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精彩20篇】

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是由寒向暖过渡的时候。那么,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呢?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7380

文章

183

篇1:语文文言文实词汇编

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31.故(gù)

(1)名词。

①原因,缘故。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旧的(知识)。如:温故而知新(“故”在此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论语?为政》)

(2)形容词。

从前的,原来的。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副词。

特意,特地。如: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4)连词。

所以,因此。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32.顾(gù)

动词。

①看,环顾,向四周看。如:顾野有麦场(《狼》)

②转过头看。如: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③探望,拜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33.固(gù)

(1)动词。

巩固,稳固。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形容词。

顽固,闭塞。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3)副词。

本来,原来。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34.观(guān)

(1)名词。

景观。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动词。

①阅读。如: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②观看,欣赏。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35.归(guī)

动词。

①返回,回来,回去,回家。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②归依。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归聚,归到一处。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36.好(hǎo)

(1)动词。

读hào,喜爱。如: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2)形容词。

①美好的。如: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朱元思书》)

②友好。如: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3)副词。

能够,以便。如: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7.恨(hèn)

(1)名词。

①怨恨。如: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

②仇恨,伤痛。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2)动词。

感到遗憾。如: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38.后(hòu)

(1)名词。

指方位,位置在后,与“前”相对。如: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黔之驴》)

(2)形容词。

晚,迟。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3)介词。

在……后面。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39.患(huàn)

(1)名词。

忧患,祸患。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动词。

担忧,忧虑。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40.会(huì)

(1)动词。

①聚会。

如:a.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b.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②领悟,理解。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2)副词。

恰好,正好。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语文重点诗文名言名句汇总:诗中物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1.诗中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梅尧臣《鲁山山行》)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醉翁亭记》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环:环绕。皆:副词,都。

蔚然:茂盛的样子。

山:名词状语,山上。

潺潺:流水声。

酿泉:泉水名。

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本义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是坐落高处的意思。

名:命名。

守:官名。

号:取别号。

曰:叫做。

年又最高:年纪最

大。

意:里指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酒”,后来用以比喻别有用心。

乎:介词。

若夫:用在段的开头,用来表示提出另事。

而:就,表顺承的连词。

霏:雾气。

开:散。

归:回,里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暝:昏暗。

晦:阴暗。

芳:香花。

发:开放。

佳木:好的树木。

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繁阴:浓阴。

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伛偻:驼背,老则背微驼,故“伛偻”指老人。

提携:被搀领着走,指小孩。

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渔:捕鱼。

酿:酿造,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

洌(冽):清澈貌。

山肴:指山猎获的野味。肴,指做熟的鱼肉。

蔌:菜蔬。

杂然:交错的样子。

陈:摆开

射:这里指宴饮时的种游戏,即以箭投壶中,以能否投决胜负,叫做投壶。

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记数用的签子。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谓:为,是。

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文言文通假字

全文共 2664 字

+ 加入清单

1.之

①动词,去、到、往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二世杀之《陈涉世家》钟鼓乐之(“窈窕淑女”)

又数刀毙之《狼》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谁左右采之(代荇菜)

③“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在河之洲山之僧智仙也

④“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⑤“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公将鼓之

⑥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

⑦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2.者

①结构助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结构助词,的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宜多应者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孟子二章》

④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原因)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⑦语气词,不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其

人称代词,自己、我、我的,他、他们,它

而不知太乐之乐其乐也(自己的)《醉翁亭记》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他)

指示代词,这,那专其利三世(这种)

副词,表推测或委婉语气,大概,也许,难道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其真无马邪道(难道)

4.而

①转折连词,但是,却人不知而不愠《论语?述而》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未有问而不告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②修饰连词,相当于“地”。面山而居

③顺承连词,可不译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④表顺承的连词,然,这样。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⑤表顺承的连词,就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⑥表顺承的连词,来挟天子而令诸候《隆中对》

⑦表递进的连词,而且国险而民附《隆中对》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⑧表承接,并且默而识之《论语?述而》野芳发而幽香

⑨表假设,如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⑩表并列溪深而鱼肥

5.以:

介词,(从、由,把、用、拿、用来、拿来,因为,靠、凭借、根据)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把)《出师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出师表》

悉以咨之(拿来)《出师表》以衾拥覆(拿来)《送东阳马生序》

生以乡人子谒余(用)《送东阳马生序》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出师表》必以分人(拿)《曹刿论战》

扶苏以数谏故(因为)《陈涉世家》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出师表》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送东阳马生序》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以其境过清(因为)

何以战(靠、凭借)必以情(根据)《曹刿论战》

②连词遂许先帝以驰驱(表目的,为)《出师表》

③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涉世家》

④连词,表顺承。

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咨诹善道(用来)《出师表》

无从致书以观(来)《送东阳马生序》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以便)《岳阳楼记》

以激怒其众(来、以便)《陈涉世家》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至)以伤先帝之明(以至)《出师表》

⑤动词,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⑥副词,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6.则

①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②副词,那么

则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则霸业可成《隆中对》

③连词,表假设,若,如果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之《孟子二章》

万鈡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④连词,表转折,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⑤连词,只是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7.于

①比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②对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③在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④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⑤从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⑴武判官:名不详,当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狐皮袍子。锦衾: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⑼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惨淡:昏暗无光。

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⑿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⒀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⒁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一言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掣:拉,扯。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天山:一名祁连山,横亘新疆东西,长六千余里。

⒃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⒄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行路难》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食物。直:通“值”,价值。

3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4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5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6飡:通“餐”。

7羞:通“馐”。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桃花源记 陶潜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一、通假

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异,以……为异或认为……奇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名作动

三、古今异义

1、此: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2、无论: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3、鲜美:芳草鲜美。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交通: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5、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6、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7、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四、重点实词

1、缘溪行:沿着。

2、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4、欲穷其林:穷尽

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一变为开阔明亮。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6、土地平旷:空阔、宽阔

7、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8、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9、悉如外人:全部、完全//桃花源以外的人。

10、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11、并怡然自乐:并:都。///喜悦的样子。

12、问所从来:处所,地方。

13、咸来问讯:都

1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同乡人。

15、不复出焉:再。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说出。

17、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8、此中人语云:告诉(他)说。

19、便扶向路:沿着。

20、诣太守:晋谒,拜见。

21、欣然规往:高兴的样子。

22、无问津者:探访、访求。津:渡口。

23、具答之具:详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语文文言文字义爱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爱ài

“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②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④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梁惠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文言文‖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马说》

全文共 2375 字

+ 加入清单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此篇需背诵。

课文字词详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①而伯乐不常有。②故③虽有名马,

①而:表转折,但是。②故:所以。③虽:即使。

①祗②辱③于④奴隶人之手,⑤骈死于⑥槽枥之间,不⑦以千里称也。

①祗:只,仅。②辱:(受)屈辱。③于:在。④奴隶人:奴仆。⑤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⑥槽枥:马槽。⑦以……称:以……著称。以,凭。

马之千里①者,②一食③或④尽粟一⑤石。⑥食马者不知⑦其能千里⑧而食也。

①……者:……的马。②一食:吃一次。③或:有时。④尽:吃尽。⑤石:容量单位。⑥食(sì):同“饲”,喂。⑦其:指千里马。⑧而:表承接。

①是马也,②虽有千里之③能,④食不饱,力不足,⑤才美不⑥外见,⑦且⑧欲与⑨常马⑩等?不可得,

①是:这。②虽:虽然。③能:才能。④食:吃。⑤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⑥外见: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露、表现。⑦且:犹,尚且。⑧欲:想要。⑨常马:普通的马。⑩等:等同,一样。?不可得:做不到。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①安:哪里,怎么。

①策之不②以其道,食之不能③尽其④材,⑤鸣之而不能⑥通其意,

①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②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③尽:竭尽。④材:同“才”,才能、才干。⑤鸣:马叫。之:音节助词,不译。“食之”与“策之”中的“之”都指代千里马。⑥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明白。

执①策②而③临之,曰:“天下无马!”④呜呼!⑤其真无马⑥邪?⑦其真不知马也!

①策:名词,马鞭。②而:连词。③临:面对。④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⑤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⑥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⑦其:代词。

课文分析

1.主题: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2.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第一段: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三段:痛斥执策者的愚蠢,勾画出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也。

3.“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伯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4.《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①“不以千里称也”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现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正义感的意图

③“其真不知马也”有作者的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却一些无用的话

⑤“是马也,虽有……”中的“也”字,显然是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造成的后果

5.全文“不”字的理解:

①叹无人识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伯乐”,千里马“常有”也就等于没有。“不以千里称也”:道出了千里马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让人感到遗憾、惋惜。

②悲无力使才。“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与常马等不可得”:道出了被埋没的千里马的满腹委屈,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

③愤庸人误才。“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反过来还对着受尽了屈辱的千里马说“天下无马”,愚昧,更是无知!作者满腔的悲愤化成一句“其真不知马也”,对食马者的罪行表示愤恨,对马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愚昧可笑的辛辣讽刺。

6.理解式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描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怀才不遇的人发出的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本文中心句:其真不知马也!

(7)写食马者愚昧无知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是在奴仆手中受辱,在马槽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去,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用普通马的食量)喂养它。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吃不饱,力量不充足,千里马的才能与美质就不能表现在外,想要和普通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喂马的人)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用鞭子驱赶它,不用让它竭尽才能的方法喂它,它发声鸣叫却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真的是不认识千里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常用实词之文、知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常用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文章。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4)刺花纹,画着文采。例:皆披发文身(《观潮》)

(1)知道。例: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同“智”,聪明,智慧。例: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谓知类(《公输》)

(5)识别,认识。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6)觉得,感觉。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鱼我所欲也 孟子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一、通假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回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二、古今异义

1、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是:非独贤者有心也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

3、豆:一箪食,一豆羹。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义:豆类名称

三、重点实词

1.欲:想要,喜欢。所欲:喜爱的东西。

2.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3.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于:比。

4.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祸患,灾难。

6.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7.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篮”

9.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0.蹴:用脚踢。

11.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2.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却。

13.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好处。

14.奉:侍奉。

15.本心:天性,天良。

16.是故: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爱莲说》

全文共 1744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文言词语

【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2.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3.“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4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

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文言文字义及

全文共 192 字

+ 加入清单

及jí

“及”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人”字,下边是“又”字,象人手。合起来指手从后面抓住人。表示赶上。

①追赶上。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赶得上,比得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到。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③推及,涉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梁惠王上》)

④和,以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重点诗文名言名句汇总:诗言情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爱国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忧民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甫《谒先主庙》)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杜甫《去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战争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思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离别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过零丁洋》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①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⑦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⑧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下一颗爱国之心光照青史。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史册。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文言文实词汇编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81.使(shǐ)

(1)名词。

使臣,奉命的人。如: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2)动词。

派遣。如:扶苏以数谏敌,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82.是(shì)

(1)判断动词。

是。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代词。

这,此。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3.受(shòu)

动词。

①接受。如: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

②遭受。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84.书(shū)

(1)名词。

①书,书籍。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②书信。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③公文。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动词。

书写,记下,写。如: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85.孰(shú)

(1)代词。

谁。如: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2)副词。

①哪里。如: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②跟“与”连用,表示选择。可译为“与……比,哪一个……”。如: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同“熟”,仔细。如: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86.数(shù)

(1)动词。

计算。如: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2)数词。

读shù,几。如:然数年恒不一见(《山市》)

(3)副词。

读shuò,多次。如: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87.属(shù)

(1)名词。

①类,同一类的事物。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②部署。如:徒属皆曰(《陈涉世家》)

(2)动词。

①连续。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②读zhǔ,同“嘱”,托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88.说(shūo)

(1)名词。

①说法,言论,主张,方法。如:著书立说(成语)

②文体的一种,也称“杂说”。《爱莲说》

(2)动词。

①说,讲,谈论,叙述。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②解说,说明。如:请说之(《公输》)

③读shuì,劝说,为别人出主意,讲道理。如: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

(3)形容词。

读yuè,同“悦”,高兴。如:公输盘不说(《公输》)

89.私(sī)

动词。

偏爱。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风齐王纳谏》)

90.素(sù)

(1)形容词。

朴素。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

(2)副词。

平素,向来。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文言文‖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

全文共 3569 字

+ 加入清单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此篇需背诵。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一般词语:

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3.数:几。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

6.缤纷:繁多样子。

7.复:再。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9.才:仅。

10.平旷:平坦开阔。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田间小路。

14.悉、咸:全,都。

15.黄发: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

17.怡然:形容喜悦。

18.乃:竟然。

19.具:详细。

20.问讯:打听消息。

21.云:说言语主。

22.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23.延:邀请。

24.语(yù):告诉。

25.扶:沿,顺着。

26.向:从前,旧的。

27.及:到。

28.诣:到。

29.遣:派。

30.欣然:高兴的样子。

31.规:计划。

32.果:实现。

一词多义:

1.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2.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4.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5.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6.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7.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1.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2.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5.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7.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8.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1.异:感到诧异。

2.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3.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1.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2.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3.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7.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8.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9.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1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但(愿望)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伤仲永》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伤仲永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译: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整个乡的秀才观赏。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以欣赏的地方。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泯然众人矣。

译:完全变成了普通人了。

6.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聪明是从先天得到的,远远超过有才能的人。但最终变成了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接受后天的教育没达到要求。

7.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一个平常的人就为止了吗?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重点诗文名言名句汇总:诗中景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2.诗中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左思《咏史(其三)》〕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卖油翁》

全文共 1582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知识

作者: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重点字词:

自矜:自夸。矜,夸耀。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睨:斜着眼睛看。发矢:放箭。矢,箭。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但,只是。颔,点头。但手熟尔:不过手法熟练罢了。尔,罢了。忿然:恼怒的样子。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尔,你。轻,轻视。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乃,就,于是。置,放。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以,用。覆,盖。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杓,现在写作“勺”。沥,注入。因:接着。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

通假字: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一词多义:

之:

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

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

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

以: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射:

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艺)

而:

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尔: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4、古今异义:

但手熟尔(古义:只,不过;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文章结构:

第一段开端:善射、以此自矜但微颔之

卖油翁发展:吾射不亦精乎但手熟尔熟能

第二段高潮:忿然酌油知之生巧

结局:笑而遣之惟手熟尔

思考与练习: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由“忿然”到“笑而遣之”。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卖油翁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技艺是无止境的。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1、忽啼求之:指代书写工具。2、传一乡秀才观之:指代方仲永写的诗。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指代陈尧咨射箭。4、康肃笑而遣之:指代卖油翁。

简答题:

1、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意近即可)

2、描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这两段文字,哪一段写得比较详细,哪一段写得比较简略,这是为什么?

答:写卖油翁沥油一段详细,为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服对方的形象;略写陈尧咨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略写,对他恃技骄横则较详,便于突出各自性格,突出文章中心。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他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4、概括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尧咨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不可一世;卖油翁身怀绝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谦虚谨慎。

5、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睨、颔

哪些词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安敢轻吾射。

6、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本文通过康肃公“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小事,说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7、出现在本文中的成语是:熟能生巧

8、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自己有长处也不应该骄傲自满;他人有长处,应向其学习,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