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土星五号火箭的发射【精选20篇】

运载火箭是一种运输工具,它的任务是将具有一定质量的航天器送入太空。

浏览

2392

文章

425

篇1:如何让台式机发射无线WIFI的信号 台式机发射无线WIFI的信号方法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让台式发射无线WIFI的信号?

WIFI是指无线保真无线上网。WIFI在大城市比较常用,虽然由无线保真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比蓝牙差一些,传输质量也有待改进,但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54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台式机如何设置无线WIFI。

第一步:首先购买一个"360随身WIFI"。

第二步:把360随身WIFI插入电脑的USB。

第三步:打开浏览器再地址栏输入"wifi.360.cn"。

第四步:点击 "beat版驱动”进入下载页面。

第五部:点击下载。

第六步:下载完成之后双击安装驱动。

第七部:安装完成之后出现以下页面 WIFI的名称可以随便改 WIFI密码也可以随便改。

这样台式机也就有了自己的WIFI,只要有网的台式机电脑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使用WIFI,节省GPRS流量,上网看电影的速度也非常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原来是这个国家,涨知识了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很多人比较的好奇,那么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是哪个呢?

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是苏联,是1957年10月4日发射成功的,也是人造卫星的里程碑,之后各个国家也相继研发发射卫星。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模型,虽然直径只有55厘米,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苏联对发射这颗卫星的火箭没做详细报道,不过曾提到它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离开地面,开辟了星际航行的道路。

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是苏联,开辟了人造卫星的先河,之后各个国家也研制发射了很多的人造卫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新型影像卫星发射升空 可识别小至31厘米物体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8月15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众所周知,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非常强大,它甚至可以确定世界各地的鸡、井盖甚至停车位的数量。周三,数字地球的世界视角3号成像卫星从加州的一个军事基地发射升空。这颗卫星的分辨率如此之高,以至于它能识别小到31厘米的物体

环绕地球的卫星非常强大。

这颗5.4米长、2.4米宽的卫星应该能够工作至少7年,但是专家说这颗卫星可以保持正常功能长达14年。WorldView-3应该能够穿透烟雾,对地球表面进行详细成像。它使用一种叫做CAVIS的车载设备,是云、气溶胶、水蒸气、冰和雪的简称。这将有助于卫星获得清晰的地面图像,即使地面上有火、尘云、煤烟和雾。

它由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太阳能电池板将卫星的长度和宽度延长到5.8米乘7米,重2812公斤。它将在617公里的高度绕地球表面运行,一次绕地球运行需要97分钟。WorldView-3是数字地球公司使用的五颗地球观测卫星之一。其他卫星包括分辨率为46厘米的世界观2号卫星传感器、世界观1号卫星传感器和地球眼1号卫星传感器。快鸟卫星传感器的分辨率为65厘米,而IKONOS卫星传感器可以清晰地看到82厘米的物体。

这颗卫星是用阿特拉斯5号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

“这些卫星甚至可以监测树木的健康状况,”数字地球下一代产品总监库马尔·乌鲁尔说。“我们可以测试每棵树的健康状况。我们甚至有可能预测每棵树产量的模型。”

这颗卫星是用阿特拉斯5号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这个价值5亿美元的项目是由位于科罗拉多州的数字地球公司与位于博尔德的波尔航天技术公司合作实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联合发射联盟也是合作伙伴。今年6月,数字地球被美国商务部批准以最佳分辨率收集和销售图像。

这些卫星甚至可以监测树木的健康状况。

此外,经过6个月的正常运行,数字地球被批准出售25厘米的图像,包括那些提供给美国航天局,政府和其他国家和安全组织。

此外,卫星每秒钟可以向地球发回1.2千兆字节的数据。下个月将进行远程螺旋桨和设备检查,随后是数据验证过程,以确保画面足够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火箭腾飞的动力源泉

全文共 1122 字

+ 加入清单

航天运载工具一般包括火箭结构、动力装置、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火箭飞行,首先离不开动力装置,因此作为火箭动力装置的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对于运载火箭的兴衰成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前苏联著名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瓦连金·彼得罗维奇·格鲁什科就曾说过:“齐奥尔科夫斯基从理论上已经解决了宇宙航行问题,而我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所以搞火箭发动机就成为我一生奋斗的目标。”

格鲁什科生于 1908 年 9 月 2 日。1922 年当他只有 14 岁时,从一本叫《星际航行》的书中知道了齐奥尔科夫斯基为之献身的事业,唤起了格鲁什科对宇宙航行的憧憬。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著作,并渴望齐奥尔科夫斯基给他指点迷津。于是他大胆地写信给齐奥尔科夫斯基,表达自己立志闯入宇航大门的理想。不久,齐奥尔科夫斯基回信给以热情鼓励,还两次给他寄书,希望他树立信心,不懈努力。从此,他们结下了亲密的师生情谊,格鲁什科追随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足迹,走上了研制火箭发动机的道路。1929年,格鲁什科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空气动力实验工作,同年倡议成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小组,并参加早期的 OPM(试验火箭发动机)—

52  型发动机的设计工作。格鲁什科认为,宇宙航行的基础是动力工程,如果不很好地解决与他有关的问题,那么航天只能是幻想。因此他选择火箭发动机研制作为致力于火箭技术发展的起点。

1945 年,由于格鲁什科在研制火箭发动机方面成绩卓著,他被任命为总设计师,先后主持了几个 PⅡ系列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工作。格鲁什科毕生致力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的完善程度,因为它决定火箭向太空发射的有效载荷重量,在航天技术领域具有更大的意义。他主持设计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最基本、最常用的是 PⅡ—107 和 PⅡ—108 两种,它们均采用液氧和煤油作推进剂,前者用在发射早期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上,后者多数用在发射行星探测器的运载火箭上。其次是 PⅡ—20O 系列发动机,采用普通的硝酸和煤油作推进剂,或具有较高能量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联作推进剂,其中 PⅡ—211、PⅡ—213、PⅡ—214 发动机用在发射宇宙号系列卫星的运载火箭上,PⅡ—219 和 PⅡ—253 分别用在旋风号运载火箭和质子号运载火箭上。前苏联最大的运载火箭能源号采用先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氢能自燃,氧能助燃,液氢和液氧都是在低温高压下被压缩的液体,因而液氢和液氧是一种高能低温推进剂,不仅能产生很高的能量,而且氢加氧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它无毒无污染,是目前性能最佳的一种火箭推进剂。格鲁什科主持的液氢液氧发动机,代表了他晚年最杰出的成就。这些发动机闻名于世,反映了苏联火箭发动机发展的光荣历程。

5、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土星光环有时会消失的原因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土星光环是太阳系行星的行星环中最突出与明显的一个,环中有不计其数的小颗粒,其大小从微米到米都有,轨道成丛集的绕着土星运转。环中的颗粒主要成分都是水冰,还有一些尘埃和其它的化学物质。虽然环的反射能够增加土星的亮度,但从地球仅凭裸眼还是看不见环。在1610年,当望远镜第一次指向天空之际,伽利略虽然未能清楚的看出环的本质,但他还是成为观察土星环的第一个人。在1655年,惠更斯成为第一个描述环是环绕土星的盘状的人。

土星光环

土星光环有时会消失原因

因为土星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一个28°的倾角,土星的光环与赤道平面是平行的。地球上总是能看到土星光环面向阳光的一面;但当土星运行到不同的位置时,我们的视线与土星光环平面所构成角度是不同的。每隔15年,土星光环的正侧面朝向地球。这时,我们只能看到光环的边缘。

土星光环虽然很宽,但它的最大厚度只有15公里,土星离地球十分遥远,即使用最好的望远镜,也看不清楚土星光环的边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斗鱼TV送火箭,主播能拿多少钱?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斗鱼tv火箭,主播能拿多少钱?下面就这个话题跟大家一起来说一下吧

操作方法

1

首先在这这里我跟大家一起说一下斗鱼的超级火箭是多少钱,大概折合人民币是2000元。

2

但是斗鱼的主播分签约的主播还要未签约的主播,一般情况新人的主播在平台是2/8或者3/7开或者55开,目前一般好像是五五开,也就是说主播能够拿到1000元,但是还没算税。

3

另外一类的主播是签约的主播,这类的主播都是有工资的,他们的礼物是没有这个钱的,吃的是提成。算的是总钱的百分之几,这是合同内的一般因人而异。

4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是大主播的话,其实他们都是直接签合同买断的,签几年的合同,礼物跟主播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火箭飞到月球要多久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飞往月球的时间要多久,不同的探测器由于速度等问题限定,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我们通过数据可以得到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

从地球发射的载人飞船或月球探测器都不会走直线距离,而是按照椭圆的轨道前进,人类第一颗月球探测器苏联的“月球-1号”,从地球直接飞往月球用了不到2天时间;第一个携带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是“阿波罗11号”飞船从火箭点火升空到着陆月球用了4天多时间。

而我们中国的嫦娥一号探测器,是先由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送入环绕地球运行一周半的16小时的地球轨道,运行多圈后经过轨道机动进入运行周期24 小时的轨道,然后通过再次机动进入48小时轨道,在此过程中通过逐渐抬高轨道高度,最后离开地球进入奔月轨道并飞往月球,最终嫦娥1号飞抵月球的时间大约需要11—14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半途夭折的登月火箭

全文共 1350 字

+ 加入清单

60  年代初,当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将载人飞船送上太空之后,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开始酝酿一种新的大型运载火箭。这种运载火箭能将上百吨的有载荷送上天穹,而最主要的是可以实现载人登月飞行计划。

这种大型运载火箭与美国的土星 5 号登月火箭相仿。科罗廖夫提出的载人登月方案是:第一步由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载人飞船作环绕月球的观察飞行;第二步研制 H—l 火箭将载人登月舱送上月球。H—1 运载火箭的两对发动机和第二级火箭的一对发动机失灵,火箭也能飞到目标。这种火箭高 100 米,底部直径 17.1 米。它与土星 5 号运载火箭相比,H—1 短 10.6 米,直径

大  7.l 米,H—l 第一级有 30 台发动机,而土星 5 号的第一级只有 5 台 F—l 发动机。土星 5 号的上面各级均用液氢液氧推进剂,而 H—1 的上面级用的是液氧和煤油作推进剂的发动机。在苏、美向月球进军的竞赛中,H—l 运载火箭不如土星 5 号火箭顺利,累遭挫折,最终也未能如愿以偿。

前苏联有 26 个政府部门的 500 多个单位参与 H—l 火箭的研制生产,对此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组织协调,统一步伐。不巧的是,H—1 火箭尚未研制出来,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就于 1966 年去世了。这给 H—1 火箭蒙上一层阴影。原定 1968 年下半年实现登月计划,但直到 1969 年初 H—1 火箭研制才匆匆完成,而且接连 4 次试飞失败。

1969 年 2 月 21 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场首次试验 H—l 运载火箭。由于火箭尾舱着火,发动机不得不在发射 70 秒钟关闭,火箭升到 12 公里的空中爆炸。首次试飞失败表明,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美国载人登月的步伐了。在美国土星 5 号运载火箭把阿波罗载人飞船送上月球的前夕,1969 年 7 月 3 日 H—1 火箭进行第二次试飞,又发生偶然事故:火箭还未飞离发射台,主发动机的一台液氧涡轮泵爆炸,火箭燃烧后倒塌,连同全套发射设备一起炸毁。至今在拜科努发射场还能看到当年火箭爆炸后留下的痕迹。

尽管美国人捷足先登,但前苏联不甘落后,试图挽回已经失败的局面。 1971 年 7 月 27 日,H—l 火箭进行第三次发射,意想不到的发动机仅工作 7 秒钟,火箭发生滚动失控,箭载计算机随即指令关机,试飞又一次严重受挫。一年之后,1972 年 11 月 23 日进行了一次决定 H—1 火箭命运的试飞。火箭发射后正党,几乎持续到第一级工作完毕,当火箭开始级间分离,一级内侧 6 台发动机关机时,箭体突然居然振荡,造成一条推进剂输送管路破裂而爆炸起火。这时火箭起飞已 107 秒,上升到 40 公里的高空,地面指挥中心发出指令,火箭在高空自毁。原因主要是 H—l 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及箭体结构的飞行动力相互作用在控制上有缺陷,从而导致功亏一篑的结果。由于 H—1 火箭

的难产,苏联的载人登月飞行计划后来例销声匿迹了。

在通向太空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前苏联继科罗廖夫之后的著名航天总设计师米申在谈到 H—1 火箭的夭折时,沉痛地感慨说:“虽然我们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但没有允许我们走完这一步。为它奉献了毕生年华的人们掉下了悲伤的眼泪。我们曾分析研究我们的差错,为的是纠正它们并向前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神十六本月发射 有多期待?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是对于中国航天事业,还是对于全球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重要一环。神舟十六号在技术层面上,将是中国载人飞船家族中最为先进的一款,其综合性能和适应性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将成为中国空间站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续的空间科学实验、深空探测等任务提供关键支撑。

也将进一步展示中国现代化国家的科技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特别是在全球航天竞赛的背景下,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也为全球的航天探索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然而,神舟十六号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最为突出的就是太空环境对人类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影响。在长时间的太空出差中,航天员不仅需要承受高强度的辐射和微重力的副作用,还需要应对孤独、压力等心理问题。对于神舟十六号的成功发射和运行,不仅需要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还需要航天员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期待着神舟十六号的成功发射和运行,也向所有为此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工程师、技术专家和航天员致以敬意,祝愿在太空中平安归来!

神舟十六号飞船将搭载三名宇航员,在空间站中进行为期半年的科学实验和工作。将面对许多挑战,包括维护设备、过度无重力对身体的影响、缺乏自然光照等问题。也将收获很多,比如对地球环境的更深入了解、推动技术的进步等。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自己空间站的国家,未来还有更多规划和目标等待实现。中国已经开始向全球开放航天合作,这为更广泛的人类探索太空提供了更多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日本发射世界最大固燃火箭失败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发射世界最大固燃火箭失败

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自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世界最大级的 固态燃料火箭 M5四号,但因第一节引擎发生 故障,火箭偏离预定路线,使得火箭搭载的 X 光天文卫星「Astro-E」不但未如预期登上轨道 ,甚且一时位置不明。由於去年十一月日本宇 宙开发事业团发射日制主力火箭H2八号也告失败,对日本太空计画打击不小。

日本这次发射火箭总共耗资一百八十四亿日圆。M5四号全长卅点七公尺,直径约二点五 公尺,总重量约一百四十吨。据宇宙科学研究 所表示,火箭发射升空约四十二秒後,第一节引擎的内压下降,使得火箭更偏向上方而逸出轨道,虽然试图藉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引擎燃烧 来修正轨道,并无效果,只得在远低於预定轨 道的一百公里高度处 抛下卫星。

M5是宇宙科学研究所为发射大型科学卫星,费时六年研发成功的三节式火箭。一九九七 年二月时初次发射成功。前年七月三号机再度 发射成功,今天是第三次发射,计画将「Astr o-E」送上高度约五百五十公里的轨道上。

这是宇宙科学研究所自九五年一月 M3S2 发射失败以来的第二次失败,当时是因第二节火箭的姿势控制装置故障而失败。

对於宇宙科学研究所和宇宙开发事业团相继 发射大型火箭失败,日本首相小渊惠表示非 常遗憾,指示将全面重估目前由上述两个单位 分别进行的双头马车式太空开发政策,并紧急 调查此次发射失败原因,检讨善後之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的时间是几年几月几日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是2011年9月29日。

天宫一号发射入轨,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完成多次空间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突破和掌握了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天宫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一个目标,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为全新研制,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8506千克,舱体最大直径达3.35米,设计在轨寿命2年。

天宫一号主要搭载物品有:

1、航天食品,包括蔬菜、肉类、水果和复水汤等,其中,大部分为实验品,不可食用。

2、实验舱搭载体育锻炼设施和娱乐设施,以及提前收录有影音节目的笔记本电脑。

3、一枚中国结、四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子和300面国际宇航联合会会旗。

天宫一号作为载人航天空间应用实验平台,共进行了地球环境监测、空间环境探测、复合胶体晶体生长三个方面的科学实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林业、农业、油气、矿产、海洋、城市热岛、大气环境探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V—2 火箭的威力

全文共 1733 字

+ 加入清单

1944 年 6 月 13 日凌晨,在英国伦敦上空突然响起可怕的爆炸声。随后,嗡嗡的呼啸声不断,一个个火球从天而降,城中立刻燃起大火,人们惊恐万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这是德国法西斯发射的 V—1 飞航式火箭。9月 8 日傍晚,希特勒更加丧心病狂地向伦敦发动猛烈的空袭,发射了威力更大的 V—2 弹道式火箭。这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投入战争的第一种火箭。人们发现,火箭作为战争工具,显示了惊人的威力。

德国研究火箭,是从赫尔曼·奥伯特发起成立宇宙旅行协会开始的,以后形成了一股热潮。这位 1894 年在罗马尼亚出生的德国科学家,少年时代就热衷于宇宙航行。他后来风趣地回忆说:“每年我有 8 至 10 个发明,想方设法使宇宙飞船能离开地球,飞向月球。”1923 年,他完成了《飞向行星际空间的火箭》论文,描述了液体火箭、人造卫星以及空间站的设想。在奥伯特的影响下,涌现出了一批热衷于宇宙旅行的青年研究者。1927 年奥伯特组织成立德国宇宙旅行协会,会员后来发展到 1 千多人,推动了火箭技术研究工作。在这个协会中,培养造就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宇航科学家,包括后来 V—2 火箭的研制者冯·布劳恩教授。1930 年,奥伯特主持设计了一种锥形喷嘴火

箭发动机,把它装在液体火箭上点火发射,燃烧 90 秒,产生了 7 千克力(约为 69 牛)的推力,试验成功了。这是德国宇宙旅行协会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奥伯特的学生冯·布劳恩作为他的助手崭露才华,迅速成长为火箭技术领域的佼佼者。

冯·布劳恩 1912 年 3 月 23 日生于德国维尔锡茨的富豪官僚家庭。在中学时代,他阅读了许多介绍宇航的书籍,并给奥伯特写信,表示喜爱火箭研空工作。1930 年 18 岁时他就被吸收为德国宇宙旅行协会会员。他在协会中参与设计完成米拉克 1 号和 2 号火箭。德国陆军看中了萌芽中的火箭技术,计划秘密发展火箭试验。而布劳恩清楚,发展火箭以及把它用于太空飞行的目的,是一项投资巨大、规模超常的工作,并不是个人或民间团体所能承担的任务,因此他想通过陆军的资金和设备,达到实现真正的宇宙航行。1932年布劳恩还在柏林大学深造时,就成为不穿军装的陆军火箭研制人员,着手设计一台小型火箭发动机。在试车台上进行静态试验时,火箭燃烧 60 秒,推力达到 140 千克力(约为 1370 牛)。虽然获得成功,但也暴露出许多技术问题。布劳恩意识到,研制火箭是技术十分复杂的尖端工程,不是几个人能把技术问题全部解决的,应当由各个方面的专家分工协作,才能使火箭工程顺利发展。于是,他建议把原来宇宙旅行协会的一批专家组织起来,集中到陆军库麦斯多夫试验场参加流体火箭研制工作。

1933 年,布劳恩领导的库麦斯多夫液体火箭小组开始研制 A 系列火箭。从 1934 年至 1942 年先后研制成 4 种 A 型液体火箭,其中 A—4 型火箭飞行速度接近 2 公里/秒,飞行距离达到 189.8 公里。如果在此基础上研制多级火箭,人类也许可能会提前跨入太空的大门,然而法西斯德国却垂青于它的军用价值,下令把 A—4 型火箭改装成导弹,用作战争的武器。纳粹头目之一的戈培尔把 A—4 型火箭改名为 V—2 导弹,冠以“复仇”之名。V—2 火箭全长 14 米,直径 1.65 米,装有十字形尾翼,采用酒精和液氧作推进剂,发动机推力为 26.5 吨力(约为 260 千牛),起飞质量 13 吨,能将 1 吨重的弹头发射到 275 至 320 公里的地方,飞行全程只用 5 分钟左右。这在当时是最先进、最重型的杀伤武器了。V—2 火箭于 1942 年 10 月 3 日首次试射成功。从 1944 年 9 月至 1945 年 3 月,德国共制造了 6000 多枚 V—2 火箭,其中用了 4320 多枚袭击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的目标,给这些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留下了战争的创伤。尽管 V—2 火箭被吹嘘为不可一世的“神奇武器”,但最终也未能挽救德国法西斯的覆灭命运。

V—2 火箭在战争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但它的技术上的成功却使人类向征服太空跨近了一步,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V—2火箭的出现,为战后发展航天运载工具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蓝色起源火箭再回收,马斯克真会哭晕在厕所?

全文共 2507 字

+ 加入清单

马斯克:现在,我想保持安静

当地时间1月22日深夜,蓝色起源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该公司开发的“新谢泼德”亚轨道火箭成功地重新发射并回收。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火箭被成功地重复使用。“新谢帕德”亚轨道火箭的第一次发射发生在去年11月,当时火箭飞行高度为100.4公里,使用蓝源公司开发的BE-3火箭发动机,最大速度为音速的3.72倍。抛物线飞行可以为飞船上的乘员提供大约4分钟的失重状态。在返回过程中,火箭上的八个制动装置控制着火箭的下降速度。当火箭离地面1.5公里时,BE-3火箭发动机点火并成功安全着陆。

2015年11月,蓝色起源庆祝火箭“新牧羊人”的成功回收

两个多月后,成功回收的“新谢泼德”亚轨道火箭再次发射。毕竟,回收的目的是为了再利用。如果成功,它将创造另一个第一。回收的火箭将在着陆前成功进入轨道。在这次试飞中,“新谢帕德”火箭的飞行高度为101.7公里,速度接近音速的4倍。最后,火箭非常平稳地着陆,并牢牢地落在着陆点上,实现了回收火箭的再利用。

“新谢帕德”亚轨道火箭的首次发射发生在去年11月,当时火箭飞行高度为100.4公里,使用的是BE-3火箭发动机。

2016年1月22日,蓝色起源号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火箭

它看起来像是两次完全相同的发射,只是有些不同。例如,“新谢泼德”火箭替换了新返回的降落伞并升级了系统,试图完全模拟未来重复发射中需要替换的部件。该公司负责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指出,两次发射主要消耗燃料和降落伞等低成本备件,这表明“新谢帕德”火箭的设计是成功的,可以在加油后再次发射,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在这次试飞中,杰夫·贝佐斯的“新谢泼德”以接近音速4倍的速度在101.7公里的高度飞行。

麝香别哭:火箭不能打破卡门线,不值得哭

对于“新牧羊人”火箭的成功,最复杂的情绪是太空x。由于这两家公司都专注于开发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外界经常比较这两家公司,并试图在他们之间做出决定。要分析哪一个更好,首先应该看看他们的火箭,然后情况变得非常清楚。“新谢泼德”火箭属于单级运载火箭。这种发动机只是一种推力为50吨的BE-3液氧氢发动机,这意味着这种火箭实际上质量不高,是一种小型火箭。SpaceX使用猎鹰9 1.1,一种两级运载火箭,起飞质量为500吨,几乎是“新谢帕德”火箭的10倍。第一阶段使用了九个梅林1D发动机。SpaceX在第一阶段归还了九个发动机,第二阶段没有收回。

SpaceX使用猎鹰9 1.1,一种两级运载火箭,起飞质量为500吨,几乎是新谢帕德火箭的10倍。

从上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新牧羊人”火箭回到了整体,而猎鹰9号1.1火箭回到了第一级,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就设计而言,“新谢泼德”火箭是第一级火箭。猎鹰9号1.1火箭在第一级分离后进入滑翔状态,然后反转方向,尾巴朝下返回地面。猎鹰9号1.1火箭还具有在低地球轨道上运载的能力,这可以把飞船送入数百公里的轨道。马斯克还预计火箭会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相比之下,“新谢泼德”火箭的最大飞行高度只有100公里,两次回收发射都是100公里左右。它不能突破卡门线进入低地球轨道。

麝香别哭:猎鹰的运气不好,但SpaceX有蚱蜢

在分析了这两家公司的独特武器后,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种火箭根本无法相比。“新谢帕德”火箭是一种亚轨道火箭,“猎鹰9号”1.1是一种多级低地球轨道飞行器。他们不同的任务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定位。蓝源公司表示,这是第一家实现亚轨道火箭再利用的公司。这种说法不会错,但它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原因是SpaceX在Falcon 9 V1.1火箭之前也开发了一种叫做蚱蜢火箭的火箭。总体思路与使用第一级发动机的“新谢泼德”火箭相似。蚱蜢火箭使用安装在猎鹰9号1.1版上的梅林1D发动机来测试该发动机的垂直起降性能和垂直着陆技术。

从着陆轨迹剖面的角度来看,“新谢泼德”火箭也倾向于简单,一般来说,直线上升和直线下降

经过八次试飞,蚱蜢火箭决定垂直着陆,并最终用于猎鹰9号。然而,蚱蜢火箭只是一个演示,没有载人能力,这不同于“新谢帕德”火箭。根据起飞质量的比较,“新谢帕德”火箭和蚱蜢火箭应该属于同一类。从着陆轨迹剖面来看,“新谢帕德”火箭也趋向于简单,一般来说,直线上升和直线下降。猎鹰9 1.1终究会进入低地球轨道。第一级分离高度超过100公里,这是“新谢帕德”火箭的最大飞行高度。此时,猎鹰9号1.1的第一级分离速度也达到了音速的7倍左右,远远超过了“新谢帕德”火箭音速的3.7倍。

毕竟,猎鹰9 1.1必须进入低地球轨道。第一级分离高度超过100公里,这是新谢帕德火箭的最大飞行高度。

在回收计划中,猎鹰9号1.1版比“新谢泼德”火箭更复杂,技术上也更困难。然而,“新谢泼德”火箭确实创造了第一名。只怪猎鹰9号在之前的着陆中没有成功,有点不走运的是“新谢泼德”火箭占据了首位。SpaceX的负责人马斯克也特别强调,我们开发的是一种在低地球轨道上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这比在远地球轨道上的火箭要复杂得多。

蓝色起源回收火箭的目的是什么?

蓝色起源赢得第一名后的目标也很明确,夺取亚轨道旅游市场。它的直接竞争对手不是SpaceX,而是像维珍银河这样的亚轨道旅游公司。维珍银河也有一个亚轨道旅游计划。它只是使用火箭动力飞机而不是运载火箭,而蓝色起源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火箭作为旅游工具。这是蓝色起源的聪明地方。当火箭发射时,向后推的感觉不同于飞机从跑道上起飞的感觉。因此,玩过维珍银河亚轨道飞机项目的游客会想体验另一次火箭发射,因此不存在一次性消费问题。

“新谢泼德”火箭也有发展的基础。BE-3液氧液氢发动机推力达到50吨,并联后可研制多级火箭。

同时,为了控制成本,蓝色起源必须重复使用火箭,否则成本控制完全不如维珍银河的亚轨道飞机。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蓝源公司走上了可重复火箭开发的道路,并最终实现了第一次亚轨道火箭回收和再次成功使用。因为SpaceX野心更大,运气更差,它不得不将第一名让给“新牧羊人”火箭。应该指出的是,“新谢泼德”火箭也有发展的基础。BE-3液氧液氢发动机推力达到50吨,并联后可研制多级火箭。这取决于杰夫·贝佐斯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火箭转场时有几种姿势?这些你知道吗?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转场就是将火箭从技术区转运到发射区的过程,火箭的转场方式是根据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目前我国火箭的转场方式分为水平转场和垂直转场两种类型。

火箭转场姿势介绍:

水平转场:即我们看到的“躺”着转场,是将火箭的芯级、整流罩等各个部段,分别转运到发射区,然后在发射塔架上完成火箭的吊装、对接、测试。这种转场方式的优势是不需要建垂直总装厂房,成本低,在我国航天发展的早期,多采用水平转场方式。但是水平转场的火箭,转到发射区后要完成垂直吊装和垂直测试工作,整个流程下来大约需要14天,在发射区时间相对较长,不便于连续发射。

垂直转场:即我们看到的“站”着转场。转场前,要先在总装测试厂房内完成火箭吊装、对接、测试后,再将“站”起来的火箭整体运往发射塔架。垂直转场对技术区的设施要求高,但火箭在发射区的时间较短,仅3至7天,因此连续发射能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一箭三星,中国火箭王者归来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刚才,中国长征2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箭三星”。这是中国长征火箭的最新发射,也是中国长征火箭自今年7月2日以来的第251次飞行,距长征5号火箭发射失败已有89天。

2017年9月29日12时11分,中国长征2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遥感3001组卫星。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圆满成功。

遥感卫星30采用多卫星组网方式,主要用于电磁环境探测和相关技术测试。自8月21日卫星进入现场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围绕组织管理、指挥运行、设施设备、试验文件等进行了全面审查。,严格进行质量审核,扩大产品测试覆盖面,实现了确保成功和绝对成功的使命目标。

遥感3001卫星群和长征2C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微型卫星创新研究所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所研制。测控任务由Xi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和北京航天控制中心共同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神十六发射圆满成功 发射地点在哪里?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本次发射地点位于中国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又一次载人航天的新时代。这是自2020年中美商定后,中国航天员重返中国自行开发的航天设备进行航天任务。

中国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个中心诞生于1970年代,主要负责中国的航天任务、卫星等宇航领域的发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射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的门户”。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六号,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一次次技术突破足以让世界瞩目。神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高水平和无比强大的科技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神十六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和进一步提升。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已取得积累基础。而这次成功发射的关键之处在于,神十六号飞船的设计采用了新一代交会对接技术,这样一来,中国在太空交汇点上能够高效、准确地将探测器与空间站连接,实现有效的任务交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国家航天局已经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和规划,包括通过更严密的安全措施来确保发射地点的安全,增加对飞行器的检测和维修,以及探索更有效的保障航天员健康的手段等等。

总体而言,神舟十六号的圆满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步激动人心的发展。但是,我们仍需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为未来的航天事业做出更好的准备,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和航天设备的可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什么是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也是船舶和救生艇、筏按国际公约要求规定的视觉信号之一,那么,什么是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呢?今天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下吧。

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是用于船舶、救生艇和救生筏短距离的遇险信号,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是当垂直发射时,火箭应达到不少于300m的高度,在其弹道顶点处,或在接近其弹道顶点处,火箭射出降落伞火焰。

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外观呈圆柱形,其主要在夜间使用,便于搜救船舶或飞机发现遇险船舶或遇难求生者或艇、筏位置的确认。信号发射过程中绝对不能将筒体对向他人或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

有些火箭信号在发射时往往会有一段时间延迟,应尽量用双手握住火箭筒体。但如果击发10s后火箭还没有发射出去,则应尽快将火箭信号抛入水中,以防发生危险。另外,在有风天气下发射,应在发射时将发射筒口略偏向上方风向。

最后,再次友情提醒:

A、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主要在夜间使用。

B、信号发射过程中绝对不能将筒体对向他人或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

C、击发10s后火箭还没有发射出去,则应尽快将火箭信号抛入水中,以防发生危险。

D、在有风天气下发射,应在发射时将发射筒口略偏向上风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发射端机,电发射端机的作用是什么?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发射端机,电发射端机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任务是PCM编码和信号的多路复用。

多路复用是指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到接收端再用专门的设备将各路信号分离出来,多路复用可以极大地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多路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波分多路复用(WDM)、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中传输的是二进制光脉冲“0”码和“1”码,它由二进制数字信号对光源进行通断调制而产生。而数字信号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产生的,称为PCM(pulse code modulation),即脉冲编码调制。这种电的数字信号称为数字基带信号,由PCM电端机产生。

抽样是指从原始的时间和幅度连续的模拟信号中离散地抽取一部分样值,变换成时间和幅度都是离散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二手”火箭之后,SpaceX又发射了“二手”飞船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5日报道,6月3日,SpaceX成功发射猎鹰9号火箭,搭载可重复使用的龙货船。这是SpaceX首次尝试重复使用货船,这意味着太空飞行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猎鹰9号于当地时间6月3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飞船上的“龙”号飞船已经在2014年完成了国际空间站的往返飞行,并在一系列测试和翻新后再次投入使用。在这次飞行中,“龙”号宇宙飞船将提供近6000磅(约2700公斤)的补给,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研究中子星的设备,预计将于6月5日抵达空间站。

发射使用了全新的第一级助推器。完成任务后,助推器成功地垂直降落在发射台附近的着陆点。SpaceX计划再次使用助推器,而不是像大多数火箭制造商那样让它沉入海洋。两个月前,SpaceX首次在卫星任务中使用了助推器。

SpaceX一直在努力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回收航天器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该公司总共回收了11枚火箭,这是2016年9月火箭爆炸后的第五次地面火箭回收。

2016年9月1日,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在发射台爆炸,原因不明,摧毁了计划中的脸书通信卫星Amos-6,造成20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大规模爆炸的原因(没有人员伤亡)仍不得而知,但事故对SpaceX造成了严重打击,并导致美国宇航局质疑其未来将火箭回收和再利用转包出去的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火箭由哪三个组成部分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结构系统(又称箭体结构)、动力装置系统(又称推进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三大系统称为运载火箭的主系统。无论是固体运载火箭还是液体运载火箭,无论是单级运载火箭还是多级运载火箭,都是这三大主系统组成。

组成部分介绍

1、结构系统是运载火箭的基体,它用来维持火箭的外形,安装、连接火箭各系统内的所有仪器、设备,承受火箭在地面运输、发射操作和在飞行过程中箭上的各种载荷。

2、动力装置系统是产生推力,推动运载火箭飞行的装置。对液体火箭来说,动力装置系统由推进剂输送、增压系统和液体火箭发动机两大部分组成。固体火箭的动力装置系统较为简单,它的主要部分就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直接装在发动机的燃烧室壳体内。

3、控制系统用来控制运载火箭沿预定弹道正常飞行。控制系统由制导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电源供配电和时序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制导系统的用途是控制运载火箭按预定的弹道运动,把有效载荷送到预定的空间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