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考点总结大全推荐20篇

一个好的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家学习,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中数学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浏览

    1867

    文章

    177

    篇1:初中语文文言文猜读八法之代入筛选法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代入筛选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以“而”为例,其主要用法有:连词,译为“又”、“而且”、“就”、“却”、“如果”、“因而”;代词,译为“你”、“你的”;动词译为“好像”等。

    若要在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某所,而母立于兹”中找出与其他各句不同用法的句子,在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后,就不难确定应为作代词“你的”解释的⑥了。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猜读八法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译: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小石潭记 柳宗元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一、词类活用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3、如鸣佩环,心乐之。乐,以……为乐,动词的意动用法。

    4、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下,向下,名词用作状语。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小石潭记

    2、去: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跟“来”相对。《小石潭记》

    三、重点实词

    1、清洌:清凉

    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深

    8、寂寥: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10、明灭可见明灭:或现或隐

    11、以其境过清清:凄清,冷清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名师解析文言文翻译得分技巧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2、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3、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4、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文言文翻译——《泊秦淮》

    全文共 1385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杜牧《泊秦淮》诗歌鉴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现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象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象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重要语句翻译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29.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异形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0.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31.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3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破漏,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马说》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马说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鞭打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文言文翻译——《观沧海》

    全文共 2159 字

    + 加入清单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状。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象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象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辞海》1989年版)。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文言文翻译——《破阵子》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一]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八百里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熟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很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译文二]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译文三]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可惜壮志未酬,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文言文猜读八法之句位分析法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句位分析

    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揣测,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一定)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还是)还也”。又如“焉”,在句首,如“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里;在句中,如“杀鸡焉用牛刀”,何必;在句末,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相当于“之”。尤其需注意,在句末动词后,有时是兼词“于此”,如“风雨兴焉”;在句末形容词后,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盘盘焉”。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猜读八法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文言文‖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全文共 2666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在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一、文学(文体)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西汉时刘向整理编写的。

    二、词语积累

    1.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3)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2.古今异义

    (1)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2)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3)臣之妻私臣(古义:偏爱。今义:自私。)

    (4)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劝谏。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3.一词多义

    (1)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助词,的。)

    ②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③王之蔽甚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朝:①朝服衣冠(读zhāo,早晨。)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③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所。)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3)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

    (4)于:①欲有求于我也(向……)

    ②皆以美于徐公(比。)

    ③能谤讥于市朝(在。)

    (5)上:①受上赏(第一等的。)

    ②上书谏寡人者(送上。)

    (6)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②门庭若市(像。)

    4.重点词语

    (1)邹忌讽齐王纳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3)而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

    (4)旦日,客从外来(旦日:第二天。)

    (5)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四境:全国范围。)

    (6)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8)能谤讥于市朝(市朝:公共场合。)

    (9)时时而间进(时时:不时,有时候。间:间或、偶然。)

    (10)期年之后(期年:满一年。)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之)坐谈。(省略主语、宾语)

    3.倒装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宾结构后置,应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应为“忌不信自”)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状语后置,应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四、读后启示

    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2.齐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五、理解默写

    1.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正面描写邹忌头脑清醒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妻、妾、客赞美邹忌的原因和目的)(邹忌经过思索,找出不同原因)的句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办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写出邹忌讽谏,齐王纳谏的成效的语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5.写出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照应的句子: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

    全文共 1384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朝代),唐宋八大家之一。课文选自《柳河东集》,体裁是游记。

    字音字形:

    坻(chí)坻(dǐ)屿(yǔ)嵁(kān)

    佁(yí)然翕(xī)忽如鸣珮(pèi)环

    篁(huáng)竹清冽(liè)蒙络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披拂(fú)犬牙差(cī)互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重点字词: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3.潭中鱼可百许头见:出现可:大约

    4.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

    6.隶而从者隶:跟从、跟随、跟着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8.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9.日光下澈下:往下

    10.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12.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子

    13.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15.记之而去去:离开

    一词多译:

    1.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4.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6.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课文结构:

    作者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溪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语段赏析: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按游览的顺序,抓住幽静的特点。

    2.作者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4.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醉翁亭记 欧阳修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一、词类活用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意动用法。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4、山行六七里。"山:"是"沿着山路"的意思。名词作状语

    5、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形作名。

    二、古今异义

    1、丝: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古义,弦乐器,今义,蚕丝。

    三、重点实词

    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4、临于泉上者:靠近。

    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11、醉翁之意意:情趣。

    12、深秀者: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

    15、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

    17、辄:就

    18、弈:下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文言文‖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小石潭记》

    全文共 2209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篇需背诵。

    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朝代),唐宋八大家之一。课文选自《柳河东集》,体裁是游记。

    字音字形:

    坻(chí)坻(dǐ)屿(yǔ)嵁(kān)

    佁(yí)然翕(xī)忽如鸣珮(pèi)环

    篁(huáng)竹清冽(liè)蒙络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披拂(fú)犬牙差(cī)互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重点字词: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3.潭中鱼可百许头见:出现可:大约

    4.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

    6.隶而从者隶:跟从、跟随、跟着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8.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9.日光下澈下:往下

    10.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12.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子

    13.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15.记之而去去:离开

    一词多译:

    1.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4.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6.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课文结构:

    作者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溪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语段赏析: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按游览的顺序,抓住幽静的特点。

    2.作者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4.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隔着竹丛,(就已)听到水流的声音,好像玉佩玉环相互碰击而叮当作响一样(悦耳),(我)对此感到很开心。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潭)由整块石头作潭底,靠近岸边,底石的边缘部分翻卷起来而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状貌)。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边有)青翠的树木和藤蔓,(藤蔓)覆盖缠绕,(在枝干上)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的鱼大约一百多条,(在清澈的潭水中)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就映在底石上。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儿)静静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没了踪影,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或现或隐。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一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潭边,周围竹丛树木环抱,寂静空旷没有其他游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清静幽深的环境让人不觉生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全文共 2245 字

    + 加入清单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二)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鱼我所欲也》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鱼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够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万钟的优厚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原先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译:假使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文言文翻译——《游山西村》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一]

    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

    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译文二]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文言文翻译——《渔家傲》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渔家傲

    作者:李清照

    记梦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文言文‖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陈涉世家》

    全文共 5875 字

    + 加入清单

    陈胜、吴广率领区区数百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却能挑战兵多将广、武备精良的秦朝,揭开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是因为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吼出了无数被压迫者的心声?还是因为秦朝不施仁义、专行奇政,最终为自己挖掘了坟墓?阅读课文,相信你能感受到陈胜、吴广的胆识与智慧,也能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陈胜者,阳城2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3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4,辍耕之垄上5,怅恨6久之,曰:“苟7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8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9曰:“嗟乎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1!”

    【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中华书局2014年版)。(有删节)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之,去、往。

    6〔怅恨〕惆怅、怨恨。

    7〔苟〕如果。

    8〔若〕你。

    9〔太息〕长叹。

    10〔嗟乎〕感叹词,相当于“唉”。

    11〔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二世元年1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2,九百人屯3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4,为屯长5。会6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7。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8亦死,举大计9亦死;等10死,死国11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12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1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4。扶苏以数谏故15,上使外将兵16。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17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18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19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20,宜多应者21。”吴广以为然。乃行卜22。卜者知其指意23,曰:“足下24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25?”陈胜、吴广喜,念鬼26,曰:“此教我先威众27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8,置人所罾鱼腹中29。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30。又间令31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2,夜篝火33,狐鸣34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35,皆指目36陈胜。

    【1〔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立为皇帝,称为二世。

    2〔发闾(lǘ)左適(zh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闾左就用来指代贫苦人民。適戍,强迫去守边。適,同“谪”。

    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3〔屯〕停驻。

    4〔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次,编次。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5〔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6〔会〕适逢、恰巧遇到。

    7〔失期〕误期。

    8〔亡〕逃走。

    9〔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

    10〔等〕同样。

    11〔死国〕为国事而死。

    12〔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3〔立〕指立为国君。

    14〔扶苏〕秦始皇的长子。

    15〔以数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

    16〔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敬称,这里指秦始皇。

    17〔项燕〕楚国大将。秦灭楚时,他被秦军围困,自杀。

    18〔怜〕爱戴。

    19〔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

    20〔唱〕同“倡”,首发。

    21〔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22〔乃行卜〕就去占卜。用占卜来预测吉凶,是古人的一种迷信做法。

    23〔指意〕意图。

    24〔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25〔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26〔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27〔威众〕威服众人。

    2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书,写。王,称王。

    29〔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鱼网,这里作动词,指用网捕。

    3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事了。以,同“已”。

    31〔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

    32〔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这里指军队驻扎的地方。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丛祠,神祠。丛,树木,鬼神所凭寄的地方。

    33〔篝火〕用笼罩着火。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篝,笼。

    34〔狐鸣〕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

    35〔往往语〕到处谈论。

    36〔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3。将尉4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5尉,令辱之6,以激怒其众。尉果笞7广。尉剑挺8,广起,夺9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10曰:“公等11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1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1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4!”徒属皆曰:“敬受命15。”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16也。袒右17,称大楚。为坛而盟18,祭以尉首19。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20。攻大泽乡,收而攻蕲21。蕲下22,乃令符离23人葛婴将兵徇24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25皆下之。行收兵26,比27至陈28,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29,独守丞30与战谯门中3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32、豪杰33与皆来会计事34。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35,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36,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37。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38,杀之以应陈涉。

    【3〔多为(wéi)用者〕多为(他)用的。这里的意思是说,戊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

    4〔将尉〕押送(戊卒)的军官。

    5〔忿恚(huì)尉〕使尉恼怒。恚,恼怒。

    6〔令辱之〕使(尉)责辱他。之,指吾广。

    7〔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8〔剑挺〕剑拔出鞘。

    9〔并〕一起。

    10〔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11〔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

    12〔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暂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13〔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14〔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15〔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16〔从民欲〕依从人民的愿望。

    17〔袒右〕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

    18〔为(wéi)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盟,盟誓。

    19〔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20〔都尉〕次于将军的军官。

    21〔收而攻蕲(qí)〕召集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蕲,在今安徽宿州南。

    22〔下〕攻下,攻克。

    23〔符离〕今安徽宿州。

    24〔徇〕攻占(土地)。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25〔铚(zhì)、酂(cuó)、苦、柘(zhè)、谯(qiáo)〕秦时地名,铚、谯,在今安徽。酂、苦、柘,在今河南。

    26〔行收兵〕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27〔比〕等到。

    28〔陈〕秦时县名,在今河南淮阳。

    29〔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秦时,陈县属于砀(dàng)郡,是郡府、县府的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30〔守丞〕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

    31〔谯门中〕城门洞里。

    32〔三老〕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

    33〔豪杰〕这里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34〔与皆来会计事〕一起来机会议事。

    35〔身被坚执锐〕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意思是亲自作战。被,同“披”。坚,指铁甲。执,紧握着。锐,指武器。

    36〔社稷(jì)〕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37〔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号,宣称。一说定国号为“张楚”。

    38〔刑其长吏〕惩罚当地郡县长官。刑,惩罚。】

    思考探究

    一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所写事件的发展过程。

    少有大志→谪戍渔阳→失期当斩→……

    二读史要细,只有关注历史叙事的内在逻辑和精彩细节,才能品出历史的

    “滋味”。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可以再找一些你觉得有意思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1.起义的成功发动与陈胜、吴广的性格有怎样的关系?

    2.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策略有什么高明之处?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等死,死国可乎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四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将陈胜列入主要记述王侯将相事迹的“世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陈涉世家》全文,想一想,司马迁为什么给予陈胜这么高的评价?

    1.重点句子翻译题

    (1)苟富贵,无相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表明陈胜从小就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第二段在写法上以人物动作描写为主,揭示了陈胜吴广起义的阶级根源和社会基础。

    C.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D.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可看出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是一项是()

    A.“天下苦秦久矣”一句中“苦”“久”二字,抓住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点明了起义的必然性。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D.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根本原因是:失期,法皆斩。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B.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吴广的智谋依次表现在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激怒众人。

    C.文中写陈胜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D.“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铺垫作用。

    【提分巧练:掌握辨错规律,练就火眼金睛】

    请找出下面各项中对《陈涉世家》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地方,勾画错处并说明理由。

    (1)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天下苦秦久矣。

    (2)“苟富贵,无相忘”一句展现了陈胜的远大理想。

    (3)作者选择了“陈涉少时”“与人佣耕”的典型事例,通过“辍耕之垄上”的细节,主要运用人物的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出陈涉年少时的个性。

    (4)第二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谋划起义,第二层写起义原因,第三层写制造舆论。

    (5)第三段中“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再次体现了吴广的胆识和才智。

    (6)第三段中“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与陈胜、吴广并无直接关系,没有作用,可以删去。

    参考答案

    陈涉世家

    2.(1)B(“动作描写为主”有误,应改为“语言描写为主”。)

    (2)D(直接原因应是: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应是:天下苦秦久矣。)

    (3)C(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应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提分巧练

    (1)内容分析有误。导火线应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2)内容分析有误。“苟富贵,无相忘”应是表明了陈胜不甘贫穷,要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才展现了其远大理想。

    (3)写作特色分析有误。应是主要通过对话描写,揭示出陈胜年少时的个性。

    (4)写作顺序有误。应是第一层写起义原因,第二层写谋划起义。

    (5)张冠李戴。应是再次体现了陈胜的胆识和才智。

    (6)内容分析有误。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之大,并非没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文言文字义安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安ān

    “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②安置,安放。安营扎寨(成语)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⑥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