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哈萨克岩画精品20篇

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隆重盛大的报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那么你知道哈萨克岩画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浏览

1328

文章

104

篇1:高栏岛岩画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珠海市西南约50公里的高栏岛西南部宝镜湾。这里海水清澈,沙粒细小,岩石耸立,是古人类曾生活过的地方。海湾所在的山麓、山腰,共分布着“天才石”、“宝镜石”、“大坪石”和“藏宝洞”等4处共6幅岩画。这些岩画发现于1989年10月,其年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它们均阴刻于平整的大石面上,其中以“藏宝洞”最丰富,最大的一幅长5米、高3米,整幅画以船形为中心,周围有舞蹈人形、波浪纹、蛇纹、屋形纹等,图案密集而复杂,一般认为是青铜时代的产物,当地传说是清代海盗张保仔的“藏宝图”,但实际上应是南越远古先民海上生活的反映,或者是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的写照。在岩画附近的沙丘和山岗上还采集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石器等遗物。岩画为广东所仅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墩墩湾岩画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导 游 墩墩湾位于哈密市沁城乡头宫村,有沥青马路直通,交通极为便利。介 绍岩画位于墩墩湾山沟的西面,沟宽100米,大多为现代农田开垦利用,有小溪从岩画旁流过。岩画位于一块花岗岩上,岩面节理非常清楚,岩石为不规则的方体形状,长3.3米,南面最长处4.1米,高2.4米。岩画内容为牛的造型,尺寸为45×45厘米,另一幅为山羊的造型,幅面尺寸为50×30厘米。岩画表面风化严重,从岩画的风格看,雕刻手法简单、粗犷,具有原始的岩画制作工艺。

新疆哈密市

沁城乡:哈密市辖乡。唐代设柔远县,清代在此驻军屯田。民国31年(1942)设区。1959年成立公社。1984年复改区,1995年设沁城乡。位于市区以东,距市区98公里。面积9 684平方公里,人口1万,有汉、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其中汉族占52.66%。境内有小堡河、乌拉台沟河和科托沟河。辖城东、城西、西路、芨芨台、牛毛泉、皇宫、白山、二宫、小堡、 天生圈10个村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桑株岩画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桑株岩画为新疆文物保护单位。

桑株岩画刻在新疆和田皮山县城东南100多公里桑株乡乌尔其村的一块岩石上,画面正对着河滩。历史上,这里曾是通往西藏及印度的一条小道。岩画长3米多,高1.3米。画面上的形象有各类人像:有人作弯弓射箭状、有人跟随于马后作行走状、有人骑马而行状;有兽像,多为头上有双角的动物,类似大角羊等。画面左上方还有象文字一样的符号,利用硬物在岩石上敲击勾刻而成。岩画附近和河谷中没有找到什么古代遗物,在民间也无传说,一般人认为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作品,可能是反映远古时代畜牧和狩猎的生活。1962年被定为新疆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从和田乘车前往木吉乡,然后再租车前往。

新疆和田

桑株镇:桑株乡政府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南50公里,地处喀喇昆仑山北麓低河谷中。东邻藏桂乡、杜瓦镇,西靠阔什塔格乡,北至木吉乡,南抵康克尔柯尔克孜民族乡。东西平均宽45公里,南北平均长61.5公里,总面积2767.5平方公里。隶属皮山县,辖24个村委会,总人口27214人。乡政府驻桑株村,相传很早以前,此地人烟稀少,后人们逐水放牧,寻觅耕地陆续至此,定居桑株河两岸,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库须根岩画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须根岩画位于布尔津县冲乎尔乡境内,交通便利,越野车可直达。地理坐标:北纬48°09′″,东经87°11′13″,海拔770米。

岩画在冲乎尔乡政府以东5千米左右的库须根沟的沟口地带。是当地牧民转场的重要牧道,每年春、秋两季,均有大批牲畜从此经过。岩画分两片,第一片在沟口的乱石堆里,原规模较大,因当地人砸石外运,仅残存部分岩画。画面面积54×50厘米,仅有3个动物造型,从画面判断,上为狗,下为猫,中间不详。第二片岩画面积分布较大,距第一片岩画1千米,画面面积10×30厘米左右,图案繁多,错综复杂,且新旧岩画叠加现象很多,内容多与游牧民族生活有关,如山羊、狐狸、狗、马及人骑马图案等。

库须根岩画是布尔津县规模较大的一处岩画,集中分布,且距布尔津至喀纳斯湖的道路较近,旅游开发价值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桌子山岩画群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桌子岩画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桌子山岩画位于乌海市城东,主峰海拔高度2149.4米。山脉主体呈南北走向,长约75公里,东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接壤,西距穿越市区的黄河约2公里。桌子山山势雄伟,峰峦迭起,巍峨壮观,因其主峰山顶较平坦,远眺貌似桌子状,故得此名。

在桌子山脉诸多山沟的悬崖峭壁和沟畔石灰岩磐石上,残存着无数古代岩画的遗迹,称为"桌子山岩画"。桌子山岩画总面积有16000多平方米,1973年由乌海市牧民在放牧时发现的,岩画内容多为太阳神等人面像、动物图形、狩猎图、符号等,每幅岩画单独成画,神态各异,是国内罕见的出土岩画。桌子山岩画创作于新石器时代,每幅画都是刻磨而成,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遗迹。特别是人面像岩画是中国和世界人面像岩画之精华,反映人类童年时代丰富的想像力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岩画被称为是人类最早的画布,世界上人面形岩画最集中的地区就是乌海市的桌子山岩画,乌海市正在逐步加大力度保护这一珍贵遗产。这里已经先后发现了多处岩画:召烧沟岩画、苦菜沟岩画、后摩尔沟岩画、苏白沟岩画等。从岩画的内容看,多为人面像、动物、狩猎类图形,其中已经被建成博物馆加以保护的召烧沟岩画还是一处神奇的祭祀岩画组。

除召烧沟岩画外,目前其它岩画皆为自然状态,不收门票,文物局偶尔予以勘查保护。从乌海市前往各处岩画点皆不远,可以打车前往,但其他岩画目前未开放旅游参观,也很难找到,游客请勿贸然前往。门票·开放时间

召烧沟岩画门票:15元。交

召烧沟岩画:位于乌海市区东南15公里处的召烧沟西口南坡上,市内有专线车可达。

苦菜沟岩画:位于市区东北10公里处(至乌海市煤矿简易公路附近),距离乌海市煤矿南1公里路旁苦菜沟内的峭壁上。从沟口开始,集中分布在南部白云岩石壁,北壁较少。

毛尔沟岩画:位于市区东北12公里处的乌兰布和煤矿东南1公里的毛尔沟口的悬崖峭壁上,岩画集中分布在南部峭壁,为刻制岩画。

苏白音沟岩画:位于市区东10公里、乌海市煤矿东南5公里的苏白音沟西北口北部峭壁上,沟为东西走向,是通往鄂尔多斯高原的交通要道,岩画凿刻在距离沟底约15米底崖壁上,画面浅黄,站在沟底看得非常清楚。

苏白音后沟岩画:位于市区东6公里的苏白音后沟西口北部崖壁上,由于采石者的破坏,现已所剩无几。

雀儿沟岩画:位于乌海市南区境内公乌素露天矿西南2公里、海勃湾发电厂东南4公里的雀儿沟内的山丘峭壁砂岩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昭苏县哈萨克民俗文化馆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昭苏县哈萨克民俗文化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喀夏加尔镇哈萨克民俗文化馆由该县原三公社农机管理站厂房改建而成,建筑面积1000余平米,室内面积860平米。2013年12月,在县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喀夏加尔镇充分发掘这座上世纪80年代工业遗址的建筑价值,充分保护当地各族人民共有的历史记忆,在对原有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工业厂房进行重新定义、设计、改造,使空置的厂房成为感受哈萨克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精神牧场。哈萨克民俗文化馆包括哈萨克民族概况介绍展、草原文明展厅、哈萨克衣食住行系列展厅、驯鹰文化展厅、木雕艺术展厅、手工艺品展厅、民族乐器展厅、哈萨克书法艺术展、历史名人油画展、星宿文化展、卡夏加尔奇石资源展等内容,充分展现了昭苏草原文化独有的魅力。

2014年12月,昭苏县喀夏加尔镇哈萨克民俗文化馆被正式命名为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日朗卡岩画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鲁日朗卡岩画

该岩画于日土县日土村以西约2公里处,海拔4270米。这一带属于班公湖南岸的山前地带,山体基岩多为硅质岩及超镁铁岩,岩画分布在山脚岩石的节理面上,距地面高度为1-20米。鲁日朗卡岩画属旷野露天的崖壁岩画。共计有20组画面,所有岩画图像均用敲琢法完成,造型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用尖利的工具在岩石上敲琢出若干小凹坑,由这些小凹坑构成线条,用线条勾画图像的轮廓、形态;其二是敲琢出密布的小凹坑形成剪影式的图像形态,细部则用线条表现。两种造型方式构成的图像中以线条表现的居多,剪影式的图像略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阴山岩画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阴山岩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阴山岩画

阴山岩画位于磴口县沙金苏木境内。大都是由原始部落和匈奴、敕勒、突厥、党项、蒙古等各族猎人和游牧人刻磨在山岩上的石岩画。最早产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据专家考证,此处共发现一万余幅,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画廊之一。

东西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南部,它的南北草原广阔,气候条件宜人,是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我国北方许多游牧民族,诸如: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纥)、敕勒、党项、契丹、鬼方、山戎、蒙古等都有相继在这里生活过,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近年来,在阴山山脉西段狼山地区。发现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灿烂古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岩画。

岩画,顾名思义就是雕凿或绘画在岩石上的图像。它以古朴、粗犷、凝炼的画风和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关于阴山岩画,早在公元5世纪就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发现,并把它写进了《水经注》里:“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就是按照《水经注》提供的线索,在西起阿拉善左旗,中经磴口县、潮格旗,东至乌拉特中后旗的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约40-70公里的阴山狼山地区发现了近万幅的岩画,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年代之悠久,令人叹为观止。

早在公元5世纪时,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境内的阴山岩画就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发现。他在著名的《水经注》中作了详细的记述。这些记载是世界上对阴山岩画最早的记录。然而在其后的若干世纪里,再没有人去问津。直到20世纪30年代未,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才发现了几幅岩画。对岩画的全面考察是从1976年开始的。此后,每年都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游人到巴盟境内考察和参观,先后共发现岩画1万多幅,其中做过拍照和临摹的岩画有近千幅。这些岩画不仅反映了阴山地区古代居民的信仰、美学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游牧生活状况。

阴山岩画分布非常广泛,最多的地方在乌拉特中旗南部的地里哈日山的黑山上,东西延伸5公里多。仅此一处,岩画就在千幅以上。在地里哈日山东北不远的山南坡和山顶部也有大量岩画和地里哈日山岩画毗连一起,成为一个岩画分布区。地里哈日山西南约8公里的瓦窑沟北山,每隔2至10米或稍远一些便有一处岩画,总数在9百幅以上。其次在蹬口县的北托林沟山地的黑石上,一般2~3米就有一幅岩画,最远间隔不超过10米,其总数在5百幅以上。

最密集的岩画群一个在默勒赫图沟一处迎北的崖壁上,东西约50米、高约20米,约有80个人头像组成。另一个在格和尚德沟中段的一块迎西的石壁上,宽约5米、高约15米,由50个个体画组成。

岩画面积最大的是乌拉特后旗大坝沟口西畔石头上的正方形岩画,面积约400平方米,被列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2006年05月25日,阴山岩画作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哈萨克的烤饼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伊山梅花鹿岩画群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大伊山梅花鹿岩画群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伊山梅花鹿岩画群(元)

大伊山梅花鹿岩画群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共包含3处梅花鹿岩画:大山圩梅花鹿岩画、大龟腰山梅花鹿岩画和小山圩梅花鹿岩画。

(一)大山圩梅花鹿岩画。位于大伊山大山圩西北侧,大伊山梅花鹿岩画西北侧约30米。岩画宽120厘米、高30厘米,为阴线刻,主体为一只奔跑的鹿,作回首状,姿态活泼,鹿画高、宽各0.2米。鹿画西侧刻有一方框,高0.15米,宽0.05米,似碑状,内有4个字“方山□□”,楷书,漫漶不清。方框西侧刻有一建筑物,长0.75米,宽0.3米。从画面组合情况来看,岩画应作拜崖祈福之用。鹿画无角,或为幼鹿,或为母鹿。

(二)大龟腰山梅花鹿岩画。位于大龟腰山北面上部、金鸡岭上方峭壁处,岩画面东南。岩画宽10厘米、高15厘米,阴刻,双枝,鹿头向西南,站立回顾状,周身斑点,与大伊山梅花鹿岩画之鹿呈相望态势。

(三)小山圩梅花鹿岩画。位于大伊山小山圩南侧、石佛寺西30米处。整个岩画为阴刻,画面由动态的梅花鹿、飞翔的小鸟和花草构成。梅花鹿长33厘米、高40厘米,整体呈行走中回首姿势,鹿角高高的分叉在梅花鹿头部,通体有7个圆圈分布在鹿体上,代表梅花鹿的斑点;小鸟长12厘米、高12厘米,整体呈飞行状,双翅展开;花草分为多处,其中有一朵盛开的花。

大伊山梅花鹿岩画群为元代岩画,在本地鲜有发现,对研究当地元代的历史文化及民俗具有重要价值。

伊山镇:伊山镇概况:伊山镇位于国家3A风景区的大伊山脚。总面积76.75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12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152686人。男女性别比110:100,人口出生率13.8%,死亡率6.4‰,自然增长率7.4‰.主要特产小麦、水稻、西瓜等。 1、年度所获县以上荣誉。全国绿色乡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体育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将军崖岩画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将军岩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将军崖岩画镌刻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郊锦屏山马耳峰的西崖上。

马耳峰西崖的形状为椭圆形,长22米、宽15米,面积约330米,表面稍凸,岩石呈黑色。将军崖岩画发现于1979年,刻画在将军岩西崖的坡面上,画面高20余米,宽11米左右,以敲凿、磨刻手法刻于平整黑亮岩石上。岩画分三组,在三组的中心位置,矗立着三块脱离山林的自然巨石,石面分布着对称的圆窗图案,窗径在3~7厘米之间。

第一组位于西部,在长4米、宽2.8米的范围内,雕刻有类似人面的图案十幅,类似兽面的图案两幅,类似草或禾苗的图案十三幅,还有九个符号不识其意;第二组位于遗迹南侧,长8米、宽6米,这组岩画中有的类似兽面,但无轮廓,只有眼、鼻、口等,其形象也多不相类,有的为中心一个圆点,外加一个圆圈或两个相套的圆圈,在圆圈之外,有的图还加了放射线,最多的有21条,少的仅14条;第三组位于遗迹东侧的较高的部位,所雕图案,大体同第二组。三组岩画图案中间堆放一块大石和二块小石,大石长4.2米,小石长2.2米,石面分布有对称圆窝图案。图径3~7厘米,可能是古代东夷民族以大石为神的社祀遗址。其时代应当与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对中国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艺术史的研究均有重要价值。

岩画的琢痕深约1厘米以上,线条粗率劲直,形象生动。关于岩画所表现的功能和内容,有很多不尽相同的看法。第一组的农作物图案中禾苗种类多达十三种,为中国其他地区岩画所罕见。图上人像抽象为“S”形,为舞蹈动作形象。象形符号的形貌结构早于甲骨文时期的象形文字,有的似农作捕鱼工具,有的似食草兽或鸟禽之类,亦有表示数字的,疑为祭扫的祝辞之类,祈求风调雨顺,农作家畜兴旺、捕鱼吉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反映中国原始农业部落社会生活的石刻岩画。(国家文物局)

桃花村:桃花村:位于锦屏镇以南1公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位于布尔津县城至喀纳斯自然生态旅游区的97公里处路旁,距离喀纳斯机场10公里。文化园用地面积23.5公顷,计划总投资280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6000平米停车场、2800余米木制栈道、住宿、购物与环境卫生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2013年7月园区已向社会开放试营业。

公司成立以来,立志发展并充分展示新疆哈萨克民族文化的品牌产业,力争在最短的时间、以最高的效率,打造新疆乃至全国民俗文化产业园的龙头代表性企业。文化园经过近两年的基础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文化园在原有单纯展示草原石人的基础上,相继投资建设了字母碑、哈萨克人生礼仪、幸运之“髀石“、三角炉等18处景点。此外,除展示哈萨克民俗方面常见的民族歌舞、马术表演以外,特别设置了四间加工展示体验坊,专门展示哈萨克族传统奶制品、刺绣、手工艺品(陶瓷)、传统生活用品、毡房内饰加工等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产品。

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弥补了喀纳斯大景区乃至整个阿勒泰地区旅游项目中未展现出的民族文化风情旅游,是国内外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哈萨克传统民俗风情的良好场所,也是阿勒泰千里旅游画廊的重要节点和亮点。好的自然景观因为有了好的人文景观的配合,其文化蕴涵与审美魅力才更为丰富、更为深刻、更有吸引力。

同时项目设施的完善,增加了贾登峪接待中心的接待能力,缓解了喀纳斯风景旅游区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喀纳斯区域旅游业的稳定发展.为富余劳动力和下岗人员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文化园周边乡村牧区的就业压力,目前景区员工71人,处其中85%来自当地牧民。

旅游产业是劳动密集型项目,最大限度的增加当地的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带动相关产业如建筑业、服务业、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老道呼都格岩画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老道呼都格岩画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老道呼都格岩画分布于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共计12处、118组、590余幅图案,制作技法包括凿刻、磨刻和线刻三种,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动物和各种神秘符号等三类。这些岩画意境古朴、形象生动、粗犷有力、风貌独特,活的情景,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古代河西走廊境内游牧民族的经济、文化、宗教、艺术提供了材料。

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老道呼都格井为基点,向东延伸2500米,向南延伸200米,向西延伸1005米,向北延伸10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哈萨克民族风情园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哈萨克民族风情

巴里坤哈萨克民族风情园位于巴里坤县城西北部1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该园建设于2004年5月,占地面积125亩,场地全部为国家一级草场,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有哈萨克民族毡房13顶,其中就有享誉疆内外,世界最大的手工毡包,该毡包内直径达

12米,围墙高2.3

米,弧顶撑杆长6米,可一次性接待120名游客同时就餐,毡房内哈萨克工艺品、装饰品、服装、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供游客就餐、娱乐、照相。紧紧围绕在大毡房两旁的就是12顶相对较小的哈萨克手工毡房,各有特色,均可独立接待游客,并提供各种需求,风情园可一次性接待480人。风情园总投资205万元,修建了道路、路灯、歌舞演艺大厅(正在建设当中)、跑马场、停车场、工艺木制栅栏,草坪灯、环保厕所、垃圾池、哈萨克娱乐设施(翘翘板、秋千等)等。歌舞演艺大厅面积为256平方米可一次性接待游客100人。跑马场10000平方米。配备优质马匹20余匹,观赏山羊6只,骆驼2头。

风情园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也注重软环境的打造,风情园可向广大游客提供哈萨克炒肉、马肠子、薰马肉、手抓肉、包尔萨克、各种坚果、奶酪、奶茶、马奶酒、驼奶、驴奶、酸奶等特色饮食,根据不同的游客可提供阿肯弹唱、哈萨克歌舞表演、赛马、叼羊、姑娘追、摔跤、和哈萨克民族共舞等娱乐活动。

整个风情园分为三个区域,一是生活区:供游客休息、就餐。二是观赏区、供游客游览、观赏、了解哈萨克生活习俗。三是娱乐区:供游客休闲、娱乐。风情园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注重服务质量。截至目前风情园共有从业人员72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服务人员57人。2006年,通过县旅游局和劳动部门的帮助,以培训班和实际培训的方式实现了旅游服务技能全员培训,其中8人取得技能资格证书,从而提高了风情园的旅游服务水平。截止目前,民族风情园累计接待游客2.6万人次,已具备较高的旅游接待水平,具有巨大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巴里坤哈萨克民族风情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服务优良,是一处绝好的旅游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阳阿克比西艾格勒岩画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阳阿克比西艾格勒岩画为叶城文物保护单位。

阳阿克比西艾格勒岩画。位于棋盘乡阿孜岗沙勒村东南处约3公里的山体断面上,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坐标为:

西北角:东经76°43′27.1″;北纬37°26′42.5″

东南角:东经76°43′27″;北纬37°26′42.4″

西南角:东经76°43′27″;北纬37°26′42.4″

东北角:东经76°43′27.1″;北纬37°26′42.5″

海拔2820米

棋盘乡: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状况 棋盘乡位于叶城县西南部,距县城71公里,地处喀喇昆仑山北簏,整个地势南高北低,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型干旱大区,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气温年、日温差较大,平均年温差30.7℃,日温差13.3℃,无霜期200天,海拔在1900—4700米之间,1村—13村全长约150多公里,东与柯克亚乡为邻,西与莎车县交界,北与萨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叶县岩画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叶县岩画主要分布在叶县常村镇下马庄村的老青山(包括好汉坡、对面坡、子摩岭等山头)及保安镇杨令庄村的高楼山(包括小尖山、老南沟东山等)上,海拔高度在200米到500米之间。这里山势比较平缓,植被较为稀疏,以低矮灌木为主,少有高大乔木,周边的几座小山共同围成一个大的山谷,山谷出口处为水库。岩画多分布在面向山谷、朝向水库、向阳背风的山坡之上。

叶县岩画石刻有100余处,多为凹穴岩画,也有阴刻图腾,动物、人物和其他人类活动场景等尚未发现。大的有十多平方米,小的有零点几平方米。有凹穴分布的石块多是红色和灰白色的沙岩,这些岩石表面都比较平整,图形有的已经风化,但仍可辨认其原来的形状。凹穴的直径有大有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深度约1厘米,较大的直径5厘米左右,深约3厘米。凹穴数量从十多个到几百个不等,既有十二星、十四星凹穴环形排列图案,又有四面排列如同河图洛书一样的,还有方形凹穴图案、沟槽图案,一些不规则凹穴图案更是密密麻麻地布满岩面,还有类似棋盘状方格、米字图纹及难以辨析的图纹多种。圆点凹穴为研磨法制成,沟槽和网格状可能是由坚硬的石器或金属工具打击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青崖子沟岩画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青崖子沟岩画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崖子沟岩画位于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大坝图村。岩画分布在长约100米、宽约20米的山沟中,共计3处、总面积约50平方米,现存各种图案300余幅。岩画主要以凿刻技法制作而成,内容包括人物和动物两类。青崖子沟岩画时代跨度较大,文化内涵丰富,作为古代祁连山岩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研究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宝贵图像资料。2012年被酒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岩画所在三块岩石四周边缘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国古代岩画 壁画 帛画与漆画知识概述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我国古代绘画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岩画壁画帛画与漆画是最为重要的几种,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我国古代绘画史增添了绚烂的色彩。

1

一、我国古代岩画的精华

岩画,指的是刻画或绘制在岩穴、崖面、岩石上的图画,分布广泛,南北地区均有。

在我国北方,岩画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青海等地。这些岩画内容丰富,涵盖了动物、人物、狩猎和各种符号等。绘画技法主要以磨刻为主。

西南地区的岩画则以云南为主,主题通常与宗教活动有关,以红色涂画为主要特征。

沿海地区的岩画以人类与海洋活动相关的主题为主,图案抽象,绘制技法以凿刻为主。

2

二、我国古代壁画的绚丽多彩

壁画是将画作直接绘制在庙宇、宫殿、墓室、石窟等墙面上的一种绘画形式,是古代最早的绘画之一。

最早的壁画之一来自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女神庙,迄今为止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壁画之一。

秦汉时期的壁画主要分为宫殿寺庙壁画和墓室壁画两大类。陕西咸阳秦宫壁画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极具历史价值。而汉代墓室壁画通常展现了墓主人的生活和对来世的向往,内容涵盖了历史故事、神仙瑞兽、歌舞宴饮、车马仪仗等。

魏晋至唐宋时期,佛教和道教盛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成为亮点,充满宗教色彩。

明代的法海寺壁画和清代的西藏布达拉宫壁画都堪称绘画杰作。

3

三、我国古代帛画的珍贵遗产

帛画是将图画绘制在丝帛上的绘画作品。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西汉时期达到高峰,流行了长达600多年。

最早的帛画之一出土于战国楚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和金雀山汉墓中的帛画则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死、来世的思考。

4

四、我国古代漆画的绘画艺术

漆画以天然漆为主要材料,结合绘画与工艺,是古代绘画与工艺相融合的杰出代表。

汉代的漆画,如长沙马王堆1号墓的漆棺,堪称代表作。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也令人印象深刻。

明清时期的漆画作品生动绚烂,为我国古代绘画史增色不少。清代的西藏布达拉宫壁画也是漆画的杰出代表。

我国古代的绘画类型丰富多样,每一种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岩画、壁画、帛画与漆画不仅传承了古代艺术的精华,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与变迁。这些绘画类型的传承与魅力,为我国古代绘画史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与价值。如果对这些绘画类型感兴趣,不妨深入学习,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乌兰察布岩画

全文共 1544 字

+ 加入清单

乌兰察布岩画分布于乌兰察布盟各地。东从四子王旗起,西至乌拉特中旗西部,以达尔罕茂明安联名旗查干教包苏木推-庙,都崇敖包苏木沙很,德里哈达,满都拉苏木南吉板登,新宝力格苏木禅番乎热,乌特拦中旗,东北部若格其格山一节分布最为集中。

草原岩画是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息繁衍、生产活动、思维信仰、图腾文字的真实写照,也是人类社会进步、自然环境变迁的历史佐证。据史学家考证,乌兰察布市境内的草原岩画,最早创作于一万年以前,最近的也有数百年的历史。

草原岩画主要分布在四子王旗卫井苏木西北约50公里处查干哈夏图的一个台地西侧的斜坡上,坡面倾斜度为40。左右,从有岩画的岩石顺斜坡而下,三四十米处是一条南北向的季节河。在这面积约1×1公里的斜坡上,高度不同的岩石盘散落其间。岩石的色泽为灰白色,石质虽然略粗,但石面却较为平滑,好象大自然专门为古代艺术家们准备了一块又一块的天然画布,供其展示艺术才华。岩画内容全部是奇蹄类动物的蹄印。另外,在察右后旗三井泉乡三井泉村的丘陵上也发现许多岩画。内容有北山羊、奔羊、符号等。

这些岩画的发现,再现了远古草原游牧文化的丰富与神秘,值得去探寻观瞻。

从乌兰察布岩画的构图风格,题材内容,制作方法和大自然侵蚀程度,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最早是远古时代原始氏族部落的作品,这是岩画的鼎盛时期,大约始于公元前两千年。那时这里尚是一派森林草原的景色,生活在这里的以狩猎为主的氏族,开始雕刻山岩。图像大都是野生动物,人面形,具有荒野风味的粗犷舞蹈,以及单辕的两轮车等,画面最大特点是象形性强,虽繁简相参,形态各异,但都是写实之作。

第二时期,属于北狄、匈奴人的作品,时代约在战国至两汉。动物形象大都是各种家禽。其中凿刻在百灵庙东北草原上的一副图画非常有趣:两个马形,一个嘴成鸟喙,有一系尾的舞者,还有动物蹄印和山羊形等。形态生动逼真,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雕刻技巧。

第三时期是北朝鲜卑人、突厥人的作品。以多种动物图案为主要特征,有骑者、三花马、骆驼以及一些非常规范化、反复出现的类似突厥字母的符号。

第四时期是元代大同城和德宇路(内蒙古达茂旗一带)汉族游人的作品,有神像、官人像以及虎形。这时的岩画已进入尾声阶段,作品了草荒率,手法粗劣,已失去了远古岩画那种质朴、传神、夸张的艺术特色。

再有一些便是近代蒙古-划刻的蒙、藏文的六字真言,可称作第五时期的作品。历代的猎人、游牧人凿刻在乌兰察布草原石崖上千姿百态的岩画,不仅准确地记录了早至四千多年前,直至近代各族游牧人的生活情景,而且从中可以约略地看到草原各族所经历的变迁,它是一部反映内蒙古草原各族文明历程的画卷。

岩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野兽、飞禽、家畜、狩猎、放牧、人脚印、轱两、舞蹈、动物蹄印、十二生肖、牙形、畜圈、符号、人面像、云、太阳、0等等。其中尤以家畜和放牧为最多,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情况。据研究所得,这些岩画是先民在漫长的年代里陆续制作,其中属于新石器时代制作的画面,有车辆、放牧、骑者、动物,北朝时期的岩画,多为图案化,程式化和抽象化的图形,以及酷似古突厥文字母的符号。此外,还有长矛、二齿杈、动物图案等。隋唐、元年清代作品有神像、文官立像和虎等。壁画内容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他们的思想意识,是极为原始质朴的绘画艺术品。

岩画以青铜时代游牧人作品为主,作画的民族有原始民族部落,其后则有匈奴,突厥蒙古人和汉族等,其中,尤以突厥岩画最有特色。究竟为什么先辈把绘画艺术画在岩石上,而且历经风吹日晒,仍保持完好,至今仍是谜,而且岩画大多分布在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游人来此游览,可为大漠草原,而心生豪迈之情,又可通过岩画一览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全貌,其中韵味只有身临此景,方可有所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珠山岩画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珠山岩画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珠山岩画位于宁明县城中镇珠连村珠山屯西南面400米处,绘制年代为战国至东汉时期。岩画分南峰、北峰两地点,是左江支流明江流域最上游的一个岩画分布点。珠山呈南北走向,两峰东边临江,形成断崖。面江峭壁比较平整,南峰高约120米,北峰高约100米。岩画分布在两峰临江的崖面上,画面宽约400米,由多幅独立的图画组成,由于岩表受到严重风化剥蚀,部分图像已漫漶不清,难以辨认,现存人像169个,动物图像15个,铜鼓图像10个。2014年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广西宁明县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