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邀功请赏的故事(优秀20篇)

浏览

92

文章

1000

篇1:古代风雅地名知多少 唯美地名有几个

全文共 156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古代的文化十分有韵味,特别表现在地名上,许多地名让人听上去总感觉唯美,就好像有故事一般,耐人寻味,那么古代风雅的地名有哪些呢?接下去就跟随本期的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搬家吉日

长安(西安)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庐州(合肥)

庐州,合肥别称,是自西周置古庐子国。隋朝设置行政单位,至公元1912年废,治所为今安徽省合肥市。以庐州为代表的庐州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蕴育出庐剧等优秀戏曲。

兰陵(苍山/枣庄)

兰陵中国古代名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境内,自战国后期楚国在此置兰陵邑,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省境内最早设立的县。兰陵由楚大夫屈原命名,“兰”为圣王之香,陵为高地,有“圣地”寓意。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出行吉日

汝南(驻马店)

汝南县,古属豫州,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又居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称。自春秋战国时代建制以来,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出自西晋时期的汝南马乡镇(今梁祝镇)。

豫章(南昌)

豫章,古代区划名称。最初为汉高帝初年江西建制后的第一个名称,即豫章郡(治南昌县)。后在东汉、三国、两晋以及南朝时期,豫章郡、豫章国为大致相当于今江西省北部(吉安以北)地区的地理单元。东汉末,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分属交州,隋开皇九年(589)罢豫章郡置洪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又改南昌县为豫章县,“豫章”所指从南昌地区变为南昌一县。

永嘉(温州)

永嘉县,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东邻乐清、黄岩,西连青田、缙云,北接仙居,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素有“中国长寿之乡”的美称。永嘉历史悠久。汉顺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始建永宁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称永嘉县,取“水长而美”之意,也是温州地区文化的起源地。

朝歌(淇县)

朝歌,是中国商王朝国都,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市的奠基者,商王武丁时期,将商的国都迁到了沬邑,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个帝王以沫为都,商纣王执政时期将沫改为朝歌。在作为商纣王的国都时期,朝歌达到鼎盛,历史记载朝歌非常繁华,“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搬家吉日

牧野(新乡)

牧野,河南省新乡市的别称,是史上的一个地名,其地在今新乡市北部,包括新乡市所辖凤泉区、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县等地。牧野原非专有名词,这里是相对于殷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而言的。从朝歌城由内向外,分别称作城、郭、郊、牧、野。《尔雅》:“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

徽州(黄山)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新安。古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歙县,前四个县在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称为安徽省。

盛京(沈阳)

盛京是清朝(后金)在1625至1644年的都城。即今辽宁省沈阳市。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着手修建皇宫。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为留都。顺治十三年(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故沈阳又名“奉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代中国为何没有一直发现澳大利亚?背后有什么原因揭秘

全文共 1969 字

+ 加入清单

现如今从地图上面来看,澳大利亚距离我国其实并不是很远,就在东南亚的旁边,而且中间基本上都是大海,但是古代海上航运也是有一些发展的,也到过东南亚,既然如此,为何在数千年的时间里面,却没有发现澳大利亚的存在呢?澳大利亚的存在是什么时候才被中国人所得知和了解的呢?为何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就始终没有发现澳大利亚的存在,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原因,是真的没有发现,还是发现了没有记载呢,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通常来说,世界上的大陆可以分为两块:旧大陆与新大陆,其中旧大陆指的就是亚欧非大陆,这三块是连在一起的;而新大陆则是南北美洲。600年来,人类最伟大的历史发现就是将新旧大陆联系在一起了。

注意,这里我并没有使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说法,因为这种说法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实际上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美洲也是有自己的文明的,当然,相对于旧大陆,美洲文明相当落后,但谁也不知道这个文明体系继续发展会如何?不过哥伦布以及之后的欧洲殖民者的到来,使得美洲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不可能事件,旧大陆的文明占据了新大陆。所以,公道的说:美洲是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

除了这两块外,世界上还有两块大陆,一块是“南极洲”,这里确实太远了,而且一直到现代都没有什么经济意义,暂时不谈;还有一块则是“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境遇和美洲类似,后来也成为了欧裔移民主导的国家,但这不得不令人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亚洲人没有发现澳大利亚呢?毕竟澳大利亚和南极可不一样,这块大陆北边就是南洋群岛了,中国人和古代东南亚人为何就是没发现这么一块地方呢?2、澳大利亚是被谁给发现的

其实,一直有一个传说就是中国人发现了澳大利亚,这是英国业余学者加文·孟席斯提出来的,但这一说法没有足够的证据,也不太合情理,所以没有被主流学术界认同,此外,也有葡萄牙人发现澳大利亚的相关理论,但是这个仍缺少相关证据。

第一次有书面记载的欧洲人登陆澳大利亚发生在1606年,由荷兰导航员WillemJanszoon的Duyfken号船第一次在卡奔塔利亚湾航行,并约克角半岛在西岸第一次登陆。同年,西班牙航海家Pedro Fernández deQuiros在新赫布里底登陆,他们认为此地即为寓言故事中的南方大洲。所以就有传说中南方大陆的名字“Austrialia”命名。3、为何中国人没有发现澳大利亚

再来说说为何亚洲人没有发现澳大利亚吧,先说距离澳大利亚最近的南洋群岛,这个地方古代实在也是一块不适合居住的地方,到处都是热带雨林,气候潮湿,蛇虫鼠蚁奇多,这些地方的土著居民连联络邻岛都困难,说没事儿南下澳大利亚啊。

退一步说,即使少数人天赋异禀,真的乘坐独木舟发现了澳大利亚,也没有意义,澳大利亚北部是不毛之地,这些人去了估计只能困死在这里,不可能再有进一步动作,也不会留下什么记载。澳大利亚最富庶的地方是东南沿海,现在澳大利亚全国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分布在这里,特别是墨累河谷。这些地方和亚洲还是隔得挺远的。

那再说说中国人没发现澳大利亚的原因吧,中国在宋元明三朝的航海业也是很发达的,中国人屡次进出马六甲海峡,甚至到达过爪哇岛,为何也没能发现澳大利亚呢?

古代中国人的航海技术当然不是马来土著能比的,不过古代中国舰队的目的性很明确:不是探险,而是沟通已知的国家。所以中国古代航海家出了马六甲之外就是一直往西走,这都是之前丝绸之路沟通过的地方,航线很成熟,基本都是沿着海岸线。

中国船队即没有兴趣,也没有资源支持往南走,去探寻什么世界秘境。

那有没有“偶然”呢?这个可能性也不大,工业革命前,船只的动力主要靠的就是风力和洋流,而这正好是和澳大利亚方向相反。中国的船只漂流到澳洲,这实在是个不太可能的事情。

不过,这也不是说澳大利亚土著和亚洲就没有关系,如今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祖先当时是从非洲飘过来的,通常认为,澳大利亚土著人是一次单一迁徙中到达澳大利亚大陆的群体的后代,之后就较少受到此后来自亚洲大陆的移民影响,不过,根据最新的研究,就基因来说,澳大利亚原住民为美拉尼西亚及巴布亚人的近亲,但有一部分的基因成分可能来自于和南亚人群的混血。这种情况,可以推测大概是这期间发生了某些事情,或者是自然环境和现代不同,所以部分东南亚人也飘到了澳大利亚。至于南岛人为何没有大规模占据澳大利亚,就是因为这里太过于贫瘠。

但是后来,随着世界格局变化,亚洲人再发现澳洲,就越来越困难了。但也有有迹象表明,在欧洲人到达此地区前北澳大利亚的土著群落与印度尼西亚望加锡的海参渔民有定期的贸易往来。

这实际上和美洲的情况类似,单纯从地图上看,美洲与亚欧大陆也很近,白令海峡一水之隔,但考虑到现实因素,冰河时代结束后,一直到工业时代之前,古代亚欧大陆居民基本不可能通过这条道路到美洲大陆,毕竟这里实在是太冷了,人都没多少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为何要用玉做兵器?玉制兵器的发展历史介绍

全文共 2711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到古代兵器,很多人首先能够想到的应该就是刀、剑、弓箭、长枪这一类的兵器吧,而这些兵器所采用的材料,一般也都是一些坚硬的金属材质,也会有一些上好的木料,经过锻造最终制作成了兵器。但是曾经有一种材质,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那就是玉。在很多人的认知当中,玉器一般都是代表着各种身份象征、礼仪象征等等,有君子如玉之类的词,玉就是一种象征意义更强烈的物件,为何早期会出现玉制的兵器呢?这样的兵器难道不会很容易断裂吗?1、玉兵器的实战历史阶段

据史书记载,早在黄帝同那位失败的英雄蚩尤作战时,玉兵器就已经出现了。此时的玉石,被制作成多种玉兵器,并用于实际作战。

在东汉时期会稻郡这个地方(如今在浙江绍兴)有两位著名学者,袁康与吴平创作了一本伟大的著作,记录了我国远古时期的情况,此书名叫《越绝书》。这一著作主要描写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之历史,同时向前推进到远古黄帝时期。当代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先生对其进行了考证,书名中的"绝"字,在古越语里有"记述"的意思。

在此书中有如下记录:"时各有使然。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臧,夫神圣主使然。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夫玉,亦种物也,又遇圣主使然,死而龙臧。"

这段话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相剑帅风胡子与楚王对话的内容。当时楚王获得了欧冶子及干将精铸出来的三把宝剑。这一对话明确提到三皇(即轩辕、神衣与赫胥)时代出现的"石兵"、黄帝时期出现的"玉兵"以及大禹(夏代)时期出现的"铜兵",用和春秋时代出现的"铁兵"。在考古上,发现了大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使用时代及铁器时代的大量文物。这些实物证据同上述妄十分吻合。这向人们暗示着在古代的石兵器时期与铜兵器时期之间,存在着一个以玉石作为实战性兵器的历史时期。

我们知道,兵器是人类作战中用来杀伤对方的工具。那么,玉兵器在刚开始出现时,其作用也是这样。至于,玉兵器最早出现的具体时间,可能是个难以解开的谜。我们从上述《越绝书》中,只能大体地认为出现于黄帝同蚩尤作战时期。至于玉兵器是他们俩中谁先发明的,或者在他们之前就有更原始的人们发明了,那恐怕就得有待更深入的考古发现了。

从兵器产生的来源上看,兵器最初产生于生产工具中,并从生产工具进行改进,最终形成杀人的工具。刚开始时,兵器同生产工具在形态上并没有大的区别。远古时期人们制作的很多石器工具,比如其中的狩猎工具,在战争开始后都能用于实战。这一点在考古上是有明确证据的。云南元谋大墩子出土了石器时期的墓葬,发现其中有一座年轻女子(测定约26岁,此年纪在我们看来是年轻的,但在当时也许不年轻),此女子双呈拱形,显得很不自然。专家表示这是她生前被捆绑双手导致的。她的胸部及腹部,利箭射中十数箭,这表明她是被绑后再被射杀的。这一情况表明,石器时代人们已经有了弓箭,并用于作战。

此外,在山东及江南等多个地方,开挖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带有大圆穿孔的石斧,其体型大于一般石斧,其刀刃呈现半圆形状态,弧度大,有一些甚至在其上端有双肩形态。这一形态的石器,显然并不适于砍伐树木,也不适于作为生产工具,专家推测这些石斧应是当时人类制作的专门用于作战的兵器,即所谓的石钺。

上述这些考古上的发现表明了两点,一是在石器时代,人们已经生产出了专门用于作战的兵器,而其中的石钺更是原始人类专门制作的交战的兵器。那么,石钺同玉兵器有关系吗?

在《说文》的解释中,"石之美"就是"玉"。由此,玉兵器事实上是一种更特殊的石兵器。在石器时期,原始人们在长期选择石头制作工具甚至是兵器的过程中,逐步从众多的石材中精选出一些美丽的特殊石头,这就是"玉"了,之后依照其他石质工具或兵器的方法制作出王斧、玉钺、王锻等玉工具或玉兵器,并将其用于实际作战。于是,玉兵器就这样产生了。

在玉兵器的实物考古上,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相继有重要发现,出土了数十件石器时期的玉斧。之后,在昆仑山一带及其他地区,也出土了数十件石器时代的玉制生产工具及兵器。由此可见,我国在远古时期,先人们就制作出了玉兵器,并用于战场的厮杀。2、青铜崛起,玉兵器逐步从战场中消失,演变成礼仪用具

历史从石器时代进入殷商时期,青铜已经被发现并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制成兵器,而用于战场。此时,玉石兵器的弱点就体现了出来。此时,无论是普通的石兵器或玉兵器,其不够锋利且使用后易碎、难修理、战场杀伤力低等缺点体现了出来。而用青铜制作的武器,战场杀伤力数倍提高,且能大规模制作,损坏后容易修补。于是,玉兵器逐步退出了实战舞台。

这一点上,在考古里有确凿的实物证据。在我国殷墟的妇好墓中,出地了众多玉戈,这些兵器全部都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其体形很薄且刃容易脆断。而里面出土的大型玉戈,都呈现出内短援长的状态。这些玉质兵器完全无法用于实战。专家解读,认为它们是作为礼仪之玉器。在这些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小型的玉戈,总共仅约10厘米左右,这样短小的玉兵器,显然更不是用于实战的兵器了。

我们从整个商代玉兵器的演变上看,青铜出现后,青铜兵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快速取代玉兵器。玉兵器则作为礼仪或仪仗使用,快速结束了其在战场上杀伐的历史。3、玉兵器继续演变成古代地位及权力的象征

到了西周时期,玉兵器已从实际的战场中消失,作为宗教地位及权力的象征,玉兵器进入了最后的辉煌。这一时期,玉兵器作为礼仪及宗教被大量作用。在权力各阶层及基于权力地位的宗教活动中,玉兵器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不同贵族的人只能使用不同等级的玉兵器作为象征。

在此一时期出土了大量相关玉兵器的文物,印证了上述情况。早在西周早期不少大型墓葬里出土了用于礼仪的玉戈,其体型大,雕刻的图案精美,象征着墓主人的地位及生前的权力。后来,出土的玉兵器中,有许多体型较小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

西周灭亡以后,随着"礼崩乐坏",此时象征权力及地位的的玉兵器逐步衰落,在度过五百余年历史后,玉兵器退出了历史舞台,难以从墓葬中找到其踪影。

结语:纵观我国玉兵器的演变历史,从最远古时期作为生产工具被制造出来,此时的生产工具同时也常常是实际作战的武器。随着技术的发展,青铜被提练了出来,玉兵器在战场上快速被青铜兵器所取代。而玉质的美好,则让玉兵器演化成礼仪或仪仗来使用。随着时间的进行,玉兵器演化成宗教地位甚至是权力的象征。再随着社会的进步,玉兵器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玉兵器的上述演变,我们发现了一条历史主轴,即玉兵器从战场上的杀敌到最终退出舞台,所遵行的是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在这一点上,青铜兵器取代玉兵器,正是兵器材料科技进步的结果,而其从地位及权力的象征上退出,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罕见的古代宫廷美容秘方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化学合成美容剂副作用大,在兴起美容化妆品DIY的潮流下,特将占代宫廷的外、内用美容技方编纂成适合现代人阅读口味和美容概念的文章。

1、永和公主澡豆方

取白及、白术、白茯苓、白附子、鹿角胶各90g,白芷60g,桃仁、杏仁各50g,沉香30g,皂荚5枚。先将米泔水2000ml煎沸片刻,投入鹿角胶使其融化,再入糯米200g煮成粥。将此粥薄摊晒干后,同诸药共研为细末,与大豆粉500g合匀;另用蜂蜜、白酒各60ml。加热后拌入药末中,晒干后再加入麝香1.5g拌匀,密封贮存。用时取少量敷丽片刻,然后共洗颈、手等需要呵护的部位。

2、金国宫女八白散

这是金国章宗时宫女的洗面美容方。以白丁香、白蒺藜、白僵蚕、白及、白丑各90g、白芷60g、白附子、白茯苓各15g,皂角(去皮、弦)3个,绿豆少许,共研为极细粉末备用。于每天洗脸时,取适量敷面后以水洗之,即可。小编推荐:廉价实用的蜂蜜美容秘方有使皮肤洁净润泽的功效,并可防治粉刺、雀斑、色索沉着及皮肤瘙痒等症。

3、张贵妃面膏

张贵妃即南唐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貌美惊世,这是她使用的面膏秘方。取新生鸡蛋1只,壳上开一小孔,去黄留清,装入朱砂细末20g;以蜡封孔后,随其它鸡蛋一同让母鸡孵化。待其它蛋孵出后即可取用,每次洗脸后取少许涂面。可以美白肌肤,去除皱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的黄金万两现在价值多少钱?古代的黄金都去哪里了?

全文共 1432 字

+ 加入清单

古装电视节目相信小伙伴们都看过不少了,我们经常可以在电影或是电视剧当中听到皇帝说到:“某某有功,赏黄金万两”的字眼,对于那些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皇帝就会有各种上次,而黄金万两则是其中之一。那么当年的黄金万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同时代黄金万两的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秦国统一度量衡之后,各个时期的度量标准也不尽相同;而且黄金的成分也不相同,即使是现在黄金也分为足金,千足金,万足金;不同时期的兑换比率也存在差异。

我们都听过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若能够将“三丈之木”移动到北门的人,就赏赐给“十金”,据资料记载此处的金,实则是铜,并不是黄金。

直到汉朝,黄金的数量才逐渐增多,但实质也没多很多,依旧是极其少有的贵重金属,这个时候,“金”才变成黄金的代称。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冶炼技术没提高多少,杂质很多,纯度不高。

因为黄金珍贵,从东晋开始还成为一种奢侈的“食物”,有钱人会食用金箔,认为将珍贵的黄金吃进肚子中可以使得自己也变得更加尊贵,许多夫人小姐食金箔上瘾,认为可以美容和生出尊贵的孩子。很多人也因此而送命,要知道纯度不高的金子里面含有大量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吃多了相当于找死。

虽然世界上最早的冶金技术是发生在我国古代,当时的环境以及设备还很落后,还没有出现以黄金为单位的概念,所以说,当时所说的一两黄金,其实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5毛钱的铜币。而到了秦朝开始,这个冶金技术才日趋成熟以及完善。所以在这之前,所说的黄金其实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黄金,而是铜。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况且黄金作为货币,不同朝代,不同地区,黄金兑换比率也是有所不同的。货物交换也是有一定影响的,黄金万两这个概念在历史上也并非是统一标准,价值也是会变化,但怎么变化都离不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不过怎么不同,黄金万两若是真黄金,那都是一笔大数目。

在历史也曾有过一次赏赐大量黄金的例子,像李世民平关东一高兴就赏了黄金六千斤,相当于现代的800来斤,这数目不禁让人惊叹,但现代人看来这里面还是有点问题的,因为黄铜也是可以当黄金赏的,黄金的量也只是少部分。

黄金万两在古代的价值,按照古代的兑换比率,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黄金万两其实就是十万两白银,十万贯铜钱,一亿文铜钱。

按照现在的价值,黄金万两=10000*31.25*280(千足金280元每克)=87500000元,也就是八千七百五十万元,按照万足金的话名就可以上亿了。

皇帝不会赏赐那么多的,皇帝一般都很抠门的,每个朝代对金银的价值跟我们现代不一样,并不会跟电视里演的一个太监拿个托盘就给你了,一两黄金等于1500块钱左右,古代计算单位一般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电视剧里不负责任的说法,皇帝自己都经常拮据,连兵饷都欠,比如明朝,如果皇帝赏赐谁多少钱,大概只有宋朝出的起,但是万两不可能,而且往往是被赏赐者战场上缴获足够多,皇帝做个顺水人情,而已,别以为将领真能从国库拿走多少,有本事自己从敌人那里抢,抢来了再分你点!

随着商品交易的发达,黄金作为财富象征和支付手段,流通范围越来越广。而相比白银,黄金的开采率低,并且中国的金银比价一直低于国际价格。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走,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随之走高。就这样一来二往,多数黄金流往了国外,这大概就是中国古代黄金消失的最主要原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法家,指的是唐朝初期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唐朝后期的柳公权和元朝的赵孟頫四位书法家。而这四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都不同,那么本期名人书法,想要了解的就是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1、特点

柳公权书法特点,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刚从艺宴商城那里看到以下几点:柳公权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2、人物简介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唐代着名书法家、诗人。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卒,享年八十八岁,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着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自创“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你可能也喜欢:

古代名人故事之顾炎武自督读书的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之庾信披裘负薪的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之祖逖闻鸡起舞

古代名人故事之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代的青楼烟花女子为何要在腰上绑一根红绳?这里面有什么讲究?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喜欢在自己的手腕上或是脚腕上帮着一根红绳子,其目的就是为了精神信仰,为了祈求平安。不过大家知道吗?在我国古代青楼里的烟花女子们也会在自己的腰间系上一条红色的绳子,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她们在腰间系一条红绳子有着什么讲究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说起烟花女子,很多人都会觉得那是一些琴棋书画都非常精通的一些才女,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所谓青楼中的烟花女子分为两种,一种就是非常普通的娼妓,另一种便是所谓的艺妓了。娼妓很简单,没有什么特殊的本事,靠的就是自己的身体与相貌去取悦男人。而艺妓就要高级一些了,通常情况下都是卖艺不卖身的,琴棋书画多少都是懂得一些的,是古代哪些文人雅士都特别喜欢的女子。

这烟花女子之所以要在自己的腰上系一条红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古代的烟花女子很多都是来自于生活非常贫苦的家庭,不是家里养不起给卖了,就是被一群人贩子拐骗到了这见得不得光的地方。所说这些女子每天都做着见不得人的事情,但是她们也是有着自己追求的,而这一追求就寄托在了她们腰间的哪条红绳之上。他们希望能够得到红绳的祝福,早日摆脱青楼这种人间地狱,让自己过上平静安稳的日子。

第二个就是当遮羞布使用了。自从宋朝以后,女人的地位像前唐时期那么高,接受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少,所以就直接导致了娼妓是越来越多,而艺妓则是越来越少。在腰上系上一根绳子就让自己感觉到自己似乎是穿着衣服的,并不是裸露在外的感觉。但是事实大家都很清楚,小小的红绳能挡得住什么呢?这仅仅就只是心里安慰罢了。像这样的做法就像是日进的女孩子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一条红丝巾一样,就是求得个心里安慰。

这第三点就是为了避邪。我们都知道,红色是中国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吉祥的颜色,有着红红火火的象征,一种吉祥的兆头。就像那些到了本命年的人,会穿红裤头或是红袜子等等,就是为了避邪。我国自古以来的传说当中,那些鬼鬼魔魔的东西会惧怕红蛇,所以烟花女子在腰间系红绳也是为了躲避那些肮脏的东西,起到了一种护身符的作用。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烟花女子也是非常可怜的。这么说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理解,为什么要作践自己去做这种肮脏的事情。但是要知道,古代社会条件可不比现在,老百姓的生活能够把肚子填饱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穷苦人家养不起,把自己女儿卖了,自己养不起自己的,为的就是能够自己有口饭吃,同时也是给自己女儿讨了口饭吃。或许有人觉得,这么活着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死了。但是要知道,古代人的思想觉悟可没有现代人这么高,穷苦人只要能活着,能有口饭吃就已经很满足了。当年的烟花女子用着自己的身体辛辛苦苦大半辈子,赚的钱恐怕给自己赎身的都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老人收藏古代家具收益高吗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古典家具中,柴木家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老人收藏古代家具收益高吗?老人如何选择收藏文玩,一起和看看吧。

1.材质

古家具收藏首先看材质,材质通常的排列是:“一黑”(紫檀)、“二黄”(黄花梨)、“三红”(老红木、鸡翅木、铁力木、花梨木等)、“四白”(楠木、榉木、樟木、松木等)。

2.年代

年代是指家具制造的时期,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时期的特征,也就有着不同的艺术价值。所以,“年代”是古董家具最重要的价值标准之一。

3.工艺

所谓工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具的结构与造型;另一个是家具表面的装饰工艺,例如雕刻、镶嵌、打磨等。工艺是直接造就器物文化内涵的因素,例如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明式家具,它体现的是古朴、洗练与典雅的风采。工艺也有一个很普通而又常常被人忽视的方面,那就是表面的打磨。打磨到不到位,常常是审度一件家具优劣的重要标准。

4.品种

一般来讲品种分为厅堂家具、书斋家具、卧房家具。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厅堂家具,其次是书斋家具。卧室家具最初因为藏于内房,以实用性居上,艺术性较差。除上述三类外,还有一类“闺房家具”值得重视,例如“贵妃榻”、“鼓桌”、“鼓凳”“香几”、“琴桌”等。

5.完整性

要认真看清是否残缺,是否换过部件,这些都是影响古家具价值的要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古典家具随着磨损也会经过修缮,而经过修缮的古家具的价值也会有所影响。而且,只有专家才能鉴别出材料的年代和木材的珍贵程度,价格评估及其程序也非常复杂。现在市面价格大多由市场调节,所以最好多了解一些古家具的知识,才不容易被迷惑。

古代家具的收藏价值还是比较高的,要掌握老人理财安全小知识,避免上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春秋时期已有男性美白化妆品 古代男性化妆品是什么样的

全文共 1497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化妆品,这一点其实并不新鲜,但新鲜的是发现了古代男子使用的化妆品,而且是用于美白的化妆品,这就很让人好奇了,男性使用化妆品原本就并不多,在人们看来,不管是什么时期,都是女性使用化妆品要更多一些,但这次出土的春秋时期的男性化妆品改变了人们的认知,那究竟这是一些什么样的化妆品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春秋时期已有男性美白化妆品

最近一次由中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古队进行的考古工作,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刘家洼春秋时期的芮国男性贵族墓葬中,考古专家发掘出一只微型铜罐,里面保存着约6克左右的神秘残留物。

根据考古专家最新的研究表明,这种残留物以反刍动物体内的脂肪(牛脂)为基质,与碳酸钙颗粒相混合,通过相关科学仪器的检测与分析,证实这些神秘的残留物是反刍动物脂肪中的油脂。这是一种可以美白的化妆品,为古代男性专用。

可以说它的发现,被视为中国发现最早的男性化妆品,也是中国发现最早的脂质类化妆品,比《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时间早了1000多年。

与此同时,这种小型铜器多出土于贵族墓葬,代表着贵族身份,说明春秋时已有贵族阶层普遍使用化妆品。

2、古代男子使用的化妆品

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刘家洼春秋时期芮国遗址的一座男性贵族墓内,考古学家发掘出土了一件微型铜罐,其中保留了6克左右的残留物,非常神秘。

最新研究发现,这种残留物由反刍动物体脂(牛脂)作为基质,混合了一水碳酸钙颗粒,是一种美白化妆品。

具体来说,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镜-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无机成分主要为一水碳酸钙,碳酸盐的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其来源于淡水环境;红外光谱、气质联用分析表明有机成分为动物油脂;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分析证明油脂来源于反刍动物体脂。

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男性化妆品,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面脂,比《齐民要术》记载的要早1000多年,将先民制作美容面脂的历史提前了1000多年。

同时,这种微型铜容器多出土于贵族墓葬,代表了贵族身份表,表明春秋时期的贵族阶层已经在普遍使用化妆品。

次卧,山西一处春秋时期的高等级贵族女性墓葬,近期也发掘出土了若干微型铜盒,对其内含残留物的科技分析,将进一步丰富对先秦时期化妆品应用的认知。

3、古代化妆品简介

化妆用品

粉是最基础的东西了,“六宫粉黛无颜色”。

1.粉有米粉(天然的)、铅华(水粉,糊状的铅粉)、紫粉、露华百英粉(爽身粉)、檀粉(有檀香的铅粉)、珍珠粉等。

2.胭脂类:花露胭脂(脸颊、唇)、玫瑰膏(玫瑰花瓣,研浆去杂压饼)

3.脂类:面脂(加入中药美白去皱)魏晋南北朝沿用到清朝;唇脂(口红,牛髓牛脂)

4.黛类:眉笔

5.洗面奶类:胰子、澡豆、化玉膏等

6.洗发类:沐(淘米汁)、泽(护发素)

7.美甲类:指甲花等

如何护肤?在古代有不少皮肤细腻的美女,文学墨客笔下的美人形容让我们心生向往,那么她们究竟是如何护肤的呢?

1.早晚盥洗的时候,取出少许益母草灰,投入面汤或者清水之中,兑和成灰浆,再将灰浆涂在脸上、手上,反复擦揉,一如今天女性使用洁面乳、洁肤乳的方式。这就是古代女子的护肤场景。

2.蜂蜜自古以来就是美白护肤的好食物洗头时在水中加入半勺蜂蜜,发质会更加柔顺。当 皮肤粗糙 ,干燥时将一勺蜂蜜涂沫到脸上,按摩后洗净。

3.当然除了用蜂蜜美白,还利用益母草灰去皱纹去黑色素,利用淘米水洗脸……一切都是身边自然存在的东西。

4.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女性,在临睡前都是要上一层薄妆,然后就带着这妆容过夜,而夜晚的薄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向面上、身上擦涂营养型妆粉。

在古代的社会,化妆品和护肤品的普及率其实比今人想象的高。古代的护肤品大多是当做保健品在使用,卖这些玩意的很多都是药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不看后悔的古代美容秘方

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明清前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犹以唐代为盛。现代某文学家如是说:大唐子民的骄傲之心不亚于“9•11”以前美国人的骄傲之心。在美容、养身方面更是一枝奇葩,独秀于春,也难怪出产了像杨玉环一样的绝世美女。看来这些古代美容秘法还是有非常之可取的地方。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收集到17条古代独门美容秘笈,好好看,好好学,如果变漂亮了——嘘——秘密!

1.国色天香法

此法可以让你红颜如奇葩仙卉,身体又有奇香缕缕不散。用甘松、山奈、香薷、白芨、白芷、防风、蒿本、白僵虫、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绿豆粉一起捣成细末,每天洗脸或洗澡用来擦身,很快会产生上述效果。

2.肌肤细腻法

每天洗脸后,用鸡蛋清涂面部或其他部位的肌肤,再用手巾揩净,坚持一个月,美容效果显着。或者,每天将黄酒1升放入洗澡水中,连洗两个星期,肌肤自然变得细腻无比,若能用美玉摩擦更妙。

3.返老还童法

用黄柏皮、木瓜根,研末后加枣仁一起捣成泥浆,每天早上洗脸,脸部肌肤会变得嫩如凝脂,艳若桃花。此法能保持天然物性,不会破坏皮肤细胞组织,没有副作用。

4.消除汗斑术

用硼砂5两,老姜两片研成末,水调匀,连擦患处,数天便可见效。

5.卷发伸直法

用麻叶、难能可贵叶各一半,用水煎后洗头,坚持一个段时间,卷发自然变直。

6.白发变黑法

煎桐木水经常洗头,白发自然会转黑,简便可行。

7.拔毛不痛法

将糖放在陶器中,再将炭灰混合研成细末涂到需要拔毛的部位,毛发自然脱落,没有痛感。

8.白发染黑法

少年白头,最不雅观。用反桐木带皮烧成灰,再将胡桃烧成灰,加入菰米一起研成碎末,用黄蜡溶化,搅拌成膏状,每天傍晚涂擦到头上,白发自然会变成黑发。

9.鸡蛋美容法

将脸洗净,取鸡蛋1/4的蛋清和蛋黄均匀涂在脸上,动作要快,15分钟内不说笑,让皮肤收敛,然后用温水洗净并擦上润肤液。20至30岁每周2次,30岁以上每周3次,蛋清适用于皮肤中性、油性;蛋黄适用于皮肤干涩无光泽,有细小皱纹者

10.去除面部黑斑法

用苦枥子树皮1块,配米汤1斤,加1个鸡蛋清煮开放冷,早上用药水洗黑斑,几天后斑就除去。

11.除脸上黑痣法

用鲜石灰、纯碱各10克加少许酒精调匀,每天涂1次,7天后黑痣消失。

12.治少年白发方

何首乌150克,黑芝麻50克,桑椹子100克,万年表2片,白果30个,桔梗15克,共研细末,每日早饭后服10克,连服一个月,可长出黑发。

13.西施沐浴秘术

用猪苓香、威录仙、茅霍香、香草、干荷叶各2两,再用甘草、白芷各半斤,研碎,拿3~5两装入疏布袋中,会同前面的药品一起煎水,在无风的地方每日洗1次,经过1个月以后,肌肤就会变得芳香润泽,妍丽多娇。这不但对闺中人有益,而且还可以治疗恶疾。

14.黑牙返白秘方

用沉香、麝香各5分,细辛、升麻、蒿本、藿香叶、甘松、白芷各1钱2分,石膏、寒水石各1两,混在一起捣成粉末,早晚用来擦牙,半月之后,各种病牙自然变好,黑牙、黄牙变得洁白无比。经常使用以上药方,到90岁,牙齿还可以保持完好无损。

15.黄牙变白秘方

用等分的食盐和苏打,加水少许混合成牙膏状,用此膏刷牙,每周1至2次。长期使用可使黄牙变白。

16.落牙复生法

先抓来未开眼的嫩老鼠3~4只待用,再用白芨、白芷、青盐、细辛、当归各5钱,捣碎后与嫩老鼠包在一个纸包中,放入火炭中烧成灰,磨碎,再用来擦牙,落牙便复生,黑牙也会变得洁白无比。

17.内外治粉刺法

外用法:用密陀僧三成粉未,混合人乳,每天晚上睡前擦脸部,次日清晨洗去。坚持一个月左右,粉刺即能根治。

内治法:(1)石膏10克,熟地、杭白菊各9克,知母、牛膝各4.5克,水煎服。(2)桃仁12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水煎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代兄弟的雅称 古代兄弟的称呼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兄弟的雅称有令兄、家兄、昆玉、昆仲等称呼。兄弟是一个汉语词语,一指哥哥和弟弟,二指对弟弟的称呼,三指泛称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

古代传统称谓:

1、将父母称为高堂、椿萱、双亲;

2、称呼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

3、称别人兄妹为令兄、令妹;称别人儿女为令郎令媛;

4、自称父母兄妹为家父、家严、家慈、家兄、舍妹;

5、妻父俗称丈人,雅称为岳父、泰山;

6、古代兄长对兄弟的尊称:令弟;

7、古代称呼平辈或晚辈:贤弟、贤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代贵族是怎么玩妾的 古代男人为什么要纳妾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男人身边往往是有好几个女人的,而且对于男人来说,正妻与小妾的差别是很大的。因为在古代,婚姻基本上都是指定的,非常传统的婚姻,很少谈得上是真爱的。因为古代娶妻是家族性的行为,代表着整个家族,基本上不存在什么自由恋爱,都是大家族联姻。

大部分情况下,自己是不能去选择的。所谓门当户对就是这样,所以古代结婚大多数都是由于家族势力的强弱。因为婚姻的好与坏,往往决定了一个家族未来的走向。就算双方都不愿意,但是如果对彼此的家族是有好处的,就必须要结婚。所以当时妻子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因为毕竟她们还有娘家人。

但是小妾就大不一样了,她们是男人们可以自由的去选择的。所以男人一般都会选自己喜欢的,而且因为小妾的地位一般都很低,她们一般都来自于穷苦人家,因为一般那些比较有钱的家里也不会把女儿卖出去做妾。所以一般男人家里的小妾都是买过来的,小妾在家里面的地位都是非常低的,而且又常常被男人的妻子压着,基本上没有喘息的机会。

所以这就导致了许多小妾不得不学会更加的讨好男人,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在男人的眼里她们都是非常软弱的,她们是需要自己去保护的。又是对自己最温柔的那一个,应了那句话,被偏爱的永远有恃无恐。古代人在选择妻子的时候,一般不会太讲究颜值的高低。他们一般看这个人是不是稳重成熟,可见古代对于选择妻子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学问呢!

如果长得太妩媚的话,不能要。脸太方的话也不能要,容易克夫,反正有好多限制的条件。但是在选择小妾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要选就选最漂亮的,最年轻的,最会讨好人的。所以在古代的时候有很多的男人愿意每天和小妾待在一起,因为小妾正好符合他们好色的本性,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就是对于有钱的男人来说,他们都喜欢把小妾当成工具。

因为小妾的地位是非常的低下的,她们被男人娶回家之后,男人可以随便的打骂她们,她们就像男人的出气筒一样,就像穿过的衣服一样,玩过之后,可以随便乱扔。所以男人们一般玩够了就会把她们送给别人,有的甚至还会拿她们换一些东西,就比如白居易就曾经在晚年的时候看中了一匹马,于是就用小妾换了一匹马,白居易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人。

还有就是张宗昌他就喜欢把自己不要的小妾赏给身边的下人,吕不韦也做过这样的事情,他把小妾送给朋友的时候,都不知道小姐已经怀了他的孩子。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再纳新的小妾。有的人还把小妾当成卧底帮男人们做一些事情。当时小妾也不敢反抗,因为在那个年代她们觉得这都是应该的,所以尽管男人们这样的对待她们,她们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夸奖别人有才华的成语 古代才子文学典故

全文共 2365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科举制逐渐成熟以后,读书人自然也是多了起来,而且读书也被当成了想要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不过当时真正有条件读书的人毕竟还是占据少数,所以如果一个村出了一位读书人,那将会是整个村子的光荣。古人对于夸赞他人才华成语也有很多,虽然意思大同小异,但会给人一种特别的美感和优雅感。这次就为大家准备了10句夸奖别人才华的成语,还有这些成语背后的典故,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01

才高八斗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曾于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

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唐李商隐的《可叹》中有:“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唐徐夤的《献内翰杨侍郎》中有:“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等等。

02

五步之才

史青,唐朝零陵人。聪敏强记。今存诗一首。

一次,他向唐玄宗上表自称,曹子建七步成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臣五步之内,可塞明昭。”唐玄宗见表,十分称奇,当即下诏相召。有人为史青捏着一把汗,谁敢在皇帝面前夸此海口?万一五步之内做不成诗,岂非犯下欺君之罪吗?

面试的一天到了,史青胸有成竹,大步上殿。口呼万岁完毕,玄宗立即命他作诗。史青俯伏金殿说:“请万岁出题。”恰好这天是除夕,唐玄宗即以《除夕》为题,命他作来。史青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诗云: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

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

玄宗听了,大赞其才,当即授以左临门将军之职。

03

夺席之才

东汉戴凭精通儒家经典。某次朝会上,光武帝命群臣相互考问经书,理屈词穷的将席位让给辩胜者。戴凭一举夺下五十多个席位,被誉为“解经不穷戴侍中”。后人以“夺席之才”称誉那些学识渊博的雄辩之士。

04

柳絮高才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苏轼《谢人见和雪后书台壁二首》之一“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即用此典。

05

扫眉之才

扫眉,即画眉毛。薛涛,768~832,字洪度,唐朝长安人,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薛涛以其出众的才华和美貌,以及与当时文人骚客的诗书唱和、情意缠绵,成为当时卓有成就的女诗人。以“管领春风总不如”的才华,横扫唐朝诗坛上的文人骚客。后来人们就常用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

06

夺锦之才

武则天建立大周之后,御驾临幸洛阳龙门香山寺之。有次游龙门时“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并由她的文学侍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主持并裁定优劣。结果左史东方虬首先写好,题为《咏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于是,按事先约定的规则把锦袍赐给东方虬。东方虬“拜赐。坐未安”,宋之问的诗《龙门应制》写好了,上官婉儿认为“文理兼美”,而且也得到大家的公认:“左右莫不称善”。于是,武则天“乃就夺锦袍衣之。”这就是文坛佳话“龙门夺袍”。后人用“夺锦之才”或“夺袍之才”,称文采出众之人。

07

七步之才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今天限你七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

曹植点点头,说:“请皇上赐题。”

曹丕想了想,说道:“就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忖,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来豆梗当柴烧。豆梗在锅下呼呼燃烧,豆子在锅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俩都是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这样狠心地煮我不轻饶?”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羞愧难当,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

08

梦笔生花

传说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站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字,赞叹不已。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的“梦笔生花。”

09

学富五车

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春秋时的惠施读过的书要装满五辆马车,后来形容读书多或学问大。

10

著述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著述等身”“等身著作”来形容读书很多或著述极富。

此外,古人还以“倚马之才”形容人的思路敏捷,以“压倒元白之才”称道人的学识超凡,以“陆海潘江之才”赞许人的文采斐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内人在古代指的是妓女?妓女还有多少称呼?

全文共 1405 字

+ 加入清单

内人这个词,一般都是男性用来称呼自己的妻子的一个词语,听上去好像还算是有点文化的词,但其实这个词在古代并不是指自己妻子的意思,而是指的是妓女。这就让人有些大跌眼镜了,内人为什么是用来称呼妓女的呢?妓女在古代究竟有多少种称呼,为什么古代的妓女会有这么多种不一样的名字呢?

1、神女,最神话的一个。

晚唐李商隐诗:“神女生涯不是梦”,此“神女”即暗指妓女。和西方的女神是类似的,女神原初的含义不是说对女人多么敬仰,而是对女人用心不专,乱投男人怀的总结,但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用女神来形容,只有那些从事妓女职业的女人有这个共同的特征。曾有一部阮玲玉主演的电影《神女》,描写的就是妓女生涯。看来妓女实在亵渎不得。

2、内人,最温馨的一个。

别以为就是我们常指的妻子或老婆。“内人”原是指教坊中能歌善舞的妓女,因为常在皇帝跟前服侍,所以也叫“内人”或“前头人”。

3、条子,最搞笑的一个。

影视剧里常把条子说成是警察,他娘的太搞笑了。条子其实是清代对妓女的别称,因为那时召唤妓女,先要写好条子,后便以“条子”借称妓女。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第24回写贾大少爷问黄胖姑道:“近来有什么好条子没有?”黄胖姑道:“有有有,明天我荐给你。”

4、女校书,最高雅的一个。

唐代名妓薛涛懂诗文,多与当时文士交往。有人赠诗,诗中有“万里桥边女校书”的句子。后世因称有才学能诗文的妓女为“女校书”或“校书”。“校书”,官名也。清代袁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九世枢(袁可立子),校书四种,闲中偶录诸书。汉有校书郎中,三国魏始置秘书校书郎,隋﹑唐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

5、章台人,最画意的一个。

战国时秦在今长安县故城建有“章台”,其下街名“章台街”。唐人孟启《本事诗》记,诗人韩翃与妓女柳姬相稔。安禄山反叛,二人离散。别后,韩翃寄诗给柳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后即以“章台”为妓馆别名。

6、录事,最佳话的一个。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曾记载过苏东坡的一段话:“前辈谓妓曰酒纠,盖谓录革也,相蓝之东有录事巷,传以为朱梁时名妓朱小红所居。”后用录事暗指妓女,戏谓绎佳话也。

7、省差行首,最牛叉的一个。

听起来这简直就是个在职文官呀,然而它确确实实是个妓女的称呼。金贵族出身的大将牙虎带,歧视文人,军营中养很多妓女,牙虎带让身边的妓女佩带银符,到各地求贿赂,各地将军和夫人要到远远的地方去迎接这些权贵身边的妓女,这些妓女号称“省差行首”。

8、清吟小班,最诗情的一个。

诗人在一起才会轻吟低唱,莫非这是诗人群体的称呼?非也。清吟小班和窑子不同,更和诗人无病呻吟不一样,它是旧时上等妓院的别称。《孽海花》第三五回:“至于妓女,只有那三等茶室,上流人不能去。还没有南方书寓变相的清吟小班。”莫怪,我无歧视诗人之意。

9、莺花,最绚烂的一个。

孔尚仁《桃花扇?访翠》一折有这样的句子:“闲陪簇簇莺花队,同望迢迢粉黛围。”故而妓院又称莺花市、莺花寨、莺花巷。

10、鬼樊楼妇人,最传奇的一个。

樊楼,宋时汴京里的妓院。由于五大名妓荟萃此楼,故而樊楼名冠京都。前缀一鬼字,还是“夫人”,不传奇就奇怪了。由于宋朝都城附近的沟渠很多,且很深,所以江湖上的一些亡命之徒藏匿其间,自称为“无忧洞”,甚至把骗来的妇人藏在此处,自称为“鬼樊楼”,由于樊楼是东京有名的酒楼兼色情场所,“鬼樊楼”有山寨妓院之意。鬼樊楼妇人就在不见天地的暗处苟且偷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有女子参加科举考试吗 她们是谁

全文共 1531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艺术下严凤英在1959年所主演的古装黄梅戏《女驸马》相信有不少的老一辈人都有看过。在这部戏当中,湖北襄阳道台的女儿冯素贞为了拯救恋人李兆廷,女扮男装,进京赶考,最终考上状元,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戏剧里面有一段唱词,几乎家喻户晓:“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

然而,在真实历史里,女子想以女扮男装的方式,去参加科举考试,是绝无可能发生的事情。为了防止考生作弊,考场实行严格的入场检查制度,要求考生在入场时解开衣服和袜子,女扮男装者很容易被检查出来。

其实,纵观中国古代1200多年科举考试历史,并没有明文规定拒绝女子参加科举考试。但是,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官吏。女子是不能当官的。历朝历代,都想尽办法,用尽手段,让女子离开科举考试的考场。因此,哪怕是文化繁荣、兼容并包的唐朝,也没有出现一位参加科举考试的女子。许多才华横溢的女子,被科举考试的大门拒之门外,空生许多遗憾。

晚唐著名女诗人鱼玄机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却无缘参加科举考试。

有一年科举考试结束后,朝廷在崇真观南楼张贴新科进士名单,吸引了众多围观者。鱼玄机看得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写下了一首诗:“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不过,在宋朝时,有两名女子参加了科举考试,其中一名还得到了皇帝的封赏。

《宋会要辑稿·选举九》记载:“自置童子科以来,未有女童应试者。自淳熙元年夏,女童林幼玉求试,中书后省挑试所诵经书四十三件,并通,诏特封孺人。”

淳熙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的年号,淳熙元年正是1174年。当年夏天,一名叫林幼玉的女童参加了童子科的考试。

在宋朝,科举考试分为很多种类,我们所熟知的进士科,只是其中一种,此外还有九经科、五经科、开元礼科、三礼科、三史科、三传科、学究科、明经科、明法科、制科、词科、童子科、武科、绘画试等。所谓童子科,是15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的少年参加考试,及第后予以出身并授以官职。

林幼玉是科举开考以来,第一名参加童子科的女子。幸运的是,林幼玉通过了童子科的考试,被宋孝宗下诏,封为孺人。孺人是宋朝赐予官员母亲或者妻子的封号,官员通常为通直郎以上、承议郎以下。在明清时期,孺人是七品官员母亲或者妻子的封号。

虽然林幼玉并没有被宋孝宗任命实际官职,但她的出现,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她是中国古代唯一通过科举考试后,得到皇帝封赏的女子。

宋朝诗人喻良能为她写了一首诗《赠神童林公滋公泽女神童幼玉》:“一英二孺同一家、衮衮诵书几五车。语音娅姹春帘燕,稚齿清便兰砌芽。联茵并载惊都市,万里青云从此始。两驹应佩金削刀,双鬟会作女博士。”

后来,明朝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将林幼玉收入“女状元”名录,将她称为女进士:“女侍中,魏元叉妻也;女学士,孔贵嫔也;女校书,唐薛涛也;女进士,宋女娘林妙玉也;女状元,王蜀黄崇嘏也。”其实,林幼玉并没有考中进士。

林幼玉参加童子科的事情,鼓励了许多女子参加科举考试。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另一名女童吴志端也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得到了国子监挑试的资格。可是,有大臣提出反对,说:“今志端乃以女子应此科,纵使尽合程度,不知他日将安所用?况艳妆怪服,遍见朝士,所至聚观,无不骇愕。”

在这名大臣看来,假如吴志端通过了国子监挑试,将来将她封为什么官职呢?吴志端作为一名女子,当了官后,穿着奇装异服在朝廷里与大臣们见面,那样子也太惊骇了。更何况,朱熹说过“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女子公然在外面抛头露面,实在有伤风化。

在大臣们的反对下,宋宁宗取消了吴志端参加国子监挑试的资格。

林幼玉和吴志端,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里屈指可数的两名女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记录。遗憾的是,她们没能更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贝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古代的贝币什么时期使用最广泛?

全文共 1589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贝币,可能很多朋友也只是听说过了,这是古代非常原始的雨中货币,就是使用水中的贝壳类作为货币,通行于前秦时期。据说在夏朝末年的时候,贝壳就被用来作为交易的媒介了,到了商朝就成为了一种流通货币,而且是一种纯天然的等价交换物。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贝币的发展历史吧。

稳定的货币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假币就是影响货币体系稳定的罪魁祸首。在古代社会,民间私铸赝品铜钱行为屡禁不绝,但唯有一种特殊的钱币让人无法仿制,究竟是种什么神奇的钱币呢?

在秦统一之前,中国的货币种类纷繁复杂,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专属货币,如楚国的蚁鼻钱,赵国的铲币和齐国的刀币等。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逐渐实行天下统一的货币,即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孔方兄”。

自此以后,民间偷铸赝品铜钱的风气也开始兴起,因为“孔方兄”全国通用,而且铜钱铸造起来也相对便捷。再后来到汉文帝时期,国家竟然将铸币权交给了地方,正如《汉书》中记载,“(文帝)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盗铸如云而起”。

直到公元113年,汉武帝虽然重新收回国家铸币权,并颁布了影响后世千年的“五铢钱”,但是民间盗铸赝品铜钱的风气已蔚然成风,以至于到唐宋和明清时期,盗铸风气也还依然甚嚣尘上,国家屡禁不绝。但历史上有一种钱币却始终无法造假,到底是什么钱币呢?

在四川广汉市,有一处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址——三星堆。据考古文献记载,三星堆遗址源于1929年一位村民的偶然发现,并由考古专家在1934年进行发掘。同时,考古专家们还确定,三星堆遗址系古蜀国的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3000年。

几十年来,三星堆的每一次发掘成果,都吸引了世界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如著名的青铜神树,立人像和黄金面具等诸多重量的文物。然而,让专家们最感兴趣的,还有一种特殊的钱币,也就是不会被造假的钱币——海贝币。

在三星堆遗址中,专家们陆陆续续发现的海贝币有几十万件,后经过生物科学的鉴定,这些海贝币全都来自于印度洋地区,而四川位于中原腹地,如此多的海贝莫非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据考古专家们研究,在当时印度洋沿岸的国家,比如现在的印度和泰国地区,都曾使用过海贝作为货币。因此可以推测,三星堆的海贝来自于当时印度和泰国等地区的贸易活动,并经过几百年的使用和发展,最终成为当时古蜀国的稳定货币。

海贝币为何安全稳定,就是因为它不会被造假。试想一下,如果要对海贝币造假,无非两种方式:第一,找相似的材料来造或者找其他贝壳替代(这个在过去是不可能的,现代的技术都做不到100%相似);第二,去印度洋沿岸捡海贝。不管是第一种方式,还是第二种方式,当时的古蜀国先民都不可能做到。

为何去捡真的海币难以实现,因为要翻越绵延不绝的喜马拉雅山,或者是穿过茫茫无尽的原始丛林才能抵达印度洋沿岸,显然这件事,不是动用国家的力量,凭借个人单打独斗是极难完成的,恐怕出去100个人,1个人也回不来,因此,想对海贝币造假是搬梯子上天,连门都没有的事儿。

华夏的货币历史悠久,在5000多年的演化过程中,可以说大致经历了5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自然货币演化为人工铸币,如海贝币变成金属货币;第二阶段:杂乱的形态演化成统一的形态,如刀币,布币变成半两钱;第三阶段:地方铸币演变成中央铸币,如五铢钱的出现;第四阶段:重量货币演化成通宝,如唐代开元通宝的出现;第五阶段:金属货币演化成纸币,如北宋交子的出现,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纸币,都算在第五阶段。或许未来的第六阶段,则是纸币演化成电子货币或信用货币。

海贝币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货币,有着很多独一无二的价值,而且对中华文明还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也难免被历史所淘汰,因为钱币的生产,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能力,而这种能力则是推动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应该积极应变,才能让华夏民族获得长久的繁荣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代延年益寿的10个秘诀

全文共 5528 字

+ 加入清单

在的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了,人们不再是追求温饱问题,而是慢慢的追求延年益寿的生活。那么要如何才能延年益寿呢?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古代延年益寿的10个秘诀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头顶中央(即前发际后5寸与后发际前7寸处)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一带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翳风穴,两鬃有太阳、率谷穴,额前还有印堂穴。

如以梳子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将会起到疏通十二经脉,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强记忆力,醒脑提神,还能消除各种劳累疲倦、失眠烦躁、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以及聪耳明目等多种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二、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有26块骨,19块肌肉,33个关节,50多条韧带,50多万条血管,4万多个汗腺……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器官的反射区。

但由于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可见人体健康与否,和脚部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脚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显得尤为重要。历代医学家认为,脚部保健并对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凹陷处)。

针炙经典文献《灵枢·本输》说:“涌泉属足少阴肾经”,“肾出于涌泉”。意思是说,肾经之经气犹如水井中泉水一样,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长期不断,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既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又可以舒通心肾,滋生肾水,抑制肾脏虚火,排泄体内毒素杂物;

既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御寒暖体,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各种疲劳,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同时,还能治疗头顶痛、疝气、肾炎、性功能衰退、小儿惊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肿痛、脚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几十种疾病。正因为如此,涌泉穴才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唾液,即口水,呈半透明液体状。《辞海》解释说:“唾液腺分泌的液体和口腔壁上的许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为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达1-1。5升。据化验分析:唾液中含有水分、酵素、尿素、维生素B、蛋白质(粘蛋白、球蛋白)、有机物、氨基酸、硫氰酸盐、碱性离子和钠、钾、镁、钙以及淀粉酶、麦芽糖酶、磷酸脂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等物质。

中医理论认为: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现代医学认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杀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近年来,美国学者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日本食品研究所发现“唾液可以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的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最为可贵的是,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

美国乔治亚大学医学院专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毒素和3。4--苯并比及亚硝酸盐与唾液接触30秒后就会消失,并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学者把它誉为:“华池神水”、“金浆”、“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清洁剂”、“天然抗癌剂”等。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并非侈谈。

四、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俗称“叩天钟”。清朝尤乘的《寿世青编》说:“齿为筋骨之余,宜常叩击,使筋骨活动,心神清爽……”中医经典《类经》说:“肾主骨,齿者骨之余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生骨髓,肾气实,齿更发长。”也就是说:人体骨骼体质有赖于骨髓的营养,而骨髓则为先天之本肾精所化生。

肾精衰少,则不能充养骨髓,代表“肾之标,骨之本”的齿就会生长迟缓,新陈代谢功能低下,或松动,或质蚀,或病变,或脱落……现代医学也认为,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经络畅通,保持并增强咬肌和牙齿根基部的整体机能,还能延缓老年性机体萎缩带来的凹脸瘪嘴状。

最为可贵的是,经常叩齿还能十分有效地增强牙周粘膜组织纤维结构的坚韧性,提高牙齿抗龋能力和咀嚼功能,促进口腔、牙床、牙龈和整个牙齿的血液循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改善并及时充盈其中组织营养,增强牙齿的抗病抗菌能力,从而使牙齿变得更加坚固,整齐洁白,丰润光泽。

民谚“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就是这个意思。具体做法是: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终结时,再辅以“赤龙(舌头)搅海,漱津匀吞”法则会使效果更佳。

五、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明朝李中梓的《医宗必读》认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在于肾。而肾元的强健却与双耳息息相关,有着极为重要的内在联系。中医经典《灵枢·口问》、《灵枢·脉度》、《寿世青编》、《外台必要》等书也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肾气通于耳”、“肾开窍于耳”、“一身之气贯于耳”的说法。显然,古人无非是在强调肾耳合一,互为作用;肾主内,耳主外;耳为肾惟一之上外窍,耳健则肾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绣针坠地能闻其声。

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此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辅以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则更能强身健体,敷养肾元。

现代医学认为:耳朵上的49个穴位和各部位与体内的五脏六腑等器官以及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把它形容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临床实践证明:采用扯、拉、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实际上就等于对双耳进行特殊的物理刺激和针灸性治疗。

如果长期不间断,除了具有良性震荡体位、反馈激发活气、疏通十二经脉、加快血液循环、调理五脏六腑、健脾胃、补肾元和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清肝明目、消疲安神、增强新陈代谢等功能外,还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胆道的通畅,防止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增强免疫力,调节肝脏抗病毒的能力,对肝炎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收到延年益寿的奇效。

六、夫妻之间互捶背,解疲强身又防癌

捶背是古老而又立竿见影的健身方法,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梅女中记载:“既而握指细擂,如似团絮相触状,体畅而不可言;擂至腰,口目皆慵;至股,则沉沉睡去矣。”

背部有数十个重要穴位,捶背刺激穴位可反射性地刺激神经系统,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功能一是舒经活络,使血液通利,肌肉放松,有利于防治腰酸背痛及腰肌劳损;

二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机能。白日捶背使人头清目明,精神振奋;睡前捶背可安心宁神,催人入睡,对防治失眠有较好效果;

三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日本学者早就发现,经常捶背可以促进脑腺肽的分泌,而脑腺肽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抗毒素和抑制细胞变异的作用,因此可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防癌抗癌。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拍法,即用虚掌拍打;击法,即用虚拳拍打。虚,意即轻。手法要协调均匀,着力富有弹性,每天一次即可,每次捶背50-60下。为方便起见,捶背最好在夫妻间进行,每晚睡前,互相捶拍,双方收益。

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搓擦“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祖国医学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官城,阴阳源”。金代李东垣的《脾胃论》说:由于劳役过度致脾胃失之健运,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短其滋养,形成内伤。

明朝李中梓的《医宗必读》也说:“脾(胃)为后天之本。”认为脾胃居中,喷灌四方,为心、肺、肝、肾四脏的给养源,负责主运化水谷精微和统摄精血神液来充养敷布全身,令五脏六腑常壮无恙。通过揉腹,既可以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又可以“通和上下,分珲阴阳;去旧生新,清脾化痰;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现代医学证实:揉腹既有强健脾胃、胃肠和腹壁肌,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包括淋巴液循环和胃肠蠕动加快的功能,还有治疗中老年性便秘、胃肠溃疡、周期性失眠、前列腺炎、肾炎、疝气、遗精、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的疗效。尤其难得的是,揉腹还能促进腹壁脂肪的自行收缩和消减,是行之有效的“减肥法宝”。

揉腹之法,以《延年九转法》介绍为宜: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13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12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或者沿腹部四周,从右下开始向上,继之向左,再从左上向下,顺向揉摸。揉摸次数可因人而异,不必拘泥。由于腹藏五脏,经络甚多,除饱食或空腹不宜施行外,凡腹部患有炎症、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腹痛、内脏恶性肿瘤等最好不揉腹。

八、消瘦健美助血运,勤伸懒腰效最高

有句带有贬意的民谚叫“懒人伸懒腰”,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偏见。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

唐朝孙思邈说得好:“血不运则百病生。”意思是说:如果人体的血液循环状态不好,甚至不能为各部位正常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就会出现“精衰、气竭、神乱”病象。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血液循环是靠心脏和肌肉的收缩来完成的,尤其是离心脏较远的静脉血管,就更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加速血液流回心脏。由于伸懒腰时,人体会自然形成双手上举、肋骨上拉、胸腔扩大,使膈肌活动加强,形成深呼吸姿态,以此牵动全身,并引发大部分肌肉收缩,并将淤积血液赶回心脏,从而达到加速周身血液循环的目的。

“懒人伸懒腰”的好处是:能使颈部血管舒畅地把血液输送到大脑。大脑得到充分的营养,疲劳消除,从而精神振奋;能使全身神经肌肉得以舒展,促进机体平衡;能增加吸氧量,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能消除腰肌过度紧张,并防止腰肌劳损,而且能及时纠正脊柱过度向前弯曲,保持健美体型。

九、合谷内关足三里,日按一遍健全身

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为“足阳明胃经”主穴,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能从X线钡餐透视中清楚地观察到胃肠蠕动变得有力而规律;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并可增强大脑工作能力,改善心功能;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内分泌激素含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对胃痛、呕吐、便秘、腹泻、肝炎、胆囊炎及高血压、下腹疼痛、瘫痪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主治头痛、面瘫、五官疾病及高热抽搐等。内关为“足厥阴心包经”要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悸、高血压、癫痫、哮喘、胃痛、恶心、呕吐等。

足三里、合谷、内关为历代医家强身治病之三大要穴。近年来,我国学者发现,对此三穴进行按摩,对全身的神经、肌肉、组织、器官可起到显着的兴奋作用,有病则治病,无病则强身,其效果为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无法比拟。具体方法是每天定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分别按压足三里、合谷、内关穴一次,每穴每次按压5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

十、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

谷道,俗称肛门。撮,即收(提)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极为推崇此法,他在《枕中方》一书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要间歇性地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现代医学也认为:包括大肠在内的肛门及周围的提肛肌和肛门括约肌至少每天要间歇收(提)缩一百次,每次约1—2分钟。如大便后,要及时做提肛运动,并将提肛时间延长到2—3分钟。这样既有利于控制排便的肛门外括约肌功能的快速恢复,又能相以预防外括约肌破损而引起大便失禁等疾症。

据研究,日撮谷道一百遍,最大的作用在于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静脉淤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内痔、外痔、肛裂、脱肛、肛门湿疹、便秘、慢性肠炎等,同时对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肛周炎症、肛周皮肤损伤等慢性疾病有显着效果。撮谷道的具体做法古人概括为“吸、舔、撮、阉”四字诀。即“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

综上所述,各种健身方法都不受时间、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关键在于您能否付诸实施,并持之以恒。愿此十诀能助您青春常驻、身轻体健、延年益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百揆,司徒,司马,司空在古代分别是什么官?什么级别?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官职,有着很多种类,首先我们第一个要提到的就是百揆。期初国家这个观念还没有出现的时候,部落联盟就是最大的社会组织,也就是由多个部落组织到一起的集团。部落的最高首领叫大酋长,其地位相当于后来的帝王。而大酋长的副手就被称为百揆,其工作职责是协助大酋长处理部落联盟中的日常事务。按照惯例,百揆也是大酋长的继承人。

到了周朝时,百揆更名为冢宰。《后汉书·百官志》记载:“百揆,尧初别置,于周更名冢宰。”《尚书》记载:“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由此可见,此时冢宰的地位依然相当于国家的二把手,周公就曾以冢宰之职摄政。

不过随着朝代的演变,冢宰的职能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初冢宰是作为百官之首,即相当于古代的丞相或现在的总理。但后来冢宰却成了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的官员。其地位相当于六部中的吏部尚书以及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人事部部长,同时还兼具部分纪委的职能。

此外,《周礼》中称冢宰为“天官”。因此在明清时期,官绅们在提到吏部尚书的时候,往往都尊称其为“冢宰”或“天官”,以示尊重。

司徒最初是古代掌管籍田、山林川泽等国有土地,以及负责管理农业生产,教化黎民百姓的官员。《周礼》中称其为“地官”。西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去“大”字改为司徒。掌民事,凡教民孝悌、谦俭、养生送死之事都属于司徒的职责范围。与太尉、司空合称三公。三国时期,司徒与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空合成五府。从南北朝以后,司徒之职一般都是作为荣誉官职加封给高官,没有实权。

从职能范围来看,司徒相当于古代六部中的户部尚书以及现在的民政部部长、财政部部长、国土资源局局长,以及央行行长。明清时期的官绅在提及户部尚书的时候,往往尊称其为“大司徒”或“大司农”。

司马在古代是掌管军政、军赋的官员,也就是负责军事、战争方面的主官。汉武帝时罢太尉置大司马,作为将军的加号,比如卫青官拜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从职能范围来看,司马相当于古代六部中的兵部尚书以及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总参谋长和后勤部部长。明清时期的官绅在提及兵部尚书的时候,往往尊称其为“大司马”。

司空在古代是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设的官员。在上古时期,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生存下来,因此掌握工程建设技术的专业人才是极为重要和稀缺的。大禹在负责治水的时候他所担任的职务就是司空。后来因治水有功,直接越过了百揆这一级,成为了舜的接班人。

从职能范围来看,司空相当于古代六部中的工部尚书以及现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水利部部长、交通部部长。明清时期的官绅在提及工部尚书的时候,往往尊称其为“大司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世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大创世神,分别是哪五位神?

全文共 2470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古老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神话体系,世界上不同地区都有很多神话,而在这些神话中,无一例外的是,都有一位很厉害的创世神,在神话中,他们作为各自世界的创造者,拥有非常强大的能力,而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在不同神话故事中的五大创世神,看看他们分别都是谁,又是如何将世界创造出来的?

从古至今,“人类起源说”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也是在每个发展时代中最困扰人们的难题。人类究竟从何而来?在人类之前世界又是什么样子的?当然,这些问题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被研究出了正确的答案,然而,在科技封闭的古代社会中人们并不会认为“我们是从远古时期的人猿演变而来”、“在人类之前地球上还存在有很多的生物”。

封闭的思想让人们更愿意在他们所幻想出来的东西上找寻这些答案,认为在另一个空间或者次元中存在着一种高等级的生物——“神”,是他们创造了这个世界也创造了人类。于是,在世界各地的古文化中,便有了“创世神”这一说。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盘点盘点世界神话故事中最有名的五位“创世神”:

一、北欧神话——众神之父奥丁(Odin)

奥丁,在古诺斯语中的含义是“疯狂、狂暴”,在日耳曼神话中也被称为沃登(星期三这个英文单词就是以此演变而来),是北欧神话中主神的众神之神,也是阿萨神族的众神之王,神族的掌控者。

奥丁是北欧阿斯神族中的至高神,他的神格包括了预言、王权、智慧、治愈、魔法、诗歌、战争以及死亡。在传说中,奥丁的形象身高马大,白髯独眼(一只眼睛交换了智慧之水),头戴鹰盔身披金甲,手持冈格尼尔长枪神器(Gungnir),宝座是能够看见九大世界的至高王座,出行的坐骑是八足神马Sleipnir。在世界初具规模的时候,有一次奥丁与另外两个主神威利和维在海滩散步,看到海滩上有两节木头,一节榆木一节梣木,便决定以此为原料制造人类。将木头刻成人型之后,奥丁首先为这两节木头赐予了生命与呼吸,主神威利赐予了灵魂与智慧,维赐予了它们体温与五官,并将梣木做成男人的样子,起名阿斯克(意为梣树),将榆木做成女人的样子,起名爱波拉(意为榆树)。看着眼前诞生出的一男一女两个人,奥丁满心欢喜,允许他们在这海边生活,于是人类便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古希腊神话——众神之王乌拉诺斯(Uranus)

乌拉诺斯(Uranu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空之神,由大地之神盖亚(Gaia)的指尖诞生。作为神族统治者的众神之王,乌拉诺斯象征着希望与未来,并且是天空的代表。有趣的是,乌拉诺斯不仅是大地之神盖亚(Gaia)的孩子,同样也是她的丈夫,二人共同生育了著名的十二泰坦神、独眼巨人、百臂巨人。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最开始天地处于一片混沌中,大地之神盖亚(Gaia)诞生后从她的指尖诞生了乌拉诺斯(Uranus),而后两人结为夫妻,开始生育孩子。作为一种权力的象征,生育的垄断权都在强大的乌拉诺斯(Uranus)这里,所以诞生的所有人都是乌拉诺斯的孩子,而他也成为了世界的统治者。在众多孩子的眼中,乌拉诺斯并不是一个慈父,相反他是一个暴虐的父亲,孩子们见到他就会非常害怕,而乌拉诺斯也将这些见到他会瑟瑟发抖的孩子们称为泰坦(意为紧张者)。而后,由于乌拉诺斯的残暴与专横,不忍自己孩子惨遭横祸的盖亚找到机会一刀割下了乌拉诺斯的生殖器(……),并解放了自己的孩子,从此各种人类开始在大地上繁衍生息。

三、古印度神话——创世之神大梵天

梵天,又称大梵天、造书天、净天,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神话中的创世之神,也是梵文字母的创造者,与毗湿奴、湿婆并称三大主神。梵天的妻子是智慧女神妙音天女(故又被称为智慧之神),坐骑是一只孔雀或天鹅。后来随着印度佛教的兴起,梵天被佛教吸纳为护法神之一,华人又称四面佛。

在婆罗门神话中,大梵天是一个仁慈无比,有求必应的创世神灵,无论是神、魔、人只要向他许愿,他都会应允许愿者的请求,比如大魔王黑冉亚卡西普(Hiranyakasipu)曾向大梵天许愿,大梵天应允他的愿望后,大魔王从此统治了全世界,最后由毗湿奴化身将其打败结束统治。虽然相比之下,古印度神话中的创世神略微夸张,但也可以看出古印度人民对于他们的创世神是多么崇敬。

四、古埃及神话——创世之神阿图姆(Atum)

阿图姆(Atum),原为古埃及神话—赫里奥波里斯体系中的最高神和太阳神,而后在后起的信仰阿拉出现后,最高神和太阳神的地位逐渐被取代,成为和阿拉同属一个神的不同神格,被视为黄昏的太阳。

在古埃及神话中,阿图姆(Atum)自原始之丘中诞生,随后生出了风神舒和雨神泰芙努特,舒和泰芙努特结合后又生了大地神盖布及天空女神努特,创造了天地。原先作为赫里奥波里斯地方神的阿图姆在与太阳神阿拉合并而称为拉·阿图姆,此后太阳就是拉的整个身体,正午的时候他叫拉,早晨的时候叫做凯布利,在黄昏时叫做阿图姆。所以阿图姆又被称为黄昏的太阳。

五、古中国神话——创世之神盘古

盘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大神,在古中国神话中,天地最开始是没有分开的,整片宇宙呈现出一团混沌,大神盘古就是在混沌之中孕育而出,并在呼呼大睡中逐渐成长着,一直经历了一万八千年。直到有一天他醒来后发现自己什么也看不见,而且自己生活的环境束手束脚,初醒的盘古一生气以神力化成一柄斧头,在黑暗中乱砍乱劈,搅得混沌一片混乱。正是在这混乱之中将混沌之气一分为二,清者盛威天,浊者降为地,天地终于有了空间,盘古也不再束手束脚。

然而,混沌之气并未稳定,清浊之气不断地朝着对方汇聚想要重聚为一团,生气的盘古以脚踩地以手撑天,想要将天地稳定住,天每增高一丈,盘古也就增高一丈,地陷一尺,盘古也就陷一尺。就这样与天地对抗了一万八千年之后,天地的规模逐渐变得牢固起来,筋疲力尽的盘古也倒在地上休息了起来,他这一休息整个身体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左右眼分别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四方大地和五方山岳,总之整个身体所有的地方都化为了大地上的东西。盘古用他的生命开辟了天地,而后又用整个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相比于其他神话中的创世神,盘古简直不要太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人是怎么吃花的?古代有哪些用花制作的美食?

全文共 2552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到美食,很多人恐怕都能想出不少好吃的东西,而我国的各种美食,也都是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发展,从古至今逐渐形成的,不管是火锅、串串还是烧烤、汤品,都有很多人喜欢。不过在食材上面,却有一种食材比较特殊,那就是花。用花做成的美食,可能人们接触到的并不多,而在这不多的美食中,出现次数比较多的也就只有桂花了。但其实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很多用花制作而成的美食,花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能制作出很多好吃的,那么古代究竟有哪些用花制作的美食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屈原曾在《楚辞》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意思就是说,白天喝木兰花上的露水果腹,夜晚以掉落的菊花瓣为食,可见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以花为食。那么从先秦到明清,我们的祖先,是如何把花朵融入到中华复杂而庞大的美食体系中的呢?1、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人们饮食花卉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吃法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以花入酒,这或许有两点原因。

一方面,当时食材不够丰富,除了日常的食物之外,人们找寻不到过多的其他小吃,最终便把目光投在了最常见的花卉上,但与此同时,由于当时烹饪水平不高,百姓们便想到了“花酒”这种最为简单的食用方式。

另一方面,人们之所以会把目光投在花卉上,是因为在先秦时代,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并产生了鬼神崇拜。那么在祭拜的过程中,除了三牲祭品之外,带有美好寓意的花便成了祭祀神灵的首选。在随后的秦汉时代,花卉便逐渐从“祭祀品”转换成了日常的“食用品”。

那么在秦汉时代,人们是怎么“以花入酒”的呢?《搜神记》里有这么一则故事,说汉朝初年,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嫁给了一个叫做段儒的人。两人成家之后,佩兰就总和段儒说以前在宫中里发生的事,有一次,佩兰对段儒说,“每年九月,宫里的人都要佩戴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据说这样能够使人长寿。在这几样食材里,菊花酒的做法最复杂,在菊花盛开的时候,取下的花和叶,和黍米拌在一起,酿起来,等到第二年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就可以取出来饮用了”。

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趋良时……九月,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命。菊花舒时,幷采茎叶,杂黍米饟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二

虽然干宝的《搜神记》是一部成书于东晋的民间怪异故事集,但另一篇历史著作《西京杂记》中同样记载了“菊花酒”的做法,因此菊花酒这一饮品在秦汉时代已经出现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2、唐宋时期

如果说在秦汉时代,由于烹饪条件的限制,人们尚且没有口福品尝到美味的花卉食品,那么到了唐宋时期,鲜花制品俨然已经成为百姓最常食用的小食之一。

在唐朝,二月十五日被定为“花朝节”,在这一天,人们会游春扑蝶、制作花糕。相传武则天执政时期,就曾在花朝节这一天突发奇想,命人制作“百花糕”分给群臣享用。但这不过是一民间传说,无从考证。

相比于“百花糕”的神秘,南宋林洪笔下的花卉食品则显得更加美味、真实。作为极有格调的大美食家,林洪在其著作《山家清供》中留下了上百种美食的食谱,其中有几道菜品很有意思。

其中有一道,叫做“梅花汤饼”,所谓的“汤饼”有些像我们今天的面片汤。林洪说,泉州有一个叫做紫帽山的地方,山中有一位高人,曾经做过这道菜。

做这道菜时,先把刚开花的小梅花和檀香粉一起泡在水里,然后用泡好的水来和面,做成馄饨皮。再用模具把面皮做成梅花的样子,煮熟,放入鸡汤中,入味。一段时间后,便可连汤带面,一起食用。林洪还说,当时高人宴请众人的时候,每人只能分到二百片左右的小面片,吃完后,大家都忘不了梅花的余香,以至于还有人写诗说,“恍如孤山下,飞玉浮西湖”。

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尝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而作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分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侯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每客止二百余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后留玉堂元刚有和诗:“恍如孤山下,飞玉浮西湖”。——《山家清供·梅花汤饼》

再比如,还有一道菜,叫做槐叶淘。在介绍这道菜之前,林洪先是引了杜甫的两句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并称从这几句诗中,就能看出这道菜的做法——先从槐树上取下嫩槐叶,用水焯好,取出碾碎,过滤出汁水,再用汁水和面,做成面条,辅之以醋和酱,格外美味。

杜甫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即此见其法,于夏采槐叶之高秀者,汤少沦,研细滤清,和面作淘,乃以醯酱为熟齑,簇细茵,以盘行之,取其碧鲜可爱也。——《山家清供·槐叶淘》

其实“槐叶淘”还有一个升级版本,叫做“槐叶冷淘”,面煮好后,放在冷水里浸泡,然后再用熟油搅拌,吃的时候再辅之以佐料,做法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吃的过水面条。3、明清时期

无论是秦汉还是唐宋,关于花卉的做法都显得有些清淡,相比之下,明清时期的代表花卉食品则显得口味略重,它就是菊花火锅。

本世纪初,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曾出版了一本《御香缥缈录》,其作者是在慈禧太后身边做过几年宫女的德龄,通过她的转述,我们得以一览菊花火锅的真容。

按照德龄的说法,菊花要专门用一种叫做雪球的白菊,因为这种菊花花瓣短小,而且干净,容易煮食。把菊花采下后,洗净,沥干。然后为慈禧端上一个小暖锅,里面事先盛着大半锅鸡汤,旁边放着切薄的鱼片或鸡肉片,外加酱醋佐料。

一切准备妥当后,太监把暖炉的盖子掀开,擎在手里候着,慈禧先把鱼片、鸡肉片放到锅里,太监紧忙将盖子盖好。五六分钟后,掀开盖子,放入菊花,再盖上盖子。若干分钟后,便可食用。

我们可以想象,菊花的清香加上鱼、鸡的鲜嫩,味道一定是极其鲜美的。据传,慈禧的菊花火锅做法后来还传到了民间,并流传至今。

总结

从秦汉时代的菊花酒到慈禧筷下的菊花火锅,花卉食品的做法不断丰富,而每一种食品的出现都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秦汉菊花酒的出现,离不开那时人们的鬼神崇拜与信仰;南宋时梅花汤饼的出现,或许与当时士人精神的崛起,以及士人对梅花的喜爱密切相关;清代菊花火锅的出现,是烹饪条件不断改善与饮食追求不断发展的结果。

直至今日,花卉食品依然被众人所喜爱,而我们应该知晓的是,这类食品已经经过了上千年的积累与演进,一直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