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生物细胞结构知识梳理(热门20篇)

浏览

3481

文章

356

篇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汗液的形成与排出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例】某人划破了手指导致出血,伤口至少深至皮肤的()。

A.表皮B.生发层C.角质层D.真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肤的结构。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由角质层和生发层组成,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中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伤口流血了,至少已经伤至真皮。?

答案:D练习1:1.皮肤的表皮属于()。?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神经组织D.肌肉组织?

2.构成真皮的主要组织是()。

A.结缔组织B.肌肉组织C.肌肉组织D.疏松结缔组织

3.常晒太阳,皮肤会逐渐变黑,这是因为()。

A.黑色素细胞增生B.黑色素增多

C.表皮的角质层加厚D.真皮内血管增多

4.某人不小心擦破了皮肤,却没有出血,可能是擦伤了皮肤的()。

A.表皮B.真皮C.皮下组织D.生发层?

5.注射青霉素之前要先做皮试,作皮试的时候,会感觉特别疼,这是因为()中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A.表皮B.真皮C.角质层D.生发层?最新考题考纲解读:1.以选择、综合分析的形式考查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以图表分析的形式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和血浆、原尿、尿液的三者区别及形成原因。3.以选择、识图分析的形式考查肾脏病变的原因及治疗。4.以选择的形式考查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考题1:(2009,长沙)与尿液形成无关的结构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尿道2.(2009,德城)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A.氧气增加,尿素减少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C.氧气减少,尿素增加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3.(2009,东营)剧烈运动时,运动员表现为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A.保护和排泄B.排泄和调节体温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4.(2009,福州)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肾脏B.肝脏C.输尿管D.膀胱5.(2009,淮安)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A.小肠B.肾脏C.大肠D.输尿管6.(2009,济宁毕业)若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则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A.收集管B.肾小球C.肾小管D.肾小囊7.(2009,龙岩)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它在人体内的位置是A.腹腔后壁、脊柱两侧B.胸腔,左右各一个C.胸腔中部偏左、左右两肺之间D.腹腔的上方偏右8.(2009,绵阳)人体每天都必须排出一定量的尿液,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一、条件反射【定义】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特点】后天学习逐渐形成的;高级的;需大脑皮质的参与。是高级神经活动。

二、非条件反射【定义】无条件反射亦称非条件反射,是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或在出生后发挥作用,或随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反射弧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特点】非条件反射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容易退化。如人类而言,像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血管的分类和功能

血管分类: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血管出血时的症状及止血方法:

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对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

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慢慢渗出,血量少,一般会由于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处理时可先时伤口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血管的判断方法:

判断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方法: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为毛细血管;动脉与静脉之间相连的最细小血管是毛细血管。根据血流的方向,血液由大血管分散流向小血管。这样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小的血管汇集流往大的血管,这样的血管为静脉。

血管的保健

运动篇

下楼走楼梯:渡边尚彦表示,上楼下楼的运动量相同,家住高层的人,若上楼乘电梯,下楼时最好走楼梯,不仅增加活动量,还能锻炼血液循环系统。

起床前抖一抖:早起时是血压波动较大的时期,可以先躺在床上抖抖手脚,活动下末梢血管再起床。白天久坐易令血液集中于下半身,同样可以通过抖抖手脚来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揉敲小腿:小腿常被称为“第二心脏”,小腿肌肉的强弱关系到心脏泵血功能,因而有空时不妨揉敲小腿,促进血液循环。

起居篇

脖子系条丝巾:人的脖子上有一条特殊的血管,起到调整体温的“开关”作用,若受寒则会闭合,影响头颈血液循环。因而,夏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或冬天房间没暖气时,最好系一条丝巾,做好头颈保暖工作。

腰围要松些:收腰修身的服装、腰带、内衣会束缚小腹,久而久之会令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末梢血液循环,尤其是小腹肥胖的人,更忌长时间穿戴紧身服饰。

午后闭目养神:利用这段时间闭目养神或打个瞌睡,能调整血液循环,令人精神倍增。

多笑笑:医学研究发现,笑可以令大脑分泌内啡肽,扩张末梢血管,起到降血糖、改善血压的作用。因而,平时要有意识地多笑笑,有益血管健康。

饮食篇

焦虑时喝杯热饮:焦虑生气会令交感神经亢奋,影响血液循环,这时候喝杯热茶或热咖啡,有助于放松休息,改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同时调整自律神经功能。

食材切成大块:吃太多易发胖,体内脂肪增多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因此有必要控制饮食量。当进食开始20分钟后,饱腹神经中枢会发出“饱腹信号”,而食材切成大块有助培养慢速咀嚼习惯,延长进食时间,减少食物摄入量。

用小号餐具:使用小件餐具,如小汤匙、小盘子,也能延长用餐时间,防止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环节动物门

全文共 181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从教材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在接触活体动物的过程中去了解它并思考问题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好方法,所以,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是本课的重点,观察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蚯蚓的系统了解过程,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可以发现许多问题,例如,“蚯蚓没有脚,是靠什么来运动呢?”“蚯蚓没有眼睛可为什么能够对光线做出反应呢?”等等,同时,通过观察也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发下不知不觉地接受着科学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验虽然从“观察水螅”就开始了,但是,由于水螅的结构简单,个体又小,学生对其又不熟悉,兴趣性不高。所以,其效果是不明显的,而对蚯蚓的观察则大不一样。首先是学生对蚯蚓很“熟悉”,有着极大的兴趣;其次是实验的过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很强;如将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玻璃板上来观察其运动的变化,从而使学生提出疑问等等。这样仔细地观察蚯蚓即使是对那些非常“熟悉”蚯蚓的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因此,引导学生做好实验的每一步并充分理解该步骤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是认真按照实验要求去做的话,那么,其收获将超出教材的要求,因为在实验中,学生会观察到许多有趣的现象并提出许多问题,从而使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不仅仅是有关蚯蚓的,其更多的知识可能是有关生物实验方面的。例如,“将浸过醋的棉球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棉球浸多少醋?浸什么样的醋?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是近一点好还是稍远一点好?……等等。通过实验过程学生会在实际操作方面得到很大的收获。也许有些学生会逐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实验操作方法,它可能会与教材或老师的要求有差别,但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更简练,更精确。所以,重视实验,尤其重视学生分组实验是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决不能以讲述为主,而要以学生实验为重点。

本课的难点有二:其一是实验方面的,例如,在实验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步都要求学生得出结论,但由于实验材料的个体差异,每条蚯蚓的运动和对刺激产生反应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在实际观察中学生会产生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做为老师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包括知识及实验操作两个方面,而把握这两个方面最好的方法是做好准备实验,随机地从学生的实验材料中选取一条或二条蚯蚓,按实验步骤认真进行,从中既可发现在学生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许多问题,做到胸中有数;另外,在学生观察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应及时予以纠正,例如:抚摸蚯蚓身体腹面,应该感觉到比较粗糙,因为腹面有较多的刚毛,但可能会有些学生没有这种感觉。这时,老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进行操作,首先要从颜色上分辨蚯蚓的背腹面(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然后在抚摸时要稍用力才能感觉到粗糙。这些细节,在准备实验时都应充分想到,否则,学生就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其二是有关蚯蚓结构和生理知识方面的。这里有二个问题,第一是关于蚯蚓的体腔,前几章内容都没有提及体腔问题,是不是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没有体腔呢?学生会自然产生这样的疑问。作为老师应该做科学的解释,但不宜展开,对初中生应充分注意量力性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将水螅、绦虫、蛔虫和蚯蚓做一简单的比较:

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蚯蚓的结构比前几种动物要复杂,从而得出蚯蚓比前几种动物更高等的结论。由于蚯蚓出现了真体腔和身体分节的现象,所以,蚯蚓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第二个是蚯蚓索状神经结构的功能特点。这里出现了“神经节”的概念。教材中说明:“神经节是由许多神经细胞集合而成的”,……那么,由神经节和其发出的神经所构成的索状神经系统与前面学习过的水螅的网状神经系统有何不同呢?神经细胞集合成“节”与分散成网相比有什么意义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人体神经系统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可概括为:

神经系统按部位可分为: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2)周围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12对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31对脊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又可分为

1)躯体神经系统:又称为动物神经系统,含有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神经,主要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管理皮肤的感觉和运动器的感觉及运动。

2)内脏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管理它们的感觉和运动。含有内脏感觉(传入)神经和内脏运动(传出)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根据其功能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物的类群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的类群

【例题】夏天下过大雨后,经常见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A.土壤中缺少空气,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呼吸B.土壤中食物减少,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觅食C.蚯蚓到地面上来饮水D.潮湿的地面有利于蚯蚓的运动解析:蚯蚓白天一般穴居在土壤中,只在晚上才爬到地面上来取食。下过雨后,白天也爬到地面上来是因为土壤中充满了雨水,空气大大减少,蚯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被迫爬到地面上来呼吸。答案:A

练习1.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对虾B.蜈蚣C.蛇D.水蛭

2.侧线是下列哪种动物所特有的?()

。A.鱼类B.环节动物C.昆虫D.鸟类

3.我们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最方便的是根据()。A.体节的形状B.环带的位置C.刚毛的长短D.口和肛门的区别

4.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相似之处是()。A.体表外有外骨骼B.身体分部C.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D.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5.蝗虫、蜻蜓等昆虫腹部不断进行收缩和舒张,这是它们在进行()。A.呼吸运动B.消化活动C.产卵D.感受气味

编辑推荐:动物的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的营养繁殖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例1】以红果毛皮桃为接穗,以黄果毛皮桃为砧木,接穗上结出的毛皮桃皮色是()。A.红果皮B.黄果皮C.半边红果皮,半边黄果皮D.不一定解析:嫁接是营养繁殖(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它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它是用一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砧木),然后由接穗的芽形成新个体,这样就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果树嫁接后,结出的果实主要呈现接穗的特征。答案:A

【例2】扦插紫背天葵时,为什么剪取的茎段,上方切口是水平的,而下方切口是斜向的?解析:扦插成活的关键是枝条能不能很快长出根(不定根),所以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尽量避免其体内水分过度散失。答案:扦插紫背天葵时,剪取的茎段上方切口是水平的,可以减少伤口水分过多蒸发;而下方切口是斜向的,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这样剪出的材料也很容易辨认正反方向,以免插错影响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细菌真菌动植物人类危害

细菌和真菌中某些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寄生在活的动植物和人体的体表或体内,吸取营养物质,成为病原体,致使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有些腐生细菌能使食品腐败变质;有些真菌如青霉、曲霉,使食品、衣服等发霉变质、长毛腐烂等;还有一些曲霉如黄曲霉能产生黄曲霉素,使人致癌。

大型真菌中的蘑菇,有些种类本身含有毒素,称毒蕈(毒蘑菇),如毒蝇鹅膏、毒伞、花褶伞(“狗尿苔”)等,误食了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呼吸系统疾病危害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芽的结构和类型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例1】在一个枝芽中,位于幼叶叶腋里的突起是()。A.叶原基B.芽原基C.生长点D.芽轴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枝芽的结构。在枝芽的结构中,幼叶和茎之间有一个小小的突起,那便是芽原基,它将来可发育成侧芽。答案:B

【例2】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树木,在它们树干的横切面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轮。一个年轮内的木材特点是()。A.春材到秋材,质地由疏松到致密,颜色由浅到深B.春材到秋材,质地由致密到疏松,颜色由深到浅C.秋材到春材,质地由致密到疏松,颜色由深到浅D.秋材到春材,质地由疏松到致密,颜色由浅到深解析:生长在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的树木,在它们的树干横切面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同心环带,人们称作年轮。年轮是由于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春天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个体大,细胞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秋天,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个体小,细胞壁厚,因此,木材质地致密,颜色较深,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即年轮。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现代生物技术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生物技术

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⒈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

⒉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外援基因可以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被导入外援基因的动植物称为转基因动植物。

应用及实例:①1982年美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小鼠受

精卵中培育出“巨型小鼠”。②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杀虫毒素基因成功转入烟草中。

⒊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无性生殖)

母羊A:乳腺细胞(体细胞)中的细胞核

⑴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母羊B:卵巢中的去核卵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

母羊C:胚胎发育的场所

多利羊和A羊几乎一样是因为多利获得了母羊A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多利羊的克隆成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培育出这一动物几乎相同的生命体。

⑵克隆:不经过受精作用(有性生殖)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二、关注生物技术

⒈生物技术引发新的技术革命

⒉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组成联系与结构功能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非生物部分: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湿度等。

生物部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如:草→昆虫→食虫鸟→蛇→鹰。

(注)、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绿色植物。2、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2、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3、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高级机能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分析:理解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功能,一方面要求了解有关皮层形态位置概况,另一方面要求理解相应功能的具体表现方式。由于大脑皮层的形态辨认因沟回曲折交错而不易形成较明析的印象,而且某些中枢机能表现不易在认识上明确区分,所以使理解这些机能成为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难点,关键是要适当、充分地处理好教材内容的直观问题。例如,在认识大脑皮层形态特征时,除了用图像直观材料外,还要配合模型直观,并且可以在一模型上用适当颜色显示几个中枢部位,特别指示中央沟和外侧裂的形态位置请学生辨识。这样,就能突出重点地使学生了解大脑皮层表面特征,为学习有关中枢高级机能建立具体感性认识基础。另外,在观察大脑额状剖面图、认识灰质与白质分布情况时,还应着重强调白质纤维走向联系,可结合脑干模型来观察锥体交叉部位,并将脊髓传导束与脑相连的关系做概略介绍,说明上、下行纤维的交叉走向,为理解躯体运动和感觉机能的皮层对侧管理建立必要的形态结构认识基础。在介绍某些皮层中枢的功能时,可首先用言语直观或结合图像直观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描述有关研究实例,使学生能从中领悟到中枢功能的特点,也能促使学生较容易地使理解的知识具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物细胞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细胞的结构

动物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比较

1、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2、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浓度为0.9%,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刮:用消毒的棉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漱口的目的是清除口腔内的杂质)。

4、涂:把棉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平。

6、染: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稀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菌和真菌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细菌真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3.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编辑推荐:细菌和真菌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酵母生殖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酵母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可用于酿造生产,有的为致病菌。是遗传工程和细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类。

无性繁殖包括:芽殖,裂殖,芽裂。

有性繁殖方式:子囊孢子。

出芽繁殖

这是酵母菌进行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先长出一个小芽,芽细胞长到一定程度,脱离母细胞继续生长,而后形成新个体。有多边出芽、两端出芽、和三边出芽。

分裂生殖

少数种类的酵母菌与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分裂而繁殖。

芽裂

母细胞总在一端出芽,并在芽基处形成隔膜,子细胞呈瓶状。这种方式很少。

有性繁殖:在合适的条件下接合子经减数分裂,双倍体核分裂为4~8个单倍体核,形成子囊孢子,包含在由酵母菌细胞壁演变来的子囊中。子囊孢子又可萌发成单倍体营养细胞。

酵母可以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通过形成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才与母体分离。

有性生殖

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一般来说是四个),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一些酵母,如假丝酵母(或称念珠菌,Candida)不能进行有性繁殖。

编辑推荐:酵母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上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类的神经调节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概念;

2.、掌握条件反射的建立,并理解其意义;

3、理解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实例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说明:知识目标3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明了:人类恃有的语言功能是使人类具有特殊条件反射(对言语。文字信号发生特有反应)能力的生理基础。为此需要在认识上能够区别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并掌握建立条件反射的一般规律,理解条件反射作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使动物和人类具有适应环境的更强能力的生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循认识的递进规律,要从反射调节的特殊范例中首先抽提出二种不同性质反射的概念,然后强调对两类反射性质的理解,再来分析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最后提出人类特有条件反射能力是什么。

课时安排

本节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

吃梅、看梅、谈梅的投影片或者挂图。实验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幻灯片的形式)

难点、重点分析

1、难点:条件反射的建立。

分析: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是使无关刺激经过多次同非条件刺激结合之后,通过高级神经活动转化为条件刺激的过程。怎样结合才能实现转化?认识这一问题,需要对无关刺激的性质、非条件刺激的性质,非条件刺激引发的非条件反射现象及其意义有所领悟之后,再分析二种刺激结合的具体方式才能有一定理解。但是在举例说明上述问题时,由于学生个体经验的差别以及对教材或教师讲述的事例可能有许多不同的情景想象,这就给总结规律、理解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造成一定困难。

突破难点的方法,一是要使实验范例的呈现和介绍生动、直观,二是要对刺激形式出现的时间规律加以强调,使学生对建立条件反射实验的情景有较明确的了解。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

教师介绍小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实验:(1)给狗喂食物,狗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刺激引起的非条件反射);(2)铃声,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铃声是唾液分泌反射的无关刺激);(3)先有铃声,再给狗喂食物,狗分泌唾液(如此重复多次);(4)在实验(3)之后,只给予铃声,狗也分泌唾液(铃声已成为食物的信号,即成为狗分泌唾液反射的条件刺激)。

教师按如上步骤介绍实验的同时,配合以图像资料,最好使图示活动起来,使铃声真的响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细胞结构微小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3、病毒的繁殖: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

的病毒。

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害大利小。艾滋病:世纪瘟疫。

例:92、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B、病毒营寄生生活C、病毒具有细胞壁D、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家庭常备药物

(1)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去痛片、消炎痛等。

(2)治感冒类药:如扑感敏、康泰克、感冒通、强力银翘片、白加黑感冒片等。

(3)止咳化痰药:如必嗽平、咳必清、蛇胆川贝液等。

(4)抗生素:如氟哌酸、复方新诺明、乙酞螺旋霉素、先霉素等。

(5)胃肠解痉药:如普鲁本辛、654-2等。

(6)助消化药:如吗丁啉、多酶片、神曲等。

(7)通便药:如果导、大黄苏打片、甘油栓、开塞露等。

(8)止泻药:如易蒙停、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9)抗过敏药:如息斯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10)外用消炎消毒药:酒精、碘酒、紫药水、红药水、高锰酸钾等。

(11)外用止痛药:如风湿膏、红花油等。

(12)其他:创可贴、风油精、清凉油、消毒棉签、纱布、胶布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