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包座战役纪念碑【优秀8篇】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包座战役纪念碑,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041

文章

8

篇1:大湖、三角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大湖、三角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湖、三角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绣缎圩老街居委会。

此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1946年至1949年间参加大湖、三角战役光荣牺牲的烈士而建。建于1957年,坐南向北,分布面积约500平方米,用砖、石、石灰砌筑。碑高约6米,底宽3.4米。纪念碑属扁塔式结构,正面分四层。上层是紧握钢-的战士塑像;中上层镶嵌石碑一块,上刻“大湖、三角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13个字及欧阳珍等92位革命烈士名单;中下层用石灰浮塑“革命精神,永垂不朽”8个大字;下层亦嵌镶石碑一块,上刻《题词》650余字,记载了“粤赣地区人民武装队伍建立,大湖、三角人民为着不愿长期处在敌人铁蹄下面辗转呻吟,遭受摧残而慷慨激昂,相率入伍,开展武装斗争,其时因-势力根深蒂固,使斗争显得异常艰苦。四五年间,我革命烈士无不在戎马生涯中披星戴月,冒着风霜雨雪,越过崇山峻岭,跨过长江巨河,日宿夜行,衣不蔽体,睡山头,吃野菜,一切为着祖国和人民不惜任何牺牲,一举击败了谢匪岳臣和彻底消灭了伪保伍冯连,继续转辗于九连山麓和东江两岸,控制了敌人相当兵力,配合了大军南下,使华南人民得到了解放……”等史实。纪念碑左右两侧4米处建有小亭两个,小亭地下安葬烈士遗骸。

1986年10月,被连平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上半年进行了修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碑

全文共 1399 字

+ 加入清单

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碑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碑位于澄迈县美亭旧墟西边1公里处,离金江12公里,有水泥公路直达。1995年4月22日建成,占地面积1656平方米,建筑面积212平方米。纪念碑坐西南向东北,碑高8米,底座宽2.8米,碑座高1.3米。碑基平台四周有护栏,为长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碑前一条约2米宽,100米长的水泥小道直通公路。碑身正面刻着“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碑”,背面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登陆部队在美亭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的胜利概况。

为纪念在美亭决战中牺牲的革命先烈而建造,系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碑位于澄迈县美亭旧墟西边1公里处,离金江12公里,有水泥公路直达。1995年4月22日建成,占地面积1656平方米,建筑面积212平方米。纪念碑坐西南向东北,碑高8米,底座宽2.8米,碑座高1.3米。碑基平台四周有护栏,为长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碑前一条约2米宽,100米长的水泥小道直通公路。碑身正面刻着“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碑”,背面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登陆部队在美亭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的胜利概况。

为纪念在美亭决战中牺牲的革命先烈而建造,系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美亭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部队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之下,同驻守海南岛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场决战,该战役的胜利,加速了海南岛的解放。1950年4月17日,在琼崖纵队配合下,在2万余支前民工的支援下,解放军主力部队击溃国民党64军、62军一部,突破临高、澄迈一带敌防线后,大举登陆,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把6个师5万多人的兵力,集结在澄迈县美亭、白莲地区,在4个飞行大队空中支援下,企图与登陆解放军主力部队决战。20日,解放军43军128师主力到达美亭、黄竹地区,与增援澄迈的国民党252师师部及754团、755团一个营相遇,l28师当即将国民党军包围,并发起猛攻。同时,43军l27师、128师一个营迅速进至美亭、白莲地区阻击62军主力、暂编13师残部、教导师大部、32军一部,保障l28师主力歼敌。国民党62军151师主力从屯昌,252师765团、755团大部从金江火速增援黄竹、美亭,对解放军l28师实施反包围。43军在受到内外夹攻的不利情况下,顽强作战。40军根椐l5兵团的命令,率主力6个团近2万人,于l9日从临高地区出发,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21日抵达美亭东西两侧地区,将围攻128师的国民党军队事实钳形包围,战斗呈现犬牙交错的复杂局面,双方短兵相接,有些阵地几易其手,双方展开肉搏争夺战。22日,在支前民工的支援下,40军、43军主力与琼纵第3总队第1团、第3团向敌发起总攻,全歼国民党32军252师,击溃并重创62军、暂编l3师和教导师等部。美亭、黄竹决战的胜利,对解放海南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信息来源:中共海南省党史研究室

美亭村:美亭村委会隶属金江镇,距金江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村委会有金永路线经过,交通方便。东邻好让村委会,南邻名山村委会,西邻黄竹村委会,北邻坡脑村委会。下辖5个自然村,分别是美亭村、那利村、美亭墟、加岑村、军路村。现有660户,有人口3630人。其中农业人口2758人。村委会适合种植瓜菜、橡胶、香蕉、水稻等农作物。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0216亩(其中:水田1。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9年5月13日凌晨,解放上海战役在月浦打响第一枪。作为解放上海的重要实物见证,2002年5月,宝山区月浦镇人民政府在月浦公园兴建了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纪念碑坐北朝南,碑座采用红褐色的大理石,庄重肃穆,象征着指战员们火红的心和近两千名革命烈士的鲜血浇灌了我们月浦这块圣洁的土地。碑的主体是两位高擎红旗、手持钢枪、充满怒火的解放军战士雕像,象征着广大指战员为解放大上海、迎接新胜利而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战士的身边是被攻克的敌碉堡残垣,象征着月浦攻坚战的艰苦卓绝和战况的惨烈。纪念碑的背景是四季常青的松柏,象征着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彪炳千秋,万古长青。纪念碑碑高5.15米,标志着月浦镇于5月15日解放。纪念碑连花坛总高5.27米,象征着5月27日上海胜利解放。纪念碑对学生团体和个人参观免票,同时可为单位组织党员缅怀先烈活动、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以及青少年举行18岁成人仪式、入团(队)仪式等免费提供场地和帮助。

地址:龙镇路6号

邮编:200941

电话: 56649581

传真:56934207

开放时间: 4月至6月:5:00—18:00 ;7月至9月:5:00—19:00;10月至次年3月:6:00—18:00

公共交通:淞泾线、永罗线、172、宝山8路、宝山10路、宝山12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石人山抗日战役纪念碑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摄影:官道口镇)

石人山抗日战役纪念碑矗立于官道口镇东北5公里处,209国道东侧。由一块约6米长、2米高的巨大片石制作而成,纪念碑底座由水泥打造,外镶褚红色墙砖。石碑名由蒋介石之孙、蒋经国之子、国民党原副主席蒋孝严先生题写,凹刻进巨石之中,鲜红的油漆勾描之后,百米之外依然可以看到她夺目的光彩。

官道口镇:官道口镇位于卢氏县北端。面积209平方千米,人口21696人(2017年)。辖官道口、岭南、秋凉河、百家房、江槽、永渡、寨上、耿家庄、金家沟、耿家、庄科、新坪、三官庙、郭家埝、磨上、大岭、车家岭、杨眉河、黑牛19个行政村(其中三个行政村合并),185个村民小组。郑卢、三淅高速交汇于镇区并设出口(豫西大峡谷),G209和S323穿境而过。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归化战役纪念碑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归化战役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归化战役纪念碑位于明溪县瀚仙镇龙湖村东北2公里铁岭隘。

1934年3月22日,国民党东路军第10师(师长李默庵、驻将乐白莲)、第52师(师长卢兴帮、驻永安)共1万多人,在空军支援下,由将乐白莲出发欲犯归化县城。驻守归化城的红7军团3000余人和宁清归军分区的地方武装,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的指挥下,在将乐铜岭阻击。铜岭与明溪铁岭相连,群峰连绵,山路逶迤,主峰天上岗,地势险要,是沟通闽西北之要冲。上午9时至下午4时,双方在铜岭展开激战。战斗中,红军击毙敌人100余名,其中军官2名,打伤敌人155名,缴获敌-500多支。在弹药紧张的情况下,红军撤至沙洲葛岭一带,国民党军进犯归化城。

3月26日晨,国民党军第10师李默庵部换防回将乐。红7军团埋伏在明溪和将乐交界的铁岭,做好歼敌准备。中午,敌军主力进入红军的伏击圈后,遭到红军痛击,溃不成军,残敌纷纷逃往白莲。在宁清归军分区的配合下,红7军团一鼓作气扫清铜、铁岭一带敌人,收复归化城。第二次战斗,红军毙敌30多人,其中军官2人,缴获-50多支、机-3挺,俘敌60多名。

铜铁岭战斗(又称归化战役),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东方战线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铜铁岭战斗胜利后,红7军团等部受到中革军委的表彰。

为纪念铜铁岭战斗的胜利,1987年明溪县人民政府在铁岭战斗遗址上建了一座书状纪念碑,记载红军指战员英勇战斗的史实,以教育后人。碑由花岗岩打制而成,碑身呈打开书状,厚1米,高2米,宽4米。左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每字30公分,仿毛泽东字体;右碑文“归化之役遗址”并加遗址说明。碑座高1.5米,黑色大理石贴面。占地面积100平方米。该处尚存当时的战壕遗址。

归化战役纪念碑于1995年12月被中共三明市委、三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三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 大埔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位于大埔县三河镇笔枝尾顶。建于1964年。碑呈四方形,高15米、宽4米,用35种各种造型的石块及356块花岗岩石条砌成。占地面积716平方米。碑身正面镌刻着朱德题:“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的正楷鎏金字。碑座上刻着第二师师长周士第撰写的碑文。碑座立在平台的中间,上平台长8.4米、宽12.4米;下平台长35米、宽25米,缝口细密,平台全部用花岗岩石条铺成,平台外沿周围竖着石栏杆,建筑雄伟壮观。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军挥师向闽西上杭、永定、长汀及广东大埔进军,准备占领潮州、汕头。9月下旬途经大埔三河,朱德副军长率军3000扼守三河坝,与国民党钱大钧部英勇激战三昼夜,给敌人沉重打击后撤出,转战湘粤各地。为纪念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1963年省人民政府拨款,在当年作战的前沿阵地──笔枝尾顶竖立纪念碑。占地面积716平方米。

近10多年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拨款扩建,还建有纪念亭、休息亭、长廊、办公厅、陈列厅、接待室、招待室、前后大门等,成为风景优美的烈士陵园。

1979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吐丝口战役纪念碑

全文共 2277 字

+ 加入清单

吐丝战役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吐丝口战役纪念碑坐落在莱芜城区口镇政府驻地东2华里处的橡皮坝西侧,占地20.48亩。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松柏交翠,景色宜人。

纪念碑于2002年10月1日建成。设计主题是"战斗、胜利、和平、家园"。主题造型由代表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主要武器步枪变形组合而成,其四支紧靠的步枪合为一体,寓意革命先烈在吐丝口战役中紧密团结、共同战斗的精神。正、背面的装饰图案是由象征胜利与和平的"和平鸽"和"五线谱",代表吐丝口战役胜利的时间"2.23"和国旗中的"五星"组成,昭示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将永存中华大地。下方有枪柄组成口镇的"口"字,似凯旋门一样向人们展示吐丝口战役的伟大胜利。碑体高19.47米,代表1947年的莱芜吐丝口战役;纪念碑护栏及台阶呈圆形,中心圆直径为21米,台阶是21级,寓意在新的世纪,口镇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继承吐丝口战役革命先烈的遗志,把口镇建设成为和平幸福的美好家园。登上21级台阶,映入眼帘的是纪念碑正面飘逸隽永的"莱芜吐丝口战役纪念碑"10个镏金毛体大字。碑座东面用墨色正楷大字书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标志着先烈们的英灵和精神将流芳千古、彪炳史册。

碑座北面(背面)刻着碑文,文曰:"解放战争期间,蚕丝之乡--吐丝口是国民党强固设防、重点防御的主要据点。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日晚九时,我华野六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率部队对固守在吐丝口的国民党新编三十六师展开强攻。在民兵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全体将士浴血奋战,激战三昼夜。至二月二十三日晚八时,全歼固守之敌,吐丝口得以解放。之后,该部在一纵队、八纵队的配合下,又运动于镇南张家洼、镇北青石桥,将南北来援之敌全部消灭。这次战斗共歼敌二万余人,击落敌机一架。在港里河生俘国民党绥靖公署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从而取得了莱芜战役的彻底胜利,为扭转华东战局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缅怀吐丝口战役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建设好吐丝口镇和平、幸福的美好家园,口镇党委、政府依照人民心愿,号召各界人士捐资献物,恭立此碑。中共口镇委员会、口镇人民政府,二OO二年十月立。"碑西面是莱芜战役总指挥陈毅为莱芜战役撰写的豪迈诗篇:"莱芜淄博战血红,我军又猎齐鲁东。百千万众捉狼虎,七十二崮志伟功。泰山霁雪照旌旗,渤海波翻唱大风。堪笑豪帅面缚日,叩头请罪骂蒋凶。"吐丝口战役纪念碑东6米处有一南北长7米、东西宽6米的平台,平台上立有3组烈士纪念碑。2002年11月1日,口镇党委、政府将散落在赵家村、古城等村的这些烈士纪念碑集中移迁于此处。最南面一组是为人民尽忠气壮山河碑。该碑组为两碑并立,总高1.82米。碑帽呈瓦房顶状,高0.24米,长1.66米,底宽0.43米。碑身高1.48米,长1.27米。碑座高0.1米,长1.68米,宽0.47米。碑身阳额阴刻"为人民尽忠气壮山河"9个大字,下竖刻曹玉生等17行,每行最多4个,共51个烈士英名和简介。行楷,阴刻。1949年刻立。中间一组为徐志斌等烈士碑。该碑组为三碑并立,总高1.76米。碑帽呈瓦房顶状,高0.21米,长1.95米,底宽0.4米。碑身高1.33米,宽1.62米,厚0.16米。碑座高0.22米,长1.95米,宽0.4米。

第一块碑为徐志斌烈士碑。碑阳中竖刻"为人民尽忠气壮山河"9个行楷大字。右碑文为"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六纵队十六师四七团一营营长中国共产党徐志斌同志英灵,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三日于鲁中莱芜吐丝口爱国自卫战争中光荣牺牲。"行楷。左为"公历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王学惠率全营指战员敬挽,鲁南全战首次鲁中战役胜利即立志立。中国共产党口镇人民公社委员会、莱芜县口镇人民公社委员会重修。"第二块碑为顾家骏烈士之墓碑。碑阳中竖向阴刻"顾家骏烈士之墓"7个大字。右为"鲁中莱芜自卫战役中光荣牺牲,江苏太仓人,新四军四八团政教"。左为"新四军全体指战员敬立,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楷书,阴刻。第三块碑为于志海烈士之墓碑。碑阳中竖刻"于志海烈士之墓"七个大字。右为"鲁中莱芜自卫战役中光荣牺牲,江苏江都人,新四军四八团政教"。左为"新四军全体指战员敬立,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三月十日。"楷书,阴刻。

最北面为口镇烈士碑。碑总高2.8米。碑帽高0.82米,宽0.73米,厚0.24米,浮雕二龙戏珠图,下有"烈士碑"三个行楷大字。碑座长方体形,高0.23米,长1.03米,宽0.49米。碑身高1.75米,宽0.7米,厚0.18米。碑额阴刻"永垂不朽"四个行楷大字。碑身中竖刻"为人民尽忠气壮山河"楷书大字。右刻烈士英名为:东街村的刘洪等12位烈士,西街村的杨锡庚等13位烈士,南街村的郑锡立等4位烈士,北街村的韩裕彬等5位烈士,冶庄村的彭维钧等3位烈士,林马庄村吕会永等2位烈士,花水泉村的李登浩等2位烈士。左刻烈士芳名为:下水河村的于云芝等4位烈士,官水河村的韩红增等2位烈士,陶家庄村陶兴瑞烈士,三山村的李玉亭等2位烈士,太平庄的张永茂等3位烈士。口镇乡全体民众敬立,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立,楷书,阴刻。

吐丝口战役纪念碑与烈士纪念碑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成为口镇的一大看点。凝视着纪念碑,人们似乎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战争废墟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吐丝口古镇现已成为一座新兴工业城镇。作为莱城区北部工业园的口镇,拥有幽雅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更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口镇,已成为人们游玩的景点,投资的沃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石大山抗日战役纪念碑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大山抗日战役纪念碑:石大山位于官道口镇西北部5公里处,海拔1900米,为崤山西部山峰.石大山悬崖峭壁、地势险峻、雄关漫道、易守难攻,由于它周围地势险峻,加之正南是将军山,中间突出一道“鱼脊梁”,便成为峭函古道通往南部的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地。石大山战役为豫西抗战最后一个战役,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国军为夺取石大山战役最后胜利而做出了重大牺牲,近千人为国捐躯。战后烈士遗骨均葬于陈家岭,抗日英灵,长岷石大山下。

官道口镇:官道口镇位于卢氏县北端。面积209平方千米,人口21696人(2017年)。辖官道口、岭南、秋凉河、百家房、江槽、永渡、寨上、耿家庄、金家沟、耿家、庄科、新坪、三官庙、郭家埝、磨上、大岭、车家岭、杨眉河、黑牛19个行政村(其中三个行政村合并),185个村民小组。郑卢、三淅高速交汇于镇区并设出口(豫西大峡谷),G209和S323穿境而过。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