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及经典例题汇编17篇

浏览

260

文章

17

篇1: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例题分析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二、例题分析

例2.直线y=-x与双曲线y=-的两个交点都在抛物线y=ax2+bx+c上,若抛物线顶点到y轴的距离为2,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两函数图象交点的求法就是将两函数的解析式联立成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既为交点坐标。

解:∵直线y=-x与双曲线y=-的交点都在抛物线y=ax2+bx+c上,

由解这个方程组,得x=±1.

∴当x=1时,y=-1.

当x=-1时,y=1.

经检验:都是原方程的解。

设两交点为A、B,∴A(1,-1),B(-1,1)。

又∵抛物线顶点到y轴的距离为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或x=-2,

当对称轴为直线x=2时,

设所求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2+k,又∵过A(1,-1),B(-1,1),

∴ 解方程组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

即y=x2-x-.

当对称轴为直线x=-2时,设所求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2+k,

则有 解方程组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

y=-x2-x+.

∴所求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或y=-x2-x+。

说明:在求直线和双曲线的交点时,需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x,y值,双曲线的解析式为分式方程,所以所求x,y值需检验。抛物线顶点到y轴距离为2,所以对称轴可在y轴左侧或右侧,所以要分类讨论,求出抛物线的两个解析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反比例函数性质

函数y=k/x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k≠0,其中X是自变量,

1.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

2.k>0时,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k0上同为增函数。

3.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4..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轴相交。但随着x无限增大或是无限减少,函数值无限趋近于0,故图像无限接近于x轴

5.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y=xy=-x(即第一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有了它考高分!

全文共 17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好的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家学习,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中数学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1

有理数思维导图

2

整式的加减思维导图

3

基本平面图形思维导图

4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思维导图

5

一元一次方程思维导图

6

二元一次方程组思维导图

7

实数思维导图

8

不等式思维导图

9

整式的乘法思维导图

10

相交线与平行线思维导图

11

平面直角坐标系思维导图

12

三角形思维导图

13

一次函数思维导图

14

三角形的证明思维导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数学知识点——二次函数解析式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1.二次函数y=ax²,y=a(x-h)²,y=a(x-h)²+k,y=ax²+bx+c(各式中,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们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如下表:

解析

y=ax²

y=a(x-h)²

y=a(x-h)²+k

y=ax²+bx+c

顶点坐标

[0,0]

[h,0]

[h,k]

[-b/2a,(4ac-b²)/4a]

对称轴

x=0

x=h

x=h

x=-b/2a

当h>0时,y=a(x-h)²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²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²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即可得

当h>0,k

当h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²+k的图象;

当h

因此,研究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通过配方,将一般式化为y=a(x-h)²+k的形式,可确定其顶点坐标、对称轴,抛物线的大体位置就很清楚了.这给画图象提供了方便.

2.抛物线y=ax²+bx+c(a≠0)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

3.抛物线y=ax²+bx+c(a≠0),若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

(1)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2)当△=b2-4ac>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1,0)和B(x2,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

(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AB=|x2-x1|=.

当△=0.图象与x轴只有1个交点;

当△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当a

5.抛物线y=ax²+bx+c的最值:如果a>0(a

顶点的横坐标,是取得最值时的自变量值,顶点的纵坐标,是最值的取值.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经过3个已知点或已知x、y的三对对应值时,可设解析式为一般形式:

y=ax²+bx+c(a≠0).

(2)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时,可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²+k(a≠0).

(3)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与x轴的2个交点坐标时,可设解析式为两根式:y=a(x-x1)(x-x2)(a≠0).

7.二次函数知识很容易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因此,以二次函数知识为主的综合性题目是中考的热点考题,往往以大题形式出现.

顶点坐标_顶点坐标-二次函数常用的一般形式

1.y=ax^2+bx+c(a≠0)

2.y=ax^2(a≠0)

3.y=ax^2+c(a≠0)

4.y=a(x-h)^2(a≠0)

5.y=a(x-h)^2+k(a≠0)←顶点式

6.y=a(x-x1)(x-x2)(a≠0)←交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数学重要考点归纳——二次函数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考点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

考核要求:(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2)知道常值函数;(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核要求:(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考核要求:(1)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1)借助图像的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之间的联系;(2)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注意:(1)解题时要数形结合;(2)二次函数的平移要化成顶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数学知识点:函数的相关概念定义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判断Y是否为X的函数,只要看X取值确定的时候,Y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5、函数的解析式: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6、函数的图像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内容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定义:

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函数表达式为:

◆y=k/x

◆y=kxˉ1

◆xy=k

注意:反比例函数成立的条件是:k为常数且k≠0。该条件同时成立,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其成立条件,从而在取值范围的确定中易出错。

函数的增减性:

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

性质:

(1)反比例函数上任何一点与轴线围城的直角三角形面积都相等|k|/2;

(2)图像上任意两点与原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直角梯形的面积;

(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相交时,存在线段相等的关系,坐标点关于原点对称的关系;

(4)反比例与一次函数有交点时,可以联立求出交点坐标(二次联立可以求一元二次方程,反映方程根的个数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判断函数图像

全文共 199 字

+ 加入清单

判断函数图像

①看系数:一次函数只有一个未知数a;

注意:若一次函数的一次项系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反比例系数正负相同,直线与双曲的两支都有交点。

②找矛盾:通常需要运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得到正确答案。反比例函数只有一个未知数,因此常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入手进行判断。如果a>0,反比例函数图像在第一、三象限,如果a

注意:当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相结合出题时,需要再判断其他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就可确定其函数图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例题分析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二、例题分析

例4、如图,锐角三角形ABC的边长BC=6,面积为12,P在AB上,Q在AC上,且PQ∥BC,正方形PQRS的边长为x,正方形PQRS与△ABC的公共部分的面积为y。

(1)当SR恰落在BC上时,求x,

(2)当SR在△ABC外部时,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3)求y的最大值。

略解:(1)由已知,△ABC的高AD=4。

∵△APQ∽△ABC,(如图一)

设AD与PQ交于点E ∴

(2)当SR在△ABC的外部时,同样有,

则,即AE=

∴y=ED·PQ=x(4-)=-2+4x()

(3)∵a=-

∴当x=3时,y取得最大值6.

说明:此例将线段PQ的长设为x,正方形PQRS与△ABC的公共部分的面积设为y,寻找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y取最大值时,要注意顶点(3,6)的横坐标是否在取值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例题分析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二、例题分析

例1.已知P(m,n)是一次函数y=-x+1图象上的一点,二次函数y=x2+mx+n的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的平方和为1,问点N(m+1,n-1)是否在函数y=-图象上。

分析:P(m,n)是图象上一点,说明P(m,n)适合关系式y=-x+1,代入则可得到关于m,n的一个关系,二次函数y=x2+mx+n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方程x2+mx+n=0的两个根,则x1+x2=-m,x1x2=n,由平方和为1即x12+x22=(x1+x2)2-2x1x2=1,又可得到关于m,n的一个关系,两个关系联立成方程组,可解出m,n,这种利用构造方程求函数系数的思想最为常见。

解:∵P(m,n)在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上,

∴n=-m+1,∴m+n=1.

设二次函数y=x2+mx+n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x1,x2,

∴x12+x22=1,

又∵x1+x2=-m,x1x2=n,

∴(x1+x2)2-2x1x2=1,即m2-2n=1

由解这个方程组得:或。

把m=-3,n=4代入x2+mx+n=0,

x2-3x+4=0,Δ

∴m=-3,n=4(舍去).

把m=1,n=0代入x2+mx+n=0,

x2+x=0,Δ>0

∴点N(2,-1),

把点N代入y=-,当x=2时,y=-3≠-1.

∴点N(2,-1)不在图象y=-上。

说明:这是一道综合题,包括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而且需要用到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结合,求出m、n值后,需检验判别式,看是否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m=-3,n=4时,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及例题解析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1.轴对称的定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也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两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2.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图形被对称轴分成的两部分能够互相重合.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一定只有一条,也可能有两条或多条,因图形而定。】

3.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主要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而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关系非常密切,若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则这个整体就是轴对称图形;反过来,若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作两个图形,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原对称轴)对称.。

4.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的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任何对应部分也成轴对称;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5.线段的轴对称性

①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到线段两个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画出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这样就出现相等线段,直接或间接地为构造全等三角形创造条件。②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这点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外心。】

6.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线段的中垂线。

7.角的轴对称性

(1)角是轴对称图形,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3)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①用符号语言表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若CD平分∠ADB,点P是CD上一点,且PE⊥AD于点E,PF⊥BD于点F,则PE=PF】

【②用符号语言表示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若PE⊥AD于点E,PF⊥BD于点F,PE=PF,则PD平分∠ADB】

8.角平分线的画法

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数学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化成一般形式ax²+bx+c=0(a≠0)。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特殊三角函数值,圆的基本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等。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化成一般形式ax²+bx+c=0(a≠0)。其中ax²叫作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叫作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叫作常数项。

特殊三角函数值一般指在30°,45°,60°等角的三角函数值。这些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经常用到的。并且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可以求出一些其他角度的三角函数值。cos30°=1,tan45°=1。

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涉及交点情况

全文共 199 字

+ 加入清单

涉及交点情况

■找交点及交点个数:已知交点的某一横坐标,代入即可求出其纵坐标,反之亦然;当要求交点坐标时,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联立方程组,进行求解;

■求解交点个数: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联立方程组的解的个数就是交点个数。

■求解析式:求解析式一般需要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函数图像上有几个未知数,一般需要找几个点。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中,通常寻找交点的坐标,从而得出解析式并分别求得解析式中的常数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例题分析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二、例题分析

例5.(潍坊市中考题)某公园草坪的护栏是由50段形状相同的抛物线组成的,为牢固起见,每段护栏需按间距0.4m加设不锈钢管(如图一)作成的立柱。为了计算所需不锈钢管立柱的总长度,设计人员利用图二所示的坐标系进行计算。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计算所需不锈钢管立柱的总长度。

分析:图中给出了一些数量,并已经过护栏中心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所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关键是找到一些条件建立方程组。因为对称轴是y轴,所以b=0,可以设二次函数为y=ax2+c.

解:(1)在如图所示坐标中,设函数解析式为y=ax2+c,B点坐标为(0,0.5),C点坐标为(1,0)。

分别代入y=ax2+c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0.5x2+0.5

(2)分别过AC的五等分点,C1,C2,C3,C4,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B1,B2,B3,B4,则C1B1,C2B2,C3B3,C4B4的长就是一段护栏内的四条立柱的长,点C3,C4的坐标为(0.2,0)、(0.6,0),则B3,B4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3=0.2,x4=0.6.

将x3=0.2和x4=0.6分别代入

y=-0.5x2+0.5得y3=0.48,y4=0.32

由对称性得知,B1,B2点的纵坐标:y1=0.32,y2=0.48

四条立柱的长为:C1B1=C4B4=0.32(m)

C2B2=C3B3=0.48(m)

所需不锈钢立柱的总长为

(0.32+0.48)×2×50=80(m)。

答:所需不锈钢立柱的总长为80m。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知识归纳及例题讲解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归纳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基础知识归纳:

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y=kx+b中的b为0时,y=kx(k为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基本方法归纳: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关键是看它的k是否不为0和自变量指数是否为1;而要判断是否为正比例函数还要在一次函数基础上加上b=0这个条件.

注意问题归纳:当k及自变量x的指数含字母参数时,要同时考虑k≠0及指数为1.

归纳2:一次函数的图像

基础知识归纳: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

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k>0,b>0时,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b

k0时,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k

当b=0时,一次函数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基本方法归纳:一次函数y=kx+b是由正比例函数y=kx上下平移得到的,要判断一次函数经过的象限,先由k的正负判断是过一、三象限还是过二、四象限,再由b的正负得向上平移还是向下平移,从而得出所过象限。而增减性只由k的正负决定,与b的取值无关.

注意问题归纳:准确抓住k、b的正负与一次函数图象的关系是解答关键.

归纳3: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基础知识归纳: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y=kx(k≠0)中的常数k。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y=kx+b(k≠0)中的常数k和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基本方法归纳:?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只需一个点的坐标,而求一次函数解析式需要两个点的坐标.

注意问题归纳:?数形结合思想,将线段长度,图形面积与点的坐标联系起来是关键,同时注意坐标与线段间的转化时符号的处理.

归纳4: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基础知识归纳:

直线y=kx+b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与Y轴的交点坐标;能求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基本方法归纳:直线与两坐标轴交点是关键.

注意问题归纳:对于k不明确时要分情况讨论,否则容易漏解.

归纳5:一次函数的应用

基础知识归纳:

主要涉及到经济决策、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应用.利用一次函数并与方程(组)、不等式(组)联系在一起决实际生活中的利率、利润、租金、生产方案的设计问题.?

基本方法归纳:利用函数知识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设定实际问题中的变量;

(2)建立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或其他复合而成的函数式;

(3)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保证自变量具有实际意义;

(4)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5)写出答案

注意问题归纳:读图时首先要弄清横纵坐标表示的实际意义,还要会将图象上点的坐标转化成表示实际意义的量;自变量取值范围要准确,要满足实际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涉及面积的运用

全文共 121 字

+ 加入清单

涉及面积运用

坐标系中的图形面积问题最基本的图形为三角形,解答核心是要把点坐标转化为线段长度。

注意:反比例函数图象是一种特殊的图形,它的两个分支既关于原点对称,又关于直线Y=X、Y=-X对称,因此我们做题时要充分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来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数学知识点:反比例函数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的形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k的符号k>0k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

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及诶是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的几何意义

设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过点P作轴、轴的垂线,垂足为A,则

(1)△OPA的面积.

(2)矩形OAPB的面积。这就是系数的几何意义.并且无论P怎样移动,△OPA的面积和矩形OAPB的面积都保持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