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极洲出现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汇集18篇)

浏览

6591

文章

18

篇1:臭氧层空洞的原因

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层空洞是地球大气上空平流层(臭氧层)的臭氧从1970年代开始,以每十年4%的速度递减的一种现象。在两极地区的部份季节,递减速度还超过每十年4%,而在春季时连对流层的臭氧也在减少,由此形成了所谓的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空洞的原因

在高层大气中(高度范围约离地面 15~24 km),由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而生成可观量的臭氧(O3)。光子首先将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与氧分子反应生成臭氧:

O2→2O

O+O2→O3

O3和O2属于同素异形体,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两者都是气体。

当O3的浓度在大气中达到最大值时,就形成厚度约20km的臭氧层。臭氧能吸收波长在220~330nm范围内的紫外光,从而防止这种高能紫外线对地球上生物的伤害。

过去人类的活动尚未达到平流层(海拔约30km)的高度,而臭氧层主要分布在距地面20~25km的大气层中,所以未受到重视。近年来不断测量的结果已证实臭氧层已经开始变薄,乃至出现空洞。1985年,发现南极上方出现了面积与美国大陆相近的臭氧层空洞,1989年又发现北极上空正在形成的另一个臭氧层空洞。此后发现空洞并非固定在一个区域内,而是每年在移动,且面积不断扩大。臭氧层变薄和出现空洞,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紫外辐射线到达地面。紫外线对生物具有破坏性,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强烈的紫外线还会影响鱼虾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乃至造成某些生物灭绝,会严重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正常生长,又会使由CO2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加剧。

人类活动产生的微量气体,如氮氧化物和氟氯烷等,对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引起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公认的原因之一是氟里昂(氟氯甲烷类化合物)的大量使用。氟里昂被广泛应用于制冷系统、发泡剂、洗净剂、杀虫剂、除臭剂、头发喷雾剂等。氟里昂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不溶于水。但进入大气平流层后,受紫外线辐射而分解产生CI原子,CI原子则可引发破坏O3循环的反应:

CI+O3→CIO+O2

CIO+O→CIO2

由第一个反应消耗掉的CI原子,在第二个反应中又重新产生,又可以和另外一个O3起反应,因此每一个CI原子能参与大量的破坏O3的反应,这两个反应加起来的总反应是:

O3+O→2O2

反应的最后结果是将O3转变为O2,而CI原子本身只作为催化剂,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O3就被来自氟里昂分子释放出的CI原子引发的反应而破坏。

另外,大型喷气机的尾气和核爆炸烟尘的释放高度均能达到平流层,其中含有各种可与O3作用的污染物,如NO和某些自由基等。人口的增长和氮肥的大量生产等也可以危害到臭氧层。在氮肥的生产中去向大气释放出各种氮的化合物,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有害的氧化亚氮(N2O),它会引发下列反应:

N2O+O→N2+O2

N2+O2→2NO

NO+O3→NO2+O2

NO2+O→NO+O2

O3+O→2O2

NO按后两个反应式循环反应,使O3分解。

为了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于1987年签定了蒙特利尔条约,即禁止使用氟氯烷和其他的卤代烃的国际公约。然而,臭氧层变薄的速度仍在加快。不论是南极地区上空,还是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上空,O3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关于臭氧层破坏机制的争论也很激烈。例如大气的连续运动性质使人们难以确定臭氧含量的变化究竟是由动态涨落引起的,还是由化学物质破坏引起的,这是争论的焦点之一。由于提出不同观点的科学家在各自所在的地区对大气臭氧进行的观测是局部和有限的,因此建立一个全球范围的臭氧浓度和紫外线强度的监测网络,可能是十分必要的。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对臭氧消耗所引起的环境效应进行了估计,认为臭氧每减少1%,具有生理破坏力的紫外线将增加13%,因此,臭氧的减少对动植物尤其是人类生存的危害是公认的事实。保护臭氧层须依靠国际大合作,并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旅游不文明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行业正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可以说我国旅游业正呈现万紫千红的发展态势,国外游也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一种风尚,与此同时,一些不文明旅游行为出现严重损害了我国形象,旅游不文明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

1、旅游过程中的“道德感弱化”也是引发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一大因素。人们进行旅游消费时是为了更好的享受一种休闲、放松的感受,这种心境之下的旅游者往往会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道德的约束力也容易被大幅度减弱。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文化层次和个人修养都较好的旅游者,他们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往往是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

2、从我国文化的角度来看,我国一直奉行的是以“仁、义、礼、智、孝”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于公民的公德心和文明修养方面的培养还较为薄弱,这就导致了公德文化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一定的氛围,长期处于这种私德文化下的旅游者,往往只顾及自己或者家人的感受,而不会将精力放置在保护旅游资源、环境等方面,大部分景色优美的旅游胜地都会在长假过后变成遍地垃圾,这种“中国式”丢垃圾的现象,不仅表明了我国国民在公德心和文明修养还亟待提高,也暴露出我国教育传统中有关公民教育的缺失之处。

3、我国社会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环境保护意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随意性决定了人们并不重视由不文明旅游行为引发的后果,常常在无意当中就会造成旅游环境的人为伤害。除此以外,我国旅游行业的兴起时间不长,短短几十年内,人们所积累的旅游经验尚浅,人们还不能平衡旅游资源保护与个人私心之间的关系,导致我国很多景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物品丢失情况,比如在深圳一个景点中,一些极具特色的泥塑被市民拿走或损坏,给景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以上小编的介绍,您是否对此问题明白了呢?我们的有很多的景区安全知识等您来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南极臭氧层空洞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70年代,当时英国的科学家通过观测首先发现,在地球南极上空的大气层中,臭氧的含量开始逐渐减少,尤其在每年的9-10月(这时相当于南半球的春季)减少更为明显。美国的“云雨7号”卫星进一步探测表明,臭氧减少的区域位于南极上空,呈椭圆形,1985年已和美国整个国土面积相似。这一切就好像天空塌陷了一块似的,科学家把这个现象称为南极臭氧洞。南极臭氧洞的发现使人们深感不安,它表明包围在地球外的臭氧层已经处于危机之中。那么,南极臭氧层空洞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当臭氧层减少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的危害,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有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其实并不是说南极出现臭氧空洞,首先这是一个全球臭氧层都在遭受破坏的体现,而在臭氧层内各地分布不均匀,世界三极地区即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气候寒冷,臭氧层本就微薄,当整体遭受破坏后就把南极凸显出来了。

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木偶纹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什么呢 如果消除木偶纹呢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在生活中应该都非常注意自己的皮肤吧状态吧。那么你了解木偶纹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究竟木偶纹出现主要原因有什么呢,以及如果消除木偶纹呢,跟着小编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木偶纹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什么呢

1.其它脸部的老化、下垂。因为重力与地心引力的关系,脸部下垂的肌肤向下与向前挤压导致的纹路。所以嘴角纹是老化过程里面的结果,所以治疗上面不可能以玻尿酸线状的打在那条线上面就这么轻易解决。

2.嘴巴周围的肌肉过度紧张。如我们的降嘴角肌与嘴巴外围的肌肉。这些肌肉的过度收缩皆会慢慢造成嘴角纹。此类造成的轻微纹路可以利用肉毒杆菌开始预防恶化。

如果消除木偶纹呢

木偶纹其实是因为皮肤弹力不足所导致的,所以建议大家通过一定的医疗手段来取出当然也可以通过局部敷面膜补充胶原蛋白来帮助它恢复弹性,让皮肤看起来更加饱满,有很多人都会选择注射肉毒素肉毒素,简单的来说算是一种神经外毒素,如果介绍过大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可以致死,所以是一种比较危险的中毒现象,但是如果剂量低的话那么它可以起到一些医疗美容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去除皱纹,会让我们衰老的皮肤缓慢的生长,然后起到改善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让皱纹周围的一些神经起到抑制的作用,所以会让这些肌肉有一种麻痹的现象,慢慢的会变得萎缩,所以的我们的皮肤也会随之变得紧致起来。但并不建议大家使用肉毒素,因为它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大家也可以局部敷面膜来改善。当然建议大家在敷面膜前做好保湿的工作,对于周围更应该保湿,可以涂抹一些玻尿酸,或者是一些补水效果比较强的精华,然后在皱纹的表面厚厚的涂上一层。有特殊功能的面膜,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

如何消除木偶纹呢

1、日常洗脸的时候要很轻柔地在脸上画圆,一定要轻!

2、不放过任何一个对抗地心引力的机会,敷面膜的时候应该平躺,此时肌肤毛孔完全打开并处于放松状态,平躺可以有效改善重力作用下的肌肤下垂现象。

3、睡觉的时候,仰卧不会使面部肌肉紧张。侧卧时可以照一下镜子会看到产生了很多的皱纹。这样睡,不生皱纹才怪呢!

4、就生物力学而言,木偶纹是由于软组织体积萎缩、丧失支撑、真皮弹性下降等因素造成的。目前可用多种填充物减少这种口周皱纹,如果和神经毒性松弛剂肉毒素联合应用,则注射填充的效果可能更持久。

消除皱纹有什么方法吗

1、黄瓜有洁脸作用。把黄瓜切成薄片甫在清洁的面部,能使肌肤娇嫩润滑,清除皱纹。

2、香蕉捣烂后,加半汤匙橄榄油,搅拦均匀,涂在脸上有利于去皱。

消除木偶纹的日常注意事项制作面膜去细纹。

3、丝瓜能去皱,将丝汁混合酒精及蜜糖,把汁液涂在脸上,待干后再用清水洗净。

4、用银耳熬的糊糊加入珍珠粉搅拌均匀,涂在皱纹处,可去除或减小皱纹,什么样的皱纹都可以这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南极出现超级臭氧层空洞!面积相当于北美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据美国宇航局称,尽管臭氧空洞已经在减少臭氧损害的条例下有所“恢复”,但上个月臭氧层空洞的大小已经与北美相当。

南极出现超级臭氧层空洞!面积相当于北美

据国外媒体报道,尽管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逐渐减小,但是目前的大小与北美洲相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宇航局共同对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进行了持续的观察,臭氧空洞在9月11日达到了年度峰值。

▲美国宇航局称,臭氧空洞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达到峰值

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在南半球8月到9月的春季期间形成并扩大。今年臭氧空洞最大时有2410万平方公里,几乎与2013年的峰值相当。它还远未达到曾经创下的单日最高纪录,卫星在2000年观测到的面积达到了2990万平方公里。这一状况在1998年到2006年间最糟糕,现在臭氧空洞似乎正在逐渐恢复。

臭氧层的损耗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它能够遮蔽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1987年制定的蒙特利尔协议就是为了通过减少损耗臭氧产品的生产保护臭氧层。但科学家们正试图确定,臭氧层空洞的减少是否是氯减少或者温度上升的结果。

美国宇航局戈尔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大气科学家PaulNewman称:“同比之下,每年的气候差异对于南极洲臭氧层有着明显的影响,因为更温暖的平流层温度能够减少臭氧消耗。但是我们仍然不确定,长期的南极平流层温度上升是否会减少臭氧损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回南天形成的主要原因 回南天什么时候出现?

全文共 2133 字

+ 加入清单

了解了什么时候回南天出现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提前做好预防,减少气象环境对我们的危害程度,切实做好防护措施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回南天形成主要原因-回南天什么时候出现?

什么是回南天

广东人对“回南天”并不陌生。每年冬春转换季节,气温大起大落,导致室内外温差出现显着变化,当室内物体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空气露点”时,水汽在物体表面凝结形成“出水”现象,即市民所说的“回南天”。

在这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是“露点”。“露点”即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它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和空气温度和湿度有关。一般来说“露点”小于大气温度,日常物体温度大于“露点”。

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回南天现象在南方比较严重,这与南方靠海,空气湿润有关。“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而浓雾则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

而“回南天”到来前有预兆:首先是要有持续阴冷过程,至少三天以上,才能使室内物体温度降到同室外一样的水平,即所谓“冷透了”。此时,天气来个突变,南方暖湿气流加强,室外气温快速回升(空气“露点”也同步快速回升),这时室内物体温度虽然也回升,但远追不上室外气温回升的速度,室内外温差拉大,就导致室内物体温度小于空气“露点”,从而出现“回南天”现象。

据介绍,日均气温低于12℃的低温阴雨天气持续三天以上,并急转为气温迅速回升的暖湿气流,这就是“回南天”出现的预兆。

据统计,回南天现象严重时可使能见度降至50米。在回南天气中,一些物品或食品很容易受潮,进而霉变腐烂,因此,要适当采取相应的防潮措施。

回南天形成的主要原因

大家都知道冬去春来,乍暖还寒,人们在起床时发现窗外的世界陷入了茫茫雾海,这样的天气两广人称为“回南天”。那么回南天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春天时的回南天墙壁和地板都会出水,其实跟海雾产生的原理很相回南天似。温暖潮湿的海洋气流,从较暖海面流向经过较凉的海面,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滴,在空中积聚便形成雾。如果气流经过的海面温差大,则成雾的机会亦较大。

同样地,受冬季寒冷天气影响,墙壁和地板的表里都冷了。如果这时温暖潮湿的空气流过墙壁和地板,空气中的水份遇冷凝结成水滴,附在墙壁和地板上,便好像是墙壁和地板渗出水来了。在夏天,纵然有潮湿的海洋气流,但墙壁和地板的表里不够冷,墙壁和地板还是不会出水的。

回南天一般出现在春天里的二三月份,主要原因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上升,导致气温回升,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湿度加大,一些原本冰冷的物体表面在遇到暖湿气流后,这些冰冷的物体吸收热量,而降低周围气温,导致凝结出水珠。回南天现象在南方比较严重,这与南方靠海,空气湿润有关。“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而浓雾则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

明显“回南天”的形成至少要有两个条件:首先要有长时间的低温,日平均气象低于12℃至少要持续3天以上,比方说2010年2月份出现“回南天”之前就经历了连续9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2℃;其次要有天气突变,长时间的低温后要突然地变得暖湿,发生“回南天”的时候,湿度有时高达100%。

回南天气虽然是很不舒适的气候,但回南天气的到来,不也证明春天万物苏醒,气候也将慢慢回暖,温度将回升。在回南天气中,一些物品或食品很容易受潮,进而霉变腐烂,所以,在回南天气候中要注意防潮防霉事项。

回南天什么时候出现

回南天,南方人最怕提起来的事情,掌握了什么时候回南天出现的规律就会做好预防,对大家的生活环境会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你难道不想了解一下吗?

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那么,什么时候回南天出现呢?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

了解了什么时候回南天出现,再来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

回南天的形成原理跟‘露’的形成原理是一样的,就是露结在了家里,结在了墙壁、地板和家具上。

回南天的形成至少要有两个条件:

首先要有长时间的低温,日平均气象低于12℃至少要持续3天以上,比方说2010年2月份出现回南天之前就经历了连续9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2℃;

其次要有天气突变,长时间的低温后要突然地变得暖湿,发生回南天的时候,湿度有时高达100%。

‘回南天’这一天气过程也就是暖湿偏南气流大举击退北方系统的过程。经过对近10年的“回南天”的研究,发现在“回南天”前后,温度快速升高、气压急剧下降,由北风转吹南风,风速突然加大,能见度骤降,湿度趋于饱和。

据介绍,经过摸索和研究,广东的预报科研和业务人员已总结了几点预报回南天的经验。

一是在一次长冷之后,地面和建筑物基温较低的情况下,如果出现能见度小于1km的雾,并且预计气温将继续回升、气压下降,则应高度注意未来出现“回南天”的可能。

二是2月下旬到3月上旬出现“回南天”的几率超过60%,并且有50%出现严重程度的“回南天”。

了解了什么时候回南天出现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提前做好预防,减少气象环境对我们的危害程度,切实做好防护措施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臭氧层形成的原因_臭氧层的主要作用

全文共 6035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层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气层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形成臭氧层的原因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臭氧层的相关知识。

对臭氧层的保护

爱护臭氧层的消费者购买带有"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

爱护臭氧层的一家之主合理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在废弃电器之前,除去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

爱护臭氧层的农民不用含甲基溴的杀虫剂,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选用适合的替代品,如果还没有使用甲基溴杀虫剂就不要开始使用它;

爱护臭氧层的制冷维修师确保维护期间从空调、冰箱或冷柜中回收的冷却剂不会释放到大气中,做好常规检查和修理泄漏;

爱护臭氧层的办公室员工鉴定公司现有设备如空调、清洗剂、灭火剂、涂改液、海绵垫中那些使用了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并制定适当的计划,淘汰它们,用替换物品换掉它们;

爱护臭氧层的公司替换在办公室和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如果生产的产品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那么应该用替代物来改变产品的成分;

爱护臭氧层的教师,告诉你的学生,告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邻居、保护环境、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让大家了解哪些是消耗臭氧层物质。

有了科学的方法,再加上我们的实际行动,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拥有一片美丽而完整的蓝天。

形成臭氧层的原因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H2)反应生成水(H2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同样的,与氧分子(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3)。臭氧形成后,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会逐渐的向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降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上升),臭氧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再受到长波紫外线的照射,再度还原为氧。臭氧层就是保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

臭氧层的作用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个作用。其一为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nm以 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长

其二为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 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正是由于存在着 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 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其三为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240-329纳米,称为UV-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但另一方面,臭氧遍布整个对流层,却起着温室气体的不利作用。在平流层中臭氧耗损,主要是通过动态迁移到对流层,在那里得到大部分具有活性催化作用的基质和载体分子,从而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臭氧主要是与HOX、NOX、ClOX和BrOX中含有的活泼自由基发生同族气相反应。

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

1.当氟氯碳化物漂浮在空气中时,由于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影响,开始分解释出氯原子出来。

2.这些氯原子的活性极大,常喜欢与其它物质结合。因此当它遇到臭氧的时候,便开始产生化学变化!

3.臭氧被迫分解成一个氧原子(O)及一个氧分子(O2),而氯原子就与氧原子相结合。

4.可是当其它的氧原子遇到这个氯氧化和的分子,就又把氧原子抢回来,组成一个氧分子(O2),而恢复成单身的氯原子就又可以去破坏其它的臭氧了。 >>>下一页更多精彩“臭氧层被破坏的影响”

#p#副标题#e#

臭氧层的研究成果

研究臭氧层的300多位科学家,在布伊诺斯艾利斯举行的国际会议上预测,臭氧层大洞大概会在50年内闭合。研究人员说,臭氧层大洞的缩小主要是由于1987年各国开始采取措施限制向大气中排放氟利昂等到化学物质收到了预期效果。

研究人员同时指出,欧洲科学家在北极释放高空探测气球对不同高度的去层进行取样分析,并发表报告指出,云层会加速臭氧层中臭氧的消耗,加剧臭氧层的破坏,这是因为云层中的微粒会激活大气中的含氟化合物。

科学家发现,云层中的微粒对氯化物的激活作用要比太阳更为厉害,这些微粒冬天被云层中的冰晶包裹,但到了春天,冰晶中的水分会被阳光蒸发,从而导致大量微粒出现在云层中,这是为什么春天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最为严重的一个原因。

看了臭氧层形成的原因还看:

臭氧层被破坏的影响

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的危害,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有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对健康的影响

阳光紫外线UV-B的增加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潜在的危险包括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和传染性疾病。对有些危险如皮肤癌已有定量的评价,但其他影响如传染病等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实验证明紫外线会损伤角膜和眼晶体,如引起白内障、眼球晶体变形等。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减少1%,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全世界由于白内障而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0,000到15,000人;如果不对紫外线的增加采取措施,到2075年,UV-B辐射的增加将导致大约1800万例白内障病例的发生。

紫外线UV-B段的增加能明显地诱发人类常患的三种皮肤疾病。这三种皮肤疾病中,巴塞尔皮肤瘤和鳞状皮肤瘤是非恶性的。利用动物实验和人类流行病学的数据资料得到的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若臭氧浓度下降10%,非恶性皮肤瘤的发病率将会增加26%。另外的一种恶性黑瘤是非常危险的皮肤病,科学研究也揭示了UV-B段紫外线与恶性黑瘤发病率的内在联系,这种危害对浅肤色的人群特别是儿童期尤其严重;

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部分存在于皮肤内,使得免疫系统可直接接触紫外线照射。动物实验发现紫外线照射会减少人体对皮肤癌、传染病及其他抗原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对重复的外界刺激丧失免疫反应。人体研究结果也表明暴露于紫外线B中会抑制免疫反应,人体中这些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反应的重要性还不十分清楚。但在世界上一些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地区以及免疫功能不完善的人群中,增加的UV-B辐射对免疫反应的抑制影响相当大。

已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强紫外线的辐射下,会导致细胞内的DNA改变,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减退,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这将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本来就不好的健康状况更加恶化,大量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尤其是包括麻疹、水痘、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疟疾等通过皮肤传染的寄生虫病,肺结核和麻疯病等细菌感染以及真菌感染疾病等。

对植物的影响

臭氧层损耗对植物的危害的机制尚不如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清楚,但研究表明,在已经研究过的植物品种中,超过50%的植物有来自UV-B的负影响,比如豆类、瓜类等作物,另外某些作物如土豆、番茄、甜菜等的质量将会下降;植物的生理和进化过程都受到UV-B辐射的影响,甚至与当前阳光中UV-B辐射的量有关。植物也具有一些缓解和修补这些影响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适应UV-B辐射的变化。不管怎样,植物的生长直接受UV-B辐射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植物,甚至同一种类不同栽培品种的植物对UV-B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生产中,就需要种植耐受UV-B辐射的品种,并同时培养新品种。对森林和草地,可能会改变物种的组成,进而影响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分布。

UV-B带来的间接影响,例如植物形态的改变,植物各部位生物质的分配,各发育阶段的时间及二级新陈代谢等可能跟UV-B造成的破坏作用同样大,甚至更为严重。这些对植物的竞争平衡、食草动物、植物致病菌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都有潜在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处起步阶段。

对生态的影响

世界上30%以上的动物蛋白质来自海洋,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这一百分比往往还要高。因此很有必要知道紫外辐射增加后对水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此外,海洋在与全球变暖有关的问题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洋浮游植物的吸收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一个重要去除途径,它们对未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海洋对CO2气体的吸收能力降低,将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

海洋浮游植物并非均匀分布在世界各大洋中,通常高纬度地区的密度较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密度要低10到100倍。除可获取的营养物,温度,盐度和光外,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阳光UV-B的含量过高的现象也在浮游植物的分布中起着重要作用。

浮游植物的生长局限在光照区,即水体表层有足够光照的区域,生物在光照区的分布地点受到风力和波浪等作用的影响。另外,许多浮游植物也能够自由运动以提高生产力以保证其生存。暴露于阳光UV-B下会影响浮游植物的定向分布和移动,因而减少这些生物的存活率。

研究人员已经测定了南极地区UV-B辐射及其穿透水体的量的增加,有足够证据证实天然浮游植物群落与臭氧的变化直接相关。对臭氧洞范围内和臭氧洞以外地区的浮游植物生产力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产力下降与臭氧减少造成的UV-B辐射增加直接有关。一项研究表明在冰川边缘地区的生产力下降了6-12%。由于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还会影响鱼类和贝类生物的产量。据另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如果平流层臭氧减少25%,浮游生物的初级生产力将下降10%,这将导致水面附近的生物减少35%。

研究发现阳光中的UV-B辐射对鱼、虾、蟹、两栖动物和其它动物的早期发育阶段都有危害作用。最严重的影响是繁殖力下降和幼体发育不全。即使在现有的水平下,阳光紫外线B已是限制因子。紫外线B的照射量很少量的增加就会导致消费者生物的显著减少。

尽管已有确凿的证据证明UV-B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是有害的,还只能对其潜在危害进行粗略的估计。

对循环的影响

阳光紫外线的增加会影响陆地和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而改变地球--大气这一巨系统中一些重要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如温室气体和对化学反应具有重要作用的其他微量气体的排放和去除过程,包括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氧硫化碳(COS)及O3等。这些潜在的变化将对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对陆生生态系统,增加的紫外线会改变植物的生成和分解,进而改变大气中重要气体的吸收和释放。当紫外线B光降解地表的落叶层时,这些生物质的降解过程被加速;而当主要作用是对生物组织的化学反应而导致埋在下面的落叶层光降解过程减慢时,降解过程被阻滞。植物的初级生产力随着UV-B辐射的增加而减少,但对不同物种和某些作物的不同栽培品种来说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阳光紫外线也有显著的作用。这些作用直接造成UV-B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氮循环和硫循环的影响。UV-B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于UV-B对初级生产力的抑制。在几个地区的研究结果表明,现有UV-B辐射的减少可使初级生产力增加,由南极臭氧洞的发生导致全球UV-B辐射增加后,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受到损害。除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外,阳光紫外辐射还会抑制海洋表层浮游细菌的生长,从而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要的潜在影响。阳光紫外线促进水中的溶解有机质(DOM)的降解,使得所吸收的紫外辐射被消耗,同时形成溶解无机碳(DIC)、CO以及可进一步矿化或被水中微生物利用的简单有机质等。UV-B增加对水中的氮循环也有影响,它们不仅抑制硝化细菌的作用,而且可直接光降解象硝酸盐这样的简单无机物种。UV-B对海洋中硫循环的影响可能会改变COS和二甲基硫(DMS)的海-气释放,这两种气体可分别在平流层和对流层中被降解为硫酸盐气溶胶。

对材料的影响

因平流层臭氧损耗导致阳光紫外辐射的增加会加速建筑、喷涂、包装及电线电缆等所用材料,尤其是高分子材料的降解和老化变质。特别是在高温和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这种破坏作用更为严重。由于这一破坏作用造成的损失估计全球每年达到数十亿美元。无论是人工聚合物,还是天然聚合物以及其它材料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当这些材料尤其是塑料用于一些不得不承受日光照射的场所时,只能靠加入光稳定剂或进行表面处理以保护其不受日光破坏。阳光中UV-B辐射的增加会加速这些材料的光降解,从而限制了它们的使用寿命。研究结果已证实短波UV-B辐射对材料的变色和机械完整性的损失有直接的影响。

在聚合物的组成中增加现有光稳定剂的用量可能缓解上述影响,但需要满足下面三个条件:①在阳光的照射光谱发生了变化即UV-B辐射增加后,该光稳定剂仍然有效;②该光稳定剂自身不会随着UV-B辐射的增加被分解掉;③经济可行。利用光稳定性更好的塑料或其他材料替代现有材料是一个正在研究中的问题。然而,这些方法无疑将增加产品的成本。而对于许多正处在用塑料替代传统材料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解决这一问题更为重要和迫切。

对空气的影响

平流层臭氧的变化对对流层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一般认为平流层臭氧的减少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使到达低层大气的UV-B辐射增加。由于UV-B的高能量,这一变化将导致对流层的大气化学更加活跃。首先,在污染地区如工业和人口稠密的城市,即氮氧化物浓度较高的地区,UV-B的增加会促进对流层臭氧和其它相关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H2O2)等的生成,使得一些的城市地区臭氧超标率大大增加。而与这些氧化剂的直接接触会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和室外材料等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在那些较偏远的地区,即NOx的浓度较低的地区,臭氧的增加较少甚至还可能出现臭氧减少的情况。但不论是污染较严重的地区还是清洁地区,H2O2和OH自由基等氧化剂的浓度都会增加。其中H2O2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对酸沉降的地理分布带来影响,结果是污染向郊区蔓延,清洁地区的面积越来越少。

其次,对流层中一些控制着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的重要微量气体的光解速率将提高,其直接的结果是导致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浓度如OH基的增加。OH自由基浓度的增加意味着整个大气氧化能力的增强。由于OH自由基浓度的增加会使甲烷和CFC替代物如HCFCs和HFCs的浓度成比例的下降,从而对这些温室气体的气候效应产生影响。

而且,对流层反应活性的增加还会导致颗粒物生成的变化,例如云的凝结核,由来自人为源和天然源的硫(如氧硫化碳和二甲基硫)的氧化和凝聚形成。尽管对这些过程了解的还不十分清楚,但平流层臭氧的减少与对流层大气化学及气候变化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正逐步被揭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出现酸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人类面临十大环境问题: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其中,酸雨肆虐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的灾害。那么,出现酸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可以这样说,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成片死亡。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概括起来说酸雨的形成大体上有以下四个过程:

(1)水蒸汽冷凝在含有硫酸盐、硝酸盐等的凝结核上:

(2)形成云雾时.SO2、NOx、CO2等被水滴吸收:

(3)气溶胶颗粒物质和水滴在云雾形成过程中互相碰撞、聚凝并与雨滴结合在一起;

(4)降水时空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被冲洗进雨中。

更多酸雨有哪些危害的知识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出现超级细菌的主要原因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工具/材料

超级细菌

操作方法

1

超级细菌不是特指某一种细菌,而是多种抗生素都难以杀死它的一类细菌,它的真正学名是“多重耐药性细菌”。

2

这类细菌能对抗生素有强大的抵抗作用,能逃避被杀灭的危险。由于大部分抗生素对它们不起作用,对人类健康已造成极大的危害。

3

基因突变是产生超级细菌的根本原因。它们产生抗药性是临床上广泛应用抗生素的结果,而抗生素的滥用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4

滥用抗生素打破了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之间的进化平衡,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通过基因突变获得针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子代中保留并累积下来,最终成为超级细菌。

5

超级细菌的产生客观原因是人们滥用抗生素,不断筛选出新的抗药菌,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超级细菌的基因突变以及自然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臭氧层空洞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之一,其主要浓集在平流层中20-25km的高空,即大气的臭氧层。臭氧层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界以及调节地球的气候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臭氧层在不断遭到破坏,以致于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那么臭氧层空洞形成原因是什么?

臭氧空洞形成原因的解释有三种,即大气化学过程解释,太阳活动影响和人类活动影响。

一、大气化学规程解释。

大气化学过程解释,认为臭氧层中可以产生某种大气化学反应,将3个氧原子含量的臭氧(O3)分解为分子氧(O2)和原子氧(O),从而破坏了臭氧层。

二、太阳活动影响解释。

太阳活动影响解释,认为当太阳活动峰年(即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期)前后,宇宙射线明显增强,促使双电子氮化物(如NO2)与O3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奇电子氮化物(如NO3)增加,O3转换为O2。

三、人为活动的影响。

人类的生活在使用了大量的泡沫塑料、护发摩丝、灭火剂、杀虫剂、致冷剂,这些产品的使用会产生氯氟烃,即氟里昂(CFC)。氯氟烃气体一经释放,就会慢慢上升到地球大气圈的臭氧层顶部。在那里,紫外线会把氯氟烃气体中的氯原子分解出来,氯原子再把臭氧中的一个氧分子夺去,使臭氧变成氧,从而使其丧失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在对流层顶部飞行的民航和军用飞机排出的氧化氮气体,也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农业无控制地使用化肥,会产生大量氧化氮,各种燃料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氧化氮,这些物质都是破坏臭氧层的因素。

由此可见,产生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老年人出现高血压并发症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再是肾功能衰竭。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那么老年人出现高血压并发症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1.心脏并发症

如左心室肥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2.脑卒中

如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脑病。

3.大小动脉

如动脉硬化、主动脉夹层。

4.高血压性肾损害

如进展缓慢的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慢性肾功能衰竭。

5.眼底如视网膜动脉硬化、眼底改变

其中进展缓慢的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是指良性高血压5-10年,开始为肾小动脉病变,继以肾实质损害;恶性小动脉肾硬化症是指恶性高血压所致的肾损害,包括肾小动脉病变和肾实质损害。

高血压并发症如何护理呢?

1、剧烈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时,为血压突然升高或高血压脑病表现,应立即让患者卧床休息,观测血压及脉搏、心率、心律的变化,尽快与医师联系,迅速采取镇静与降压措施。

2、呼吸困难、发绀时,常为高血压心脏病引起左心衰竭的表现。要立即令患者半卧位、氧气吸入,吸氧用的湿化瓶应换用20%~30%乙醇,并按医嘱应用强心药物。

3、如有心悸,应严密观察脉搏、心率及心律变化,做好记录。安慰患者,令其卧床休息,消除紧张情绪,一般可很快缓解。

4、晚期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肾功能衰竭时,可出现浮肿。护理中应注意严格记录水的出入量,以便量出为人。饮食中限制钠盐(一天食盐量不高于3克),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保护好皮肤,预防褥疮的发生。

5、晚期高血压易引起脑血管意外,出现昏迷与偏瘫。对于这类病人,平时应注意安全护理,防止坠床、窒息、肢体烫伤等。病情严重时应转往医院处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臭氧层出现空洞的危害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在地球大气层中有一种气体能够阻挡宇宙射线对地球生命的危害,那就是臭氧。自然界中臭氧(O₃)的含量极少,仅占空气的几百万分之一,主要集中在离地面10~50km的平流层,臭氧和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构体,呈淡蓝色,因有一种鱼腥臭味,故名臭氧。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然而科研人员在近些年的观测中,发现原本完整的臭氧层出现了若干的空洞。这是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那么,臭氧层出现空洞的危害是什么呢?

臭氧层空洞会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量辐射到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对人类及其生存的环境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有人估计,如果臭氧层中臭氧含量减少10%,地面不同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将增加19%~22%,由此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15%~25%.另据美国环境局估计,大气层中臭氧含量每减少1%,皮肤癌患者就会增加10万人,患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的人也将增多。系外线辐射增强,对其他生物产生的影响和危害也令人不安。有人认为,臭氧层被破坏,将打乱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导致一些主要生物物种灭绝。臭氧层的破坏,将使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紫外线辐射增强,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幸运的是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着手采取一些措施恢复臭氧层。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老毛桃winpe U盘启动盘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毛桃winpe U盘启动盘出现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①主板不支持U盘启动(或支持的不完善)。

②某些DOS软件(尤其是对磁盘操作类的)对U盘支持的可能不是很好。

③U盘是DOS之后出现的新硬件,种类比较繁杂,而且目前绝大多数的USB设备都没有DOS下的驱动,目前使用的基本都是兼容驱动,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

④U盘本身质量有问题。

⑤经常对U盘有不正确的操作,比如2000、XP、2003下直接插拔U盘,而不是通过《安全删除硬件》来卸载。

老毛桃winpe是一个嵌入式的XP的PE操作系统,一般做工具盘用,系统崩溃时可用来修复系统,还可以备份数据,系统丢失密码也可以修改密码,可以从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大气层中有一个特殊的气体层,叫臭氧层,它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大气层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臭氧分子不稳定,紫外线照射之后又分为氧气分子和氧原子,形成一个继续的过程臭氧氧气循环,如此产生臭氧层。

根据最新的科学结果,臭氧层正在发生着消耗,当臭氧层耗竭,会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量辐射到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对人类及其生存的环境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那么,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大气化学过程解释,认为臭氧层中可以产生某种大气化学反应,将3个氧原子含量的臭氧(O3)分解为分子氧(O2)和原子氧(O),从而破坏了臭氧层。

第二、由于太阳活动影,当太阳活动峰年(即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期)前后,宇宙射线明显增强,促使双电子氮化物(如NO2)与O3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奇电子氮化物(如NO3)增加,O3转换为O2。

第三、人类的生活在使用了大量的泡沫塑料、护发摩丝、灭火剂、杀虫剂、致冷剂,这些产品的使用会产生氯氟烃,即氟里昂(CFC)。氯氟烃气体一经释放,就会慢慢上升到地球大气圈的臭氧层顶部。在那里,紫外线会把氯氟烃气体中的氯原子分解出来,氯原子再把臭氧中的一个氧分子夺去,使臭氧变成氧,从而使其丧失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在对流层顶部飞行的民航和军用飞机排出的氧化氮气体,也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农业无控制地使用化肥,会产生大量氧化氮,各种燃料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氧化氮,这些物质都是破坏臭氧层的因素。

综上所述,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引起的。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臭氧层形成的原因_臭氧层的主要作用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层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气层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形成臭氧层的原因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臭氧层的相关知识。

形成臭氧层的原因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H2)反应生成水(H2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同样的,与氧分子(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3)。臭氧形成后,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会逐渐的向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降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上升),臭氧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再受到长波紫外线的照射,再度还原为氧。臭氧层就是保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

臭氧层的作用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个作用。其一为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nm以 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长

其二为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 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正是由于存在着 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 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其三为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240-329纳米,称为UV-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但另一方面,臭氧遍布整个对流层,却起着温室气体的不利作用。在平流层中臭氧耗损,主要是通过动态迁移到对流层,在那里得到大部分具有活性催化作用的基质和载体分子,从而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臭氧主要是与HOX、NOX、ClOX和BrOX中含有的活泼自由基发生同族气相反应。

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

1.当氟氯碳化物漂浮在空气中时,由于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影响,开始分解释出氯原子出来。

2.这些氯原子的活性极大,常喜欢与其它物质结合。因此当它遇到臭氧的时候,便开始产生化学变化!

3.臭氧被迫分解成一个氧原子(O)及一个氧分子(O2),而氯原子就与氧原子相结合。

4.可是当其它的氧原子遇到这个氯氧化和的分子,就又把氧原子抢回来,组成一个氧分子(O2),而恢复成单身的氯原子就又可以去破坏其它的臭氧了。>>>下一页更多精彩“臭氧层被破坏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少年出现白头发的主要原因 改善少年白的中医技巧

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白这一词想必大家都是了解的,很多人说,因为现代的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导致的白发问题,这也是很多见的,尤其是男性会比较的多。在生活中,如果出现大量白发,一定要找到引起白发的原因,采取正规的治疗方法,现在社会发生白发的很多,白发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哪些呢?今天本网就和大家爱盘点一些白发的危害,一起看看吧。

少年出现白头发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遗传因素,父母或者家族的血液中有类似的基因,可以使少年出现白发。

第二个原因就是营养不足,表现为关于黑发中的一些铜、钴、铁摄入不足,出现偏食,比如喜欢喝一些碳酸饮料,会加重人体营养不良的趋势,也会出现白头发。

第三个原因就是心理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工作高度紧张,而且学习压力也很大,导致青少年普遍精神紧张,情志比较抑郁,容易出现焦虑等状况,这也是引起少年白头的重要原因。

白发的危害

1、精神萎靡:在生活中,有不少的患者,发无缘无故的使头发变白,从此变得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还常常出现疲劳的现象,从此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兴趣,对人生去信心。

2、性格自卑: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大部分患者头上,发生有白头发之后,性格会越来越自卑,性情会越来越自闭,从此变得,发不喜欢与外界有任何的交流,喜欢我行我素,从而使自己常常犯错误、遗憾终生。

3、多症并发:该情况不仅影响外表,还可能意味着某种疾病出现。有关专家称,头发出现问题,就证明着我们患者身体,发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血循环系统都将会受之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危害人身健康,后果不堪设想。

4、职场失力: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年轻人中,但年轻人通常以,发个人形象尤其重要,一头乌溜溜的黑发,发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可是一旦生有白发,我们在找工作时就会处处受挫。

可以改善少年白的中医技巧

调气血治白头

中医学理论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源于气血的濡养。气血旺,则头发生长正常。气血衰,则不能上荣头部而致头发变白。病因则无外乎三大方面:血热偏盛、情志烦劳、精虚血弱。

属血热偏盛者,兼有烦躁易怒,头部烘热感等症状。舌质红,苔少,脉数。治疗上宜凉血乌发,方选草还丹或女贞子膏。烦躁伤阴者加丹皮、麦冬、茺蔚子;烦躁易怒者加龙胆草、生磁石、珍珠母。

属情志烦劳者,兼有精神抑郁,忧愁烦恼,脘腹胀满,纳食乏味,不思饮食,夜眠欠安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此类病人常有情志不遂、烦劳太过、焦虑紧张等诱发因素。治疗上宜舒肝解郁,养心。方选逍遥散加减或归脾汤加越鞠丸。

属精虚血弱者,老年人多见。兼见腰膝酸软,视物不清,头昏眼花,耳聋,记忆力减退,体倦乏力等症。舌质淡,苔少,脉沉细无力。治疗上宜滋补肝肾,方选七宝美髯丹或元精丹加减。肾虚者加龟胶、、肉苁蓉、山萸肉;肝血不足者加当归、白芍。

勤按摩疏心胸

此外,还可以采用按摩的方法,就是经常用十指由头部前发际向后做梳头式按摩30次,用手指轻柔叩击头皮,并配合点揉太阳穴、攒竹、鱼腰、丝竹空、百会、四神聪、头维、率谷、风池、印堂等穴位,可疏通经络气血,改善头部血液供给,使气血通畅,达到美发乌发的目的,你不妨试试。

白发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对大家的健康来说,如果是遗传,对于改善可能是没有太大的希望。如果是后天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应该按不同的病理体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早日摆脱白发的困扰。其实,大家应该要有正确的心态做好预防,只有做好这些才能避免白发出现问题。最后,希望大家都能积极的面对这些问题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什么_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

全文共 2693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层破坏导致了各种环境问题,那么,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吧!

臭氧层被破坏的现状

由于臭氧有其特殊的性质,并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臭氧层又是十分脆弱的。卫星观测资料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1979年~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大致下降了3%。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大约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30%~40%,出现了“南极臭氧洞”。自1985年发现“臭氧洞”以来,到1987年它变得既宽又深,1988年虽然有所缓解,但1989年以后到90年代的前几年里,每年南半球春季都出现很强的“臭洞”,1994年到1996年南极臭氧洞还在扩大。最近,从安装在俄罗斯和美国卫星上的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获悉,“南极臭氧洞”面积已达2400平方千米,最薄处只有100多布森单位(100dobson,相当于1毫米厚度)。

臭氧层破坏带来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了各种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尤其在1985年发现了在南极周围臭氧层明显变薄,即所谓的“南极臭氧洞”问题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的呼声更加高涨。

一、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可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传染疾病;

二、50%以上的陆生植物,如土豆、瓜类、番茄、甜菜等,产量会急剧下降;森林草地衰退,危及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三、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使浮游生物受到危害,导致海洋食物链中基础食物数量减少,使生活在浅水里的鱼类和贝类很难生存;

四、使人工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加速老化,如建筑物、喷涂、包装等物质老化,使其变硬、变脆、缩短使用寿命,并能使接近地面的有害臭氧浓度增加,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可引起光化学烟雾污染;

五、全球气候变暖,产生“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臭氧层保护对策

臭氧减少带来的危险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国际上保护臭氧层的行动已持续了20余年。

1、建立国际间和各国的臭氧层保护法律约束机制,控制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国际上先后通过了《关于臭氧层保护计划》、《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于1991年6月签署了《议定书》的伦敦修正案,目前《议定书》的缔约方已达168个。1994年第52次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我国正在为实现《议定书》规定的指标而努力,制定并实施了20余项有关保护臭氧层的政策。这对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及保护臭氧层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氟里昂代用品的研究开发力度

氟里昂替代品的开发受到了广泛受到重视,目前主要包括含氢的氟里昂,其在到达臭氧层之前的对流圈被分解。或者用不含氯的氟里昂,如F32,F215,F134a和F143等,即使它们到达臭氧层也不会产生破坏作用。有的替代品则是不含F和Cl的有机物,如精制的石油气和二甲醚、烷烃、氮气、二氧化碳等。此外,回收和分解氟氯烃的研究工作也正在进行。

3、提高对保护臭氧层的认识,牢固树立环境意识

尽管人类企图寻找另一个与地球相近、可供人类生存的星球,但不得不承认地球仍然是人类的唯一家园,人离开地球将无法生存。因此,必须善待地球、善待自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与数量。相反,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资源的持续利用,认识臭氧层的作用,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共同维护地球。

猜您感兴趣:

臭氧层破坏的长期性

令科学家和社会各界忧虑的是,CFCs和Halons具有很长的大气寿命,一旦进入大气就很难去除,这就意味着即使人类停止生产和使用这些物质,它们对臭氧层的破坏还会持续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通过全人类的努力,臭氧层的破坏程度会越来越小,最后使之恢复到其原始状态。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臭氧层破坏带来的危害”#p#副标题#e#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在平流层内离地面20~30千米的地方是臭氧的集中层带,在这个臭氧层中存在着氧原子(O)、氧分子(O2)和臭氧(O3)的动态平衡。但是氮氧化物、氯、溴等活性物质及其他活性基团会破坏这个平衡,使其向着臭氧分解的方向转移。而CFCs物质的非同寻常的稳定性使其在大气同温层中很容易聚集起来,其影响将持续一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在强烈的紫外辐射作用下它们光解出氯原子和溴原子,成为破坏臭氧的催化剂(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臭氧层破坏机理

(1)、废气破坏臭氧层

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如N0和N02等),这些氮氧化物可以破坏掉大量的臭氧分子,从而造成臭氧层的破坏。

(2)、CFCs和哈龙对臭氧层的破坏

美国科学家莫里纳(Molina)和罗兰德(Rowland)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臭氧层被破坏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氯氟烃类化合物(CFCs)和含溴化合物哈龙(Halons)。

CFCs和哈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总是要泄漏的,泄漏后首先进入大气的对流层中。而这些物质在对流层中是化学惰性的,即它们在对流层中十分稳定,可以存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发生变化。但这些物质不可能总是存在于对流层中,通过极地的大气环流以及赤道地带的热气流上升,最终使这些物质进入平流层。然后又在风的作用下,把它们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输送,在平流层内混合均匀。在平流层内,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使CFCs和Halons分子发生解离,释放出高活性的氯和溴的自由基。氯原子自由基和溴原子自由基就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它们对臭氧破坏的化学机理如下:

R-Cl→R·+ Cl·

Cl·+O3→Cl0·+ O2

C10·+O3→Cl·+ 2O2

溴原子自由基也是以同样的过程破坏臭氧。据估算,一个氯原子自由基在失活以前可以破坏掉104—105个臭氧分子,而由Halon释放的溴原子自由基对臭氧的破坏能力是氯原子的30—60倍。而且,氯原子自由基和溴原子自由基之间还存在协同作用,即二者同时存在时,破坏臭氧的能力要大于二者简单的加和。

当然,臭氧空洞的形成除了以上的化学过程外,还有空气动力学过程和极地特殊的温度变化过程所参与的非均相的催化反应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臭氧空洞出现在两极以及多发生在春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引起房颤出现的主要原因

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临床上,房颤是一种心脏方面的疾病,由于人们本身会对疾病产生恐惧感,如果又是心脏方面的疾病的话,势必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发生严重后果,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房颤出现原因吧。

预防注意事项

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境是房颤的预防中最基本的。要控制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并且做到戒烟、限制饮酒。吸烟是冠心病和肺部疾患的明确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正在吸烟人群患房颤的风险是从不吸烟患者的2倍,戒烟可以使罹患房颤的风险降低。饮酒也可以增加房颤的风险,饮酒是一些房颤患者发病的明确诱因,有研究显示饮酒剂量与房颤患病率相关,每天摄取酒精量每增加10克,房颤风险就增加约百分之8。因此戒烟、戒酒对房颤的预防非常重要。

其次,限制或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的药物,因为这类药中可能含有刺激物,易促发不规则心律,服用这类药物前应当询问医生或仔细阅读说明书。

另外,要控制好相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并经常监测,使血压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减少血压的波动。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控制饮食、药物等方法使血糖达标。冠心病患者要控制好血脂水平,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心衰患者积极控制心衰。如果有严重心脏瓣膜病的患者,需要及早考虑手术治疗。

饮食原则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水果、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还含有较多的钾,对控制血压、保持电解质平衡都十分有益。预防房颤,平时控制油脂和胆固醇的摄入是十分重要的。天天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也就是大鱼大肉的人都是潜在的房颤患者。平时做菜要少吃盐,尤其对伴有水肿的患者。如果心脏患者心功能欠佳,出现明显浮肿时,应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量应少于5g。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一般来说房颤在冬季是高发期,所以中老年人在天冷时要注意保暖,同时不要吃过多辛辣调味品比如葱姜、咖喱、辣椒来刺激肠胃。有研究表明长期过量饮酒的人群,即每天饮酒超过36克、每天饮酒次数多于3次,发生房颤的风险也比其他人增加百分之34左右。所以尽量戒酒少烟免咖啡忌浓茶。

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植物油,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油、动物内脏等。

猜你喜欢:

主要原因

(1)风湿性心脏病:约占心房颤动病因的33.7%,以二尖瓣狭窄及闭锁不全多见。

(2)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5%,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8%,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发生率为8.2%。而因胸痛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1%。总之冠心病的发生率是较低的。

(3)高血压性心脏病:其心房肌的很多小动脉管腔可因内膜增厚而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变化及纤维化。

(4)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心肌有局灶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病程久者心肌常呈细小局限性纤维化,发生率为5%,多见于40~45岁患者。青年患者较少见,即使发生也多为阵发性。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当窦房结动脉局灶性肌纤维结构发育不良,胶原结构异常及窦房结周围的变性,特别是窦房结周围变性以及窦性冲动的异常,可促使心房颤动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