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去除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精品5篇)

浏览

691

文章

5

篇1: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黄曲霉毒素的种类以及对人体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它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饲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人体及动物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损害严重,该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及粮食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比较耐热,加热至230℃才能被完全破坏,因此一般烹饪加工也不易消除。最简单的检测方法就是用黄曲霉毒素测定仪检测。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都有哪些呢?

研究者表示,叶绿素的抗癌机制可能是因为它能大幅度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吸收率,从而抑制了黄曲霉毒素对肝脏DNA的加成作用。他们认为,叶绿素是一种极好的化学保护物质,对抗致癌物的作用非常有效,从减少吸收,到减少致癌物与遗传物质的作用,直到减少各组织的癌前病变出现,各环节都有明显的效果。

今天的小编对关于黄曲霉毒素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怎样识别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属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代谢物,剧毒,同时还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菌丝生长时产生毒素,孢子可扩散至空气中传播,在合适的条件下侵染合适的寄生体,产生黄曲霉毒素。

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黄曲霉的农作物之一,黄曲霉毒素对花生具有极高的亲和性。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不仅发生在花生的种植过程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其中B1的毒性最强和产毒量最大。为确保花生的食品安全,各国制定了严格的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怎样识别呢?一般花生黄曲霉侵染和黄曲霉产毒主要与以下几种情况有关:

一是品种抗性。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程度与栽培品种的抗性有关,即花生对黄曲霉具有品种抗性。

二是土壤。土壤本身也含有大量的黄曲霉菌,研究表明,花生黄曲霉感染与土壤的类型有关,变性土壤比淋溶性土壤的感染少。

三是温度和水分。研究表明,干旱越严重,黄曲霉的感染率和产毒率越高。

四是花生成熟度。适时收获的花生黄曲霉感染少,延迟收获的花生,黄曲霉感染率较高。市场上有黄曲霉毒素测定仪,可以有效的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今天的小编对关于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花生为什么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黄曲霉毒素有20多种,其中致癌作用最强的是黄曲霉素B1,其毒性比亚硝胺强75倍,比砒霜强68倍。若低剂量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它能损害动物的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可诱发肝癌。营养学专家称,当你发现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发黑、味苦,皱皮变色,看起来有霉变之嫌疑时,一定要丢弃,因为很有可能此果已被黄曲霉毒素所污染。

黄曲霉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温度越高,黄曲霉菌生长越快,而一旦在28℃至33℃的温度,湿度在80%-90%的环境中,黄曲霉菌很快能分泌毒素。所以说,这种毒素在温度高又非常潮湿的南方生存。此外,这些霉菌还喜欢在果仁和含油的种子内生长,因而像玉米、无花果及谷类中也易生存。花生为什么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因为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菌丝生长时产生毒素,孢子可扩散至空气中传播,在合适的条件下侵染合适的寄生体,产生黄曲霉毒素。所以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黄曲霉的农作物之一。但是一般正常情况当花生或者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而且现代黄曲霉毒素测定仪是比较常见的检测仪器,大家可以试一下。

今天的小编对关于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编在这里祝大家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黄曲霉毒素去除方法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在温暖潮湿气候地区的粮食和饲料,凡被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污染都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最易污染花生、玉米、棉籽、禽蛋、肉、奶及奶制品,其次是小麦、高粱和甘薯,大豆粕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程度轻些.我国粮食和饲料被黄曲毒素污染率很高,给饲料企业和养殖业主带来了很大损失,人们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危害到人体健康.那大家知道黄曲霉毒素去除方法都有哪些吗?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介个简单的去除方法。并且大家使用一下方法后可以在用黄曲霉毒素测定仪测定食物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1、未加工食物

未加工食物,如花生、大米、玉米等,收获后要置于通风、干燥处晾晒,保证水分蒸至12%左右,同时配合化学熏蒸和脱霉剂的使用,就能有效防止发霉腐败。一旦出现霉变,应立即将霉粒剔除,防止蔓延,再熏蒸一次即可。

2、食用油

食用油主要由花生、玉米和胚芽等提炼而成,如果原料含有黄曲霉毒素,那么食用油也会含有,尤其是不正规的厂家生产的食用油,超标率很高。

使用时,将油加入锅内,待烧热后,加入少许食盐,再炒至沸腾,因食盐含碘,可有效去除一部分毒素。

3、食物的存放

针对易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品的存放也很关键,存放不当很容易增加毒素的含量,存放得当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比如,像花生、大米等要置于通风、阴凉干燥处,切记淋雨和返潮,最好不要囤积过多,现用现买。

今天的小编对关于黄曲度霉素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花生黄曲霉菌毒素怎么去除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杂环化合物,它的代谢产物主要有B1、B2、G1、G2、M1和M2等类型。在各类黄曲霉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其次是M1、G1、M2、B2和G2。因此,许多国家规定了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极限值,即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不允许超过此值。

对于人类,多见由于持续性摄入亚急性量而造成慢性中毒的情况,例如引起肝硬变和肝脏纤维样病变。不仅霉变食品,那些在运输过程中污染灰尘而霉变的粮食和花生中也可能带有黄曲霉毒素而危害人类。毒素在肝脏、心肌和肌肉中逐渐积累而增强它的毒性。对肝脏的直接损伤可能导致基因畸变(畸胎或死胎),但大量的动物(鼠类、鸟类和鱼类)试验结果证明,它们有很强的致癌性,主要是诱发肝癌。有人认为还会诱发肾癌。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性与其它致癌物如二甲基亚硝胺的作用有明显的关系。

花生黄曲霉菌毒素的去除方法

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只有通过长时间高温(100-120℃)作用,如高压消毒和锻烧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在一般情况下,巴氏消毒法或烘烤面包的热度(中心最高温度为100℃)并不足以使黄曲霉毒素完全灭活。这些毒素对强酸和强碱较敏感。因此,在提炼花生油时,用氢氧化钠萃取游离脂肪酸的工艺可以进一步破坏花生黄曲霉菌毒素的活性。

今天小编对花生黄曲霉菌毒素怎么去除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霉菌毒素的危害有多大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