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厌学初中生的心理如何疏导(精品四篇)

浏览

2747

文章

4

篇1:如何对有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

全文共 2740 字

+ 加入清单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改善人际关系,重要的在于调节学生自己的情绪,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如何对有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自卑心理障碍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一) 自卑心理表现

自卑是性格上的缺陷,是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和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华等做出过低的估价,伴有害羞、内疚、胆怯、忧伤、失望等特殊的情绪体验。有自卑心理的人,只知自己短处不知自己长处、甘居人下,遇到困难、挫折往往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严重者对自我进行否定。如因家庭贫穷,学习、外貌等方面不如别人,感到自卑、恐惧,不敢与人交往,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而又痛苦万分。有自卑感的人在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但害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没有信心。由于缺乏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久而久之会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案例24-1。

一名农村来的女生,中学时是年级第一名,一心埋头学习,从不注意人际关系。她进入大学后,因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学习方法不当,在第一学期未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感到自己学习不如人、不再被人注意,中学时拥有的优越感消失,心理上形成巨大的落差,内心异常苦闷。再加上出现人际关系失调,她家庭条件不算差,但在周围众多的、来自城市的同学面前感到自卑,自卑感时刻折磨着她,使她十分敏感,做什么事也提不起兴趣。一方面她表现得极为自尊,当别人提到 农村“打工妹”这样的字眼时,她会暴跳如雷;另一方面她又处处讨好、附和他人,没有主见。她对寝室的同学说自己笨嘴笨舌,不知道跟别人聊什么,好像永远找不到话题。她不被人理解,没有任何知心朋友可以倾诉,更没有人可以开导、安慰她,于是把自己封闭在苦闷的个人世界中越陷越深。她曾多次提出想休学,最后都被辅导员或导师劝阻,这种心理障碍给她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她非常羡慕别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很想在大学里补上一课,她想改变现状,虽主动与同学交往,但由于经验太少,不注意方法,结果往往不受欢迎,不知道该怎样调适目前糟糕的心理状态。

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并形成不良的人际关系,从而反过来加深自卑感,长期的自卑心理会引起生理上的不良变化,最敏感的是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生理上的疾病反过来又会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公众的尊重和喜欢,但这种自尊的需要能否在事实上得到,则取决于周围人们对自己言语、举止、行动的评价和肯定。

案例24-2。

一名大学生说:我今年23 岁,很快就要毕业了,有的同学在自寻毕业出路,我很羡慕他们,但是我却不敢。我非常害怕和人交往,尤其是陌生人,我是学中文的,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接触人,对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我很灰心、烦恼,也很害怕。工作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面对着外面的大千世界,我无法不恐惧。”像这样怕与人交往的青年,尽管很想和别人一样,却始终走不出自设的自卑心理屏蔽,必然缺乏一个很好的交际空间。

(二) 怎样克服自卑心理

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难有作为。怎样才能从自卑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呢?

1. 正确评价自己

自卑感重的人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本身不是坏事,如老是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不但不能激发奋起直追的勇气,反而会越比越泄气,从而贬低、否定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何为贵?为何贵?贵说明难,正确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不夸大自己的缺点,也不抹杀自己的长处,能发现自己的短处,也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能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过人之处,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也不会轻易小看你。自卑者要注意弥补自己的缺陷和发扬优点,将自卑的压力转变为发挥优势的动力,从自卑中超越。

2. 激励自己,确立恰当的追求目标

人各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任何事都强于别人,在选择目标时除考虑其价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不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与其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不如设立一些较为现实的目标,采用 小步子原则,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即使很小的事情,也不要放弃去争取成功;不断地使自己得到鼓励,确立自信心,循序渐进地克服自卑心理。

3. 正确地补偿自己,提高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于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如相貌、身高等,完全可以用别处的优点来弥补,大可不必自惭形秽。盲人尤聪、瞽者尤明是生理上的补偿,心理也一样具有补偿能力,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某些方面的缺陷,进行积极、有效的补偿。达尔文、济慈、康德、拜伦、培根、亚里士多德的传记,证明他们的优秀品质和一生的辉煌成就,但他们并非没有缺陷。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 到。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争取成功,不断的成功又能使你看到自己的力量,变自卑为自信,积极与人交往,必然会得到大家的尊重。

4. 积极地与周围的人交往,学习别人的长处

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在群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可预防因孤陋寡闻而产生的畏缩躲闪的自卑感。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一方面的过失而全盘否定自己。

如何对有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

消除心理障碍,改善人际关系,重要的在于调节自己的情绪,而情绪的调节 概括起来有两类:一是外部调节机制,即他人帮助改变环境,对其进行疏导、劝慰等;二是内部调节机制,即主要通过自己的意识和意志努力来调节情绪。学校的教育者应注重情绪的外部调节机制的建立。

1.帮助减轻心理压力。多数在人际交往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对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抱有较高的期望值,但鉴于所处的环境和对他人过分的多疑、自卑等情绪,矛盾情绪极大,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体贴和帮助,希望有人能倾听他们的诉说,有人能帮助他对内心矛盾作出解释。对此,教师可通过宣泄疏导有心理障碍学生的情感,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困苦,来缓解情绪压力,以达到消除内心的寂寞及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

2.分析查找存在心理障碍的原因,以此来改善其认知结构。如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取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信念给学生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用以改变认识,减少或消除学生已有的心理障碍。

3.协助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重新建立与人和谐相处的关系,培养他们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行为习惯。在建立正确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出自己“划地为牢”的小圈子,多接触周围同学,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护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利于内、外部调节机制的共同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而言,是出现心理问题比较多的一个时期。严重者会应先到学生身心健康,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注意做好相关的心理辅导工作。那到底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呢?的小编就该类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问题进行了解答。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在体育课中渗透心理辅导

人们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更容易放下心中防御,流露真实情感。尤其是在体育课上,老师可借助教材特点,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促使其更好的消除心理障碍,积极应对生活中的苦难,树立好的信心和勇气,促使其放弃低阻情绪,与老师建立和谐关系。

2.个别心理辅导

对于个别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如对于存在有早恋问题的学生,积极与其谈心,促使其认清其行为正常,可将所产生的痛苦转变为动力,这样就可以慢慢取得好成绩,摆脱病变心理问题。

3.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

老师要多与学生互动,积极培养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观察,思考,学习的能力,激发其自身的优势,让其更好的发现自我有点,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所感受不到的失败、成就感。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要多加关注,分析其落后因素,开导他们排除困难,树立好的信心。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于学生而言,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就会对其正常学习生活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多了解关于校园安全知识方面的问题,更好的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如何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各种作文班、英语班、围棋班、书法班,舞蹈班等已将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塞得满满,很多家长认为这样就等于提高了素质,可是给孩子带来的也有负面影响,学生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久而久之这些压力慢慢压迫学生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我们该如何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那就跟一起普及一下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我们先来看看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每个学生都会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主要体现为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等。

如何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疏导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倾注师爱,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要绝对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

(二)提出适当的要求

首先,老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智力、体力、文化基础、学习环境、条件、学习动机、意志等都各有差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训练。

(三)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

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以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

(四)家长配合教育

父母要给孩子以真正的关怀。对于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家长应与学校密切配合进行教育。

关于如何疏导学生心理障碍的问题由为你调查整理,提示你多学习校园安全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生依赖心理的形成及疏导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反应现在的学生依赖心理,那么如何面对学生的过分依赖心理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学生依赖心理的形成疏导

学生依赖心理的形成原因

中国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在影响家长和老师的同时,也助长了学生依赖心理的产生与形成。例如,现在社会上的网吧、游艺厅泛滥成灾,而部分学生又抵挡不住诱惑,因此,一些学生为了争分抢秒上网、打电游,进而发展到抄作业、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便在学习上形成依赖他人的心理,严重的甚至放弃学习。

现在一些广告也过于夸张,什么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什么药可以增强记忆力,等等,幼小的孩子便信以为真,要求父母买这药那药,想依赖这些药物来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有我们民族长期遗留下来的一种习俗:父母对子女过于关照,帮助找工作、帮助立业、帮助成家等等;政府对单位全包,单位对职工全包。这种习俗在传染给后人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形成了这样一种依赖心理:子女靠父母是天经地义,职工靠单位、单位靠国家也是理所当然。

学生依赖心理的疏导方法

深化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主动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单一的接受学习,易导致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因此,教师要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由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扼制学生依赖心理的形成。

很多的学生有依赖的心理,我们正确的引导孩子,让孩子消除依赖心理,要了解更多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请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