现继发骨化中心.在生长期,长骨的骨端与骨干之间有一块区域,这块被称为骨骺的区域,就是新骨形成的地方.随着软骨组织不断分裂,骨组织的增多,骨端和骨干逐渐增大、变粗,软骨组织不断减少.当骨干和骨端融为一体而骨骺最后消失时,骨的生长也就停止了.所以在下肢骨骨端与骨干间的长骨软骨,能形成新的骨组织,使骨长长,使身体不断的长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中纬度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度-60度之间的纬度带。高、低纬度的盛行气团在这一带相互交迭,气旋活动频繁,季节变化明显。

南北纬0度-30度之间为低纬度,30度-60度之间为中纬度,60度-90度之间为高纬度.

注意区别:南北纬0-23.5度为热带,23.5-66.5度为温带,66.5-90度为寒带.

在中纬度可以看见整个小熊星座,部分天龙座,鹿豹座和仙王座

气候与降水中纬度(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影响因素:海陆因素

大陆内部:200~500降水少

沿海地区:500~1000降水多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纬度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是亚欧大陆)

总结: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其数值在0至90度之间。位于赤道以北的点的纬度叫北纬,记为N;位于赤道以南的点的纬度称南纬,记为S。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伊拉克交通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伊拉克地处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但由于入侵伊朗和吞并科威特而在国际上陷于孤立。

交通运输

公路

伊拉克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网遍布全国,总长3.97万公里,多数建于1991年之前。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公路遭受严重破坏,战后多数得到修复。

铁路

总长2027公里,主要有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三条干线:巴格达-基尔库克-埃尔比勒线,巴格达-摩苏尔-土耳其线,以及前苏联援建的巴格达-乌姆盖斯尔港线。2000年8月,伊叙之间的铁路恢复通车。2001年7月,伊土(耳其)20年来首次开放铁路运输业务。

水运

共有各类船只35艘,总吨位79.1万吨,内河航线总长1015公里,主要有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夏台阿拉伯河及人工运河(萨达姆河)等部分水道。主要港口有乌姆盖斯尔港(年吞吐量500多万吨)和贝克尔港,贝克尔港为大型输油港,年输油能力84万吨。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乌姆盖斯尔港被立即用于接收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同年6月,该港向商船开放。

航空

海湾战争期间,伊通讯设施破坏严重,加上美英两国在伊南北设立“禁飞区”和“安全区”,对伊进行持续军事打击,伊民航业务长期中断。2000年8月,伊重新开放关闭长达10年之久的巴格达国际机场,与埃及通航。11月,伊恢复巴格达至南部城市巴士拉和北部城市摩苏尔的国内航线。2003年,受伊拉克战争影响,伊拉克航空业再度陷于瘫痪。2004年开始恢复部分国际航线。

总结:西方音乐在伊拉克的流传越来越广,许多人到欧美学习音乐,并运用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来创作本民族的音乐。同时,在伊拉克还成立了国家交响乐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脉系统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动脉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管道动力系统。动脉始于心室,由大到小,逐级分支,如树枝状遍布全身,将血液输送至毛细血管。

动脉血压较高,血流较快,因而管壁较厚,富有弹性和收缩性等特点。按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为弹性动脉、肌性动脉和小动脉。

弹性动脉是体内最大的动脉,包括主动脉、头臂动脉、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等,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但平滑肌成分较少。心室收缩时射出的血液首先进入弹性动脉,较高的血压使血管被动扩大其容量,暂时贮存一部分血液,以缓冲压力过度升高。心室收缩驱动血液的一部分能量以势能的形式贮存在弹性动脉管壁中,这种动、势能转换沿动脉壁依次传递至肢体的动脉压力,就是临床上通常测得的收缩压;当心室舒张时,被动扩张的血管发生弹性回缩,将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推进,此压力传至肢体的动脉,即是临床上测得的舒张压,从而使间断的射血变为连续性血流。

肌性动脉为弹性动脉的续行段及其分支,管壁内弹性纤维有所减少而平滑肌增多。在神经的调节下,平滑肌收缩,可缩小管径。体内大多数动脉属于此型,如腋动脉、桡动脉等。这些动脉将血液输送至全身各处,动脉的分支愈细,管壁内的弹力纤维愈少,平滑肌相对愈多。

小动脉是指直径小于0.1mm的动脉支,管壁的弹力和胶原纤维成分减少,而环形平滑肌显著增多。平滑肌紧张性的大小受神经性和化学性两种调节机制的控制,当血管平滑肌收缩时,其管径缩小,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故常称这段血管为阻力血管。动脉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小动脉平滑肌张力的程度,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则产生高血压。

对微循环部分来讲,这段阻力血管的口径变化又起到控制进入微循环血流量的闸门样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①有法可依,就是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重要性)

②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和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重要性)

③执法必严,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重要性)

④违法必究,就是要求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重要性)

3.青少年怎样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青少年怎样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

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1.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的特点:更多的商品经济成分和议会政治体制。

2.在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1)形成: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2)表现:①除_十将军_外,各级官员,向所有公民开放。

②公民大会、_五百人会议_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利,__公民大会_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③雅典的每个_公民_都有机会以_抽签__的形式参与政治活动。④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__津贴___。

(3)评价:①局限性:平等和公正的民主原则仅适用与雅典男性成年公民。②进步性: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

3.古代罗马共和国成立的时间_前509年__。

4.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爆发的战争。影响:(1)积极:使罗马掠夺了大量的土地,奴隶和战胜品,使罗马变得空前强大和繁荣。

(2)消极:但也使罗马的贪婪和占有欲恶性膨胀,疆域的扩大使原有的共和国体制不再适应新的统治需要。5.公元前27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西北内陆区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西北内陆区(内蒙、宁、甘、新)

1、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送到,水循环很不活跃,是我国气候最为干旱的地区。气候表现为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少,多风沙,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日照丰富;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

2、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这里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西北区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植物来说,白天气温高、光照强,加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夜间气温低,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了养分的消耗,因此,本区所产瓜果品质十分优良。

3、富有特色的灌溉农业。本区农耕必须依靠灌溉,有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甜菜等都生长良好。

(1)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这里利用黄河流向微微倾斜的自然坡度,开挖引水渠,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宁夏平原至今保存有秦渠、汉渠等著名渠道。平原上沟渠纵横,阡陌相连,稻田密布,村舍向望,被人誉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发展成为“塞上米粮川”。

(2)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灌溉农业仅限于高山山麓的冲积平原上,这里土质较好,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充足,利用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荒垦殖,引水灌溉,把荒漠变成了肥沃的绿洲。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是我国长绒绵的主要产区,这里无霜期较长,夏季气温高,积温量大,日照充分。新疆吐鲁番盆地,有引地下水灌溉的特殊工程—坎儿井。

4、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因降水较丰而成为我国水草最丰美的牧场和打草场,三河一带出产的三河牛、三河马,闻名全国;宁夏所产的滩羊是稀有的优质裘皮羊品种;新疆境内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形雨较多,山腰以云衫林为主的山地针叶林,以上以下生长牧草,以上为夏季牧场,以下为冬季牧场,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区,所产细毛羊是优良畜种。

5、本区由于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任意樵采,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危害。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防止沙漠蔓延和草场退化,是本区环境治理和改造的重要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光合作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间作套种(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延长应的目的。

(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在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等。

(4)其他方面

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组成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

(1)骨:骨是一种器官。骨质中有水分、有机物和无机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因此骨质坚硬;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使骨具有韧性。人体内有206块骨,骨与骨连结构成骨骼。

(2)关节: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

①关节面:相邻两块骨的接触面,凸起的一面叫关节头;凹进的一面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②关节囊: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它包绕着整个关节,使相邻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关节囊内还有坚韧的韧带,对关节起加固作用。

③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

(3)骨骼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腱呈白色,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很坚韧。一般位于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没有收缩能力;肌腹呈红色,位于骨骼肌的中间,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里面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柔软而富有弹性,在受到刺激时能够收缩。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在人体内骨骼肌接受的刺激来自于神经。当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例题】组织的形成是()的结果。

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D.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解析: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而构成生物体的组织的出现,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叫组织。可见相同的细胞可以分化为不同的组织,细胞分化是组织形成的基础。

答案:C

练习:1.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

A.细胞的分裂和生长B.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C.细胞的生长D.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细胞质平分为二,各含一个细胞核②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③细胞核平分为二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③②

3.细胞分裂受细胞中()的控制。

A.叶绿体B.线粒体C.遗传物质D.液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软体动物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

提出问题

导出课题

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

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①本节课先以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并让学生识别入手。待学生识别之后,再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体动物。为什么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②关于观察当地常见软体动物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有目的地选择那些取材方便,代表性强的实验材料,事先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准备好实验材料,这里以观察河蚌为例来说明。观察前,教师要出示观察提纲,观察的项目有:

A.河蚌的体外有没有贝壳?有几片贝壳?

B.用铅笔碰一下张开的贝壳,河蚌会有什么反应?这个反应说明贝壳对它有什么作用?

C.将河蚌放在温度为50℃的水中,贝壳会张开,观察在贝壳的内表面是否有一层柔软的膜?这层膜里包着的身体是否柔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台东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台东山脉位于中央山脉的东侧,是台湾最东面的一条山脉。因靠近太平洋,又称海岸山脉。台东山脉北起花莲溪口,南至台东卑南溪口,西接台东纵谷。

台东山脉西侧与中央山脉之间为著名的台东纵谷,又称纵谷平原,海拔50—250米,长约150公里,平均宽8公里左右,有铁路、公路纵穿,并有横向公路通往西部,但两侧谷壁陡峭,一遇山洪狂泻,交通便中断。

台东气候

台湾气候温湿,一般树木都是一年四季常绿的。然而,位于海岸山脉西侧的台东纵谷,随着寒流一次又一次的侵袭,青山翠谷叶焕丹红,映着朝曦,如火似锦,分外耀眼,展现出迷人的景色。在台东山脉西侧大约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着一条阔叶林带。其中青枫和枫香是最主要的红叶树木,其他还有台湾榉。台湾柃、黄连木和名称不雅的臭辣树等树木。这些树木的叶子到了秋冬岁暮天寒时,不约而同地从翠绿变为透红、暗红、橙红色,装点出“红叶满秋山”的美丽景色。此时,人们常来纵谷中观赏红叶,它们那不惧严寒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感叹不已。台东纵谷的一些村庄、溪流、温泉多取名红叶,而且在纵谷中的台东县延平乡和花莲县的万荣乡各有一个以红叶命名的村庄,各有一条以红叶命名的溪流,各有一个以红叶命名的温泉。台东县延平乡的红叶村还被称为“红叶风景线”,以招徕游人。

总结:在靠近太平洋一侧,多断崖峭壁,断崖逼贴海岸,浪潮侵蚀剧烈,悬崖峭壁的地形蔚为壮观,海崖的高度常达数百米至千米,形势险峻。主峰新港山海拔1682米,位于山脉的中部偏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热带气旋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

温带气旋也可由热带气旋变成,当热带气旋北移至温带一带,受西风槽影响而失去了热带气旋的特性,转变成温带气旋。另一方面,视其位置及强度,大型的温带气旋的影响范围可能会超过温带地区,连带亚热带地区也可受到影响。

热带性的温带气旋绝大多数由热带系统转换而来,其中TC占了有85%以上,故以TC为例。众所周知,TC是暖心结构,由CISK机制提供主要能量的一种中尺度系统,而当其在前方遇到强大的西风槽后冷平流时,常常会出现CISK因干冷空气的卷入而出现CISK机制无法继续有效运转,同时系统内部逐渐出现斜压位能,其实这其中又要分为几个阶段:

(1)槽前辐散加强期:TC受到高空槽前西南急流的作用,出现了辐散的增强乃至爆发,这在西北太平洋几乎所有转向TC的发展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具体表现为系统的对流瞬间爆发,并且移动逐渐开始显示出向东北方向的分量。

(2)槽中冷流进入,类SubTC期:当TC进一步深入西风槽后,系统逐渐受到槽中的冷平流影响出现斜压能。此时底层的冷气团缓慢渗透,同时极大幅度的抬升TC中原本携带的富含热带水汽的对流云团,以至于快速凝结降水,并降低对流云顶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系统呈现下冷上暖的对流稳定状态,所以很少会有新的大片对流爆发,同时系统自西南侧开始出现一条地面冷锋,云图上在冷锋云系的气旋性曲率中心一般偏心于冷平流进入的一侧。TC在此状态一般达到最大的转换期降水强度,但整体风速减弱明显,同时中心气压上升,TC在此状态维持约12-36小时。

(3)斜压位能替代凝结潜热,系统完成转换:当系统内出现暖锋时,则可以认为凝结潜热的替代已经完成,由此系统已经完全转为温带气旋系统(一般机构在此时开始停编),出现一冷一暖两条典型的锋面,但同时高层依旧维持少量的暖心结构,此阶段的降水以小阵性降水为主。

总结: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另外,也可为长时间干旱的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图表总数达12个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生物中考的试题强调了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覆盖面广,涵盖了课本中的主要知识点,有效地对初中阶段的教学成效起到检测作用。

本次试卷图、表总数达12个。通过识图、读表,重点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18题,采用柱状图的形式,学生一目了然,避免了死记硬背。食物“金字塔”“生物进化树”等图形形象、具体,便于学生识图、析图、解图。

试题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健康。

如简答题35题是一道半开放题,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让学生写出一条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强化学生关注环境的意识,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环境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存自然选择中优胜劣汰的过程,它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对于现今存在的每一种生物来说,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1)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①生长在干旱沙漠或荒漠中的植物,叶子特化成针形或刺形,根系特别发达,如仙人掌、骆驼刺等

②由于生活环境经常受到同一方向大风的影响,树木的分枝只有一侧生长良好.如旗形树(图l-2-2)

(2)动物对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名称概念举例

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卡相似的体色,利于逃避敌害或猎捕动物青蛙的体色;鲫鱼的体色

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能对敌害起到警示作用,利于自我保护

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性状和色泽斑等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停息在树上的模样像枯叶

特别提醒: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即每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是适应所有的环境。如北极的雪兔在冬季到采时换上白毛,以适应雪地环境,但如果降雪较迟。这样的体色反而易被敌害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化学知识点:化学式的读法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化学式的读法

1)单质

a)气体:元素名称+气

例:He(氦气)、N2(氮气)、O2(氧气)、Cl2(氯气)

b)非气体:元素名称

例:Ca(钙)、C(碳)、S(硫)、P(磷)

c)特殊读法:O3(臭氧)、C60(碳60)

2)化合物(总原则:倒着读)

a)形如“AxBy”的化合物读作:“B化A”,是否读出数字,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NaCl(氯化钠)、MgO(氧化镁)、CO(一氧化碳)、Fe3O4(四氧化三铁)、Fe2O3(三氧化二铁)

b)形如“AOH”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A”,一般不读数字

例:NaOH(氢氧化钠)、Ca(OH)2(氢氧化钙)

c)形如“NH4A”的化合物读作:“某化铵”,一般不读数字

例:NH4Cl(氯化铵)

d)形如“ABOx”的化合物读作:“B酸A”,一般不读数字

例:Na2SO4(硫酸钠)、Ca(NO3)2(硝酸钙)、(NH4)2SO4(硫酸铵)

e)特殊读法:NH3(氨气)、H2O(水)、有机物【CH4(甲烷)、乙醇(C2H5OH)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