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司马懿家被谁灭了【实用20篇】

浏览

3291

文章

208

篇1:三国最能隐忍的人是司马懿么?这一位比司马懿还能忍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能忍而且活得长,这两点当他能架空曹氏,最后篡位成功。不过这个过程却十分凶险,只能说司马懿的命有点好,但是司马懿是三国最能隐忍的人么?当然能忍的不止司马懿一个,要说隐忍的好手还挺多的。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想要出头就只能忍,太过于高调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对于想司马懿这样的人来说一生小心谨慎还换来了不错的结果。

成大事者,必须要忍常人不能忍之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韩信正因为能忍胯下之辱,最终才成为一代战神,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有时候,忍是解决事情的最好办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忍就是以退为进,是一种权宜之计,一旦时机成熟,那么就会给予敌人致命一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三国最能忍的四位牛人。

四、刘备

刘备开始创业时十分艰难,可谓屡战屡败,不得已只得屈居人下,刘备曾先后在曹操、袁绍、刘表、吕布手下效力,虽然暗藏大志,但刘备却能隐忍不发,不出风头,这才让其他诸侯放弃了除掉刘备的想法,倘若刘备不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可能早就被曹操干掉了,最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完成了逆袭,可以说刘备最终能建立蜀国,除了他用人上的成功外,他的隐忍也是关键因素。

三、貂蝉

为了除掉董卓,貂蝉成了司徒王允的一颗棋子,在董卓这样杀人如魔的人身边,貂蝉随时有可能被杀掉,然而貂蝉却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将心中的仇恨隐忍不发,最终成功的杀掉了董卓,也正因为她为国为民的品行,貂蝉成功挤掉了赵飞燕,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二、司马懿

曹操早就看出了司马懿暗藏大志,担心自己死后无人能控制司马懿,于是便想除掉司马懿,然而司马懿却将自己的才能隐藏起来,为此屡次隐居山野,放弃建功立业的机会,曹丕和曹睿在位时,司马懿仍然一忍再忍,这才让两位位皇帝没有杀掉司马懿,最终司马懿成功的熬死了三位皇帝,趁着曹芳年幼,一举夺得了曹魏兵权,成为曹魏的实际统治者。

一、刘协

刘协虽然只是个傀儡皇帝,然而刘协却并不甘心当一名傀儡,虽然身居皇位,然而刘协却懂得处处忍让,克制自己,如果刘协不懂得忍,可能早就被曹操干掉了,正是因为他的隐忍,她才得以在曹操身边活了如此之久,因此,如果论忍,刘协才是真的“忍者神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司马昭的心机有多深沉?竟连司马懿都比他不过

全文共 1165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司马昭的心思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他完全将自己的野心表露了出来,也许有人认为他这么高调,一点也比不过他的父亲司马懿,将自己隐藏了数十年,最后才显露锋芒。但是人与人总归是不同的,即便司马昭更加明目张胆地表明目的,却不得不说他的城府极深,就连司马懿与他相比也是比不过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就接着老爹留下的大权,继续控制曹魏政权。实际上曹魏政权已经名存实亡,跟当初曹操控制汉献帝时的汉朝一样。但是司马昭的城府,比起其父司马懿,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将领分兵五路,进攻蜀国。蜀汉方面因为准备不足,另外面对如此来势凶猛的魏军,也难以抵挡,节节败退。先是极为重要的门户汉中失守,接着又被邓艾天降奇兵出现在蜀汉都城成都。蜀汉皇帝刘禅本就胆小,再加上众多大臣不愿战斗,纷纷建言举城投降,刘禅就听从群臣的建议,做了亡国之君。刘禅就下令在外掌兵的姜维等将领投降,姜维部将皆不情愿投降,但君命难违,姜维就投降了魏国镇西将军钟会,紧接着剧情发生了逆转。

蜀国刚打下,伐蜀的头号功臣邓艾就被以有悖逆之心而被装进了前往洛阳的囚车。邓艾被抓后,钟会留成了伐蜀大军的首领,而钟会早对司马氏有所不满,于是打算谋反,哪怕占领蜀汉一隅。钟会和降将姜维交谈甚欢,于是引姜维为谋反的重要合伙人。但是姜维却建议钟会斩杀一部分异己魏将,一方面紧急筹划谋反之事。但是很遗憾,钟会和姜维还没开始行动,计划却败露,在景元五年正月十八日,钟会死于兵变,终年四十岁。

那么在此处就有两个疑问:

第一个疑问是钟会有谋反之心很久了,而且在魏国内部,这是一个几乎公开的秘密,很多明眼的大臣都知道,就连辛毗的女儿辛宪英都知道钟会有谋逆之心。那么城府深似海的司马昭会不知道吗?答案是司马昭心里比别人更清楚。

第二个疑问:既然司马昭如此清楚钟会之野心,为何还让他统领重兵前去攻打蜀国,难道他不怕钟会带兵叛乱吗?答案是司马昭不怕,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史载中的司马昭本人是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的。

司马昭有一个心腹,叫邵悌,他建议司马昭另外择人进行领兵伐蜀,因为钟会有谋逆之心。而司马昭则笑说:“我怎会不知?但钟会是难得帅才,而且对灭蜀最有信心,其他人不能比也。”邵悌又说若钟会攻下蜀国,又在蜀国拥兵自立怎么办呢?司马昭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可与图存。”后来的事实果然如司马昭所言,钟会联盟姜维叛乱,反和姜维一起被杀。也就是说,司马昭知道钟会会叛乱,而且基本也预测了他会失败,但是还让钟会先为自己卖命,打下蜀汉再杀之。

当然如果万一钟会叛乱成功怎么办?其实司马昭更可怕,虽然预测钟会必败,他还是留了后手,准备了兵马在蜀汉的要害地带,一旦有情况,立马就武力行动,做掉钟会。所以说,钟会虽然聪慧过人,但是遇见了司马昭这只老狐狸,还是嫩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曹魏前三代君王为何不杀司马懿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祖孙三代为何都不杀司马懿

是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看清楚司马懿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用心,司马懿的隐藏非常的深,这才导致大家完全不知道背后的一些故事。

曹操一直都会比较欣赏,司马懿认为只要能够小心提防,这必然就能够有效发挥司马懿的才华。曹操一直都会认为司马懿是可以使用的,但是一定不可以重用司马懿,也会知道曹操根本就不相信自己。为了能够等待时机,始终都会选择隐忍.曹操时代一直都会比较低调,甚至在为人处事这一方面也会比较谨慎,这让曹操找不到任何的理由。

曹操一直以来都是那贤明文明全天下,如果如今贸然的选择杀掉司马懿,这必然就会被所有的人嘲笑,这必然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名声,甚至还可能会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因此曹操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就决定选择放过对方。实际上在曹操的手底下,司马懿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实力,也没有任何的胆量准备去夺取曹魏政权,可以说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

司马懿是一个为人谨慎处心积虑的人,因此才会哄骗了曹丕,让曹丕开始重视司马懿,让司马懿有机会能够接近权力中心。一开始司马懿还没有坏心思,也同样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对于曹丕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可用的人才,自然不可能会选择杀掉对方。

曹睿是一个特别聪慧的人,而且还会懂得观察人心,在位期间一直都会抵抗多方面的进攻,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王,因此才能够让司马懿有机会真正的接近权力中心。司马懿在此时一直都不露真面目,始终都为着曹魏着想,那么皇上自然也不可能会真的杀掉他,不过在临死之前就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让自己8岁的儿子成为皇帝,让司马懿去辅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史书上明确记载了司马懿的死因:嘉平三年,司马懿病死,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但也有野史记载了另一个更为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据说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有个翻书的时候习惯用手沾嘴里唾液的习惯。孔明知道自己要死,就在死之前日夜用毒水浸泡兵书,后来司马懿得到了这些书,日夜攻读以手拈口翻书,最后中毒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司马懿碰上诸葛亮为什么就只守不攻?诸葛亮为什么不能进攻?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诸葛亮对垒正好是诸葛亮北伐时期,当时诸葛亮已经没有退路,应该是觉悟最高的一次出征。但是只要诸葛亮碰上司马懿,司马懿就只防守不进攻,不管诸葛亮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撼动司马懿。司马懿性格一生求稳,碰上诸葛亮这样的大人物肯定也是有点虚,所以就防守为主吃不了大亏。那诸葛亮为什么就不能进攻呢?防守者始终掌握主动权,如果进攻一旦掉入地方陷阱那就全进覆没了,而且当时魏军兵力也要强于蜀军。

北伐一直都刘备诸葛亮他们一生的心愿,所以就算是刘备走之后,诸葛亮也要扛起这个大梁,先后一共进行了5次北伐,虽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而最后一次,直接病死在五丈原。

当时诸葛亮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等到蜀军到了五丈原之后,诸葛亮便开始安排下去,不但修建营地,还让士兵们屯田耕作,打算和魏军长期作战。本来都和东吴孙权结盟好了,一起去把这个魏国给端了,而且孙权他们也兵分三路对魏发起了猛烈攻击。当时曹叡亲自带兵对战东吴,又派司马懿在五丈原防守蜀军,还下旨“只守不战”。

所以后来不管诸葛亮怎么下挑战书,司马懿就是不出来应战,也不理会诸葛亮,诸葛亮对方在用计,想一直拖着自己这一边,耗损自己的物力这些,于是心生一计,直接派人送了一套女人的服装给司马懿,嘲笑司马懿像女人一样,扭扭捏捏,胆小如鼠,不敢应战,面对这一次的嘲弄,当时魏军和司马懿都被激怒了,纷纷要求要去和蜀军一战生死,司马懿便奏请皇上,请求出兵。

只是没想到,圣旨没到,反而来了一个钦差大臣,拿着皇上的御赐之物来到魏军大营,不准应战。等了很久都不见魏军来应战,诸葛亮觉得奇怪,便安排一个士兵前去看看对方葫芦里买什么药,等士兵回来后告诉诸葛亮,对方的军营里面来了一个老头,诸葛亮就知道那个是辛毗了,于是感叹道,我将活不久了。果然魏军连着3个月都没有出战,一直和诸葛亮耗着,诸葛亮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最终忧思成疾,加上操劳过度,病死五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后代差距为什么这个大?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司马懿算是一生之敌,两人的谋略算是评分秋色。不过司马懿还是要比诸葛亮更加老道一些,毕竟司马懿在魏国也有很多内在斗争,不像诸葛亮实际权利已经是一国之主。不过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后代相比就天差地别了,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文物双全的人才,而诸葛瞻基本上就没什么能让后人记住的事。为什么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儿子差距这么大呢?

说到诸葛亮、司马懿就会想到三国,很多人都会想问诸葛亮、司马懿到底谁更牛,因为各类电视的炒作,将他们两个推上了神坛,至今都没有一个结果。但是如果是从后代的能力来看,就是司马懿厉害一点。

司马懿是曹魏的大将军,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多次征战获大功,还率领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所以在魏国的威望相当的高。

司马昭、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儿子,文武双全,为晋朝奠定了基础。其实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们的父亲司马懿,司马懿活到了73岁,将所以本领全部交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变得深沉,老练,能文能武!

诸葛亮,大部分人对他的了解都是从《三国演义》,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最让人能够记住的就是他很“神”,很会算计。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没什么头脑,用句俗语就是“草包”,而且他还背着蜀国灭亡的锅。其实说他草包还不如心疼他,诸葛亮在他8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他,一个那么小的孩子根本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所以他真的不能和司马懿的儿子比。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司马懿家族完成统一三国为什么世人对他们的评价却不高?

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谁也没想到最后是司马懿家族完成了三国的统一,并且见了晋朝。但是看看后人们对司马懿家的评价却并不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可能就是因为在演义中司马懿的形象实在太不做好了,给人一种非常腹黑的感觉。而且司马懿后期也做过大屠杀事件,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更是心狠手辣,连在位皇帝都敢杀。

确实,司马懿家族无论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民间议论中,都获得了极低的评价。明明他们结束了三国乱世,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件功不可没的事情,为什么大家会不待见他们呢?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司马懿家族虽然最后实现了统一,但迅速又造成了“八王之乱”这样的内部大混战,大分裂,给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接着又因无力抵抗,甚至直接引进,造成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内迁。这是后人把司马家族看得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不得人们会猜想,若是蜀汉实现了统一,或是东吴实现了统一,结果会不会就不一样呢?就算不是这两个国家,而是曹魏继续主政,会不会也不同呢?

其实,所有虽然实现了统一,但很快就亡国的朝代,都不会获得后世很高的评价。比如秦朝、隋朝这样的短命朝代,后世评价都不高。

第二,司马懿家族获得天下的过程,不被古代正统的三纲五常、忠孝文化所接受。司马懿从一个臣子,通过数代经营,最后取代皇帝获得皇位。这其实是一种权臣篡位的过程。权臣篡位,不管这个权臣有多么大的能力,都是被大家所不齿的。

当然了,如果所篡位的那个朝代,本身很腐朽,很衰败,权臣篡位后,人们可以用“气数已尽”来解释。就像曹魏篡夺汉朝的江山,很多人会觉得,汉朝前后经过了四百多年,已经气数尽了,上天是要曹魏取代汉朝。

但是,司马懿家族篡位的过程,很难说曹魏气数已尽。因为曹魏才经历了很短的时间,后代的几个曹魏皇帝,也不是昏庸无能,而是年龄小,力量弱。司马懿家族篡位的过程,明显的有点欺负孤儿寡母的味道。

第三,司马懿家族在篡位过程中,用尽了欺骗、威逼等各种恶劣手段,站在一个道德的低点上。司马懿从出山到最后一人独揽朝政,各种骗,各种装,感觉不像是正人君子所为。连最初发现他的曹操,也说他有“狼顾之相”,总之对他的人品并不看重。

后来,司马昭为了获得皇位,更出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样的歇后语,可见这个家族做得有多过分。

而与之想对比的是蜀汉的诸葛亮,同样也是一人独揽朝政,但是他在后世却被树成一座道德的标杆。“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司马懿家族的人和诸葛亮一对比,品德高下,一望可知。

在皇权社会,皇位谁都想得到。但皇位也绝对不是允许通过阴谋诡计经营,或者武力霸道拼打得到的,必然要遵循皇位获得的规律,否则,得到差评是必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司马懿打仗那么厉害?为什么偏偏打不过诸葛亮?

全文共 146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司马懿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军事家,政治家,同时,关于司马懿的传说也是有不少的,在古时候,有一个传说就是,司马懿打仗非常厉害,但是,偏偏遇到诸葛亮就不行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小编也是觉得很好奇,莫非,诸葛亮有什么样的独门绝技吗?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魏明帝太和元年六月(227年),司马懿奉诏屯军宛城(今河南南阳宛城区),都督荆州、豫州两州诸军事,司马懿老先生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就不介绍了,他呢不是很喜欢孟达,认为这个人就是个投机分子。对于这点,孟达同志当然很清楚,现在司马懿成了他顶头上司,更是有了刀架在脖子上的感觉,于是加紧了和诸葛亮的勾搭活动,两人进入热恋期。

而此时诸葛亮已在汉中为最后攻魏作准备,孟达那边举事已经可以提上日程发动。但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也许诸葛亮此时还不知道他一生最大的对手司马懿的厉害,他只是担心孟达这个人反复无常,说不定哪天又突然变卦了,于是派了个间谍郭模去诈降,把孟达要反叛的事泄露给了和孟达有矛盾的魏兴太守申仪,想以此逼迫孟达定下决心反魏。郭模此人口才也甚是了得,此前诸葛亮进驻汉中后,孟达曾经送给他玉玦、织成、苏合香。郭模对申仪说:“诸葛亮说孟达送这些东西意思是,玉玦者已决,织成者谋已成,苏合香者事已合。”不得不佩服汉语之博大精深。申仪本来和孟达关系就不好,得郭模大喜,这是立功机会不能错过,迅速报告给了司马懿。

孟达知道了郭模这档子事后很是心慌慌,一边咒骂着办事不牢靠的诸葛亮,一边就准备起义了。偏偏这时司马懿的信“及时”来了,好一通忽悠:“你当年背叛刘备,四川那边都恨死你了,诸葛亮一天到晚就想着怎么搞你。这么大个事,诸葛亮怎么会轻易泄露,摆明是欺我魏国无人,派郭模来搞反间计的。”按理,要说这孟达也是个忽悠人惯了的主,居然就这么轻易相信了司马懿还没怀疑到他,可见忽悠人的要义在于怎么说出当事人心里最希望听到的话,击中他心理的软肋。

放下心来的孟达居然还给诸葛亮写了封信教起诸葛亮算术题来:“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接到这信诸葛亮就知道要坏菜了,这个孟达绣花枕头一包草,中看不中用,可是为时已晚,谁让你当时出昏着的呢。

我们来看看这个孟达是怎么做算术题的:消息从他那到司马懿那,五百里加急,3天;司马懿上奏魏廷,五百里加急,2天;魏廷讨论1天,再五百里加急送到司马懿那2天,又3天;司马懿准备工作做2天;行军20天到他那;总共30天。至于他认为的司马懿自己不会来就不去管了。

一个当将军的人这么去做算术题就危险了,至少你孟达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计算进去啊,他只算了对他最有利的,就认为有备无患了。

结果呢,司马懿接到消息就出发(准备工作早做好了,就等你孟达造反),8天就到了新城,总行程1200里(合今500公里),平均每天行军62.5公里,以一天行军10小时算好了,平均每小时行军6.25公里。这个速度不得了,我们前面刚讲了日军,速度可以说比日军还快,毕竟那边的地形道路实在是太难走了,而且前去攻坚辎重部队必不可少,只能说荆州魏军相当相当精锐。

战斗过程没什么好说的,司马懿已经达成了他想要的目的,出孟达不意、掩孟达不备,这仗就赢定了。孟达还在司马懿先头部队抵达城下时给诸葛亮写了封信:“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相信前几年刚刚南征走过更难走的山路的诸葛亮只有苦笑的份了。

司马懿兵临城下16天后,孟达被擒杀,传首京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后人对诸葛亮还有司马懿的评价为什么差那么多?

全文共 1641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司马懿都为自己的国家立下过大功,而且司马懿篡权也是无奈之举,如果司马懿不那么做可能自己就会被杀,难道保命也是一种错吗?但在历史上,后人对司马懿还有诸葛亮的评价差距非常大,基本上都是赞颂诸葛亮,贬低司马懿,难道只有让司马懿被曹爽诛杀才能换来赞扬吗?可能这就是英雄和叛徒的一念之差,虽然司马懿放弃了自己的名声,但换来了司马家的帝王之路。

确实,诸葛亮和司马懿都为各自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两人在各方面都很相似,为何最终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不一样呢?

第一,诸葛亮和司马懿都聪明,但聪明的用途不一样。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对诸葛亮智慧的最好诠释;一篇《隆中对》,三分天下计,是对他智慧的集中体现。

诸葛亮布衣出身,“躬耕于南阳”,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后,屡献奇策,战功卓著。助刘备火烧赤壁,大败曹魏;夺取荆益,三足而立;固守汉中,拥立刘备为王;白帝城托孤,匡扶幼主;讨伐雍闿、七擒七纵孟获;北伐中原,六出祁山。处处彰显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能和王佐之才,其智慧与才干显露无遗。

诸葛亮的智慧还表现在他的诸多发明上,木牛流马巧夺天工、孔明之灯千古流传、诸葛连弩威震敌胆。

及至后来积劳成疾,星落五丈原。

司马懿也确实才智过人,奇谋迭出,不失为旷世奇才。但他处处透露着阴险与奸诈。“鹰视狼顾之相”就是其内心阴暗与残忍的表现。而且司马懿的计谋大多用在了一己之私、算计别人之上,为自己,为自己的家族谋福利。缺乏诸葛亮忧国忧民的浩然正气。

第二,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做臣子方面,后世的评价完全不用。

白帝城托孤时,老泪纵横的刘备拽着诸葛亮的手,泣不成声地嘱咐:“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誓死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君对臣的信任,臣对君的忠贞在这一刻感动无数世人。

诸葛亮在后面的岁月里,一直践行者自己的诺言。

刘禅懦弱,但诸葛亮从未有非分之想。“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以报先帝之恩,成了他余生唯一的目标。内治国家,外抚蛮夷,待国力稍有恢复,便殚精竭虑,北伐曹魏,意图问鼎中原,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反观司马懿,他的做法,可不是古代要求忠臣的样子。他深谙韬光养晦之道,在一代枭雄曹操面前藏头缩尾,暗自蓄力。后来一旦时机成熟,他便发动高平陵事变,诛灭曹爽三族,独揽军政大权。直至最后司马氏篡位夺权,取代曹魏。他这种做法,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是封建社会反对的那种。

第三,诸葛亮和司马懿获得的个人财产上不一样。

诸葛亮一生节俭,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自述家产:“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一国丞相,为蜀国操劳一生,仅有区区如此薄产,怎不叫人肃然起敬。

即使在临终前,不但没有对亲属加以提携,也不提拔儿子,反而不忘训诫守节俭之德:“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司马懿则是“食邑五万户”。其父子在曹魏期间位高权重,红极一时。司马懿官至太尉。司马昭、司马师都曾任职大将军。

第四,诸葛亮是一个悲情英雄。

当时的蜀国国土面积和魏国相比,只能算是弹丸之地,人口不及魏国四分之一,军队不及魏国十分之一,且人才凋零,五虎上将仅剩年迈的赵云。

纵使诸葛亮是一位千古奇人,也深知无法扭转乾坤。但是,诸葛亮从未放弃心中的志向和理想,依然为“匡扶汉室”而不懈努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浑身散发着悲情英雄的独特气质。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深受后世景仰。纵使他最后还是失败了,但他勇于抗争,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由此得到了升华。

而司马懿最后通过运作,不但取代了魏国,还获得了整个中国,建立晋朝。但是,他所建立的晋朝,又很快灭亡,把国家带入动乱的深渊(至少他家教没做好)。所以,他虽然是成功者,同时也是毁灭者。

综上所述,用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来看,诸葛亮和司马懿得到的评价,显然是完全不一样的。诸葛亮是忠义贤臣,司马懿是乱臣贼子,所以,最后千古流芳的,自然是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诸葛亮知道北伐几乎没什么胜算为什么还要北伐?司马懿的出现打破诸葛亮幻想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死后,蜀汉克复中原匡扶汉室的重任就全压到诸葛亮一人身上了。当时的蜀国经历夷陵之战后元气大伤,而且慢慢开始走向衰败,不过诸葛亮仅仅修整了6年就开始了北伐之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无功而返,而且还损失了一员大将,其实诸葛亮心里也明白北伐之路希望渺茫但是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呢?直到司马懿出现诸葛亮内心的幻想也被彻底浇灭了。

经过三个多月的较量,北伐大军既没有实现深入曹魏西北腹地的战略目标,也没达到歼灭曹军主力的战术目标,反而被司马懿大军死死困在了五丈原一带,这让诸葛亮非常恼怒,他多次派兵向司马懿大军进行挑战,企图引诱对手出兵加以歼灭。

不料,诸葛亮的这一计划再度落空。面对北伐大军的挑衅,司马懿的命令是:坚守不出,不与理会。渭水一带岁云集数十万大军,但却没有发生任何重大战事,这让诸葛亮心急如焚。

一天,诸葛亮想出一条计策。他派人来到司马懿军营,送给司马懿女人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意在在嘲笑司马懿如女人般只知道躲在闺房中打扮,不敢像个男子汉一样勇敢作战。曹魏将领们见状,气愤不已,纷纷请战。司马懿面带怒气,立即向将领们表示,自己将立即上奏魏明帝曹睿,请求与众位将领们一起出战杀敌。

远在洛阳的魏明帝曹睿收到司马懿的表章后,心领神会,知道这是司马懿为安抚属下将领的手段,对于司马懿严格按照自己据守不战、拖垮诸葛亮的决策感到非常满意。

为了稳定将领的情绪,让司马懿能够继续贯彻原定的战略部署,曹睿下诏令卫尉辛毗为大将军军师,手持代表皇权的节杖来到了司马懿大营。同时,曹睿又让司马懿的弟弟、度支尚书司马孚写信给司马懿,了解司马懿对战事的看法。

得知皇帝的使臣来到前线,曹魏主战的将领们立即找到辛毗,强烈要求出战迎敌。但辛毗坚持原则,言辞拒绝了将领们的要求。从此之后,曹魏大军全军整肃,听从辛毗的调度,没有胆敢抗命。

不久,司马懿给司马孚的信件更让曹睿放心了不少。司马懿在信中表示,诸葛亮虽志向远大但机遇不佳,多谋而少断,喜好用兵却没有显赫的战功。这次他虽然率领十万将士入侵,但早已落入我的圈套之中。打败诸葛亮仅仅是时间问题。

辛毗来到西北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诸葛亮大营,诸葛亮向将领解释道:“司马懿本来就无心作战,之所以上奏要求出战,是为了向部下表达自己敢战的决心而已。如果司马懿真的想与我军决战,哪里还用得着不远千里向曹睿请战呢?”从这段话中不难发现,经过数月征战,诸葛亮已经对此次北伐的结果有了一个准确的预判:这场仗已经毫无获胜的可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司马懿墓为什么无法被盗?背后原因揭秘

全文共 2248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在历史上的名气可真的是不怎么样,篡夺曹魏政权,之后他的孙子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可晋朝又被称为历史上最乱的朝代。而司马懿的墓也很奇怪,一千多年却没有被盗过,历史上古墓被盗是很普遍的事情,但也不是所有的古墓都会被盗,而司马懿墓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为什么?这和司马懿本人有什么关系吗?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就是诸葛孔明了,但在那个年代,诸葛亮还有一个实力不弱于他的对手,这个人就是司马懿。诸葛亮和司马懿可以说是“谋略双子星”才更接近现实。司马懿在长时间的隐忍中,熬死了对手诸葛亮,之后他又耗死了曹丕和曹睿,最后三国归晋,帮儿孙们完成了曹操都没有完成的统一大业。

司马懿我们也都很清楚,作为曹魏一个十分关键的功臣,曾担任过许多职位,无论是太傅、太尉还是大将军,都是帮曹魏强大的关键职位,后来还掌控了魏国的朝政大权,他擅长于谋略,工于技巧,多次征讨,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最显著的功勋我们都知道,那就是防守住了诸葛亮的北伐和平定了辽东之地

司马懿临终前曾对儿子说,我辅助魏国,被授予太傅,已经位极人臣,别人都怀疑我有二心,我的心里也经常因这一事怀有恐惧,在我死之后,你们要好好辅佐皇帝,治理国家。这一死训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司马懿的两个儿子没有遵守,但是另外一条死训却被司马家后人谨记:凡是司马家的子孙都不准上坟,要简葬和密葬,也正是因这一条死训,司马懿的墓到现在都没被找到。

也许有人会说,司马懿真是老谋深算,他知道自己死后,陵墓不但会遭盗墓贼的毒手,还可能因自己生前做过的,很多不光彩的事被人掘坟,所以才想了这么一个主意。然而这种下葬方式,并不是他独创,在他之前诸葛亮也选择了简葬和密葬。《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水经注》则曰:“(诸葛亮)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

尽管司马懿做的很低调又称自己的墓室中没有金银珠宝等贵重陪葬品,但在他死后还是吸引了不少盗墓者寻找他的墓穴,因为更吸引他们眼球的是司马懿的陪葬品,他集结了一生精华所得的《司马懿兵书》,但由于司马懿心机深沉的原因,2000多年来寻找它的人很多,但几乎都没找到,所以到现在为止也没人找到司马懿的墓地和这本千古奇书。

三国里面有个人比刘备还能忍,同时又有诸葛亮的智慧,他就是司马懿,一个三国里熟悉而又陌生的角色。他的一生似乎总是在隐忍,先熬死了对手诸葛亮,之后又熬死了曹氏子孙,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他的司马子孙最终成为了三国时期最后的胜利者,统一三国形成三家归晋的局面。司马懿和他的兄弟八人素有司马八达的称号,司马懿是兄弟中最出色、最有才华的一个人。

他字仲达,是司马防之子,是河内温县人氏,因少有大才而闻名,年仅二十岁便得到了曹操的征召。最开始他并不想赴任,甚至不惜装病,后来受到曹操威胁,无奈加入了曹魏阵营。结果鹰视狼顾的他,最终果如曹操所料,架空了魏室,他的孙子司马炎更是以晋代魏,也就是说,他成为了整个三国时代,最大的赢家,毕竟彼时所有成大事者,只有他并非一方诸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老谋深算的形象。司马懿的确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因为他生前早已经算到自己死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于是早已经在生前就布置好一切应对措施,以至于埋葬他的墓地至今也无人敢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司马懿为人小心谨慎,并且注重名节对于他的死因有很多传说。有人说司马仲达是被孔明在五丈原被司马仲达活活气死的。也有人说孔明知道自己要死,就在死之前日夜用毒水浸泡兵书。因为他知道司马懿有翻书的时候习惯用手沾嘴里的唾液的习惯,固下毒杀害。其实司马懿是病死的,虽然中途有无数人想要杀司马懿,但都被他一一化解。在曹丕死后,司马懿就大权在握了,没有人可以左右他或者威胁他的生死,所以他是病死的。话又说回来,司马懿死后到底埋在了哪里史书记载司马懿死后被儿子追封宣王,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时又追封他为宣帝,他的高原陵就在今河南洛阳北邙首阳山一带,具体位置不详。不过曹操墓在安阳都找到了,包括司马懿墓在内的西晋皇陵为啥还没有线索呢?

据记载,其实司马懿在生前就已经找好了自己的墓地——首阳山上,他早就在担心自己死后陵墓会遭到偷盗,于是他便低调地计划好了这一切后事,不得不说,他的这个方法的确也是高明,以至于至今也没几个人晓得他到底被埋葬在哪里。在他临终前就已经嘱托好自己的儿子,告诉他们在自己死后千万不要在自己的墓地上封土,也不要给自己起坟头、立石碑,最关键的就是嘱咐自己的子孙在自己死后千万不要去祭拜,以至于两千多年来没有一个人真正找到他的墓地所在。

一千八百年过去了,三国很多人物的陵墓都曾被盗墓贼“光顾”,例如袁绍墓等,可是司马懿之墓被盗的消息,却从未传出。这是为什么呢不管是墓中有机关,还是发生神迹,其实都是一种传说罢了,那么为何司马懿之墓从未被盗呢司马懿也不是什么德高望重的人物,不会使盗墓贼不忍下手。而且三国疯狂的盗墓行为也让司马懿有所顾忌。东汉末年打仗可是需要钱啊,干啥来钱快呢这边董卓挖皇陵的先例一开,曹操就敢设立“摸金校尉”把它发扬光大。这点连司马懿的主子曹丕都看破了,随之便引领了魏晋时期薄葬的潮流,“不封不树”;我们聪明的司马懿会看不破死后的这点事其次是怕重蹈曹魏的覆辙。我们都知道司马懿正是趁着权臣曹爽带着小皇帝出去祭拜高平陵的时候才在洛阳动手搞了政变,一股脑清算了曹魏亲贵,独掌大权;而他怎么会允许这种伎俩再次作用在自己的子孙身上,让曹魏亲贵借机反攻倒算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曹操和司马懿都篡位了 司马懿为什么会被骂了千年之久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家篡位被骂千年,原因是什么?

司马懿之所以被骂千年,是因为司马家族在夺得位置时不正,属于弑君夺位。而且司马家族内乱外患,更是祸国殃民。

司马炎皇帝之位显然就是来路不顺看起来,这其实就是曹丕的禅让,但是我们也会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很出色的称赞。司马懿就是让大家觉得有一些不可思议,在整个夺得位置的过程中更是做出了一些十恶不赦的事情,就是因为如此自然就会遗臭千年,一直都会被大家不停的辱骂。

怎么得到必然就会怎么失去,我们首先就应该知道世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司马炎虽然说选择灭掉吴国,更是能够统一天下,但是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私奢靡之人,也会让社会逐渐进入到堕落的阶段,慢慢的就会丧失进取心。同时这个人本来就非常的自私,弟弟也同样是一个人才,儿子也同样是一个智障。

司马炎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完全也不会顾国家,甚至把自己的弟弟逼死,然后让自己智障的儿子上台,甚至也把一个又丑又坏的女子嫁给自己的儿子。

这样一来就是因为特别的无能,所以才会造成双方一直都在争权夺势。在此时也同样会闹得不可开交,少数民族政权也同样会乘势而起,这种就会导致朝野内忧外患,同样也会遭受到完全不一样的苦难,这其实就是司马家族的无能以及自私,所以会给人民带来一定的灾难。在灭亡这一方面来看,其实西晋和北宋也是完全一样的,在此时我们也会拥有着不一样的评价原因,所以从这里也会让大家看到,这本身就是一个内乱,这种内乱也会导致整个社会都受到影响,因此也同样会被大家不停的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司马懿临终前说17字遗言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临死前,留下17字遗言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一个著名人物,都知道三国里面有一个空城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空城计是诸葛亮所想,但是今天要说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看破空城计的司马懿,在临临终前给他子孙留下17个字的故事,说明了司马懿,说明了空城计的真相。

司马懿一开始跟着曹操,曹操去世以后又跟了曹丕,曹操虽然赏识司马懿,但是他对司马懿也是有所防备,都知道曹操遗心最重的就是司马懿。在曹操生前的时候告诉过自己的儿子,曹丕一定要防着司马懿,能不留着就不留。但是曹丕不仅留着司马懿,还委以重任。司马懿并不是傻子,他知道他有才才能被重用,一旦用不到他的时候,就会把他除去。

当时的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使出了一个计谋,那就是空城计。其实这个计策是诸葛亮也下了一个赌,他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能赢,但是也没有其他办法,他只能赌,赌对了就能赢。如果不这么做,一定是输,最后诸葛亮赌赢了,难道是司马懿下来吗?并不是,诸葛亮这个空城计其实给了司马懿一个思考人生的机会。当司马懿看到诸葛亮这么得意出现在西城的时候,他就明白其实这是一个空城,因为他知道诸葛亮从来不会做到不带兵来的。但是他发现诸葛亮出现在西城的时候,他也迟疑了好久,那就说明他当下明白其中意思。那迟疑就是怎么原因?

这个原因在司马懿临终的时候以言的方式透露给了他的子孙里,这个遗言里面,他只说了17个字,但是他的子孙都明白,更加感觉到司马懿是多么的英明。原来司马懿知道曹家对自己一直都不是十分信任,一旦司马懿没用了,曹家就不会再留着司马懿,所以虽然知道诸葛亮守了个空城,司马懿却没有进攻,如果打败了诸葛亮,攻下西城,对于曹家来说,司马懿的存在价值也就没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国中活得最长的人是司马懿么?三国里最长寿的人是谁?

全文共 117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因为医疗并不发达,所以人均寿命都不是很高,如果碰到战乱时期可能就更低了。据说三国时期的人平均寿命都只在25、6岁,也是相当的低了。不过三国里也有很多活到60岁以上的人,可能我们最熟知的就是司马懿了,而且诸葛亮也是活到了50多岁,当然这些有地位的人肯定是比普通人条件更好,所以活的也就长些。那在三国里究竟谁是最长寿的人呢?

三国历史上三个国家灭亡的顺序如下:

1、公元263年,魏将钟会、邓艾伐蜀,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2、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晋朝建立,曹奂被废为陈留王,魏国灭亡。

3、公元280年,西晋军队攻灭东吴,孙皓投降,被赐号归命侯,吴国灭亡。

我觉得吧,这三个国家寿命的长短 ,会不会也和掌门人寿命长短有关系。

蜀国只出了诸葛亮一个比较牛的掌权者,而诸葛亮只活了53岁,所以蜀国最先灭亡。

曹魏这边,虽然也不长寿,可是曹操曹丕曹睿连续三代明君,成就了第二名。

吴国孙权活了71岁,至少在他活着这段时间,不需要为继承人问题操心,再加上能臣辈出,所以能够撑到最后。

而司马懿活了73岁,70岁的时候,依然头脑清醒,老当益壮,所以司马家最后结束了三国时代。

那么在平均寿命只有34岁的三国时代,73岁的司马懿算长寿冠军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大家熟悉的黄忠赵云就比他长寿。

七十五岁以上的,有周泰75岁、华歆75岁、王朗76岁,贾诩77岁、严颜78岁、韩当78岁。

超过80的有钟繇80岁,程昱80岁,张昭81岁,杨彪(杨修之父,东汉三公)84岁。

这些都还不算,三国各自的长寿冠军分别是以下三位。

3、吴国丁奉

就是“雪中奋短刀”的那个老将丁奉,根据史书的记载,我们大致能够推算出,吴国丁奉出生于公元186年,并于公元271年去世,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能推算出丁奉应该是活了八十五岁。

2、蜀国廖化

就是那个“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廖化,史书上查不到廖化的出生年,但是黄巾起义最后被剿灭是公元192年,就算那一年,廖化刚刚参加起义,应该也至少有16岁。所以他最迟是公元176年生的,去世的时间是公元264年,是刘禅投降之后,他跟随前往洛阳的途中去世的。也就是说活了88岁,这让很多史学家怀疑,是不是有同名同姓的两个廖化?

1、魏国司马孚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和哥哥司马懿并列当时的“四聪八达”之一,爱好玄学。史载他出生于公元180年,司马家也是东汉末的世家大族。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魏帝曹奂被贬为陈留王,迁往金墉城。而司马孚不仅前往拜辞,更是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难过地表示:“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魏国之臣。”

当然司马孚不但辈分高,而且年纪大,司马炎也得叫他一声爷爷,在司马炎称帝后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并且十分尊宠。不过,司马孚却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公元272年,93岁的司马孚才寿终正寝。

如果史书记载无误的话,94岁放在今天,也可以算是百里挑一的寿星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司马懿怕不怕诸葛亮?司马懿为什么那么害怕诸葛亮?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司马懿,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一对老对头了。因为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目标,两个人各为其主,相互之间也是有很多对抗的,最出名的就是诸葛亮的北伐了。然而,毕竟对手并不是一般的人物,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惧怕的情绪呢?司马懿与诸葛亮对战的时候,他究竟有没有害怕过?他又为什么会害怕?

诸葛亮又来了。司马懿望着渭水南岸的五丈原,忧心忡忡。五丈原上,蜀汉军队的营寨,密密麻麻、防守严密,一如诸葛亮的用兵风格。这次,诸葛亮一定是势在必得。

诸葛亮多次派人来挑战,司马懿一律拒绝,坚守不出。诸葛亮随后送上女人衣服,以示羞辱。司马懿没有生气,他的部将们倒是火冒三丈了。为了安抚部将们的情绪,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曹睿请战。

这套把戏,骗不了诸葛亮,当然也骗不了部将们。部将们很不满,讥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对于部将们的讥笑,司马懿毫不在意。诸葛亮就是比司马懿厉害,司马懿就是害怕诸葛亮,没什么可耻之处。

因为他深刻地记得,3年前,自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诸葛亮正面交锋,就被打得惨败,场面相当难看,记忆犹新啊。时间回到231年春天。那一年,时年50岁的诸葛亮启动了第四次北伐。

前三次北伐,曹魏方面的主帅都是名将曹真。不凑巧的是,诸葛亮发起第四次北伐时,曹真生病了,病得还很严重。魏明帝曹睿只好命令司马懿作为主帅,统领各部抵御蜀汉军队。

当时,诸葛亮还是使用老战术:出祁山、攻上邽。与此前三次北伐不同的是,这次诸葛亮使用了当时的高科技产品木牛流马运送辎重粮草,还联络了鲜卑人轲比能在石城响应蜀汉军队。这些新情况,没有被曹魏军队掌握,在某种程度上迷惑了司马懿,使得他轻视了诸葛亮的力量。

诸葛亮进展神速,很快就在上邽打败了曹魏将领郭淮、费曜,还将曹魏军队的麦子给收割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看样子,诸葛亮已经学会了“以战养战”。

随后,诸葛亮率部继续前行,在上邽东面与司马懿军队迎头遇上。遇上了就打呀。然而司马懿并不打。他知道诸葛亮劳师远袭,粮食补给困难,采取凭险坚守的策略,不与诸葛亮决战。

你不打,我就撤。诸葛亮随即回军卤城。司马懿跟随诸葛亮军队来到卤城,又登山掘营,与诸葛亮进行对峙。

副将张郃提出,应该趁蜀汉军队劳师远征,粮草不继,兵分两路,对蜀汉军队形成包抄之势,一举击败蜀汉军队。司马懿不听,将张郃派去攻打王平率领的无当飞军。自己率众迎击诸葛亮。

这正好合了诸葛亮的心意。诸葛亮派大将魏延、高翔、吴班分三路领兵作战,与司马懿率领的曹魏主力部队进行决战。一番激战后,曹魏军队被打败。此战,蜀汉军队斩首3000级、玄铠5000领、角弩3100张,取得了四次北伐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胜仗。

这还不算完。当年6月,诸葛亮因李严运粮不济,被迫还师。司马懿见有便宜可捡,令张郃出兵追击。张郃认为“围师必阙,归师勿遏”,不愿意追击蜀汉军队。司马懿强行下令,要张郃出击。无奈之下,张郃率部前往追击蜀汉军队。

结果悲剧了,张郃在木门道中了蜀汉军队的埋伏,被埋伏于高处的蜀军射中右膝,伤重病逝。曹操麾下最能征善战的“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司马懿葬送了。

司马懿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诸葛亮正面交锋,以惨败而告终。在那以后,他面对诸葛亮时,就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司马懿为什么要穿女装?楚汉时期就有人这样做过

全文共 2952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也曾经是历史上的一位穿过女装的人物,在与诸葛亮对峙的时候,诸葛亮送了他一套女装,司马懿就这样面不改色地穿上了,这是为什么?曾经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阵营与项羽阵营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刘邦一方叫骂,然而项羽一方坚守不出。那么,发生在楚汉之间的这一场战斗,最终的胜利者又是谁呢?

楚汉战争打得正热闹,项羽兵精粮足,猛烈攻打被刘邦占据的城池,明显处于上风。可就在此时,楚军后方传来急报:梁地的彭越率部渡过睢水,已攻下睢阳等17座城邑。后方是提供补给之处,后方乱好比后院起火,前方的人如何安心做事?

彭越本是土匪出身,一直打游击,屡次在梁地切断楚军的补给。对于项羽来说,这个游击队长是个十足的祸害。因为虱子虽小,也架不住它频繁吸血。为了减轻消耗,全心全意打刘邦,项羽决定离开刚刚夺取到手的成皋城(今荥阳市汜水镇西北),亲率大军反扑后方,彻底剿灭彭越。但有个问题很棘手,他亲自率大部队去了,成皋城又空虚了。派谁镇守呢?选来选去,项羽锁定了一个人,大司马曹咎。

秦未亡时,项羽的叔父项梁遭人诬陷坐了牢,曹咎时任监狱长,早与项梁相识,想私放项梁又不敢鲁莽,便给主管司马欣写了一封信,司马欣把项梁给放了。

在项羽看来,曹咎有情有义,做事也细,会想办法,是个不错的人选。光选曹咎,项羽还不放心,又任命原镇守汉中三王中的司马欣和董翳为副将,让他们配合曹咎,共同镇守成皋。临走,项羽对曹咎千叮咛、万嘱咐,说成皋城坚墙厚,粮食充足,西边还有一条汜河,若刘邦来攻,你只需坚守,不可出战,坚守15天,便是头功一件。曹咎胸有成竹地保证,甭说15天,150天都没问题。项羽看曹咎信誓旦旦,便率领大军剿匪去了。这时候,汉军中的谋士郦食其向刘邦建议说,此时应该反攻成皋,夺回荥阳,更重要的是,还要夺取敖仓的粮道。这样一来,项羽就相当被动了。刘邦立挺郦食其,并果断决定,反攻成皋。

十月的成皋,满目萧瑟。城上,兵士林立,戒备森严;城下,黑压压的数万汉军铺天盖地涌来。曹咎并不胆寒,他遵照项羽嘱托,做好了一切防御措施。刘邦则亲自上阵指挥,将士劲头十足,凶猛冲锋。可任凭汉军怎么攻,成皋城岿然不动。连攻几日,楚军毛都没损失一根,汉军却伤亡不少。这么打下去简直就是练习死亡。

刘邦心急如焚,召张良、陈平来议,请二人脑筋急转弯,火速给出对策。观察数日后,张良、陈平发现,成皋城无懈可击,唯一的破绽在于人。从曹咎的举手投足中,他们得出一个结论:曹咎乃鲁莽、易怒之辈。拿今天的性格色彩学来分析,曹咎属于红色性格的人,易冲动、缺定性,抗压能力差,换句话说有勇而鲁莽,先天性性格缺失。

张、陈二人不愧为高级谋士,不仅懂战略,善布局,更厉害的是识人、懂人。两军交战,双方僵持不下时,就看谁先找到对方的破绽,找到破绽,便可对症下药。张良和陈平找到了曹咎的破绽,这就意味着,密不透风的城池已经被撕裂一条缝。

这天夜里,汉军营内人来人往,穿梭不停。翌日清晨,成皋城外,一片肃静。秋风过处,只有几片枯叶旋转落地。曹咎登上城头,举目一望,惊了。往日这时候,城下的空地早已被汉军将士填满;今日城下却空空荡荡,只有五个汉军骑兵吊儿郎当地坐在战马之上,在汜河对岸,眼望城头。画面反差太大,曹咎很不适应。见曹咎出现于城头,五个汉军骑兵立马像点燃了鞭炮一样,一时间,噼噼啪啪,淫词秽语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从口中涌出,每个词每句话都如毒箭一般射向曹咎。什么缩头乌龟,什么小娘养的、婊子养的,从曹咎的前十八代骂到后十八代,直骂得天昏地暗,风云变色。由于语言过于粗鄙肮脏,此处不得不省略几万字。

曹咎身中无数支毒舌箭,急火攻心,当即就要出城与汉军厮杀。副将司马欣和董翳赶忙劝解,使不得使不得,项王有言,无论汉军如何攻击,咱们都不能出战。汜河是成皋的天然屏障,那几个挨千刀的,就是想激怒你,勾引你出战,我军一旦出战,渡河渡到一半,汉军就会反击。

司马欣和董翳的分析很在理,曹咎不是傻子,他也知负气出战的危险。因此强忍怒火,紧闭城门,任凭汉军叫骂。

汉军从清晨骂到黄昏,曹咎胸口仿佛压了块沉重石板,汉军的辱骂像豆子,磨成了粉,磨成了浆,粉也吹不散,浆也流不动,打着转儿又混成重重的一坨,水泥似的粘在胃里。当晚,曹咎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愤怒之极,心里发誓一旦抓住机会,定要把汉军斩尽杀绝。

汉军营中,将士喝酒吃肉,其乐融融。

前一夜,张良、陈平在全军中票选“口才男”。从今日曹咎的脸色来看,本次选秀活动相当成功,五个“叫骂王”不负众望。不过,叫骂虽有成效,但曹咎不出城,一切皆枉然。对处于爆发临界状态的曹咎,张良、陈平深知希望就在眼前,便继续施展“毒舌计”。翌日,以叫骂为主题的精彩大型文艺汇演在城下拉开帷幕:五个“叫骂王”领头,后面还跟着两拨队伍,一组重复五人的骂句,一组负责哄笑、喝彩、叫好。

曹咎真的要崩溃了,他没想到汉军这么毒,昨日只有五张臭嘴,今日升级,既有逗哏,还有捧哏,且配合默契,这可真精彩。他恨不得立马跳下城楼,单枪匹马与汉军拼个你死我活。司马欣和董翳死死将他拉住,他还上蹿下跳。二人只得将他连拖带拽弄下城去。看到此,汉军却叫骂的士气大增,他们一拨人骂累了,又换一拨,如此轮番上阵不歇气。若是换个人,或许已被骂麻木了,可曹咎越骂越清醒,汉军的每个骂句都牢牢戳进他心窝,拔不出来,且生根发芽,毒蛇般爬满五脏六腑,噬咬他的心肺。

无比漫长的一天终于过去,曹咎已经气瘫了,可汉军仍然废寝忘食。见曹咎还不出战,张良和陈平决定,叫骂节目升级,改辱骂为诅咒。并且增加大型行为艺术。第三日,汉军打着白幡就出来了。

白幡是家里死了亲人,出殡时招魂用的。而汉军特制的白幡有正反两面,正面写着曹咎的名字,反面画了一头相貌极古怪的畜生。汉军挥舞白幡,先大肆辱骂,然后把白幡扔在地上,用剑刺、拿脚踩,边蹂躏边诅咒。成皋城下,群魔乱舞。曹咎彻底崩溃了,幡上那头怪物是我吗?我长得如此不堪?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亲自带兵就杀出了城,等司马欣和董翳反应过来,想要劝阻时,已是鞭长莫及。

曹咎杀来,汉军的骂将们转身就跑,曹咎毅然渡河追击。此时,他已丧失理智,全忘了坚守的任务,他只想抓住那些叫骂者,狠狠砍杀,出口恶气。

果然,曹咎渡河渡到一半,汉军反击。曹咎大军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此情此景,犹如歌词: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愤怒楚军,在水一方。醒悟过来的曹咎,怒气顿消,傻眼了,因为手下兵士大批量地快速被杀,其状惨不忍睹。

旋即,成皋城破,司马欣和曹咎拔剑自刎。这哥俩儿很清楚,成皋落于汉军之手,即便刘邦不杀他们,项羽也不会轻饶,把他们碎尸万段,开锅煮了也未可知,自刎好歹留个全尸。曹咎与司马欣安躺于汜水河畔。秋日温和的阳光拂过二人尸体,仿佛怜悯的抚慰。

此战的意义,除了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在于告诉后人一个教训:冲动是魔鬼,特别是为将帅者。许多年过去了,一个叫诸葛亮的重操张良、陈平旧术,在与司马懿对决时,他给司马懿送去口红、胭脂、眉笔等化妆工具以及情趣内衣,司马懿只淡然一乐,如数笑纳,随即化妆打扮,性感十足地走出营寨,展现给诸葛亮看。诸葛亮当场有一种见到大海的感觉,他晕船,想吐,但又无计可施,只得退兵。最终司马家得天下。

任凭对方怎么羞辱,该坚守则坚守,这是一个将领当具备的气度。甘愿受辱不逞威风,是老谋深算;不计较一时得失,方为大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司马懿到底是靠什么赢的诸葛亮?如果两人互换阵营结局还一样么?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诸葛亮之间的博弈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诸葛亮比司马懿成明早,两人后期交手的次数也并不多但是都很精彩。有人说司马懿就是为了克制诸葛亮才出身的,其实两人的性格大相径庭,司马懿有着一个独门绝技就是能忍,不管受到什么委屈都能忍,但是当时的诸葛亮没那么多时间,用了各种激将法都没能激怒司马懿。要是让两人互换阵营结局会有变数么?可能蜀国会灭亡的更快一些吧。

众所周知,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三国中顶级智者,一人主政蜀汉,一人操控曹魏。司马懿最终赢得天下,原因有很多,寿命就是其中之一,诸葛亮只活了54岁,司马懿则是73岁,近乎20年的差异。

如果两人互换寿命,诸葛亮活到253年,司马懿只到232年,历史会有所改变吗?汉室有可能复兴吗?

首先,司马懿的生死不会改变诸葛亮缺粮的窘境。司马懿在西线战场,并没有用太高明的战术,因此,不管魏国守将换成谁,只要能抓住蜀汉缺粮这一点,延续司马懿的战术策略,诸葛亮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施展。

其次,与蜀汉人才凋零之状相比,曹魏是将星辈出,先有郭淮后有邓艾,都是将帅之才。更何况两国的国力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郝昭便能守住陈仓十来年,让诸葛亮无计可施。如果司马懿早逝,让郭淮坐镇雍凉,邓艾坐镇祁山,坚壁清野不战,诸葛亮也只能望城兴叹。

再次,就算司马懿早逝,曹爽用人不当,让诸葛亮拿下了雍凉甚至长安,江东的孙吴也不会坐视不管,三国的敌我态势又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孙权长年北上不得,不可能没有打西进的心思,要知道,上一次西进偷袭关羽,便赚得荆州之地。

最后,历史上北伐中原,除了以攻代守,转移蜀地矛盾两个原因之外,诸葛亮也知道北上不可为而为之。因此,就算诸葛亮和司马懿互换寿命,在其有生之年,汉室也不可能复兴,蜀汉最多占据雍凉之地,司马懿如果硬碰硬对上诸葛亮应该还是占据下风,那蜀国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历史上除了司马懿,第二隐忍的人是谁?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思想落后的世界单重,皇帝为了活命是能够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的。就比如说唐宣宗李忱,在成为皇帝之前一直装成个傻子;明成祖朱棣在举事之前也是各种装疯买啥,迷惑朱允炆的拿下信使。不得不说,这些人都是皇帝写的英迪。不过小编今天要介绍的这一位绝对是不会输给前面所提到的这些人的,他便是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杨行密。

五代十国这段时间是在唐之后,非常非常之乱,皇帝被杀简直跟吃饭一样。所以能活下来,能有一番作为的,都不是普通人。杨行密是庐州合肥人,起事于江淮,阻止了朱温南进,避免了全国范围内的动乱,本来只是一藩镇,后独立称王,是为吴国,有"十国第一人"的美誉。

杨行密起事后,有个得力助手,名为朱延寿,他是杨行密老婆的哥哥。杨行密很重用他的大舅子,但是朱延寿野心可不仅仅只是想当杨行密的手下,后来杨行密也感觉到这大舅子的野心,开始默默针对朱延寿行动。

他先是拉拢人心,朱延寿性情暴躁,对待手下士兵十分严苛。而杨行密便跟朱延寿反着来,手下士兵做错了事,便假意宽仁,并顺便对标一下朱延寿,说你们下次要小心点,要是被朱延寿看到了,那少不了一顿打。渐渐地,手下士兵都对杨行密表示臣服。

接下来,杨行密为了让朱延寿放下戒心,先是装眼疾,看不见东西,这一装便是三年。有时候当着大家的面,去撞柱子,撞个头破血流。连他老婆都信以为真,因为不甘寂寞,跟手下的侍卫有染,还当着杨行密的面,这一切都看在杨行密的眼里,他都一一忍下。

后来朱延寿觉得时机已到,便准备起事造反,可是一进宫便被杨行密埋伏的人给抓住了,杨行密不必装下去了,当即把朱延寿给杀了,休掉了自己的妻子。

忍了三年,为自己除掉了隐患,出了自己的一口恶气,这杨兄弟,真的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司马懿靠什么战胜诸葛亮的?司马懿怎么知道自己会活的比诸葛亮长?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司马懿战胜诸葛亮就靠八个字,这八个字让司马懿成了最后的赢家,而且还是必胜的法宝。我们喜欢把司马懿和诸葛亮当做是一生之敌,其实两人交手的次数很少,只是非常关键而且诸葛亮还在这期间去世了,所以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对于司马懿来说对谁采取的策略都差不多,都是先让对方看似占据上风,然后不经意间给出致命一击。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周瑜的本事总被诸葛亮压一头,气死也没招。其实真实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并无什么恩怨瓜葛。这句名言如果用在诸葛亮和司马懿身上,倒是非常贴切。诸葛亮的用兵之才,堪称一世之杰,独步天下,前提是别让他碰见司马懿。司马懿出山之前,诸葛亮的本事罕有其匹,司马懿一出手,诸葛亮就会处于“既生亮,何生懿”的尴尬境地。

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对决,堪称魏蜀两国之间的终极较量。诸葛亮第四次、第五次北伐曹魏,曹魏方面都是由司马懿迎战。面对气势汹汹的蜀汉大军,司马懿沉着应战,不急不躁,看似消极无为,却每次都能让诸葛亮一肚子三韬六略使不出来,最终只能怏怏而去,无功而返,最后一次甚至直接让诸葛亮含恨而终,死在军中。司马懿究竟有何高招?面对用兵如神的诸葛亮,为何每次都被他击败?

其实,仔细研究司马懿对阵诸葛亮时所采用的战术,每次都如出一辙。第四次北伐中,司马懿平生第一次与诸葛亮交锋,他很快意识到蜀军的强悍战斗力和诸葛亮出神入化的用兵之才。他马上调整战略,摒弃死打硬拼,改为深沟高垒,严防死守。司马懿的战术简单而有效,诸葛亮远道而来,后勤供应困难,只想一鼓作气速战速决。

而司马懿偏偏来个反其道而行之,不慌不忙打起了持久战。诸葛亮眼看着将士们锐气消磨殆尽,粮秣也被坐吃山空,却一筹莫展。等到退兵之时,司马懿才出兵掩杀,跟踪追击,失去的地盘再度完璧归赵。结果诸葛亮两次北伐,兴师动众劳师糜饷,都被司马懿用同一招完美挫败,连魏国一寸土地也没能夺过来。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招数,其实可以总结成八个字:避其锐气,后发制人,司马懿也正是靠着避其锋芒才换来自己的职业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上司马懿一家究竟有多狠毒?

全文共 1576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一位狠毒之人,而且十分隐忍,大半辈子不出手,但是一出手就把曹魏夺到自己手中。不过,司马家并不是只有司马懿一个人是这样,他的儿子也是如此,连发妻都能狠心杀掉。但这还算能说是遗传,然而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同样也是一个狠角色。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司马一家到底狠到了什么程度呢?

1.司马懿

司马懿堪称三国时期一位非常了不得的人物。此人一生善于谋算,虽然他带兵打仗经常失败,但他在整体大战略上几乎可以说是常胜将军。司马懿的战略水平,要一分为二去看待,一是对待魏国的前途,他做出的谋划和良策,另一方面则是他对于司马家族发展的谋划。

司马懿绝非善类,实际上,没有阴狠的内心,世间许多事都是无法去筹划的,尤其是治国用兵以及搞政治斗争。不要被吴秀波大叔扮演的司马懿形象迷惑了,历史上的司马懿心狠手辣,这可以从他对待自己妻子张春华以及夺取魏国大权的手段上看出。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张春华也不是什么好鸟,早年司马懿为了躲避曹操的征召,称病在家,假装有风痹病,也就是暂时瘫倒在床上,待时机合适,他自然就会病愈复出。有一天他派佣人把家中藏书晒了出去,大雨不期而至,他情急之下,跳起身去抢救书籍,却被家中一名婢女看到。

这位可怜的没有留下名姓的婢女以为司马老爷病愈了,赶紧去报告张春华。张春华怕此时泄露会引来祸端,亲手诛杀赐名婢女,然后自己做起了婢女的活计,伺候司马懿。

2.张春华

张春华狠不狠?狠!司马懿知道后什么反应?他对张春华佩服有加,佩服她什么?既有见识,又能当机立断痛下杀手。司马懿都未必能够如此干脆的处理这件事。

张春华到了暮年,终于迎来恶报,司马懿宠幸柏夫人,疏远了张春华,有一次司马懿病重,张春华前去探望,谁知司马懿根本不愿见她,说道:“老太婆面目可憎,怎么还劳驾您前来啊?”心狠的人,随着岁月累积,也会体现到面相上。

张春华受此侮辱,愤然绝食,她的几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等人心疼母亲,也跟着绝食,司马懿知道后“大惊”,赶紧来向张春华道歉。事后司马懿声称:“老太婆死了倒没什么可惜的,我担心的是我那群好儿子啊”。

可笑的是,张春华之死也被司马懿利用了一下,张春华死后,司马懿假装悲痛欲绝,称病在家,不再参与朝政,麻痹了曹氏,直到两年后突然发力夺取政治大权。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正始之变时,已经七十岁了,他为司马家族日后篡权铺平了道路,他的政治死对头曹爽,在正始之变中被族灭。两年后的王凌之乱,司马懿又把王凌,令狐愚三族族灭,赐死57岁的曹彪。

3.司马师

接替司马懿掌舵司马家族的,是司马师。

司马师延续了司马懿的对待政敌一概使用严酷手段的做法。公元254年,曹芳打算发动政变,推翻司马家族,事情遭到泄露,司马师杀掉了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

公元255年,镇东将军母丘倹和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反抗司马家族,司马师亲自率兵平定了这次叛乱,母丘倹被乱箭射死,文钦逃亡吴国,母丘氏和文氏一族留在魏国的,一律被司马师屠杀殆尽。

如果说司马师对待政敌这么残酷,勉强还说得过去,那么,司马师对待自己的原配夫人夏侯徽,可就真是狼心狗肺了。

夏侯徽出身高贵,是曹魏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的女儿,嫁给司马师以后,给司马师生了五个女儿,夏侯徽是一位才女,经常帮助司马师出谋划策。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夏侯徽早已知道司马师有谋逆之心,而司马师又对夏侯徽颇为猜忌,终于,司马师派人把夏侯徽毒杀,原配妻子就落得个如此凄凉结局,夏侯徽终年才24岁!

可以说,吕思勉先生对司马家族的评价是相当到位的:“魏武帝曹操亡殁后,忠君爱民之心地,光明磊落之行为,全都看不见了,只剩下自私自利之心地,狡诈刻毒之行为。”

司马炎正式篡权登基,建立西晋,陆续发生八王之乱等惨祸,内忧外患不断,西晋仅仅存在了五十一年就亡国了,可以说司马家族的整体低劣的人格素质,起到了内因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