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二连城城址【经典3篇】

浏览

7559

文章

3

篇1:九连城城址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连城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县城西偏南4°,60公里处,北一公里处为九连城政府所在地,东临张宝公路和九连城淖,其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20米,东西宽760米,城墙残高1—3米,下宽25米,上宽16米,城墙上有高出城墙l一2米的半圆形土墩32个,半径15米左右.其分布上四角各一,东、西各8个,南北各6个。东西南三向辟门,门宽约13米,城内南北各有一椭园眙,长轴52米,短轴26米。

城内曾出土过大量的铜钱,茶绿釉广口厚沿缸和其所装的人骨,以及白釉或篮彩瓷片,埙灰陶片等物。

据《察哈尔省通志》:“九连城在县城西南,距城(宝昌城)65里,内有长碑一块,洗净露出致和元年(1328年),兴和路宝昌路样”。从现有资料看,辽称之为狗泊、金称之为昌州、建昌县、狗泊、宝昌,元延用称宝昌州,后谓其九连城。1982年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连城村:九连城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十二连城城址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连城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连城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俗称十二连城。

民间传说,此城为北宋时期杨家将佘太君率十二寡妇征西所筑,但据《元和郡县》记载,十二连城原为隋唐胜州榆林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当时该城地处战略要点,可北凭黄河天险,控蒙古草原,南临中原大地,进退两易。

十二连城现存的城墙上,仍可清晰地看到厚约18~20厘米的夯层,说明这些城完全是由人工夯筑而成的。同时在夯层中,还发现直径10厘米左右的棒夯或捆扎棒夯的夯窝。在城墙的表层和墙体附近,曾出土过青铜戈、剑、箭簇等兵器文物,墙体深层内涵,没有发现秦汉及其以后的遗存物。因此可以断定十二连城是春秋战国时期人工修建的。

以“十二连城”蜿蜒曲折的走向,连绵10余里的长度判断,它不像是一座城邑的城墙,而可能是用于防御的边墙——即长城。从历史记载和地理位置去考察,十二连城可能是战国时代的魏国长城。但后人们见到是断断续续的十二段墙体,所以当地群众便把它叫作“十二连城”了。

至今,这座古城虽已只剩残垣断壁,但从那依稀可辩的轮廓之中,仍可想象出,当年这座城堡的不凡气势。与此相映的还有城西侧的秦长城。有关史料载:“蒙恬为秦侵胡,辟地数千里,以河为界垒石为城,树榆为塞”。由此,便更使人回想起那烽火相连、号角连营的远古战争场景与氛围了。

考古学家们从这座古城遗址上发掘出不少珍贵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代,都各有一些代表性器物。其中晚唐时期的绿釉陶质小狗和白釉瓷质小山羊,被专家们称为“举世稀有的艺术珍品”,现已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

2006年5月,十二连城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五连城城址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连城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连城遗址位于建平东部罗福沟办事处大房身村山嘴村民组西侧山上,属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类型遗址,由后山城、北山城、西城、老四坟城、帽头山城组成,呈半环关状俯扼脚下山谷,地势极其险要。

五连城城址之间相距很近,除西城建于山坡处外,其余幸均建在山顶或山脊之上,西城最大,长方形,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20米,面积达18,000平方米。后山城、北山城最小,面积约6,000平方米。城墙都为石筑,以西城和老四坟城城墙最好,存高3—5米,底宽8-12米。暴露遗迹除城墙外,还发现有房址。暴露遗物为石器和陶器,石器亚腰石斧、梯形石铲居多。陶器多为夹砂绳纹褐陶鬲、盆、罐、豆等残片。

五连城城址之间相距很近,除西城建于山坡处外,其余幸均建在山顶或山脊之上,西城最大,长方形,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20米,面积达18,000平方米。后山城、北山城最小,面积约6,000平方米。城墙都为石筑,以西城和老四坟城城墙最好,存高3-5米,底宽8-12米。暴露遗迹除城墙外,还发现有房址。暴露遗物为石器和陶器,石器亚腰石斧、梯形石铲居多。陶器多为夹砂绳纹褐陶鬲、盆、罐、豆等残片。五连城遗址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最佳旅游季节是春秋季节,因为这时候还可以去罗福沟狩猎场游玩。罗福沟狩猎场是辽宁最大的半开放式狩猎场,集商、饮、服、休闲、娱乐于一体,是众多游人选择狩猎、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春秋季节是最佳的狩猎时期,在观赏五连城遗址的同时享受狩猎的乐趣。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城内及城墙外墙基外5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