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君子一诺的意思【精品20篇】

浏览

1828

文章

24

篇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什么意思?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出自《论语·述而》,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出自《论语》,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君子心胸宽广坦荡,而小人则时常陷入忧思之中。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这里的君子自然是指品德高尚之人,但这里的小人却不是我们现代常说的“卑鄙小人”中的那个小人,这个“小人”和君子相对,其实指的是没有那么高尚的品德修养的普通人。

君子大多饱读诗书,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比较透彻,他把世间所有事情都看开了,所以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可以做到宠辱不惊、心胸坦荡,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像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就是个君子。

颜回身居陋巷,吃的是粗茶淡饭,别人都受不了这样穷困的生活,可颜回却安贫乐道,不改志向。颜回一心追求人间正道,心胸坦荡,对一切困难总能泰然处之,已超脱了普通人的范畴,进入了君子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的意思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翻译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的意思是:我听闻,君子应当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出自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高义》。《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的黄老道家著作。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的原文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出自《吕氏春秋·高义》,原文如下: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译文

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送廪丘邑给孔子以作为他的供养之地。孔子拒绝接受赠地,孔子(从景公处)出来后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凭借功劳来接受功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有仇不报非君子是什么意思?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有很多人会在工作或者生活上遇到对自己使绊子的人,这个时候不需要去理会,等日后再说,有句话说得好,有仇不报非君子,那么有仇不报非君子是什么意思呢?

有仇不报非君子这句话典故出自施公案六四回。有仇不报非君子,指的是人必须有血性,对那些侵犯人们正当权益的小人,我们必须对之进行抵制和惩罚,不能姑息养奸。而甘受胯下之辱,则指心怀大志的人们,不必纠缠于这些宵小琐碎的个人恩怨,不是那种睚眦必报,纠缠于小节之人。因为很多事情都得有个度,有自己的底线,如果有人侵犯还是要还回去的。

有仇不报非君子是指别人触犯自己的底线或者正当权益,必须要在适当的时候还回去,必须对之进行抵制和惩罚那些小人。因为很多事情都得有个度,有自己的底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君子无罪怀璧其罪的意思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的原句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典故出自《春秋左传·桓公十年》,原指草民不能私藏宝玉,一个小草民没理由有宝玉,除非盗取抢劫。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典故出自《春秋左传·桓公十年》,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意思是:自己不要贪图财宝,可以避免灾祸,但是,并不是说毫无原则地把自己的所有财宝都送给别人;别人如果贪图财宝,也许一开始能得逞,但是,如果不知满足,贪得无厌,也就必然招来祸患。这句话后来被引申为“怀才其罪”,甚至“怀色其罪”。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花中四君子是指什么意思?分别是哪几种?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花中四君子, 指的是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

梅花迎寒而开,在冬季春初绽放,主要分为花梅和果梅。梅花花瓣有单生和双生,花朵娇小,有五瓣,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花色有红色、粉红色、淡黄色等。有傲霜斗雪的特征,还有高洁、坚强谦虚的品质。

兰花,品种繁多,主要分为纹瓣兰、硬叶兰、垂花兰、冬凤兰、独占春、长叶兰等 。颜色淡雅,有颜色有白色、绿色、淡黄色、淡黄褐、紫色等。味道清香,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竹子四季长春,生长速度快,枝干挺拔直立,有高雅之士的象征。

菊花,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亦能耐寒,严冬季节根茎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经受微霜,在秋季百花凋零时绽放,花色淡雅,花型大气,所以菊花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翻译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什么意思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翻译:君子厌恶那些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偏要找借口来为之辩解的做法。该句出自孔子及弟子的《季氏将伐颛臾》,此文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节选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不管是诸侯还是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待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君子不器成己达人意思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君子不器,成己达人的意思是君子不应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自己成功的同时可以成就别人。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儒释道三家,对悟道之人,分别称作君子、觉者和真人。三者有共通之处,都讲究修心养性。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君子九容之口容止声容静什么意思

全文共 175 字

+ 加入清单

容止告诉大家尽量不要去传播负能量的东西,告诉我们一种知止的智慧,不要人云亦云,在具体行茶过程中,要止心止语止念,专注于当下,做什么就与什么在一起,不要有分离感,也是在告诉我们一种知止的智慧,知止而后有定,定能够生慧。

容静,静是安静的意思,是在告知我们在平时语言的表达,声音要传递出一种静好精美的一种感觉,让身边的人听到我们的声音,就觉得如沐春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什么意思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为:

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君子只忧愁自己的为人,不忧愁是否贫穷。

出处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出自《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用心谋求大道而不费心思去谋求衣食。即使你亲自去 耕田种地,难保不饿肚子;努力学习,却可以得到俸禄。所以,君 子只为大道的存废而担忧,不担忧贫穷。”

注:馁:音内(něi),饥饿。

禄:做官的俸禄。

什么是君子

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君子为人应如大地一般,厚实和顺,仁义道德,容载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什么意思 小人求诸人什么意思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意思是: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出自《论语·卫灵公篇》。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君子的品行的要求,君子应该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而非像小人一般,遇到事总是从他人身上找原因。

《论语·卫灵公》的介绍

《论语·卫灵公》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君子小人”观,除此之外,也论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论语·卫灵公》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义以为质,礼以行之”等。

在本章中孔子讲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及与小人的不同。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认为,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他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传名于后世;他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酒中不语真君子什么意思?酒中不语真君子下一句才是重点

全文共 2367 字

+ 加入清单

“酒中不语真君子”是一句俗话,意思是能在酒后依然保持从容安静的人,才是真正有修养的人。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指一个人的酒品很好,醉酒后也不会胡乱说话。当然喝醉了自然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事情,这点可能还要看酒量好不好,有些人喝醉后就解放天性或许也是无意之举。其实“酒中不语真君子”后面还有一句,也十分重要,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这两句话背后的故事,看看古人讲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很多场合中国人是讲究礼教和礼仪的。像“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这些优良传统美德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到现在我们依然发扬、推崇着。

礼仪,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国与国之间的邦交。

中国人从古至今就非常热情好客,对于外国来者一直很尊敬。盛唐时期是中国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个朝代,盛唐时期的人文、科技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吸引了周边很多小国家派学者前来大唐学习和交流。

对于外国人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唐朝人从不拒绝。

圣人孔子在《论语》中也有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老的春秋时期,孔子就有这样对待远方来客的礼教总结,可见中国人重礼仪、热情好客的程度。

礼仪,从小的方面来说,也体现在邻里之间的交往。

比如邻居之间见面要相互打招呼,现在社会仪式简单了,小田猜测在古代古人们见面打招呼时也一定是要拱手作揖的吧?还有人情份子也讲究礼尚往来,就是现在中国人也是非常重视这个礼仪的。当然,作为邻居,互帮、互助、互敬也是最常见的礼仪之事。

可见,不管是国与国,还是家与家,中国人都是讲究礼教、礼仪的。本期文章中我们就来说一说中国由来已久的“酒桌文化”,或者说是“酒桌礼仪”。

中国的酒文化可以说差不多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史。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爱好喝酒,不管是普通老百姓款待好朋友,还是国家的重要仪式,都离不开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他们斗酒诗篇,借着浓浓的醉意,挥毫成章,给后世留下了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

也正因如此,从古至今中国人对酒的喜爱就特别浓烈,相应的“酒局”自然也就少不了。不过古人常说“酒后吐真言”,因为酒精的麻痹作用,言行多少会有些失态,在酒局上就会出现形形色色的人。

正因为酒可以麻痹一个人的神经,所以古人往往可以在醉酒后看清一个人的品行。

老人们常说“酒品如人品”,看一个人酒桌上的言语表现就基本能看出来这个人的人品。我们常说的“圣贤、君子”在酒桌上就是很讲究礼仪、礼教的。就像古人总结的这句俗语“酒中不语真君子”,说的就是君子在酒桌上的不凡表现,这也足以能看出中国“酒桌文化”的诸多讲究了。

那么这句俗语“酒中不语真君子”是说君子酒后不能说话吗?

答案当然不是!

其实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喝酒的人不乱说话、不瞎说话,而且言谈举止稳重大方,酒后不失礼节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这里的“不语”并不是“不能说话”而是“不乱说话、不瞎说话”的意思。

酒局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谁还没有亲戚、朋友、同学啊,隔三差五地就会小聚一下。

我们不求成为“圣贤”和“君子”,但酒桌上我们对自己的言行也要有所注意。酒不是个好东西,它麻醉人的神经系统,容易让我们丑态频出。

有些人酒后乱说话、爱吹牛、做些出格的事或者是拼命劝别人酒,我想大家身边这样的人应该也不少,这样的行为本身就不是礼仪、礼教的表现,而且还会得罪他人,朋友做不成不说,如果是生意上的伙伴,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说到这里,小田倒是想起来一件事。前些天,网上疯传过一段视频。说的是一姑爷和老丈人俩人喝多酒了,爷俩拿着酒瓶子又是搂又是抱,看样子还拜把子了。

你说这点酒喝的,可真乱啊!

这样的行为已经乱了辈分礼仪之说。虽说爷俩关系很好,但酒醒后爷俩看着疯传的视频,应该也觉得很尴尬、很哭笑不得吧!

所以说,酒桌上我们对自己的言行要有所注意,喝酒伤身,如果你降不住它,小田建议大家还是少喝为妙。

对人、对已都有好处!

还是那句话,我们不求能成为“圣贤、君子”,但起码我们要注意一些酒桌上礼仪,别乱了分寸,那样丢人可就丢大了啊!

说完这半句俗语,我们再来看看与之对应的下半句。这句俗语总结得更加精彩,却少有人知,老祖宗的话确实字字有理啊!

这下半句便是“财上分明大丈夫”。

何为“大丈夫”?简单来说,大丈夫就是那种能够顶天立地、一言九鼎、做事光明磊落、行得正的纯爷们。这里的“财”就是金钱的意思。那么这句俗语的大意就可以理解为“财物来源正大光明并正确理清财物的人才是大丈夫”。

我们先来说一说“财物来源正大光明”:古人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财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君子、大丈夫而言,对于金钱的来路是严格、分明的。

有些人通过行窃、欺诈等卑鄙手段得到了金钱,虽然手里富裕了,但这般偷鸡摸狗的行为并非是大丈夫所为。

真正的大丈夫“取财之道”光明磊落。大丈夫绝不会如此卑鄙,他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去赚取钱财。所得的报酬是自己的血汗钱,没有一点违法的收入。

我们再来说说“正确理清财物”:对于这个观点,其中包含两点。

一是大丈夫对于财物的去向,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便是这个理了。大丈夫通常会将金钱花在正道上,不管对家庭还是事业来说,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反,将金钱用在歪道上,比如用在赌博和花天酒地上,这种行为可不是大丈夫所为啊!

二是大丈夫讲究诚信。欠了别人的钱财,大丈夫总是会想方设法尽快还人家,而这份恩情大丈夫也会铭记于心。即便是到日子没有还上钱,大丈夫也会提前找到朋友说明原因,他们可不会以各种理由拖延或者躲躲藏藏,现在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欠债的是爷”,这句话虽然听着有些可笑,但细想下,确实有道理。

造成这样的原因,其实应该是人与人之间诚信的缺失,缺少了大丈夫应有的诚信、责任与担当。

社会需要正能量,而这种正能量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传承和发扬。我们应该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大丈夫”一些,少一些“小人”的奸诈与欺骗,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健康发展。

文/小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君子远庖厨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君子远庖厨的意思是君子要把厨房安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原文选段,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释义

孟子说:没什么关系,这正是仁德的表现方式呢,(因为当时您只)看到了牛而没有看到羊啊。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蹦欢跳的,就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悲鸣,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正因为这样,君子要把厨房安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总是与人谦恭有礼,做到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誉、位高不自傲。这句话出自西周姬昌所作《周易》六十四卦中第十五卦《谦》,谦是一种卦名。古人多以谦逊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基本准则,并且用“满招损,谦受益”来自我警醒。

《周易》之后,谦的品格更为广大人群所接受,并且被世代社会精英所倡导和推扬。关于谦的评议与论述,经久不息,其思想内容也逐步呈现出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饱满的态势。

这一卦专门讨论谦虚这一道德品质。谦虚是一种美德,并且是有身份、有地位、有教养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从这个前提出发,再进一步从各个角度来深化谦虚的内涵,把它与其它的品质联系起来。传统上对道德伦理问题的关注似乎被当成了儒家哲学的专利,这也是《周易》成为儒家经典的内在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意思是:不经过艰难的考验,无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出自《荀子·大略》,全句为: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意思就是: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不经过艰难的考验,无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寓意是指一个人不经过严酷的历练和考验,很难识别出其坚强的君子品质。

拓展资料

《荀子·大略》出自荀子的弟子之手,内容庞杂,涉及面很广,其中以论述礼的内容较多。内容是在其它各篇中读不到的,如讲述君子如何教育子女等等,这对于全面了解荀子思想是有帮助的。

荀子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席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荀子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他也提出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后来蒙恬、李斯、韩非等皆为荀子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的君子六艺是什么意思?分别有哪些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的统称,起源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直至唐代随着科举制的产生而逐渐消亡。它是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

乐:音乐。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射:射箭技术。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御:驾驶马车的技术。

书:指书法(书写,识字,作文)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广雅》:“数,术也。”即技术、方法、技巧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君子所见略同什么意思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君子:特出的人物。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现大多人习惯解释为:大略,大致、大体,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解释,如张云风在《俗语趣话》一书中就指出;当两个人的意见、主张不谋而合时,常用‘君子所见略同‘。

“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周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君子小人,一线之隔也。乍看,言当语暖,初认,行端举重,再识,风骨高洁。凡此,赞以为君子也。倘无东窗,无人知之小也。古人云,“有仇不报非君子”,又有“量小非君子”,君子实非易也。君子者,进退有据,拿捏得当者也。凡事,初心善者众。当事远去,从者杂,世境迁,媚者众,诱惑足,初心不变者几何?晚节不保者,常人也,故君子鲜见也。君子者,大浪淘沙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君子之教,喻也是什么意思 君子之教,喻也的意思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君子之教,喻也”的意思是高明的老师善于用启发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君子之教,喻也”出自《学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君子之教,喻也”这句话在《学记》的原文是“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翻译为:若是立志要从事教育的人,不仅要懂得教育成功的经验,而且也要懂得教育失败的原因,这样才可以胜任教师的工作,所以高明的老师善于用启发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学记》全文虽然篇幅较短,但却对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后人认真地研究和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君子一诺,生死相酬出处及意思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有听到一句话叫“君子一诺,生死相酬”的句子,小编看了看发现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有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没有,如果不知道的不要紧,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一起学习学习!

“君子一诺,生死相酬”的出处已经找不到了,小编觉得应该是出自于江湖吧,意思方面就比较好理解了,君子一诺就是指的君子说的话,生死相酬就不太好理解了,小编分析应该就是应该有人用生死来酬谢你。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君子的诺言,是不需要用什么金钱来衡量的,自然会有人用生死来报答他。

然后小编也找到了这句话的出处,是一首诗里面的。

【藏剑·君心剑意】

林间叶下,扁舟浮生,纸上红尘

丹心几寸,都作咫尺乾坤

松间云栖月冷,谁挑灯,照归程,晚来风荷催夜深

抖落一涧烟雨纷纷

灵隐雾沉,马蹄阵阵,误作离人

拂晓时分,挥去寂寥满身

铸得轻狂三分,云三分,月三分,一任疏狂一任真

岁月无声,踏雪无痕,一朝寒光剑初成

谁曾倚马仗剑沽陈酒,负尽人间风流

如同春风梨雪压枝头,又吹落少年游

那夜星沉轻舟,平生意,知己酬

吴山风雪盈满袖

恍若与你并肩过一场白首

飞花垅头,断桥新柳,一庄锦绣

白驹远走,却把月色长留

梦听九溪泉流,寻剑踪,偏锋走,且将前尘饮封喉

举杯,欲问故人归否

青锋在手,别过春秋,沾衣未透

流年如旧,似你眉间温柔

无端风疏雨骤,再回眸,望沉钩,韶华不为相思留

君心为鞘,剑意藏锋,孤虹贯日镇九州

你曾倚马仗剑沽陈酒,负尽人间风流

如同惊鸿逐影照寒秋,终不复少年游

此夜星沉孤舟,人已走,空相候,吴山风雪又满袖

一诺何须千金,

自有生死酬

岂知半生乱世浮沉,江湖侠骨已无多

自你转身一别,此间肝胆热血共谁说

莫忘昔有故人,承一诺,曾为我,千里弹剑慷慨歌

如今只我冢前洒酒低声和

——君子一诺轻生死,何须千金污侠气——

——吴山的风老了。当年并肩拏云试剑的少年,也不会再回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他遇到事情就会智慧明达,行为也就没有过失了。这句话出自先秦荀况的《荀子·劝学》。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1、学不可以已;2、用心一也;3、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才可以达到纯粹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君子九容之气容肃立容德什么意思

全文共 163 字

+ 加入清单

肃不是严肃的意思,其实一个有韵味,有魅力的人,他来到你身边不用言语,他一定会留下什么,即便他离开你了,你会对他念念不忘,有所回味,这便是气容肃。

立容德就是君子要立德而修业,修业是建立在我们的德性之上,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上就有提到茶道精神,告诉我们茶道的精神就是精行俭德,行为精专,德性俭至,所以说万物相通,君子立德后修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