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经典20篇】

浏览

3931

文章

84

篇1: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二)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实现理想抱负的乐观心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十二章》中,孔子也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别字,该句不得分,共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阳春三月,你参加“最美乡村行”活动,来到西塞山前,看到山青水绿、鸟飞鱼跃的景象,不禁随口吟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此处美景的句子:,

②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想象将士们驰骋沙场、为国奋勇杀敌的句子:

,。

3.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名句默写答题方法:一、认清字形,突破“生僻难”字。对于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名言名句,大多数学生都会用心朗诵,并且熟记于心,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不小心,一字之差,导致丢分,这实在令人遗憾。二、火眼金睛,辨别音近形异: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屡见不鲜,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对这些音近形异词,要做到知其音,明其义。三、名句相似,尝试对比识记有些名句内容相似,语句相近,学生特别容易混淆,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对比识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6.古诗文默写。(10分)

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⑻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

【答案】6.(1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的,该空不给分)

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详解】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霹雳”“德馨”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考点解析】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与规律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与规律

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识记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突然回忆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要包括引导句在内作“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

如果命题是三选二,答题时就应以最有把握的题做起,做了两题就够了。如果三题都做(最好不要这样),要确保前两题完全正确,因为高考阅卷评分有时规定只看你做的前两题,有错误即扣分,即使你第三条做对了也不给分。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3.古诗文默写(8分)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

【答案】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和理解性默写的能力。(1)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2)(3)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稍大,但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小题(1)注意“秉”“敝筐”的写法。小题(2)注意“奉”“若”的写法。小题(3)注意“烛”“婵娟”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6.古诗文默写填空。(8分)

(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所发表的演讲中引用“,

”(李白《行路难》)来寄语中俄关系将继续破浪前行。

(4)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刘禹锡《陋室铭》),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此第一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界;“,”(王安石《登飞来峰》),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界。

6.(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每空1分,漏字、错写,该空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全文共 1479 字

+ 加入清单

除了个别主观题之外。所以此时掌握答题技巧很关键,答题时组织答案要有条理,最好要序号化,根据分值提炼要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

语文答题公式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某些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的某些特征。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的某些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突出其独有特征。

6、反复:强调,加强语气。

如何做好初中语文阅读理解

体味词语含义与作用:

1、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概括的内容。

3、体味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和色彩等附加意义。

4、替换法: 用同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对照,通过比较,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

品析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1、从在内容上的作用来理解。

2、从在结构上的作用来理解。

3、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来理解。

初中阅读技巧

把握其文体特征。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掌握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分为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牢记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会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了解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做语文阅读题的方法与技巧

1、对“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2、回答问题要忠实于题干、原文、语文规则。阅读题答案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3、答案表述有三点,一是截,指的是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此时截出符合题目答案的语句填入;二是改,改是指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再根据题意从语句中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三是写,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时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

4、认真审读题目,定区域,明方向,找准答题方向,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5、掌握基本答题要点,表达技巧,写景方式,结构特点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所占的分量特别高,平时上课所用教材中以及平常考试中都会出现大量阅读理解。想要把语文学习好,必须要做好阅读理解。很多人反映阅读理解比较难,而且得分低,事实上想要得高分、理解好文章思想是有技巧可言的。那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有哪些呢

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从文章的整体大致脉络到文章作者所要阐述的思想以及其他细节部分所运用的各种手法,都会成为阅读理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常常会从上面几点出发进行出题。并且阅读理解不同于语文学科的其他知识点,要想学得好,读得好,必须整体把握,不能将文章支离成片段进行单独理解,这样就很可能偏离文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其实也比较多。读者首先需要辨识文章的文体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散文,这对学好并理解文章至关重要。然后需要通读文章并把握文章整体脉络构思。答题时要看清出题者意图并根据文章内容作答。其次,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们需要认真读文章的首尾。一般情况下,作者想要阐述的感情都会在这两个脉络中表达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5.古诗文默写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答案】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评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名句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本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考点解析】忧国忧民的诗句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13.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12分)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自己勤于耕作的诗句是:“,。”

(5)人们常引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诗句“,”,

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或对事物的清醒认识。

(6)毕业多年后当你再回母校,发现已是物是人非,也许会像崔颤在《黄鹤楼》中

发出“,”的感慨。

【答案】(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有哪些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理解语文学习中所占的分量特别高,平时上课所用教材中以及平常考试中都会出现大量阅读理解。想要把语文学习好,必须要做好阅读理解。很多人反映阅读理解比较难,而且得分低,事实上想要得高分、理解好文章思想是有技巧可言的。那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有哪些呢?

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从文章的整体大致脉络到文章作者所要阐述的思想以及其他细节部分所运用的各种手法,都会成为阅读理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常常会从上面几点出发进行出题。并且阅读理解不同于语文学科的其他知识点,要想学得好,读得好,必须整体把握,不能将文章支离成片段进行单独理解,这样就很可能偏离文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其实也比较多。读者首先需要辨识文章的文体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散文,这对学好并理解文章至关重要。然后需要通读文章并把握文章整体脉络构思。答题时要看清出题者意图并根据文章内容作答。其次,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们需要认真读文章的首尾。一般情况下,作者想要阐述的感情都会在这两个脉络中表达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4.用诗词原句填空。(10分)

⑧相隔千里,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中秋之夜,常会轻吟“▲”,表达对故乡亲人的祝福。(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填空)

【答案】4.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空1分,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理解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侧“婵娟”等字词的书写。

【名句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考点解析】表达祝愿的诗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昌龄《送元二使安西》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柳永《二郎神》

5.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赵长卿《探春令》

6.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长命女》

7.满酌玉杯萦舞袂。南春祝寿千千岁。——晏殊《蝶恋花》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9.今朝祝寿,祝寿数,比松椿。斟美酒,至心如对月中人。一声檀板动,一炷蕙香焚。

祷仙真。愿年年今日、喜长新。——晏殊《庆生辰》

10.但愿从今,一年强似,一年时节。——崔敦礼《柳梢青》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7.古诗文填空。(6分)

⑸王维在《使至塞上》中运用比喻,传神地表达出激愤和抑郁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

,。

【答案】(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和理解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5)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稍大,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小题1注意“罔”的写法。小题2注意“庇”“俱”的写法。小题3注意“瀚海”阑干”的写法。小题5注意“蓬”“雁”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5.古诗文默写。(8分)

(1)杜牧《江南春绝句》中“,水村山郭酒旗风”和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中“,斜日寒林点暮鸦”,可谓声色相谐,彰显生机之美。

(2)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和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正是天人相安,诠释孤独之美。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和杜甫《月夜》中“,双照泪痕干”,实乃时空相错,演绎穿越之美。

(4)吴均《与朱元思书》中“奇山异水,”和郦道元《三峡》中“,隐天蔽日”,原本山水相依,凝聚自然之美。

5.(1)千里莺啼绿映红平冈细草鸣黄犊(2)只有敬亭山独钓寒江雪

(3)何当共剪西窗烛何时倚虚幌(4)天下独绝重峦叠嶂

(共8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则该小题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5.填空。(5分)

①《钱塘湖春行》以“,”将初春充满生机活力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

②《木兰诗》中的诗句“,”反映出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建立了显赫战功。

③温庭筠《望江南》中“,”以江上所见表现主人公希望落空、悲从中来的强烈情感。

5.答案: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③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评分:①-③每小题1分,第④小题2分,共5分。①-③小题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第④小题答对连续的四个空得1分,全答对得2分。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以“,”两句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4.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两句诗是:,。

5.李白在《送友人》中,借离群的马的长鸣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6.刘禹锡在《秋词》中,通过对秋天别致景观的描绘,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

7.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两句写出了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

8.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出现了数以万计的优秀篇章。这类诗词中有如“,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名句,自古流传至今,滋养了一代代炎黄子孙。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8.黄沙百战穿金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7.名篇名句填空。(8分,任选四题作答)

(4)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理想抱负终能实现的信念。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向离别的亲人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分,每句1分,错一字则该句不得分。任选四题作答,若全答,按前四题判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8.古诗文默写。(14分)

(11)《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12)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来表达。

8.

(1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奉命、之等。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7.默写填空。(7分)

(4)流水不语,却传情启智。孔子立于川上,面对奔腾不息的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乘舟远渡津门的李白在低头的一瞬间被流水触发了乡思,“,”;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面对一江流水思接千载,发出“?。”的咏叹。

【答案】(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平时要注意准确地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4)句为理解性默写。抓住“乘舟远渡津门”“登京口北固亭”等关键字眼以及作者的名字,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些诗的名字,然后再结合语境,特别是“流水不语,却传情启智”这一主旨句,寻找所选诗歌中借水抒发情感的句子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注意“怜”“悠悠”“滚滚”等字的正确书写即可得到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4.诗文默写。(10分)

(3)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

(4)南仁东二十二年的砥砺前行,让中国的“天眼”望穿苍穹,描绘宇宙。他的精神正如李商隐的《无题》中所说:“,。”

(5)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思维才能更加活跃,更加敏锐。这个道理在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清晰的体现:?。

(6)古人的诗词写作中常常引用典故来含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请写出运用典故的连续两句:,。

4.(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等。

注:每空一分,每空错一字不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1061 字

+ 加入清单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理解默写能力。“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鸿儒”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考点解析】名句默写应对措施

名句默写应对措施

1、拆分生难字,牢固掌握。对于古诗文中出现的一些生难字在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帮助学生记忆,例如,“亵”字可让学生拆分成“衣”+“执”,同时应让学生多写几遍,牢牢掌握。

2、理解意思,防止随便乱写。很多学生在出现别字时不是不会写,而是没注意诗句的意思,随便乱写。针对此种情况,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及易错字的意思,引起学生注意。

例如,“濯清涟而不妖”中的“涟”很多学生容易写成“莲”,只要让学生理解了“清涟”是“清水”的意思,是三点水,不是草字头,学生出错的几率就大大降低。

再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学生在写“生”字的时候经常误写为“升”,其实只要让他们理解,“生”是诞生的意思,“升”上升的意思,一轮皎月从东海孕育而生,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表现无限广阔壮丽之景,所以用“生”。“崖”和“涯”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但只要让学生从字义上理解就能区分好这两个字,“崖”,高而陡(几乎垂直)的岩壁。“涯”,水边,泛指边际、范围,限度。

3、让学生进行常错字整理。学生平时可以按照同音异形字、形似字、意思理解错误造成的错写、生僻字等情况对语文书上的古诗文做出整理,通过整理,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还可以实行二次默写。经常出现错别字的学生,不应只是修改,修改之后,老师和家长应及时让他们进行二次默写,巩固修改的成果。复习时要做到背与写相结合,默写做到“四不”:“不丢字落句、不张冠李戴、不颠三倒四、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10.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4)《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巧妙地写出了边塞特有美景的诗句是,

(6)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

【答案】(1)风正一帆悬

(2)在河之洲君子好逑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答案】(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每句1分,共10分,出现1个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平时要注意准确地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这三小题则理解型默写,这要求平时要加强对诗词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