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司马光跟王安石作对吗(通用20篇)

司马光砸缸出自于我们熟知的《宋史》,此事发生在宋朝的光山。讲述了司马光用石头砸开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

浏览

298

文章

30

篇1:仰卧起坐你真的作对了吗?这样做才是正确,效果更好!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仰卧起坐更多的是锻炼我们的腰,你如果想练腹的话,建议不要做仰卧起坐,更多的是一个卷腹,就是在起的时候,一定要把腹腔里面的气吐完。我们要练腹肌的话做好是做仰卧卷腹,腰是一直弓着成为一个C型的,然后起身。起的时候呼气,下的时候慢慢吸气。

仰卧起坐就是你做不好,或者是你卷腹做不好的话,很容易我们的斜方肌参与,或者是颈椎参与过多,这样会影响我们的颈椎对颈椎不好,颈椎会感觉就是疼痛,所以说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把颈椎然后伸直,不要过多地低头,然后头不要抱着之前老师教我们的,仰卧起坐是双手交叉抱头,这是错误的,你把双手放在耳朵后面,肘打开微微的起,起的时候尽量尽可能的胳膊伸直,一定不要低头,这样就会对我们的腰椎是一个保护。

锻炼腹肌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让我们的腹肌显现出来,所以说锻炼腹肌的目的就是凸显腹肌,它腹肌是一个很耐疲劳的一块肌肉区,所以说我们锻炼尽可能的8到12个力竭组,每一组都尽量做到力竭,这样可以彻底破坏我们的腹肌里面的那个肌肉纤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司马光为何不纳妾?司马光有几个老婆?

全文共 178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在古代,纳妾是一种很寻常的行为,很多达官贵人们,只要养得起,就会在正妻之外纳妾,目的也就是给家里多添几个人口,人丁兴旺是古人的一种追求。不过在古代,有人纳妾,也会有人拒绝纳妾,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而司马光娶妻之后,却从来不肯纳妾,即便是妻子硬塞给他的也坚决不要,这究竟是为什么?司马光这一生究竟又有几个老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司马光砸缸”的典故应该是人人都知道的吧?历史上的司马光,不仅少年聪慧,还博学多知,年仅19岁就考上进士,进入北宋朝廷后更大放异彩。他的谥号是“文正”,这个谥号在古代是对文臣的最高赞美,宋朝319年的历史上,也就9个人拿到。

北宋学者程颐感叹:我这辈子见过很多人,能称得上完美一词的,也就司马光、邵雍、张载这3个。司马光生前历任开封府推官、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副使、尚书左仆射兼职门下侍郎(副宰相),死后仍从祀孔庙、历代帝王庙,堪称文臣表率。

当然了,司马光并不是完人,“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司马光”,只不过司马光性格温良正直、忠君爱友、思想教育方面成就很高,这才备受推崇。但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还是个难得的忠于婚姻的男子,他拒绝纳妾的故事非常有意思。3、司马光为何拒绝纳妾

古代的文人墨客多半爱流连秦楼楚馆,家中红旗不倒,外头彩旗飘飘,连宋徽宗也在外头养李师师,更别说宋朝还有“不杀士大夫”的习惯,士大夫们三妻四妾很常见。但司马光不一样,用南宋官吏赵逵的话来说,他“不近非色,不取非财”。

司马光的夫人姓张,名字不详(传说名叫张儒秀)。两人结婚30多年,张夫人竟然毫无怀孕动静,她急得很,经常在家求告老天爷,出门在外也注意做善事,就为了积点德,让上天垂怜赐个孩子。

反而是身为丈夫的司马光半点不急。在古代,聪明的正妻为了确保自己地位稳固,会给丈夫安排妾室,而不是等着丈夫变心,主动将新人拉进门。《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泼辣大胆,是府中出了名的醋缸,却也把自己贴身丫头平儿给了丈夫贾琏。

《古今谭概》记载了张夫人给司马光纳妾的过程,张夫人将新人打扮好,悄悄送进司马光的书房,没想到司马光连眼皮子都懒得抬一下,八风不动,坐在那儿继续看书——“乘间俾盛饰送入书房,公略不顾。”

这位美女可能觉得司马光看书太认真,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才能引起他的注意,于是她主动搭讪,从旁边书架子上随手拿了一本书翻看,半晌后羞涩地问道:“请问中丞大人,这是什么书呀?”司马光站得远远的,板着脸正色回答:

“此是《尚书》。”美女又几番挑逗,司马光不理不睬,她感到十分无趣,悻悻离开。司马光面对诱惑毫不动心,这一点倒是跟他的死对头王安石很像,王安石也是出了名的不纳妾不沾惹风尘女子。

北宋学者邵伯温(1055年~1134年)写了一本《邵氏闻见录》,里面有一些批评王安石的句子,但也提到了王安石(1021年~1086年)拒绝纳妾的事,比较可信。邵伯温说,王安石任知制诰时,夫人给他买了一个妾室。

结果王安石上来就问:“何物也?”女子回答:“夫人让我来伺候您。”王安石仔细问了下这女子的来历,得知她本来嫁给一个将官,将官负责押运物资,倒霉催地翻了船,家产散尽都不够赔,就将她卖掉了。

王安石听完不仅将女子完璧归赵,让他们夫妇团圆,还给了90万钱,让他们以后好好过日子。3、司马光的儿子是谁

司马光和王安石类似,他没有亲儿子,就过继了大哥的儿子司马康。

司马康还帮司马光做修《资治通鉴》的工作,《宋史》对他的评价很高,皇帝赏赐2000两银子他都不要,个性跟司马光一样。再说回司马光,他的夫人张氏有一回想在元宵节出去看看灯,顺便看看游人,没想到司马光居然酸溜溜地说了句:“难道我不是人吗?”

司马光与妻子琴瑟和谐,他也看不惯别人纳妾、找歌妓。司马光出任定武从事时,同僚们在外面风流都得偷偷摸摸地来,就怕被司马光撞见。偏巧有个人就是被司马光逮住了,只好说出实话,司马光叹气,写了一首《集句诗》:

“年去年来来去忙,蹔偷闲卧老僧床。惊回一觉游仙梦,又逐流莺过短墙。”虽然司马光句中充满调侃,但从字里行间来看,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其他人也严格要求是真的,这样的觉悟实在让现代男子汗颜。

宋朝元祐元年(1086年),67岁的司马光病逝,获赠太师、温国公,皇帝赐“忠清粹德”碑文,京城哭声震天,人人自发送葬。他下葬之后,很多人家依然对着他的画像,日夜祭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申公豹和姜子牙谁厉害?申公豹为什么要与姜子牙作对?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申公豹姜子牙,在《封神演义》同样都是元始天尊的徒弟,他们是师兄弟,但是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却一直都是敌对的,姜子牙做什么,申公豹都要对着干,姜子牙帮助西岐,申公豹就帮助商王,为什么申公豹要这样做呢?申公豹和姜子牙两个人究竟谁要厉害一些?虽然说最后是西岐胜利的,但是这就说明姜子牙更厉害吗?

其实对于姜子牙来说,申公豹一直都在阻止他,是坏事,也是好事。之所以是坏事,自然不用多说,自己想要办什么事但是总是有一个人在阻止你,能不坏吗?但是这也算是好事,毕竟如果不是申公豹一直在干扰,不断的拉人过来送人头,姜子牙也封不了那么多神,这样看来,申公豹也算是封神的一大功臣了。

申公豹就相当于姜子牙的神对手,有一个这样的对手不断地挑衅姜子牙,他的能力也会比之前高出很多来的,毕竟姜子牙的最终大业就是封神,而辅佐西岐只是封神之路上需要完成的“前戏”,当西岐成功取代商朝建立周朝之后,封神大业算是开始,也算是结束,而如果没有申公豹,姜子牙也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了。

至于说申公豹和姜子牙谁要更厉害一些,其实也算是难分高下的。他们两个毕竟一起在元始天尊座下修行了几十年,几十年的时间自然不至于一点感情也没有,但是是什么样的感情就不好说了。若论单打独斗,不借助任何法宝,相信姜子牙完全不是申公豹的对手,这或许也是申公豹有些自命不凡的原因,任谁看到一个明明比自己弱却担当大任的人,心里都不会舒服的。

所以说,申公豹完全看不起姜子牙,但是偏偏元始天尊就只把封神大业交给了姜子牙,那申公豹心里自然更不是滋味了,再加上姜子牙一点也不愿意去封神,他倒是希望和申公豹换个位子,自己继续留着修炼,让申公豹去封神,奈何这是元始天尊的命令,姜子牙也不敢违抗,只有硬着头皮去封神了。

两个人入门的时候,申公豹已经学会了一些法术,但是姜子牙完全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只是因为时间上早了一点,姜子牙就成了师兄,申公豹自然更不爽了,这种情况下,申公豹如果不跟姜子牙作对,那反而不正常了,毕竟申公豹不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他希望证明自己,如果给他一个机会,他也一定可以证明自己。

只是申公豹心术不正,纵有本事也难当大用,姜子牙虽然在法术方面比不过申公豹,但是他的为人方面比申公豹好了不止一个等级,自然姜子牙最后能够获得封神大业并且成功完成,而申公豹只能是一个反派人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司马光写的史书叫什么 司马光编年体史书是什么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光写的史书叫《资治通鉴》,通常简称为《通鉴》,这是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资治通鉴》的内容主要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是他耗费了19年的时间完成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后世影响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外,几乎都不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司马光墓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光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光墓及祖茔坐落于山西省夏县城北15公里的鸣条冈。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夏县涑水乡人,世人都称之为“涑水先生”。他是北宋宝元年间的进士,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著有《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重要的文献。

墓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东倚太岳余脉,西临同蒲铁路。司马光祖族多人都葬于此处,明、清及民国曾多次修葺。陵园的中部是祠堂,左边是茔地,右边为余庆禅寺。墓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猪、石羊等二十多件石雕。墓园的院墙以红砖垒砌,环绕在墓的周围。

祠堂建于金皇统九年(1149年),祠堂的正中原来塑有司马光像,周围立碑,今天塑像已毁弃不存。祠堂前有五座碑亭,碑亭内保存有司马光神道碑四块,俗称“杏花碑”,原碑为苏武撰文并书,宋哲宗御篆额,曾没于土中,后在杏树下掘出,因此得名,但是已经剥蚀的十分厉害,漫漶不清。现碑为金代所刻,明嘉靖间选巨石,依照宋碑的模样,重刻碑文并建立了碑亭。明碑高7.33米,龟趺、碑首为宋代的原物,碑额御篆“忠清粹德之碑”六个大字,中间小字为“元佑戊辰崇庆殿书”,字体苍劲雄厚。碑楼是砖塔结构,重檐歇山顶,雕梁画栋,装饰秀丽。

祠堂的左侧为茔地,茔地内有五座大墓,东西向成一轴线,两侧侍立着十几对石人、石兽。茔地现在还保存着三块石碑,其中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诸、熙宁八年(1075年)司马浩碑的碑文都是司马光撰写的。

余庆禅寺是司马光祖坟的香火院,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是司马光奏请守护祖茔而建的。元丰元年(1078年)敕牒建香火寺余庆禅院,牒文刻石仍保存在寺院的后边。元丰八年(1085年)敕赐“余庆禅院”额。殿内现保存有释迦、燃灯、弥勒三尊大佛,佛像端庄凝重,塑工细腻,不愧为宋代的佳作之一。佛像的两侧有二胁侍、二金刚,沿山墙两侧塑有十六弟子。

1988年1月,司马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巧媳妇作对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很早以前,有一个老实巴脚的农夫,娶了一个巧媳妇。两口儿过日子,男的种附近财主家的佃田,女的一年到头帮财主纺纱织布,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这家财主,两代都是秀才。这天中午,老实巴脚的农夫耕完田,回去吃中饭,就把耕牛拴在坡里。

谁知吃过中饭来一看,耕牛不见了,急得他四处寻找。最后,在小财主掌管的私塾门前,才把耕牛找到。但是,小财主不让牵走,说耕牛是自己的。于是,两下就争执起来。老财主假意上来评理,推说:“黑毛猪儿家家有。这头耕牛你说是你的,他说是他的,谁也扯不清白。我来出个对子,谁对上了,耕牛就归谁。”

小财主一听,满口答应。

老财主就说,这个对子里要有“尖尖,圆圆,千千万,万万千”,最后还要回答别人的问话,说一句“那还消说”。

小财主十分神气地抢先说道:“我的笔苞儿尖尖,笔杆圆圆;写出的大字是千千万,写出的小字是万万千——”老财主接口问道:“那你一手字肯定写得不错吧?”小财主回答道:“那还消说!”

常言道:急中能生智。老实巴脚的农夫先是气急得没法,听了小财主的应对,立刻说:“呸!分明是我的头儿尖尖,鞭杆儿圆圆,耕出的大田是千千万,耕出的小田是万万千。要是哪个问我:那你一手田肯定耕得不错吧?我就会回答他:“那还消说!”

老、小财主一听,连声说:“不行,不行,第五句要别人问,你回答。”小财主当即宣布自己“赢”了,准备牵牛回家。

“慢着!”随着声音,赶来一位衣着朴素、品貌端庄的女子,这就是农夫的“巧媳妇”。她向老实巴交的丈夫说:“他们这是故意刁难。也不过是篾穿豆腐——值不得一提。你放心,我现在就让他俩争着来问我!”巧媳妇说完,便转向财主,叫他们听着:“我的脚趾儿尖尖,手指儿圆圆,养活的大混蛋是千千万,养活的小混蛋是万万千——”老、小财主一听气坏了,忙争着相问:“你这是在骂我们吗?”巧媳妇气愤地回答道:“那还消说!”人们望着巧媳妇同丈夫牵牛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孩子厌学专门和父母作对怎么管教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厌学怎么管教

孩子到青春期的时候都有可能会厌学或者是跟父母作对,这个时候其实要注意不能太过于急躁,可以先和孩子进行沟通,尤其是在孩子比较冷静的时候找到真正厌学的原因,比如孩子是否某个地方没有学会或者是在学校受欺负了等等。

在跟孩子进行沟通基本上硬碰硬这一套是行不通的,因为孩子处于叛逆期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保持一种好的态度跟孩子进行心理上的交流,看一看孩子在哪方面有需求,然后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基本上解决事情之后,孩子也就能够理解家长的不容易。

平时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孩子,并且平时要多关心孩子,很多孩子都是因为家长比较忙碌过早的关心,所以导致在叛逆期的时候出现厌学的情况,甚至学习成绩直线出现了下降的问题,要让孩子处于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中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司马光有哪些成就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1

司马光在一生中主要的成就就在学术这一方面,其中司马光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主持编纂《资治通鉴》;历仕四朝,政绩卓著,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2

在这一段时间内,司马光就主持着编写出了将近400多万字的一本史书,这就是资治通鉴。司马光当时在他住的地方开始编写这本书,这个地方环境非常的好,而且其中的布置很简单,这也就反应出了司马光的情调还有他的追求。当时资治通鉴的书局在汴京的时候就已经准备成立了,而书局就在司马光的住处。

3

司马光为了编写这本书费劲了很多的心血,在这本书写完不到两年的时候司马光就因为太疲劳就去世了。《资治通鉴》这本书从一开始编写一直到最后确定下来,司马光都亲自去动手,从来不借用他们的帮助。这本书中有很大的编年史,这本书一共294卷。这本书从战国初期一直到后来赵匡胤把后周灭了之后。

4

这本书一共写了1362年的时间,司马光把这1000多年的历史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还有历史上面发生的事情都写了下来。而且对于一些事情发生的原因还有发生后的影响都写的非常的清楚,让看这本书的人能够看得非常的明白。当时这本书编写出来之后的影响非常的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年人经常进行哪些]臂跑动作对健康有益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臂跑对养生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养生会有非常大的辅助作用:能延缓随年龄增长而带来的生理机能衰退,对防止早衰有益;持之以恒地进行臂跑可加速体内脂肪、糖和蛋白质的分解,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外周血液循环的阻力,从而减轻心脏工作的负担,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延长机体各脏器的工作寿命;臂跑还可刺激机体产生较多的体内免疫辅助剂,使免疫系统功能增强,从而起到抵抗病毒、细菌感染和抑制并杀死体内癌瘤细胞的作用;臂跑还能促进人体释放一种“欣快物质”——内啡肽,该物质可使人心情愉悦,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对消除负性情绪、怡情养性大有益处,那么老年人经常进行哪些]臂跑动作对健康有益呢?

臂跑有以下4个基本动作:

1、单车手:仰卧,手臂向上伸直,用手模拟脚蹬车一样的动作,做1~2分钟。

2、飞翔:站立,两臂向身体两侧平伸,慢慢扇动手臂,进行鸟拍翅膀似的动作,做1~2分钟。

3、打沙包:想象面前有一吊着的沙包,用拳头击沙包,或与一个假想对手拳击,做1~2分钟。

4、抛球:将球抛向空中,然后接住。或将球掷到地上、墙上弹回接住。若无球,则可做模拟运动。每臂做10次,稍稍休息后再做10次。

需要注意的是,在从事臂跑活动前,先要做好准备活动,即活动手指、甩动手腕和手臂,以促进血液循环。准备活动做1~3分钟即可。其次,人在做臂跑时,不得随意增加运动强度和延长运动时间。因为作为温和运动的臂跑是以有氧运动为基础的,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体供氧充分,糖、脂肪的分解都是在有氧状态下进行的,这样就可减免“活性氧”和其他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怎样的?司马光从缸里救出的人是谁?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我们小时候应该都听过,算是父母哄小孩睡觉的必读故事了。但是司马光之后的事情大家有了解过么?还有司马光从缸里救出的人到底是谁呢?这可算是一辈子的救命之恩了,不知道那个被救的人有没有报答司马光。其实这两人后来还真有交集,但是人生就差了很多,几乎是吃尽了苦头,一起来看看他们后来的故事吧。

小时候看赵丽蓉老师的小品,印象最深的就是司马光砸光的包袱,我想主要还是大家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的原因,千百年来,作为极佳的儿童启蒙教育,无数人口口相传着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同样也让司马光流芳百世、家喻户晓。

那么问题来了,被司马光所救的那位,掉进缸里的小孩究竟是谁呢?有谁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作为故事的男二号,吃苦受罪,但和司马光的知名度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啊。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的河南光山县,司马光的父亲时任光山县令,司马光在此诞生,所以取名为光,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查找光山县志等资料,终于找到了那个掉进缸里的孩子的名字,他就是上官尚光。

上官尚光与司马光是儿时好友,名字都带个光字,想必两家父母取名字的时候有商量吧,根据《宋史》等书记载,司马光从小就是神童,七岁就能读懂《左氏春秋》。

砸缸事件发生的时间,也正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具体过程就不赘述了,大家都知道,当然这里边并没有提到上官尚光的名字,现代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也对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一个七岁的小孩,就算能想到砸缸救人,但他真的有力气砸破可以装一个小孩的大缸吗?很多人想必也都有类似的疑问,其实,司马光砸缸确实有虚构的成分,准确的说他砸破的那个东西,其实叫做瓮。

我们现在印象中的大缸,是很厚很结实的一种东西,在宋代还没有制造这种大缸的技术,这种大缸的技术是清朝时期才改进的,材料中参杂了铁等金属,非常结实,七岁的孩子确实很难把它砸破。

根据史书记载的用词,司马光砸的就是瓮,而非缸字,区别在于瓮的口小,缸的口大,成语请君入瓮,说的就是这个,当时瓮的材料大概就是陶或者瓷,相对于现在的缸,要脆弱很多。

既然砸的是瓮,为什么要说司马光砸缸呢?主要还是一个押韵的问题,司马光砸光还是司马光砸缸,都很押韵,司马光砸瓮就感觉很拗口,瓮和缸勉强算是一种东西,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变成了砸缸。

也就是说,砸缸是后人因为押韵改的标题,标题党,砸瓮才是真实情况,这个故事还是很真实的,被司马光所救的上古尚光,长大后经商赚了不少钱,还专门重金修了一个亭子叫做感恩亭,感谢司马光的救命之恩。

而司马光后来考中进士,官至宰相,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相比于司马光的人生成就,砸缸其实就是一件小事而已,最早并非是砸缸让司马光出名,而是司马光有名后让砸缸的事发扬罢了。

正因为如此,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上官尚光,才不为人知,如果上官尚光也做了官,那个这个故事肯定就变成了司马光和上官尚光双主角了,古代社会也很真实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的意思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意思是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这句话出自《宋史·司马光传》,主要讲的是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已经稳重的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给家人讲他学到的知识,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不小心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桃李满天下指的是司马光吗?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

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这一名句出自《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载:狄仁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桃李满天下”这一名句出自《资治通鉴回: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载:答狄仁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它比喻一位长者或老师所培养的众多的精英后辈和学生,遍布天下各地,因而称为"桃李满天下"。

狄仁杰(别称:狄国公,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被阎立本誉为“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狄仁杰任宁州刺史时,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百姓爱戴。他任江南巡抚史时,焚毁大量淫祠。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武则天对他十分信服。他任宰相后,对武则天的弊政多所匡正,为下启开元盛世做出了贡献。700年,狄仁杰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如何评价北宋名臣司马光?一句话概括:忧民误国!

全文共 2558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司马光,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从小时候的司马光身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勇敢而且机智的少年。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五好少年长大之后却成为了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刻苦勤奋,为官清廉,却又顽固保守,不愿变革,身居高位的他把一个刚复兴的王朝推向了毁灭。观其一生,概括来说就是:忧民误国!

司马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小编认为:

1、他是一个五好少年

五好少年是每个孩童的理想。而司马光从小就是自带五好光环的好少年。

记得那是一次例行的玩耍,一个小伙伴毫无征兆地不小心掉到了水缸里,就在大家惊慌失措,不知道去叫家长还是叫家长时,少年司马光当机立断,举起水缸旁边的石块对着水缸奋力砸去。随着几声有力的巨响,水缸破了,水流光了,小伙伴得救了。

这是一个光辉四射的故事,以至于当时的京洛之地都知道这样一个励志故事,1000年后,他的事迹成功入选义务教育语文课本。

这个完美秀智商的故事完全够吹个几十年了,类似故事还有孔融让梨,但是司马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司马光天资聪慧,7岁就可以背诵《左氏春秋》,这种智商正是参加科举的好苗子。1038年,20岁的司马光高中进士,成为一员官僚。此时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也在官场任职,给了司马光很多指点,为司马光走得更高更远做好了铺垫。

司马光是个好官,在地方任职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取得“政声赫然,民称之”的政绩。后来随父亲好友庞籍一起在西北担任要职,为对付西夏坚定执行禁绝互市和修建碉堡的战略,取得良好的效果。

卓越的政绩为司马光赢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领导仁宗皇帝注意司马光已经很久了。1061年,司马光被提拔到中央。

2、他是一个心系天下的官僚

来到中央的司马光,准备大展宏图了。

但是,此时北宋的社会矛盾已经非常严重。《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停战,而在西北也在不断对西夏进行战略压缩,所以整体而言宋朝的战斗减员逐渐减少。

北宋无战事固然有利于社会安定,但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战斗力滑坡,后来的“靖康之变”中就是证明。而且,为了减少甚至杜绝地方社会不安定因素,北宋制定了将罪犯刺字充军的制度,所以军队的规模不断膨胀。

北宋的军队数量为历朝最高,但是战斗力却着实不敢恭维。这其中固然有失去燕云十六州和河西之地的无奈,但更多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制订的轮戍法的弊端。

面对这一切,司马光很痛心。

从科举考场走出来的人基本都是儒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司马光也不例外,在司马光看来,北宋朝廷之所以积贫积弱,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北宋朝廷不合理的征兵政策。

很多人说《澶渊之盟》每年只需要30万贯钱,就可以让辽国这只北方猛虎服服帖帖,而且宋辽互市可以将送出去的钱很快赚回来。

这都是扯淡。且不说北宋这样卑躬屈膝会给中华民族的精神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赚回来的钱,多少是真正给国家减轻负担了?特别是还有西夏在西北虎视眈眈,北宋的军备一直没有减少。没有质,量再多也是白搭。但没有办法,北宋的军制已经积重难返。不仅如此,北宋还主张在西北地区招收“义勇”,也就是民兵。大量民兵的招收不仅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更加重了财政的负担,所以司马光坚决反对,甚至与宰相韩琦公开辩论。但很可惜,最终朝廷没有采纳司马光的建议。

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心系百姓的好官僚。在司马光看来,治国的第一要务,就是节省民力,减少支出。北宋如此庞大的经济基础,只要做好节流,国库自然就会丰盈。

这也成为司马光为官执政的基本准则。

3、他是一个不愿意变革的官僚

司马光和王安石是好朋友,铁哥们。

变法这个事,对于二人而言,可以说是殊途同归。而且二人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富国强兵。

所以二人的矛盾也是对事不对人。

但二人的矛盾,却超越了二人的朋友圈,超越了朝堂,成为北宋党争的导火索,并最终极大地消耗了北宋的国力。

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司马光主张轻徭薄赋,爱惜民力,简单说来就是不折腾或者少折腾。毫无疑问,这是最经济最简单的方式。但是王安石不这么想,在王安石看来,北宋的社会已经病入膏肓,如果再不进行变革,这个国家迟早要亡!

治大病用猛药!王安石偏向法家思想,成为坚定的改革派。

而时任领导宋神宗是一个不安分的皇帝。在他的心里,始终有秦皇汉武霸业的伟大志向,所以王安石成为他实现目标的最好助手。对王安石变法,神宗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大力支持。

但北宋的守旧势力太庞大了,仅凭王安石加宋神宗,无法打破僵局。此时的王安石寄希望于对西夏“河潢开边”的胜利,只有这样的胜利,才能说明变法的正确性和正当性。幸运的是,王韶收复河湟之地3000里,取得重大胜利,一切似乎都柳暗花明了。

但俗话说: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王安石太着急了,制定的政策又缺乏实践的考验,不久后各种弊端纷纷暴露,特别是针对农民朋友的“青苗法”,这其中隐藏的弊端让司马光非常焦虑,随即上书反对。但神宗坚持变法,反对无效。

于是司马光被贬谪,开始了长达15年的《资治通鉴》编纂工作。

此时的司马光是旧党的代表。旧党虽保守,但出发点也是忧国忧民。

4、他是一个格局欠缺的宰相

1084年,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获得神宗赐名并作序,声望达到顶峰。不久,随着宋神宗去世,王安石变法宣告失败,旧党代表司马光重回政治中心,成为宰相。

上台后的司马光开始了对新党的全面清算,对王安石变法的种种弊端,司马光大胆进行了废除,基本上所有的新政都惨遭封杀。

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很多新政确实在实施中变了味,废除他们对老百姓而言实在是大快人心。

但是在对外作战上,特别是对西夏问题上,司马光的举措就真的非常误国了。

作为新党阵营的重要人物。王韶“河潢开边”的成功不仅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坚定的理论支持,更为北宋拓展了3000里疆土,实现了对西夏的战略包围,为下一步彻底搞死西夏打下了基础。

然而,司马光上台后,本着节省民力的思想,主张放弃新开拓的河西六州,将吞下的土地如数归还,西夏又一次起死回生!

司马光死后,新党再次上台,北宋再次开始了对河西的开拓并取得成功,将势力延伸到新疆境内。但经历了司马光的折腾,北宋大量消耗了国力,可以说得不偿失。

司马光放弃河潢之地是出于节约财政的考量,毕竟经营新国土需要大量的财力。但是,从大局来看,司马光的行为确实不利于了北宋的外部生存,一个西夏的存在让北宋不得不保持更大规模的常备军。

司马光概括起来就是:忧民误国司马光,北宋朝堂第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司马光砸缸时,救出的小孩是谁?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

司马光砸缸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而当时他所救的就是上官尚光。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关系非常的好,度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童年生活。

上官尚拥有着比较优越的家庭条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富裕家庭,而且也是一个非常有知名度的富二代。当时大概在7岁左右一大群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耍,大人在里面谈论着一些朝廷之事。司马尚光小小年纪完全不知道眼前即将就发生一个危险。小伙伴看到眼前有一口大缸,也非常好奇里面到底是什么,他马上就说,这可是父亲的宝贝,小伙伴们根本就不相信,认为这肯定就是撒谎。

所以马上就起哄,你不如把宝贝全部拿出来,如果没有拿出来的话就不愿意相信,就是因为太滑一个不小心直接就掉落到其中。宋代的家庭为了能够有效预防火灾,会在里面放上很多的水,就是希望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当他掉入到其中之后只会扑腾,根本就没有力气呼救。其他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乱,一直都分析着应该怎么去救朋友,突然发现周围也有着很多的石头,所以马上就砸向缸,就这样在猛烈的撞击之下,很快就碎裂,听到呼喊声的大人也全部来到了所有的人纷纷的夸奖,这一个小孩子真的非常的聪明,为了能够表示感谢,为了能够有效记住救命之恩,更是把自己的名字更改,从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关系真的非常的亲密。司马光在长大之后也同样进入到朝堂,朝堂之路非常的顺利。上官尚书虽然进入到朝堂,但是官场之路也同样有一些坎坷,在经过几次的科举之后,才终于得志之后更是平步青云,直接成为了北宋的宰相。

但是无论怎么样,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不错的,也有人会觉得这其实就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毕竟时过境迁,如果自己真的飞黄腾达,相信也不愿意和过去的人有牵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为什么苏轼和司马光都反对王安石变法?真正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133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王安石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当时的王安石非常爱国,他希望通过自己变法来改变当时北宋贫困的处境,于是,王安石发起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在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为什么苏轼司马光要极力反对呢?真正原因是什么?有的人说王安石变法触及到了苏轼的利益,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722年,已经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后,自己第四个儿子胤禛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在康熙在位的末期,出现了九王夺嫡的情况。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够顺利继位,隆科多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在雍正的皇位逐步稳固之后,却对自己昔日的恩人隆科多痛下杀手。那么,雍正为何要除掉隆科多呢?其实,这有两方面的原因,无论是隆科多还是雍正皇帝都心知肚明。

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隆科多的职位是九门提督。当时,九门提督可以调动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总计3万多军队。九王夺嫡的形势愈演愈烈,对于各位皇子来说,隆科多倒向谁,谁的胜算就能增加一倍。最终,隆科多倒向了老四胤禛。不得不说,丰台大营的野战军、京师的内卫军、皇宫的警卫部队,都在胤禛的控制下。所以说,老八集团根本一点机会都没有。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够顺利继位,隆科多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雍正登基的初期,为了报答隆科多,雍正皇帝给予了隆科多一系统的特权。雍正皇帝从来不喊隆科多的名字,而是称呼其为舅舅。以至于其他官员没办法,只能称呼隆科多为皇帝舅舅隆科多。由于隆科多和年羹尧关系很差,为了调节二人的关系,雍正皇帝想了很多的办法。但是从雍正登基的第三年开始,雍正对隆科多的态度开始急转直下。这里面原因很多,一方面是雍正的皇位已经稳固,另一方面则是隆科多有点忘乎所以。

隆科多当时身兼很多职务,清朝的人事任免由隆科多负责。隆科多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将自己的很多亲信都安插到了重要岗位,雍正皇帝对此十分恼火。还不仅仅如此,隆科多还喜欢自比诸葛亮。但是如果自己是诸葛亮,那雍正皇帝是刘阿斗么?其实隆科多如果精明,就应该立刻回家养老。历朝历代中,居功自傲的官员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王翦、郭子仪等大将就明白这个道理,一旦功成名就立刻开始明哲保身。

年羹尧和隆科多这对死对头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两个人都会高调。对于雍正皇帝来说,这两个人对自己有恩,但不希望被处处要挟。雍正皇帝当年竞争皇位的时候,肯定也用了不少的阴谋诡计。皇帝不喜欢这些事情被曝光,但隆科多是一个大嘴巴,一喝醉酒就开始各种吹牛。在登基的初期,雍正当然不敢动手。但随着地位的稳固,雍正皇帝开始清洗当年的旧人。那些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最好只有雍正一个人知道。

其实在年羹尧垮台之后,隆科多已经察觉到了什么。隆科多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可是为时已晚,雍正皇帝是那种一旦翻脸就立刻报复的人。在雍正登基的第5年,隆科多被解除了一切职务,然后被终身囚禁。几个月之后,隆科多死了在了监牢中。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隆科多与皇三子弘时勾结。隆科多垮台之后,弘时为了杀人灭口,派人秘密除掉了隆科多。这仅仅是一个说法,但皇三子确实在同一年被囚禁,这个说法也是有根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青春期女孩为啥就喜欢和妈妈作对 找对方法 化敌为友不难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但也可能引发叛逆行为,挑战亲子关系。父母应理解叛逆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化解叛逆,建立友好的亲子关系。通过弱化反应、给予独立机会、肯定与赞美、亲子沟通和借助教育资源,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这一过程可能充满挑战,但也是孩子成长的必要部分。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但也是家庭关系中常出现挑战的时刻。许多母女关系在这个阶段面临问题,女孩开始与妈妈对立,将妈妈视为"仇人"。将分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并提供一些方法,帮助父母建立更亲密、友好的亲子关系。

一、为何青春期女孩与妈妈对立?

1.寻求独立:

青春期是孩子寻求独立和自我身份的时期,他们希望摆脱父母的控制,这常常表现为与妈妈对立。

2.焦虑感:

孩子在青春期时可能担心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认同,但又希望摆脱过多的关注。

3.母亲的掌控欲:

母亲通常承担更多的教养责任,她们可能因为焦虑而试图过多地掌控孩子,这可能会引发孩子的反抗。

二、如何化解叛逆,建立友好关系?

1.弱化反应:

家长应保持冷静,不要对孩子的叛逆行为作过激反应。过度反应只会激发孩子的反抗,冷静理智的态度有助于父母掌握主动权。

2.给予独立机会:

父母可以尝试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独立决策和承担责任,这有助于满足孩子的独立欲望。

3.肯定与赞美:

孩子在青春期需要父母的认同和爱,父母应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赞美,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4.亲子沟通:

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渠道非常重要。父母应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避免冷漠和嘲讽。

5.教育资源:

父母可以借助教育资源,如书籍和专业咨询,来更好地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为亲子关系的建立提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说明的道理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生平著作甚多,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还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砸缸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的道理遇到事情应该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变换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司马光砸缸简介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勤动脑,遇到紧急的事情时也要沉着冷静,镇定地思考正确的对策,冷静地解决问题。《司马光砸缸》讲述了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了失足落于水缸里的小孩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生平著作甚多,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还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司马光故居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光故居为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光故居景区位于光山县城正大街中段,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北宋真宗时期为县署官余,宋真宗天喜三年(公元1019年)农历十月十八日,司马光出生于此。据县志载:官舍面南二进,院为四合院落,大门门屋北檐外有照壁,有前厅、厢房、书斋、后堂等。都为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院中植柏树、胡桃、梧桐、中置一井(司马井)。宋嘉定十年(1217),县城遭金兵袭扰,官余舍毁而再复。明洪武八年至十年(1375—1377)间,知县黄德昭迁治另建新署,自此,县署及官舍移办学宫所用。清初,官舍在学宫之内为训导署,之后,训导署圮,井亦随址弃于学宫西墙外为民间所用。至清乾隆五十年(1785),在清理学宫故地时,将井、地收归旧制。1980年,司马光故居被光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对故居进行了修复;2004年,故居被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祖籍山西,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自幼聪慧好学,宋仁宗宝元六年(1038)。考入进士甲科,历任仁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任天章侍制兼侍讲、知谏院、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卒赠“温国公”,谥文正,赐“忠清粹德”碑。著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是巨大深远的。司马光故居是他的出生地,故居中的司马井、养粹亭都是为纪念他而建。据明、清《光山县志》载:“井在光山县治东儒学教谕舍前,宋司马池为光山令,生子于官廨,汲此井水以洗为名‘光’”。宋代以来,邑人曾建亭于井上,题曰“养粹亭”,因年代久远,井亭塌毁。明万历年间(1067—1620)复修,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杨殿梓再修养粹亭。民国庚申年(1920),邑人重浚司马井。司马光在这里度过童年,著名的“司马光砸缸”的典故也出于此地。2004年6月1日,国家邮政局在故居成功举办了“司马光砸缸”特种邮票首发式。

故居经过全面整修,占地面积1330平方米,现有东、西两门,四合院落格局。南设有司马光生平展室,北为后堂民俗展室,院中心为司马井、养粹亭,西院墙下有“司马光砸缸”群塑像,千年古柏植于东门外边,院内曲径通幽、花草繁茂、小桥流水,典雅秀丽。故居内收藏有宋代石碑刻、元代石狮等珍贵文物。

司马光故居位于光山县城繁华地段的正大街中段,距离邓颖超祖居仅有500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依托京广铁路的重要枢纽站的信阳市,大广高速和沪陕高速所设的出入口离光山县城各1公里和5公里,县城内公交县路齐全,景区内各项服务设施齐全,有可提供数百人同时就餐的司马光宾馆,距邓颖超祖居约500米,景区内配有专职讲解员约4名,完全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景区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包括:医疗点、购物中心、旅游咨询和投诉服务中心、游客休息室、安全保卫办公室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司马光故居与邓颖超祖居共有停车场一处,面积约1500平方米,可容纳约六十余辆。

司马光故居景区东距大广高速光山出入口1.5公里、北离沪陕高速光山出入口3.5公里、信阳市90公里;南距湖北武汉200公里。司马光故居景区位于司马光宾馆(三星级)内、离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邓颖超祖居不足500米;距天台祖庭——净居寺风景区、蓝天度假村(四星级宾馆)20公里。

开放时间:全天

详细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正大街中段

邮政编码:465450

电话号码:0376—8886186传真:0376---8858087

电子邮件:Emailgswlj2006@126.com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195司马光写《通鉴》

全文共 1812 字

+ 加入清单

王安石罢相以后,宋神宗还把王安石定下的新法维持了将近十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死,年才十岁的太子赵煦(音xù)即位,就是宋哲宗。哲宗年幼,由他祖母高太后临朝。高太后是一向反对新法的。她一临朝,就把反对新法最激烈的司马光召到东京担任宰相。

司马光是当时最有名望的大臣,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的名声,从他幼小的时候已经开始传开了。他七岁那年,就开始专心读书。不论是大伏暑天,或者数九寒冬,他总捧着书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来救。司马光不慌不忙,顺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大石块,使尽力气朝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宋神宗在位的时候,司马光担任翰林学士。司马光和王安石本来是要好的朋友,后来王安石主张改革,司马光思想保守,两个人就谈不到一块儿去了。

王安石做了宰相以后,提出的一件件改革措施,司马光没有一件不反对。有一次,司马光向宋神宗提出要求取消青苗法,同时,以老朋友的资格,写了一封信,责备王安石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惹是生非,搜刮财富,还拒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王安石写了一封回信,对司马光的四条责难针锋相对地作了反驳。信里说:我受皇上的命令,改革法制,怎能说我侵犯别人职权;为国家办事,怎能说我惹是生非;为天下理财,怎能说是搜刮财富;驳斥错误的言论,怎能说拒绝意见。

司马光接到回信,气得要命。但是眼看王安石有皇帝撑腰,也无可奈何。最后,他辞去朝廷职务,离开京城,到了洛阳,表示不愿过问政事,关起门来写书了。

原来,司马光对历史很有研究,他认为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通晓从古以来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他又觉得,从上古到五代,历史书实在太多,做皇帝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于是,他很早就动手编写一本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书。宋英宗在位的时候,他把一部分稿子献给朝廷。宋英宗觉得这本书对巩固王朝统治有好处,十分赞赏这项工作,专门为他设立一个编写机构,叫他继续编下去。

宋神宗即位以后,司马光又把编好的一部分献给宋神宗。

宋神宗并不信司马光的政治主张,但是对司马光编书却十分支持。他把自己年轻时候收藏的二千四百卷书都送给司马光,要他好好完成这部著作。还亲自为这本书起了个书名,叫《资治通鉴》(“资治”就是能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意思)。

司马光罢官回到洛阳之后,就专心写《资治通鉴》,一共花了十九年时间,才把这部著作完成。这部书按历史年代编写,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时期公元959年,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

为了写这一部巨大篇幅的著作,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除了采用历代的正史之外,还参看各种历史著作三百多种。据说,这部书写成的时候,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由于它的材料丰富、剪裁恰当和考证严格,加上文字精练生动,所以成为我国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它对于后来的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在整整十九年时间里,司马光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部著作上面,每天工作到深夜。到《资治通鉴》完成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齿大多脱落了。由于他在史学方面作出了贡献,他被认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司马光在洛阳写了十多年书,但是因为他反对新法出了名,一些保守的官员都很记挂他。他虽然口口声声说不谈政治,但是许多人还把他当作“真宰相”看待,连普通百姓也知道洛阳住着一个司马相公。

高太后临朝执政,把司马光召回朝廷,司马光已经是又老又病了。但是,他反对王安石新法却丝毫不肯放松。他一当上宰相,第一件大事就是废除新法。有人劝阻他说,神宗刚刚去世,马上把他的政治措施改掉,总不大好吧!司马光气呼呼地说:“先皇帝立的法度,好的自然不要去改动,像王安石搞的那一套,却是害民的事,为什么不能改?再说,现在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是神宗的母亲,做母亲的改动儿子的主张,有什么不可以?”

就这样,他不顾许多官员的反对,到了第二年(公元1086年),就把王安石建立的新法一古脑儿废除了。王安石听到这个消息,当然十分生气,不久就郁郁不乐地死去。而司马光的病也越来越重,在同年九月咽了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