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6097

文章

1000

篇1:山海经十大神鸟的名字,中国古代十大神鸟分别叫什么

全文共 179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十大神鸟其实大家也知道的是真的挺神秘的,毕竟是上古时期的东西,最近很多人也说了,这个话说在山海经里面是有十大上古神鸟的呀,那么到底这十大神鸟分别叫什么名字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揭秘看看!

1、鲲鹏

鲲鹏之名,最早出现于道家学说《庄子·逍遥游》。书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有人认为《庄子》的鲲即是鲸鱼。《五杂俎》:鲲鹏数千里,或庄生之寓言,然崔豹《古今注》云:“鲸鲵,大者长千里。”则似实有之矣。

《神异经》谓:“东海之大鱼,行者一日逢鱼头。七日逢鱼尾。”余家海滨,常见异鱼。一日,有巨鱼如山,长数百尺,乘潮入港,潮落不能自返,拨刺沙际。居民以巨木拄其口,割其肉,至百余石。

2、三足金乌

《山海经》中记载,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的“十日”(十个太阳),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它们既有人与神的特征,又是金乌的化身,是长有三足的踆乌,会飞翔的太阳神鸟。后来,这十只三足金乌想要一起出来玩耍,于是有了后羿射日的故事,解民于倒悬。

3、朱雀

朱雀大家都听过,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和青龙、白虎、玄武并列,也曾是古越国的图腾。朱雀代表南方,全身浴火,左青龙右白虎,玄武坐北方。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将其认为是凤凰或是凤凰的一种,其实朱雀是朱雀,凤凰是凤凰,两者差距很大。

4、三青鸟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另《山海经·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又《山海经·大荒西经》:“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小鵹,一名曰青鸟。”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色泽亮丽、体态轻盈。传说为女神西王母的使者,共三只。又称三鸟。三青鸟是凤凰的前身,本为多力健飞的猛禽,后渐传为色泽亮丽,体态轻盈的小鸟,是具有神性的吉祥之物。汉代画像砖上常见于西王母座侧。

传说西王母驾临前,总有青鸟先来报信,文学上,青鸟是被当作传递信息的使者。后人将它视为传递幸福佳音的使者。

5、毕方

毕方是古代火灾之鸟,一旦出现,就预示着要有火灾。毕方的外形很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是一个独腿神鸟。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在战车旁。《山海经·海外南经》:“其为鸟人面一脚。”意思是人面,但独脚。

6、鬼车

鬼车又被称为九头鸟、鬼鸟、姑获鸟,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妖鸟。由于在夜里会发出“车辆行驶的声音”,所以被成为鬼车。九头鸟在湖北地区传说的比较神,江湖传言“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值得一提的是,鬼车是在九凤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神鸟,但并不是九凤本身。

7、凤凰

凤凰是百鸟之王,能够涅槃重生,非常神异,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这种鸟是祥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在《山海经》中,凤凰形象并不复杂,甚至还有食用的记载。但秦汉之后,龙成为帝王象征,凤凰整体被“雌性化”,变成了成为皇帝大老婆的象征。

8、玄鸟

《山海经》记载: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

《史记·殷本纪》记载,商契的母亲简狄在郊外,因吞玄鸟之卵怀孕而生下商契。这就成为后人所谓玄鸟是商祖先这一传说的根据。

9、重名鸟

重明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它的身形像鸡,叫起来声音像凤凰一样嘹亮动听。它常常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抖落,用光光的翅膀拍打着没有羽毛的身子,在高空中起舞回旋……

这位鸟兄真的不是来负责搞笑的吗?说它是鸟中第一裸体爱好者,第一脱衣舞舞蹈家,第一自信帝,一点都不夸张。不过,这位鸟兄性格虽然有点抖机灵,但是它是真有本事的。

它能驱逐虎、豹、豺、狼等猛兽,使多种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类。它对人类的要求也很低,它不吃食物,只要喝一点琼玉的膏液,就很心满意足了。大概这种懂得自娱自乐的鸟最好养活吧!

上面是两位鸟都是鸟中的“异类”,下面,咱来盘点一下正常的鸟!

10、鸾鸟

鸾鸟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神鸟,因生长在古时候的鸾州(现洛阳栾川县),而得名。鸾鸟堪称鸟中林黛玉,据《异苑》载“鸾睹镜中影则悲。”这个就是传说中的顾影自怜吧,后人在诗中多以鸾镜表示临镜而生悲。

《异苑》还记载:羁宾王养一鸾,三年不鸣。后悬镜照之。鸾睹影悲鸣,一奋而绝。这个更夸张,看到镜子中自己的影子悲伤得不行,一下子就哭死了。这……该说什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代帝后不是一起死的,他们是如何合葬在一个墓里?

全文共 1865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有很多的陵墓都是合葬墓,很多都是皇帝和自己的皇后或妃嫔们合葬在一起的。而可能很多人理解中的合葬,就是两个人埋在一起,在一个土堆里的意思,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得是两个人一起死,或者后来下葬的要挖开墓放进去才行。但这样就还是很奇怪的了。难道说古代皇陵在下葬之后都没有封起来,两人都死了之后才合葬吗?1.帝后是如何合葬的

一般是这样进行的,就是皇帝在他还在位的时候就开始修陵墓,并且在他的陵墓中预置了几个棺床,将来会指定几个得宠的后妃或者皇后和他一起合葬。一般情况下,死在皇帝之前的后妃或者皇后肯定就已经葬入这些地方,并且这时候的墓门还是可以打开的。而一旦皇帝死后葬入到陵墓之中去,之后陵墓的门就会封死,不会再打开。

当然帝王的陵墓很大,肯定不止这一个地宫,还有其他的地宫,到时候后死的嫔妃或者是皇后就会葬入到这些地宫之中去,虽然和皇帝不是一个墓室,但是在同一个陵中,也算是合葬。而且还有一些地位尊贵的皇太后,可能继任的皇帝是皇太后的亲儿子,或者是为了表示孝顺,甚至会为皇太后单独再修建陵墓。

当然这是大部分古代朝代如此,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就是元朝,元朝由于采用的是蒙古人的草原安葬方式,安葬的地点完全是保密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先死了,皇后是不可能和皇帝合葬的,因为皇帝安葬之后,他的陵墓地点就成了绝密的,根本就不知道皇帝的安葬地点在哪里。所以这个时候皇后是不可能和皇帝合葬的,而且元朝的皇后数量有点多。

所以在中国古代皇帝和皇后合葬大致采取上述的几种方式,很多时候是在同一个陵墓而不同地室。2.几种不同类型的合葬情况

古代帝陵皇帝与皇后是否合葬在一起是有多种做法的,有的合葬在一个地宫里,有的同陵不同穴,也有后期打开皇帝地宫合葬在一起的,总之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我来重点说说清代皇帝皇后是如何安葬地宫的。

死在皇帝之后的皇后。

清朝对于皇帝与皇后是否合葬在一个地宫里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就是“卑不动尊”,就是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可以葬入皇帝陵的地宫,而死在皇帝之后的皇后是绝对不能在葬入皇帝陵地宫里了,只能另外在帝陵旁边单独建造皇后陵。例如著名的孝庄太后,他是皇太极的妃子,按理应葬入沈阳昭陵,但是孝庄太后就以卑不动尊的理由,最后葬在东陵风水墙外,名为“昭西陵”。还有清代第一座皇后陵–孝东陵,为顺治皇帝的孝惠章皇后之陵,我们来看看当时礼部官员呈给康熙帝的奏折是怎么说的:“古来帝后有不合葬而自为陵行,俱就方位定名。今孝惠章皇后陵即在孝陵之东,不必另立陵名,臣等恭拟“孝东陵”字样,仰侯钦定。”从这段话可以很清楚清代的陵制,因为孝陵已葬入顺治皇帝,地宫封闭不会在打开,即所谓卑不动尊。所以在孝陵东侧单独建皇后陵,取名孝东陵。后来的慈安慈禧太后定东陵也是如此。

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

清代时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是葬入皇帝地宫的,与皇帝合葬。但也有一个例外,就是著名的那拉皇后,说她巡游途中无故断发,乾隆皇帝大怒,但是并没有废除她的皇后名分,但是死后却被葬入纯惠皇贵妃地宫,而且不享供奉,不设神牌,甚至官方史料中都没有记载,最后还是在守陵官员写的《陵寝易知》中找到答案,这也是清朝悬案之一。咱们还以乾隆为例,乾隆皇帝裕陵地宫共葬入两位皇后,三位皇贵妃,这些人都是死在乾隆皇帝之前的,陆续葬入裕陵地宫的,孝贤皇后是第一个葬入裕陵地宫的人,乾隆皇帝还亲自送皇后棺椁葬入地宫,那之后肯定不能关闭石门啊,但不关门也不行,所以就用木门暂时封闭地宫入口,以免泄露地气。此木门没有皇帝特旨是不能打开的,以后其他皇贵妃也是这样陆续葬入地宫,等到乾隆皇帝驾崩梓宫葬入地宫以后,才关闭地宫里的四道石门,填砌地宫隧道入口彻底封闭地宫。

综上所述,清代时后宫的皇后及妃嫔们要想葬入皇帝地宫其实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要死在皇帝之前,这是最重要的,二是生前必须是皇帝特别喜欢的人,三是得够一定的品级,至少为贵妃。一般都为皇贵妃。其实清代皇帝陵地宫最先开始先葬皇后的是康熙皇帝景陵,康熙二十年,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就一同葬入刚刚竣工的景陵地宫。如题主所问,先葬入的不是不封墓,而是暂时封闭,只有皇帝入葬后才彻底封闭地宫。3.古代有几对同穴合葬的帝后

唐时及以后,文德皇后长孙氏就是葬在昭陵,并没有单独建陵。因而修帝陵就是修后陵。皇后死在皇帝前,皇后葬于陵内,皇帝死后合葬。唯一的例外是武则天。当时大臣们认为高宗安葬以久,武后不应当惊动高宗,但中宗还是将乾陵打开将武后葬了进去。

后来就有一个制度,如果皇后死于皇帝之前,则和葬皇帝,死于皇帝之后,则单独建陵,以示卑不动尊。宋明清皆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西王母墓是真的假的?古代真的有西王母吗?

全文共 2160 字

+ 加入清单

西王母我们都知道,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个人物,西王母在神话中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了,现在也流传着很多有关西王母的神话传说。但是这些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西王母是一个虚构的神话人物,在历史上也是根本不存在的。然而曾经发现了一座西王母的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说西王母真的是一个历史上存在的人物,她并不是神话虚构出来的,而是真的存在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秘看看吧。1.西王母简介

王母娘娘,又称:太华西真万炁祖母元君、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王母、西灵圣母、金母、王母、西姥等,全称为“上圣 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 瑶池大圣西王金母 无上清灵元君 统御群仙大天尊”。 《枕中书》曰:“木公、金母,天地之尊神,元气炼精,生育万物,调和阴阳,光明日月,莫不由之。”

王母是中国神话中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一部分学者认为西王母是古人神化的始祖女神。

在道教神话中,西王母是女仙之首,主宰阴气、修仙的女神,对应男仙之首东王公。是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师。

晚期多将西王母奉为婚姻、生育、保护妇女的女神,并大量在民间传说、小说戏曲中出现。

许多古籍及传说中都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商代的《归藏》对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拥有不死神药。《竹书纪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山海经》中的形象则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狌,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墉城集仙录》则称虎身是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2.西王母的墓室怎么回事

在中国荒山的一处古寺庙边上,一场大雨冲开了一处古墓,考古专家闻讯赶来,却发现这处古墓非常神秘,墓志铭上赫然写着西王母的名号,难道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确有其人吗?考古专家带着激动的心情细心探索着文物,历史是一门讲究现实的科学,它的存在价值在于不断通过发掘出的材料还原发生在过去的真人真事。

而西王母的记载在很多神话故事和传说中都有记载,早现在先秦时期便有历史典籍记载西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之中,和上古时期的各位皇帝平起平坐,而汉朝时期的西王母被神话传说称为拥有长生不死药的半人半兽的神仙,明清时期神话怪诞小说层出不穷,西游记中便把西王母演绎成为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的王母娘娘。

直到考古专家发现这处完整保存一千五百年之久的古墓,才掀开了西王母的神秘面纱,但是对此考古专家心怀疑虑,西王母传说由来已久,为何这座古墓中的西王母却死于一千五百多年前?专家通过翻查历史发现,墓主人死亡的年代在隋朝,通过对隋朝文献的详细查找,考古专家最终发现,这处西王母并非传说中的那位王母娘娘。

原来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常年征战隋朝元气大伤,而此时突厥看到隋朝的空挡便时常来犯,隋文帝被逼无奈,只好请向夫人前去说和,结果向夫人牺牲自己嫁给西突厥可汗才平息战乱。

后来突厥可汗死后,向夫人的儿子继承汗位,向夫人被人们尊称为西王母。后来向夫人回隋朝探亲,却在隋朝探亲这段时间,突厥发生内乱,向夫人的儿子被杀,因此向夫人只能生活在隋朝,而向夫人死后,便以西王母的规格下葬。3.西王母的配偶东王公

东王公最早记载,见于汉代。被认为是“阴阳”中的阳神,对应阴神西王母,并无父母。东晋葛洪则认为王公与王母都是盘古、太元圣母所生。这个版本可见将王公、王母视为兄妹夫妇。

也有的说法认为,周穆王为东王公的转世。

到了汉末道教,西王母被认为是由先天阴气凝聚而成的母神,主管女仙,执掌昆仑仙山。而先天阳气凝聚而成为东王公,主管男仙,执掌蓬莱仙岛。可以说西母与东皇相当于神仙中的人事管理。

西王母在战国时期见诸记载,东王公见于汉代。在当时颇为高涨的阴阳观念,西王母与东王公对举而被奉祀。西王母与东王公在东汉时期对举的记载凡三事:

《历代神仙演义》:木公至方诸,以紫云为盖,青云为城,静养云房之间。广种青芝于圃,以玉屑壅布,所产极多,取以为饵。与金母二气相投,生九子五女。渐收有缘男女,录为仙官仙吏,各有司属。

西王母与东王公相会,见于郭宪的《洞冥记》和伪托东方朔的《神异经》。灵帝时人服虞曾引过《神异经》的有关文字,故胡应麟言:“汉人假名东方朔作《神异经》”。

《洞冥记》:昔王母乘灵辇,以适东王公,税此马于芝田,东王公怒,弃此马于清津天岸。

祀东王公与西王母为阴阳二神,见于东汉中叶赵晔《吴越春秋》。《史记》言越王勾践靠“七术”复国,具体内容未详,而在《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则言其第一术——“尊天祀鬼神以求福”,即“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

西王母与东王公皆作雍穆王者之象,俨然为长寿富贵的守护神。纪年为汉元兴六年(公元105年)的环状乳神人神兽镜铭文曰:“元兴元年五月丙午日天大赦,广汉造作尚方竟(镜),湅(炼)三商周得无□,世传光明长乐未央,富且昌,宜侯王,师命长生如石,位至三公,寿如东王公,西王母,仙人子立至公侯”。

在吴承恩《西游记》中,东华大帝君出场诗就很有暗示意味:

盈空万道霞光现,彩雾飘祆光不断。丹凤衔花也更鲜,青鸾飞舞声娇艳。

福如东海寿如山,貌似小童身体健。壶隐洞天不老丹,腰悬与日长生篆。

人间数次降祯祥,世上几番消厄愿。武帝曾宣加寿龄,瑶池每赴蟠桃宴。

教化众僧脱俗缘,指开大道明如电。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灵山参佛面。

圣号东华大帝君,烟霞第一神仙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代传说有几种神珠 上古中原四大神珠分别是什么

全文共 1614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传说有三种神珠和四种神珠的说法,分别是鬼吹灯版本和镇魂街版本的,具体是什么哪些珠子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鬼吹灯上古中原三大珠版本

1、雮尘珠

在《鬼吹灯》系列中,扎格拉玛族千年以来始终受到“巨眼图纹”的诅咒,每一个人的寿命都不会超过50岁,且诅咒生效时身体布满红斑,体内血液呈金黄色。(赤中带金不愧是帝君流的血)。

要解开这个诅咒,需要找到雮尘珠。搬山道人到各大古墓寻找雮尘珠,虽然雮尘珠一度出现线索,但最终实力强大的搬山道人鹧鸪哨也没能将其找到,还是远走海外含恨而亡。

想想雮尘珠的这个逻辑:它能解除“巨眼图纹”的诅咒。这是谁说的呢?谁能证明呢?是有真实的案例吗?如果实践证明,能解除“巨眼图纹”的诅咒,那么诅咒已经解除了,还要找珠子干嘛?如果没有事实证明,那么谁能保证找到这珠子就一定有用?

还有,扎格拉玛族也是不存在的。

2、避尘珠

在传说和典籍里,一般不是叫“避尘珠”,而是叫“辟尘珠”。

在清朝的最后一科举人钟毓龙撰写的《上古秘史》中,介绍了“辟尘珠”的由来。传说辟尘珠来源于蜈蚣的头部,“辟尘珠”放在房间里,这房间可以一点灰尘都没有。刮风时,将这颗珠取出,大风能够立时停止,所以这珠子也叫做定风珠。

明朝陈仲琳撰写的《封神演义》中,作者想象了一个超级无敌大宝贝——“混元伞”,这把伞厉害了,“撑开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转一转乾坤晃动。”它是由一系列宝珠穿成的,包括祖母绿,祖母碧,夜明珠,辟尘珠,辟火珠,辟水珠,消凉珠,九曲珠,定颜珠,定风珠。“辟尘珠”在其中。

同样是伞的零件,凭什么“辟尘珠”就能是三大神珠之一?“辟火珠”不厉害吗?“辟水珠”不优秀吗?反正没有人看到过。

3、赤丹神珠

赤丹神珠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只是看名字就知道是个红色的珠子。这红色的珠子神奇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是三大神珠之一呢?这个都是作者的想象。

古往今来,谁还没有个美好愿望了?把希望寄托在神通广大的珠子上,辟尘珠,辟火珠,辟水珠……就应运而生了。

明代科学家、文字学家方以智撰写的《通雅》中,提到的名珠有四种——“辟尘珠、辟寒珠、夜光珠、照乘珠。”

如果一定要说有神珠,那也是古人说的这四种名珠,至少在古代典籍中能找到。

如果一定要说“华夏三大神珠”,拜托说一下是哪部典籍中有。镇魂街上古中原四大珠版本

1、羲和神珠

它是四大神珠之中最特殊的一个,因为它需要四大神树的灵力支持,否者就相当于没什么用处。其实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它最为可以划分空间的神物,创造最强的结界可是无时无刻不在消耗大量的灵力。这当然是需要神树的灵力供应,否则冥界早就暴露在人界面前了。而目前它在曹焱兵等人的手里没事未来武神躯联盟的象征。

2、轮转神珠

它不同于其他的神珠,它本身并没有什么战斗力,不过她却可以召唤出无尽的恶灵,形成强大的军团。这样的能力,简直是势力扩展的神器。目前掌握在御灵史的手里,再加上王牌战力群英殿。灵域才成为其他势力一直不敢主动攻击的对象。不过未来群英殿很有可能会反叛,这个时候灵域也就只能依靠轮转神珠的无尽战力来喝其他势力抗衡了。

3、虚弥神珠

它目前在王国组织的手里,被称为克洛斯神珠。最关键的是,十骑士很有可能就是被虚弥神珠从不同的时代召唤出来的。但是好像红莲和弗洛德并不是啊,因为他们两人是同一个孤儿院长大的。而这个神珠可能会有很多人喜欢吧,因为它可以倒退时间,起死回生。但是从剧情来看,好像需要特殊的容器还能再次使用,就是不知道不用容器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大家敢不敢一试?

4、无上神珠

目前在神武灵军团皇甫龙斗的手里。这个神珠是小编最喜欢的一个,因为它可以让人遇见未来,从而扭转乾坤。但是从应乘风的说法来看,好像不能随便的去改变未来,否则的话,无上神珠就会失去神力。但是我们也不一定非要去改变历史,我们只要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得到或是去什么就可以了,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罢了。再说了,我们就算只有一次改变未来的机会,那么也足够了,毕竟我们只要改变一次就可以了。大家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年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6.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中,“王孟”并称,“王”指王维,“孟”指孟浩然。苏轼称赞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不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高适、岑参、王昌龄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他们的诗多描写边塞风光、反映军旅生活和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

7.张若虚,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他一生只留下两首诗,《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古代人是这样避孕的 你了解吗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有了很多方法可以避孕,例如:避孕套等。但是古代人没有那么发达的科学技术,甚至早些时代,人们连生孩子的原理都不太明白,他们是怎么避孕的呢?

一:盐避孕

1:印度人,则可能是最先了解到盐具有避孕作用的。一本古代医书建议,妇女在性交前,以一块“沾油的岩盐”置入阴道,可以达到避孕的目的,有时,还可在阴道涂抹蜂蜜或牛油来杀死进入阴道的精子。

二:橄榄油避孕

1:另一个文明发祥地罗马,当地的妇人采用“橄榄油避孕法”,这是公元前4世纪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推荐的。

三:性交中断法及事后补救法

1:最为古老而仍为今人所乐于使用的避孕方法,是“性交中断法”。在犹太人的古老习俗里,当哥哥没有留下后代而去世时,年轻的弟弟有义务娶寡嫂为妻,并将所生的男孩作为亡兄的法定子嗣。《圣经》里记载,犹大的儿子欧南违抗父命,与寡嫂欢乐之时将精液洒在地上,不愿为哥哥播种,结果上帝发怒而杀死了欧南。欧南虽死,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性交中断法”(On-amism)却一直流传下来。尽管上帝不允许,但这一方法仍一直为许许多多的善男信女所应用。

四:羊毛“栓子”避孕

1:比较可信赖的方法为公元2世纪罗马一位妇产科医师所提出的。他建议用羊毛做成“栓子”,掺杂上一些可让精子行动迟缓的糊状物,然后塞住子宫口。不难看出,这真有点像是现代的避孕工具子宫帽了。

五:象粪避孕

1:记载在埃及纸草书中的一避孕处方,可说是人类最早的药物避孕方法。这一处方指示,将鳄鱼粪和糊状的物质相混,做成条形,放在阴道内,具有吸收精液及阻断精子进入子宫的作用。这一方法效果如何,未见记载,但一部分人却喜欢用象粪来代替鳄鱼粪。

2:在13世纪之前,象粪一直是他们所采用的重要的“外用避孕药”。现代学者曾对此作了研究,结果也颇为有趣。象粪呈酸性,确有杀精作用,但鳄鱼粪呈碱性,反而有利于精子的生存。六:性生活是夫妻间再正常

过的事情,但很多年轻人不想太早要孩子,所以避孕就成为生活中必须要引起重视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五个古代养颜食疗秘方

全文共 1126 字

+ 加入清单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五个古代养颜食疗秘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秘方之一:五味子膏

原因:五味子性温,味甘酸,入肝、肾、心、肺诸经。历代医药学家认为有“养五脏,壮筋骨”等滋补强壮作用。含有五味子素、枸椽酸、挥发油等多种物质,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可改善人的智力和体力,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具有保肝、解毒、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等。可称此膏为健脑益寿佳品。

功效:补肾健脑,滋阴益气,静心养气。

秘方之二:八珍膏

原因:由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芡实、扁豆、莲子、山药,白糖等组成,党参大补元气,薏米、扁豆健脾而利湿,诸药配伍药性平和,对于脾胃虚弱,心肾不足之证更为相宜。据说乾隆皇帝开始,后续的帝王都服用此方。

功效:不寒不热,平和温补,扶养脾胃,男女小儿诸虚百损,服此糕,均有奇效。

秘方之三:阳春白雪糕

原因:由白茯苓(去皮),山药,芡实,莲子肉(去心、皮),神曲,麦芽,大米、糯米,白砂糖等构成,是明代宫廷食疗验方。《神农本草经》将山药列为上品,说它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清代名医张锡纯说山药是滋补药中无尚之品。山药含有淀粉酶、氨基酸、胆碱、皂苷等,有增加白细胞吞噬功能,降低血糖等作用,所含淀粉酶能分解蛋白质和糖,所以有滋补生肌的效果。

功效:健脾胃,益肾养元气,宁心安神,延年益寿。

秘方之四:清宫茯苓糕

原因:由茯苓,莲子,芡实,山药,粳米,糯米等组成,为清宫食疗秘方。茯苓,《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说它“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是古代医家常用的益寿药。茯苓主含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组胺酸、麦角甾醇等,具有镇静和降血糖作用。茯苓聚糖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并有较强的抗癌作用。莲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说它“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芡实,《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说它主治“湿痹,腰背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人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

秘方之五:太和饼

原因:由山药,莲子、白术、芡实、茯苓、神曲、使君子、天南星,炙甘草组成,此方出《清太医院秘录医方》,是一款食疗保健,健脾益气良剂。方中山药、莲子、白术、芡实、茯苓均为健脾益气佳品,其中芡实兼有固涩之功,茯苓兼有利湿之效,一固一利,固正气利湿邪,颇有配伍之妙。茯苓、白术、山药、莲子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其中山药可降血糖、降血脂,而莲子、芡实尚有抗癌作用,可见本方养生益寿抗衰作用并非一般。

功效:健脾和胃,男女小儿脾胃虚弱最宜。

此五方均有详细记载,爱美的女性可以多多参考,坚持食用,一定能从内到外改变自己的气质,成为大家都喜爱的“靓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年初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必备训练题填空题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19、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与苏轼并称“_________”。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_________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20、关汉卿(字),名一斋,号已斋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元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21、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主要作品为《震川文集》(有《___________》、《先妣事略》等)。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为“_________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著名LOGO里的小秘密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1.澳大利亚瑜伽

乍一看这个标志,你可能只会注意到一个女人在做瑜伽,她的腿是伸展的,但是请仔细看看她的腿、臀部和手臂形成的形状,就像澳大利亚地图一样。

2.国家广播公司

全国广播公司的标志有两层含义。

20世纪50年代,NBC的所有者是RCA,那时两家公司已经开始生产彩色电视机。RCA想提醒仍在使用黑白电视的观众,黑白电视已经过时了,所以他们设计了一个彩色标志。

紫色和红色之间的空隙是一只孔雀,它的头偏向右边,呼应了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的观点。与此同时,它也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全国广播公司对自己传播的内容感到自豪。

3.联邦快递

联邦快递看起来像一个简单的纯文本标志设计,但是如果你仔细看看e和x,你会发现箭头在中间吗?这一设计代表了联邦快递对高效率和准确性的追求。

4.西北航空公司

西北航空公司的标志乍看起来没什么,但奇妙的是它就像左边的一个W和N的标志。N左边的小尖点意味着指南针永远指向西北方向。

5.VAIO

该标志不仅代表VAIO的四个字母,而且前半部分的两个字母用正弦波表示,模拟表达操作,后半部分的两个字母用1和0的二进制表示,数字化。

6.联合利华

该标志包括联合利华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

7.亚马逊河

看着黄色箭头,从A到Z,你可以在亚马逊上买到你能说的一切。

8.黑猫

黑猫是土耳其的一家电视设计和制作公司。你可能看不到这个标志上的黑猫,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你可以看到它黑色的眼睛。

SBI(印度国家银行)

在印度艾哈迈达巴德搜索SBI的地图时,我们发现了这个:

继续放大,答对了!

10.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比率基于φ = 1.618039874...这是由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科发现的。我们可以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解释。该系列的前几个数字是:1,1,2,3,5,8,13,21,...这个数列的特点是每个数都是它的前两个数的和,所以我们可以得到1+1=2,1+2=3,2+3 = 5...例如,当我们将相邻数的和除以5/3=1.67,21/12=1.615。随着序列号的增加,所有这些数字逐渐趋向黄金比例1.618。

因为黄金比例在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所以它代表着平衡、和谐与美丽。因此,人们经常在艺术、建筑、色彩、设计、构图、空间和音乐中使用这种自然比例。

以下著名的标志设计使用了这一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之一: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法家,指的是唐朝初期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唐朝后期的柳公权和元朝的赵孟頫四位书法家。而这四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都不同,那么本期名人书法,想要了解的就是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1、“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特点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2、“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又以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庄伟了。

颜真卿开拓了书艺的崭新的话恢宏境界: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斗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柄志之一。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其中年作品以《郭虚己碑》、《多宝塔碑》等为其代表作,个人风格尚未形成,结体谨严,清丽俊秀,老年作品首推《颜勤礼碑》为其代表作,此时外拓开张,刚劲雄强的个人风格已然形成,晚年作品则以《麻姑山仙坛记》等为代表,用笔结体多古拙之趣。

你可能也喜欢:

古代名人故事之范缜卖论取官我不为

古代名人故事之蒋琬的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之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

古代名人故事之颜躅安步当车始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代的月饼是什么馅的?古人也会包黑暗料理吗?

全文共 1425 字

+ 加入清单

黑暗料理,恐怕是会让很多人心头一颤的那种食物吧,不管是从名字还是菜品上,都让人有一种很强烈的拒绝感,更不要说口味了。当年用月饼做的黑暗料理可不在少数,不过在月饼诞生的古代古人们又会用什么馅料来制作月饼呢?一起来看看古人的月饼馅是什么,会不会也有让人难以想象的黑暗料理呢?

中秋节的意义,想必也是不用多说了,然而在现代人的印象当中,中秋节除了“与家人团圆”“吃月饼”“赏月”这些词之外,还有别的吗?恐怕真的已经没什么人能说得出来了。的确,这些算是中秋习俗当中比较出名的几条,但是中秋却绝不仅限于此,你知道中秋也是有猜灯谜的习俗吗?你知道中秋除了月饼,还有什么好吃的吗?

中秋同样也是有花灯的,虽然比之元宵节还是相去甚远,而且大多是南方才有的习俗,但在中秋之夜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蛋壳灯、稻草灯、鱼鳞灯、鸟兽灯等等,还是能够增添非常浓重的节日气氛的。中秋时节桂花飘香,也是赏桂花、饮桂花酒的好时候,甜甜蜜蜜的,总是比现代人用来代替的红酒更多了一份古韵和意趣,你说呢?

月饼,中秋节的重头戏,在中秋还没有正式到来的时候,市面上就已经上架了各种各样不同品牌、不同包装以及不同口味的月饼。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和过中秋节的习俗一样,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先是在宫廷中流行,后来流传到了民间,成为一个共同的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并且发展出了具有各地不同特色的地方节日文化。

关于月饼的起源,有的认为是殷商时期太师饼,有的认为是汉朝胡饼,也就是馕,不过真正让月饼和中秋节联系在一起的,还是得到明朝时期。清朝时,月饼已经非常流行了,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那么古人都会在里面包一些什么馅料呢?

普通规格的糖、酥油或许已经没办法满足,明朝时期就已经诞生了水果月饼:“八月望以百果为大饼名月饼,以百果和糖名俸糖,赏月达曙。”清朝甚至也有五仁月饼的前身:“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现在的月饼,基本上是莲蓉蛋黄馅风行天下。莲蓉月饼是广式月饼的特色,始见于晚清。因此,晚清之前的古人,可能吃不到莲蓉蛋黄。

古人吃的月饼主要是什么馅的呢?我们从零散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窥见一二:

明人沈榜《宛署杂记》:“八月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可知明代市场中出售的月饼,有水果馅的。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介绍了一种“刘方伯月饼”:“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儿馅,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从文字看,这应该是五仁月饼。

清代还有另一本美食专著《醒园录》,里面也提到月饼的做法:“半油半水相合之面。外再用单水之面,薄包一重,酥而不破。其馅料,用核桃肉去皮研碎半斤,松子、瓜子二仁各二两,香圆丝、橘饼丝各二两,白糖、板油(如入饴糖,即不用板油矣)。”与五仁月饼有点相似。

清人续写的《三续金瓶梅》也提到几种不同馅的月饼:“有定做的桂圆月饼、山楂月饼、八宝月饼、夹沙月饼,各样自来红、自来白,园里葡萄架的葡萄也熟了。”自来红、自来白都是清代京式月饼的典型款式。

晚清《沈阳百咏》诗中就有一首写到“自来红月饼”:“提浆作馔趁秋风,月饼居然出沈中。终是枣泥滋味好,痴人偏买自来红。”诗人附注:“内城诸茶食店所制提浆月饼最佳,自来白、枣泥馅者为美。痴人好用自来红,以名贵也。”可知清代京式月饼以枣泥馅为上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代皇帝登基之后,自己的兄弟要避讳吗?

全文共 2059 字

+ 加入清单

避讳古代一种习俗,一般来说都是地位低的人需要避讳地位高的人,但是偶尔也有像刘病已避讳民间一个人的名字,改掉自己的名字的事例,但是毕竟这样的事例非常少。而我们知道,古代同辈的兄弟之间,取名字会有一些同字的,那么,如果一个皇子登基当了皇帝,那他的兄弟们都需要避讳改名字了吗?

明朝是按辈分取名,明朝皇帝第二个字是朱元璋取好的辈分不避讳,其他朝代基本都是避讳的。

李世民,就避讳 “世”“民”两字。

赵匡胤,避讳“匡”,让弟弟 赵匡义改名赵光义。

清朝皇太极是满族名的汉译,那时满族没有汉化,不讲究避讳,如努尔哈赤的 2个弟弟分别叫 舒尔哈齐和雅尔哈齐。

顺治入关后开始汉化,学汉族避讳,康熙更是学汉族排辈分取名,所以雍正登基后兄弟中的“胤”字全都改成“允”字。

但是乾隆登基后,怕改名麻烦,开始规定后代辈分用字不在避讳,乾隆的兄弟们 弘时 弘昼 都不曾改名。

以后的嘉庆、道光、咸丰几朝都不在更改辈分用字。

避讳,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即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避免利用名字进行人身攻击,而冒犯君主或尊亲超然的地位。该词语出自于《淮南子·要略》《颜氏家训·风操》《蒲剑集·屈原考》等。《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起源

一说起源于夏商时期。钱希言在《戏瑕》中提出,避讳之俗夏商时已有之,证据是《山海经》中往往把夏后启写作夏后开,这就是夏人避讳的实例。但陈光坚《讳源略说》一文以为,避讳起自夏商的证据不足,《尚书》中对夏商国君的名字,都直书不讳,如《尚书·五子歌》云:“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咸贰。”太康是继启之后的帝王,可臣下并不避讳。《山海经》,《楚辞》中之所以避启为开,乃是汉朝人按当时日趋严格的讳法,抄书时避汉景帝刘启讳所致。

一说起源于西周。《左传·桓公六年》说:“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礼记·檀弓下》也说:“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也。”因此,宋代洪迈《容斋三笔·帝王讳名》提出,避讳之制始于周代,但仅在本庙中避讳。生者避讳是很不严格的,当时有所谓“读书不讳”、“临文不讳”、“不讳嫌名”等,如《诗经·》“克昌厥后”以及《诗经·噫》“骏发尔私”中的“昌”、“发”,’都没有避讳。

一说起源于春秋时期。清代赵翼《陔余丛考·避讳》主张避讳习俗始于东周。其理由是,晋僖侯名司徒,宋武公名司空,鲁献公名具,鲁武公名敖,避讳之风兴起后,造成晋废司徒的官职,宋改司空为司城,鲁国改掉具、敖二座山名。他们都出生在西周末年,如果当时已有避讳之俗,为什么要为他们取那样的名字呢?陈光坚《讳源略说》也力主避讳之俗起自春秋时期。

避讳之风至唐、宋和清朝,极为盛行。

避讳对象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

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陆游编著的《老学庵笔记》记有一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比如孔夫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读书读到“丘”字的时候,都应读成“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清朝尤甚:凡是天下姓“丘”的,从此以后,都要加个耳字旁,改姓“邱”字,并且不许发音为“邱”,要读成“七”字。于是,天下姓“丘”的,从此改姓“邱”了。到了今天,有姓“丘”的,又有姓“邱”的,原因就是有的改了,有的又改回原来的“丘”字了。

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母叫贾敏,故林黛玉凡是遇到敏字都读成米或密。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史记》里,把跟他父亲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例如“张孟谈”,改为“张孟同”;“赵谈”,改为“赵同”。后来《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是如此,因为范晔的父亲叫“范泰”,所以在《后汉书》里,叫“郭泰”的,竟人不知鬼不觉地变为“郭太”了;叫“郑泰”的,也变为“郑太”了。

又如唐朝的诗人杜甫,父亲的名字叫“杜闲”,为了避“闲”字的讳,杜甫写了一辈子的诗,却没在诗中用过“闲”字。杜甫母名海棠,《杜集》中无海棠诗,不名母名也。

又如苏轼祖父名“序”,即讳“序”字,所以苏洵不写“序”字。碰到写“序”的地方,改成“引”字;苏轼也跟着不用“序”字,他以“叙”字来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郑律成创作的著名进行曲 郑律成著名进行曲是什么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郑律创作著名进行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创作于1939年,是《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

郑律成创作的著名进行曲

郑律成(1918—1976)生于朝鲜南部全罗南道光州。1933年随亲人到中国南京参加朝鲜革命组织“义烈团”。1950年加入中国籍。作有300余首包括歌曲、大合唱、歌剧、电影音乐在内的各类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进行曲》、《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兴安岭组歌》等都是传世之作。

郑律成,原名郑富恩,1914年8月13日出生于朝鲜(现韩国)全罗南道光州。小时候,郑律成患有口吃,被发现有音乐天赋后开始学习小提琴。1919年,光州爆发了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运动”。郑律成在父亲和兄长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浓烈的抗日情怀。

1933年,郑律成来到中国首都南京参加朝鲜人的抗日革命组织“义烈团”,开始了一边革命,一边学习音乐的生活。1939年,郑律成创作《延安颂》一举成名,并于1939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期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被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筑 来自伊比利亚的建筑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西班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非常多美丽且具有特色的建筑,那么你知道西班牙的哪些建筑最出名吗?接下来就让本期城市文化带你了解一下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筑吧。

阿尔汗布拉宫

阿尔汗布拉宫的建筑风格是独特风情的阿拉伯风格。在这里温泉随处可见。并且里面的装饰十分的绚丽多彩,闪闪发光,让人着迷。

圣家族大教堂

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882年,由于种种原因,教堂至今仍未完工,但它的独特的建筑风格,是巴塞罗那地标建筑之一。

蒙特惠奇城堡

原是十七世纪一座要塞,位于山丘的最高点,在这里可以欣赏到西班牙美丽的风景,在这里可以了解西班牙的历史。

古埃尔宫

古埃尔宫是著名建筑师高迪作品,哥特式建筑,明显的高迪风格,奇异各式的烟囱,以及碎瓷拼贴在建筑上,形成了独特高迪风格。

马德里王宫

马德里王宫始建于1973年,耗时26年,典型的西班牙皇室风格与巴洛克建筑风格相互融合,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宫殿之一。

塞维利亚大教堂

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一处着名的宗教胜地,1184年阿拉伯人开设建造塞维利亚大教堂,教堂的最高点是希拉尔达塔,高达98米,塔身上布满了精美的阿拉伯图案,塔顶是信仰雕塑,而且还有一个随风旋转的风向标。

马德里斗牛场

马德里斗牛场是古罗马剧场式建筑,1929年完工,穆德哈尔风格建筑,外墙由红色砖墙组成,18个西班牙省的省徽装饰其中,而且还是西班牙最高水平的斗牛场表演地。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座私人住宅,始建于1906年,波浪的奇特造型,白色的墙体,类似于原始洞穴的窗户设计,十分的特别,即使放在现在,米拉之家,也是非常时尚高雅,是高迪巅峰之作。

科尔多瓦大教堂

科尔多瓦大教堂坐落在老城区的中央。它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并且融合了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十分的丰富又独特,让人流连忘返

太阳门广场

太阳门广场位于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的中心。很早就建立虽然后来被拆除了,但是马德里人并没有忘记这个古老的城门,所以照旧称呼这里为“太阳门广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揭秘古代的阁老是什么职务?

全文共 998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大家有听到过阁老这个词语没有,小编好像偶尔听到过,哈哈,其实感觉这个词的意思就是那种很有威信的人,也指年纪比较大一点的人,所以是那种很族中长老这样的感觉,感觉应该是没错了,那么可以仔细来分析分析这个阁老到底是什么职位吧,下面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同朝代,阁老这个称呼对应的职位不同。

唐代是对应的是中年资历比较深的中书舍人,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敬称。

五代,宋朝以后是对宰相的称呼。

明清两朝则称内阁大学士为阁老。

比较有名的有狄仁杰,张居正等。阁老简介

阁老,指唐两省官中书舍人与门下侍中相呼。见《新唐书·百官志》:“(中书省)舍人六人……以久次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杂事。”

唐朝以中书舍人年资久者为阁老,掌管中书省事务,行使宰相权力。明清两朝称内阁大学士为阁老。阁老基本含义

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集大权于皇帝一身;又设内阁,实际上只是供皇帝咨询、起草诏命的秘书机构,并无决策之权。后,明宣宗早逝,英宗即位时年幼,于是由内阁大臣“三杨”与太皇太后,共同辅佐。此时内阁职权相应扩大。明武宗死后无嗣,帝位由从弟继承(即明世宗嘉靖),遂起“大礼议”之争,此时内阁之权几与帝权相衡,而阁臣则成为有实无名的宰辅。神宗时,张居正职权之隆,为有明一代之最。

阁臣例设多人(一般三四人)但有“首辅”、“次辅”称谓之分,权力也相应不同。万历早期,张居正为首辅,权倾天下,其地位实际上已相当于唐宋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同为阁臣的其他官员,虽然也被称为阁老,但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清时,内阁制多有变化,称谓上也有些不同,但入阁实际上就是拜相。只是后期逐渐被军机处所取代,后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决策机构。阁老引证解释

指唐代对中书舍人中年资深久者及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敬称。五代、 宋以后亦用为对宰相的称呼。 明清又用为对翰林中掌诰敕的学士的称呼。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两省(中书省、门下省)相呼为阁老,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

《旧唐书·杨绾传》:“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科,归阁老者五之四。”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一日诸阁老待漏朝堂,语及林泉之事。”

明-李贽《复焦弱侯书》:“ 赵文肃先生云:‘我这个嘴, 张子这个脸,也做了阁老,始信万事有前定。’”

清-赵翼《陔馀丛考·阁老》:“ 苏州有阁老坊 ,乃吴匏庵为学士时所建,则翰林之在文渊掌诰敕者,亦得称阁老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代长须牧羊犬的养护知识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长须牧羊犬(详情介绍)

古代长须牧羊犬体型较大,且毛发蓬松长而密,不合理的饲养,很容易导致狗狗毛发打结,严重的甚至会得皮肤病,因此在日常饲养古代长须牧羊犬时应特别注意梳理毛发的问题。毛发梳理开始时先用平滑刷轻轻地刷开它毛发上的发结和发团,刷的时候动作要轻柔。用圆头针状刷将其全身刷一遍,动作要轻柔,以免将其毛发拔掉。刷完以后,这时狗全身的皮毛应该没有任何缠在一起的发结了。长毛狗腿下浓密的毛发很容易打结,而且这里的皮肤也比较敏感,因此梳理这部位时应特别地小心。用宽幅的梳子将狗全身的毛发梳一遍,将一些小发结梳开。然后用细梳子再梳一次(建议使用细密的梳子)。注意不要用短毛刷来梳理。用剪刀修剪狗脚周围的长毛。要记得修剪其脚趾前的长毛,这个部位容易积留灰尘污垢,若不及时清理,就会引起发炎,因此要经常修剪。用一把锋利的剪刀修剪狗臀部(后腿之间的连接部位)的长发和绒毛(长而细的毛发),这样该部位的毛发才不容易打结和积留污垢。用剃刀将腹部毛发剃掉,太长太多的发毛狗狗在小便的时候会沾上去,容易产生体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为什么我国古代的美女都是单眼皮?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以双眼皮为美?

全文共 195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上汉朝之前,人们对于女性的注重点只在面部。到了魏晋时期,才逐渐开始着重于装饰了。魏文帝非常喜欢打扮华丽,并会切将头发盘城蝉翼形状的妃子。到了唐朝,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封建王朝,容许坦胸露背,所崇尚的你不行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型丰满。在唐朝之后就没有定论,到了宋朝之后大致就以观音菩萨的本貌作为了审美标准。

娥眉青黛: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细腰雪肤:虽然杨贵妃,是身材丰满的美女,但国人还是偏好纤瘦型美女,细腰便是腰肢幼细;莲步小袜:莲步是指缠过的小脚,小脚步伐如莲,再穿上小袜,便成为美女的一种美态......

当然,除了这些,则是拥有一双明亮的双眸,大大的双眼皮则成了现代女性的审美。

特别是网红时代的到来,各种双眼皮,欧式眼,锥子脸,可以说,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也成为很多年轻女生不断追求的美丽容颜。为了让自己能够拥有一对双眼皮,现代的女性们有的化妆,有的美容,甚至,还有整形手术,总之,就是必须要拥有它。

但是,当我们翻阅古代画卷,看到历代仕女图中美女容貌的时候,却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时候的美女,清一色都是单眼皮。单眼皮一般来讲在蒙古人中居多,主要是因为其上眼睑的脂肪堆积较多,容易覆盖眼睑,所以,就形成了单眼皮。

那么,这么看来,难道说中国古代的汉人都是蒙古人种?

中国历史悠久,所以,说起“古代”二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什么时候。比如说:在秦汉时期,汉族人的血统还是比较纯正的,这些可以从出土的兵马俑中得到证实。去过西安,看过秦俑的人,都应该知道,秦俑的人物造型,其面部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都是宽脸、扁鼻、丹凤眼,这些都是属于蒙古人种的特点。

可是,到了晋室东渡以后,汉族的遗传特征就逐渐发生了变化,变得不再那么“纯粹”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对中原地区进行侵犯,并由此带来了大量的异族血统,使得汉族被同化。之后,在唐朝时期实现了民族大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给汉族的遗传基因带来了“重大外力干扰”,也让汉族人的血统发生了变化。

自此,传统的审美观被改变了。

其实,在中国古代的肖像画作当中,也不是没有双眼皮人物的,无论男女的画像,都出现过双眼皮。但是,在历代的仕女图中,美女的形象却不约而同地、无一例外地都是单眼皮。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也非常简单,因为,无论在何时的人物画像作品中,肖像画都讲究以事实为依据,也就是说:画人像,需要忠于人物本身的实际特点,但是,这一要求在绘制仕女图的时候,却没有特别的限制,而且,这些仕女图多为艺术创作,非真实的人物勾勒,所以,这些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要则依据约定俗成的大众审美来进行创作的。

也就是说,作者所画的都是自己心目中的美人形象。

随着社会的变迁,朝代的更迭,使得人们对于美有了不同的认识,人们的审美观也与历代不同。比如:在唐朝时期,人们喜欢圆润、丰肥,而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又对纤弱轻柔之感甚是喜爱。所谓环肥燕瘦,各有所爱,但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于丹凤眼却是一直情有独钟。

细长的凤眼和单眼皮,成为了历代人们心目中的美艳标志,这也就使得,在中国的古代绘画作品中,绝大多数美女都是单眼皮。从现存最古老的《女史箴图》,到清末民初的各种作品,哪怕是到了后来的抗战时期,中国人对于单眼皮、细长凤眼的喜爱,也从来没有改变过。

古时候的各类仕女图当中,出现了清一色的丹凤眼,在晋朝和唐朝时期,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之前也提到了汉人人种的问题,而且,创作的作品,很多时候也是一种现实的写照。举目所见,如果当时周围无论男女都是单眼皮,画师们也不可能画出其他容貌来,就像西方的画家肯定不会把西方人画成单眼皮一样。

但是,到了宋朝以后,把美人画成单眼皮却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这种惯例程序的形成,或许是因为多年来北方作为文化中心的缘故,使得人们的审美观也受到了影响,或者说,是受到了制约。总而言之,中国人的审美,在没有受到西方审美观影响之前,人们对于美的定义是有着自己的标准的,这个标准跟现代是有所不同的。

这种标准,是中国人经过历代的发展演变而来的,是属于自家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在抗战前后,因为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被彻底颠覆了,这样的颠覆在对于人物的刻画上非常明显。在“百年版画海报精品展”当中,曾经展出过“月份牌画”,这是一种开始于二十世纪上海的艺术作品,是一种以西方绘画技法进行描绘的,用于广告宣传的仕女图画。

在早期的月份图画当中,所画的美女,她们的体态都比较纤细,而且,眼睛的形状也多为细长的凤眼,单眼皮居多。但是,到了后期,这些广告图画中的美女形象则逐渐发生了变化,体型也变得更加健美,眼型也从原来的丹凤眼变成了双眼皮,大眼睛,可以说,这样的转变轨迹是非常清晰的,也是非常明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曲水流觞 中国10大著名溪涧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巍巍中华,泱泱大国,中国文化已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山河壮丽,人文景观更是美不胜数。其中不乏一些溪涧,溪涧的飞瀑之声如隐雷滚滚,不绝于耳。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城市文化一起来了解下中国10大著名溪涧!

九曲溪

九曲溪是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因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峰岩交错,溪流纵横,九曲溪贯穿其中,蜿蜒十五华里。又因它有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它全长约10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形象地勾画出了九曲溪的秀丽轮廊。

桃花溪

桃花溪发源于黄山桃花峰北侧,集桃花峰诸水,经桃花潭至白龙桥上方“龙头石”处,称桃花溪。与黄山莲花、云际、朱砂诸水汇流的白云溪,在“龙头石”汇合后,流入白龙桥;又与人字瀑水汇合,经温泉而下,称汤泉溪。溪水从紫云桥以下,又称逍遥溪。

金鞭溪

金鞭溪风景区是张家界的黄金旅游区,全长5700米,溪水发源于土地垭,从张家界林场场部到水绕四门,蜿转曲折,幽静异常,随山而移,穿行在峰峦幽谷云间,迤逦延伸于鸟语花香之中。因溪水流经金鞭岩而得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国古代唯一被做成木乃伊的皇帝是谁?

全文共 2332 字

+ 加入清单

木乃伊很多人应该都了解过,是古埃及将国王大臣们的尸体制作成干尸,并且留存下来的尸体,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对木乃伊的了解不够,产生了很多传说。不过木乃伊大部分都是古埃及才有的,但是在我国古代,竟然也有一位皇帝曾经被制作成了木乃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被做成木乃伊的皇帝是谁,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耶律阿保机的第二个儿子耶律德光

契丹国,是与北宋并立的一个国家,契丹原来是游牧部落制,由耶律阿保机开国,首称皇帝。耶律阿保机雄才大略,他的妻子述律平不让须眉,这两口子率部几乎杀尽反对他的兄弟及其他七部部落首领,在血腥中登上皇帝宝座。耶律阿保机虽然统一了契丹各部,但并没有奠定契丹最后的版图,真正实现契丹统一大业的,是耶律阿保机的二儿子耶律德光。

耶律阿保机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耶律倍,二儿子耶律德光,三儿子耶律李胡。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是一个很强势的皇后,和汉刘邦的皇后吕稚有一拼。述律平是马上皇后,曾经率部击败过入侵的蒙古军队,耶律阿保机痛杀反对他的亲族及其他各部首领,都是述律平帮助最后下的决心,可见这个女人之厉害。耶律阿保机去世后,述律平临朝称制,掌握了朝廷的真正大权,群臣不敢反对。述律平不喜欢大儿子耶律倍,阿保机只好让耶律倍当了东丹国的国王,远离母亲;述律平最喜欢的是小儿子耶律李胡,但耶律李胡是个草包,最后反而是帮助父亲南征北战的二儿子耶律德光继承大统,是为辽太宗。

耶律德光是个很厉害的皇帝,他几乎随同父亲参加了统一契丹的所有战役,南征平州、幽州、镇州、定州,西征吐谷浑、回鹘、党项,俘虏赵思温,大败符存审,攻灭渤海国。后晋石敬塘对耶律德光自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洲之地给契丹,使耶律德光最后完成了契丹的统一大业,并改契丹为“大辽”。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洲给辽国,直接造成了北宋一百多年的失地之痛。2、死在“杀胡林”的耶律德光被厨师制成了“羓”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耶律德光的暴行终于报应到自己身上。汉地的百姓奋起反抗,终于迫使他离开后晋国土,返回契丹本土。

返归途中,耶律德光总结了“三失”:第一失:命令各地搜刮百姓钱财;第二失:让契丹士兵打谷草扰民;第三失:没有早点遣派节度使去治理各镇。耶律德光虽有反思,却把罪过归于投降契丹的“汉奸”赵延寿和张砺等人。并没有承认自己作为君王有多大错。耶律德光总结了教训,并拿出了将来治理中原的办法写信告诉弟弟耶律李胡:推心置腹、和协军情、抚慰百姓。他没有等到治理中原的那一天,在返回契丹本土的途中去世。

耶律德光病逝的地方,名曰“杀胡林”,当时他得到一种病,中医称为“热疾”,得了这种病的人,是应该戒女色的,太医也这样劝他。但刚愎自用的耶律德光哪里听得进太医们的忠言,他认为他是皇帝,就连看病这种事也是自己说了算,没人敢辩驳他。耶律德光认为既然得的是“热疾”,更应该与女色交配泻火,正好俘虏了那么多后晋嫔妃宫女,于是耶律德光在病中坚持寻欢作乐,最后纵欲过度吐血而亡,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范。

耶律德光死了,如何处理成了问题,当时正是大热的天,几天时间尸体就会臭了。此时朝廷传来太后懿旨,“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可愁坏了一干大臣,这要拉回去,尸臭能把人熏晕了。何况,尸体腐烂了,朝廷也不会轻饶了负责护送运回尸体的臣子们。惊急之下,有人出了个主意,把皇帝制成“帝羓”,也就是欲称的“腊肉”,可顺利运回。将皇帝制成腊肉,这可是有犯君威啊,但除此之外,也没有其它的办法,于是无奈之下,耶德德光的尸体被腌制处理,做成“帝羓”回京。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木乃伊皇帝”被安全送到京城,但这种运送方法让述律太后大吃一惊,大怒之下的述律太后下旨一面为儿子招魂,一面痛下杀手,出这馊主意的魏三刀,被当场斩杀。于是后人无人敢再效仿魏三刀,也没有皇帝再被制成腊肉,耶律德光成为历史上的唯一“帝羓”皇帝。3、耶律德光是怎么死的

耶律德光率部进入东京,百姓号呼奔走。耶律德光登上城楼,对百姓们讲:“我也是人,你们不要害怕,我要让你们从暴政下得到解脱。我本不想到这里来,都是你们皇帝引我来的。”后晋百官投降契丹,各镇节度使也大部分投降。

耶律德光以为中原皇帝做定,令契丹兵以牧马为名,四出抢掠,称为“打草谷”。契丹兵大杀大掠,开封、洛阳附近数百里间,成为白地,又以犒军为名,严令后晋官括钱,不论任何人,都得献出钱帛,所得财物,并不分给契丹兵,而且准备运回契丹国内。赵延寿见耶律德光已正式称帝,很不满意,请求做皇太子。耶律德光说:“皇太子要天子的儿子才能做,你做不得。”

当时刘知远在晋阳称帝,诸镇和后晋旧将多起兵响应。广大百姓也群起反抗,大部多至数万人,小部不下千百人,攻破州县城,杀死契丹任命的官吏。澶州起义军首领王琼,攻入州城,围击契丹将领耶律郎五;东方起义军攻破宋、亳、密三州。耶律德光很害怕,准备逃走,任命萧翰为宣武军节度使,留守东京。耶律德光则带着后晋降官数千人,宫女、宦官数百人以及晋府库所有财物,离开封北行。路过相州,屠相州城,城中人男子被杀,妇女被掳,婴儿被掷入空中,用刀尖承接,作为行乐,事后查点,凡死十余万人。耶律德光被迫退出,杀人泄忿,一路上看到荒凉景象,对蕃汉群臣说,破败到这个地步,都是赵延寿的罪过,又指一个汉奸张砺说,你也有一份。

耶律德光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得出所谓三失:各地搜刮百姓钱财,是第一失;让契丹士兵打谷草扰民,是第二失;没有早点遣返节度使去治理各镇,是第三失。”他当然很懊恼,走到栾城(河北栾城县)病死了,时年四十六岁。下葬于凤山,陵墓曰怀陵,庙号太宗。辽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七月,奉上尊号谥为孝武皇帝。

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九月,增谥为孝武惠文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代尊称对方的妻子叫什么 古人对对方妻子怎么称呼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令正、令妻、令阃(kǔn)。其中,令正是嫡妻的敬词,令妻是指德行美善的妻子古代称妇女所居内室为阃。在古代,“令”是美好的意思,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古代尊称对方的妻子叫什么

古代人们对对方妻子的尊称有令正、令妻、令阃(kǔn)三种,其中,之所叫令正,是因为旧时以嫡妻为正室,所以用为称对方嫡妻的敬词。

尊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尊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令严,尊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令慈,尊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令嗣、令子。“令”是美好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