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周亚夫为什么娶张嫣【优秀12篇】

浏览

1600

文章

12

篇1:汉惠帝的皇后张嫣为什么被称为花神?

全文共 2212 字

+ 加入清单

在民间传说中,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花神的象征,为她所立的庙都被称为花神庙。熟悉汉室人物关系的人都知道,张嫣其实是吕雉的外孙女,而皇帝刘盈是吕雉的儿子,这样看来,刘盈和张嫣其实是舅舅和外甥女的关系。古代的皇后很多都是因为政治关系,那么,张嫣会不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成为皇后的?她又为什么会被人称作花神?

张嫣,是汉惠帝刘盈的亲姐姐鲁元公主和宣平侯张敖的女儿,同时也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吕后的外孙女。吕后为了长期掌握大权,开始密谋她大计——跟刘氏亲上加亲。张嫣的人生轨迹,在十一岁那年来了个转折,在这年,在吕后的操办下,她竟然成为了汉惠帝的也就是她舅舅的妻子,这乱伦事件的策划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吕后。

在汉惠帝四年(前192年)十月壬寅日,张嫣的外祖母吕后为了“亲上加亲”,亲手将年仅十一岁的外孙女张嫣立为儿子汉惠帝的皇后。吕后在心里盘算着,她希望张嫣能生子。但是,由于张嫣年纪实在是太小,在想尽千方百计后,仍然一直无法怀孕。

吕后是绞尽脑汁,甚至是病急乱投医,于是设计教她假装怀孕,而后再强取汉惠帝与宫女所生之子刘恭,再对外谎称是张嫣所生。不久,又将刘恭的生母杀死,这一切仿佛设计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

吕后为了掌大权,处心积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刘邦死后,不仅残忍杀害戚夫人,把戚夫人的舌头、四肢悉数割去,把头剃成光头,泄戚夫人夺宠之恨,同时对待刘邦的功臣也是毫不留情,足见吕后的心狠手辣。这一切,年幼的张嫣都看在眼里。不久,又在吕后的授意下发布诏书立刘恭为皇太子,并宣布大赦天下。

在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八月十二日,汉惠帝于未央宫驾崩,时年二十三岁。同年九月初五日,西汉皇室将汉惠帝安葬在安陵。在安葬完汉惠帝后,吕后立张嫣收养的儿子刘恭为帝,史称前少帝。又因为刘恭年纪尚幼,不能亲政,于是,便由吕后临朝称制,总揽大权,并仍称为皇太后。而张嫣则不称太后,世称孝惠皇后。

吕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四月,张嫣的母亲鲁元公主突然去世。

吕后四年(公元前184年),这时的刘恭已经渐渐长大,他已经知道自己的生母已被害死,自己也并非是张嫣的亲生儿子,于是时而口出怨言说:“皇后怎么能杀死我的生母而把我当作她的儿子?虽然,我现在还小,但是,等我长大后,我一定要为生母复仇!”吕后在知道刘恭的怨恨复仇怨言后,很是担心,害怕哪天刘恭真会作乱,引兵杀害自己。于是,吕后决定先发制人,要把刘恭这心中的熊熊火焰扑灭在萌芽之中,于是,下令将刘恭囚禁在后宫的永巷中,对外则宣称刘恭患病,任何人不得与刘恭相见。

不久,吕后又把刘恭给废黜了,并派人暗中将他杀害。同年五月十一日,吕后又立汉惠帝的另一子常山王(恒山王)刘义为帝,同时改名为刘弘,史称后少帝。当然,吕后还是大权在握,继续由吕后临朝称制,决定着天下人的生死。

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七月三十日,吕后去世。消息传出,朝野上下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刘氏宗族,忧愁的是吕氏权臣。这时,大汉的天空顿时风起云涌,长安城上,黑云压城。城里人心惶惶,总感觉又什么大事要发生了。吕家的人掌握军事大权,开始频繁调动南北两军布防,蠢蠢欲动,似有大干一场迹象。

因惧怕刘氏迫害,诸吕密谋夺取政权,吕禄的女婿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一起把这件事告诉了齐王刘襄,刘襄又派人到琅邪国,通知吕氏即将发动叛乱,请琅邪王赴齐面商大事。琅邪王刘泽刚来到临淄就被齐王软禁了起来。

齐王迅速调集了军队,打着消灭不应当为王的人的旗号发兵。相国吕产派大将灌婴去迎战。灌婴作为西汉的开国功臣,是忠于刘氏集团的,他到莱阳后按兵不动,并派人与齐王联络,只等吕氏的叛乱爆发,然后出兵击灭之。

刘章又和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有暗中的联系。吕产知道了齐王与灌婴的联合,急忙中挟持了太子,企图利用太子威胁众位大臣屈服。

在都城长安,周勃、陈平等人秘密策划,设计让吕禄交出兵权。并通过皇帝的符节获得兵符,宣称皇帝派太尉率领北军。周勃顺利控制北军,接着刘章在周勃协助下控制了南军,严守住军门。周勃命令刘章率兵进宫,以护皇帝为名,击杀了相国吕产。

不久,就在朝中拥护刘氏的大臣们共同行动下成功铲除了诸吕(吕后的吕氏家族),并废黜刘弘,拥立汉惠帝四弟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以孝治天下,不想大开杀戒,而且,张嫣是惠帝的皇后,文帝不忍心杀之,因此,张嫣没有被处死。然而,张嫣虽然幸免一死,却受到吕氏罪孽深重的牵连,遭废黜其位,并安置在北宫居住,仍称孝惠皇后。

张嫣所居住的北宫,是未央宫后面的一处极为幽静的院落(冷宫)。朝野都知道张嫣与诸吕乱政无关,因而没有在夷灭诸吕时主张杀死她的。张嫣生活在北宫中,无声无息,日出日落整整十七年。汉文帝后元年(前163年)三月,张嫣病逝,终年四十岁,与汉惠帝合葬于安陵,不在另起坟。

在高祖刘邦在世的时候,张嫣每次跟随母亲鲁元公主出入宫中,她的外祖父汉高祖刘邦就让戚夫人抱着她,并对戚夫人说:“你虽然美丽高雅,世上无人能及,但此女十年以后,绝非是你所能比的。”由此可见,在张嫣年幼的时候刘邦就看出来,张嫣长大后一定是绝世美人。

民间传说,在张嫣死后入殓时,宫女们替她净身时惊人地发现,张嫣至死竟然冰清玉洁,依然是个处女身。消息不胫而走,不久便传开了,张嫣也被称为第一个处女皇后,至死都是处女身,这也成为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坊间谈资。由于她的贤惠,天下的臣民无不怀念怜惜她。于是,民间纷纷为她立庙,定时享祭,尊她为花神,为她立的庙便称为花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汉朝大将周亚夫是怎么死的?屡立战功的大将为何饿死在了牢狱之中?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安刘氏天下者必(周)勃也。”周勃乃是汉朝初期的名将,剿韩信、败章平、围章邯、击赵贲等等,为汉朝履历辉煌战功,后来周勃还智取吕禄军权,一举将朝中吕氏的势力打压了,还政于刘氏,可以说周勃是个有着卓越智计的大将。他的儿子周亚夫也是完美的继承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也是为大汉立下了不少功劳,然而最终却在牢狱中饿死了,那么这是为何呢?

周亚夫在细柳治军有方,带出了一队精英,竭力抗击匈奴人的入侵。之后七国之乱,也是周亚夫亲自带兵出征,仅仅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平顶了七国之乱,挽救了汉室江山。周亚夫也正是凭借着这些赫赫战功而走向了人生巅峰。

周亚夫虽说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大将军,然而他的智计却万万不足自己父亲周勃的万分之一。当他以一位救国大将军的身份从政之后,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被人陷害,打入牢狱,最后落得个绝食饿死,不免令人感到悲叹。

周亚夫这个人性格非常的使然,本质性情都非常的耿直,让他作为军事统帅确实是非常的优秀,治军有方,卓越战功。然而让他去作为朝中的丞相,他依然是带着自己秉持的本性,坚持着自己的原则,经常在公开的场合中与皇帝产生争执,搞得皇帝下不了台。周亚夫的死是注定的悲剧,他缺乏政治智慧,太过于的固执,多次顶撞皇帝,处事不够圆滑,就算是九五之尊又能如何?

司马迁曾经针对周亚夫说个这样一句话:“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这句话的意思说的就是周亚夫治军有方,但是让他转换个角色从政之后,他太过于的高傲自满了,一味的守住自己的节操,但是却忘掉了自己的位置,不知恭顺。

当朝廷丞相仅仅一年里就与皇帝吵了三次架。

其一是强烈反对汉景帝废除太子,他的理由是废太子乃是国家大事,不可以这么草率,必须要慎重。他这么说确实没错。

其二是强烈反对将皇后的兄长封侯,理由是先帝刘邦曾亲自说过:“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皇后兄长对国家没有立下任何功勋,不可封侯。他这么说也确实没错。

其三则是强烈反对册封匈奴降王为侯,其理由是降王封侯会助长歪风邪气,有着不正之风。没错!他还是说的没错。

然而周亚夫的错就错在太缺乏政治智慧了,说话太刚硬,不够圆滑,不懂得迂回,就算是面对皇帝也收敛不起来。所以当有人钻了空子诬陷周亚夫谋逆的时候,汉景帝是不置可否,甚至在暗中授意。

该平定的已经平顶,该打的战争也打完了,还留着你这一条每天狂吠的走狗有何用?所以说啊,做人太钢是不行的,要学会多用脑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筷子 饭后汉景帝说 此人不能留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汉景帝时期,我国正面临着内外威胁,危机四伏。周亚夫,一个开国将领周勃的儿子,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汉景帝治军的得力助手。他的权力之路却充满了坎坷和转折,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在七国叛乱爆发前,周亚夫已经因治军严格而获得汉景帝的赞赏。他以细柳营之事为例,展示了自己坚定的纪律观念和军事能力。七国叛乱爆发后,周亚夫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成功平定叛乱,为西汉王朝的稳定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

周亚夫的性格与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产生冲突。他直肠子的个性和坚守原则的态度,使他多次与汉景帝产生矛盾。他坚决反对废黜太子和封侯的提议,甚至拿出祖训维护权力的纯洁性。这些行为虽然展现了他的忠诚和原则,却也在权力斗争中引发了危机。

最终,一场看似微不足道的餐桌事件成为了周亚夫命运的转折点。因在宴会上没有筷子,周亚夫未经允许就拿了一双筷子,虽最终下跪认错,却在心中存有不满。汉景帝则因此事感觉到他的难以驾驭,随后找到了杀死周亚夫的理由。

周亚夫在监狱中绝食而死,他的悲剧展示了权力残酷和君臣关系的脆弱。他的一生证明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权力斗争中的忠诚与背叛交织在一起。周亚夫的命运也印证了权力坐标的重要性,权力的基础在于地位,地位的保持则需要适应权力斗争的规则。

周亚夫的故事呈现出我国古代政治体制中权力与命运的微妙关系。他为国家稳定和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在权力的漩涡中失去了生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权力面前,即使是功勋卓著的将领也难以幸免于悲剧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周亚夫军细柳原文注释翻译

全文共 205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周亚夫很多人应该知道的,他比较著名的是抵御匈奴和这个平定七国之乱了,而且周亚夫还是周亚夫之风这个说法,也是非常的知名的,当然还有一则这个《周亚夫军细柳》的文章也非常知名,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下,看看周亚夫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吧!

1、周亚夫军细柳原文

作者/两汉: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2、周亚夫军细柳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周亚夫军细柳注释

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前),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在位。

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大:大规模,大举。

入边:侵入边境。

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军霸上:驻军霸上。霸上,地名,译做“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祝兹侯:封号。

棘门:地名,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河内守:河内郡的郡守。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备:防备,戒备。

胡: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匈奴。

上:特指皇帝。

劳:慰问。

军:军队。

已而:不久。

之:到,往。

被:通“披”,穿着。

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

彀(gòu):张开。

弩(nǔ):用机械发箭的弓。

持满:把弓拉满。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且:将要。

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

诏(zhào):皇帝发布的命令。

居无何:过了不久。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无何,不久。

持节:手持符节。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壁:营垒。

车骑:车马。

驱驰:策马疾驰。

按辔:控制住车马。辔,马缰绳。

徐:慢,缓慢。

持兵揖(yi):手持兵器行礼。揖,拱手行礼。

介胄之士不拜: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士,将领。

为动:被感动。

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既:已经。

嗟乎:叹词,表示慨叹。

曩(nǎng):先前。

固:必,一定。

邪(yé):语气词,表示反问。

之: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意。

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 被通披:披在身上

改容式车 式通轼:车前的横木

可得而犯邪 邪通耶:语气助词

4、周亚夫军细柳创作背景

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历经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明了创作这篇文章的契机:“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吴楚之兵,亚夫驻于昌邑,以戹齐赵,而出委以梁。作绛侯世家第二十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吕后的外孙女张嫣11岁当皇后,为何到死还是处子之身呢?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11岁的张嫣成为皇后为何到死仍是处子之身?

因为皇上是自己的亲舅舅,自然也不可以有任何的关系面对,自己如此年幼的子女儿,自然也无从下手。所有的一切都是被迫的,吕太后很迫切地希望张嫣能够生下孩子,这也导致张嫣可以处于一个非常难堪的处境。

刘盈就选择打破眼前的僵局,在今后的相处过程中开始宠爱身边的宫女,同样也生下了一个孩子。吕太后马上就把孩子抢夺过来,还说这个孩子就是张嫣所生的,然后直接就把宫女给杀掉。

吕太后就一直扶持刘恭登上皇位。在逐渐长大之后,也同样会接触权力,通过一些机缘巧合也能够知道自己的身世。吕太后也非常担心,他可能会对自己报复,所以就会选择先一步将孩子给杀掉。然后就会选择转过来扶持另外一个儿子。

在吕雉去世后,朝中的这些大臣为了能够有效整顿朝纲,所以在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之后,就选择铲除在汉王朝中吕氏家族的势力。刘桓成为了后期的汉文帝,其实作为汉惠帝的皇后张嫣必然也同样会受到党争的牵连。虽然说最终能够保留一条性命,但是这始终都会以一种软禁的方式,所以也同样会受到相应的牵连。

张嫣从此之后也会过着比较舒适的生活,每天郁郁寡欢,清心寡欲,在不久之后就已经离开人世,那个时候才只有40岁。张嫣在去世的时候宫女进行清洗,这才发现原来居然还是处子之身。也会认为这可能是拥有着纯洁的品质,会直接就把女子当成了花神,一直都会不停的供奉,可以说这个女子的一生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可怜,在当时已经沦为政治牺牲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西汉大将周亚夫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2731 字

+ 加入清单

汉景帝时期有一位为汉室屡立战功的大将周亚夫,也是当朝丞相,军事才能相当卓越,仅用三个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文帝也对他十分重视,弥留之际嘱咐汉景帝周亚夫可以重用。然而,这样一位劳苦功高的大将,最终却含冤入狱绝食而亡,听起来很不可思议,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周亚夫最终得到这样的结局呢?

话说周勃的宝贝二儿子周亚夫军事指挥上比其老子更加出神入化,但政治智商和情商也比其老子更加低能,更加无知,而这在翻云覆雨的官场上绝对是一种致命的短板,所以到头来死都不知是啥回事。

话说汉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汉景帝某一天心血来潮,在宫中召见了周亚夫,却没有什么军国大事可谈,只是做一些吃吃喝喝的玩意而已,其实是皇帝对大臣的另类忠心测试。

当时,皇帝给老周准备了食物,也不过是一大块肉,而且肉块没有切开,筷子也不多一条,这叫人家怎么吃嘛,那不是要刁难人吗?脾气有点刚烈的周亚夫越想越气,老大不高兴地立马回头叫有关官员取来筷子,却不知是计,这就惹了大麻烦,小不忍则乱大谋是也。

汉景帝看着周亚夫这德性,于是有点阴阳怪气地问他:“周爱卿是有点不满意这宴席安排了?”周亚夫知道皇帝也动气了,连忙念叨岂敢岂敢什么的,并低声下气地摘帽向皇帝谢罪,然后就悻悻地退席,汉景帝目送着闷闷不乐的周亚夫远去的背影,口中念念有词:“为一点小事就这么愤愤不平的大臣,不足以做幼年君主的护臣。”从此也埋下了见疑的祸根。

其实之前汉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周亚夫却逆君意大力反对,景帝早就有意疏远了这位曾平定七国叛乱救了汉帝国的周亚夫。

不久之后,周亚夫的贪暴儿子就给其惹了祸,并最终致使其绝食而亡,一代名将以此种惨烈代价人间谢幕,令人不胜嘘唏。话说周亚夫的儿子,曾给父亲从工官处买了皇室专用的可用于殉葬的五百件铠甲盾牌,这本身就可以告你谋反灭族的,不知此宝贝儿子当时吃错了什么药,头脑发热得如此膨胀,皇帝正想找碴清除功高震主的周家苦于没有理由呢,你却把一个大把柄塞到别人手里,愚不可及。

这还不打紧,可能是仗着自己老爹为汉朝立下大功嚣张惯了,周亚夫儿子还不识好歹地暴打虐待搬运特供东西的雇工,最后工钱也赖掉了,果然是天要灭亡一个人,必使其先疯狂。于是,受了无妄之灾的雇工十分生气,当他们知道这是周家私自盗买皇室专用器物时,为了出一口恶气,立马上书朝廷告他丫挺的,叫你横,然后此事就牵连到了可怜的周亚夫。反正,有心治周亚夫之罪的汉景帝,见到了关于周亚夫儿子做不法之事的检举信,立马下令将周亚夫移交有司审理。有司接到了圣旨,当然一秒也不想耽搁就审问帝国重臣周亚夫,周亚夫却傲慢地不予置理,这算是哪门子事?想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枉我,没门!

汉景帝听到有司汇报后,大怒,骂周亚夫不识好歹,有点激愤地说就你这大不敬的态度朕不需供词也可以杀你什么的,然后下诏让周亚夫自行到廷尉处接受审判。关于这次审判,还有一个极大的历史喜感。当时廷尉振振有词地逼问周亚夫:“皇帝如此厚待你,您为什么要造反?”周亚夫心中不忿,然后冷笑一声:“我买的都是殉葬品,怎能说是要造反呢?胡说八道,冤枉人也不带这样的吧?”审判官员被问得理屈词穷,却还死鸭子嘴硬:“这可难说,因为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可在地下造反!”周亚夫一听,立马有点哭笑不得,也领教了他父亲所慨叹的“我现在才知道狱吏的厉害”,也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

以此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审案风格来对付周亚夫,老周也自知难逃一劫,其实朝廷要办他的时候,他就有了自杀之心,因夫人劝阻才没死,这次被关进了大牢,看来凶多吉少,于是“周亚夫绝食五天,吐血而死。”一代名将从此香消玉殒,瞬时如凋谢的“名将之花”,轻松地又以自杀来完成皇帝也颇感棘手的高层自动退出机制,而且是被迫自杀的那种,令人痛惜。

讲到这里,基本上也已经可以做周亚夫的历史结案陈词了。但看到一些历史研究者对其的精彩点评,也忍不住再多说几句。

关于周亚夫只能被迫自杀的理由,某些历史研究者开出了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得罪了窦太后母子;二是得罪了汉景帝;三是皇权自保的需要。

其实正直得如一棵钻天的白杨树的周亚夫,在细柳营驻军接待到访皇帝的时候,就大大得罪了皇室,所以他也必死无疑,那种对皇帝的“百般刁难”,又是不准策马奔驰又是不跪拜,当皇帝老儿是透明的,甚至于还搞什么“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想另立中央了不是?虽然好说话的汉文帝不以为忤逆,还大赞其是真将军,同时不忘记告诫儿子汉景帝有国难找亚夫,不过汉景帝却没有他爹那么好说话,甚至还有点刻薄少恩,当年为了保自己皇位连自己的恩师晁错都可以狠心杀掉,更加不用说周亚夫既反对汉景帝废长立幼又反对窦太后要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几乎把王室的实力人物得罪个遍,何况他又是手握重兵的军棍,当年“细柳营”只听将军不听皇帝,谁能担保权臣周亚夫不一声令下就踏平皇宫换了江山?何况这家伙仗着平定七国之乱骄傲得不成人型了,军队都得听他的,你看他愤愤不平离开皇帝让他受辱的酒席时的不爽样,汉景帝望着他的背影说的那句狠话:“此泱泱者非少主臣也!”就知道他必死无疑,驾驭不了只能毁掉。

所以,正因为汉景帝这下意识的话,有好事者便推断出了是汉景帝故意让不听使唤的周亚夫饿死狱中的,以周亚夫的正直刚烈也必能让其选择自杀然后尊严地死去,汉景帝不仅不背负杀害功臣的历史罪名,还轻而易举地启动了高层自动退出机制,何乐而不为?

最有趣的是,据说冶史相当严谨的太史公司马迁,曾在其鼎鼎大名的《史记》中,堂而皇之地八卦了一下周亚夫的死因,说有人为其算命必出将入相尊贵无比,最终却逃不了饿死的命运,我们也只能姑且一笑而已。不过以“谋圣”鬼谷子那句著名的话“得意莫得心,失意莫快口”来考量,天下英雄之死莫过于得意忘形或失意怨怼,周亚夫不幸这两样都沾上了,不死待如何?

最后,我们来简单讲讲汉代这种似乎很有点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怀”式的自杀与被自杀机制,既可以说是潜规则,也可以说是不成文的“国家制度”或治国理念,目的就是给触犯皇帝或有贪腐罪行的高官或名人尊严而体面地死去,不像铁腕治贪的朱元璋对人剥皮拆骨那么百般羞辱,颜面无存。

这正如历史研究者张圣刚所言:“两汉时期这一暧昧而体面的权力退出机制呈现出一种解决高层人事危机的独特思路:当组织高层管理者因种种原因不得不离职时,不必采用“诛杀”的手段———大张旗鼓地责罚罢黜,可以考虑提供一个让他们“自杀”的选择———悄无声息地低调离开。”关于当时杀身成仁的高层还不在少数,“据《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及万斯同《东汉将相大臣年表》统计,两汉位列三公的大臣分别约50名和260名(东汉三公不掌实权,故多且滥);其中在任期间获罪受谴而死的有数十人之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张嫣是刘盈的外甥女,为什么二人会成婚?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汉惠帝刘盈为什么娶外甥女张嫣为妻?

刘盈和张嫣之所以会结合,这本身就是吕后一手造成的,吕后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亲上加亲。

十六岁的刘盈,在刘邦死后马上就登基为帝不过,因为年纪不大,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个性比较软,所以就会把大权力掌握在日后的手中。张嫣外祖母其实也就是吕后,只不过是为了亲上加亲,最终将才只有11岁的张嫣立为皇后。

汉人对于这一种结合本身就是没有办法接受的,但是他却偏偏要这么做,这里面除了亲上加亲之外,更关键的也是希望刘盈的后代能够掌握大权,就是希望和自己家族有关系的人必须要拥有着血缘关系。

这种结合,刘盈自然是不愿意接受的,这只不过是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而且这只不过是自己的亲戚。鲁元公主自然也不愿意赞成,认为这个做法是完全不正确的,但是想要拥有权力的吕后,怎么可能会重视女儿还有儿子的想法呢,还是自作主张,马上就把张嫣弄到皇宫中,所以也没有办法接受。

吕后尽管一直都在强迫自己的儿子,但是因为张嫣的年龄太小,另外一方面因为刘盈一直强烈的反对,所以直到死亡都没有亲近张皇后。张皇后在死的时候有宫人经过检查,发现居然还是处女之身。

皇后因为一直都没有办法被临幸,所以自然也不可能会怀孕,那么在此时也会自作主张。叫张氏对外说自己已经怀孕,然后将这一个女子的儿子占为己有,接着也把这个孩子立为太子,但是吕皇后态度特别的傲慢,直接就把亲生母亲给杀掉,可以说这也真的是让人觉得有一些残忍,但是这在当前可能就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周亚夫简介,揭秘周亚夫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全文共 308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周亚夫其实大家也真的是需要知道这个人的,因为他真的是超级厉害的一个人,长安是他保卫的,还有吴楚的七国之乱也是他平定的,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给大家来介绍介绍他的简介,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

周亚夫简介

西汉名将,曾任汉景帝时期的丞相。周亚夫为人个性耿直,不善阿谀权贵,“将在外,钧命有所不受”,就出自他之口,被汉文帝誉为“真将军也”;周亚夫一生最大的攻击在于平定“七王之乱”,在同吴王刘濞的做战中,沉着冷静,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后在景帝时期任丞相,但因功高盖主和个性耿直而被景帝处死。

周亚夫生平

1、继承爵位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的儿子。汉文帝后二年,袭父爵为绛侯。开始,周亚夫做河内郡守,限于自己的条件,周亚夫没有当王侯丞相的野心。当时汉人老妇人许负,以善于看面相著名。有次,周亚夫请她到自己的官府中,为自己看相。许负对他说:“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显贵了。但您再过九年,就会因饥饿而死的。”

周亚夫听了根本不信,他说:“我肯定不会被封侯的,因为我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即使他死了也会让侄子继承,排不到我。说我饿死也不可能,因为既然我尊贵了,又怎么会饿死呢?”

许负说她只是根据面相得出的结论,她还指着周亚夫的嘴角说:“您的嘴边缘有条竖直的纹到了嘴角,这是种饿死的面相。”周亚夫听了,惊讶不已。

事情也有凑巧的时候,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因杀人罪被剥夺了侯爵之位。文帝念周勃对汉朝建国立下战功,所以不愿意就此剥夺了周家的爵位,于是下令推选周勃儿子中最好的来继承爵位。大家一致推举了周亚夫,所以周亚夫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2、细柳阅兵

公元前158年(汉文帝二十二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文帝急忙调边将镇守防御。为了警卫京师,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宗正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

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三路军队里去犒劳慰问。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这两处都不用通报,见到皇帝的车马来了,军营都主动放行。而且两地的主将直到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迎接时慌慌张张。送文帝走时也是亲率全军送到营寨门口。

文帝到了周亚夫的营寨,和先去的两处截然不同。前边开道的被拦在营寨之外,在告知天子要来慰问后,军门的守卫都尉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诏令。”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守营的士兵还严肃地告诉文帝的随从:“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车夫只好控制着缰绳,不让马走得太快。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

劳军完毕,出了营门,文帝感慨地对惊讶的群臣说:“这才是真将军啊!那些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是儿戏一般。如果敌人来偷袭,恐怕他们的将军也要被俘虏了。可周亚夫怎么可能有机会被敌人偷袭呢?”好长时间里,文帝对周亚夫都赞叹不已。

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然后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负责京师的警卫。

后来,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文帝去世后,景帝让周亚夫做了车骑将军。

3、平定七国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这时的叛乱军正在猛攻梁国,但周亚夫并不想直接救援,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我打算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到了灞上时,遇到一位名叫赵涉的士人,赵涉建议周亚夫再往右绕道进军,以免半路受到叛军的袭击。周亚夫听从了赵涉的建议,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搜索之后果然抓获了伏兵。

此时的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时间一长,周亚夫军中都有些军心不稳了。

一天晚上,营中突然发生混乱,嘈杂声连周亚夫的大帐里都能听见,但周亚夫始终躺在床上不动。一会儿,混乱自然就平息了。几天后,叛军大举进攻军营的东南,声势浩大,但周亚夫却让部下到西北去防御。结果在西北遇到叛军主力的进攻,由于有了准备,所以很快击退了叛军。

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叛军首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国人割下送来。这次叛乱经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但梁王却因为周亚夫没有及时救援,和他结下了仇。七王之乱的平定,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4、悲剧结局

在公元前152年(汉景帝五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开始景帝对他非常器重,有一次,汉景帝要废掉刘荣,刘荣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

后来,有两件事导致了周亚夫的悲剧。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一件是匈奴将军封侯的事。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但景帝不愿意,说窦太后的侄子在父亲文帝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封侯。窦太后说她的哥哥在世时没有封侯,虽然侄子后来封了侯,但总觉得对不起哥哥,所以劝景帝封王信为侯,景帝只好推脱说要和大臣商量。在景帝和周亚夫商量时,周亚夫说刘邦说过,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景帝听了无话可说。

在后来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它匈奴人也归顺汉朝,但周亚夫又反对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景帝听了很不高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然后将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亚夫失落地托病辞职。景帝批准了他的要求。

此后,景帝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 ”周亚夫羞愤不已,不乐意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周亚夫儿子周阳见他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周亚夫的儿子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

负责调查的人叫来周亚夫,询问原因。周亚夫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对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负责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景帝报告了。景帝很生气,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闭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周亚夫军细柳翻译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和翻译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周亚夫军细柳》的译文如下: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入侵汉朝的边境。于是,朝廷委任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在灞上驻军;并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在棘门驻军;又委派河内郡的太守周亚夫为将军,在细柳驻军,以防备匈奴的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周亚夫军细柳》的原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周亚夫墓地

全文共 2702 字

+ 加入清单

周亚夫墓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亚夫墓地位于县城西1.3公里处,底周长600米,高约16米,占地面积7亩。1956年7月周亚夫(?—前143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军事家。周亚夫为汉初大将周勃次子,袭父爵为绛侯。起初做河内郡守时,许负曾给他看相,说他三年后为侯,封侯八年为丞相,掌握国家大权,位尊任重,在众臣中将首屈一指,再过九年会饿死。周亚夫笑着说:“我的哥哥已代父为侯,如若他去世,他的儿子理应承袭爵位,我周亚夫怎说得上封侯呢?再说若我已显贵到如你所说的那样,怎么说会饿死呢?你来解释解释!”许负指着他的嘴说:“你嘴边有条竖线,纹理入口,这就是饿死之相。”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绛侯周胜之犯了罪,文帝选周勃子孙中有贤德的人为侯,大家都推举周亚夫,于是封周亚夫为条侯,继承绛侯爵位。

汉文帝六年(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文帝命宗正刘礼为将军,屯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三-备,以防匈奴入侵。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都可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和他下面的官兵骑马迎进送出。接着去细柳军营,营中将士各个披坚持锐,刀出鞘,弓上弦,拉满弓,持战备状态。文帝的先导驱车门下,不得人。先导说:“天子就要到了!”守卫军门的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等了不一会儿,文帝到了,又不得入营。于是文帝派使者手持符节诏告将军:“我要入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令打开营门。营门的守卫士兵对皇帝随从人员交代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驰。”于是文帝的车便控着缰绳,慢慢走。

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向文帝拱手说:“身着铠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天子深受感动,改换了姿态,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军队敬礼。派人称谢说:“皇帝郑重的慰劳将军。”劳军仪式结束后,出了营门,群臣都非常惊讶。文帝称赞道:“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呢!以前过的霸上和棘门的军队,好象小孩子做游戏。那里的将军遭袭击就可成为俘虏。至于周亚夫,敌人能有时机冒犯他吗?”文帝对亚夫赞美了很久。一个多月以后,三支部队撤兵,文帝便任命周亚夫做中尉,负京城的治安。周亚夫的治军给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帝临死时嘱咐告诫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说:“国家若有急难,周亚夫真正可以担当带兵的重任。”文帝逝世后,景常即位,任用周亚夫做车骑将军。

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参见汉平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中尉代行太尉的职务,领兵向东进击吴、楚。周亚夫对景帝说:“吴楚勇猛,行动迅捷,我们很难同他们在面对面的作战中取胜。我想让梁国拖住吴兵,再率兵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就可以制服吴楚了。”景帝同意了这个战略建议。太尉周亚夫调集军队在荥阳会合,这时吴-队攻打梁国,梁国告急,请求援助。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急行至昌邑,深沟高垒进行防御。梁国每日都派使者请求援助,周亚夫却坚守营垒不去救助。梁国向景帝-,景帝派使臣命令太尉救援梁国。周亚夫却不执行,坚壁不出,而派弓高侯韩颓当等人率领轻骑兵断绝吴、楚后方的粮道。吴兵乏粮,饥饿难当,多次挑战,周亚夫终不出击。夜晚,周亚夫军中突然惊乱,互相攻扰,甚至闹到了太尉周亚夫的营帐之下,周亚夫始终高卧不起,过了一会儿,就恢复安定了。

后来吴军扬言要奔袭周亚夫军营的东南,而周亚夫却派人戒备西北。不久吴兵果然以其精锐攻打亚夫营西北,不能打下。吴兵受饥忍饿,战斗力极弱,便引军撤退。周亚夫于是派精兵追击,大破吴军(参见下邑之战)。吴王刘濞丢掉他的大部队和几千名精兵逃跑了,躲在江南的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东南)。汉兵乘胜追击,俘虏了他们,吴军全部投降。悬赏黄金千两捉拿吴王。一个多月以后,东越人斩下了吴王的头前来报功请赏。这次平定吴、楚之乱,历时三个月,可谓神速。这时将帅们才领略到了太尉周亚夫的计划谋略得当。由于这次平乱,梁孝王刘武因亚夫不救梁,与太尉周亚夫有了矛盾。周亚夫率军得胜归来,被正式任命为太尉。五年之后,升任丞相,深得汉景帝的器重。

景帝七年(前150年),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刘荣,丞相周亚夫坚决反对,却没有达到劝阻的目的。景帝还因此事疏远了亚夫。而梁孝王每次上朝,常和太后说周亚夫的不是。亚夫在朝中处在了孤立的地位。一次窦太后对景帝说:“皇后(景帝之妻王夫人)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景帝表示:“太后的侄儿南皮侯窦彭祖,太后弟弟章武侯窦广国,先帝(指文帝)都没封他们做侯,到我即位才封他们做侯,王信看来还不能封呢。”窦太后说:“人主各以时行法,不必墨守祖法。我兄窦长君在世之时,不得封侯,死后他的儿子窦彭祖反而得到了封爵,我对这事非常悔恨。你赶快封王信爵位吧!”景帝表示要与丞相商议。周亚夫得知此事后说:“高祖规定:不是刘姓不能封王,没有立功的人不能封侯。不遵守这条规定的,天下的人可以共同攻击他。

王信虽为皇后之兄,却没有战功,现在若封他为侯,是背信弃约的事。”景帝沉默不语,放弃了为王信封侯。后来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景帝想要赐封他们,用来鼓励后面的匈奴人来降汉。丞相亚夫说:“他们背叛了他们的君王而来投降汉王,汉王却封他们以侯爵,那么今后用什么责备小忠实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议不可。”,于是封唯徐卢等人为侯。这一切引起了景帝的不悦,周亚夫因而称病谢罪。景帝三年被以病免掉丞相职务。不久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赏赐食物与他。可亚夫的席上只有一块大肉,没有切好的碎肉,而且没有放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转头叫管酒席的-取筷子。景帝于是笑着讥刺周亚夫说:“这难道还不够您满意吗?”亚夫觉出这顿饭不对头,于是免冠告罪请退,便快步走出去了。

景帝目送着他离去,说:“瞧这个愤愤不平的人,将来能事奉少主吗?”周亚夫的儿子给父亲买了五百件皇家殉葬用的铠甲、盾牌,因没有给搬运的人付钱,引起怨恨,于是-告发亚夫的儿子。这事牵连到周亚夫。有关部门把罪行书之于册,一条条按问,周亚夫拒不答话。景帝听了骂道:“我不任用他了。”下诏令把条侯交给廷尉治罪。廷尉责问亚夫为何造反,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兵器都是殉葬品,怎么可以说造反呢?”

审问的官吏说:“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造反哩!”当初官吏逮捕条侯时,亚夫本想自杀,后因夫人劝阻,因此没死,进了廷尉的监狱后,他因而-五天,吐血而死,他的封国被撤除。周亚夫死后,景帝便封王信做了盖侯。建国后,周亚夫墓一直保护完好。1974年,重新立了标志牌。墓周有树木围绕,远远望去青绿壮观。

具体位置: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的王瞳镇、杜桥乡一带

乘车路线:县城内乘坐专线大巴即可到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周亚夫知道慎儿害雪鸢了吗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周亚夫其实这个人是真的挺厉害的,抵御匈奴,平定七国之乱,但是就是结局非常差,最后枉死,还是被自己儿子给造的,所以很悲剧,话说周亚夫是悲剧缠身啊,这个周亚夫当时知道不知道这个慎儿害了这个雪鸢呢?其实说法还是值得研究下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周亚夫在前一些时候是不知道这个慎儿害雪鸢的,但是到了最后这个慎儿死了,雪鸢被埋葬之后才知道的。

当时周亚夫到了这个雪鸢墓前,然后就瞬间明白了一切了,所以这个几十年的事情,他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其实周亚夫这个人很聪明的,但是就是被感情蒙蔽了双眼,最后才屡次被理由,也算可悲可叹啊。

周亚夫简介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官至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周亚夫为什么会娶张太后?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周亚夫很多人也应该认识这个人,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这个也非常的厉害,话说历史功绩很大,但是为人却非常低调,历史关于他的介绍也不多,但是相比大家也听说过“周亚夫之风”这句话,所以周亚夫还是挺值得让人探究的,今天就一起来说说这个周亚夫为什么会娶这个张太后吧,下面一起来讨论下了。

周亚夫其实就是怕这个张太后伤心才娶的张太后啊。周亚夫这个人各个方面都好,就是感情这件事情处理的不好,很多事情都是被感情蒙蔽了双眼,造成了之后的各种被误解了,各种事故,最后也没落得个好下场,自己绝食而亡。所以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不想伤害心地善良的张太后,才娶得她。因为周亚夫知道张太后的心地是善良的,他不想再去伤害张太后,同时他也想有一个人能陪着他,听他讲自己以前的故事,而这个人就是张太后。所以周亚夫同意跟张太后成婚,但是周亚夫的心里还是只有雪鸢一人,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她的位置。张太后也明白周亚夫的内心,即使这样,她还是会选择和周亚夫在一起。

因为在雪鸢还活着的时候,张太后就表现出了对周亚夫的好感,为此雪鸢还吃醋。但那个时候周亚夫心里只有雪鸢,当他得知雪鸢死了,自己也恨不得跟她一同去了,但后来周亚夫却选择了活着,他觉得他要替雪鸢活在这个世上。

因为张太后和窦漪房的关系十分的好,她也看过了张太后的一生,她过的太委屈。小小的年纪就陷入了后宫的争斗,而她一直却保持那颗单纯善良的心,而且还一直爱着周亚夫。所以窦漪房认为,雪鸢没有嫁给周亚夫,是周亚夫的伤痛,她想让张太后来代替雪鸢,来弥补周亚夫感情上的空缺。

所以这个周亚夫也是把人看得非常心痛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