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全球化时代,出国留学已成为中国人才三篇

风水称堪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看上去有些神神秘秘的,其实却有它自身道理,玄之又玄,方为众妙之门。细数中国风水最好的地方,那可是一个个都大名鼎鼎,也确实人杰地灵,值得在那儿安家落户,一起来看看在全球化时代,出国留学已成为中国人才吧!

浏览

209

文章

3

篇1:中国留学生出国留学如何克服不适应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很多家长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出国学习,那么留学生出国留学能不能适应国外的生活呢,这给中国留学生出国学习将会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我们该如何帮助中国留学生出国留学如何克服不适应呢,接下来教留学生如何克服不适应性。

中国留学生出国留学如何克服不适应

首先,语言的准备很重要,出国前一定要了解留学国生活习惯、民俗宗教、文化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了解本国和留学国的文化差异,学习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技能,熟悉文化习俗禁忌,可以更好的和当地人沟通。

其次,学生到国外后就要开始自己打理生活。从寻找合适的住房,到买菜、做饭、洗衣服,对年龄较小的留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考验。建议在出国之前也可以适当的培养一下自己生活方面的能力。先在熟悉的环境里训练一下自己,这样进入到陌生环境中才不会手足无措。

最后,改掉事事依赖的习惯,因为国外学生的独立能力是很强的,中国学生要学会主动和别人交流,积极处理自己的事情。

以上是总结的留学如何克服不适应的方法,留学生们一定要记牢,感谢大家对我们校园安全知识的关注,我们会更加努力的为大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40年,从人才输出到人才回归,留学华人如何铸就中国新时代?

全文共 7295 字

+ 加入清单

出国留学的浪潮开始兴起。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工作的报告时指出:“我赞成增加留学生人数...派遣成千上万的学生,而不仅仅是十个或八个...尽一切可能加快步伐,走得越来越宽。”

那一年的12月26日,该州派往美国的第一批52名海外学生离开了美国。去了美国后,他们还参加了邓小平访美后的许多活动。至今,清华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百成仍记得卓琳代表邓小平对留学生的训示:“努力学习,学成回国,报效祖国。”

在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往美国后,为了扩大留学生的输送渠道,教育部首先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讨论了留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自此,它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序幕。

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共有各类留学人员519.49万人。其中,331.2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完成学业人数的83.73%。回国人数稳步增长,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

原教育部副部长、原教育省长、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刘立民也是教育改革开放的受益者。1985年,他被教育部派往苏联普希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他以丰富的经验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初,最早出国的人是那些在国外学习的人。他们学到了国外最先进的知识、科技和管理经验。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回国,用他们的知识和智慧为祖国服务。他们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4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恢复了中国的历史荣耀和大国自信。这种发展是一个奇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然而,无数辉煌的成就和生动的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过去的40年里,海外归国人员取得的成就尤为显著。他们用自己的远见和国际视野来思考未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建议。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国家创新发展开展开拓性、战略性、突破性研究,充分彰显国家重要设备的威力。他们也活跃在教育领域。归国留学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0年来,归国留学生一直勇敢的引领潮流,努力奋斗,贡献力量,帮助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铸造国家财富。回顾历史,无数的关键时刻变成了一系列的历史篇章。

成为所有党派的领袖

从一个普通的归国学者到科技部部长,万钢只用了七年时间。1991年,王刚获得德国克劳斯塔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然后在奥迪公司工作了10年。2000年12月,万钢回到同济大学,从普通教授、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到汽车研究所所长、助理所长、副所长,2004年担任所长。2007年,万钢成为科技部部长。万钢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他已经成为新一代海归出国留学、报效祖国的好消息。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也是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五年。统计显示,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上升至2017年的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第20位上升至第17位。

在2018年NPC和CPPCC会议上,万钢表示,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实现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科技强国目标。我们要着眼长远,牢牢把握基础,增强实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科技支撑,努力成为更多领域创新的全球领导者。万钢坦言,当前科技创新最难的“硬骨头”仍然在于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两个环节。

作为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说,中国致公党的大多数党员是归侨、侨眷和在国外工作、生活过的归国人员。突出海外侨胞的特点,凝聚海外侨胞的智慧,发挥海外侨胞的力量,维护海外侨胞的权益,是致公党在政治参与和政治生涯中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

2018年6月1日,59岁的李小虹院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新院长。中国工程院历史上最年轻的院长将带领工程院全体院士为实现未来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才华。李小虹1978年考入重庆大学矿业系,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同时,从1989年到1991年,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访问学者。重庆大学、武汉大学和教育部前任校长。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程院前院长朱光亚、宋健、许、周济等都曾留学或工作过。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李小虹长期致力于水射流技术及其在煤矿安全工程中的应用,并在煤层气开采和复杂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他是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973工程”首席科学家。他于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部门是能源与采矿工程系。2017年6月17日,项目组在陕西省延长油盐2011井进行了我国首次页岩气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现场试验,取得了巨大成功。页岩气被开采,而二氧化碳被压入地下储存。这一成功标志着中国自主探索陆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重要理论和技术突破。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前沿,并有望开辟一条绿色、环保、高效的大陆页岩气开发新途径。

在中国工程院第14届院士大会闭幕式上,李小虹表示,他深感责任重大,别无选择,只能本着“成功不在我”的精神和“成功必须有我”的责任,尽最大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他无私地工作,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

2018年4月11日,执政一个多月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刚成为博鳌亚洲论坛的“热门”人物。易纲曾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学习,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包括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回国后,他一直从事中国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在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领域。自1997年加入央行以来,易纲已经在央行工作了20多年。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开始了“大国金融”模式。成为央行行长后不久,易刚参加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并开始了一轮密集会议。特别是4月19日以来,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国际货币和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在华盛顿举行。这是易纲就任央行行长以来首次出席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会议。它也被媒体称为第一场国际表演。在这些会议上,易纲多次提到开放。易纲说,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是坚定的。一位国有银行官员评论说,易纲表达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金融开放,也强调了中国开放金融的决心。

在金融领域,在过去的两年里,也有一位风云人物从海外归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行长金立群。金立群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1987年至1988年就读于波士顿大学经济研究生院。他精通英语和法语,20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尤其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在过去的两年里,AIIB已经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84个成员。“朋友圈”不断扩大,许多国家仍在认真考虑加入这个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国际多边发展机构。金立群说,AIIB是中国领导人在新的国际历史时期提出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这个具有21世纪治理结构的创新型国际多边发展组织体现了中国的发展理念,融合了中国的发展经验,彰显了中国的时代精神。同时,中国政府始终恪守承诺,坚定不移地维护AIIB的国际机构性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赏。

创建“国家砝码”

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强调,真正的大国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施舍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必须靠自己去奋斗。

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视察时说,重大科技创新是国宝,是民族武器。他们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依靠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

前后不到10天,总书记两次提到"大国称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国强调手段”,涉及国家脉搏、国家运气和国家兴衰。

人是科技创新中最关键的因素。几代海外归国人员贡献了他们自己的“国宝”。新中国成立后,以华、周培源、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为代表的第一代海归和改革开放后回国的第二批海归,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第19次报告中提到的天宫、蛟龙、田燕、悟空、墨子、大吉等重大科技成果,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量子调控、铁基超导和合成生物学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每一项重大科学突破的背后都有一批具有国际标准的高层次人才。从黄大年到南人洞,从叶聪到潘剑伟,再到八位离开波士顿回国创业的博士后,当代海归们追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肩负着创造新的“国宝”的历史使命。

潘建伟

2017年4月20日,潘建伟在中国科技大学量子存储实验室了解到科研情况(照片:张大刚)

“不久前,我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参加一个会议,得知美国正在根据我们以前的一些经验开发新一代量子卫星。据估计,发射大约需要五年时间。”5月9日,C3安全峰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表示,量子领域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计算能力的发展,以前安全的东西将变得不安全."潘建伟说,目前全球的计算能力总计为每秒290次,破解密码算法可能需要数百年的时间。量子计算的能力随着比特数呈指数增长。它可以应用于密码破译、经典分析、药物分析和其他应用。落后于人将危及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潘剑伟表示,希望通过10-15年的努力,中国将能够达到数百个量子位的处理能力,预计今年将达到100个左右。这意味着它对某些特定问题的计算能力可以达到全球计算能力的100万倍。

2001年,潘剑伟在中国科技大学建立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过去,我们经常在科学研究领域扮演追随者和模仿者的角色。研究方向的选择和科研项目的建立必须首先看是否有人在国际上做过。量子信息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我们必须学习并习惯成为领导者和领导者。”潘建伟认为,过去五年是科技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为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制定了战略规划。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路线图,激励了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增强了他们通过科学和教育为国家服务的信念。

“科学技术使国家繁荣,而科学技术使国家强大。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已经迎来了“黄金时代”,而且肯定会做得更多。”潘剑伟说道。“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我哀叹这是一个不断实现和超越梦想的光荣过程。我们应该感谢量子,因为它使我们有机会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就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比如“两个炸弹英雄”。我还要感谢我们的祖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如此,国家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使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服务,充分发挥他们在国内的创造力,成为前沿研究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可以说,团队的持续支持和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支持战略性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敏锐判断力和决策力。”

薛其坤

2015年5月30日,薛其坤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新华社记者文立摄)

2013年,薛奇坤的团队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30多年前,当薛其坤参加第三次世界大战研究生入学考试时,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41岁时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当他花了七年时间获得博士学位时,他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成为清华大学的副校长。他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经历“屡败屡战”源于他对理想的热爱和对科学家最简单的钦佩和钦佩。

1994年,薛其昆去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这给他的科学家生涯带来了一个重要转折。“转机”实际上是一个新的考验。在绰号为“7-11”的实验室里,薛其坤一周工作六天,7点钟到实验室,11点前不准离开。“那时,每天都是三件事,吃饭、睡觉、科研。我太困了,无法坐在公共厕所的马桶上小睡一会儿。”

一年半后,薛其昆在科研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是7-11实验室30年来最大的成就。薛奇坤终于觉得自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在薛奇坤和他的团队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之前,他们已经经历了四年的不断尝试和失败。薛奇坤经常鼓励团队成员说:“全世界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快点!科学发现,尤其是重要的发现,只是第一个,不是第二个。我们得赶紧走,没有退路!”

最终,薛其昆的团队成功地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比东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维尔茨堡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发现都要早。这一研究成果将加速信息技术革命的进程,引发一场科学风暴,改变一个又一个行业乃至全人类的生活方式。

薛奇坤希望在未来的一生中,他能解决高温超导机制的世界性问题。薛奇坤希望,在未来,科学家们将不再与贫困和无聊联系在一起。科学家也可以成为年轻人的偶像。

今年4月,一则新闻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周小华辞去了北京大学的全职教授一职。

1985年,周小华从国立公立学校横渡大洋,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出国的一代人。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生物统计学博士学位后,周小华进入了哈佛大学,并继续为科学研究而奋斗。“人们还是要有一些理想的。我们不说大话,但我们必须有自己的追求。无论你成功与否,你都在追求,没有遗憾。追求的过程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即使你没有成功,你仍然在前进。”

作为生物统计学家,周小华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一系列顶级统计和生物统计期刊上发表了230多篇SCI论文。周小华还对诊断医学统计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是世界上诊断医学领域最著名的统计学家之一。"一个好的生物统计学家必须像数学家一样严谨,对实际问题敏感,并能与医生打交道。"周小华说,“在医学领域,统计学家必须面对更多的变量和更多的随机性。如何将实际的医学问题转化为可解决的统计学问题尤为重要。”

周小华是美国统计学会、国际统计学会和美国科学进步协会的成员。他主持了许多由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统计方法学和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国家合作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项目。然而,周小华更关心的是生物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生物统计学在解决当前中国医学问题方面的帮助,而不是他自己的成就和荣誉。

当谈到他为什么选择返回中国时,国家“千年计划”的获胜者有一个简单的回答:“我是国家开放政策的受益者,我一直想为我的祖国做些事情。”

这次回家,周小华设定了一个“小目标”:他想在北京大学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统计学专业。据周小华说,中国大多数相关专业的学生都是医学生。由于缺乏系统的数学训练,很难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中国生物统计学的发展。他一直有一个想法,他能不能利用国外统计学科的先进经验来帮助中国生物统计学的发展?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对这门学科和国家的科技事业都将具有重大意义。“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统计学,这已经成为一流的学科。我相信我可以在家里发挥更大的作用。”周小华说。

国家交通是以教育为基础的。

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培养更多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在教育对外开放导致中国对外开放之前,教育对外开放已深入融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融入中外文化交流和外交战略的总体布局,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紧密联系,与各项事业共同发展,为人才、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40年来,教育对外开放的过程充分表明,中国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对外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未来改革的过程。

根据最新统计,在教育部直属的70多所大学的校长中,归国人员占63%以上。1988年至1993年,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先后在斯图加特的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爱荷华州立大学化学系和艾米斯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徐惠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1987年获得克劳斯塔工业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回国。天津大学的钟校长是德国曼海姆大学、德国基尔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高级访问学者。复旦大学校长徐宁生获得了阿斯顿大学的物理和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吴,浙江大学校长,1991年至1993年在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学习...他们为中国大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学科和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方法,并很好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公布的“50名中国留学人员”名单,约40%的海归在教育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例如,创新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国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士毅和中国第一所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校长史,不断探索高等教育机制创新之路,成为教育领域的改革者。陈石屹在美国学习、工作和生活了20年。2005年,他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回到北京大学重建理工学院。他后来成为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领导了一所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他满怀深情地说:“创办南方科技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在新时代扎根中国,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一流的研究成果。可以说,这是一座“国宝”。我们的回归者正赶上一个伟大的时代。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对科学和教育的持续投资、强烈的创新和创业氛围,以及国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和服务”的全方位对接平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学生回国追求他们的梦想。”

7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学举行了2018年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应陈石屹的邀请,石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了讲话。石在讲话中说,尖端技术无疑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人才和教育支持尖端技术。与近14亿人口相比,我国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仍然匮乏,当前教育多元化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随后,他谈到了创办西湖大学的初衷:几年前,他与归国科学家和中外教育界达成共识,要做一些既能回馈父老乡亲,又能对国家科技教育的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事情,共同创办一所由社会力量资助的世界级研究型大学。

毫无疑问,教育对外开放在推进教育改革、培养急需人才、引进优秀人才、推进“双一流”建设、增强教育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建设教育强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无数海外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成为国家的栋梁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他们还将在成为强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刷新中国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内地父母最不愿削减子女教育开支 留学成为常态化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汇丰最新发布的全球调查报告《教育的价值:未来的基础》显示,中国内地父母子女教育经费的重视程度名列全球第一。他们认为,与包括房贷还款、保险支出、投资理财及退休储备等财务需求相比,子女教育支出最为刚性。

调查显示,如需在财务上进行取舍,内地父母最不愿意放弃的就是子女教育开支。有近六成(59%)内地受访父母表示,子女的教育经费是他们最不可能削减的支出。这一比例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2%)。(详情如下表)

调查发现,尽管不少受访内地父母承认,子女教育开支对同时满足其它家庭财务需求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总体而言,教育开支优先已成为众多内地父母的共识。具体来看,认为确保教育金支出比保险支出和退休储备更为重要的内地受访父母比例均超过60%,而认为确保教育金支出比信用卡还款、公用事业费、长期储蓄投资和房贷支出更重要的比例也均接近六成。甚至有八成(81%)内地受访父母表示即使借贷也愿意资助子女完成大学学业。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总经理王浩静表示:“教育是构建美好未来的基础,父母是子女教育的主要经济支柱。因此,尽早开始规划子女学业并筹备教育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的调查发现,约四成受访内地家长依然担忧如何为子女教育提供财务支持,而有近八成的受访内地父母过于依赖日常收入来应对子女教育开支。实际上,制定满足家庭各阶段整体需求的财务规划、并定期回顾调整,将有助于家长安心支持子女学业,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减少对家庭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

在开支以外,汇丰本次调查还发现,内地父母对子女教育程度普遍有较高期待,几乎全部受访父母都希望子女进入大学深造,且近九成(89%)表示希望子女在完成本科学业之后继续深造。

随着经济及教育的全球化,中国赴海外留学的人数在过去10年不断增长,留学已呈现“常态化”。根据教育部数据,2015年中国赴海外留学人数达52万,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汇丰本次调查显示,近八成(79%)内地受访父母希望子女有海外交流项目或者海外工作实习经历,接近半数(44%)的内地父母考虑让子女在大学阶段赴海外留学,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语言技能、丰富人生经历、开拓思路以及体验文化差异等。

全球平均而言,逾三分之一父母(35%)考虑让子女在海外完成大学学业,这些父母认为留学经历将有助于子女的职业发展,拥有更好的职业前景,以及提高收入潜力。(汇丰|文)

拓展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