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尔邦节的民风民俗【精选20篇】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以下是由问学吧小编整理关于古尔邦节的民风民俗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568

文章

638

篇1:龙真民俗风情园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龙真民俗风情园位于大同市南郊区水泊寺乡小南头村西御河河畔,占地60亩,被第三届云冈旅游节组委会确定为农村民俗风情旅游专线景点。

整个民俗园建筑有龙真寺、戏台、卧龙公园、村俗文化展厅、民俗餐厅、民俗表演活动广场等景点,风格古朴,造型独特,浑然一体。龙真寺原名关帝庙,始建于明清时期。寺内现有大雄宝殿、伽蓝殿以及观音殿、东方三圣殿、西方三圣殿和四大天王殿,殿堂内佛像全部为铜塑,造型优美,镌刻精细,法像庄严,是晋北地区唯一一处全铜塑寺院。

园内有“三奇”,即奇树(树龄480多年的大仙树参天蔽日)、奇石(天降百年古陨石)、奇泉(一锹涌清流的青龙泉),为风情园增添了古朴而神秘、幽雅而特别的无限情趣。卧龙公园碧水环绕,楼台幽静,放生池游鱼戏水、美妙无比。

民俗园以晋北民俗活动为主体。民俗餐厅突出农家风情,农家炕热呼呼,农家饭香喷喷,为久居城市的客人提供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至2002年农历四月初八对外开放以来,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在第三届云冈旅游节期间接待过来自日本、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外宾朋友及国内百家旅行社的老总。民俗风情表演极富地方特色,小车灯、高跷、秧歌、腰鼓、霸王鞭、挠阁、旱板船等民间舞蹈形式,渊源流长。各种风情表演除了在民俗展厅陈列外,在民俗广场上还以真人表演,与中外游客同舞同乐,场面宏大,气氛热烈,别有一番情趣。

依托古朴典雅,错落有致的龙真寺,借助形式活泼,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整个龙真民俗风情园充满塞北民土风情,令人留恋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潘家湾土家民俗博物馆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潘家湾土家民俗博物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潘家湾民俗博物馆位于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2009年3月兴建,2010年11月对外开放。占地2400平方米,布展面积480平方米。分“序言、土家民居、土家源流、岁时节令、人生礼俗、生产生活、建设与发展、关怀与鼓舞”等八大板块,共收集图片420张,各类实物398件。

有一级藏品2件、二级5件、三级21件。以展示土家族先民生产、生活实物和民族文化为主线,突出反映出土家民族的特色文化和生产生活习俗。其中反映土家民俗文化的藏品有油篓、圈椅、纺车、风车、水车、擂子、斗、石磨、雕花木床、土家服饰等各类,还包括陶器、铁器、篾器等物品。为湖北省首家乡镇民俗文化博物馆、湖北省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方民俗讲解:台前结婚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1557 字

+ 加入清单

结婚习俗,是每个地区都存在的。不同的结婚习俗都代表了该地区的风情特色,因此其它地区不能对此有其它说法,这是我们理当具备的一种礼貌。台前,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该地区的结婚习俗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们结婚习俗的风格特色吧。

说媒

旧时男二十而冠,女十五而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今皆然。男女结全,中有介绍人。曰“媒人”,亦曰“媒妁”。媒人据男女双方门第、经济条件及属相从中介绍。属相不合,即使门户相对,亦不得成婚。如男女属龙虎,曰“龙虎相对”;属狗兔,曰“狗兔想克”;属鸡猴,曰“鸡侯不到头”等。在这一封建迷信恶俗下,不知耽误了多少好姻缘,今日应彻底批判。

换贴

换贴亦曰“换启”,有小启、大启,盖有媒人将男女名字、生辰年月帷贴告诉对方。男方要馈送钗环首饰或银币、布料等物作为聘礼,女方收下,方算定婚。

定婚期

由男女生辰八字择定吉日,备好礼物柬帖由媒人通知女方,以女方许可为定。所谓吉日,即黄道吉日。迷信星宿者认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等六辰,是吉神值日之日,为黄道吉日,这天是诸事皆宜,大吉大利的日子。此迷信愚论,不可取信。

迎亲

男方按择定吉日,备彩轿两顶,吉酒两坛,喜盒二架,彩旗十面(多少不等),路分两道,前有三筒枪(或鞭炮)、大锣开道,后有唢呐伴奏,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谓之“小登科”。贫家则以牛车相迎,车张席棚,附两绣球,前后用红花被遮掩,一切礼仪从简。

新郎到女家,由陪客人迎至中堂,略备烟茶稍待,俟新娘梳妆打扮完毕,泣别父母,方上桥回程。女上轿时用椅抬架,或人轿内将鞋换掉,谓“不沾娘家土”。旧时有赛轿、赛车之风。轿抄小路,车走大道,出村扬鞭摧马,快奔如飞,故迎亲车与送客车多用彪肥骏马和好车把,以免掉队丢丑。

燎轿与过鞍

彩轿到家不许落地,待用谷秆裹鞭炮燎轿一周,方可著地,名曰驱除狐妖鬼邪。新娘下轿,头门置一马鞍,过鞍者,谓不在经期,不过鞍者,谓在经期,寓有“好马不把双鞍备,好女不嫁二夫男”之意。

拜堂与坐帐

新娘下轿,红毡铺地,由两十全妇女搀扶,旁有丽妇将麦麸伴铜钱撒向新娘头上,谓之“撒喜钱”。时正堂前置一彩桌,桌上放一斗,盛有高粱,内插一秤,秤上挂一磬。新郎、新娘走至桌前,有司礼者主持婚礼,高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然后同坐红帐下一条凳上,谓之“坐帐”。坐时男压女衣裙,同饮一杯酒,名曰“交杯酒”(此项亦有在晚上进行),嗣后拥入洞房。

绞脸与填枕

绞脸亦曰开脸,在当天下午(有在第二天上午),由一巧妇用红线给新妇绞脸。绞时以粉拂面,歌曰:“开新脸,使新线,今年吃火烧,明年吃喜面”。又歌曰:“婆家脸,娘家脖,也喂马,也喂骡”。填枕,用麦秸填入枕头内,一般由新婚夫妇,亦有两十全妇女代填,并放有籽棉和红枣,寓意“早生子”。填时歌曰:“今年铺干草,明年生个小(男孩)”,又歌曰:“你一把,我一把,又喂骡子,又喂马”。晚上邻人散去,新娘拿出蜜蜜果(用糖烤制的火烧)给丈夫吃,表示夫妻团圆,生活美满。

闹房与听房

闹房多在晚上,洞房拥满妇孺,调笑戏谑,以博新娘一笑为快,有甚者将新郎、新娘拥在一起,碰头接吻,众皆大笑为止。听房,则待新郎、新娘入睡后。潜在窗下,细听房内动静及谈话,如有所获,翌日争相告闻,以羞新娘。

出拜与认门

结婚第二天,新妇要出拜公婆及族长,族长则以钱物相馈,有亲戚长者在亦如此。此乃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可作新娘体己。结婚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去岳家认门,亦曰“走三天”。新妇婿是向岳父母及族长叩头,与妻同呼尊称。上午岳家盛宴招待,下午同回,女不得留住,待在婆家住九天,方得回门。回门后先住七天,以后再住八天,故有“先住七,后住八,发了婆家发娘家”之谚语。

你可能也喜欢:

广东结婚习俗、礼金、彩礼介绍

上海结婚习俗,你都知道哪些?

东北结婚习俗,你听说过吗

江苏盐城结婚习俗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红旗朝鲜族民俗村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朝鲜族民俗村地处安图县万宝镇,是省州命名的朝鲜族民俗村。红旗村坐落在秀水潺潺的古洞河畔。这里地势平坦,环境幽雅,明长公路穿村而过。该村现有八十多户朝鲜族居民,一直保留着古老的朝鲜族民俗风情。独具风味的狗肉汤、牛肉汤、河鱼汤、海菜汤、酱汤以及各种各样的泡菜,丰富多彩,清脆爽口。民间酿制的米酒、清酒、浊酒,特制的冷面、打糕、松饼、烧烤,令人胃口大开,回味无穷。1994年以来,该村依托民俗旅游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接待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修建了标准卫生间,改造了民俗饭店,扩建了用于朝鲜族传统运动项目的秋千、跳板、摔跤场等,还设立了经营土特产品的购物中心,基本上形成了行、游、食、住、购、娱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中国朝鲜族第一村位于延吉至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上,全村86户居民全都是朝鲜族。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直接参与朝鲜族传统饮食打糕、米肠、泡菜的制作,还可以亲身体验秋千、跳板等朝鲜族体育游戏。更加精彩的是这里有一个能够容纳三百多人的“朝鲜族民俗表演场”,有专业的朝鲜族民族歌舞演员为游客表演正宗的朝鲜族歌舞节目,让游客从各个方面了解朝鲜族的民族文化,体验民俗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木卡姆民俗风情度假村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木卡姆民俗风情度假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木卡姆民俗风情度假村位于莎车县依盖尔其镇9村,距离莎车县城18公里,地处喀什地区北部叶城、泽普、莎车、麦盖提四县的中心。

度假村围绕依盖尔其水库开发建设,该水库是新中国在新疆修建最早的平原水库,有50年的历史,库区总面积21.98平方公里,水库现最大库容为0.45亿立方米,死库容0.1亿立方米,最大水深4米。水库四周被广阔无垠的大沙漠所环绕,沙海、水域交相辉映,自然风景十分优美。水库与木卡姆大师阿曼尼沙罕的故乡——卡热苏乡紧邻,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尤其是十二木卡姆包含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近年来,依盖尔其水库经过喀什叶河旅游公司的开发,已形成了集餐饮娱乐、民俗风情表演、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汉族春节的民风民俗有什么

全文共 2266 字

+ 加入清单

在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庆祝春节的习俗,那么,作为最庞大的汉族,他们春节的民风民俗有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汉族的春节习俗相关介绍:

汉族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是民间祭祀灶王爷的日子。民间流传着“灶王爷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夜晚上天庭向玉帝述职,初一日五更时分回来归位,就算是完成了一年的汇报工作”的说法。旧时百姓就在此时进行祭灶活动。

祭灶仪式往往在晚上开始。当夜色降临时,以往的此时,农村大地已是万籁俱寂。但在祭灶节的夜晚,只要是与祭灶有关的事,人们总是尽量去办,大家都渴望过一个热热闹闹的祭灶节,期待来年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扫尘过后,就要贴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贴完春联,就到了年夜饭的时间了,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

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吃完年夜饭的同时就要进行好守岁了。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其中民间传说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

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光,响声,于是就燃放爆竹吓跑年兽,一直流传至今,后来春节燃放爆竹逐渐演变成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派“红包”是汉族春节的一种习俗,汉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到了正月初五,汉族民间传说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接完财神爷,自然就要送穷神了。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汉族春节的民风民俗有什么:

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春节习俗介绍:

藏族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

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西府天地民俗观光旅游景区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西府天地民俗观光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北郊胜利塬,是一个融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特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景区地理位置独特,渭河、金陵河、玉涧河“三水环绕”,魅力宝鸡自然风光尽收眼底;区位优势明显,陵原路盘旋而上,林荫道曲径通幽,距市中心仅五里这遥,交通极为便利;自然风光迤逦,金台国家森林公园、胜利塬防护林层绿掩映,道教圣地金台观、先民遗址北首岭、大唐古墓秦王陵等人文景观近在咫尺,是宝鸡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金台区实施三产富区战略的一个扛鼎这作。

西府天地民俗观光旅游景区,将宝鸡市北坡地质山灾害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关中西府民俗文化与现代休闲度假无素相结合,弘扬秦风秦韵与惠民相结合,通过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新建了占地660亩的综合旅游景区。景区设施完善,道路四通八达,空气清新宜人,旅游接待、农家客栈等设施一应俱全;民居古朴庄重,明清仿古商铺与民俗特色雕塑相得益彰,尽显关中民居的传统特色;民风淳朴厚道,农家小院温馨怡人,西府小吃美味可口,是居家旅游、亲朋聚首的首选之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西府天地民俗观光旅游景区,既是展示陕西西府民俗风情、彰显宝鸡城根文化的窗口,也是广大游客探古寻幽、溯本追源、回归田园、拥抱自然的佳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暑民俗旧俗小知识

全文共 2204 字

+ 加入清单

食新,这项活动早在汉代就有,经过流传,唐宋时期更为普遍。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等一些功能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暑民俗旧俗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暑节气注意补水

水的重要性在《本草纲目》中的首篇早有记载。水是生命之源。如果缺乏食物,人的生命可以维持几周,但如果没有水,人能存活的时间就只有几天了。据现代医学家的研究,水有运送大养分和氧气、调节体温、排泄废物、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吸收、润滑关节等六大功能。

如果缺了水,人体就会出现代谢功能紊乱并诱发多种疾病。如果感觉到口干舌燥,那就是身体已经发出了极度缺水的信号了。喧个时候脱水已经危及了身体的健康,所以不要等到口渴了再补充水分,平日就要养成勤喝水的好习惯。

由于小暑前后气温会突然间攀升,人体很容易缺失水分,所以要及时地进行补充。除直接喝水之外,也可以动手煮一些绿豆汤、莲子弱、酸梅汤等营养汤类。这些汤类不仅能够止渴散热,还有助于清热解毒、养胃止泻。

其实补水不一定仅限于喝水或者饮料,也可以食用一些水分较多的新鲜蔬果。例如含水量高达96%的冬瓜,还有黄瓜、丝瓜、南瓜、苦瓜等。这些含钾量高含钠量低的瓜类食物不仅可以补水,能降低血压、保护血管。

小暑节气的介绍

小暑,六月节。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暑,表示炎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进入伏旱期。而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开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小暑时节,各地时兴“尝新”。早先北方的小麦、南方的稻子,小暑时节都已收割完毕。伴随新粮食的收获,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祭祀仪式,包括祭天、祭地等,甚至还会祭祀“土地公公”。

古人将后稷(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奉为“谷神”,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饭祭祀谷神,然后尝新米、喝新酒,谓之“六六福”。尤其是北方人,还会将最新鲜的面粉蒸成馒头吃食和献给祖先,而且还习惯在这天用新米做粥喝。

小暑之后,很快就是六月六“晒衣节”。传说六月六日为龙王晒鳞之日,人们选择在这一天晒衣服、晒书画,据说此日晾晒之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也有些地方会选在七夕这天。

小暑还是吃黄鳝的好时节。旧时把走江湖的称为卖大力丸的,不无贬义,其实据古籍所载,还真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一味药就是鳝鱼。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肥壮、粗大、结实、味美,故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热在三伏”,小暑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故而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在饮食上,也应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而大热之时喝热粥、饮热茶,不仅能缓解疲乏的肠胃,又能使身体出汗而排出体内毒素。

小暑民俗旧俗小知识

小暑食黄鳝

小暑是吃黄鳝的好时节。旧时把走江湖的称为卖大力丸的,不无贬义,其实据古籍所载,还真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一味药就是鳝鱼。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肥壮、粗大、结实、味美,故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小暑食藕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养生,在吃上非常讲究,在素有“苦夏”说法的夏季更是如此。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含量也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已经废止的小暑旧俗:食鲎

旧时福州有“大暑荔枝小暑鲎”的说法。从前每到小暑节气,中华鲎会大量上市,它是福州人夏季餐桌上的美食。而到了大暑节气,荔枝又会大量上市。于是人们就形成了大暑吃荔枝小暑吃鲎的习惯。不过,如今中华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地人们正通过人工育苗及海区放流对中华鲎种群资源进行保护和恢复。

小暑时暑伏的开始吗

并不是的小暑和暑伏不是同一天。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没有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小暑。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105度时,小暑节气开始。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将进入夏季最炎热的阶段。但小暑和入伏不同,小暑并不是伏天的开始。暑伏,即三伏,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受节气和庚日的影响,每年入伏的时间有所不同。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共持续30或40天,一般是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其中初伏和末伏是固定的10天,中伏是不固定的,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所以三伏天的时间是不固定的。

关于小暑的古诗

七绝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

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

能赋堂中偶坐身。

小暑才交雨渐晴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寒节气民间民俗活动

全文共 2533 字

+ 加入清单

小寒的时候,寒潮是标配,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寒节气民间民俗活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寒习俗吃什么食物

小寒节气今天迎来,多地伴随着大风降温天气,而济南第一场雪悄然降临。小寒寒气逼人一点也不亚于大寒。甚至比大寒更寒冷。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天从1月9日开始数至1月17日结束。而小寒节气正接近三九天。自然是即将进入天寒地冻之时。虽然古人比现在当今人更重视小寒节气,但是小寒节气御寒尤为重要,所以小寒习俗饮食流传至今,今天是小寒节气,小寒习俗有哪些呢。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如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节气开始,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开始。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节气介绍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黄经为285度。小寒时节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第23个节气,在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度。进入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

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

还有人说,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寒即寒冷,小寒表不寒冷的程度。《月令一七十二候集解》: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只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锥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鸲”为鸣叫的意思,锥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节气怎么养生保健

1.饮食上多吃温热食物

小寒这是冬天的时候,天气也是非常的干燥,在这个时节,肾为了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功能强健,所以要“防寒养肾”,同时还要补心助肺。当然也有很多人选择在这个时节进补,要注意的是不能想当然的乱补,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合理进补才能补充气血,防寒保暖。

所以人们进补的时候应该以食补为主,以温补是最适合的,不妨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韭菜、大枣、羊肉、猪肝、鸡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以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2.起居要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强冷空气活动是非常的频繁,南北方的气温都是比较寒冷的。天气也是非常的寒冷,气血会凝滞,容易引起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养生保健专家提醒说,在这个节气,人们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出门在外的时候要戴帽,睡觉别蒙头。特别是对肩颈部、脚部等部位要加倍呵护。对于老人家,则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精神调养要养心

“养生重点是要养心。”专家介绍,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小寒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上班族可在午饭后适当小睡片刻,以缓冲工作压力。专家还说,春夏为阳,气候温热;秋冬为阴,气候寒冷。人也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发生生理上的变化。冬季的3个月,是阳气收藏的时期。如果冬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储存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发生四肢无力,头晕欲厥之类的现象,对养生不利。

泡脚增强身体抵抗力

入冬以后,有人经常会觉得腿脚冰凉。中医认为,“风寒脚下生”,冬天天气寒冷,人体容易出现气血淤滞、寒性肌肉酸痛、神经末梢循环不良,从而导致手脚冰凉及各种不适。建议,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解表散寒,缓解手脚冰凉,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脑部供血。尤其是小寒后,配合养生的各种要诀,每天坚持泡脚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但要注意热水泡脚并非人人适用。但如果患有脚气 的人常用热水泡脚,容易造成伤口感染。此外,糖尿病 患者和心脑血管患者也不宜热水泡脚,所用水温以温度适宜为好。

调养不适合高强度运动

小寒市民应早睡晚起,等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冬季天气寒冷,晨练过早容易使人体受寒冷空气刺激,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建议,时间自由度大的锻炼者,可将晨练安排在上午7时至9时。此外,冬季高血压患者如果晨练太早,气温太低会使血管骤然收缩,高血压患者晨练最好在上午9时许再开始晨练。应该注意的是,这时候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比如瑜伽、慢走、太极拳比较合适。

小寒节气民间民俗活动

1.吃腊八粥

腊八一般都在小寒和大寒的之间,到了小寒,就意味着快要过年了。腊八的这天,南北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佛寺,有一次,释A牟尼修行的过程中饥饿难熬昏倒在地,得到好心的牧羊女施予他加了野果的糯米粥,才得以存活下来,这一天是12月初8,佛家于是就在这一天熬粥供佛,这一天熬的粥就被叫做腊八粥,“腊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传到民间以后,一直就流传到了今天。腊八粥的食材也有很多,北方的腊八粥有黄米、红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泥等,和水煮,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红糖、白糖、葡萄干点缀。南方的腊八粥还会加入莲子和桂圆,北方煮粥的时候并不会吧莲花和桂圆放进去。

2、糯米饭

在小寒节气的时候,广东人一般都会吃糯米饭,大家都知道广东人是最讲究吃的了,它们把腊肉、腊肠、花生、葱白都搭配在糯米饭中食用,不仅美味富含营养,而且还具有非常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3、菜饭

对于南京人来说,小寒节气都会吃一些这叫做菜饭的食物,就是用糯米、板鸭、香肠、青菜肉片等食材煮成的,是一种非常好吃的传统美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伊通满族民俗博物馆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伊通满族民俗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伊通满族民俗博物馆是主要从事满族历史民俗文化专业的博物馆,始建于1987年6月25日,称伊通满族民俗馆。2002年,再建为伊通满族民俗博物馆。2008年10月16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确定为中国民族博物馆?伊通满族分馆。

伊通满族民俗馆

伊通满族民俗博物馆位于伊通镇人民大路东侧,占地面积1万2千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全馆分为满族源流、生产、生活、文化、礼仪、萨满文化、古今伊通、临时展厅等八个展厅。同时,建有多媒体功能厅一个。主要展示满族历史和民俗文化,现馆藏渤海、金、明、清时期的文物45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28件。

伊通满族民俗博物馆为4A级国家旅游景点,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以及多所大专院校确定的教学基地、研究基地,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被国家民委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民俗小吃之汤圆:起源于宋朝 最早叫“浮元子”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汤圆是我国很多地方过年时必吃的民俗小吃之一,特别是元宵节那天,几乎家家都要煮一锅汤圆,以求新的一年全家幸福,团团圆圆。

吃汤圆也是汉族人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宁波汤圆”是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节庆时间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故至汤圆又叫“浮元子”。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古人有诗云:“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知足常乐又一天。”

正月十五元宵节,“宁波汤圆”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汤圆”,又称元宵;"汤圆"以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料,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汤圆起源

汤圆是中国汉族的代表小吃之一,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为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春节必备。

汤圆习俗文化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也有冬至吃汤圆的说法。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节丸”,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其实,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夜的时间最长,冬至过后,才逐渐变短。

不管汤团起源于哪朝哪代,它都代表着人们在过春节时的一种美好愿望,正是这种最朴实的愿望,让春节吃汤圆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尔邦节做什么 古尔邦节要做什么事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古尔邦节必做的事情是会礼和宰牲,有的少数名族还会举行各种娱乐比赛活动,比如叼羊、赛马、摔跤等。

古尔邦节做什么

(1)举行会礼

会礼是古尔邦节这一天最重要一个环节,凡是过古尔邦节的人,都会在这一天打理好自己的形象,然后到大清真寺或公共场所,举行盛大的会礼庆祝活动。

(2)宰牲

宰牲一般是指宰杀牛、羊、骆驼这三种牲口,这些牲口肉主要用于节日活动,一般分为要分成三份,一是留给自家食用,其余两份分别是赠送亲友以及施舍给穷人。

(2)娱乐比赛活动

除了必须的会礼和宰牲外,不同的的民族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各有不同。在新疆的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民族,会在古尔邦节这一天举行各种娱乐比赛活动,像叼羊、赛马、摔跤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雪节气有哪些古老民俗

全文共 1729 字

+ 加入清单

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雪节气有哪些古老民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雪节气的禁忌

1、忌整天不开窗

冬天来临,很多人怕冷不敢开窗。殊不知,反而容易诱发疾病。长期不开窗、不能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流通,很容易造成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包括病毒、细菌、霉菌等,而且一旦发生感染,也容易传染给家人。

2、忌洗澡时间过久

在冬天,因为房间都是封闭的,在浴室洗澡时间长了,容易氧气不足,湿热蒸腾,体质偏弱的人,尤其气虚之人,会出现危险。一般控制在20分钟之内为好。

3、忌过早去锻炼

冬季运动宜迟不宜早,最好不要很早就出来运动,这是因为冬季的早晨,天气比较寒冷,这很容易使得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增高。

4、忌憋在家不出汗

冬季人们外出活动减少,出汗现象变得“难得一见”,长期不出汗会影响健康。因为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减少,常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加上冬令饮食所含热量较高,很容易导致上火。

5、忌熬夜不午休

大雪时节应早睡晚起,但因天气寒冷,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6、忌情绪起伏大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7、忌蒙头睡觉

冬季,有些人喜欢用被子蒙头睡觉。其实,这个做法对身体并不好。很多年轻人喜欢钻进被窝里蒙着头睡觉,或者用被子遮住口鼻,觉得有安全感又暖和。这样睡觉空气难以流通,氧气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碳难以散出,令人呼吸不畅。

另外,盖着过厚的棉被对身体也不好,厚棉被容易积攒灰尘,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哮喘和慢阻肺症状或使其复发。

8、忌活动过量

冬季本来人体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多,如果再剧烈运动,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供给是依靠血液,这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心脏不好的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危险。

9、忌取暖过度

冬季天寒地冻,老年人怕冷,喜欢用电热毯或者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会引起皮肤出红斑或烫伤。

10、忌乱用加湿器

进入寒冬,随着室内开始供暖,加湿器成了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过冬“利器”。然而,使用加湿器不当会引起“加湿器肺炎”。比如加湿器没有正确清洁和消毒,使用时间过长,加湿器内壁就会滋生真菌或细菌,其中一些致病菌会通过细小的水滴颗粒,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引起肺炎。

大雪三候

鹖[hé]鴠[dàn]不鸣

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

虎始交

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荔挺出

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节气有哪些古老民俗

赏玩雪景

大雪时节,人们更多的是在冰天雪地里赏玩雪景。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曰:“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这段生动的文字,描述了杭州城内王室贵戚在大雪天气里堆雪人和堆雪山的情形。雪后初晴,大地山河宛若琼楼玉宇,高瞻远眺,饶有趣味。

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冻住了,孩童们就尽情地滑冰嬉戏,当然也在岸上欣赏封河风光。清代乾隆帝和慈禧太后,冬月经常在北海漪澜堂观赏冰戏。乾隆帝亦有《御制太液池冰嬉诗集》《御制冰嬉赋》等与冰戏有关的作品。

夜作

大雪节气里,白天短,夜间长,所以古时各手工作坊、家庭手工就纷纷开夜工,俗称“夜作”。手工的纺织业、刺绣业、染坊到了深夜要吃夜间餐,因而有了“夜做饭”“夜宵”。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各种小吃摊纷纷开设夜市,直至五更才结束,生意很兴隆。

大雪腌肉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未曾过年,先肥屋檐。”说的就是大雪节气里的风俗,即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腌制“咸货”,无论是家禽,还是鱼肉,人们用传统制作方法,加工成香气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大雪腌肉的习俗由来已久,这和鞭炮的来历一样,跟年兽有关。古老传说中,“年”是长着尖角的凶猛怪兽,每到除夕,都会出来伤人。人们为了躲避伤害,每到年底就足不出户,于是就想出了将肉食品腌制存放的方法,新鲜蔬菜则用风干的办法保起来。

大雪进补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大雪节气是进补的好时节,自古就有大雪进补的习俗,这样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现象得到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阿图什阿孜汗无花果民俗风情园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阿图什是著名的无花果之乡,无花果又称仙人果、“树上结的糖包子”,是唐朝时期从波斯传入阿图什的。阿图什无花果个大、汁浓、色泽艳丽,含糖度高,香甜可口,含有微量氨基酸,是上好的防癌果品。

阿孜汗无花果民俗风情园是四星级农家乐,位于阿图什市松他克乡阿孜汗村,距阿图什市城区仅2公里。园内面积56亩,葡萄长廊贯穿整个园区。无花果树分布左右,中间座落着蘑菇形的维吾尔建筑风格凉亭,果园突出了阿图什维吾尔亭苑风格。夏秋季节,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在清凉的凉亭、葡萄长廊下品尝甜美的无花果、木纳格葡萄,观赏独特的果园景观,欣赏维吾尔歌舞和“麦西来甫”演唱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暑时节的养生方法及民俗

全文共 2045 字

+ 加入清单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那要怎么度过这暑热的天气呢?大暑节气,高温酷热,易动肝火,常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这就是典型的“情绪中暑”症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暑时节养生方法民俗,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大暑节日的民俗

浙江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莆田

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台湾

大暑节台湾周围的海域大多布满暖水鱼群,东北海域有鱿鱼,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则有黄鳍鲷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节”,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其他

喝暑羊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斗蟋蟀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大暑时节的养生方法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增加清热解暑

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绿豆汤是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

大暑节气之最

大暑吃什么推荐最佳水果——西瓜西瓜味甘甜、性寒,民间又叫“寒瓜”,是瓜类中清暑解渴的首选。民间有“每天半个瓜,酷暑能算啥”的说法。夏天出现中暑、发热、心烦、口渴或其他急性热病时,均宜用西瓜进行辅助治疗。

推荐最佳粥——绿豆粥夏天多吃粥类食品,是我国传统的保健方法,对身体大有好处。喝粥最好喝绿豆粥,绿豆性凉,有清热解暑的功效。用于防暑的粥还有荷叶粥、鲜藕粥、生芦根粥等。

推荐果蔬汁最佳抗疲劳食物——果蔬汁夏天四肢倦怠时,多喝些果蔬汁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新鲜果蔬汁能有效为人体补充维生素以及钙、磷、钾、镁等矿物质,可以增强细胞活力及肠胃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消除疲劳。

推荐最佳防晒食物——西红柿德国和荷兰两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吃西红柿可防晒。如果每天食用40克西红柿酱,被太阳晒伤的风险将减少40%。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番茄红素在起着主要的作用。

推荐最佳调味品——醋醋在烹调中必不可少,夏季菜中放醋更是有益。夏天细菌繁殖活跃、肠道传染病增加,此时,醋能对各种病菌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推荐最佳蔬菜——苦味菜俗话说:天热食“苦”,胜似进补。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苦味素、生物碱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最佳肉食——鸭肉鸭肉味甘、咸、性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体内有热的人食用,如低烧、虚弱、食少、大便干燥等病症。

推荐最佳饮料——热茶茶叶中富含钾元素,既解渴又解乏。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喝绿茶还可以减少1/3因日晒导致的皮肤晒伤、松弛和粗糙。据英国专家的试验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原民俗村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红原县龙日乡,距县城55公里。两个半圆形丘原对峙,中间一个不大不小的盆地,民俗村就座落在这里。过去,草地牧民逐水草而居,没有永久性固定居所,帐篷就是牧民的家。现在开始改变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建居民点,民俗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进入民俗村,你立即被浓郁的民风民俗所包围。这里的建筑,虽然材料是砖瓦和水泥,但建筑风格独特,多以“凹”形为主,而且必备桑炉(敬神煨桑的香炉),屋里必辟经堂,供奉着唐卡、佛像、经书,置有多种法器,如海螺、法鼓、金刚杵、曼札之类。房前屋后插有许多旗杆,上面挂着各种色彩的经幡。每家门前都有草坪,里面搭着帐篷,拴有藏狗和随时待骑的马。

待人接物也独特,献哈达

代替了握手,“札西德勒”一词既是问候语也是告别语。饮食食谱完完全全是另一套,手抓肉、人参果米饭、酥油茶、和尚包子,大概不少人闻所未闻。心理素质、审美观都特具个性。因此在这里,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能够了解牧民的一般风俗习惯。除了龙日乡民俗村,公路边的安曲民俗村和瓦切民俗村也很有特色,交通有特别方便,为后起之秀。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龙日乡

类型:民俗村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弓月城民俗风情园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弓月城民俗风情

弓月城民俗风情园位于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距县城仅3千米处的弓月城民俗风情园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维吾尔百姓称之为“金城”,是隋唐时期中亚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是丝绸之路北线上的重要城镇,对中西文化的交流曾起过重要的作用,这里曾出土大量文物。时过一千三百多年,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期间,曾为寻找黄金宝物用2年时间挖掘弓月城,对弓月城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原城池面貌难寻,经世人开发,现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伊犁大白杏盛产地,早春,杏花怒放使人赏心悦目,初夏果实累累,绿树成荫,是人们理想的游览场所。并且由于吐鲁番于孜乡是维吾尔标准语的发源地,所以每年吸引大批语言专家、学者在此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地址: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上吐鲁番于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娘热民俗风情园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娘热民俗风情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娘热民俗风情园是国家3A级旅游景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西藏拉萨市北郊娘热沟,距离市中心仅6公里。娘热沟内空气清新,环境幽雅,藏式村户错落有致,建筑风格保存完好,仍保持着比较传统的藏民族生活习俗。娘热民俗风情园占地总面积50000平方米,以民俗、历史文化作为旅游特色,突出自然野趣、风情民俗观光、生产生活用具展示、休闲旅游等。风情园里建有林卡娱乐、土质烧烤、乡村酒吧、民间歌舞、藏戏表演等项目,并根据客户要求可举办篝火晚会、藏式婚庆等各种特色服务。交通位于拉萨市北郊的娘热沟,离市中心6公里,503公交车直达景点门口;从军区总医院大门前20米处左转,沥青路直走即到。

地址: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娘热沟

类型:民俗村

等级: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891-6331089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城乡情缘民俗院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城乡情缘民俗院位于密云桃源仙谷风景区,石城民俗村,这里景色清幽,绿树青草,碧水清波,远离尘嚣,与青山绿野,田园村庄自然相融,这里的天空碧蓝纯净,郁郁葱葱的森林散发勃勃生机,苍松翠柏簇拥的八方客恰似一座天然氧吧,这里环境优美群山环抱,农家位于街边,交通方便、设施齐全,从房间窗台望去,那就是一幅画,近山翠滴,远山碧蓝,密云风光尽收眼底,它座落于空气清新,风景秀丽的密云水库的西北线,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邻近要道,交通便利,是您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尔邦节的来历是什么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古尔邦节来历:相传阿拉伯北部人民的祖先、先知易卜拉欣夜里梦见安拉,并受到安拉的启示,要他到密那山谷宰掉自己的儿子为安拉献祭,以考验他的忠诚。当易卜拉欣带着儿子到密那山谷,正要把儿子杀死时,安拉看到了易卜拉欣对他的虔诚和敬畏,派天使送下一只羊,代替了易卜拉欣之子的牺牲,这就是古尔邦节的来历。以后每年这一天,阿拉伯人民便根据这一传说定期宰羊献祭,相沿成俗。

古尔邦节也叫宰牧节,与开斋节、圣纪节并列为伊斯兰教的三大宗教节日,时间在伊斯兰历十月十日,开斋节后七十天左右。古尔邦节的意义在于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广泛的劝化作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启迪教徒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对树立信念和巩固信仰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国回族人民的古尔邦节,就是根据这一宗教来历内容,长期发展演变的一种传统的民族节日:有多重复合的内容,已与单纯的宗教节日有了很大的区别,而且主要内容已不再是宗教内容。现在我国回族人民不论信教与不信教,都按照各地不同的习惯,欢度古尔邦节。规模一般较大,多以村、乡、镇、巷等为单位进行,有的地方按照传统习惯要过三天,有的地方只过一天。

古尔邦节的习俗有节前打扫室内外卫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在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孩子们换上节日的服装,欢乐地奔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