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口腔扁平苔藓的中医辨证论治精品3篇

大家知道如果口腔得了口腔溃疡应该吃什么才好得快吗?接下来,就听小编讲讲吧。

浏览

5326

文章

3

篇1:口腔扁平苔藓治疗方法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影响皮肤和黏膜表面的炎性疾病,推测可能由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对上皮基底细胞损害所致,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下口腔扁平苔藓治疗方法

口腔扁平苔藓治疗方法:

尚无满意疗法,应消除精神紧张,治疗慢性病灶,生活力求规律。

1.口腔扁平苔藓几乎不需治疗。如果患者主诉疼痛或不适,皮损局部可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或环孢素,也可皮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可缓解症状。

2.改善口腔卫生。

3.某些药物可能促使扁平苔藓样变形成,例如非类固醇类 。

1.围绕病史、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结果,针对有关因素予以治疗:凡损害无糜烂且范围局限时,可酌给2%~4%碳酸氢钠溶液与0.2%洗必泰溶液交替含漱,每日数次。每月复查1次,着重对危险区域的检查。

2.去除机械性刺激因子,刮除磨牙颊面的牙石。为避免牙刷毛刺伤损害区粘膜,最好用棉签洗拭代替刷牙。

3.发生局部糜烂时可撒敷复方类固醇粉,每日数次。症状明显时可局部注射确炎舒松,每周2次,与(或)加用抗生素;唇红部可涂肤轻松,但有痂皮时应先湿敷治疗,待痂皮脱落再涂一薄层,每日数次。

4.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全身应用应当慎重,效果并不理想,可试用小剂量与短程的方案,如强的松每日15mg,3次分服,约1~2周,服药期间应作大便隐血与血压检查。

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的效果比全身应用更为有效。也可用昆明山海棠或雷公藤片口服。

昆明山海棠与雷公藤 同属卫矛科雷公藤科植物,适用于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前者能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减轻水肿,对炎症增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较大剂量可抑制特异抗体生成,副反应轻微,偶有恶心,腹胀、皮疹、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但雷公藤是剧毒制剂,主要是对心脏的影响,禁用于未婚或已婚未育男性患者与孕妇。

剂量一般为:昆明山海棠每日3次,每次2片,雷公藤每日2次,每次3~4片。

5.局部可用抗霉菌治疗,对病情好转有一定帮助。

6.口服维生素A或维生素A酸酸,口服维生素A,每日5万U,或维甲酸35~50mg/d,初服时可能发生头痛、头晕,可酌减剂量,通常在几天后即可适应。从第2~3周起,逐渐增加至每日30~60mg,3次分服,疗程约1~2个月。常见的副反应有口唇干燥、脱发等。冠心病、肝肾功能异常与高血脂者忌用。

0.2%维甲酸溶液适用于局部涂布,但不适用于伴有充血、糜烂的损害。涂布时先拭干唾液,以最细毛笔蘸少量溶液沿白色区域涂布,慎勿涂在唇红粘膜。软膏制剂因不能粘附于润滑的口腔内侧粘膜故不适用。新型制剂isotretinoin与arotinoid的作用基本上与维生素A酸相同,主要优点是剂量小(每日每公斤0.5mg)、毒性低、副反应少(唇红干燥、脱发),但有致畸作用。

抗炎药、甲基多巴金盐、别嘌醇、氯磺丙脲和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医如何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中医口腔黏膜扁平苔藓为“口蕈”、“口藓”、“口破”等,并了解本病与神经及精神等因素有关。近年,国内不少专家均有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报道,将本病分为脾胃湿热型、气滞血淤型、肝郁化火型、脾肾阴虚型,分型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下面来看看中医如何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吧?

中医验方:

徐长卿与金雀根各3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一月一疗程,疗效较好。

除选择中、西药治疗外,糜烂且病程长的患者,可以选择冷冻或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以尽快控制病情,消除疮面。少数与银汞合金充填牙齿治疗有关的“苔藓样反应”患者,应尽早去除充填物而改用树脂等材料。一般在去除充填物后,1~2个月病损可以自行消失,且不易复发。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医如何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口腔扁平苔藓的症状有哪些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扁平苔藓(lichenplanus)是一种皮肤-粘膜慢性炎症,可以单独发生于口腔或皮肤,也可皮肤与粘膜同时罹患。损害除见于口腔、指甲与(或)趾甲,但比较少见,中年女性患者较多,但也有在性别上并无明显差别的报道。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口腔扁平苔藓的症状有哪些吧?

口腔扁平苔藓病因:

扁平苔藓的病因不明,从临床与基础的研究中,发现有关的因素很多。目前一般认为发病可能与神经精神障碍、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有关,有报告家族中有同样患者,是否与遗传有关尚无确证。应用链霉素、异烟肼、氯磺苯脲、甲磺丁脲等可发生扁平苔藓样皮疹,或促使本病加剧。

口腔扁平苔藓症状:

口腔粘膜与皮肤损害的镜下所见基本相同,可概括为: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伴粒层肥厚基底细胞坏死液化变性,及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此外,有时在棘层、基底层或结缔组织内可看到圆形的嗜酸性胶状体(Givattebodies,希氏体),其体积小于棘细胞,但胶状体也可见于盘状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在电镜下可见基底细胞的桥粒与半桥粒的松解变性,于是导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在基底细胞与基底膜分离的空隙中形成上皮下水疱。变性的桥粒可能成为抗原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以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下,有时能在基底膜区出现由免疫复合物沉积所产生的荧光。此外,还可看到基底膜的改变;不规则、增厚、断裂与重新形成;基底膜断裂使炎症细胞进入棘层,棘层内的胶状体可能是被巨噬细胞所吞噬的变性或死亡的上皮细胞。皮肤损害

扁平苔藓是许多苔藓类皮肤病中的一种,损害特点为扁平面有光泽的浅紫红色多角形丘疹,丘疹如绿豆大小,边缘境界清楚,质地坚硬干燥,融合后状如苔藓。损害区粗糙,丘疹间可见皮肤皱褶,由于瘙痒故多有搔痕。以石蜡油涂在丘疹表面,在放大镜下观察可看到细白纹,称Wickham纹。皮肤损害的治疗效果一般较粘膜者为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