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化学中的分离方法(精品两篇)

化学chemistry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中的分离方法,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浏览

347

文章

2

篇1:化学解题方法之混合物的分离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混合物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O3+2HCl=BaCl2+H2O+CO2↑。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

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化学知识点:分离液态空气方法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MnO2)

B.实验原理:

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注意事项: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加热高锰酸钾:

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1)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2)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4)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5)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G、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