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改革史知识点(汇总20篇)

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在西方社会里,是一个传统的宗教节日。这一天和平安夜,都是教会进行纪念活动,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历史改革史知识点_圣诞节的历史介绍”,欢迎阅读与借鉴!

浏览

5899

文章

1000

篇1: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对内改革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

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①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②影响: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③)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发展。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凤阳花鼓词〉

2、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内容:

①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政企分开;

③以按劳分配为主;

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以太坊最全历史价格表上有啥?以太币投资需注意啥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以太坊不同于比特币和莱特币,它是一种独特的加密货币协议。纵观以太坊最全历史价格表,可以看出它的价格和市值变化历史。而且以太坊最全历史价格表还能看出以太坊具有发展的潜力和价值。其实以太坊第一个版本发布后,并没有以太坊这个概念的存在,而是基于最初的销售数据对代币价值给予了分析后,这才有了以太币和以太坊的称呼。发布才一个月,以太坊就在加密货币交易所上架了,而且成为了如今的第二大市值的加密货币。那么以太坊最全历史价格表上有啥?以太币投资注意啥?

以太坊最全历史价格表

一、以太坊最全历史价格表有啥?以太坊历史价格显示最初的价格是2.77美元,但是不过三天时间就降到了0.68美元。而且到了8月才上涨到1.8美元,但是在2015年还是降到一美元以下。到了2016年时,以太坊的价格又回暖,上涨到了15美元,此时以太坊还是很受大众欢迎的。到了2017年时,以太坊的牛市来了,而且价格上涨的非常快速,在一段时间内直接维持到53到59美元之间。以太坊的价格甚至在5月份达到了95美元的高价。后续价格持续上涨,直到9月份还能维持到400美元。2017年12月以太坊达到了巅峰价值,徘徊到800美元左右。不过2018年以太币价格又一次惊人的上涨到了1400美元。虽然2018年的下半年以太坊价格一直在下跌,但是2019年又有了回暖,最终稳定在150美元左右。

二、以太币投资需要注意啥?投资以太币时,大家不但要关注以太坊最全历史价格表,而且还要关注以太坊未来的发展行情。因为比特币面临着减半,很多人都觉得以太坊价格会上涨,所以投资者们纷纷转而投资以太币。不过投资以太币,大家要多关注挖矿情况。现在虽然可以挖矿的软件多,平台也多,但是要认准了靠谱平台才能行动。另外投资时要了解实时信息,辨别信息的真假,及时的作出投资判断。看完以太坊最全历史价格表后,大家对于以太坊有了全面的了解,将会更清楚该如何投资。因为今年比特币面临着减半,所以很多人都改为投资以太币。其实投资以太币相对容易,因为它的价格比比特币要低一些,而且涨幅也挺大。不过大家在投资时若是遇到问题,可以去OKLink浏览器上搜索。OKLink是专门针对比特币、以太币、比特现金以及莱特币的区块链浏览器,这上面可以搜索你的任何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亡羊补牢是历史故事吗 亡羊补牢是故事还是寓言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亡羊补牢》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指的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我国著名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

寓言故事简介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寓言故事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亡羊补牢》的故事

从前,有个牧羊人养了一圈羊。早上他出去放羊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羊圈被大雨冲破了个窟窿,晚上的时候,狼从窟窿钻进羊圈,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知道后,都来劝他:“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但是他却说:"羊都已经丢了,将羊圈修好也没有意义。“所以牧羊人并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结果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圈里的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在夜里又从窟窿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邻居的劝告,他马上就拿工具把羊圈堵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以后,羊再也没有丢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答题规律

全文共 1201 字

+ 加入清单

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现代中国

18、对中国现代政治建设的认识

(1)两种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两个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两部宪法:《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4)四大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础。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指导思想,政治协商是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基本组织形式。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制度。

④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直接民选,落实“依法治国”方针。

19、“一二三”理解现代中国的外交

(1)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两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三个时期:

①奠基时期(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方针,步入国际舞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②拓展时期(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外交新局面。

③创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全方位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致力于地区合作。

20、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阶段线索

(1)过渡时期(1949~1956)

①含义: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

②三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③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④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⑤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2)曲折前进(1956~1978)

①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②两方面探索:有益探索:中共八大;八字方针。探索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③三个“一”: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一个错误:“左”倾错误恶性发展;一场浩劫:“文革”。

④四个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照搬外国经验。

(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五个转变

①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单一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

⑤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20世纪三次巨变、三大伟人、三大理论

(1)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2)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3)三大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世界上最大的洼地在哪里?里海盆地的形成历史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里海盆地世界上最大的洼地,许多地区低于海平面。也是欧洲最低点,最低处海拔-28米。位于在阿塞拜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伊朗北部地区。处于荒漠和半荒漠环境之中,气候干旱,蒸发强烈。面积517969.3平方公里,其中的371772.5平方公里是湖泊地带。 里海盆地的形成历史里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所以,今天的里海盆地是古地中海海盆残存的一部分,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 里海盆地的能源储藏 里海盆地,是个蕴藏着丰富能源的“聚宝盆”。石油资源丰富,两岸的巴库和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地区,以及里海的湖底,是重要的石油产区。里海湖底的石油生产,已扩展到离岸数十公里的水域。 在发现中东石油之前,里海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石油市场的支柱。1901年,里海的原油产量达到1100万吨,占当时世界原油总产量的50%;在当时的世界石油贸易中,里海占30%。1940年,仅阿塞拜疆一地的石油产量就达2200万吨,占当时的苏联全国产量的70%。因此,里海石油确实曾红极一时。据保守估计,里海的石油储量在500亿至1900亿桶。 目前里海盆地的石油开采还主要局限在陆地开采上。随着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石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里海近年再度掀起“淘金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世界格局新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格局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形势,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这使世界处在新的大战和核战争的威胁之中,两霸在第三世界的争夺中,出现“古巴导弹危机”,进而要升级为“星球大战”的高科技战争计划,使世界紧张局势加剧。

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下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发生东欧剧变。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后,东西方面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了。

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不断发展。这种世界格局的变化,导致原来掩盖着的许多矛盾和冲突的激化,特别是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如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波黑冲突,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

在新旧世界格局交替的过程中,基本特点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形成前,一个超级大国、多个世界强国并存的“一超多强”的局面,仍会较长时间存在下去。争取和平和发展,通过协商和对话解决地区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生物知识点之病毒的发现与研究历史

全文共 8517 字

+ 加入清单

病毒发现研究历史

一、病毒病由来已久

地球上的人类,其他动物和植物遭受病毒病的折磨已有许多世纪。许多记述表明至少在公元前二至三个世纪印度和中国就存在天花,中国从公元十世纪宋真宗时代就有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记载了。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人痘预防天花推行甚广,先后传至俄国、日本、朝鲜、土耳其及英国。1796英国医生琴纳(Jenner),才得出了结论,牛痘可能使人预防天花,并在英国及欧洲大陆普遍应用,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

除了文字记载外,考古学的发现也说明早就存在某些人类病毒病。在古埃及石刻浮雕中一个主要人像就带有患过引起跛足的脊髓灰质炎的标记。

古埃及石刻浮雕

在家畜的病毒病中,狂犬病可能是最早有记载的。此病毒病一般与疯狗有关。阿里斯多德(Aristotle)在公元前四世纪就记述了病犬的疯狂和暴怒,通过咬啮还能将病魔传给其他的动物,此病也能传染给人(人畜共患疾病),在人体上这种病常被称作恐水病。法国人巴斯德(Pasteur)在1884年发明了狂犬疫苗。

巴斯德(1822-1895)法国著名科学家发明巴氏消毒法、1884年研制成功狂犬疫苗

昆虫病毒病可能同高等动、植物的病毒病一样历史悠久。十二世纪中叶我国《农书》(1149年出版)中,已有关于家蚕"高节"、"脚肿"等病症的记载。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而国外直到十九世纪中叶,Cornelia和Maestri才记述了家蚕的黄疸病或多角体病的症状。

第一个记载的植物病毒病的是郁金香碎色病,因为至今荷兰阿姆斯特丹的Rijks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张1619年荷兰画师的一幅得病的郁金香静物画。据记载一个得病郁金香球茎竟能换来牛、猪、羊甚至成吨的谷物或上千磅的奶酪。在1634-1637年的荷兰,这种嗜好达到了可称做"郁金香热"的高潮。使我们知道在十七世纪就存在一种植物病毒病----郁金香碎色病。

郁金香静物画

二、病毒的发现与发现者

AdolfMayer被烟草的一种病态吸引住了,其症状是感染叶子上出现深、浅相间的绿色区域,故麦尔在1886年称为烟草花叶病。通过对叶子和土壤的分析麦尔指出不能把此病归于无机物平衡失调。这可能是一个细菌病。

1892年从事烟草病工作的年青的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Ivanovski)发现感受花叶病的叶汁,即使经过Chamberland氏烛形滤器的过滤也仍具有传染的性质。这项观察提示了存在一种比以前所知的任何一种都小的病原,他认为该病是由产生毒素的细菌引起的。

1898年,荷兰科学家贝杰林克(Beijerinck)重复了伊万诺夫的实验,他从患花叶病的烟草叶中挤出汁液,并使之通过Chamberland氏滤器。表明滤液仍有侵染性。贝杰林克相信他的滤器阻挡住了细菌。将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的表面时,发现侵染性物质在凝胶中以适当的速度扩散,而细菌仍滞留于琼脂的表面。因此认为这种侵染性物质要比通常的细菌小。贝杰林克用"病毒(Virus)"来命名这种史无前例的小病原体。不难看出真正发现病毒存在的是贝杰林克。

Chamberland氏滤器

伊万诺夫斯基和贝杰林克通过他们创造性工作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从而开创了病毒学独立发展的历程。

伊凡诺夫斯基,俄罗斯著名科学家1892年发现烟草花叶病病源的滤过性贝杰林克(1851-1931)荷兰著名科学家,1898年发现病毒

三、病毒学的发展历程

病毒病害的病原研究阶段;病毒化学和结构研究阶段。

(一)病毒病害的病原研究阶段

自病毒发现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初,病毒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离和鉴定引起各种病毒性疾病的病毒;病毒对疾体所引起的特异性病理效应;病毒的传播方式和感染宿主范围;各种理化因子对病毒感染的影响等方面。

在病毒发现的那一年,1898年德国细菌学家勒夫勒和弗施(Loeffler和Frosch)证实了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的存在。1911年,劳斯(Rous)发现了引起鸡的恶性肿瘤的劳斯肉瘤病毒(Roussarcomavirus,RSV)。1915-1917年,托特和德爱莱尔(Twort和d′Herelle)分别发现了噬菌体。人们通过过滤性试验,相继发现了近百种病毒病害,包括流感、骨髓灰质炎、几种脑炎、狂犬病、兔的粘液瘤、马铃薯花叶病、卷叶病、和条斑病、黄瓜花叶病、小麦花叶病等。而且人们从解决病害观点出发,在机体水平上研究了病毒感染的症状、传播途径、传播介体以及病毒的繁殖特征。1899年古巴流行黄热病,细菌学家里德(Reed)证明罪犯确实是伊蚊。接着日本人高见(Takami)证明一种叶蝉会传水稻矮花病,蚜虫会传马铃薯退化病。300多年前(1619年)就知道的郁金香碎色病直到1929年才证明是蚜虫传的。这时期还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病毒生物学现象,如一种病毒通过变异,产生致病力强弱不等毒株。而且同一种病毒的不同毒株彼此间有拮抗,称干扰现象。还有人发现把病植株的汁液注入到动物体内后,动物的血清和病汁液起特异的反应。这些研究成果都对当时防治病毒病起了重要作用。

在这一阶段,人们对病毒本质的认识还很肤浅,认为病毒是一种与细菌类似的病原体,所不同的仅在于病毒必须在生活的细胞内才能繁殖,再就是体积十分微小,以致在显微镜下不能见到,能够通过细菌滤器。这也正是在那一时期把病毒称之为"超显微的滤过性病毒"的原因。

(二)病毒的化学和结构研究阶段

1935年,美国生化学家斯坦利(Stanley)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性能被胃蛋白酶破坏,在这一现象的启示下,他几乎磨了上吨重的感染花叶病的烟叶,企图用提酶的方法把病毒提纯出来。他得到了一小匙在显微镜下看来是针状结晶的东西,把结晶物放在少量水中,水就出现乳光了,用手指沾一点这溶液,在健康烟叶上磨擦几下,一星期以后这棵烟草也得了同样类型的花叶病。可见提纯的东西的确是有侵染性的烟草花叶病毒。今天在美国加州大学的原来斯坦利实验室里,仍然保留着一个标注着"Tob.Mos."字样的瓶子,其中就盛着当年第一次提纯的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

根据各种试验结果,证明这种结晶物质是蛋白质,初步的渗透压和扩散测定表明,这种蛋白质的分子量高达几百万。其结晶制品的侵染性依赖于蛋白质的完整性,侵染性被认为是病毒蛋白质的一种性质。Stanley的研究论文1953年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他在论文中写道:"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具有自我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它的增殖需要活体细胞的存在"。在获得TMV结晶之后的将近20年时间里,许多其他病毒也相继被结晶出来,1955年,Scaffer和Schwerdt成功地结晶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它是第一个被结晶出来的动物病毒。然而,Stanley在他的结晶工作中,并未注意到病毒的含磷组分,1936年Bawden和Pirie等在纯化的TMV中发现了含磷和糖类的组分,它们以核糖核酸的形式存在,通过热变化,这种核酸可以从病毒粒子中释放出来,这一发现也被Stanley不久证实,Stanley及其同事证实几种不同植物病毒的核酸也能从核蛋白的形式中被分离出来。

鲁斯(1879-1970)美国著名病毒学家,证明动物的癌症由病毒引起,199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斯坦利(1904-1971)美国著名化学家,1935年提纯了烟草花叶病毒,1946年获得诺贝尔奖

TMV的结晶及其化学本质的发现是对医学和生物科学的巨大贡献,它不仅引导人们从分子水平去认识生命的本质,而且为分子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鉴于Stanley在TMV研究中的突出贡献,194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这是病毒学领域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2、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最初从电子显微镜照片上看到的病毒是一些几乎类似的微粒,1939年,G.A.Kansche在电镜下直接观察到了TMV,指出TMV是一种直径为1.5nm,长为300nm的长杆状的颗粒,而番茄黄化花叶病毒(Tomatoyellowmosaicvirus,TYMV)颗粒为球形,直径为25nm。

电子显微镜

早期电镜学家获得的最令人振奋的发现之一是细菌病毒----噬菌体,d′Herelle的噬菌体最初的电镜照片曾引起很大的轰动。噬菌体虽然非常微小,仅为10nm,但它们具有高度整齐而复杂的结构,它们有圆的头和起初被认为是尾巴的附属物,像个小蝌蚪。在争论多年以后,确定了噬菌体的附属物没有运动的功能,但它对噬菌体吸附于细胞表面和注射传染性核酸进入到细胞中却起了重要的作用。

病毒学研究的化学时期,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进展,1934年M.Schlesinger获得了纯化的噬菌体,1938年W.J.Elford测定了各种病毒颗粒大小等。但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病毒学工作者主要采用敏感动物(如小白鼠)或动物胚胎(如鸡胚)来研究病毒,分离鉴定了近百种病毒。同时在机体水平上研究了病毒的繁殖、发病机理和免疫反应等。只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对病毒化学本质的了解也较为肤浅,对病毒的概念这一时期,病毒学虽有很大的进展,但尚未形成独立学科,它还尚有很大争论,众说纷纭。

小鼠

鸡胚

(三)病毒研究的细胞水平时期

这一时期,包括本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在此期间,病毒学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很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由于这个时期对病毒的化学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因而也有了较为统一的、明确的病毒概念。

1、利用大肠杆菌研究噬菌体的感染过程取得了迅速发展。以M.Delbruck和A.D.Hershey等领导的"噬菌体小组"围绕噬菌体与感染细菌细胞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在于:1940年M.Delbruck阐明了噬菌体的复制周期;1950年A.Lwoff揭示了溶原性噬菌体诱导的原理;1952年A.D.Hershey证明了噬菌体DNA的感染性;1952年N.D.Zinder发现了噬菌体的转导现象;1952年E.Wollman发现了溶原性噬菌体。

2、组织培养技术开始应用于动物病毒的研究。我国学者黄祯祥早在1943年就利用鸡胚组织块在试管内进行病毒传代、定量滴定及中和试验。我国已故微生物学和病毒学的奠基人高尚荫院士,1958年在国际病毒学研讨会上宣读了《培养脓细胞的组织培养方法研究》论文,从此揭开了中国昆虫病毒学研究的新篇章。许多学者采用这一新技术,相继分离了上百种过去对动物不敏感的新病毒,如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cho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大大拓宽了病毒学的研究范围。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发展了临床病毒学,而且还可用于研究病毒的复制和遗传,使人们对病毒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949年J.J.Enders利用单层细胞培养繁殖脊髓灰质炎病毒取得成功,并且由于他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开创性研究,而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奖。1952年Dulbecco利用细胞单层培养进行了蚀斑试验,1953年Salk用细胞培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备出灭活疫苗,1957年Stewart用细胞培养技术还分离出多瘤病毒。目前组织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未知传染因子的分离,病毒病诊断,疫苗生产,以及病毒感染和复制的基础研究。

组织培养技术对动物病毒研究所作的贡献主要包括:病毒转录新途径和翻译新途径的发现;病毒对宿主范围的选择;某些肿瘤病毒引起的细胞转化;某些病毒侵染引起的细胞融合;发现有的病毒核酸由若干片段组成;有的病毒核酸具有极性的不同,如小RNA病毒为正链RNA病毒,正粘病毒为负链RNA病毒。

3、植物病毒不断有重要的发现,如1952年J.I.Harris揭示了TMV外壳蛋白的化学性质,1955年H.Fraenkel-Conrat成功地将TMV的核酸及其蛋白亚基重建出感染的TMV,1956年H.Fraenkel-Conrat还证明TMV-RNA分子具有感染性,1956年F.A.Anderer阐明了TMV外壳蛋白变性的可逆性;1960年A.Tsugita测定了TMV外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国农业大学裘维蕃院士对北京大白菜三大病害和华北小麦丛矮病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四)分子病毒学的研究时期

自从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理论建立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使得病毒学的研究步入了分子病毒学的发展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是分子生物学的奠基时代,而病毒特别是噬菌体和植物病毒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分子病毒学也正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

分子病毒学的发展是各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与病毒学理论和技术相互渗透的结果。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发明极大剌激了分子病毒学的发展。分子病毒学的发展经历了如下过程:

1953年,Watson和Crick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理论,它使人们开始从分子水平上去认识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基础和复制特性,理解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从而为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毒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1962年,D.L.D.Casfar阐明了许多病毒的二十面体结构,明确了病毒核衣壳二十面体的构成规律,这是对病毒超微结构认识的重大突破。

1962年,D.Nathans成功地进行了噬菌体RNA的体外翻译;1965年,S.Spiegelman成功地在体外复制出Qβ噬菌体RNA;1967年M.Goulian成功地体外复制ΦX174噬菌体。这些工作对以后阐明DNA病毒和RNA病毒的繁殖机制起了重要作用。

1967年,T.O.Diener发现了类病毒,他在试图分离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病毒时,发现其病原不是病毒,而是一种不含有蛋白质,分子量为105左右的裸露RNA。这样小的RNA分子不编码任何蛋白质。根据其特殊的性质,Diener把这类致病因子称为"类病毒(Viroids)"。随后的研究表明,类病毒RNA还有特殊的复制机制。类病毒的发现在分子病毒学史上是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存在着比病毒更简单的生物,而且也使人们加深了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在类病毒报道之后,有人在澳大利亚又发现了类似于类病毒的环状RNA分子还能与病毒基因组RNA共同包被于RNA病毒粒子中,引起绒毛菸、苜菪和地三叶草产生病害,其中类似于类病毒的RNA称为"拟病毒(virusoid)"。羊瘙痒病(scrapie)最初也认为是类病毒引起的,Prusiner于1982年证实瘙痒因子不是类病毒,而是一种分子量只有3.0×104的蛋白质,称为"蛋白侵染因子"或"朊病毒"(prion)。根据类病毒的发现,Lavoff(1981)首先提出把病毒分为真病毒(envirus)和类病毒的概念。随着拟病毒和朊病毒的相继发现,1983年在意大利召开的"植物和动物的亚病毒病原:类病毒和朊病毒"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把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列入亚病毒(subvirus)。

1968年,P.H.Duesberg发现流感病毒的多节段RNA基因组,随后在其他一些病毒中如呼肠孤病毒、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中也发现了病毒基因组分节现象的存在。

1970年,P.H.Duelerg发现Rous肉瘤病毒含有癌基因v-src,而且在正常鸡以及其他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DNA中,也发现有癌基因v-src的同源序列存在,推测病毒癌基因是来自于细胞正常基因。随着其他肿瘤病毒致癌基因的发现,肿瘤病毒的细胞培养系统建立,以及肿瘤病毒对细胞转化诱导作用的确定,使人们对肿瘤发生的机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1970年,H.M.Temin和D.Baltimor分别发现了病毒的逆转录酶。逆转录酶基因组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

下,首先合成原病毒DNA,然后原病毒可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上。除了病毒癌基因外,原病毒在宿主DNA上的插入、整合,也可以引起细胞癌基因的激活和细胞转化,逆转录酶和逆转录过程的发现,是对Crick1958年提出的遗传学中心法则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说明遗传信息不仅可以从DNARNA,也可由RNADNA。

1971年,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的发现为DNA序列分析和病毒基因的定位创造了条件,利用这一技术曾经成功地为乳头瘤病毒、多瘤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构建了酶切图谱。另一些新技术如基因转移方法、Southenblot的相继诞生,也加快了病毒特异性基因,尤其是转化基因的定位和病毒核酸序列分析的进程。

除此以外,70年代出现的DNA重组技术,使一些病毒基因组能在原核细胞的质粒载体上克隆,并在细菌中能够得到大量复制和表达产物,因而有利于探寻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197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Sanger完成了ΦX174-DNA全部序列的测定,为此Sanger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根据ΦX174-DNA全部序列的分析结果,Sanger意想不到地发现了基因重叠现象。随后,在DNA噬菌体如R17、MS2、F2、Qβ中也证实了基因重叠现象的存在,这是病毒利用有限的遗传信息执行更多的功能,提高自身在进化过程中适应能力的一种表现。

1977年,L.T.Chow阐明了腺病毒转录过程中的mRNA拼接现象,随后在SV40、多瘤病毒中也相继发现了mRNA转录后的拼接过程,从而证实了真核基因的不连续性,明确了内含子(intron)和外显子(exon)的概念。

1978年,W.Fiers和V.B.Reddy测定了SV40-DNA的一级结构由5224个碱基对组成。SV40是第一个全部核苷酸序列被搞清楚的真核病毒,它含有结构基因VP1、VP2、VP3以及转化基因T和t,整个基因组有12.5%非编码区或非翻译区,在这些区域中包含启动子、增强子序列和其他调节序列,可对病毒基因组复制、转录、翻译进行调控。由于SV40既是研究真核基因结构和表达的良好模型,又是研究癌变机制的理想材料,因此,SV40-DNA一级结构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70年代,Miller和Barbara研究ΦX174-DNA转录时还发现了ΦX174-DNA仅有一条链被转录,他们利用ΦX17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并在培养基中加入32P-磷酸盐以制备放射性的噬菌体mRNA,然后再将标记的mRNA分离出来,让其与分开来的RF-DNA正负链杂交,结果观察到仅有RF-DNA的负链与标记mRNA形成杂交体。因而让实在活体内ΦX174的RFDNA中仅一条链是转录的模板。与此相类似,T7噬菌体DNA在活体中也只有一条单链被转录。但在T4或λ噬菌体中情形较为复杂,其基因组中的某些部分是以一条链作为模板,而在另一区域,则是以另一条链为模板。大肠杆菌基因组的转录也同样存在一组基因与另一组基因的模板链不同。

1979年,T.Taniguchi用载体成功地表达了人干扰素基因。这是基因工程的一项大突破。

进入八十年代后,分子病毒学的研究无论是在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里只举一些重要进展。

1981年,D.K.Kleid等利用重组DNA技术制备出口蹄疫病毒疫苗;

1982年,J.Summers等发现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中有逆转录过程;

1982年,B.Moss和E.Paoletti用痘苗病毒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

1983年,Montagnier和R.C.Gallo分别分离到与AIDS相关的人类逆转录病毒(HIV);

1985年,H.VonderPatten等在3A下阐明了鼻病毒的晶体结构;

1988年,Chuo和Yamaya用弱病毒全长cDNA导入产生抗病毒的转化植株;

1990年以来,PCR技术在分子病毒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PCR已成为病毒性疾病诊断和研究的重要手段。1993年,美国科学家K.Mullis由于发明了PCR仪而与第一个设计基因定点突变的Smith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1991年,Han等将Moloney鼠白血病毒的反义表达序列导入小鼠受精卵中,从而培育成功对该病毒有抗性的转基因小鼠。

1992年,Desrosiers等利用SIVmac239/nef缺失突变株制备出减毒活疫苗,取得了抗SIV感染成功,也给HIV疫苗的研究赋予了许多启示。

1995年,HIV天冬氨酰蛋白酶三维结构的鉴定,使得一些针对病毒蛋白酶活性位点的抑制剂先后问世。1996年,DavidHo利用逆转录酶抑制剂与蛋白酶抑制剂配成的"鸡尾酒"式药,成功地抵抗了HIV感染,因而1996年称为AIDS希望年。

199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病学和病毒学教授S.Prusiner由于发现了羊瘙痒病的致病因子是朊病毒(prion),以及提出了疯牛病、Creutz-feldt-Jakob氏病、Kuru病等脑退化性疾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然而朊病毒究竟是一种传染性因子,还是由正常基因突变形成的结构异常的蛋白质,至今仍处于争论之中。

病毒学经过上述四个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和成熟起来,随着病毒基因组复制、基因表达调控原理、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规律,病毒感染和致病的分子机制的揭示,以及分子病毒学在技术上的革新和进步,它将为人类克服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水中分娩的发展历史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水中分娩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分娩方式,据说有很多好处,水中分娩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水中分娩怎么生?一起和看看吧。

据现有资料记载,其实早在1803年法国就出生了第一个水中婴儿。当时是因为准妈妈感到精疲力竭而走进热水浴盆中,想放松一下,结果宝贝很快就降生在水里。60年代,前苏联专家开始水中分娩的试验,早期的"水中分娩"多半都是在海水中诞生的,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全世界已经有数百人在海水中顺利地生下了婴儿。而到80年代后期,美国首家水中分娩中心成立,自此之后,估计美国有6000名婴儿在水中出生。有条件进行水中分娩的医院也从1995年的10家发展到最近的150家。

2003年,中国第一例水中分娩在上海开展。

2006年,国内第一家采用专业水中分娩设备的医院在广州成功开展水中分娩。

优势

产妇喜欢并选择"水中分娩"是有原因的,因为泡在温水里人的身心一般会比较镇静放松,由于阵痛,体内产生的引起血压升高、产程延长的应激激素分泌就会减少。水的浮力让人肌肉松弛,可以把更多的能量用于子宫收缩,这些都可加速产程,缩短生宝宝的时间。在水中活动也比在产床上自如,采取一些不同的姿势帮助骨盆松弛,盆底肌肉放松,促进宫颈扩张,让胎儿更容易通过产道。对于新生儿来说。另外水中分娩的时间较短,能减少对母亲的伤害和婴儿缺氧的危险。

中国很多医院也有水中分娩的设备,孕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分娩的方式,学习基本的孕妇分娩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时间、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结束时间、标志:1794年,热月政变,雅各宾派专政结束

4.文献:《人权宣言》

(1)制定时间、机构:1789年,制宪议会

(2)内容: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意义:体现了要求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思想;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5.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路易十六(1793年)(英国是查理一世,1649年)

6.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积极: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称之为大革命的依据);②传播了资产阶级

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

(2)消极:但这场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却为少数人所享有,所有人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与目标。

7.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8.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

(补充:(1)英美法三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

(2)英法革命的敌人是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美国是英国殖民统治。

(3)革命后三国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英国是君主立宪制,而美法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4)革命中(后)三国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核心内容。但《权利法案》突出的是限制王权,《独立宣言》突出的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人权宣言》在更强调自由平等的基础上,突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和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上哪个朝代时间最长有多少年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回溯中国历史,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个朝代,而且每个朝代所代表的意义也都不一样,毕竟每个朝代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价值都是不相同的。但是话说回来,关于这个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中,哪个朝代的时间最长呢?有多少年呢?这也证明了这个朝代的经久不衰。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开篇就讲述了一个非常正确的规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也有着非常多的朝代,没有一个朝代可以代代相传。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之后,曾经希望秦朝传千世万世,但是最终也只传了两世,到了胡亥就结束。隋朝隋文帝杨坚也是希望永久传下去,但是到了他的儿子隋炀帝那里,同样国家也走向灭亡。

中国有史以来最长的朝代当属周朝,一共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计存在约为791年。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其中的东周又可以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 周朝是奴隶制社会的朝代,除了周朝还是夏朝和商朝是奴隶制社会,秦始皇统一六国灭周以后,中国进入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时期。

如果以封建王朝来说历史上那个朝代最长,当属刘邦建立的汉朝。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中间被外戚王莽篡位一段时间,两汉加起来一共历经了大概400年左右。唐朝统治了290年,清朝统治了300余年,两宋大概320年左右。

很明显周朝前期是非常兴盛的,分封制,井田制和宗法制共同构建了周朝的帝国大厦,但是到了后期周天子已经无力管辖手下的各大诸侯,而他衰落的标志是底层权力的过大,这也是很多朝代灭亡的原因,权臣当道,天子式微。

并且还有一个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王朝如果想要永久传下去,自然和民心所向有关,如果百姓都支持这个王朝,这个王朝也会存在很长时间,所以这就需要先进的管理制度,尤其要注重土地兼并,因为很多百姓因为交税,但是每年收成是不一样的,有时交不上税就需要卖土地,造成流民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德特里克堡与日本731部队什么关系 解密德特里克堡黑历史

全文共 152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德特里克堡,相信近2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词语,德特里克堡也可叫做美军德特里克堡基地,官方名称称之为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UnitedStates Army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USAMRIID),简称RIID。简单的理解就是美国最有权威的军事生物实验室。那么接下来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关于德特里克堡的一些神秘黑历史。令人后怕的安全漏洞

海因里希法则说:每一个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个轻度事故,和300个潜在隐患。

偏偏,这家传染病研究所,一再出现问题。

2009年,美国疾控中心发现该研究所,有病原体未列入实验室数据库;

2010年,研究所一名微生物学家,因冰库门闩腐蚀,被反锁冰库中40多分钟;

2013年,多名研究人员被暴露于“伯克霍尔德菌”之中;

2014年,研究人员在研究“委内瑞拉马脑炎”时,使用错误试管,导致离心机爆裂,造成病毒泄漏;

2019年6月,疾控中心在检查中发现,实验室存在废水热处理设施损坏,废水净化系统不达标,不遵守当地行政程序等问题。7月,相关实验室研究活动被中止,埃博拉等高致病性病原体的研究也随之停摆。

就在当月,距德特里克堡仅1小时车程的Greenspring退休社区,54人出现咳嗽、肺炎等症状。弗吉尼亚州卫生官员称,2019年夏季,当地呼吸系统病患数量增加了近一半。

附近居民:风是从我家的方向往德特里克堡方向吹,大多数时间都是,我算幸运的,但其实我不该有这样的担忧,这基地就不该建在这里。

别看整个基地叫做生物防御基地,但其建立初期,不是为了防御,而是研发生物武器用的。生物武器核查?美国不签

1941年,美国启动生物武器计划,德特里克营地成为陆军生物战实验室总部。二战后期,美国“接管”了日本731部队的化武研究成果,并实现了生物弹药的工业化生产。

1949年到1968年,美军曾在纽约、旧金山等地开展以苏联和中国为假想敌的“生物武器攻击”模拟演习,以研究生物战剂的气溶胶播撒和施放效果。

1969年,时任总统尼克松在德特里克堡宣布终止生物战活动,销毁生物武器。但美国说一套做一套,1977年,陆军传染病研究所内,仍被发现保存了炭疽杆菌、天花病毒等10种生物战剂和6种毒素样品。

1975年,美国批准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但2001年,就在《公约》核查议定书即将生效之际,美国却大找理由,推三阻四。

就在这一年,美国发生炭疽袭击事件,导致5人死亡。联邦调査局最后发现,袭击所用炭疽,来自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同一个菌株,嫌疑人艾文斯,就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

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民间实验室顾问委员会贝斯·威利斯:我们现在研究的很多病毒,比如炭疽,传染病,虽然不能算是生物武器,但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带来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德特里克堡基地的“恶名”

德特里克堡,可谓“恶名在外”,因为这里还曾是美国中情局隐秘的化学实验和精神控制基地,被称为“美国政府最黑暗的试验中心”。

而现在,美国国家医学情报中心也设在这里。中心通过截获世界各国的数据,监控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态势,以确保美国获得不对称的预警能力和军事优势。

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民间实验室顾问委员会贝斯·威利斯:我们知道实验室有严格的程序和安全标准,但公众更关心的是,实际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附近居民:现在基地不告诉我们具体会有什么风险,大家的担忧疑虑只会更多,也让德特里克堡无法融入我们社区,更像是一股入侵的势力。

2018年9月,特朗普政府出台《国家生物防御战略》,核心内容之一,是要应对自然暴发、意外事故及蓄意攻击等多种形式的生物安全威胁。

只不过,这样的威胁如果来自内部,恐怕防不胜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1918年英最先进潜艇的灾难

全文共 2017 字

+ 加入清单

第1次世界大战是潜艇初露锋芒的时代,德国的U艇大出风头,风头一时无两,而头号海军强国的水下舰队实力强大,可惜没有表演的机会,但是英国皇家海军拥有一款在世界上都独一无二的潜艇——K型潜艇。

1战之前潜水艇作为1种新兴舰种加入海军行列,英国皇家海军也开始大量建造潜艇,1913年英国皇家海军提出1种设想,建造一种高速潜艇,平时以水面航行状态和主力舰队一起活动,在舰队决战前夕进入潜航状态,给毫无准备的敌主力舰队以突然袭击,最起码也能扰乱敌舰队阵形,给已方主力舰队创造有利条件。既然是跟随主力舰队活动并先投入战斗,就必须比主力舰队的航速快,航程也要相当。而当时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潜艇-E型的航速只有不到16节,航程才不过3000海里,当然是无法执行上述任务的,于是1915年英国人为了执行上述任务开始设计并建造了本文的主角-----K型潜艇。从1916年开始到1918年,英国人以每艘34万英镑的价格建造了17艘K型潜艇。(这个价格,知道当时行情的人大概可以明白英国海军可是下了多大血本在K级潜艇上了)。

最终完成的K型潜艇一举拿下了当时世界潜艇中最大,最快2项冠军。从纸面上看K型潜艇的性能就算放在2战都是出类拔萃的。

首先当时英国海军的主力战舰的速度都在20节以上,这样伴随主力舰队活动的K型潜艇的速度要求起码在20节以上。而要想达到20节的速度,靠当时潜艇通用的主要动力---柴油机是无法办到的。英国海军在S1号潜艇上试验安装了3750马力的蒸汽轮机获得了成功,水上航速1下提高到了18节。有了成功经验的英国海军信心十足的为K型潜艇安装了10500马力的蒸汽轮机,使K型潜艇的水面航速达到了24-25节,这一航速纪录将保持到核动力潜艇出现之后。加上水下航行使用1400马力的电动机,下潜和上浮时使用的800马力柴油机。最终K型潜艇安装了3种不同类型的动力系统,这可是空前绝后的一个记录。

其次,为了能和主力舰队一起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K型潜艇比他的哥哥E型潜艇,整整大了3倍,吨位由E型潜艇的800吨一下跃进到了2500吨,相应的航程也达到了3倍以上,由3000海里提高到了1万海里。

而一个意外又给K型潜艇追加了一项冠军称号。原本K型潜艇舰体采用当时潜艇通用的平甲板型,可是在最初建造的K型潜艇海试中发现,当潜艇全速时艇首穿浪现象严重,无法达到预期的航海性能。于是在K型潜艇的艇首加装大型浮箱,把艇首改为剪刀首以改善航海性能。而加装大型浮箱后就潜艇就多出了很多可用空间,于是就在加装的大型浮箱里追加了4具457MM的鱼雷发射管,使K型潜艇的攻击力由6具457MMTT变成了6具457MMTT+4具457MMTT,最终达到了6具533MMTT+4具457MM。于是K型潜艇的头上又追加了1个头衔-----最强。(这项改进在以后的英国潜艇里多次出现,也算英国潜艇的独特之处吧。)

纸面上最大,最快,最强的K型潜艇投入实用成为了1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作为最大特色的动力系统被证明为废物点心:

在K型潜艇下潜前必须关闭锅炉,排空蒸汽,放下烟囱,期间潜艇的动力必须启动辅助的柴油机提供。上浮后又要反方向操作一次。下潜和上浮时间大大超出了1般潜艇所需要的时间。这样K型面对突发情况的反应就相当迟钝。

反应迟钝还算好,蒸汽轮机的功率高,可是排烟量也高,排烟用的管道破坏了潜艇的整个耐压结构,而且潜航时放倒的烟囱的水密性也堪忧,1917年K13号的沉没的原因就被认为是潜航时水密不严密导致大量进水最终沉没。

追加的大型浮箱虽然改善了航海性能,可是K型是潜艇,而不是战列舰,其舰桥本身就低于一般的军舰,视野本来就不好,现在在艇首加上大型浮箱,更是雪上加霜。

1918年1月31日,英国舰队接到命令前往北海执行任务,因为是战斗任务就执行了灯火管制,以12,13中队的K型潜艇为先导,巡洋舰,战列巡洋舰,战舰排成单纵队依次以20节航速离开港口。

当航行到5月岛,打头的K14发现前方有1小艇出现,于是进行紧急回避,而紧随其后的K22躲闪不及一头就撞在K14上。2条艇撞在一起后,就瘫痪在航道上,由于实行了灯火管制,撞击发生后其他军舰对事故一无所知依然按原编队前进。不一会,“不屈”号战列巡洋舰又撞上了K14,2万吨级对上2千吨级。K14号在连续受到撞击后居然还没沉没。命还是够大的,不过它命大可就害惨了它的兄弟,K17发现了撞船事故就离开编队,向K14靠拢,打算救援K14。而这时还是一无所知的潜艇编队旗舰,轻巡洋舰“勇敢”号依然按原编队前进,一下子就把K17一刀两断了。K17还没反应过来就变成2截沉入海底。这时的“勇敢”号才发现出了事故,因为它是潜艇编队旗舰,于是它就下令全部潜艇紧急停车。大胆后面的K4接到命令停车了,可它后面的K6就没这样快又撞在K4上,遵守命令的好娃娃K4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沉入海底。很短的时间内就有7条船撞在1起。2条K型潜艇重伤,2条K型潜艇沉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莱特币当初的发行价是多少?莱特币历史价格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莱特币是2011年10月7日一个叫查理·李的一个谷歌员工和前工程总监Coinbase通过开源在GitHub上发布的客户端。莱特币于2011年10月13日启用。它是Bitcoin Core客户端的分支,其主要区别在于减少了块生成时间(2.5分钟),增加了最大代币数量,使用了不同的哈希算法(scrypt,而不是SHA-256),以及经过稍微修改的GUI。

莱特币和比特币一样,刚诞生时可能一文不值,比特币的第一笔交易是两万多个比特币换取了一个披萨,现在听起来是一个笑话,但在当时却不是笑话。

前段时间,比特币涨逾40%,它涨逾200%。有交易平台显示,今年年初,它的交易价还不到6美元,本周二一度超过380美元。它就是同样基于区块链技术、但生成交易速度远超比特币的莱特币。

数字货币总在刷新人们的认知。虽然市值还只有比特币的零头,莱特币今年的市价涨幅已经远超比特币。

莱特币的价格历史就像比特币一样,莱特币的价格也有起有落。

莱特币于2011年推出,并很快达到30美元美分(USD)的价格。

2013年11月18日,莱特币的价格约为5美元。在十天内,价格增加了十倍,达到约50美元。

在2013年11月,莱特币的总价值实现了大幅增长,其中24小时内实现了100%的飞跃。

2017年1月,莱特币以约4美元的价格开始新的一年。

2017年中,莱特币自2013年以来首次超过50美元。

到2017年底,莱特币的价值飙升。最高价定在约371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百度百科历史版本是什么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版本是指词条历史版本页中的所有版本,可供您查看词条的修改过程。

百度百科是百度为网友提供的信息存储空间,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

百度百科本着平等、协作、分享、自由的互联网精神,提倡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共同协作编写百科全书,让知识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文化脉络下得以不断组合和拓展。为用户提供一个创造性的网络平台,强调用户的参与和奉献精神,充分调动互联网所有用户的力量,汇聚上亿用户的头脑智慧,积极进行交流和分享,同时实现与搜索引擎的完美结合,从不同的层次上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公司简介

百度,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2000年1月创立于北京中关村。

1999年底,身在美国硅谷的李彦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务的巨大发展潜力,抱着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他毅然辞掉硅谷的高薪工作,携搜索引擎专利技术,于2000年1月1日在中关村创建了百度公司。从最初的不足10人发展至今,员工人数超过18000人。如今的百度,已成为中国最受欢迎、影响力最大的中文网站。

百度拥有数千名研发工程师,这是中国乃至全球最为优秀的技术团队,这支队伍掌握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使百度成为中国掌握世界尖端科学核心技术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也使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和韩国之外,全球仅有的4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作为国内的一家知名企业,百度也一直秉承“弥合信息鸿沟,共享知识社会”的责任理念,坚持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成立来,百度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先后投入巨大资源,为盲人、少儿、老年人群体打造专门的搜索产品,解决了特殊群体上网难问题,极大地弥补了社会信息鸿沟问题。此外,在加速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净化网络环境、搜索引擎教育及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等方面,百度也一直走在行业领先的地位。2011年初,百度还特别成立了百度基金会,围绕知识教育、环境保护、灾难救助等领域,更加系统规范地管理和践行公益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十大最好看的历史书

全文共 241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历史书籍也还是有很多的故事的,有的的确好看,有的也不好看,所以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些比较好看的历史书籍给大家了,欢迎大家一起来收集看看,感兴趣的你可以抽时间来看看了!!

1、《紫禁城的黄昏》

《紫禁城的黄昏》(Twilight in the ForbiddenCity)是2010年10月1日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德龄公主,译者是秦传安。书中讲述了没落清朝和西方国家间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2、《国史讲话》

本书是顾颉刚先生1924至1925年间为北京孔德学校所作的历史讲演稿,此次出版是首次印行单行本。顾先生的初衷是想脱离教科书呆板、冗长的沉闷模式而开辟出一个新天地,把它做成一部活的历史,拣取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最精彩部分,作亲切之描写,使学生对各时代的特色有真确的了解。

全书内容包括宋代的统一、契丹势力的南渐、西夏的始末、女真的勃兴、蒙古的立国、蒙古领土的扩张等几个部分,如同讲故事一般,用通俗的笔墨普及历史知识,令人读来兴致盎然。时至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此册小书仍不失它的魅力。

3、《大家小书》

其中收录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品,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整齐地展示学术成果;又是大家民众的读物,可以开阔读者眼界,一窥学术堂奥。而一册小书,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浓缩了学者毕生的心血和才华。本书典雅而大方,对于青年学生,对于爱好文史的读者,养眼且怡心!

4、《中华文库》

5、《最早的中国》

主要利用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辅之以出土与传世文献及相关学科的材料,以二里头遗址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东亚历史上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即早期“中国”形成的过程。全书既有宏阔的视野,又不乏细致入微的观察,小到二里头王都内遗迹遗物的描述,大到对全球文明史总体框架,以及距今万年以来的中国史前社会的发展历程的勾画。

《最早的中国》是一部考古普及著作,所以它的内容、布局甚至文字编排都是向考古普及靠拢的,非专业人士读起来也感觉很“舒服”,不乱。同时,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这部书给读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能够激发我们对很多问题的思考。而且,这部书将中国早期文明与世界其他古文明进行比较,以此深化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这在当下的中国考古学界是不多见的。另一方面,很这部书不仅讲述了最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也描写了中国考古学界近百年来是如何探寻“不为文献所记载的中国”。

6、《中国史话》

《中国史话》上溯五千年以前的中华文明初始,下至风云变幻的20世纪初期民族危亡、奋发自强的五四运动,浩浩荡荡地为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一套生动的普及性的历史知识电视文献。

中国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获得了前进的新起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振兴中华的前景。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中国历史自黄帝时代算起则约有5000年。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指从有文字时起算,在那之前则称为“史前时代”;历史中传说伏羲做八卦,黄帝时代仓颉造文字;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可以和历史更亲近,更熟悉,对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有更深刻的认识。

7、《南明史》

作为“顾诚著作系列”的第一本,也作为顾诚先生的代表作,《南明史》重版是众望所归。厚厚的一《南明史》变为上下两册,设计精美,版式考究,利于珍藏。

内容亮点:顾先生十几年学术冷板凳的扛鼎之作,引用方志达237部,引用书目达579种,几乎遍查南明义军所至的每一州县,可谓“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解开了许多历史死结。

刨根问底的治史方法,严谨求真的朴学精神,真实活现的历史情节,拨开反清复明运动的种种迷雾,重现有功有过的历史人物。

《南明史》见识通达,文字精炼,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是一部上乘的历史佳作。

8、《历史不可戏说》

9、《中国史》

10、《秦谜》

始皇帝,快看你是全世界最多秘密的人。多到《史记》装不完,司马迁都不知道。这本书,荆轲看了作梦都会笑,孟姜女掩嘴张望。保证你绝对不敢翻!“历史福尔摩斯”李开元教授继《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后,另一部探寻、破解大秦帝国与秦始皇由盛至衰真相的著作,深度揭开秦始皇的秘密,全面展示真实的秦始皇。秦始皇,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谜团,从出生到死亡都笼罩在层层迷雾中!

究竟谁能破解这些千古以来的大秘密?

── 大家七嘴八舌,到底秦始皇的老爸是谁啊?

── 始皇帝,到底有没有始皇后(正宫娘娘哪去了)?

── 他後宫中的所有女人为何在史书上集体失踪(通通落跑吗)?

── 嫪毐是中国史上特种行业的老祖宗吗?

── 焚书坑儒?是谁被活埋啊?哪些书又被一把火给烧掉了?

在田野调查和文献史料中,发现失落的真相,重写秦始皇!始皇帝,快看你是全世界最多秘密的人。多到《史记》装不完,司马迁都不知道。这本书,荆轲看了作梦都会笑,孟姜女掩嘴张望。保证你绝对不敢翻!“历史福尔摩斯”李开元教授继《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后,另一部探寻、破解大秦帝国与秦始皇由盛至衰真相的著作,深度揭开秦始皇的秘密,全面展示真实的秦始皇。秦始皇,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谜团,从出生到死亡都笼罩在层层迷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黄帝手植柏的历史传说故事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黄帝手植柏的历史传说故事

在桥山脚下,有轩辕庙一座。轩辕庙院面积约10亩。院内有古柏14棵,右侧有一株古柏特别粗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一部分树根露在地面上,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相传为轩辕氏手植,距今5000多年。

黄帝手植柏的历史传说

迈进轩辕庙大门,迎面便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柏,这便是著名的“黄帝手植柏”。据说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棵柏树,距今大约已有5000多年了。外国人称赞它是“世界柏树之父”。黄帝手植柏下围十米有余,七人合抱不严,所以当地民谚说它是“七搂八扎半,二十四个疙瘩不上算”。

传说黄帝战败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定居在桥山。黄帝发现桥山一带群民,有的栖居于树,有的与兽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黄帝便和大臣力牧、大鸿、共鼓等商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教化桥山群民在临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树造屋,离开树枝和洞穴搬进新屋;又把桥山改名为桥国。桥山群民住进房屋后,不但日常生活方便多了,而且也不怕野兽来伤害他们了。可是,在那时候人们并不懂得毁坏森林将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他们经常乱砍乱伐树木,没有几年,桥山周围的树林全被砍光了。就连黄帝曾多次下令禁止砍伐的常年不落叶的柏树,也被砍伐得一棵不剩。就在这时候,一场暴雨袭来,山洪突然暴发,洪水像猛兽一般从山下猛冲下来,把几十人和黄帝得力的大臣共鼓、狄货都卷走了。黄帝悲痛万分。

雨过天晴,黄帝亲自带领大臣们上山查看,发现凡是树林被砍光了的山峁,不仅挡不住水,连地上的草也冲得一干二净了。黄帝看见满山遍野都是洪水过后留下的沟沟洼洼,心情十分沉重,他对群民说:“今后再也不能乱砍树木了。如果再乱砍下去,桥国就没有树林了,野兽也没处藏身了。到那时,我们吃什么?穿什么?”当时有位大臣建议搬到另一个地方居住。黄帝说:“不可!如果那里树木也叫我们砍完,那时候我们还能往哪里搬呢?再遭洪水,我们又哪里跑?”众臣觉得黄帝说得有理,都问他该怎么办?

黄帝说:“我愿和大家一齐上山栽树种草,用不了几年,满山就会长满林草,既不怕洪水,又能招来野兽,那时桥国群民才能有吃有穿”。说罢,黄帝就自己带头栽了一棵小柏树。臣民们都学黄帝的样子,纷纷栽树种草。

不几年,桥国的山山峁峁林草茂密,一片葱绿。人们都很感激黄帝。从此,植树造林便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世世代代一直沿续下来。

传说黄帝在乘龙升天飞经桥国上空时,还特意让巨龙停下来,为了再看一眼自己亲手栽下的那棵柏树。临行时,又随手把群民送给他的干肉块扔下来,落在自己栽种的柏树上。传说现在黄帝手植柏树干上长的24个疙瘩,就是那时黄帝扔下的肉块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比特币历史价格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比特币由神秘的中本聪于2008年发明,并于2009年初作为开源软件发布。第一笔交易发生在中本聪和比特币的早期采用者之间,发生于2009年1月。比特币矿工以10,000比特币的价格从佛罗里达的帕帕约翰(PapaJohn)买了两个比萨饼。

货币基于区块链,其中包含比特币网络中所有交易的公共分类账。那些参与货币交易的人可以使用计算机功能来挖掘比特币。在密码学家和那些试图进行不易追踪的交易的人当中,该货币最初的兴趣很小。

货币获得了更大的风险,无论是好是坏。2012年和2013年,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使用比特币。但是,2013年10月,联邦当局关闭了将比特币用于黑市交易的丝绸之路网站。

受欢迎的山Gox比特币交换也在2014年破产。最初是作为交易游戏卡的站点而发展的,后来发展成为比特币的市场。截至2013年5月,该交易所每天交易约15万个比特币。但是,该交易所于2014年关闭时,围绕着欺诈的指控。该交易所损失了大约850,000比特币,尽管此后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如今,比特币在许多非集中式独立交易所中交易。不同交易所之间的价格可能有所不同。这可能会导致不同交易所之间的套利机会。缺乏集中交易使得难以确保价格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飞信PC客户端如何导出历史记录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用户可以将历史记录部分或全部导出,以便备份。消息历史记录可导出为数据库文件或文本文件两种格式。

操作步骤如下:

1、在历史记录管理器中,点击“导出历史记录”图标,打开历史记录导出向导。

2、选择导出记录的文件格式。如选择导出的格式为数据库文件,将导出所有的历史记录。如选择导出的格式为文本文件,则在下一步还可以选择导出全部或者部分历史记录。

3、选择文件的保存位置,点击“下一步”按钮。

4、导出成功,点击“完成”关闭历史记录导出向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河北地震历史记录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河北位于华北地震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河北大地震历史记录:1679年河北三河、平谷地震,1805年河北昌黎地震,1830年河北磁县地震,1934年河北抚宁地震,54年衡水地震,1966年邢台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1998年河北尚义地震,2006年河北文安地震。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地震有:

1)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发生地震。这是北京附近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裂度为Ⅺ度,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北京城内故宫破坏严重。

2)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地震。由两次大地震组成:3月8日,邢台隆尧县发生震级6.8级的大地震;3月22日,邢台宁晋县发生震级7.2级的大地震。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

3)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的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

今天小编对河北地震历史记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路虎汽车公司承认比特币网络的历史意义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穿越历史,大型汽车巨头路虎指出,创建比特币网络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在最近的广告中,汽车巨头路虎的英国分公司布置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地标,其中包括比特币。

路虎(Land Rover)的视频在一条塑造历史的广告中,标明了许多开创性的历史发展。该公司英国分公司在6月17日发布的推文中发布了该广告,其中包括比特币网络的创建是历史上的重要标志。

广告穿越历史

从1967年的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开始,这则广告便滑过了多年的历史,提到了诸如奥林匹亚马克·斯皮茨(Mark Spitz)和他在1972年获得的七枚奖牌之类的事件,以及1981年MTV的推出和1989年柏林墙的灭亡。

进入2000年代,该广告说:“在2009年,比特币网络已经建立”。

Land Rover的广告再次显示了主流比特币意识的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