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哺乳期用药应注意哪些问题(精选1篇)

浏览

1697

文章

1

篇1:妈妈在哺乳期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哺乳期所服用的大部分药物均能从乳汁中排泄,有些药物如红霉素、硫氧嘧啶等在乳汁中的深度还高于母血的浓度,婴儿吃奶的同时把药物也吃了下去。由于婴儿对药物的吸收代谢过程还不成熟,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排泄较慢,容易在体内蓄积。因此,乳母服药必须谨慎。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妈妈在哺乳期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转移至乳汁,而哺乳儿每日可吸吮乳汁800—1000ml。故哺乳期用药亦应重视。影响药物向乳汁转运的因素如下

1、给药途径:

母血中药物峰值出现时间不同。如抗生素静脉给药后,母血中立即出现峰值。而口服则因药而异。常需60—120分钟后出现峰值。乳汁中峰值一般比血浆中峰值晚出现30—120分钟,其峰值一般不超过血浆中峰值。乳汁中药物消散随时间而减少,减少的速度慢于血浆中药物消散的速度。

2、药物的pH:

母体血液pH为7.35—7.45,乳汁pH为6.35—7.30。实践证明弱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林可霉素、异烟肼等易于通过血浆乳汁屏障,用药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与血浆相同,甚至高于血浆。相反,弱酸性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不易通过屏障,则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常低于血浆中浓度。

3、脂溶性高低:

脂溶性强的药物常为非离子型,易于透过富于脂质的细胞,溶于母乳的脂肪中;脂溶性低的药物即使是非离子型,也难以向乳汁中转运。

4、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难以通过生物膜。因此,游离型药物浓度大小影响药物向乳汁转运,如蛋白结合率较高的磺胺类药物,苯唑西林钠等难以向乳汁转运。

5、分子量:

分子量

6、母体因素:

乳汁中脂肪含量多,有利于脂溶性药物向乳汁转运。然而母体肝、肾功能不全,使药物解毒和排泄功能降低,药物可在血中蓄积。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在母体血中浓度可因母体肝肾功能不全而显著提高,故乳汁转运药量也相对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