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5968

文章

7

篇1:企业泄露员工信息该如何维权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公民的个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如果公司未经员工本人同意,将员工资料泄漏给第三方或提供给第三方从事营利活动,员工可以依侵权为由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企业泄露员工信息该如何维权呢?企业信息泄露会造成哪些重大损失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信息泄露安全小知识。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漏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国家网信办所属的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将专职接受和处置社会公众对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消费者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打扰我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在公司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向当地的公安部门反应信息泄露的问题,然后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从而将损失最小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企业泄露员工信息受哪些处罚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如今的社会,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及我们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了。那么企业泄露员工信息受哪些处罚呢?企业信息泄露会造成哪些重大损失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信息泄露安全小知识。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三款规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七)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八)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以上的;

(九)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十)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企业泄露员工个人信息如何赔偿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有很多的不法分子,在通过网络对个人信息进行破坏,这些破坏行为在企业中也逐渐的出现,那么企业泄露员工个人信息如何赔偿呢?接下来的小编为您具体介绍。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与各种网络攻击大幅增长相伴的,是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与财产损失的不断增加。

但是在社会中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重要是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属于违法的,要是后果严重,要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经得被收集者同意,以及做匿名化处理(剔除个人关联),是合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两种情形。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生活中多多的掌握信息泄露安全小知识,通过以上我们的小编介绍的这些知识,希望给您的生活带来帮助,关于更多的哪些泄露信息行为会获刑受处罚方面更多的详情,您可以登录我们网站查询,我们期待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个人信息泄露明星受骗案例有哪些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怎样减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伤害?大家要多看新闻、听广播,新闻里出现新骗术时多加留意,记住新闻里教你的识别方法。年轻人要把这些信息及时告诉家中的老人,朋友之间多交流这些信息也很有帮助。下面就进入今天的话题:个人信息泄露明星受骗案例有哪些,且看以下分解。

记者调查发现,竟然有网友表示:反正泄露信息也不是我一个人,以后碰到类似测试照玩不误。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醒:社交网络信息泄露导致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不在少数,且“骗子”的“智商”越来越高、诈骗资金量越来越大。

比如在现在这个信息数据化的社会,每个人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烦恼。最近因为此事糟心的就是陈赫了,在昨晚播出的最新一期《快乐大本营》中,不少眼尖的观众发现了一件事,就是在包贝儿给陈赫打电话连线的环节中,一个镜头竟不小心泄露了陈赫的手机号码。

当时包贝尔给陈赫打电话,手机直接对着摄像头,手机号码一览无遗,别以为这么小就看不清楚,镜头放大后能直接出现号码。网友们怎能放过这样的机会,于是纷纷动起手来,微信、支付宝各种消息被扒出,电话估计也被打爆了。

还有就是演员汤唯2014年1月11日下午在上海工作期间,遭遇电信诈骗,被犯罪嫌疑人骗走人民币21万余元。汤唯事后已向松江警方报案。有网友也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消息和照片称,在某银行遇到了前来办理业务的汤唯,并且还晒出了汤唯的签名照片。[

面对你无法完全确认真假的情况,要多追问一些具体的情况、内容,骗子多数禁不起仔细的推敲,问得详细、深入了他就会露出马脚。

小编支招:绕了一大圈来跟你要钱的,要你操作网银的,肯定是骗子;发现了对方是个骗子,可以跟他多绕一会儿,免得他有时间去骗下一个人;.不仅要提高警惕防骗,还要学点被骗后的补救办法,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为了自己的个人权益不收侵犯,广大读者一定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泄露会有哪些安全隐患?这个问题很值得人们深思,下期将为大家作答这一信息泄露安全小知识,还望大家如约而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企业泄露员工个人信息触犯什么法律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因个人信息泄露而收到的骚扰电话、推销电话之类的,通常大家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最多也就抱怨几句,然后把电话挂断,但并没有往深处追究。那么企业泄露员工个人信息触犯什么法律呢?企业信息泄露会造成哪些重大损失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信息泄露安全小知识。

企业泄露员工个人信息触犯《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七)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企业泄露员工信息怎么办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日常办公、通信交流和协作互动的必要途径,随之而来的隐患也不容小觑,企业泄露员工信息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伤害。那么企业泄露员工信息怎么办呢?企业信息泄露会造成哪些重大损失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信息泄露安全小知识。

公民的个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如果公司未经员工本人同意,将员工资料泄漏给第三方或提供给第三方从事营利活动,员工可以依侵权为由根据《侵权责任法》起诉侵权人要求停止侵权,如果造成员工损失,员工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严重者可通过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漏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国家网信办所属的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将专职接受和处置社会公众对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消费者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企业泄露员工个人信息可以起诉吗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不少的企业在通过网络泄露员工个人信息,那么企业泄露员工个人信息可以起诉吗?接下来的小编为您具体介绍。

企业泄露员工的个人信息,员工是可以进行起诉的,可以通过法律部门对企业起诉,或是拨打110报警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最新修正本)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单位有前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以上这些是小编为您具体介绍的知识,希望您能认真的参考一下,关于更多的哪些泄露信息行为会获刑受处罚方面的详情,可以登录查询,很多的信息泄露安全小知识尽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