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时候的姓氏有哪些(合集20篇)

浏览

318

文章

186

篇1:中国血统最高贵的姓氏有哪些?揭秘中国6大最高贵血统姓氏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在如今先进的思想上来说,认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姓氏也是如此。今天小编要给大家所介绍的血统高贵的姓氏也仅仅只是血统上来说的,而并不是姓氏的本身。这些拥有高贵血统的姓氏,乃上古皇族的后人,看看你的姓上榜了吗?1.周姓

周姓主要源自于姬姓,周姓的始祖就是周文王姬昌,是黄帝的后裔。当年周公东征胜利之后,便开始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2.李姓

之所以说李姓有着高贵的血统,是因为其血缘先祖是东彝族首领皋陶,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3.陈姓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于陈,陈国后世子孙便以国号为姓。4.王姓

王姓也源自姬姓,其得姓始祖就是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5.黄姓

黄姓的始祖可追溯到帝舜时期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伯益因为治理水患有功,所以被帝舜赐姓嬴氏。他的后代中有黄氏者,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6.刘姓

这一姓氏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以上中国6大血统高贵的姓氏,都是上古皇族的后人,有着几千年上古先贤的血统,看看你的姓氏上榜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满族八旗姓氏是哪八个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满族八旗姓氏分别是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满洲八大姓的姓氏起源和演变,是研究满族社会发展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满族谱牒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它将对满族早期的社会诸方面状况提供有力的历史依据。

满族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满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契丹人是怎样的一群人,如今哪些姓氏是契丹人留下的?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契丹人,估计很多人仅仅只是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听说过一些,但很多东西还是不清楚的,对于契丹人的姓氏可以说是知之甚微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关于契丹人姓氏方面的事情。废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我国历史来看,契丹建国是从公元的九一六年开始建立,一直到公元的一一二五年辽国诞生,契丹建国的历史结束,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辽王朝也已经逝去了近九百年。虽然说,契丹建国曾经所创造的辉煌,很多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消磨了,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印记却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

谈起契丹人,对于契丹人的姓氏就会想到耶律和萧氏这两个姓氏,其他的姓氏大多都没有人知道。那契丹人的姓氏到底是来自哪呢,这其中有什么典故呢?根据《契丹国志》之中的记载,契丹族原本是没有姓氏,他的族人都把山川地势作为自己的名,而对于耶律这个姓氏,其最开始也是河流的名字,这条河位于契丹人居住地方,后来随着发展,耶律这一词才被作为了部落名字。契丹人一直到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都没有自己的姓氏,人们都是用部落的名称来区分不同的地区。

《辽史·后妃传》中曾写到,辽朝的皇帝尊称为刘氏,他应该是为了向汉高祖刘邦看齐,希望像他一样有勇有谋;而其大臣贵族则以贤臣萧何为榜样,故而称为萧氏。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辽国其他的百姓也开始逐渐使用耶律和萧作为姓氏;一直到辽国灭亡后,耶律氏的族人为了躲避祸乱,才放弃了耶律和萧这两个姓氏,从而改为其他的汉姓。

除此之外,契丹也曾出现过其他姓氏。在930年,东丹王其长子耶律倍投奔了后唐,被当时的皇帝赐名为李慕华,而跟随他的五百名随从也被赐于穆、罕、罗、易、盖等汉姓。以上这些,就是我国历史上所记载的契丹人的姓氏。对于契丹族,随着新旧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它们使用汉族姓氏、学习汉族习俗文化,已经真正融入了中原文化,成为了汉族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百家姓有多少个姓氏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大家都知道百家姓中的百并不是说就是100的意思,而是一个虚数,是多的意思,那么百家姓到底有多少个姓氏呢?下面就来和小编看一看。

详细内容

1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2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出版了不少关于姓氏的书籍。有慕容诩著的《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华云、纪林合著的《百家姓解释》,阎福卿等编著了《中国姓氏汇编》,严帆著有《新编百家姓》。台湾省的邓献鲸编了《中国姓氏集》。其中《新编百家姓》共收录姓氏3107个,台湾省的《中国姓氏集》收录姓氏达5652个,单字姓3484个,双字姓2032个,还有三字复姓146个。

3

对姓氏的研究是一项极为艰苦复杂的工作,众多的研究者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但是,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到底有多少姓氏是很难说得清的,从历代文献资料看,可查到的姓氏有六千左右,目前常见的有两千左右,其中许多姓氏现在已经消失了。有人在北京地区做过统计,在北京800万人口中,有1800个姓,常见的姓有400左右,而且绝大多数是单字姓,竟发现有400多个姓氏是以前没有记录过的。纵观姓氏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得出:由多到少,由复到单,由小姓到大姓,这样的变化趋势。 1987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根据全国性的人口普查统计出,中国的姓氏有12000个到13000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时候的大唐帝国到底有多强?

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中国的唐朝小编觉得可以用雍容华贵来体现了,因为当时的唐朝非常的丰盛,当时唐朝的经济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是以肥为美。小编觉得,生活在唐朝还是比较的幸福的,那么当时的唐朝到底有多繁荣呢?小编看到有不少的人在议论纷纷,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可汗跳舞,酋长吟诗!

资治通鉴:贞观七年十二月甲寅。上幸芙蓉园,戊午还宫。从上皇(指唐高祖,当时已让位)置酒故汉未央宫。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

第二唐京师长安城(84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面积最大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面积最大的都城。

人口最多时达到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大都市,东方丝绸之路起点。

“这里曾经耸立过世界上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它的面积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四个紫禁城,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这就是大唐帝国的皇宫——大明宫。”

——《大明宫》

第三版图巨大

资治通鉴:(天宝元年)是时,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

唐朝直接统治之下有331个州(县)以及80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第四唐朝建立的天可汗体系“政治军事组织”,是中国主导的第一个“国际组织机构”。

天可汗体系存在时间长达137年。

最强盛时,唐朝接受波斯王储,设立波斯都督府,使大唐帝国发展成东有高丽,西尽波斯,北至西伯利亚,南至林邑(今日越南)的疆域广大、多民族融合的政治大国。今中亚细亚至伊朗一带,今俄国、土耳其及阿富汗东北部,贝加尔湖,尽为中国势力范围。

李白亦写过“洗兵条支海上波”(条支海=波斯湾)

唐军曾在波斯湾战斗过!

第五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

在唐玄奘需要偷渡去印度的时代,在唐朝做官的外国人达3千余人,波斯人官至宰相,也有异族封郡王。

唐朝的众多著名将领中,除了天策府的李世民、将领薛仁贵、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将领、郭子仪、李晟及其子李愬、高骈等汉族统帅外﹐异族将领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比较重要的有胡人安禄山、史思明、百济人黑齿常之、高句丽人高仙芝、契丹人李光弼、靺鞨人李怀光、突厥突骑施部人哥舒翰、铁勒部的仆固怀恩、浑瑊和阿跌光进等。

第六军事上强大无比,扫灭一切侵略者

唐朝驱逐扫灭三十余国从突厥到薛延陀,从吐谷浑到高昌,从高句丽到百济,从中天竺到小勃律,从吐蕃到南诏,从突骑施到回鹘。

王玄策一个七品小官,出使西域各国,到印度贡物被抢,于是尼泊尔借兵七千,吐蕃借兵一千二灭了东天竺,王玄策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俘虏的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送到长安献俘。

唐太宗急忙下诏:以后禁止使者灭人国家。

王玄策被封为朝散大夫,仅仅是从五品的小官。

第七唐朝军事装备世界第一

《太白阴经》一支两万人的唐朝军团=陌刀手两千五百人+骑兵六千人+重步兵五千人+刀盾兵与弓弩兵各三千人。

其中披明光铠精甲的士兵有八千五百人。

全军团装备陌刀两千五百把,强弓两万多把,硬弩两千五百多张,各种箭支二十五万支。

有射程二百多米的轻型单兵弩,还有发射破甲重箭和火箭的转轴车。

就是古代的钢铁巨兽!

强大的唐朝军队是唐帝国强大的支柱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姓氏有哪些 百家姓全文

全文共 1666 字

+ 加入清单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全文内容如下: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chǔ)、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bǎi)、水、窦(dòu)、章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

酆(fēng)、鲍、史、唐、费、廉、岑(cén)、薛、雷、贺、倪、汤、滕、殷(yīn)、罗、毕、郝(hǎo)、邬、安、常

乐、于、时、傅、皮、卞(biàn)、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

姚、邵、湛(zhàn)、汪、祁(qí)、毛、禹、狄、米、贝、明、臧(zāng)、计、伏、成、戴、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虞(yú)、万、支、柯、昝(zǎn)、管、卢、莫、经、房、裘、缪(miào)、干(gān)、解(xiè)、应、宗、丁、宣、贲(bēn)、邓

郁、单(shàn)、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niǔ)、龚、程、嵇(jī)、邢、滑、裴(péi)、陆、荣、翁

荀、羊、於(yū)、惠、甄(zhēn)、曲、家、封、芮(ruì)、羿、储、靳(jìn)、汲(jí)、邴(bǐng)、糜(mí)、松、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牧、隗(kuí)、山、谷、车(chē)、侯、宓(fú)、蓬、全、郗(xī)、班、仰、秋、仲、伊、宫

宁(nìng)、仇、栾、暴、甘、钭(dǒu)、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sháo)

郜(gào)、黎、蓟(jì)、薄(bó)、印、宿、白、怀、蒲、邰(tái)、从、鄂、索、咸、籍、赖、卓、蔺(lìn)、屠、蒙

池、乔、阴、郁、胥(xū)、能(nài)、苍、双、闻、莘(shēn)、党、翟(zhái)、谭、贡、劳、逄(páng)、姬、申、扶、堵

冉、宰、郦(lì)、雍、郤(xì)、璩(qú)、桑、桂、濮(pú)、牛、寿、通、边、扈(hù)、燕(yān)、冀、郏(jiá)、浦、尚、农

温、别、庄、晏、柴、瞿(qú)、阎、充、慕、连、茹、习、宦(huàn)、艾(ài)、鱼、容、向、古、易、慎(shèn)

戈(gē)、廖(liào)、庾(yǔ)、终、暨(jì)、居、衡、步、都(dū)、耿、满、弘、匡(kuāng)、国、文、寇(kòu)、广、禄、阙(què)、东

欧、殳(shū)、沃、利、蔚、越、夔(kuí)、隆、师、巩、厍(shè)、聂、晁(cháo)、勾、敖、融、冷、訾(zī)、辛、阚(kàn)

那、简、饶、空、曾(zēng)、毋(wú)、沙、乜(niè)、养、鞠、须、丰、巢、关、蒯(kuǎi)、相(xiāng)、查(zhā)、後(hòu)、荆、红

游、竺(zhú)、权、逯(lù)、盖、益、桓(huán)、公、万俟(mò qí)、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赫连(hè lián)、皇甫(huáng fǔ)、尉迟(yù chí)、公羊、澹台(tán tái)、公冶、宗政、濮阳(pú yáng)

淳于、单于(chán yú)、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zhōng lí)、宇文

长孙、慕容、鲜于(xiān yú)、闾丘(lǘ qiū)、司徒、司空、亓(qí)官、司寇、仉(zhǎng)、督(dū)、子车(chē)

颛(zhuān)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yuè zhèng)、壤驷、公良、拓跋(tuò bá)、夹谷

宰父(fǔ)、谷梁、晋、楚、闫(yán)、法、汝、鄢(yān)、涂、钦(qīn)、段干(gàn)、百里、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gōu)、亢(kàng)、况、后、有、琴、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商、牟(mù)、佘(shé)、佴(nài)、伯(bó)、赏、南宫、墨、哈(hǎ)、谯(qiáo)、笪(dá)、年、爱、阳、佟、第五、言、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金汁是什么 古时候的金汁是什么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金汁,一民间中药名,将收集来的粪便,加上最好是上好的井水或地下泉,土得是红土。经多道工序后,埋入地下至少一年,一般20-30年后,才形成的中药。

做“金汁”和酿酒相似,封存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少也要十年才能用。“金汁”作药用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晋的《肘后备急方》,在之后的《本经逢原》《雷公炮制药性解》等,都有相关记载。金汁呈微黄色,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常与生地、水牛角等清热凉血药同用。在古代,金汁多用于守城,不仅可以烫杀敌人,还会使伤口多腐,难以医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郎姓氏的由来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上古周朝时,鲁懿公的孙子费伯率领军队驻扎郎城(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费伯的子孙就在郎城定居下来,并以邑名为姓,世代相传姓郎。

1、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鲁懿公之孙费伯,筑郎城居之(在山东曲阜),即私自占据郎城(今山东鱼台东北),子孙以邑名为氏而姓郎。其后有郎氏。

2、历史上南匈奴的姓氏。据《姓氏考略》记载,南匈奴有郎氏。

3、满族纽祜禄氏改汉姓为郎。 郎(钮祜禄氏)钮钴禄氏在镶黄、正黄、镶红等旗均有此姓氏,且属同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醋姓氏的来历 醋姓全国有多少人 醋姓怎么读念什么

全文共 291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醋姓,这个姓也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醋姓到底是什么来历呢?现在还有这个姓醋的吗?姓醋的全国有多少人呢?姓醋的又念什么呢?这些问题也非常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1、醋姓怎么读念什么

醋:读音作cuò(ㄘㄨㄛˋ),不可读作cù(ㄘㄨˋ)。

2、醋姓全国有多少人

醋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未列入当局“内政部民政总署”在2005年2月28日对台闽地区姓氏进行的统计,多以岐阳、新郑为郡望。今陕西省的西安市长安区、宝鸡市扶风县,江苏省的南京市,山西省,四川省,河南省,重庆市,台湾省等地,均有醋氏族人分布。

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姓,柴姓百万酱姓不足百人

生活用品系列姓氏统计数据

姓氏 人数(人)

柴 1350,463

米 380,302

油 6,651

盐 168

酱 少于100人

醋 955

茶 13,478

3、醋姓氏的来历

醋姓渊源一是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馈食礼祭司醋人,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二是源于地名,出自隋、唐时期新郑醋沟,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三是源于世称,出自古代文人俗称醋大,属于以社会世称为氏。新郑古称有熊,轩辕黄帝在此建都,秦时改县,从此沿用千年不改。

1.1、姓氏渊源

a、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馈食礼祭司醋人,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醋人,亦称尸人,是西周时期举行馈食礼祭祀的祭司。据典籍《仪礼·特牲馈食礼》记载:“祝酌受尸,尸醋主人。”馈食礼,是西周君主、王公举行的祭拜祖先的祭祀礼仪。其中所指的“尸”,就是古人在举行祭祀时,代表死者(即祖先)受祭的人,为一种特殊的祭司。而其中的“醋”,即“酢”,就是“尸”以祭酒回敬主人的一种礼,为馈食礼中的核心礼仪。“尸”,后来形成了职业化的祭司,称作醋人(醋士),专门承办帝王国君、王公贵族的祖祭之典,是非常特殊的祭司之一,享有崇高的地位,形如今天的殡仪司仪。

醋人(醋士),职业多为世袭,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醋氏,世代相传至今。

b、第二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隋、唐时期新郑醋沟,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醋沟,亦称酢沟、酢渠,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地名,为战国时期郑国之地,以酿造业出名。酸沟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的东郊,在东门外一里处。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记载有“役水(即潮河)自阳丘亭东流,经山氏城北,又东北为酢(醋)沟”的记载,说的都是同一地方。醋沟之所以形成村落,缘自这里的文人曾做醋卖醋,并因此而出名。唐朝时期的李济翁在所撰之《资暇录》中记载:“世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民之首……又云郑有醋沟,其沟东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曰醋大。”继而,他又说这些人“衣冠俨然,黎遮望之有不可犯之色,如醋之酸而难饮也。故又谓子酸子。”这就是称文人为醋子、酸子的出处。

相传,在隋、唐前后,新郑东郊有不少读书人,虽有知识,但穷苦潦倒,难入仕途,为生活计,只好酿醋卖醋。这些人用驴驮醋,到城区叫卖。因其衣冠楚楚,不同于一般商人,也不同于平民百姓,因此人们皆叫他们为“醋子”、“醋大”,俗称“酸文人”。他们的住地,有一小而浅的沟壑,于是人们称之为“醋沟”。“醋沟”带有明显的历史烙印,是古代凌辱、奚落文人的见证。尤其那些没有功名的落魄文人,只能靠卖醋为生,其社会地位之低下,由此可见一斑。醋沟之地毁于明朝。在清乾隆年间所撰之《新郑县志·山川志》中记载:“而今城东有小沟甚狭而浅,沟畔多瓦砾,雨后土人往往得碎金玉及历代古钱”。说明至清朝时期,醋沟已不复存在。主要的原因时自然变迁,由于醋沟临近役河(潮河),每遇河水泛滥,该地即被淹没,久而久之,这个有着特殊含义的醋沟即被洪潮所携之泥沙淤平,醋沟也就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在居于醋沟之住民,后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醋氏。无独有偶,郦道元在《水经注·续述征记》中记载:“自酱魁城到酢沟十里者也。”在《郭缘生·述征记》中也记载:“酱魁城至醋沟十里。”即在距醋沟十里处,历史上曾有一座酱魁城。其住民称酱魁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者,称酱氏。

c、第三个渊源

源于世称,出自古代文人俗称醋大,属于以社会世称为氏。醋大,在古代指贫寒的读书人,是古时候那些富贾、权贵、世人对贫穷的读书人的蔑称。有终生不得志之文人,以“醋大”谐称自己,称醋大氏,并为其后裔之姓氏,以戒“读书无以为益”,遂成一支醋氏,世代相传至今。

1.2、历史渊源

a、开始作为郡望

新郑县:郑国,就是上古所称之著名的“有熊”,轩辕黄帝在此建都。

帝喾时代,新郑为祝融氏之国。

夏、商时期,新郑属豫州。西周时期,新郑为郐国。

公元前770年,郑国将国都从咸林迁到今新郑溱洧水间,仍为郑,历三百九十五年,称郑。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将国都自阳翟迁于郑城。

韩国在新郑立都长达一百四十五年。韩国人都郑后设郑县,治所在外廓城内。

战国,新郑属韩国,韩灭郑后仍以新郑为国都。

b、秦时改制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灭韩,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为了区别陕西之郑县,将韩之郑县改为新郑县,从此沿用千年不改。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新郑、苑陵二县,属颍川郡。汉承秦制,新郑县、苑陵县属司隶部河南郡。王莽新朝改苑陵县为左亭县,治所苑陵。

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复改左亭县为苑陵县,与新郑县均属司隶校尉部河南尹。

三国,河南属魏。新郑、苑陵属司州河南尹。

晋朝泰始二年(公元226年),设荥阳郡,新郑并入苑陵县,治所苑陵,属司州荥阳郡。

东魏天平初年,分荥阳郡,设广武郡,苑陵县属北豫州广武郡。北齐、北周,苑陵县改属荥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恢复新郑县,隋炀帝大业初年,废苑陵县,并入新郑县,治所新郑,属豫州荥阳郡。

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新郑县为新郑、清池二县,属管州。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清池县并入新郑县,治所新郑,属河南道郑州荥阳郡。

五代时期,新郑县属郑州。

宋朝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废郑州,新郑县属开封府。

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恢复郑州,新郑县改属郑州。

金国时期,新郑县属南京路钧州。

元朝时期设行中书省,新郑县属河南省汴梁路。

明朝初期,新郑县属钧州,

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改属河南开封府。

清朝初期,新郑属钧州。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钧州改禹州,新郑属河南禹州。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许州为府,新郑改属许州府。

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又属开封府。

c、民国改制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新郑县属豫东道。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豫东道改名开封道,新郑县属开封道。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改设行政区,县署改为县政府,新郑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d、建国后改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郑县属郑州专区。

1955年改属开封专区,1958年属郑州市,1961年属开封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又改属郑州市。

1994年5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行批(1994)79号文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新郑县,设立新郑市(县级),以原新郑县的行政区划为新郑市的行政区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为什么古时候的人要睡瓷枕?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原因有三:1、夏季纳凉;2、保护发型;3、寄托感情。其实古人也是有布料软枕的,不过是冬天用的,不易保存,难以流传下来,所以很少见。

我们去博物馆参观时,都会发现古人枕头基本上都是又冷又硬的石枕、玉枕等;在内地农村生活过的老一辈,也领教过石枕的滋味,想软一点的可以选择藤制枕,但也偏硬。古人对瓷枕的喜爱,非常令人不可思议:瓷枕这么硬,古人真会用来睡觉吗?其实,瓷枕真正的使用方式并非直接将后脑勺枕于其上,而是把脖子枕在上面,或者以手支颐,斜靠在瓷枕上,也是一种不错的休憩方式。

古代人为什么喜欢睡硬邦邦的瓷枕呢?其实有很多史学家对此也进行过研究,其中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乘凉的工具:瓷枕真正的出现是在隋代,古人一般在夏天的时候用瓷枕,陶瓷枕头是古人度夏的必备神器。瓷枕的枕面长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内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以透风,四周能透气,由于瓷器表面有一层冰凉的釉面,很快成为古人夏季首选的寝具。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词句,其中的“玉枕”即是青白釉枕,这也印证了瓷枕是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

第二个原因跟古代的女性有关:我们要知道古代女性的发型有很大的讲究,而且说一个发型要好长时间,如果在中午休息的话,很可能会把自己的发型给弄乱了,但是此时用这样的枕头却可以保护自己的发型,避免再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整理自己的发型。而有了这样一个高度,就可以将自己的头发垫起来。

第三个原因寄托情感:其实在古人的眼中,枕边物有很大的寓意,这也是一种寄托情感的物件,因为可以在这样的瓷枕上画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图案,而这些图案也能够反映自己的心理状态。但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在上面刻一些图案,这样就可以把自己所有的思绪都寄托在这样的枕头上,这也是一种感情的寄托。

从战国时的青铜枕至明清瓷枕,其中元代的陶瓷枕,高度有20公分。古人枕这样的枕头,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以现代医学的观点;这种枕头很可以诱发颈椎疾病,可是没有任何医学文献记载古时颈椎病高发。目前流行一种说法;古人爱睡硬枕,是中国儒家礼仪文化的体现。古时文人认为;"睡硬枕、硬床,则骨头硬,风骨硬则身板硬,才能立于天地之间!"

除了这些又高又硬的枕头,其实古人也是有布料软枕的。从考古发现来看,枕头在各个时代发展出了各异的姿态,材质和形状各不相同。主要可以分为硬枕和软枕两类:硬枕除了瓷枕,还有玉枕、金银枕、铜枕、漆枕、竹木枕、水晶枕等。软枕以布、绢、毛皮等制作而成,内部填充布头、草叶、粟谷等物,以刺绣或者彩绘装饰,我们熟悉的“绣花枕头”就是这种软枕,只不过那是冬天用的,不易保存,难以流传下来,所以很少见。

看了这么多古人的枕头,晚上是不是睡得更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时候打仗为什么非要攻下城池?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时候打仗需要攻下城池会有三个原因,一是为了补充资源,二是战略意义,三是政治意义。在经过分析之后必然就会发现,在当时的年代根本就不可以忽略城池,因为这就意味着自己会放弃很多的优势。

一、补充资源

城池就会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可以储存武器,可以储存粮食。在打下一座城池之后,就可以用这里的资源来有效补充在作战时的消耗,而且也可以把后续的粮食运到需要打仗的地方。再者还会有人员的补充以及药品的补充,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必然肯定就会出现一些伤亡,而那个时候的交通并不方便,不可能会携带许多的物品。因此每占领一座城池必然就可以得到很多的俘虏,这些人虽然可能不愿意为自己效力,但是完全可以充当苦力。

二、战略意义

绕过城池并不是说没有办法实现,但是绕过的话就会被别人派出增援。这就意味着整个军队很有可能就需要分开来作战,就算支援的数量并不是很大,在此时也有可能就会骚扰到对方,这就应该保证进攻方在粮食这一方面可以直接送到根据地。就算在后续的作战过程中面临失败,也无需过于的担心,可以直接回到这里,然后去做进一步的打算,可如果直接跳过这里,这就意味着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言。

三、政治意义

在古代的时候大家都会知道城池的建设本来就和现代会有所区别,会把所有的人才和经济全部都放在一起,也会有很多知名度的人都会在这里,因此如果拿下一座城池,这就意味着可以利用这里的人去管理。还可以吸引周边的一些人才,毕竟在城池的边上,估计也仅仅只有这么一个,想要发展不可能会选择离开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Excel怎么按照姓氏求和?看完就了解了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1、选中一个单元格,将电脑输入法换成英文输入法。

2、在单元格内输入=sum(sumif(姓名列,{姓氏*},数值区域)),其中=sum(sumif(,然后选择姓名列,逗号,输入姓氏条件,记得要加花括号和引号,星号表示剩余的文本,求和区域选择数值列,将括号全部添加好,按下回车键,就会显示出按照姓氏求和的数值了。

公式解析:

sum是求和函数,sumif是条件求和函数,橙色的部分表示条件判断区域,这里需要根据姓氏判断,所以这里的条件判断区域就是姓名列,而蓝色部分就是判断的条件,判断的条件就是姓氏,绿色部分表示求和的区域,这里求和的区域就是数值列,总结起来,就是把姓名列作为条件判断的区域,把姓氏作为判断的条件,将数值作为求和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时候没有电天黑以后古人们都干什么?

全文共 1083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的科技是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丰富了,有很多的年轻人还非常的喜欢夜生活,在晚上灯红酒绿的大街上,都是年轻人的身影,可以说科技改变了生活。小编刚刚也是看到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故事或没有电,天黑以后古人们都干什么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在网上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182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只是它的实际用途还非常有限,在1831年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电流的发电机,以后的发电机都是根据同样的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从此人类进入了电器应用时代,各种实用电器开始出现了。

在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实用的白炽灯泡,中国最早的发电厂也是1882年建成的,它是英国人在上海租界设立的上海电光公司,慈禧太后是中国第一个使用电灯的人,本来慈禧是反对使用西方电灯的,外国人就使用金钱暗地重贿了慈禧的贴身太监李连英,他们趁慈禧外出之机偷偷地将电灯安装上了。

使用电都是近代以来的事情,那么在古代没有电,晚上的时间就非常难熬,天黑以后女人们都做些什么呢?首先看看男人们是怎么消磨晚上的时间的。

一、读书

古人爱读书,虽然照明设施和今天相比,相差甚远,但正因此,更能显出古代文人挑灯夜读的流行与普遍,这不仅因为古代没电视,没手机,没网络,可消遣的东西实在不多,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古代,“士农工商”的观念深入人心,只有读书才是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喝酒

古人晚上喜欢喝酒,喜欢露天喝,在四面透风的亭子里喝,在河边喝,送别的时候喝,相聚的时候也喝,武二郎一高兴,喝完酒上山打虎,在痛快了就醉打蒋门神,智深哥哥更牛掰,喝醉了拳打镇关西。

三、聚会

古人晚上聚会,大多是好朋友聚在一起,喝酒、猜谜、下棋等,伯牙和钟子期这对朋友,一起听曲弹琴,引出了高山流水的佳话,李白更是多情,晚上大老远去会汪伦,还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可圈可点。

在古代女人们的地位比男人低很多,读书、喝酒、聚会都不是女人可以做的,那么天黑以后女人们干什么?

一般家庭的女人通常都是在家里的,织布缝纫,绣花做衣,各个都是巧手,也样样拿手,因此在古时候,没有电也没有什么可以打发时间,女子们就会开始借着烛光,动手织布造衣,十分利索。

富贵家庭的女人在晚上就有一些其他玩的,她们会约几个好友玩纸牌,纸牌游戏起源于唐代,唐中宗的韦后就特别喜欢玩纸牌,随着社会变迁,纸牌类型也不断演变,古代女子玩纸牌,多是为了消磨晚上难熬的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时候的人们是如何拯救"单身狗"的呢?

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单身的问题不只是在今天,在古代也同样存在。虽然古代会把婚姻作为一项政策来实施,到了合适年龄没有结婚就算犯法,可是毕竟也不会所有人都能够顺利结婚的,有时候是出于经济原因,有时候是整个社会环境。李世民时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意颁布了一道诏书,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解决单身人群的问题吧。

单身狗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网络俚语,指那么没有恋爱对象或没有结婚的单身男女。特别是最近几年,单身这种社会现象越来越普遍,在中国古代也虽然实行的是早婚制度,男女通常在十几岁就成婚,但仍然存在不少单身的情况,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拯救那些“单身狗”的呢?

历朝历代都提倡早婚、多生的政策,甚至制定法规,严惩那些一直没有成婚的男女。比如在南北朝时期,朝廷的法令规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也就是说,如果您家有女孩年满十五岁,但还没嫁出去,那您一家人就准备坐牢吧。除了坐牢外,朝廷还要进行严厉的罚款,“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当然当时的朝廷也明白,造成单身的原因并非是男的不想娶、女的不想嫁,更多的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男女结婚要经过“三媒六聘”,期间男方除了家境不错外,还要向女方提供大量聘礼,否则是不能成婚的。如果男方连房子都没有,女方父母怎么会同意这门婚事呢?

特别是在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更没有经济实力来成婚,唐太宗李世民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话说在隋朝开皇年间,全国人口达到4600多万,但经过隋末战乱,到唐朝贞观初年,全国人口仅为1200多万。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可以说人口就是国家的财富与支柱,人口少,劳动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国家赋役的征收以及兵力的来源,这也是历朝历代皇帝们为何鼓励早婚生育的原因。为了拯救“单身狗”,李世民在即位初年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颁布了著名的《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来帮助广大单身青年,解决婚姻问题。

李世民在诏书中表示“朕肃奉天命,为之父母”,也就是说朕是仰承天命,做了皇帝,就是所有百姓的父母,所有你们的婚姻大事,朕也很关心。李世民首先关注的是那些没有房子、没有家业的青年男女,当然主要是男子,“其庶人之男女无室家者,并仰州县官人,以礼娉娶,皆任其同类相求,不得抑取”。

换言之,没有家业的男女的婚姻问题,由当地“州县官人”们负责,“以礼娉娶”,而且可以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得“拉郎配”。李世民还明确规定了男女成婚的年龄,“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另外对于广大贫困青年,李世民也没忘了他们,“若贫寠之徒,将迎匮乏者,仰于其亲近,及乡里富有之家,衰多益寡,使得资送以济”。

对于不能提供聘礼的人,由他的亲戚以及同乡之中的富户负责出资,帮助他们成婚。李世民还把“婚姻及时”、“户口增多”作为地方官员考核的重要指标。李世民的这项政策得到了广大群众支持,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到贞观末年,全国人口增长到1900多万,为唐朝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詹姓的历史典故,它竟然是皇族的姓氏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有皇室血统就有30个姓氏,占到百家姓中的三分之一,那么詹姓是不是皇族呢?

詹姓是皇族,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现在很多人认为占姓是比较准确的,其实不是这样的,现代并没有占这个性,占姓是詹姓的误用,现代人把詹写成占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因为国家推行简写字,很多的詹姓族人都以为占是詹的简写,现在很多地方族人都把詹写成占了,以至于人口姓氏普查中把詹和占分成两个姓,而事实上,只有詹姓一个。通过对詹姓进行普查,很多人也认为詹姓应该写成占,这是时代沿用的一种常见现象,只要说是詹姓,他们都会写成占。

詹姓是皇族,是詹文侯的后人,在古代也有詹国这个国家,所以詹姓是皇族姓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国有多少姓氏?百家姓是中国姓氏大全吗?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百家姓》上至老叟,下至孩童,可以说是无人不知,甚至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人也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可为何在百家姓当中“赵钱孙李”为首呢?这个《百家姓》是否是中国姓氏大权呢?咱们中国人为何会有姓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姓氏是标示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姓氏最早是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姓与氏的区别逐渐缩小,《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秦朝一统后,姓氏合而为一。

《百家姓》是一本记录中国姓氏的书籍,其内容来源于姓氏的发展。在《百家姓》之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商朝的甲骨文。战国时还曾有史官编著了《世本》,记载黄帝至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邑等等,可惜到宋朝已经逐渐毁坏。

《百家姓》是宋朝初期吴越地区的一个书生编撰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据史书记载,吴越国由钱鏐创立,是五代十国时期相对稳定的一个割据政权。钱鏐一再告诫子孙,如遇王者,不要兴兵,应纳土归顺。

后来的吴越王钱俶,曾为赵宋平定江南效力,宋太宗时更献国归宋,受封王爵。江浙的民众因此躲过战乱,所以一直感念吴越钱王。「孙」是钱俶正室王妃之姓,而「李」则是与吴越毗邻的南唐皇室之姓。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了百家姓的前四位。

《百家姓》并非只有一百个姓,原本是收集了411个姓氏,后来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根据「2018年全国姓名报告」,目前全国在用姓氏共计6150个,《百家姓》占全国户籍人口总量的近85%。王姓、李姓户籍人口数量均超过1亿,王、李、张、刘、陈5个姓氏户籍人口数量占据了头五把交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时候的书信叫什么

全文共 156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妻子给丈夫的书信,称为锦书、锦字;家人来往的书信,称为家书、家信;匿名的书信,称为飞书;死人留下的书信,称为遗书;酬答别人的回信,称为报章、回帖;皇帝的书信,称为仙翰;官场中下级给上级的书信,称为书启;非正式的书信,称为便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日本天皇为什么没有姓氏?天皇家为什么没有军人?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天皇,虽然在历史上曾经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但是现在的天皇,已经成为一个象征,手中并没有什么权力。但是天皇也是日本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很多国家的人都是有名有姓的,但是天皇却偏偏只有名字,没有姓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而且天皇家族当中尽管人数众多,却没有一个是能够参军当军人的,这又是为什么?

日本天皇确实是没有姓氏,也不算军人。日本宪法规定:天皇是日本国和日本民众整体的象征。很久之前的日本,站在权力顶尖的人被称为“大王”,在7世纪时开始使用“天皇”的称号称当时的“君主”。经过漫长岁月的变迁,虽然天皇制度一直保留,但是实际权力却越来越小,直到现在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象征性人物。

天皇为何没有姓氏

普通的日本民众称天皇一般是“天皇様”,其实日本不仅仅是天皇,连同皇族同样也不存在姓氏。在众多新闻报道之中,经常会出现“XX宫”的字样,比如现在日本今上天皇的二儿子被称为“秋篠宮”(あきしののみや),而“秋篠宮”并并非是他的姓氏,而是“宫号”。“宫号”是日本皇族男丁结婚独立以后被赐予的形式上的称号。(之前也有单身的皇子男丁创立宫家的例子),那么天皇为何没有姓氏呢?

在古代,天皇是处于“赐予他人姓氏”的一个角色,天皇的地位是超过姓氏的,没有人能够给天皇封姓氏,并且日本人很多,但是天皇自古以来就有一个,所以也没有必要有姓氏。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日本天皇家族被称为“万世一系”,并未出现过第二个天皇家族,其他国家的朝代更替必然皇帝也会出现更换,日本天皇没有和其他人进行比较的机会,所以天皇就一直没有姓氏的状态。

天皇是不是军人?

这个问题相当有趣,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号称“天皇军队”,可以想象天皇应该是军队的最高统治人。在旧的日本宪法中规定,天皇定位为“陆海军大元帅”的位置,而皇太子以及其他皇族也会被任命为不同的将官。

旧日本陆海军中有一些皇族成员,这些人被称为“皇族军人”。

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效仿英国王室的制度推行了皇族参军的行动。但是严格意义上讲,日本天皇并非实际的“军人”,明治、大正、昭和的前期(从1868年~1945年),历史进程上来看,从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到日本战败的这段期间,天皇可以称为“军人”,而其皇族也是可以参军的。

但是战后,在GHQ的主导下,修改了日本的宪法,规定了日本天皇包括皇族在内的成员不能够加入自卫队或者担任自卫队任何职务。从根本上也杜绝了天皇家族参军的可能,所以自此以后天皇不再称为“军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最古老的4个姓氏是哪4个?经常被误认为是日本姓氏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每一个人的姓氏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从上古时期开始,我国就有着姓氏这么个说法了,但是任谁也不敢保证百家姓中的姓氏他都认识。暂且先不说那些很少见很偏僻的姓氏,就拿姓氏的字数来说,从单字姓到十字姓,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出现过。其中有四个姓氏我们一直都以为是日本姓氏,但我们都错了,它们其实都来自中国

第四个是东门。我们一直都知道有一个叫西门庆的人,可是没想到东门也是我们国家的姓氏。东门姓出自于姬姓,源自于春秋时期,当时鲁庄公有个儿子叫公子遂,字襄仲,当时担任鲁国大夫的职位,因为他的家就在东门边,所以大家叫他东门襄仲。后来因为被逐出国家,后世继任家主的人为了纪念他,于是就以祖号“东门”为姓,以后就称为“东门氏”了。

第三个是端木,听到这个名字脑子里往往浮现出”端木磊“的画面,而不认识他的人就会以为这个姓氏是日本姓,毕竟是很少见的复姓。端木是很古老的姓氏,源自于东周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端木姓的鼻祖是著名大思想家的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即子贡)。原本端木姓分布十分广泛,但是后来他们大多数都把姓氏改为端姓、木姓、沐姓,所以现在很少有姓端木的了。

第二个是东野姓。东野姓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日本著名小说家东野圭吾,但是他们并没有什么联系。东野姓源于姬姓,当时武王伐纣之后分封众人,姬旦的长子伯禽代父受封,被封为鲁公。鲁公生了三个孩子,他赐给第三个孩子“子鱼”一成的东野田,让他自给自足,因此“子鱼”从此以东野为姓,以田为名,这就是东野姓来历。

最后一个就是新垣了。这个姓氏是最容易让人误会的了,尤其是在新垣结衣那么大的影响下,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姓氏来源于中国,可是事实就是这样。新垣姓来自于我国的南朝,徐陵的《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中有记载:新垣既筑,外户无扃。可见新垣的的确确是来自于我国,以后再看见这个姓氏的人就要注意了,不要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其实中国还有很多古古怪怪的姓氏,我们不可能去一一了解,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发现这些姓氏的时候默默记住,以免把别人搞得很尴尬。比如说“睾”姓和“操”姓,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在骂人,希望大家如果有一天看到了这个姓氏的人,一定不要取笑别人,毕竟姓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要学会互相尊重,大家说是不是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时候的街市上都会卖些什么?带你看一看古代街市有多热闹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看惯了现在热闹繁华的大街,两边陈列琳琅满目,挑选起来也是眼花缭乱,你有没有想过古时候街市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古代的街市也是有一个发展历程的,包括位置、开放时间、售卖的商品等,这些其实在很过古画中都有展示,只可惜我们观看画作的时候往往是看整幅画,而没有机会细致地仔细观看。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看一看,古时候那些热闹的街市。

最初的时候,分为“坊”和“市”,这两个名字,“市”还比较好理解,就是买卖商品的区域,而“坊”则是居民区,也就是说,居民区与商品区是完全分隔开的,并且如果不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划分区域还是会受到处罚的。这种制度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到隋唐,虽然能够强化城市管理,同时防范盗贼,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划分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自由,于是在唐朝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破坏这种里坊制度的行为不断出现,到了唐朝末年就出现了夜间依然灯火不绝的两市。

北宋时期,这种制度可以说全线崩溃,主要还是归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很多住户临街设门,店肆都朝着街道开设,招徕更多的顾客,流动的摊席也被固定的店铺所代替,使人们生活更加方便。在《东京梦华录》中,汴京街上就有旅馆、饼铺、两三层的酒楼这些商业化的区域与住宅、寺宇同时存在,就连中央政府官署附近也都开设有各种商业店铺,夜市也是十分繁华。

明朝时期的店铺也都很有意思,有装裱字画的、制作成衣的、药材店、各种金银器漆器磁漆店,卖书的、卖伞的、卖纸的、卖菜的、卖家具的、卖古董的、卖膏药的、卖绸缎的,还有酒楼、算命、花店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数不胜数,基本上和现在的商业街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卖的品种不太一样罢了。

古时候的街市并不像影视剧里那样只有一些出现频率很高的店铺,古人也是要生活的,店铺的存在也要像现在一样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衣食住行,琴棋书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