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7563

文章

250

篇1:我历史上除了司马懿,第二隐忍的人是谁?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思想落后的世界单重,皇帝为了活命是能够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的。就比如说唐宣宗李忱,在成为皇帝之前一直装成个傻子;明成祖朱棣在举事之前也是各种装疯买啥,迷惑朱允炆的拿下信使。不得不说,这些人都是皇帝写的英迪。不过小编今天要介绍的这一位绝对是不会输给前面所提到的这些人的,他便是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杨行密。

五代十国这段时间是在唐之后,非常非常之乱,皇帝被杀简直跟吃饭一样。所以能活下来,能有一番作为的,都不是普通人。杨行密是庐州合肥人,起事于江淮,阻止了朱温南进,避免了全国范围内的动乱,本来只是一藩镇,后独立称王,是为吴国,有"十国第一人"的美誉。

杨行密起事后,有个得力助手,名为朱延寿,他是杨行密老婆的哥哥。杨行密很重用他的大舅子,但是朱延寿野心可不仅仅只是想当杨行密的手下,后来杨行密也感觉到这大舅子的野心,开始默默针对朱延寿行动。

他先是拉拢人心,朱延寿性情暴躁,对待手下士兵十分严苛。而杨行密便跟朱延寿反着来,手下士兵做错了事,便假意宽仁,并顺便对标一下朱延寿,说你们下次要小心点,要是被朱延寿看到了,那少不了一顿打。渐渐地,手下士兵都对杨行密表示臣服。

接下来,杨行密为了让朱延寿放下戒心,先是装眼疾,看不见东西,这一装便是三年。有时候当着大家的面,去撞柱子,撞个头破血流。连他老婆都信以为真,因为不甘寂寞,跟手下的侍卫有染,还当着杨行密的面,这一切都看在杨行密的眼里,他都一一忍下。

后来朱延寿觉得时机已到,便准备起事造反,可是一进宫便被杨行密埋伏的人给抓住了,杨行密不必装下去了,当即把朱延寿给杀了,休掉了自己的妻子。

忍了三年,为自己除掉了隐患,出了自己的一口恶气,这杨兄弟,真的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司马懿发动政变曹氏宗亲就没人能阻止么?

全文共 1253 字

+ 加入清单

249年司马懿正式发动了高平陵政变,除掉曹爽三族,从此拿到曹魏军权和政权。至此曹操三代的心血可以说全被司马懿给夺去了,难道当时曹氏的宗亲就没人能站出来阻止司马懿么?司马懿为这个计划准备了多年,而且用的还是装病这个老套路,当时朝中站在司马懿这边的人也不少,宗亲的势力也是处在最低点,可能还真没人能站出来和司马懿进行对抗。

曹爽和司马懿并受魏明帝曹睿的托孤,其中曹爽占主导,司马懿一度被剥夺了实权,当了一个虚名的太尉在家养老。但是曹爽和他手下的一群小伙伴比如何晏、邓飏等人把持朝政,卖官鬻爵,排斥曹魏的元老和元老的子孙旧臣,把朝政搞的乌烟瘴气。

但是,咸鱼也会有翻身的时候。不管是曹叡还是五大辅政大臣都没有想到,他们忽略了一个细节,一个致命的细节——确切地说是两个人:刘放和孙资。这两人是曹魏老牌秘书。早在魏国建国初期,两人就同时担任了曹丕的秘书郎,后来这两人同时转为左右丞。黄初初年,秘书被改成了中书,于是刘放被任命为中书监,而孙资被任命为中书令,各加给事中。

继承曹操衣钵的曹丕,能力没有曹操好,心狠手辣却一点都不输,像于禁这样功勋卓著的老臣,历经沧桑后回到了魏国,却被曹丕羞辱至死,这让很多大臣都对曹操心生反感。当年刘备是怎么对待诸葛亮和关羽等人的,都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看待,所以诸葛亮才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司马懿与曹爽均是曹睿临危之际的托孤重臣,二者各自代表了曹魏元老家族利益与曹魏宗室少壮派利益,而司马懿被曹爽明升暗降(太傅),则标志着曹爽擅权的开始。质言之,司马懿与曹魏元老家族的利益因为曹爽的宗室、少壮色彩,从曹芳时期开始便绑定在了一起。若论资历与功勋(司马懿在曹睿时期屡立战功),在正始末年,毫无任何一人可与司马懿相仿佛,曹魏各大元老家族面对逐渐把自己推向对立面的曹爽兄弟,只能推举司马懿作为代表,来与曹爽抗衡。

所谓当年跟随曹操起家创业的人,实际上最年轻的也是在公元170年就已经出生的人,否则是赶不上参加曹操的创业过程的。而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已经是公元248年,就算是郭嘉活着,也已经是78岁高龄的老人了。荀彧等跟随曹操创业的第一代人早在曹丕时期就已经凋零殆尽了,第二批人中相对年轻的,也就剩下张郃了,而张郃也在木门道被诸葛亮设伏杀死了。

而曹爽在治国、治军上显然与司马懿不是一个段位的,而且此人胸无大志,曹爽集团的何晏、邓飏、丁谧、李胜、毕轨、桓范等人,除了桓范是个人才外,包括他自己都是庸才,哪里是司马懿的对手?司马懿利用与孙吴开战夺取了军权,而曹爽嫡系与蜀国开战却打了败仗。曹爽蠢就蠢了,但事就坏在曹爽虽是蠢材,却想大权独揽,与司马懿争权夺势,结果逼得司马懿动了杀机,酿成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将所有曹爽集团尽灭三族,夏侯霸无奈之下叛逃蜀国,忠于曹魏的王允侄子、大司空、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被逼自杀,楚王曹彪被赐死。

司马师时代,曹氏还残存一点微弱的势力,如夏侯玄、毌丘俭、文钦,当这些人的抵抗也被司马师清除。而到了司马昭时代,就连路人也知道他们是个什么心思了。只是诸葛诞的起兵,依旧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司马懿墓为什么无法被盗?背后原因揭秘

全文共 2248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在历史上的名气可真的是不怎么样,篡夺曹魏政权,之后他的孙子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可晋朝又被称为历史上最乱的朝代。而司马懿的墓也很奇怪,一千多年却没有被盗过,历史上古墓被盗是很普遍的事情,但也不是所有的古墓都会被盗,而司马懿墓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为什么?这和司马懿本人有什么关系吗?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就是诸葛孔明了,但在那个年代,诸葛亮还有一个实力不弱于他的对手,这个人就是司马懿。诸葛亮和司马懿可以说是“谋略双子星”才更接近现实。司马懿在长时间的隐忍中,熬死了对手诸葛亮,之后他又耗死了曹丕和曹睿,最后三国归晋,帮儿孙们完成了曹操都没有完成的统一大业。

司马懿我们也都很清楚,作为曹魏一个十分关键的功臣,曾担任过许多职位,无论是太傅、太尉还是大将军,都是帮曹魏强大的关键职位,后来还掌控了魏国的朝政大权,他擅长于谋略,工于技巧,多次征讨,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最显著的功勋我们都知道,那就是防守住了诸葛亮的北伐和平定了辽东之地

司马懿临终前曾对儿子说,我辅助魏国,被授予太傅,已经位极人臣,别人都怀疑我有二心,我的心里也经常因这一事怀有恐惧,在我死之后,你们要好好辅佐皇帝,治理国家。这一死训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司马懿的两个儿子没有遵守,但是另外一条死训却被司马家后人谨记:凡是司马家的子孙都不准上坟,要简葬和密葬,也正是因这一条死训,司马懿的墓到现在都没被找到。

也许有人会说,司马懿真是老谋深算,他知道自己死后,陵墓不但会遭盗墓贼的毒手,还可能因自己生前做过的,很多不光彩的事被人掘坟,所以才想了这么一个主意。然而这种下葬方式,并不是他独创,在他之前诸葛亮也选择了简葬和密葬。《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水经注》则曰:“(诸葛亮)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

尽管司马懿做的很低调又称自己的墓室中没有金银珠宝等贵重陪葬品,但在他死后还是吸引了不少盗墓者寻找他的墓穴,因为更吸引他们眼球的是司马懿的陪葬品,他集结了一生精华所得的《司马懿兵书》,但由于司马懿心机深沉的原因,2000多年来寻找它的人很多,但几乎都没找到,所以到现在为止也没人找到司马懿的墓地和这本千古奇书。

三国里面有个人比刘备还能忍,同时又有诸葛亮的智慧,他就是司马懿,一个三国里熟悉而又陌生的角色。他的一生似乎总是在隐忍,先熬死了对手诸葛亮,之后又熬死了曹氏子孙,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他的司马子孙最终成为了三国时期最后的胜利者,统一三国形成三家归晋的局面。司马懿和他的兄弟八人素有司马八达的称号,司马懿是兄弟中最出色、最有才华的一个人。

他字仲达,是司马防之子,是河内温县人氏,因少有大才而闻名,年仅二十岁便得到了曹操的征召。最开始他并不想赴任,甚至不惜装病,后来受到曹操威胁,无奈加入了曹魏阵营。结果鹰视狼顾的他,最终果如曹操所料,架空了魏室,他的孙子司马炎更是以晋代魏,也就是说,他成为了整个三国时代,最大的赢家,毕竟彼时所有成大事者,只有他并非一方诸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老谋深算的形象。司马懿的确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因为他生前早已经算到自己死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于是早已经在生前就布置好一切应对措施,以至于埋葬他的墓地至今也无人敢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司马懿为人小心谨慎,并且注重名节对于他的死因有很多传说。有人说司马仲达是被孔明在五丈原被司马仲达活活气死的。也有人说孔明知道自己要死,就在死之前日夜用毒水浸泡兵书。因为他知道司马懿有翻书的时候习惯用手沾嘴里的唾液的习惯,固下毒杀害。其实司马懿是病死的,虽然中途有无数人想要杀司马懿,但都被他一一化解。在曹丕死后,司马懿就大权在握了,没有人可以左右他或者威胁他的生死,所以他是病死的。话又说回来,司马懿死后到底埋在了哪里史书记载司马懿死后被儿子追封宣王,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时又追封他为宣帝,他的高原陵就在今河南洛阳北邙首阳山一带,具体位置不详。不过曹操墓在安阳都找到了,包括司马懿墓在内的西晋皇陵为啥还没有线索呢?

据记载,其实司马懿在生前就已经找好了自己的墓地——首阳山上,他早就在担心自己死后陵墓会遭到偷盗,于是他便低调地计划好了这一切后事,不得不说,他的这个方法的确也是高明,以至于至今也没几个人晓得他到底被埋葬在哪里。在他临终前就已经嘱托好自己的儿子,告诉他们在自己死后千万不要在自己的墓地上封土,也不要给自己起坟头、立石碑,最关键的就是嘱咐自己的子孙在自己死后千万不要去祭拜,以至于两千多年来没有一个人真正找到他的墓地所在。

一千八百年过去了,三国很多人物的陵墓都曾被盗墓贼“光顾”,例如袁绍墓等,可是司马懿之墓被盗的消息,却从未传出。这是为什么呢不管是墓中有机关,还是发生神迹,其实都是一种传说罢了,那么为何司马懿之墓从未被盗呢司马懿也不是什么德高望重的人物,不会使盗墓贼不忍下手。而且三国疯狂的盗墓行为也让司马懿有所顾忌。东汉末年打仗可是需要钱啊,干啥来钱快呢这边董卓挖皇陵的先例一开,曹操就敢设立“摸金校尉”把它发扬光大。这点连司马懿的主子曹丕都看破了,随之便引领了魏晋时期薄葬的潮流,“不封不树”;我们聪明的司马懿会看不破死后的这点事其次是怕重蹈曹魏的覆辙。我们都知道司马懿正是趁着权臣曹爽带着小皇帝出去祭拜高平陵的时候才在洛阳动手搞了政变,一股脑清算了曹魏亲贵,独掌大权;而他怎么会允许这种伎俩再次作用在自己的子孙身上,让曹魏亲贵借机反攻倒算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曹操为什么会放过司马懿,却杀了杨修?

全文共 1615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能够看得出来司马懿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如果留着他,日后保不齐会对曹家做出什么。但是,在曹操病重,生命垂危之际,却并没有对司马懿做什么,没有斩杀他,反而是杀掉了另一个人,杨修。我们知道杨修能够看破曹操心中的想法,几次惹恼了曹操,但是,杀掉他真的只是这个原因吗?曹操究竟为什么会放过司马懿呢?

说到曹操,有人觉得他狡诈,也有人认为他阴险,当然了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代明主。不管孰是孰非总之曹操绝对算得上是一代英主,他身处乱世,不仅剿平了四方贼寇,而且他还一统了北方诸侯割据势力,绝对算是一位英明之主。不过在整个曹魏集团不光只有一个曹操是能人,旗下众多谋臣武将都是不可小视的英雄人物,例如大家最熟悉的武将张辽,夏侯渊,典韦,许褚。谋臣方面有,郭嘉、荀彧,贾诩等。不守,在曹魏后期最为厉害的一位谋士便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

司马懿自赤壁之战过后,便被曹操任用,不过起初并没有跟随曹操出征,而是做了曹冲的老师。根据《魏略》相关资料记载,司马懿非常好学,而曹操之弟曹洪自认为才疏想要请教司马懿,不过司马懿却不屑于曹洪来往,最终曹洪将此事上书曹操,曹操知道后,便征招司马懿前去,后来曹老板,很快便发现司马懿有一副“狼顾之相”,从此对他特别忌讳。

长着一副狼顾鹰眼的司马懿,在公元215年跟随曹操一同出征张鲁,在打败张鲁之后,司马懿还建议曹操此时应该立即攻打蜀中,借刘备立足未稳之际,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不过最终被曹操拒绝!公元219年,曹操与刘备相争汉中,此时刘备已经雄踞蜀中数年,军事防御力已经今非昔比!曹操在汉中败在刘备之手,此时再回想起来当日司马懿的话,或许确实应该当初就打下刘备,或许不至今日之败,不过也在此时曹操也发现了司马懿的确非同寻常,不但智谋一绝,带兵打仗更是老道。

公元220年,曹操病重,他此时开始思考曹魏的继承人之事,随便也是曹操为后代铲除异己之时。照说像司马懿这样的人物如果任由其发展,绝对会成为曹魏的大敌。对于此事曹操还做出过如下言论:“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孤家事”既然曹操知道司马懿的狼子野心,但在曹操生命垂危之时,却并没有斩杀司马懿,而是将自己的主簿杨修下令给处斩了。

对于杨修的故事或许朋友们也不会陌生,此人家世显赫,四世太尉,可以算得上是汉朝元老家族。而杨修更是满腹经纶,最终进了丞相府担任主簿之职,而曹操任用他也是因为他才华不凡,说道这里就奇怪了,好好的一个文官为何会被曹操斩杀呢?而且还是在曹操临死前不久被杀头。这可真就有点冤了。众所周知,曹操为了继承人之事也是颇为苦恼!不过他最终想在曹植与曹丕两人当中选择一人来继承自己的位置。曹丕虽然才智平庸,但是深通官场之道,更是精通用人之道。而曹植,他才华出众做诗水平更是一流!不过在军事方面曹植根本不能与曹丕相提并论,不过此时杨修提前便为曹植准备好了一份手书,此手书便是为了应付曹操的考验。有了这份手书,曹植竟然通过了曹操的考验。

不过后来,曹操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对杨修也是大加责罚!除此之外,在攻打汉中之时,曹操因为久攻不下,而苦闷回营,回营之后便下达了口令“鸡肋”,当鸡肋二字传到杨修耳中之时,他便笑道:“曹公要退兵了!”众人皆不明白其中意思,杨修去解释道:“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然曹公不会因小失大!绝对会保存实力,因此必定退兵!

最终消息传到曹操耳中,杨修再一次惹怒曹操。不过这或许不是曹操要杀杨修的最根本原因,杨修其实还有一个身份,杨修之母乃袁术之妹,再加上杨修参与夺嫡之争这与当年袁绍的情况基本一样,再者杨修赞同复古一派,这与孔融一致,加上杨家复古一派势力强大,打压杨家也就是打压复古一派。曹操害怕自己死后,后代遭遇袁绍此前之变,为了消除此影响果断下令斩杀了杨修。

曹操正是考虑到如此多的影响,最终才将杨修处死,而对于司马懿,曹操临死之前,特别吩咐要让曹丕重用他,否则曹丕玩不过诸葛亮,这或许也是司马懿能够活下来的最根本原因!曹操最后吩咐曹丕要随时防着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司马懿侍奉曹魏三代都已经垂垂老朽 司马懿为何还要造反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侍奉曹魏三代皇帝为何到了最后还要造反?

司马懿选择造反其实也并不是个人所愿,当大家在分析之后会发现,这完全就是局势所迫,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在三国中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后的胜利者。可能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所以他就把曹操熬死。

说到司马懿之所以会成功,也会和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曹操很早就知道司马懿的才华,所以就想要让他出山,然而司马懿却谎称自己患有重病,躲过了七年。如果一开始马上就跟着曹操,必然就不可能会被重用,可能就是要从最小的官开始做起,司马懿有着远大的理想,自然就不可能会答应。

其实司马懿在后期也没有造反,因为任何的权利和自己都没有什么关系,一直到他帮助曹丕登上皇位之后才开始逐渐的被重用。曹操在去世之前就告诉曹丕一定要小心司马懿,所以在曹丕这一方面也会有一些担心,觉得无论如何还是自己人相对比较可靠一些。所以司马懿在进入到皇宫的这一段时间内,都只是负责一些政治的问题,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机会可以掌握兵权。

当然司马懿也是一个特别聪慧的人,必然就会知道曹丕心中的所想,所以在处理政治这一方面是非常用心的,就是想要让曹丕放心,最终才会让他成为辅政大臣。但是曹睿在成为皇帝之后,并没有像自己的父亲,又或者是爷爷一样,总会认为司马懿早就已经经过了这么久,一定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可是那个时候司马懿早就已经手握重兵,而且还是一个辅政大臣,所以曹瑞想尽一切方法都想要排挤他。此时的司马懿自然也没有办法接受,所以在进驻到晚年的时候居然选择造反,这其实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刘子业做过哪些残忍的事?年纪虽小但心狠手辣

全文共 1657 字

+ 加入清单

刘子业是南朝宋第六位皇帝,继位时只有15岁。不过刘子业年纪虽小,但做事却比成年人更加狠毒,他在位期间滥杀大臣,凡是反对自己,拒命不从的人都只有死路一条,就连自己的叔叔也没能幸免。后来刘子业的另一位叔叔湘东王刘彧实在看不过刘子业暴虐的样子,小时候就如此长大后那还得了,便秘密设计将他弑杀。刘子业从小到底经历了什么,竟一点怜悯之心都没有。

据《宋书》记载:“子业虽曰嫡长,少禀凶毒,不仁不孝,著自髫龀。詈辱祖考,以为戏谑。行游莫止,淫纵无度。诛剪无辜,籍略妇女。手足靡厝。行秽禽兽,罪盈三千。”

刘子业是刘骏的儿子,在他16岁时便继承了父亲的皇位,史称为前废帝。

由于刘子业一直都生活在皇家优裕的生活环境中,因此他一向都是娇生惯养、飞扬跋扈。在长大后,就更加的放纵自己,堪称是无所不为。那些干不得的事,或者是别人不敢干的事,他却是非干不可,而且干得十分离谱。

让我们来还原一下,历史上真实的皇帝刘子业:残忍和邪恶,让人想不到竟出自十几岁少年。

刘子业一继位,便将他老爹的“优良家风”发挥到极致,在位期间屡屡做出违背纲常人伦之事。他首先选中的目标,便是自己的亲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

这个山阴公主长得也是美貌绝伦、清丽脱俗,是一副天生的美人胚子。她在成人后,嫁给了宰相何尚之的孙子何戢。

然而,刘子业在当上皇帝后,却因垂涎于亲姐的美貌,竟然不顾人伦道德,要求其陪寝。而山阴公主在面对亲弟的无理要求,不仅没有断然的拒绝,甚至还半推半就间同意了此事。

而刘子业与姐姐共处日子一长,渐渐地也就心生厌烦,于是他转而去另寻新欢。而山阴公主在幽怨之余,就向老弟讨要男宠,以弥补自己受伤、寂寞的心灵。

据《宋书·卷七·本纪第七》载为:山阴公主淫恣过度,谓帝曰:“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

如此行径,倒也“不愧”为亲姐弟。

除此之外,刘子业竟然还将魔爪,伸向了自己的亲姑姑——新蔡公主刘英媚。刘英媚同样的也早已许配给他人,但刘子业仍执意的要将其接进宫中进行宠乐。而当刘英媚进宫之后,他便强行将其扣留,并且对外宣称刘英媚暴毙去世。

为此,他还特意找了个宫女做替死鬼,送到了姑父那边去。而为了掩人耳目,便称他的姑姑为谢贵嫔,而在杀死姑父何迈后,又改封为夫人。

然而,事情还不止于此,刘子业虽在位时间不长,但其恶劣的行径却是罄竹难书!

当时,建安王刘休仁触怒了刘子业,为此刘休仁的生母杨太妃虽然年事已高,但仍进宫去为儿子求情。但她没想到的是,这个刘子业竟然邪恶至此,他不仅没有因杨太妃年事已高而敬重她,甚至还做出了了恶魔的行径。

当时,刘子业竟然命令左右手下,当着儿子刘休仁的面辱其母,而若是有人稍一迟疑,就会被刘子业斩杀,余者皆惧,只得勉强行之。

有这样的一位皇帝,就注定会有大臣站出来将其推翻。然而,在此之前,也有一些大臣体验了刘子业的残暴。

刘子业简直是狂妄至极、嗜血如命,对于他的各位叔父,他是百般凌辱、任意杀戮,因此而搞得整个宗室上下人心惶惶。

湘东王刘彧,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右以及东海王刘伟。刘子业为了使这几个叔叔威风扫地,便想法设法侮辱他们,刘子业封刘彧为猪王、封刘休仁为杀王、封刘休右为贼王、封刘伟为驴王。并且,还为他们各自作了一个竹笼。

而因这几个叔叔大都身体肥胖,因此刘子业便让人在宫外的空地,挖了一个大坑,往里面灌进了许多水和成泥汤,然后脱光叔叔的衣服,把他们赶到泥汤中去滚。还做了一个大木槽,在里面倒进剩饭搅进菜叶,令他们爬到槽边去添着吃,这一幕就像喂猪一样,而刘子业就在旁边观看取笑。

刘子业的暴行,就连他父亲生前所留下顾命大臣三人也没有幸免。,乃太宰刘义恭、尚书仆射颜师伯以及尚书令柳元景,三人竟然全部惨遭灭门。

于是,最终忍无可忍的宗室亲王们,一致决定出手匡救,他们一同密谋推翻刘子业。

在466年的1月,湘东王刘彧指派其亲信裴寂之等人,利用刘子业在华林园竹堂举行“射鬼”仪式的时机,强行冲入了竹堂,并将其杀死。而一代残忍邪恶的少年天子也就此结束一生,年仅17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司马懿晚年时期,为什么讨厌自己的原配张春华?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晚年时期,为何厌烦自己妻子张春华

司马懿对张春华根本就没有爱情,书上并没有说张春华颜值,到底怎么样,只是说在年轻时就非常的有德行,非常的有才华。张春华的面貌到底怎么样?根本就不清楚,应该也无非只是普通人的样貌。不过张春华的父亲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母亲也同样是一个非常了得的人物。

或许就是因为拥有着非常不错的家世,因此就成为了司马懿比较看重他的一个原因。张春华的家属真的非常的不错,而且名声也比较好,对于司马懿而言这可能就是一个良配,说白了两人之间根本就没有爱情,无非只是搭伙过日子。

张春华原本就不是一个特别漂亮的人,而伴随着时间逐渐的流逝,因此就容易年老色衰,慢慢的就会被疏远,更是喜欢上其他的女子。柏夫人特别的年轻,而且样貌很是不错,无论是什么样的年纪,相信对于这种美女都没有什么抵抗力。司马懿本身就已经接近年老,而且也会压抑一辈子,现在碰到这么一个善解人意的美女,必然就会好好的宠爱对方,这就能够感受着年少时的激情,还能够有效忘记所有的烦恼。

司马懿在进入到晚年的时候,无数的时间一直都在和曹爽斗争,希望能够有效获得更多的权利,虽然是托孤大臣,但是曹魏的军权全部都在曹爽的手中,一时之间还没有办法对得过曹爽,在如此你强我弱这种情况下自然就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懦弱无人,往往就会引起警惕,完全不需要把眼光放在他的身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选择不停的纵情,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能够有效帮助,解开许多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司马懿和贾逵是什么关系?贾充为什么要帮司马懿篡曹?

全文共 1666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家后期能篡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贾逵的儿子贾充一直在帮司马家。贾逵和司马懿一样,跟随了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代,所以贾家在场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不过当时贾家应该是偏向曹家一方的,为什么贾充却要改帮司马家呢?其实这中间还发生了几件事才让贾充决定犯险。当时的皇帝曹芳基本上就是一个傀儡,而且司马懿的势力是要比曹爽大得多的。

三国是一个大混乱期,同时也是一个奇人异士辈出的时代,其中侠义之士祝公道便颇具传奇性。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祝公道却因搭救曹魏名臣贾逵而名留青史,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因为他的这项善举,竟给以后的曹家、司马家留下两大祸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贾逵遇难说起。

贾逵出身并州望族,虽然此时家道中落、穷困不堪,但他胸怀大志、娴熟兵法,注定不会是一位平庸之辈。贾逵成年后经人推荐在河东郡担任郡吏,后升任绛邑县长。公元202年,袁尚派部将郭援攻略河东,贾逵镇守的绛邑被其沦陷。贾逵被敌军抓获后,因不肯屈服于郭援差点被杀,所幸阖城百姓和郭援的部将都为他求情,郭援才暂时免除贾逵的死刑,并将他囚禁在壶关的土窖中。

郭援将贾逵囚禁在土窖中后,担心他会越狱,便用车轮盖住窖口,并派人严密看守。贾逵不甘心被囚,某日便用激将法,从土窖中对看守说:“这里的人难道都是没有骨气的小人吗?怎么忍心看到义士被囚禁在土窖中,而不施以援手呢?”当日轮值的是一位姓祝的看守,听到贾逵的呼救后大为感触,一时间义气爆棚,于是在夜里偷偷地将贾逵放走。

援捕得逵,逵不肯拜...诸将覆护,乃囚於壶关,闭著土窖中,以车轮盖上,使人固守。方将杀之,逵从窖中谓守者曰:“此间无健儿邪,而当使义士死此中乎?”时有祝公道者,与逵非故人,而适闻其言,怜其守正危厄,乃夜盗往引出,折械遣去,不语其姓名。见《三国志·卷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注引《典略》)。

贾逵对此人的义举非常感动,连连拜问对方的姓名,但后者却始终不肯透露。直到郭援被击败后,贾逵才知道救他性命的义士名叫祝公道。数年后,祝公道因为犯法要被杀,贾逵赶紧出来援救,但用尽一切办法也没能帮助恩人逃脱死刑。祝公道死后,贾逵哀恸不已,只好亲自为他戴孝服丧,聊表感恩之心。

郭援破后,逵乃知前出己者为祝公道。公道,河南人也。后坐他事,当伏法。逵救之,力不能解,为之改服焉。引文同上。

祝公道在历史上不过是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如果不是有救助贾逵这段经历,恐怕他的名字都不会出现在史书当中。然而令世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卑微小人物当年的一个义举,竟然为曹家、司马家留下两大隐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贾逵的两个后代说起。

贾逵获救后依附于曹操,因足智多谋、战功卓著,深得后者信任,被提拔为丞相主簿、谏议大夫。魏文帝曹丕称帝建国后,贾逵因拥戴有功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后因伐吴有功获封阳里亭侯,加号建威将军。贾逵一生忠于曹魏,每每以国事为忧,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但他的儿子贾充行事却完全相反,最终成了曹家的噩梦。

贾充在魏朝是一个心怀叵测、趋炎附势的小人,随着司马家势力的强盛,为荣华富贵计,甘心投靠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充当他们篡魏的“马前卒”。尤其是司马昭执政期间,贾充不遗余力地帮助司马昭铲除政敌、架空皇室,甚至还亲自领兵犯阙,弑杀率众讨伐司马昭的魏帝曹髦,令天下骇然。正因为弑君这段“黑历史”,贾充被死死地钉在耻辱桩上,受尽天下士人的痛骂和鄙视。

贾充作恶多端,他的女儿贾南风更是不遑多让。晋惠帝即位后,身为皇后的贾南风为攫取至高权力,首先挑唆诸王与太傅杨骏之间的关系,后又离间诸王,让他们互相争斗,由此开启“八王之乱”的大幕。诸王混战不已,导致边疆内外的胡人纷纷起兵作乱,使长江以北的中国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之中。由此而论,贾南风实在是造成西晋动荡乃至灭亡的“罪魁祸首”。

虽然贾充、贾南风的恶跟贾逵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如果贾逵当年死在壶关,贾充、贾南风便不会来到世间,自然也不会有后来那许多的风波。小人物祝公道万万想不到,自己当年的无心善举,竟然给曹家、司马家带来无穷的劫难,若泉下有知,真不知是否后悔救助贾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皇帝是谁?朱元璋是最残忍的么?

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毕竟有那么多的朝代,皇帝加在一起更是数不清。因为古代的封建帝王制度,所以皇帝的权利是最大的,基本上没有能制约他的人存在,所以有些皇帝就会变的残暴无比。可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暴脾气皇帝就是秦始皇了,不过和他相比这五位皇帝更能让你感到他们的公布。这次就帮大家总结出了历史上最残暴的五位皇帝,一起来看看都是谁吧。

第五名,明太祖朱元璋,其实看画像也知道是朱元璋,历史上恐怕也只有他敢长成这样,挺随便的长!现代男人如果长成这样,估计这辈子也只能打光棍了,但朱元璋不一样,人家不仅有老婆,而且还很多,生育能力也不是一般的强,生了26个儿子16个女儿!朱元璋一生的经历就像过山车一样,所以他当了皇帝后可以说四个字“怀疑一切”,极其的残酷无情,别的皇帝杀人是一个个杀,朱元璋是成批的杀,人家零售他专门搞批发,手段极其毒辣!

第四名,汉武帝刘彻,西汉在汉武帝时期国力达到顶峰,一改往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改为进攻!汉武帝在位54年时间里,有40多年在对外用兵,汉武帝穷兵黩武,杀人不眨眼,十足的暴君形象!这都是为了建功立业,但是他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纯属自己咎由自取!汉武帝还是历史上最愚蠢的皇帝,他自己下手夷灭了自己的三族,太子刘据,太子妃,皇后卫子夫,卫长公主全部被杀,出生几个月的皇曾孙刘病已在秘密保护下存活了下来!

第三名,前秦厉帝苻生!看着造型像不像索马里海盗?这哥们天生就是一个独眼龙,也许正是因为生理缺陷,导致心理扭曲,看到两只眼睛的人就想杀掉,宫殿上根本不是早朝而是屠宰场,稍微不顺心他就要杀人,而且还不是痛快的死去,极其变态!苻生虽独眼龙,但武艺高强,力大无穷,一般人根本靠不近!当初爷爷苻洪活着时就预言这个孩子不是好东西,弄死最好,但是他爹苻健不愿意,最终酿成大祸!最后苻生想杀死堂弟苻坚,被苻坚杀死!

第二名,北齐文宣帝高洋!高洋小时候就是个傻蛋,装疯卖傻,流着鼻涕也不舍得擦!长得极其丑陋,一点不像大哥高澄(兰陵王的爸爸)那样潇洒!以至于母亲“九龙之母”想要扔掉他,但是老爹高欢觉得这儿子不一般!事实证明高洋确实牛叉,高澄准备篡位时得罪了厨子被杀,20岁的高洋迅速搞定局势,自己当了皇帝,这时候精神了,也不傻了,前期励精图治,后来不知道被谁附身,成了精神病和变态狂,喜欢杀人取乐,母亲和岳母挨个揍!高洋的罪行让人发指,曾经把自己的老婆杀了,把她的尸体做成琵琶,哭着唱“佳人难再得!”

第一名,刘昱!南朝刘宋皇帝,一辈子只活了15岁就被杀!但是他这短短的15年里,干的畜生不如的事比活了几十岁的皇帝都多!他喜欢杀人玩,喜欢出宫偷鸡摸狗,护卫不能关门,否则脑袋搬家,叔叔刘义宣起兵讨伐,结果自己和儿子全被被杀,刘昱还把自己的十多个堂姐全部抢进宫里做老婆,这还不算,和自己有血缘关系只要长的漂亮的一个不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为何诸葛亮说火烧藤甲兵必损阳寿过于残忍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后,为何说“必损阳寿”

火烧藤甲军其实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所采取的策略,那时候的刘备已死,孟获是南方的一个小部落,觉得在刘备死后自己就可以在蜀汉争得一席之地,所以就开始叛乱,最终被诸葛亮平叛。

诸葛亮在那时候采用了火烧藤甲军的策略之后,说了一句话,说是这样的策略一定会减少阳寿,为什么呢,首先,虽然诸葛亮曾多次使用火攻的办法来攻敌,但是以前多数都是用来对抗外敌,这次的孟获属于是内乱,用火烧的办法就显得过于残忍

其次,藤甲军其实就是因为将士们身穿藤甲,抹了油,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但是一旦被火烧的话,就会被活活的烧死,算是很残忍了,所以说诸葛亮知道这样会减少自己的阳寿,这也算是为了后面诸葛亮在54岁就离世做了一手铺垫,算是罗贯中先生对于诸葛亮年仅54就离世的一种解释,但终究只是存在于三国演义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郭嘉、司马懿、诸葛亮谁更厉害?谁才是三国第一军师?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郭嘉司马懿诸葛亮三人到底谁才算是三国第一军师呢?如果要比成就,那肯定司马懿是最高的,因为他最后颠覆了曹魏政权,为司马家统一三国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但是如果比才华和谋略,那司马懿可能就是垫底的那个人了。虽然在历史中司马懿对阵诸葛亮没占下风,但司马懿打法太怂,基本上不敢出面和诸葛亮正面交战。而郭嘉虽然年轻早逝,但能力一直都被曹操非常看重,诸葛亮就不用说了,可能是三国当中最敢用计的军师之一了。

其实把郭嘉、司马懿和诸葛亮三人拿出来比较,并不是一件很方便,而且能做到很公正的事情。我们也只能尽量保持客观,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也欢迎留言讨论。首先郭嘉活跃的时间比司马懿和诸葛亮都要早,郭嘉跟随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诸葛亮和司马懿都还是无名小辈。郭嘉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军师,两人第一次议事就感觉情投意合、相见恨晚。很快郭嘉就成为了曹操最欣赏的军师,而且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路上多次献上奇谋,击败袁绍收复乌桓。所以郭嘉一生的成就还是非常高的,如果能多活几年说不定还能改变三国鼎立的历史。

司马懿是三位当中活的最长的,只能说说的长的确还是有好处。司马懿最早的时候还并不愿意入仕当官,后来曹操下了最后通牒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入了宫。但是自己阴差阳错当了两朝的托孤大臣,关键是还把曹魏的士族力量发展壮大起来,这也是司马懿能够夺权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司马懿在管理曹魏民生的贡献会更大一些,司马懿带兵打仗的经验并不多,所以在对上诸葛亮时内心非常的胆怯,生怕中了孔明的计谋。所以选择了最稳妥的拖延战术,自己这边是优势当然能和诸葛亮拖下去,更重要的是司马懿的确身体好,熬也把诸葛亮给熬死了。所以司马懿的一生有很多转折点都是因为他活的长,至于有人说他运气好,那也就当做是运气吧。

诸葛亮的一生就比较令人感到悲惨了,其实整个蜀国的命运都比较惨。刘备等人都是白手起家,然后一步步使得蜀国强大起来,所以在这点上还是非常佩服他们的。但是诸葛亮在这其中真正起到的作用也是要大一个问号,因为正史里的诸葛亮和演义当中的诸葛亮完全是两个人。并没有那么多神奇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所以大家对于诸葛亮的幻想也就破灭了。但是诸葛亮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忠义还是值得学习的。

所以这样看下来如果只是比大家的综合能力排名应该就是这样,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曹丕也是篡位,为何名声比司马懿好很多呢?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同样是篡权,为什么曹操的评价比司马懿高呢?

主要是两个字道义。虽然这两个家族的人都有篡位,但是曹丕没有做出为非作歹的事情,司马懿则比较残忍。

曹操在起兵时,那个时候正好是董卓掌权。董卓并不是一个什么好货色,在董卓的统治下早就已经乱套。为了老百姓,就只能够选择拥护汉献帝,让这一个即将要进驻到尽头的国家还能够继续的维持下去,这其实就是对于汉室的一种尊重。

司马懿就完全不同,当时的魏国比较强大,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司马懿为了个人的私欲就选择杀掉和自己意见完全不一样的大臣,最终被人谩骂。从两个人的出发点就可以看出,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要给出不同评价的主要原因。

曹操在起兵之后选择平定叛党,虽然有一些人会给出一些自负的评价,可当时除了曹操之外也没有多少人有资格称帝。曹操却始终没有选择自己称帝,在进入到曹丕时期就选择自己称帝。将这两人放在一起,比较显然,在司马懿的心中永远都是家族的利益,永远都是自己根本就没有天下苍生,没有黎明百姓。

曹操在多次征服司马懿之后,始终都会以各种不一样的理由说服对方,司马懿是一个恶虎,在发动政变之后,完全不顾念当时的旧情,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让曹爽投降,还说一定不会伤及到任何一个家人。可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事情发生之后,哪怕是连远嫁的闺女都没有放过,所有的人全部都被司马懿杀掉,这里就可以看到司马懿是一个极其狠毒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有着更好的认可度呢?无数的人都会觉得这其实就是一个畜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司马懿夺权后灭了曹氏7000多人 曹操旧部为何无动于衷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夺权后灭了曹氏7000多人

之所以无动于衷,其实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有心无力,一个也是因为特别的心寒。

心寒的原因是因为对于曹氏宗亲的打压特别的过分,在曹植和曹丕夺得帝位的过程中,曹丕本来就是通过世家大族才最终上位,所以才会给世家大族更多的利益。

同时也非常的恼恨兄弟叔伯,一直都会给自己下绊脚石,所以在拥有权力之后,马上就选择夺走这些人的权利。在失去权力之后自然就没有办法领兵,而且后期也同样会变本加厉,马上就把冰城加到一些外姓人的手中。

这就导致整个家族一直都会被打压,最终后继无人,直到生命最后的关头还会选择提拔一个曹爽。曹爽在目前的朝中因为没有任何的功绩,所以也有一些不服。就是因为之前留下的祸害,所以才会觉得特别的心寒,在整个政变的过程中也没有办法反抗。

当然最主要的问题肯定就在于托孤大臣。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同样会和司马懿一直以来相敬如宾,对于司马懿也会非常的尊重,如果曹爽完全按照这个路子,肯定也能够将司马懿而死。可是曹爽本身就没有任何的政绩,这本身就是一个完全靠提拔的二世主,为此改变政权,所以就开始进入到改革的阶段。

在这一个改革的过程中,也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一个就是手段特别的急,所以同样触碰到一些利益。另外一个其实就是特别的嚣张跋扈,在此时就会冒犯到皇帝,在改革的时候也同样会有一些私心。那么在此时也同样可以趁机给自己获得更多的牟利,所以这就会产生对应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司马懿算不算诸葛亮的克星?诸葛亮北伐最大阻挠者并非司马懿

全文共 1325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会把司马懿当做是诸葛亮克星,对于诸葛亮来说北伐时连吃败仗就是司马懿所赐。而且在上方谷最后还让老天帮了一把,这次死里逃生后诸葛亮似乎再也那他没有办法了。不过诸葛亮北伐最大的阻挠着可能还真不是司马懿,毕竟曹魏当时也想了很多计谋来针对诸葛亮,其中辛毗就在这中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受《三国演义》影响,在很多人心目中,卧龙先生诸葛亮,都是一个无所不能人,例如,他算无遗策,且用兵如神,曾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让曹魏诸将吃尽了苦头。而且精通奇门遁甲,能够呼风唤雨,问天借命。除此之外,他的口才也不容小觑,例如,出使江东,他能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联刘抗曹;率兵北伐,他能骂死王朗。只不过,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遇上了一个最大的克星,即司马懿,五次北伐都未能入主中原,兴复汉室,完成刘备的未竟之志。

只不过,虽然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也并非徒有虚名,但是上述大多数事迹,都是演义中虚构的,他真正的克星,也并非司马懿。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真实历史上,虽然司马懿没有五次抵御诸葛亮北伐,但是诸葛亮最后两次北伐都是他阻击的,而且他最终还将诸葛亮耗死在了五丈原,这样也足够称得上诸葛亮克星了吧?

其实不然,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手两次,第一次的时候,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也就是说,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反而被诸葛亮打的非常狼狈。之后诸葛亮没有乘胜追击,也是因为道路不通,运粮困难,主动选择了退兵,而且他在退兵的过程中,还通过伏击,杀掉了曹魏名将张郃,如此看来,司马懿想要成为诸葛亮的克星,还差些火候。

至于他将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导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事,也有一定的不实之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三国志·辛毗传》记载:“青龙二年,诸葛亮率众出谓南。先是,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终不听。是岁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也就是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曹魏早就定下了坚守不出的策略,然而面对诸葛的百般挑衅,司马懿还是忍不住了,于是屡次上表请战。

曹叡在驳回司马懿请求的同时,害怕他“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于是派辛毗为大将军军师,让他担任使节,到往了司马懿军中,制止司马懿,这才有了诸葛亮被耗死在五丈原一事。如果没有辛毗的存在,司马懿或许果然会出战,然后再次败于诸葛亮之手吧?如果那样的话,诸葛亮的压力便会减轻很多,说不定不会被耗死在五丈原,甚至有余力改变这一战的结果。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拿《晋书》来反驳,说司马懿最擅长隐忍,不至于这么沉不住气,只是为了稳定军心,与魏明帝唱了一出双簧。但是《晋书》是唐人所著,其可信程度,比起成书于魏晋时代的《三国志》,要差了不少。而且虽说司马懿擅长隐忍,但是当时的他,已经在故意积累威望和战功,这一点从他故意害死张郃,便可以看出,这一次出征,作为一个大将军,却不迎战,反而与对方耗时间,这对司马懿而言,并没有什么益处。

所以,小编认为,他与魏明帝唱双簧一事,有待商榷,反而是辛毗断算诸葛亮北伐希望,将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成为诸葛亮克星的说法,正符合情理。不知道大家对此事有什么见解呢?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郭嘉的死才是曹操最大损失?郭嘉和司马懿谁更厉害?

全文共 2975 字

+ 加入清单

郭嘉英年早逝,也是让曹操心痛不已,这样一位鬼才的离去算是曹操最大的损失了。要不是魏国人才多,换成吴国或者蜀国估计真个国家都危险了,毕竟在三国时代对于人才的争夺才是最激烈的,而且往往一个人就能改变国家的命运。不过郭嘉和司马懿的关系也很微妙,郭嘉说看不透司马懿本想会会司马懿只不过没这个机会了。

近日,电视剧《三国机密》正在热播之中,前11集郭嘉一直没露面,12集尾才登场,而对这个人物前期的铺垫已经非常到位了,简直就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虽然郭嘉才刚出场,但是令人瑟瑟发抖的人设已算是立住了,神乎其神,还从不犯错,进城不到一天就打乱伏寿等人布置很久的计划,好像真是有点被神化了。

但其实,《三国机密》并没有神化郭嘉,在真正的历史之中,郭嘉就是这么厉害,甚至更厉害。如果他能晚死两年,得以在赤壁之战中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早就统一天下了!

建安十三年,曹操被周瑜火烧赤壁,十余万荆州水师损失殆尽,曹操只得狼狈杀回江陵,却发现剩下的兵马,病的病,弱的弱,伤的伤,颓的颓,守城或可,进取是不可能了;事已至此,曹操只得借酒浇愁,连声哭叹:“郭奉孝若在,必能料敌机先,不使孤至此。”曹操这一叹,让在座的贾诩、程昱、荀攸等谋士都沉默不语,不知该如何劝慰。

在军事行动中,战略远比战术重要,特别是在乱世纷繁复杂的局势之中,“先打谁后打谁,具体什么时候打谁”这个战略问题尤为重要。所以在一个军事集团之中,除最高领袖决策人之外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战略参谋。比如秦昭襄王的战略参谋范雎,提出远交近攻之战略谋划,奠定大秦帝国统一之基石;又如汉高祖之战略参谋韩信,提出“汉中对策”,助刘邦先入关中再争天下,五年楚汉相争便造汉室四百年江山;再如东汉开国名将耿弇,同样也是一个战略参谋,他决策河北,定计南阳,为光武中兴之业建立不朽功勋。而刘备在得到战略参谋诸葛亮之前,也都是四处碰壁无所适从,直到诸葛亮提出“隆中对”,刘备的事业才有转机;同样孙权就是有了鲁肃的’“榻上策”和周瑜的“时局论”,才得与曹操刘备争雄天下,否则靠张昭那帮文士如何成事?

而曹操最重要的战略参谋是谁呢?

正是郭嘉无疑。

总体来说,作为一个名将,曹操的军事理论与战术指挥能力强于其战略能力,这就需要他的谋士集团帮他补强。而在曹操的谋士集团中,荀攸、程昱长于战术,只有荀彧、郭嘉是战略高手,而荀彧的才能又偏行政,真正能帮助曹操解决“先打谁后打谁,具体什么时候打谁”这个战略问题的,只有郭嘉。

公元197年,曹操讨张绣新败,又遭袁绍写信羞辱,正是郭嘉在此关键时刻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劝曹操先讨吕布,并派钟繇稳定关中,再跟袁绍决战,必胜!

公元198年,曹操征吕布,战事持续了大半年,士兵疲敝,曹操准备放弃,又是郭嘉力劝曹操急攻,奠定胜局。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刘备突然反叛,曹操欲自讨之,诸将极力劝阻,又是郭嘉力挺曹操回师,将刘备打跑,为曹操避免了两面受敌的窘境。。

公元203年,袁绍死后,二子反目,郭嘉又提出“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的战略规划,让曹操悠着点儿不用急于进攻,从而轻而易举地分别击破了二袁。还有之后的征乌桓,也是郭嘉帮助曹操下的决策,虽然有些冒险,但终究是让曹操再无后顾之忧了。

总之,曹操做事,杀伐决断,但失之性急,所以就需要郭嘉这样的深受信任、心细如尘、临敌制变的超级智囊给他提供鞭辟入里而丝丝入扣之全盘战略计划,并在黄盖诈降、风向变化等细微末节上为曹操进行风险管控,这些都是曹操其他谋士做不到的。

有人说,曹操不是还有毒士贾诩吗?确实,贾诩在曹操顺江东下之前,是有劝过曹操,说:“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之安土乐业,则可不兴师动众,即江东稽服亦。”但贾诩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在这乱世之中,谁还相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鬼话,所以就连后世史家裴松之也说:“诩之此谋,未合当时之宜。于时韩遂、马超之徒尚狼顾关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亦已明矣。彼荆州者,孙、刘之所必争也。荆人服刘主之雄姿,惮孙权之武略,为日既久,何抚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

当此之时,若换做郭嘉在曹操身边,必会详细分析各方局势,设身处地为曹操算清楚攻打孙刘的各种利与弊,助曹操完美决策。即便拿不下孙刘,也绝不会有赤壁大败。

当然,这也不能怪贾诩参谋水平不行,毕竟这老鬼头天生就是如此,世故圆滑,明哲保身,故谋事不能尽言,常常闪烁其词,毕竟他不是曹操嫡系,非如此也不能身处高位而安享富贵到八十岁了。

可郭嘉不一样,他在智谋上虽然不一定比贾诩高多少,但他年轻敢为,英姿勃勃,意气风发,勇于任事。史书上说他“每月大义,发言盈庭“,无所不言,十分自信,这样的战略参谋对决策者才是帮助最大的。

事实上,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战术谋士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当初官渡之战,程昱力劝曹操不要分兵守兖州,为曹操节省了宝贵的兵力;而荀攸更是献计助曹操斩颜良、诛文丑,大挫袁军锐气;荀彧也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多次为曹操分析局势、加油打气。然而到了赤壁之战,曹军大多数谋士突然就跟失踪了一般,不献一策,结果让曹老板以自己一人之头脑,对抗刘备、孙权、周瑜、鲁肃、诸葛亮之超强决策团队,曹操也就理所当然的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打了一场错误的赤壁之战,输的一塌糊涂。

所以,曹操哭郭嘉,其本意就是间接地批评周围的谋臣们,你们在关键时刻为什么不能像郭奉孝那样给孤出谋献策呢?

看来,曹操为人,还是情商颇高的,他通过哭念郭嘉这种委婉的方式,提醒大家反思自己的行为,吸取经验教训,并给大家留了面子,这就是领导的艺术。

最后说一下曹操这强大的谋士团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如此不给力呢?

其一,赤壁与曹操以往的战争不同,是水战,而荀攸程昱这些北方战术参谋对水战不了解,又因年纪大了不愿学习,所以固步自封,从此渐渐淡出了曹魏的历史舞台。

其二,曹操统一北方后威权渐大,侵浸皇权,荀氏叔侄乃与曹操政见不合,双方已现裂痕;程昱又性情刚烈,因而得罪了不少人,还被诬告谋反,虽然有曹操护着他不曾被害,但他已心灰意冷,在赤壁之战前夕便上交兵权,不太管事儿了;贾诩的情况则前文已述。事实上,就算这些谋士尽力尽力,但他们已年老体衰,魄力减退,与诸葛亮、周瑜、鲁肃这些年富力强、干劲十足的天纵英才还是没得比啊!

看来,值此世代轮替之时,曹操的顶级人才库,已开始落后于他的对手。

其实曹操后来也打过周瑜的主意,特意派名士蒋干前去游说,可惜周瑜不从;并且也曾拉拢过太史慈,亲自写信给他,并于信件中暗夹中药“当归”,以为暗示,但太史慈也没理会。到最后,曹操只能退而求其次,去找几个他太不喜欢的人出来给自己谋事。

一个,就是河内司马氏的优秀后辈,小乌龟司马懿。要不是曹操真没人,无论如何也不会他。具体原因,大家都懂的。

一个,就是汉宗室成员,光武帝刘秀子阜陵王刘延之后刘晔。其实以为个人意见,小刘也可当得上“算无遗策”四个字,其才能恐仅在郭嘉之下,而且他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活得长,一直活到了魏明帝曹睿时期。只可惜他身世不好,与刘协刘备刘表一家的,是汉朝宗室出身,雄主如曹操,尚能勉强“授晔以心腹之任”;心胸狭窄如曹丕者,就难以重用他了,每每不从其策。到了明帝时期,总算一度颇有熬出头来的希望(“晔事明皇帝,又大见亲重”),可惜最终还是被小人构陷,“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司马懿为何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

全文共 2662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纷争数十年,而最终获得胜利的却并不是之前割据的群雄中的某一位,也不是三分天下的某一位,而是曹魏的军师司马懿的家族,夺了曹氏政权建立西晋。而作为这一切的开端的司马懿一直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那么,司马懿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司马懿是典型的官二代,祖上一直是当官的,他的老爹是司马防,他是司马防的二儿子。

司马防年轻时在州郡任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闭门不出,不问世事。据说司马防为人直率,即使在宴会和休息时间也会保持着威仪,喜欢读汉书,并且洋洋洒洒写了好多讥讽的话。历代当官的家世,让司马懿有很多机会去思考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有机会经历别人见不到的事。这对于未来的司马懿有不可估量的助推力。

晋书说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司马懿年轻的时候,有大志向,有忧天下的心思,研读儒家经典,富有谋略,有非凡的气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人见人爱的男神,估计和古天乐一样,有风度有能力又善良,这就是家庭教育带来的结果。司马懿的大志向体现在以下方面:不鸡蛋碰石头,该退就退,决不逞强,决不让自己受害。

勇气无法解决现实困局,勇敢的面对现实,绝不任性妄为。善于隐忍,又能随机应变,才是生存之道。多少刚出社会的年轻人,有大志向,菱角分明,渐渐变成了,平庸混工资的油腻中年。为啥?曾经的理想,曾经的执着,屡屡碰壁后找不到出路,就丧失了志向。司马懿却为何越来越成功?

汉建安六年,郡中推举上计掾的人选。当时曹操任司空,听说了司马懿的名声,就征召他出来当官。司马懿明白汉朝的命运正值衰微,自己不愿意跟着曹操干,就以有风痹病为由,不能正常饮食起居而推辞。于是曹操派人夜间秘密前去刺探情况,司马懿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当然曹操也知道司马懿是装的,也没有强制司马懿来任职。

后来曹操任丞相时,又召司马懿为文学掾,并对派去的人命令道:“如果他再借口推托,就把他绑起来收监入狱。”司马懿因害怕而任职。司马懿很聪明,知道不能再推辞了,就接受了曹操的任命。很多时候,你既然改变不了现实,那就平和的去面对现实。很多人,遇到事情,明知道自己弱的可怜,却认不清事实,让自己变的更加柔弱不堪,面对不可更改的事实和势力,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他。

有一次,曹操梦见三匹马同在一个马槽吃料,心中对司马懿十分厌恶。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心做人臣的人,一定会干预国家大事。”曹丕一向与司马懿亲近,关系比较好,总是成全保护他,所以司马懿能幸免。

司马懿在职位上十分勤勉,夜以继日,下至割草放牧这样的小事,全都亲自过问。勤勤恳恳隐藏着自己的野心,这样才让曹操觉得放心,不至于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凡事有大志向的人,都是善于隐藏的,又是善于隐忍的。只有那些浅薄的人,才会夸夸其谈。残忍与仁慈的集合体,政治家几乎都是矛盾体。

平定公孙文懿叛乱之战,平定之后,大肆屠杀了七千多人。在诛杀曹爽之际,他的党羽都被夷杀三族,不分男女老幼,连已经嫁人的姑姊妹等也全都杀掉。这也足以证明司马懿对人的残忍。

起初,魏明帝曹睿喜好修筑宫室,规模都豪华壮丽,百姓深以为苦。司马懿从辽东归来时,服劳役的还有一万多人,玩赏物品动辄数以千计。到此时都奏请停止,节约费用,使役者回去种田,天下百姓可以休养生息,让人感到欣慰。这是司马懿仁慈的一面。所以在上位的人,都喜欢用清上抚下这一个套路,历史充分展现了政治家的这一特性,这好比人格分裂。

战乱年代,首先想的是如何安抚百姓,因为百姓是一切利益的源头,即是生产经济的源头,又是获取权利和更多利益的工具。对于政敌则是血腥屠杀,灭掉其九族,原因除掉一切被报复的可能和发泄报复的欲望。人性的残忍展现的淋漓尽致。

司马懿知人方面也是一流的,尤其体现在对诸葛亮的认知。司马懿和诸葛亮这对冤家,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有的人认为诸葛亮强于司马懿,主要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影响,我则认为司马懿更胜诸葛亮一筹。有史记载,司马孚问司马懿军事方面的事,司马懿说,诸葛亮有志向没机遇,多谋少断,喜好用兵没权,他们已经进入我的陷阱,必败无疑。这是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

后来诸葛亮病死在了五丈原,在开仗前,司马懿就预测到了诸葛亮会选择占领五丈原这个地方。诸葛亮在鄘地的渭水以南平原屯兵。司马懿手下的将军想在渭北迎战诸葛亮的十万大军,司马懿说:“百姓都在渭水以南聚集,这里是必争之地。”于是率军渡水,背水为营。司马懿接着对诸将说:“诸葛亮若是勇敢的人,应该从武功出发,顺着山势向东进军。如果西上五丈原,那么各路军马就都平安。”

诸葛亮果然上了平原,准备北渡渭水,司马懿就派遣将军周当在阳遂引诱蜀军。一连几天,诸葛亮没有动静。司马懿说:“诸葛亮想争夺平原而不去阳遂,他的意图可以知道了。”派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同警戒阳遂,和诸葛亮在积石相遇。临近平原开战,诸葛亮无法前进,退回到五丈原。

恰好碰上有彗星坠落在诸葛亮的营内,估计也会砸死不少人,司马懿就知道他一定会失败,派遣奇兵牵制诸葛亮的后部,斩杀五百多人,活捉一千余人,投降的有六百余人。在此之前,司马懿还问诸葛亮一天都干些啥,吃多少饭,使者回答说,二十军棍的处罚,都自己干,吃饭一丁点,司马懿就笑了,说诸葛亮命不久矣。

孙子兵法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无论做事还是做人,成功的前提,都在知人,不知人就不会用人。不知敌人,就无法战胜敌人,你了解敌人,才能预测敌人的行为,这样就能提前预防风险。司马懿战胜诸葛亮就在于知人,如果说诸葛亮知司马懿九分,则司马懿知诸葛亮十分。

司马懿的谋略智慧,充分体现在铲除孟达的这一个案例上。麻痹对手,出其不意,让对手毫无准备的时候,打的对手措手不及,速战速决,除掉巨大的隐患。孟达叛变的消息,司马懿已经知道了,为了稳住孟达,司马懿就给孟达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当初背叛了刘备,投靠了我们,我们非常信任你,把重要的大事交给你,是非常相信你的,你是和太阳一样光明磊落的。然后孟达上当了。

司马懿先斩后奏,火速出击,急行军一千二百里,八天时间就兵临城下,打了十六天,就灭了孟达。俘获了一万多人,收军返回到宛。战后司马懿推出一系列修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农耕养蚕,禁止奢侈浪费,南方很高兴地归附。稳住了人心,解决掉了祸患。

每个人对历史人物评价都有自己的偏见,我们无法改变偏见。但我们可以集思广益,让偏见变的全面。司马懿的成功绝非偶然,每个成功者都有自己的优势。对于我们来讲,最好的方式,就是发现自己的优势,并且通过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司马懿一共有几个老婆?司马懿最喜欢张春华还是柏夫人?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军师联盟》,很罕见的站在了司马懿的角度讲述了他的一生,虽然里面有些剧情做了改动,但是通过这部剧也是让大家更加了解了司马懿。在《军师联盟》里司马懿有两个老婆,是张春华和柏夫人,不过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司马懿一共有四位夫人,还有两位是伏夫人和张夫人,不过关于这两位夫人的介绍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重点还是放在张春华和柏夫人身上。因为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柏夫人的全名,在电视剧中她叫柏灵筠,其实就是同一个人。那司马懿到底是更喜欢张春华还是柏夫人呢?

张春华很小的时候就嫁给了司马懿,而且张春华在当时也算是一位才女,所以司马懿才会看上他。两人之后的生活也是非常的幸福,张春华为司马懿生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电视剧中,司马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妻管严,几乎所有事情都会听张春华的,而张春华的形象则是大大咧咧,心直口快。不过历史当中可并不是这样,司马懿刚开始对张春华还是很好的,但是等张春华年纪大了以后就开始非常嫌弃她了,还逼得张春华绝食抗议。在柏夫人来了以后,张春华就更加不得宠了。

在《军师联盟》中,柏夫人原本是曹丕赐给司马懿的妾,目的是为了监视司马懿的一举一动,但是柏夫人却真心喜欢上了司马懿,最后也是不愿意在帮曹丕。而司马懿也非常宠爱柏夫人,柏夫人嫁进司马懿家后张春华就像被打入了冷宫。有一次张春华去看望生病的司马懿,结果司马懿怒斥道:“你这面目可憎的老东西,麻烦你还是出去吧不用你来看我。”这下可把张春华气的不轻,直接和自己的孩子们绝食抗议。

司马懿看到他们绝食,也是立马像张春华道歉,不过转头就跟柏夫人说“自己并不是心疼张春华,而是怕自己的孩子们给饿坏了身体。”所以实际上司马懿后期对张春华一点都不好,甚至是非常的讨厌她。在电视剧里,司马懿成了一位好男人,一直不肯接受曹丕赏给自己的柏夫人,而且还答应绝对不去柏夫人的房里睡和她同床,这些都算是帮司马懿在洗白了。

不过张春华虽然不得宠,但是他的孩子们对他还是非常好的,司马师和司马昭也都是孝子,这对张春华来说也是一种安慰了。张春华死后葬在了高原陵,司马炎登记追封张春华为宣穆皇后,也算是给张春华一个应得的谥号。所以司马懿最喜欢的应该还是柏夫人,这也没办法,古人也是喜欢漂亮年轻的女子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诸葛亮和司马懿如果还在世他们的座右铭会是什么?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司马懿被誉为是三国中最大的宿敌,不过似乎司马懿更像是诸葛亮的克星,两人的性格十分相克。如果诸葛亮和司马懿生活在现代,他们的座右铭会是什么呢?其实两人刚刚出仕的时候,诸葛亮是要比司马懿更有野心和抱负的,但是随着国与国之间的发展,让司马懿有了更好的平台和机会。而且司马懿也算是隐忍了一辈子,最后选择不再忍了。

诸葛亮外号卧龙,司马懿外号冢虎,两人在三国时期可谓是一生之敌,然而后世对两人的评价却天壤之别。

其实两人的结局迥异,从他们的人生志向就能看出。看看他们各自的座右铭,就能得知为何会走向这样的结局。

诸葛亮出山后,让颠沛流离的刘备成为三分天下的一代枭雄。在刘备死后,尽心辅佐刘禅,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为了蜀汉的基业耗费了一生的心血。

而司马懿侍奉曹魏四代君主,曹丕曹叡更是把他看做心腹大臣,临死前托孤于他。然而司马懿却最终监守自盗,夺了曹魏的大权。在他的基础上,他的后代众目睽睽之下弑君篡位。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将这句话视为自己的座右铭,而他也用了自己的一生践行这句话。诸葛亮没有选择强大的曹操,而是选择辅佐当时几无立足之地的刘备,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刘备死后,他竭尽所能辅佐不成材的刘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诸葛亮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总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一生回报刘备对他的信任,因积劳成疾,病死于北伐的路上。哀哉,诸葛武侯!

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司马懿

司马懿则恰恰与诸葛亮相反,与后世美名相比,他更在意自己和家族的切身利益。这一点,从他选择加入曹操的阵营就已经证明。司马懿第一次被曹操征辟时,此时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胜负未分。因而司马懿装病不出,在家里整整待了两年没有出门,等到曹操击败袁绍后才同意出仕。

此后,司马懿的所有计划,都是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他阴养死士,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终于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将曹魏的政权蚕食至尽。

近几年,许多三国题材的影视剧,都在为司马懿洗白。厚黑学的兴起,也让许多人觉得司马懿才是最大的赢家。但什么是成功?每个人心中的标准不同,诸葛亮鞠躬尽瘁,留下了千古贤相的美名。司马懿虽夺得天下,但后世对他的评价仍然是奸臣、野心家。更别说司马家篡位后,德不配位,仅仅数十年就爆发了五胡乱华,造成中华民族最惨痛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罗马尼禄时代 揭秘罗马尼禄王的残忍

全文共 5843 字

+ 加入清单

聊罗马皇帝尼禄,那就要先讲讲他的外公日耳曼尼库斯。他是罗马帝国的第二位皇帝提笔略的亲侄子,也是屋大维奥古斯都所钦定的第三位皇帝。这哥们生的相貌英俊、且战功卓著,在驻守边境期间,曾连续三年把日耳曼蛮族打的狼狈不堪。

公元19年,日耳曼尼库斯在叙利亚暴毙。10年后,提比略又将其全家流放,他的妻子和长子死于流放地,二子饿死宫中。幸存下来的,仅三子卡利古拉和几个女儿,其中就包括尼禄的母亲——小阿格里皮娜。

这个女人的经历非常与众不同。14岁时,他被亲哥格利古拉夺去了贞操。流放期间,她跟一个叫克里斯普斯的男人结了婚,但这人很快去世。后来,她又嫁给了一个叫阿赫诺巴尔布的贵族,并在公元37年生下一子,便是大名鼎鼎的尼禄。

尼禄出生的同年,提比略皇帝去世,阿格里皮娜的亲兄卡利古拉,成了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小哥们登基后马上拨乱反正,将母亲和兄弟的骨灰,以及流放中的妹妹一起,召回了罗马。

令人意外的是,亲哥上位后并未给妹妹一家带来什么好运∶卡利古拉既看不上放荡的妹夫,又瞧不起襁褓中的外甥。以至于娘俩非但没受到优待,还在丈夫去世后被剥夺了遗产继承权,并遭到了皇帝的第二次流放。还好尼禄亲姑雷必达是个好人,收养了这个可怜娃,没让他在大街上饿死。

好在苦日子没过多久,卡利古拉便遇刺身亡。袭位的克劳狄是阿格里皮娜的亲叔,此君仁义,很快将侄女一家又召回首都,并发还了财产,还将侄女召入宫中,打点家务。至此,四岁的尼禄才开始过上踏实日子。

克劳狄虽天生残疾、相貌丑陋,但为君后还是颇有一番作为的,不仅匡正了卡利古拉时代的暴政,还重现了罗马帝国的荣光。但是,老皇帝的感情生活却屡屡受挫,他连娶五个老婆,不是新娘暴死、就是感情不合。最离谱的就是第五任美撒利娜,趁皇帝外出监工期间,她居然跟情夫在罗马结了婚,结果落了个被逼自尽的下场。

老皇帝不幸的婚姻生活,让阿格里皮娜看到了自己的机会。在连番遭遇打击的空窗期,这位经历坎坷、深识人情世故的大侄女,让老皇帝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公元49年,在秘书官帕拉斯的牵线搭桥下,克劳狄将侄女娶进了家门。

刚才提到的美撒利娜,曾为克劳狄生下一对子女∶布列塔尼库斯和屋大维娅。母亲死后,身为皇储的布列塔尼库斯逐渐失宠。趁此良机,阿格里皮娜向皇帝大吹枕边风∶说皇储年方9岁,失去母亲后又势单力薄,怕是镇不住帝国。不如把尼禄收为养子,再把屋大维娅嫁给他,让他以兄长兼姐夫的身份辅佐弟弟,帝国方可无忧。克劳听了狄觉得有点道理,又禁不住娇妻软磨硬泡,便在结婚次年将侄孙收为了继子。

儿子有了名分,阿格里皮娜便趁热打铁、加速夺权∶尼禄刚满14岁,母亲就提前三年为他举行了成人礼,并授予其预备执政官的资格。16时,尼禄与屋大维娅完婚,并进入元老院成为了议员。同时,阿格里皮娜还多次以儿子的名义,举办大型角斗士比赛和斗兽表演,让尼禄成了罗马人民瞩目的焦点。而尼禄在元老院进行的“双语演讲”,也为自己博得了“才子”的美名。至于“真皇储”布列塔尼库斯,则在兄长的光芒下日渐沉沦,越来越边缘化。

大造舆论之外,阿格里皮娜也没少做“实事”∶通过帕拉斯,她掌握了皇帝的秘书处;近卫军长官,也被换成了她的亲信布鲁斯。这等于控制了帝国的智囊团及核心军事力量,在事实上架空了身为皇帝的克劳狄。

精心准备五年后,阿格里皮娜感觉火候差不多了。为防生变,在公元54年10的一次家庭晚宴中,她用一顿毒蘑菇将老公送下地狱。次日,母子二人在近卫军的簇拥下前往元老院,要求议员们对嗣君即位进行“表决”。在短暂的惊愕过后,元老们“一致同意”,由17岁的尼禄继承先君的所有权利。

拜先君所赐,尼禄即位时的政治环境相当平稳。在克劳狄治下,罗马已经被治理的井井有条,既无外敌入侵,也没有粮食危机,全国一片繁荣景象。加上又有老谋深算的母亲、哲学家塞内加、秘书官帕拉斯、以及近卫军首领布鲁斯等一干能人的辅佐,可以说尼禄所继承的政治遗产是相当丰厚。

国家形势这么好,小皇帝自然也乐得做个“仁君”∶即位之初,尼禄就给百姓们一人发了400塞斯特斯。还每天抽取“幸运公民”,随机发放礼物粮食、牲口、衣服、金银、房子等礼物。帮助尼禄登基的近卫军,不光每人得到了15000塞斯特斯的奖赏,每月还可以领到免费面包。此外,皇帝还拨款给老兵殖民地建港口,在国内兴建了大量的公共澡堂和体育馆,十分的慷慨。

在内政上,尼禄出台的许多政策也颇有“惠民”色彩∶如司法程序调整、国库合并、币制改革、降低间接税、压低粮价、公开税收、遗嘱防伪、免除债务、等一系列“善政”,非常仁义。当然,这些政策也很有可能是在塞内加的指导下完成的。

此外,虽然到死都没上过战场,尼禄也还是有些军事成就的。公元55年,帕提亚国王沃洛加西斯一世入侵亚美尼亚,并赶走了国王、立了自己的弟弟为新君,威胁到了罗马的东方边境。

在这场长达8年的“东方危机”中,罗马方面先打后拉,用军事上的优势迫使帕提亚谈判,最终以“亚美尼亚新君必须臣服罗马皇帝”的外交胜利,遏制住了帕提亚的野心,并使两国维持了长达70年的和平。

但是对不列颠,尼禄可就没这么客气了。公元60年,为反抗罗马人的高压统治,埃西尼王国的布狄卡王后发动了起义。起义在延续了将近两年、给双方造成了15万人的伤亡后,最终遭到了镇压。代价虽然惨重,却也使罗马彻底打服了不列颠。

如此看来,尼禄多少还是有些政绩的,虽说多是拜先人所赐,他也并非一无是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堕落成了四大暴君之首呢?

尼禄能之所以上位,几乎是阿格里皮娜一手策划的结果。所以在新君即位之初,强势的母亲几乎成了罗马“第一人”,什么事都得伸手管管。有了当皇帝的感觉后,尼禄自然会对处处设限的母亲感到不满。终于,皇帝的感情问题,成了母子交恶的导火索。

与屋大维娅结婚后,尼禄并不快乐,因为妻子太木讷,没什么情趣,他爱上了一个叫做阿可特的女奴隶。但因为害怕母亲反对,他只能通过塞内加的弟弟为恋人赎身,偷偷的与其幽会。

但这桩“丑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阿格里皮娜用十分恶毒的语言将尼禄羞辱了一番,令皇帝非常没面子。作为报复,尼禄与布鲁斯和塞内加合谋,将母亲的亲信——财务官帕拉斯,赶出了朝廷。

帕拉斯的出局,标志着母子交恶的开始。阿格里皮娜大骂尼禄狼心狗肺、必遭天谴,还扬言要让克劳狄的独苗——布列塔尼库斯,成为皇帝。这可能是句气话,但却引起了尼禄的高度警觉。为绝后患,他派人毒死了自己14岁的弟弟。而官方公布的死因,则是“哮喘发作”。

之后,为防范阿格里皮娜在朝中对抗自己,尼禄将母亲逐出王宫、赶到了帕拉蒂尼山居住。并严加看管,断绝了她对所有公共事务的接触。不到一年时间。皇帝便摆脱了母亲的控制。

但事情并没有就这么算了。跟阿可特玩够了以后,尼禄又看上了一个有夫之妇波利娅,此女美丽而又温柔,让皇帝痴迷不已。为了与情人长相厮守,小伙子决定,跟黄脸婆离婚,娶小三进门!但皇帝换老婆这么大的事情,他是不可能不跟母亲商量的。

不出所料,阿格里皮娜不同意,理由非常有力量∶屋大维娅是克劳狄的亲生女儿,跟她保持婚姻关系,有助于巩固尼禄的权位。

但是已经被“爱情”冲昏头脑的皇帝哪里听得进去?他把母亲的此番表态理解成了对抗。为消除爱情之路上的障碍,皇帝决定,先把母亲除掉。

公元59年3月20日,尼禄请母亲到那不勒斯吃饭,国内重臣纷纷到场。宴席上,皇帝对母亲的态度十分殷勤,令与会众人十分感动。宴会结束后,尼禄亲自把母亲送到码头,并热情拥抱,态度之恭顺,宛如遗体告别。于是,就在阿格里皮娜乘船回家的途中,船沉了。

令人震惊的是,落水的阿格里皮娜居然没被淹死!原来早在流放期间,她便练就了一身浪里白条的本领。沉船之后,她轻轻松松的游到岸边,并在心神落定的两天后,派了一位奴隶向皇帝送信,“报告平安”。

尼禄收到信后被吓得方寸大乱,赶紧找布鲁斯和塞内加商量对策。二人一听皇帝要弑母,也惊在当场。谈来谈去,终于决定,派阿格里皮娜的仇人——阿尼克特斯出手,将她彻底了结。

3月23日,阿尼克特斯率兵包围了皇太后的寝宫,随后破门而入。正在休息的阿格里皮娜还没把话说完,就被刀剑刺的体无完肤。当天夜里,她的遗体被偷偷运出,并在草草火化后被挖坑掩埋。

事后,塞内加声称阿格里皮娜企图行刺皇帝,犯了“叛国罪”,并遭到了处决。元老议员们面面相觑,心中存疑,但谁也不敢吭声。就这样,尼禄终于巩固了自己的权位,只是时常在梦中受到母亲幽灵的侵扰。

没了障碍后,尼禄终于可以一畅其情。公元62年,在弑母风波过后,他终于跟屋大维娅离婚,并将其流放,并很快以“通奸”罪名处死。之后,便把老情人波比娅娶进家门做了皇后。波比娅曾为尼禄生下一个女儿,但不幸早夭。

早在即位之初,年少的尼禄就十分爱玩,曾伙同一群恶少夜行于罗马,四处打砸抢偷。他还曾强迫元老们光着膀子在决斗场里“比武”,引来大批公民看笑话。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痴迷于希腊文化的尼禄,终于在胡闹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爱好——唱歌。

公元64年,尼禄在那不勒斯郊外的剧场举办第一场个人演唱会,为罗马人民表演唱诗,显示自己高超的演唱技巧。演出当天,剧场被观众们堵的水泄不通,但他们不是来“感受希腊文化精髓”的,而是来看围观皇帝“唱歌”的。一看这么多人,皇帝状态大勇,累到大汗淋漓,唱到嗓子沙哑。现场群众无不欢呼,掌声雷动,尼禄龙心大悦。

接下来的三年中,首秀成功的尼禄又参加罗马奥运会、及四场希腊运动会,并参加了包括连唱歌在内的所有比赛项目,共赢回了1808项桂冠,堪称“奥运之最”!。但据说皇帝比赛时非常无赖,因为听不完他唱歌不许走人,搞到很多人为回家而不得不装死(让人抬走),连孕妇都被迫在剧院临盆。

在演艺圈不断奋斗的路上,尼禄也变得越发淫荡,还跨越性别,爱上了男人。有个叫做波鲁斯的小男孩生的十分俊俏,尼禄对其一见钟情,遂手起刀落、砍掉小J,把他变成了“女孩子”。然后把这位“人造娇妻”领回宫中,待之如妻。据一些不知靠不靠谱的资料记载,后期的尼禄已经禽兽到了不分男女、见人就那啥的地步,令随从们人人自危。

如果仅是这种程度上的胡闹,估计百姓们也就看看笑话,至多把尼禄当个傻子,应该也闹不出特别大的乱子。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彻底扭转了皇帝的公共印象,并开启了他的灭亡之路。

公元64年7月18日,罗马着火了,大火烧了6天7夜。城里十四个区中有三个被烧成了白地,七个区域受损,仅四个区未受波及。数千人葬身火海死亡,二十多万人无家可归。

好死不死,当时尼禄正在罗马筹建大型公共项目——“黄金宫殿”,而这个宫殿所坐落的位置,刚好就在那三个被烧毁的城区。于是当时的人们纷纷猜测∶这把火是不是皇帝派人点的?

尼禄闻讯后大感惊悚,在组织重建罗马的同时,他非常想找几个替罪羊来转移公众视线。瞄来瞄去,他瞄上了基督徒∶这伙人成天拜上帝、搞苦修、宣扬世界末日,与周围的群众格格不入,实在是背锅的不二人选。

不久后,200多个“基督徒”被逮捕。尼禄以“纵火罪”和“憎恨全人类罪”将他们全部处死。为达到轰动效应,他把刑场设在了梵蒂冈的角斗场,并公开了行刑过程∶一批“罪犯”被披上兽皮被野狗咬死,另一批绑在十字架上钉死,最后一批则被绑在并排的柱子上活活烧死。

面对如此惨烈的景象,前来看热闹的罗马百姓们无不侧目,对这些不幸的受难者十分同情。因为此事做的太过露骨,非但没起到转移视线的作用,反而让罗马人更加确信∶放火的就是尼禄,他是在杀害无辜、掩饰罪孽!

此外,他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也召来了报应∶赏赐士兵,花了22亿塞斯特斯;亚美尼亚国王来罗马加冕的旅费,高达2亿塞斯特斯,全由皇帝买单,事后还送给这哥们100多万的“红包”;尼禄赌钱时,一个点就押40万。这还没算连续举办大型运动会、营建公共设施的费用。

连年烧钱后,罗马国库终于见底,甚至严重到了连士兵工资都发不出来的地步,于是尼禄不得不走回他舅不断加税的老路。这使得皇帝在民众眼中越来越不靠谱!

公元65年,在搞完“罗马奥运会”的不久后。以贵族皮索为首的20多个元老结成了同盟,他们密谋暗杀尼禄,换个靠谱的上去。但谋事不周,消息遭到了泄露。一直认为自己倍受爱戴的尼禄大吃一惊,他把罗马翻了个底朝天,定要将叛党一网打尽。

但越查结果是令人心碎的,因为同谋者中竟有他的老师塞内加,以及近卫军队长弗劳斯和阿尔普斯,他们参与刺杀的理由非常简单∶尼禄弑母杀妻、火烧罗马,罪该致死!最终,这批人不是被迫自杀,就是被皇帝处死。

“皮索阴谋”以后,针对尼禄的刺杀事件开始增加,皇帝和元老贵族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紧张。看到罗马形势不妙,对帝国不满、以及心怀鬼胎的行省总督们,开始按耐不住了。

公元66年,犹太行省爆发大起义。68年初,高卢行省总督温代克斯,以“拯救人类”为口号举兵起义,在辖区内得到了广泛的响应。西班牙行省也不甘寂寞,总督加尔巴公开宣布,要“支持”温代克斯。

但几个月后,高卢叛军就遭到了日耳曼军团的镇压,温代克斯兵败自杀。败讯传来后,加尔巴信心大殂,也打算自杀。但还没等他上吊,大好消息随即传来∶尼禄逃跑了!

连续发生的造反,已使罗马城人心惶惶,且发生了粮荒。于是,对尼禄不满的元老们纷纷出来活动∶他们与各省叛军秘密接头的同时,也封锁了温代克斯败北的消息,并添油加醋的散布叛军获胜的消息。以至于城中包括尼禄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不光高卢和西班牙打了胜仗,所有行省都反了,他们正准备进攻首都!

值此动荡之际,又有新谣言传来,说尼禄从亚历山大城运来一批沙子,还糊弄百姓说是粮食!这么一刺激,瞬间群情激愤、暴动点燃,群众们大骂皇帝无能,必欲杀之而后快,领不到工资的近卫军也对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深宫的皇帝顿生四面楚歌之感,他很想逃出罗马,去往东方避祸,但遭到了近卫军的拒绝。为求活命,他只好披上一件斗篷,在半夜带着四个仆人落荒而逃,跑到罗马郊外的一处宅子中避祸。

发现尼禄逃走后,元老院立刻推举加尔巴为帝,并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任何人都可捉而杀之。听闻此讯,尼禄顿觉人生无望、准备自我了结,但不知如何下手。6月9日夜里,他要身边的一个随从先自杀,给他看看怎么死,仆人断然拒绝。

凌晨时,罗马追兵抵达,四处人声嘈杂。尼禄神慌意乱,忙把匕首塞进随从手中,再攥住这只手猛刺自己的喉咙。一声惨叫过后,这位皇帝在血泊中气绝身亡,终年仅31岁。

尼禄的自杀,标志着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彻底覆灭,从此以后,该家族中再没诞生过一个皇帝。但罗马帝国并未就此崩溃,而是进入了群雄逐鹿的“四帝之年”时代。最终,韦斯帕芗干掉了所有的对手,并开创了弗拉维王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司马懿打仗那么厉害?为什么偏偏打不过诸葛亮?

全文共 146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司马懿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军事家,政治家,同时,关于司马懿的传说也是有不少的,在古时候,有一个传说就是,司马懿打仗非常厉害,但是,偏偏遇到诸葛亮就不行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小编也是觉得很好奇,莫非,诸葛亮有什么样的独门绝技吗?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魏明帝太和元年六月(227年),司马懿奉诏屯军宛城(今河南南阳宛城区),都督荆州、豫州两州诸军事,司马懿老先生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就不介绍了,他呢不是很喜欢孟达,认为这个人就是个投机分子。对于这点,孟达同志当然很清楚,现在司马懿成了他顶头上司,更是有了刀架在脖子上的感觉,于是加紧了和诸葛亮的勾搭活动,两人进入热恋期。

而此时诸葛亮已在汉中为最后攻魏作准备,孟达那边举事已经可以提上日程发动。但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也许诸葛亮此时还不知道他一生最大的对手司马懿的厉害,他只是担心孟达这个人反复无常,说不定哪天又突然变卦了,于是派了个间谍郭模去诈降,把孟达要反叛的事泄露给了和孟达有矛盾的魏兴太守申仪,想以此逼迫孟达定下决心反魏。郭模此人口才也甚是了得,此前诸葛亮进驻汉中后,孟达曾经送给他玉玦、织成、苏合香。郭模对申仪说:“诸葛亮说孟达送这些东西意思是,玉玦者已决,织成者谋已成,苏合香者事已合。”不得不佩服汉语之博大精深。申仪本来和孟达关系就不好,得郭模大喜,这是立功机会不能错过,迅速报告给了司马懿。

孟达知道了郭模这档子事后很是心慌慌,一边咒骂着办事不牢靠的诸葛亮,一边就准备起义了。偏偏这时司马懿的信“及时”来了,好一通忽悠:“你当年背叛刘备,四川那边都恨死你了,诸葛亮一天到晚就想着怎么搞你。这么大个事,诸葛亮怎么会轻易泄露,摆明是欺我魏国无人,派郭模来搞反间计的。”按理,要说这孟达也是个忽悠人惯了的主,居然就这么轻易相信了司马懿还没怀疑到他,可见忽悠人的要义在于怎么说出当事人心里最希望听到的话,击中他心理的软肋。

放下心来的孟达居然还给诸葛亮写了封信教起诸葛亮算术题来:“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接到这信诸葛亮就知道要坏菜了,这个孟达绣花枕头一包草,中看不中用,可是为时已晚,谁让你当时出昏着的呢。

我们来看看这个孟达是怎么做算术题的:消息从他那到司马懿那,五百里加急,3天;司马懿上奏魏廷,五百里加急,2天;魏廷讨论1天,再五百里加急送到司马懿那2天,又3天;司马懿准备工作做2天;行军20天到他那;总共30天。至于他认为的司马懿自己不会来就不去管了。

一个当将军的人这么去做算术题就危险了,至少你孟达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计算进去啊,他只算了对他最有利的,就认为有备无患了。

结果呢,司马懿接到消息就出发(准备工作早做好了,就等你孟达造反),8天就到了新城,总行程1200里(合今500公里),平均每天行军62.5公里,以一天行军10小时算好了,平均每小时行军6.25公里。这个速度不得了,我们前面刚讲了日军,速度可以说比日军还快,毕竟那边的地形道路实在是太难走了,而且前去攻坚辎重部队必不可少,只能说荆州魏军相当相当精锐。

战斗过程没什么好说的,司马懿已经达成了他想要的目的,出孟达不意、掩孟达不备,这仗就赢定了。孟达还在司马懿先头部队抵达城下时给诸葛亮写了封信:“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相信前几年刚刚南征走过更难走的山路的诸葛亮只有苦笑的份了。

司马懿兵临城下16天后,孟达被擒杀,传首京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