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公交车上发现小偷怎样机智提醒精品20篇

浏览

4530

文章

1000

篇1:科学家发现1亿年前萤火虫祖先 萤火虫为何会发光

全文共 1773 字

+ 加入清单

萤火虫很多人都知道,经常在各种影视剧里面出现,因为萤火虫夜晚会发光,因此常常被用来影视剧里制造一种很浪漫温馨的氛围,而很多人也非常好奇,萤火虫究竟为什么会发光,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它的身体里有一种专门的发光细胞,这样的作用大部分是为了求偶,还有一部分是用来捕食和警戒,但至于为什么萤火虫会将自己进化成这样呢?最近科学家发现1亿年前萤火虫祖先,或许可以对此做出一些解释,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科学家发现1亿年前萤火虫祖先

说到甲虫,大家都不陌生,像瓢虫、金龟子、天牛、象鼻虫等都是甲虫。虽然它们的个头非常小,但是生存能力明显要比大多数昆虫好得多,因为它们的外壳十分坚硬。

“甲虫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一类动物,全世界已报道的昆虫有40万种以上。地球上每四个动物中,就有一个是甲虫。”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晨阳介绍,甲虫有170多种大类,而萤火虫就是其中一类。

每年的六七月,正是萤火虫出没的季节,流萤如一盏盏悬空点燃的小灯笼,闪烁着黄绿色的光。“在陆地动物中,能发光的大多数都是甲虫,而其中又以叩甲总科的物种最多。”蔡晨阳说,大部分发光的叩甲总科的物种都属于“萤类”,包括萤科、光萤科、雌光萤科以及一个于2020年新建立的华光叩甲科。

其中,除了华光叩甲科外,萤科、光萤科与雌光萤科的身体都比较柔软。因此,这一类群的物种很难保存为化石,此前还没有化石被正式报道。此次,蔡晨阳以及他的实习学生李言达等人与捷克帕拉茨基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及国内中山大学的同行合作,从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个叩甲总科的新科:白垩光萤科。

2、萤火虫究竟为何发光

在陆生动物中,能进行生物发光的物种以叩甲总科(萤火虫及其近亲)的物种最多。大部分发光的叩甲总科的物种都属于“萤类”,包括萤科、光萤科、雌光萤科,以及华光叩甲科。

在这一分支中,除最基部的华光叩甲科外,萤科、光萤科与雌光萤科的身体均较为柔软,部分类群的雌性还具有幼态持续现象,这使得这一类群的物种很难保存为化石。除萤科于白垩纪缅甸琥珀及一些新生代地层中有化石记录外,其他类群此前尚没有化石被正式报道。

研究人员在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约1亿年前)中发现了一枚保存较完好的阿扎白垩光萤雄性标本。白垩光萤的触角具12节,呈双栉状,与现生的光萤科相似。然而白垩光萤的前胸腹板较发达,鞘翅完全覆盖腹部,腹部可见腹板6节,与光萤科及近缘的雌光萤科不同。根据其形态特征,研究人员推测白垩光萤可能属于光萤科+雌光萤科进化枝的基干类群。

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员蔡晨阳介绍,科研团队共研究了2万多块琥珀化石,从中发现1枚保存较完好的萤火虫“老祖宗”雄虫标本。这种远古昆虫体长7毫米左右,前端长着一对长长的、有分枝的触角。与现在相似类群的萤火虫比,它眼睛更大,头部更加前伸,身体也更加柔软。更特别的是,现在萤火虫的发光部位位于腹部末端,而这种远古虫子发光部位则更加靠前,位于腹部前端。

“通过与现代相似类群萤火虫的比较,我们推测,这些萤火虫‘老祖宗’发光并不是为了求偶,而是为了抵御蚂蚁、青蛙、早期鸟类等捕食者的攻击。”蔡晨阳说。

3、萤火虫最初发光的原因

萤火虫在求偶期间,会在漆黑夜里发出点点亮光。作为萤火虫的祖先,白垩光萤一样能发光。它的发光器官位于腹板上的第1–3节,是一个浅色明亮的区域。

白垩光萤科是一个已经灭绝的新科,没有真正的后代。于是,研究人员们拿它和现代的光萤科甲虫以及狭义的萤火虫做对比研究。他们发现,白垩光萤科与光萤科十分类似,而这类甲虫发光一般常见于幼虫和雌性,雄性少,功能是防御。

“对于狭义的萤火虫而言,发光是用来吸引异性的,是一种求爱信号。但我们发现的标本是比较原始的一类,它发光不是为了求偶。”蔡晨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如今也有极少数生物的雄性通过发光来防御。

约一亿年前,蚂蚁、青蛙、早期鸟类等的潜在捕食者发生了快速分化。研究团队推测,白垩光萤发光或许是为了抵御这些捕食者。

“这一新类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叩甲总科中生物发光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蔡晨阳表示,白垩光萤的发现也为这一类群的软躯体化及生物地理提供了新的见解。华光叩甲科昆虫的身体完全硬化,而萤类进化枝中的其余类群身体都发生了强烈的软化。白垩光萤的身体介于二者之间,处于中间过渡状态,填补了这一演化上的缺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发现你自己

全文共 6350 字

+ 加入清单

发现你自己

小时候我们总爱玩这样一种游戏:将手电筒光照射在墙上,然后把手放在手电筒前面,双手不同的重叠,会在墙上显现出不同的图形,有时像狗,有时像狐狸,水平高超的人还可以弄出逼真的人物肖像。但必须注意,不论多么相似,映在墙上的画面都是假象,狗并非是狗,人也并非是人。

说来读者可能不信,这就是中医。在中医看来,最真实的人体解剖系统的一切,都像是这墙上的影子,而不是造成影子的实体,而影子的背后则是另外一套生理系统。所以中国虽然有比较深厚的解剖学基础,却另起炉灶建立起一套完全与解剖学无关的医学理论,你不感觉奇怪吗?

隐藏的自我

如果问:宇宙中有什么?大家都会说,有流星、行星、恒星、星系、星云……其实大家说的并不对,研究发现,宇宙中除了这些我们看得见的东西以外(占10%),绝大部分的东西是我们看不见的(占90%),叫做“暗物质”。

如果问:人是怎么构成的?大家脑子里肯定出现一连串的知识,大脑、四肢、五脏、神经、血液、细胞……几乎都是西医学告诉我们的。一般人也不会怀疑,因为这都是在解剖刀下已经证明的,是千真万能确的。

然而,这是人体唯一的构造吗?中医说:绝对不是!在我们看得见的构造下面,人还有一套隐蔽的、看不见的构造。正如影子和实体一样,我们看得见的身体,其实只是一个影子,决定影子的,是我们看不见的构造。

那么,这套隐藏的构造叫什么名字呢?它有一个很咬口的名字,叫“藏象”。但尽管很咬口,等大家看完这节后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准确的名字,古人的智慧无与伦比。我们就先说说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如果要问“中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一般人都能回答,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气血、阴阳、五行等等,这些确实是中医的内容,但太散乱。《黄帝内经》中唯一能将这些散乱的内容统一在起来的就是“藏象”一词。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帝曰:藏象如何?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所处,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魄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阴,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这是中医关于“藏象”的最完整记载,甚至是唯一的记载。它涉及到五脏、六腑、血气、阴阳、五行、神魄等,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中医的基本内容,而且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形态有功能。难怪目前许多学者都认为,“藏象”是中医的核心,还有的说它是基础理论的基础……反正中医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建立起来的。

那么什么是“藏象”呢?

《说文解字》释藏曰:“藏,匿也。”就是隐密、藏匿的意思,《说文》中再没有第二个字义。此书的作者许慎,是东汉时期人,与《内经》的成书几乎在同一时代,故而在中医里“藏”读cang,不读zang。《黄帝内经》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几乎都用的它的本意,例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素问--上古天直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灵枢--本藏》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这些“藏”字的意思都是藏匿而没有其他含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素问--调经论》曰:“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

因此,中医里讲的“五藏”绝不是“五脏”,现在许多人将其通假,那是错误的。后来我们对中医的许多误解,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象”又是什么呢?中医的“象”不是比喻,而是“藏”的印迹,或者是某种徵兆。小时候我们都玩过捉谜藏的游戏,几个孩子跑着躲起来,一个孩子找。突然找人的孩子发现前面的矮树林猛烈晃动,他跑过去一把拽住躲藏的小孩。在这里,找人孩子并没有直接看到躲藏的孩子,他看到的只是小树在动。树动就是象,是藏者之象。

那么,“藏象”合起来是什么意思呢?所谓的“藏”有两种含义:一是宏观上指人体那套隐藏的构造;二是微观上指的是五藏,即心肝脾肺肾(但不是解剖学上的心肝脾肺肾),也可以是神魂魄意志。所谓的“象”是指五藏外在的表现形式。“藏象”最直观的本义应该是:五藏以及五藏运行时在人体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表象。简单地说,“藏象”就是隐藏的物体与它的表现形式。比如说,有些人常常脚发热,大冬天睡觉时也将脚伸到被子外面,这是肾虚之象。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中医在解说人体结构的时候,竟然与西医截然不同。打个比方说吧,如果说西医学是研究显宇宙、显物质的学问,那么中医学则是研究暗宇宙、暗物质的学问。

藏象是个系统,它包括五藏、经络,也包括了这个系统的运行原则。而这个系统却与已知的人本解剖生理系统不一,它的功能比解剖五脏要大。由于这个系统目前不可实证,看不见、摸不着,故而古人将其称为“藏”,意思是藏匿在解剖五脏背后的系统。由于这个系统以神魂魄意志为核心,做而又称为“五藏神”。

其实许多人都同意“藏象是个系统”的观点,区别在于他们只承认藏象是个功能系统,即藏象是人体生理解剖系统的功能态,而不承认“藏象”是有别于生理解剖系统的另类生理系统,因为人们找不到藏象系统的组织形态。但世界上没有形态的东西有功能吗?我们常说的人体特异功能,也是立足于人体而言的,如果人体不存在,哪来的“特异功能”呢?没有火焰,就没有“热”这种物理现象。

所以,这就迫使我们必须承认:藏象首先描述的是一种真实的人体生理形态或者生理组织结构,然后才是功能的阐述。然而,千百年来令医学家们为难的是,虽然《内经》描述的就是一套生理系统,可是在解剖上却找不到这套生理系统,也就是说,从解剖的角度它不存在。但在医疗实践中,我们却能感觉到它的作用。

不存在的东西却时时刻刻发生着作用,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关键。

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个信念:不论藏象与我们已有的知识、观点如何冲突,但藏象向我们描述的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它就真真实实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每天都在正常运行。而且还必须明确一点:藏象系统既不是理论模型,也不是思维模型(因为说理论模型或者思维模型,总让人感觉藏象本不存在,是人们脑子里创造出来的,会引起人们的误解),它是某种真实的原型,不论理解不理解,它也是一个原型。

那么,这个真实存在的“藏象”是什么呢?我们初步可以这样来定义:藏象是有别于现代解剖学的人体生理系统,即藏象是另类人体生理系统。如果我们将解剖生理系统称之为人的第一生理系统的话,那么中医藏象就应该是人体的第二生理系统,而且它是个完全独立的生理系统。

这个隐藏的自我,可以有许多种称呼,古代印度的《奥义书》将它称为“神我”,佛教则将它称为“神识”,大体上我们也可以将它等同于神话的“灵性”,也就是一般意义下的灵魂。但在这些称呼当中,“神我”最形象,而“藏象”则最准确。

我们将中医“藏象”提到了人体另类生理系统的高度,从这个高度,我们也许可以重建中医的理论的新体系,避免以往许多中医理论说不清楚、道不明的缺陷,以更加简明直观形式向国民普及中医知识。

“藏象是人体第二生理系统”的观点不太好理解,也许会有许多人搞不清楚这个生理系统与熟知的解剖系统有什么关系。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的推论,我们用放电影来比喻中医“藏象”。

大家都喜欢看电影,我们常常痴迷电影中的情节,要么感动得热泪俱下,要么惊得张口结舌。但如果静下心来细想,其实电影中的所有画面都是假的,中间的人物也是假的,电影正是通过这些虚假的画面再现了一个故事。比如说电影剧《三国演义》,它通过无数个画面,再现了当时苍海横流、英雄辈出的时代,把我们带进了“桃园结义”、“煮酒论英雄”、“赤壁之战”等历史事件中。但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很少注意屏幕上的画面是怎么来的。

如果我们要对中医学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那么只好说:中医就像正在放映的电影。电影需要三个东西来组成,放影机、屏幕、电影画面。屏幕上出现的是画面,但画面不能自然产生,它是由放影机投射出去的影子,它不是电影胶片,也不是拍摄电影时的实物原型,它是放影机工作状态的一种表现。放影机才是电影的核心,它控制画面产生的质量,同时也决定屏幕接受画面的效果。

中医的“藏”就是放影机,它就是人体的第二生理系统。中医的“象”类似电影的画面,它是“藏”工作状态的反映。屏幕就像是人的解剖生理系统,但它不能代表放影机,只能作为电影画面的载体。

人体解剖生理系统第二生理系统

屏幕 画面(象)  放映机(藏)

我们说人体的第二生理系统是无形的、不可实证的。那么通过什么来认识第二生理系统呢?只有通过“象”。所以“象”是第二生理系统工作状态的反映,也我们是理解、认识、把握第二生理系统(藏)的一种方法。我们通过屏幕认识拍摄电影的导演和演员,同样通过“象”来认识第二生理系统。藏和象的关系是藏决定象(身体的健康与否,疾病的方位、程度等等),象的好坏、大小、清晰程度都由藏来决定,没有放影机永远也不会有电影。

屏幕是画面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我们才能看到放影机的工作状态。画面的好坏可以影响屏幕,同样屏幕的好坏也可以影响画面。但屏幕与放影机是相对独立的,也就是说解剖生理系统与第二生理是相对独立的,在离开对方的情况下都可以存在、运行,只是不能构成电影而已。

所以,中医的藏象有两层含义:对于五藏而言,解剖五脏就是象;对于整个第二生理系统而言,形体解剖上的一切生命表现都是象,即我们有形的人都是第二生理系统的工作状态的“象”,当“象”好的时候,我们就健康,但此地的健康并不简单指解剖器官的健康,而是指第二生理系统的健康。

藏象是人体中另类实有的生理系统,那么这个系统有形态吗?有!藏象系统包括两部分内容――五藏与经络。五藏大约处于人体中央地带,可能在命门附近。经络则四通八达,通连人体的全身。如果形象地说,藏象系统就像一棵树。

在黄河的岸边生长着一种柳树,它与普通的柳树不太一样,它没有明显的树干,长出地面的就是许多的柳条,这些柳条十分柔软,在风中轻舞,像女人的腰肢,当地人常用这些柔软的柳条来编织。柳条的下面其实就是树根的顶部,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再往下,就是四通八达的树根,有主根,也有须根。

藏象系统就像黄河岸边的这种柳树。五藏就处于树根顶端,它是一个按照五行生克、胜复运行的生命之轮。每一藏又主管两条经络通于全身,有通于头部的,也有通于足部的,每条经络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所谓的藏象系统就是指五藏及经络构成的系统。

藏象的这个组织结构多么令人惊奇,它居然像个树根形状,这与我们已知的人体生理结构是那么的不同,看上去简直是个怪物。但不论多么不可思义,它却是记载于《黄帝内经》中的,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个最大的人体生命之谜,中医就是以这个系统作为自已的研究对象的。

根据以上对中医的认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黄帝内经》,其实看似深奥难测的中医学完全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一个核心两个关系”。一个核心即是藏象,必须注意,中医并不是以人体解剖生理系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是以藏象生命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两个关系是指:第一、阐述藏象生理系统与人体解剖系统的相互关系;第二、阐述了藏象生理系统与宇宙精气的相互关系。

我们以上谈到了许多两个生理系统的不同点,但它们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相互独立。藏象生理系统傲然独立于解剖生理系统,它并不一定依赖解剖系统的存在而存在,当解剖系统不存在的时候,它依然可以存在,同样,当藏象系统不存在的情况下,解剖系统照样可以单独存在。

现在的许多研究者,都过分重视阴阳(两个生理系统)的互根关系,即它们相互依存,强调了互为前提,并绝对认为两者如果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其实阴阳(两个生理系统)的互根关系,并不伴随人类生命的全程,它只出现在生命的一个阶段,尽管这个阶段可能很长。在人类生命的两头,即生和死的一段时间内,阴阳互根关系是不存在的。这有点像天文物理学。

大家知道,现代天文物理学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它依然不是成熟的天文物理学,因为当今物理学法则只能对宇宙存在时期作出解释,当涉及到宇宙大爆炸和宇宙的灭亡,所有的物理学法则都失去了作用。阴阳互根的理论也同现代物理学一样,它是阴阳在生命存在一个时期内的表现,而不是生命的全程表现。

就现有的中医资料而言,在人类生命的两头,阴阳(两个生理系统)并不存在互根的关系,而表现为相互的独立。

证据之一:《黄帝内经》有本证。《灵枢--天年》记载说:“人生十岁,五脏(藏)始定,气血已通……百岁,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这段经文描述了生命的两个阶段,从生命的初始到五藏始定年为一个阶段,从天年已尽到死亡为第二个阶段,这恰好是生命的两头。而在这两头,阴阳没有互根关系,而是各自独立的。

大家知道,解剖五脏的生理功能绝大部分一出生就是健全的,比如心肺肝脾的功能,从一出生就可以正常运行,否则这个人就不能存活下去。在人体解剖器官中,唯有肾及相关的性器官成熟比较晚,女子大约14岁,男子大约16岁。因此,“人生十岁,五脏(藏)始定”,讲的是藏象作为一个生理系统的成熟时间,而绝不是解剖生理系统的成熟时间。在这个阶段,两者基本上是各处独立存在、独立动作的,不存在所谓的互根关系。

“(人)百岁,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这里的百岁也不是恰好一百岁的意思,它是个约数,指的是人的天年,即120岁。“神气”是藏象五神的总称,它可以代表整个藏象系统。何谓天年?这是先天之精(阳气)耗散的理论数,也是藏象系统存在的理论数。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活到了天年之数,此时神气(先天之精)耗散已尽,藏象系统离我们而去,但此刻,解剖生理系统依然可能单独继续存在,直至最后的消亡。

证据之二:经络可以离开肢体而存在。在论述藏象组织结构时,我们说经络是藏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唯一的辅助部分,因此经络现象可以代表藏象系统存在。但实验证实,经络可以完全脱离形体而存在,并运行正常。

据报道,北京市中医院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果针刺截肢病人的残端,循经传感线可以通向已经不存在的肢体,这证明了在离体的截肢中,依然存在经络现象。

另一项低电阻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对18位骨肿瘤患者截肢前后所做的低电阻实验表明,肢体在离体后24小时中,其低电阻值与正常肢体相同,这证明在离体的肢体中依然存在经络现象。

这两个实验有点吓人,实验结果严重冲击着我们的基础观念。但作为一个实事求是的研究者,又必须承认现实,然后作出相应合理的解释。这两个实验,至少说明以下三个事实:

第一、在离体的肢体中存在经络现象,此时肢体的生命已经不存在了,但经络依然存在,这个事实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经络并不完全依赖于人类的**,也就是说,经络有独立于**的一面。这个结论完全符合我们的假设。

第二、既然经络可以不依赖我们的**生命而存在,这就证明,经络本身也是一种活着的生命形式。这反过来证明,在我们人类活着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内就已经有两种生命形式并存,一种是我们的**生命形式,一种是经络所代表的生命形式。

第三、**生命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经络所代表的生命死亡,它可能与我们有完全不同的生命法则,它可能在**死亡后还会存在相当的时间。所以目前人类普遍持有的死亡标准、概念,并不符合生命的本质。

以上的两个实验,也彻底毁灭了想把经络与人体解剖相联系的想法。有人说经络就是人体的神经系统,更有人认为,经络的气血功能与植物神经、神经中枢的作用相似。还有的人说经络就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但如果经络可以离开我们**而存在,上述的一切所谓的证明都成了没有根据的推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提醒新妈妈!产后前两周应娇气点儿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坐月子对于产后的新妈妈来说十分重要,是新妈妈身体健康的转折点。那么,提醒新妈妈!产后前两周应娇气点儿。和您一起来看一下!

不要长期平卧,用软枕头垫高头部、后背及腰部。产后子宫韧带松弛,子宫处于恢复期,长期平卧多会使子宫后倾,导致盆腔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盆腔瘀血,而使腰背疼痛。巧用软枕头,可促使恶露排出,有助于子宫的恢复。

不宜活动过早、过多。分娩后,新妈妈的骨盆盆底肌肉和子宫韧带松弛,月子里正处于恢复阶段,一定要多多休息,不宜过早活动过多,不可长时间弯腰,以免形成腰肌劳损,更不能干较重的体力活,否则易诱发阴道壁膨出和子宫脱垂。两周以后,新妈妈可适当地做些轻微的家务活,但要适可而止,以活动身体,不产生疲劳感为宜。

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新妈妈大便保持通畅,不要过干,这是因为如果大便过干,排便时用腹压过度,时间长了会诱发阴道壁膨出和子宫脱垂。新妈妈产后可立即做缩肛运动,每天两次,每次5~10分钟,帮助骨盆肌肉和子宫韧带恢复。

正确进行产后运动

推荐一组产后操。伸腿运动:仰卧,双腿平伸、高举,离开床面。仰卧起坐:产后两周后进行,每日2~3次,每次3~5次,逐步增加。臀肌运动:仰卧,尽量抬高臀部及背部,脚底紧贴床面。腰肌回转运动:以一手及膝部支撑,另一手和头部尽可能做大回转。膝胸卧位:产后两周后进行,双前臂与小腿在床上,保持趴的姿势,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有助于防止子宫后倾。

综上所述新妈妈不妨娇气点儿,产后两周之内注意保存体力,以便承担繁重的育儿工作。如果你对产后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等有关孕妇饮食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产后饮食注意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发现海王星外最大小行星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发现海王星外最大小行星

在小行星 MPEC 2004-D09 电子公告中通报了关于发现一颗编号为 2004 DW 亮度为 19.2 星等的海王星外小行星。对这颗小行星轨道的初步计算表明,它离开我们地球 45.7 天文单位(68 亿千米)--比海王星离开地球的距离远 1.5 倍。如果情况属实,则它的绝对星等值为 2.5,比绝对星等值为 2.6 的克瓦瓦拉小行星明亮 10%。

尽管 2004 DW 小行星的轨道只是在总共 10 次观测(2 月 17 日至 18 日期间 26 个小时)基础上算出的,但是 2004 DW已经被列入国际天文联合会官方网页的海王星外天体目录之中。

目前观测数据太少,还不能准确测定它的轨道参数,如偏心率、周期等。据小行星中心布拉伊·马尔斯丹博士估计,2004 DW 小行星的轨道半径为 46.7 天文单位,而围绕太阳运转的周期为 319 年(作为比较,克瓦瓦拉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周期为 286 年),要说明它的大小还为时过早,但估计会在 900-1300 千米范围。2004 DW 小行星是在寻找近地小行星计划过程中发现的,2 月 17 日它被帕鲁马尔斯天文台一架口径为 1.2 米望远镜发现,当天夜晚它的发现又被西班牙南部卡拉尔-阿尔托一架口径为 1.5 米望远镜和美国加利福尼亚一架口径为 0.6 米反射式望远镜证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手机的8个健康新发现

全文共 4914 字

+ 加入清单

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联系工具,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不过经常使用手机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你知道手机与健康之间有什么练习吗?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上下班路上玩手机最危险。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边走边玩手机,会增加人受伤的风险: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胳膊和手像被锁住一样。

走路的速度也下降了,看起来就像机器人。这时人不仅会忽略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更会影响走路的平衡,容易摔倒或被车撞。

英国的一项新研究也发现,边走边发短信的人很容易受伤,特别是早上8点半和下午6点半,这恰是上下班的高峰期。

2.手机比马桶垫脏。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手机上带有的细菌比马桶垫还多。

这不仅是因为手机经常接触外界,更主要的是我们总忽略清洁它,细菌就会在手机上堆积,定期给手机消毒,有益健康。

3.晚上用手机,第二天效率低。

晚上9点后最好关手机,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的研究者发现,如果晚上不关手机,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影响睡眠质量。

经常查看手机也会让人一直处在准备工作的状态下,第二天不能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工作。

4.手机依赖如同吸毒。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心理研究所的最新研究发现,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如同吸毒上瘾,大脑中会分泌出多巴胺,让人产生快感。

因此,人会不自觉地经常查看手机。如果不小心将手机落在家里,更会让人失魂落魄。养生科学家建议,对手机依赖的人,最好养成定时查看手机的习惯。

5.语音功能并不能给司机提供安全保证。

不少人会用智能手机的语音功能,以确保驾驶安全。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运输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用语音功能,司机在开车时也并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驾驶上。

研究者认为,首先,语音功能让驾驶者放低了对危险的警惕;其次,边开车边听电话仍然会让人分心,开车的时候还是专心致志比较安全。

6.手机不会导致癌症。

英国一项历时11年的研究显示,手机不会增加人们罹患癌症的风险,手机wifi也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手机辐射对人体是否有其他的危害,目前尚无准确结论。

7.手机对儿童伤害更大。

英国科学家发现,儿童颅骨厚度明显低于成人,对辐射的吸收率高于成人。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一项养生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比成人多60%。

8.躺在床上玩手机别超过1小时。

国际照明研究中心的马里亚纳·费格罗教授介绍,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会减少人体生成褪黑激素。

一旦人体的褪黑激素受到了抑制,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

十招减少辐射

美国《悦己》杂志最新刊文教你如何将手机辐射危害最小化。

1.用耳机

用耳机虽不能直接“消灭”辐射,但能将人体和辐射源隔离开。

手机距离头部越远,大脑受到的辐射影响就越小。距离手机天线越远,身体接受的辐射量就越低。

2.发短信比打电话辐射小

短信交流可大大减少头部和身体所接触的手机辐射。男性发短信时,不要将手机置于双腿之间。

大量养生研究表明,手机辐射会伤害精子活力,但对女性卵巢影响不大。

3.打电话常换手

长时间打手机时,最好左右手经常交替。

4.别在封闭空间打手机

不要在电梯、火车、地铁等相对封闭空间打手机。此时手机不断尝试连接中断的信号,会使辐射增加到最大值。

5.信号弱时别打手机

当信号弱的时候,或者在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上的时候,手机产生的辐射会更强。

6.别用手机煲“电话粥”

长时间通话,最好使用座机。研究发现,使用手机通话2分钟后,脑电波受到的影响至少会持续1个小时。

7.智能手机辐射较大

智能手机内置无线装置,其产生的辐射比手机更强,因为这些设备主要靠电池驱动才可接收电子邮件、上网等。因此,尽量少用手机上网。

8.拨号后,伸展手臂

手机接通的一刹那产生的辐射最强,因此接听或者拨打手机之后,最好伸展手臂,让手机远离身体,稍等片刻再通话。

9.别将手机放进裤兜

养生研究发现,经常将手机放在裤兜的男性,其精子数比正常男性少25%。手机辐射对身体各部位的影响不同,男性睾丸最容易受手机辐射伤害。

10.别将手机带进卧室

睡觉时,别将手机放在枕边。辐射会降低褪黑激素分泌量,既影响睡眠质量,又会加速人体自由基的破坏作用,最终导致癌症等疾病发生。

六种打电话方式有损健康

私密电话“躲到墙角悄悄说”

对于涉及私密内容的电话,不少人喜欢躲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

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基于同样的道理,身处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时,也应慎打手机。

把手机放在胸前口袋或腰间

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辐射被人体吸收的程度。

因此,人与手机需要保持“距离之美”。有医学养生专家指出,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机放在胸前。

手机如果常装在人体的腰部及腹部旁,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较为健康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放在包的外层,以确保良好的信号覆盖。

拨电话时将手机紧贴耳朵

手机拨出电话而未接通时,辐射会明显增强,此时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5秒钟后再通话。

手机信号越弱,耳朵贴得越近

当手机信号变弱时,许多人会本能地将手机尽量贴近耳朵。但根据手机的工作原理。

在信号较弱的情况下,手机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使得辐射强度明显增大。此时把耳朵贴近,头部受到辐射就会成倍增加。

“一只耳”煲“手机粥”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连续辐射可能会使脑部受到影响。专家建议,不宜用手机长时间通话,可考虑改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耳机。

如果不得不长时间用手机直接通话,也应隔一两分钟轮换左右耳接听。

东晃西走,频繁移动

一些人喜欢在打手机时不自觉地踱方步、频繁走动,却不知频繁移动位置会造成接收信号的强弱起伏,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短时间高功率发射。

此外,在行驶的车上打手机,手机有可能会为了避免过于频繁的区域切换,而指定覆盖范围更广的大功率基站提供服务,其发射功率则会因传输距离的增加而提高非常不利于你养生保健。

5种情况用手机辐射会加大

1、在墙角使用手机许多人为了避免别人听到自己谈话的内容,喜欢在角落里接听电话。

但是在角落里使用手机,其信号通常较差。手机的工作原理是:当信号较弱时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导致辐射强度增大。

基于同样道理,在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里使用手机也会使其辐射强度增大。

2、把手机挂在脖子上或腰间手机的辐射量以手机为中心向周围递减,而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人体受辐射的程度。

3、如果经常使手机靠在腰部或胸部,其产生的辐射会影响人的生育能力和心血管功能。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

4、拨出等待贴近耳朵用手机打电话刚刚拨出而未接通时,其辐射强度会明显增大,此时应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5秒钟后再进行通话。

另外,当手机信号变弱时,许多人都会尽量地将手机贴近耳朵以听清对方的声音,此时把手机贴近耳朵,会使头部受到的辐射强度成倍增加。

5、长时间地用一侧耳朵听电话研究表明,手机贴近脑部后,长时间的连续辐射会使脑部受到损害。

因此专家建议,人们准备长时间通话时,应改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与手机接通的耳机。

如果不得不长时间使用手机直接通话时,也应每隔1~2分钟就换用另一侧耳朵接听,以避免一侧大脑长时间受到辐射。

接电话频繁移动有些人喜欢在打手机时来回走动,岂不知频繁移动位置会造成手机信号的强弱起伏,从而会加大手机的辐射量。

另外,在行驶的车上打手机,也会加大手机的辐射量。

除了辐射手机还有“七宗罪”

1、94.5%的医生手机带有细菌

94.5%的医务人员手机带有细菌(研究对象为200部医务人员手机),带有细菌的手机要即时处理,否则不仅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还会影响你的养生保健。

2、驾车打电话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仅仅是聆听对方讲话,开车的注意力就会下降37%。

3、走路时打手机

与开车时打电话的危害一样,尤其是儿童。研究结果显示,10岁到11岁儿童如果走路时打电话。

对路况的注意力会下降20%,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提高40%。

4、来电幻觉综合症

其实手机并未响铃,但用户总有一种幻觉:自己的手机有来电,而且还不时拿出来查看。

5、手指综合症

这并非危言耸听,频繁按键会导致手指发痛,甚至是磨出水泡。

6、手机金属过敏

最近几年,因手机金属而过敏的事件日益增多,尤其是患接触性皮炎的用户。

7、导致听力下降

如今,手机同时也是一款包括Mp3功能在内的娱乐设备。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12.5%的儿童和青少年(6~19岁)和17%的成年人(20~69岁)因噪音过大而导致听力永久性损伤,约3000万人。

正常谈话时的声音为60分贝,85分贝就可能损害听力,而Mp3从耳机发出的声音高达100分贝

手机控的养生危害

一、生活圈子变窄

手机使得以往的家庭聚会、同学聚会等传统社交模式变得“不那么重要”。沉溺手机的人们就像“活在气泡里的一代”。

“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

二、孤独感增加

手机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惬意的心理空间,让我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与外界连接,但是心理上的孤独却不断增加。

人们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

三、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你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你缺乏诚意,也更容易引起冲突。

在公共社交场合,虽然拿着手机可以缓解社交恐惧,但也会让人觉得你对交谈不够重视,对他人不够尊重。

四、缺乏同情心

不少研究发现,这一代青少年最缺乏同情心,因为在短信里,你可以回避眼神的交流。

可以省却温暖的寒暄,可以不用担心对方看到你的信息后,会产生怎样的表情和回应。

五、丧失注意力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

养生研究者发现,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着下降,这大大削减了我们思考的能力,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到复杂的层面。

六、导致疲劳

青少年频繁地使用手机,将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引发感应性疲劳和神经衰弱,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未来手机可能造成的养生危害和烟酒一样重。

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对手机过度依赖,并且避免自己被手机“孤立”呢?专家们给出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把手机装在包里,而不是拿在手上

拿在手上会让人们时刻意识到手机的存在,一旦离开,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分离焦虑”。

不妨放在包里,调一个响亮些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

在家时,把手机放在离自己远一点的地方,并且规定手机不能带入卧室这样的私密空间。

二、注重面对面交流

平时要多培养自己沟通的技巧,多和现实中的人去接触,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加亲密感,也可以改善自己性格上的缺陷。

每天留出一定时间和家人交流,规定自己在交谈的时间内,除了接必需的电话,不可以玩手机。多读读书、看看报,从手机上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脱敏”疗法

如果你真的离不开手机,不妨尝试从短时间的“脱敏”疗法开始。

比如,首先尝试散步、逛超市等短时间外出时不带手机。

其次,可以尝试周末出门玩不带手机。你会发现,离开手机,地球照样会转。

还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每月实行一天“无手机日”,专心陪伴家人,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健康实用手机的六大法则

第一招

通话期间或收发短信时不要一边按键一边取用其他物品,特别是不要取用食物,小心病从口入。同时尽量不把手机借给别人使用,避免病菌交叉感染。

第二招

最好每周都能用沾有医用酒精的棉签轻轻擦拭手机的键盘、屏幕和手机其他部分。

如果你不忍心花费了不少银子的爱机受到酒精的“严刑”,也可以去手机客服通过紫外线或者臭氧等方式进行清洁。

第三招

通话时,手机与身体至少保持5厘米距离。

第四招

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旁边,孕妇最好不要用手机。

第五招

通话时,有规律地变换身体朝向。这样会分散身体所遭受的辐射。

第六招

多发短信少打电话。这样会减少手机与头部的接触时间。

总结: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安全使用手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人喜欢玩手机而引起了手机控症,这些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在使用手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养生安全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提醒:别在房产证上加孩子名!六大麻烦咋化解

全文共 1448 字

+ 加入清单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在房产证(2015年3月1日起,城市居民的“房产证”将陆续换发成“不动产证”,力争到今年年底,全国全面颁发新版证书)上写了子女的名字。

我们当然不能指责各位父母们对孩子的爱有错,毕竟咱们只是负责专业指导购房,干不了家庭教育的活。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们知道在房产证上加上子女的名字,从法律上看可能会带来多少麻烦么?

今天购房指南就把这些麻烦一一列下来,给各位父母提个醒,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具体而言,在房产证上加子女名字,不但会给孩子带来麻烦,还会给父母自身带来麻烦。

给孩子可能带来哪些麻烦呢?

麻烦一:独立买房时可能多交首付

目前子女在未成年时和父母共有房产不超过2套,根据政策,成年后可独立购买1套住房。有些银行规定,这套房贷款利率可以享受首套房优惠,但首付却可能要按照二套房标准。

麻烦二:第二套房可能还交房产税

如果房产税真的开始征收的话,人均面积超过一定平米之后,房产税可就跟着来了。比如子女在未成年时和父母共有2套房产,每套面积在90平方米,如果房产份额事先不做约定的话,默认每人三分之一份额,即子女名下已经有60平方米房产。

成年后子女如果以自己名义购买首套房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按照政策,首套房无论面积多大,都不计征房产税。

若子女婚后想购买家庭第二套房,假设建筑面积是120平方米,则子女名下的房产总建筑面积达280平方米。

那么,扣除小家庭一家三口180平方米的免税面积,还有100平方米需要征收房产税,其中有60平方米就是未成年时父母出于爱心在房产证上添加子女名字的结果。

麻烦三:子女婚后意外,房产就归配偶了

如果子女在婚后不幸去世,子女名下的房产也将作为遗产分割和继承,配偶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享有继承权。如果孩子的去世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那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配偶还要继承老两口的房产,会不会有些不甘心呢?

另外,在房产证上加子女名字还会给父母自身带来很多麻烦?

麻烦一:登记后的房产父母处置将受到严格限制

如果要进行处置,首先应当征得全体监护人的一致同意,其次要经过严格的公证程序,证明该处置行为确实是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如求学、治病等重大事项所需,否则处置无效。

麻烦二:父母无法收回房屋

如果未成年子女成年后不尽赡养义务,父母也无权要求收回房产。

麻烦三:离婚时法院不予分割

购房时夫妻双方一致同意把房产登记在子女的名下,就视为双方将房产赠与子女,并且房屋也确实登记在未成年的子女名下。如果房子的产权人只有子女一人,那么房子就是子女的个人财产,夫妻离婚时不能将子女名下的房屋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名字已经加上去了,怎么办?

可以有三种办法:

一是可以作公证

约定子女未成年时和父母共有的房产,在父母生前,权益属于父母所有。这种办法可以同时让孩子拥有房产,又不至于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被作为遗产分割。

二是进行房产份额变更

直接到房产交易中心做房产份额变更,减少子女名下的房产份额,最少可变更为1%。这种方法主要是应对房产税,即使子女成年后以自己名义所购房产超标,需要征收房产税时,至少和父母共有的房产部分,计税量将极其有限。

三是从房产证上去名

这个办法比较简单粗暴,但是可以说也是最实用的办法。产证上减子女名字,视为买卖,要收取契税。去掉名字类似于份额转让,流程和正常的房屋交易类似,只需缴纳所占份额的契税,从1%―3%不等。去当地交易中心过户,产证上面所有的共有人都带好身份证件即可办理。

当然你也可以以赠与的方式去名,但同样要交手续费、登记费、契税等一系列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如何早点发现孩子的孤独症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社会交往、语言动作行为、注意力和感知等多种心理功能发育偏离或发育迟缓,有的在出生数周或数月出现症状,有的2~2.5岁才被发现。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下面来看看如何早点发现孩子的孤独症吧?

孩子发病年龄不同,其症状也有所不同,10个月以下的症状是:喂养困难,如吸吮差、睡眠少等;表情冷淡或无反应,拒绝大人拥抱;不停地哭闹或一点也不哭;对周围环境及人不感兴趣;对陌生人特别害怕;有重复的运动,如摇头、不停地摆头或撞头等;迷恋某些玩具;喜欢一人独处,不愿改变环境。

一岁半至两岁的症状是:一直不会说话或说话方式异常;不会正常的游戏活动;不合群,不喜欢与同伴玩耍,常茫然凝视空间,开口说话晚甚至倒退,对声音无大的反应;睡眠中常出现夜惊、哭闹不安、多动。

如果早发现、早训练,治疗上一般都能取得一定效果。早训练是指一旦确诊就应尽早地对孩子进行特殊教育训练,包括社会交往、交流训练,行为(如感觉综合失调训练)和言语训练(辨认图画、读书)等,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早点发现孩子的孤独症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天文学家发现60颗系外行星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系外行星,简称系外行星,其泛指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1990年代人类首次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过20个新的系外行星被发现。近日,天文学家发现60颗系外行星,它们环绕太阳邻近的恒星系统,其中包括类似地球的行星。

据外媒报道,目前,天文学家在太阳系邻近恒星系统中发现60颗新行星,其中包括一颗炽热的“超级地球”,被称为“Gliese411b”,它具有岩石表面,位于距离太阳第四个最近的恒星系统。

研究人员指出,这颗行星的发现暗示着最邻近太阳的恒星都存在行星环绕,并且其中部分行星颇似地球。这项发现是由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科学家带领的一支国际研究小组负责的。

除了这60颗新行星,研究人员还发现其它54颗行星,从而使发现的潜在系外行星数量增加了114颗。这项结果是基于美国天文学家使用凯克望远镜20年观测1600个恒星系统中61000多颗天体得出的,该观测任务是利克-卡内基系外行星测量的一部分。

研究负责人米科-图米博士说:“当我们观测最邻近的恒星将获得惊喜发现,差不多所有邻近恒星都存在行星环绕其运行,最新发现的系外行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行星系统形成过程。”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百度如何设置Hi消息提醒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用户可以通过百度Hi接收知道的相关提醒,如果不希望接收这些提醒消息,可以到百度hi的“系统设置”里的“社区提醒”进行设置。勾选则表示接收此类消息,若不希望接收,去掉相应消息类型前的勾选即可。

每个设置项对应的提醒消息如下:

1、提问和回答相关提醒

在知道里的问题有了新回复

在知道里的答案被采纳为最佳答案

在知道里收到了提问求助

2、升级和获得荣誉的提醒

敬请期待

3、与任务相关的提醒

在知道完成了一个任务

在知道领取的任务过期未完成

4、与团队相关的提醒

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公交车上的隐蔽瘦腰保健方法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每天都有许多人会乘坐公交车出行上班上学等,在公交上你会做些什么呢?听歌?玩手机?看车窗外?如果是这些的话,那么小编建议你还如果跟着我一起来做做瘦腰的隐蔽保健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下面的动作来试试吧。

公交车上的瘦腰方法:

每天坐公交车上班都要经历拥挤的公共交通的“洗礼”,在人挤着人、人挨人的车厢里似乎让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如果我告诉你,即使车厢里存点拥挤,任何人也剥夺不了你健身保健的权利,你会不会感到意外呢,下面我就将为你介绍一下在车厢里的隐蔽瘦腰的方法。相信看过之后,你会有种想尝试一下的冲动。

你在搭乘公交车或地铁时,是不是感觉每天背个的大大的皮包非常麻烦,这时不妨利用皮包做个训练腹肌的运动。动作一:

用一只手连同皮包一起紧压腹部,腹部向内收缩、收紧。使腹部有如接近背部的感觉,然后用力保持腹肌紧绷的状态。

有座位时,同样也可以做下面的收腹动作练习。动作二:

用双手紧压皮包,同时,腹部向内收缩。腹部向内收缩的同时,两手保持紧压皮包,背部同时用全力压向椅背。

这个运动适合腰部力量较差的人练习,动作简单轻松,每天养成做这个动作的习惯,不仅能达到瘦腰的效果,还能有效预防腰部酸痛。

健康保健小知识:

跳绳减肥简单易行

跳绳,不仅简单易行,还能在短时间内让全身运动起来,达到减肥与健身的双重效果,被称之为“最有效的运动”。

跳5分钟绳等于慢跑半小时,跳绳能充分锻炼下肢,同时能让手臂和肩膀活动,是一项可以协调全身的运动。研究显示,跳绳可以增强锻炼者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体重过度肥胖的人却不适合跳绳减肥,因为他们在跳跃时,体重很容易对腿部关节造成过大的压力,导致运动损伤。体重属于超重的人可选择双脚同时落地或者跑步跳的方法,否则全身重量压在一只脚上,很容易损伤膝盖和脚部踝关节。一般跳绳时间不宜过长,跳2~3分钟就要休息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京北香榭府专线公交车、看房班车调度处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京北香榭府专线公交车、看房班车调度

京北香榭府项目位于京津冀最佳生态涵养核心区。20分钟可达85处自然景观,超60%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质天数320天以上。公共交通:走环路上G6京藏高速(三环马甸桥,四环健翔桥,五环上清桥,六环百葛桥)康庄高速口出,延西官路西行。直行5分钟即可到达;

走G7京新高速从十三陵出口进入G6(京藏高速)康庄高速口出,延西官路西行,直行5分钟即可到达;京张高铁东花园站西行5公里即到;S2轻轨,市政公交880.

小区专家为您解读【京北香榭府】位置及配套周边环境京张高铁27分钟直达(注:—400-0080-669转830—此为京北香榭府售楼处唯一指定电话,请不要相信陌生销售,谨防上当受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老人坐公交的五大注意事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公交的五大注意

公交车已经是大众的代步车了,因此,平常时候的公交会比较拥挤,要是遇上高峰期,那么,公交车都是拥挤不堪。年轻上班族就不说了,挤公交时,老年朋友的身体平衡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碰撞,轻者跌倒重者骨折。因此,为了维护老人健康,确保老人坐公交车安全出行,请老人坐车时注意以下几点。

1、错开高峰期

早上7点-9点、下午16:30-18:30是高峰期,在这个时段乘公交车,老人可能碰上车内拥挤上不了车,车上找不着座位,被挤伤、摔伤造等不必要的意外伤害。因此,老年朋友尽量避免在高峰期间乘坐公交车。

2、上下别慌乱

在公交车站内候车,应提前将免费乘车的老年卡拿出作好乘车准备,没赶上车不要追车。下车时,不要提前起身,等到车到站停稳后再站起来,随其他人身后下车,并提前示意司机不要急于关门启动车辆。

3、坐稳护脊椎

人多车多、交通拥挤,在经过这些路段时,随时可能遇上紧急刹车或加速,身体易失去平衡。因此建议在车上一定要坐稳抓牢。双手一定要紧抓座位的边缘或前一个座椅的把手。汽车颠簸时会把人从座位上颠起来,对老人来说很危险,脊椎骨容易发生压缩导致骨折,双手紧握把手可以减轻冲撞。

4、尽量往前坐

一般而言,公交车司机后面3、4排是较为安全的位置,所以建议老人最好坐在公交车前部。尽量不要选择侧面朝车厢方向的座椅,由于没有扶手,急刹车时很容易扑倒。不要往后坐,因为越靠后的座位颠簸感越明显,尾部颠簸得最厉害。尤其最后一排中间的位置,老年朋友最好绕开,没有任何扶手和着力点,车子拐弯、急刹时容易发生意外。

5、站立脚分开

在公交车上站立时,双脚应该分开一些,两只脚一前一后,可加大支撑面积。而且,身体不要面向车头或车尾,应侧身站立,且双手都要握紧把手。这样的站姿对刹车造成的前后冲力,以及转弯时的左右冲力,都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老人摔倒、扭伤、磕伤。

乘坐公交车出行的人很多,为了避免老人坐公交车出现危险,请首先避开出行高峰期乘车,上车后尽量选择靠前方的坐位。

老人坐公交不要做后面的位置

公交车的尾部是整个车身感觉震动最明显的位置,一个不小心很容易造成伤害。

例如,当公交车以一定速度轧过石块时,车子很容易颠一下,尤其是车的后排座,这种震荡会相对强烈,座位会对人的臀部突然有一个向上的抬举力,甚至使人的臀部离开车座。当臀部再次落在车座上时,会有一个震荡力沿着骨盆、腰椎、胸椎、颈椎向上传导。由于人体腰椎与胸椎交界区比较薄弱,加上骨质疏松的因素,因而很容易受伤。此外,老人若在车上低头打盹,全身肌肉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放松,急刹车时很容易发生“甩辫性损伤”,刹车一瞬间头被甩向前方,停下来后又被甩向后方,颈椎病患者可发生急性颈椎损伤,造成截瘫、偏瘫等严重后果。

因此建议老人:

1、有基础慢性疾病者最好错开公交车客流高峰。

2、乘车时最好有人陪伴,手里拿根拐杖。

3、上车后先扶稳再找座位,以免在汽车开动瞬间产生的同方向惯性下摔倒。

4、侧向座位相对不安全,不要坐。

5、车上不要打盹。

6、到站后要等车停稳了再站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提醒!剖腹产宝宝易患湿肺症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越来越多的孕妈倾向于选择剖腹产这种分娩方式,觉得剖腹产少痛苦,产后身材容易恢复等。那么,提醒!剖腹产宝宝易患湿肺症。赶紧来和看看吧!

剖腹产宝宝易患湿肺症

统计显示,过去五年因患上“湿肺症”而入住深切治疗部的初生婴儿增加一倍,研究结果显示逾七成患者是经剖腹出生,而母亲未经阵痛而剖腹分娩,或过早出生的婴孩均有较高风险患上严重湿肺症,可导致死亡。

据报道,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过去五年患初生儿短暂性气促,又名“湿肺症”而需入住玛丽医院初生婴儿深切治疗部(ICU)的个案增加超过一倍,由2002年的20宗增至去年的43宗。在155名出现严重湿肺症病征的婴儿中,71%是经剖腹生产,以致婴儿不能自行清除肺部积水,其中45%是出现阵痛前剖腹生产,平均约于37周进行剖腹手术。

数据显示,每年因湿肺症入住ICU个案有上升趋势,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名誉临床医学副教授蓝章翔相信,情况与愈来愈多孕妇选择剖腹产子有关。研究中只有一成四婴儿是非医学上需要而剖腹出生,她呼吁准父母应首选经产道自然分娩,避免因喜好、择日子甚或预约床位等外在因素而贸然剖腹。她说,婴儿出生前需要准备一定的时间,让婴孩的肺部有足够条件吸收部分肺内胎水;另外,母体子宫收缩及经阴道出生可助婴孩把肺部积水挤压出肺外。

即使决定剖腹生产,蓝章翔建议在妊娠39周后才进行手术。她指出,大部分35周以上婴儿的肺部发育虽已成熟,但在37周进行剖腹生产仍是太早。

另外,有外国研究称,曾患严重湿肺症的婴儿日后有较高机会患哮喘病等长期呼吸道疾病。

总的来说,顺产的婴儿体质会比剖腹产婴儿的体质好,孕妇可以自然分娩是最好的。如果你对剖腹产的风险有多大等有关孕妇分娩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剖腹产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发现孩子吞食异物,家长应立即这么做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不小心被异物卡住,该怎么办?用手抠出来,还是用力摇晃?这两种方法统统不可取,因为不仅不会取出异物,还可能使异物卡的更牢。事实上,发现孩子吞食异物,家长应立即这么做。

发现孩子吞食异物,家长应立即这么做:

一、如果宝宝吞入的是钉子、假牙、碎玻璃等尖锐的、带钩的异物,很难像一般异物那样顺利排出,必须立即去医院检查处置。有时,患者吞下的异物不大,但是较重,加金戒指等,进入胃内以后因其过重而沉于胃的最低处,无法随胃蠕动进入肠道被排出,时间长了可引起胃粘膜损伤、出血甚至发生穿孔,故吞金者必须及早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将其取出。

二、大多数诸如棋子、硬币、纽扣等异物,都能随胃肠道的蠕动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可多给小儿吃些富含维生素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进消化道的生理性蠕动,加速异物的排出。多数异物在胃肠道里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两三天,每次患儿排便时,家长都应仔细检查。在此期间,患儿一旦出现呕血、腹痛、发烧或排黑色稀便,说明有严重的消化道损伤发生,必须立即去医院治疗。

三、误吞了香烟,误吞了半支以上香烟的话,要设法使其吐出来,否则在30分钟以内会出现恶心、腹痛、唾液增加、腹泻、血压上升、头晕、呼吸加快等,重症者还会出现脉搏紊乱、手足发冷等。

四、糖块、花生误入气道时,糖块、花生、米粒等容易误入气道,有引起支气管炎和气道堵塞的危险。一旦发生,出现呛咳及呼吸困难时,应急送医院。误吞了铅笔芯、火柴等,学习用品的材料,一般都考虑了安全性,所以误吞量少的话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家长发现后也应该及时处理,以免发生什么不测。

如果大人能在孩子被噎到的第一时间为孩子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就能避免不幸的发生!挽救孩子的宝贵生命!如果你对儿童意外窒息有哪些急救方法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玩耍窒息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发现天然气泄漏怎么办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家用的天然气里面都会添加一些特殊的物质,一旦发生泄露,就会伴随着一股刺鼻的气味,一旦问多了便会出现恶心、头晕的感觉。那么发现天然气泄漏怎么办呢?天然气发生泄漏时该怎样处理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可燃气体知识。

天然气泄露后如何应对?

1、立即关闭家里的天然气总闸门。一旦在家里问道了刺鼻的气味怀疑家里天然气出现泄漏时,一定要立即关掉家里控制天然气的总闸,及时的阻止天然气进一步的泄露。如果此时你正在烧饭那么一定要立刻关掉灶具上的明火;如果正在洗澡,那么应该关掉热水器,以免造成火灾。

2、迅速的开门、开窗进行通风。发现天然气出现泄露时,在关掉总闸门之后下一步就是开门、开窗进行通风,使家里的天然气能尽快的散发出去,降低室内的天然气浓度。

3、一旦发生泄漏,家里要避免一切火源。在怀疑天然气出现泄露之后,一定不要再次打开家里的电灯、电话等电器,因为这些动作都有可能产生静电或者火花,天然气一旦接触到火花就可能出现爆炸。

4、迅速撤离,拨打求救电话。家里天然气泄露之后在做好上述几步之后人应该迅速撤离,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且及时的拨打求救电话,请专业的维修工人进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发现一颗位于HR 2562恒星残骸盘中的褐矮星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褐矮星是构成类似恒星,但质量不够大,不足以在核心点燃聚变反应的气态天体。由于这褐矮星非常黯淡,因此要发现它们十分困难。而日前,天文学家发现一颗位于HR2562恒星残骸盘中的褐矮星。

据国外网站报道,近日,天文学家探测到一颗褐矮星环绕HR2562恒星运行,之前研究证实HR2562恒星存在一个残骸盘,最新发现的亚恒星伴星是首次在残骸盘内孔部分观察到褐矮星质量等级的天体。

HR2562恒星距离地球大约110光年,质量比太阳大30%,它存在一个残骸盘——是灰尘和行星形成残留星子构成的环星带,这个残骸盘与主恒星相距38-75个天文单位。

2016年1月和2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奎恩-科诺帕斯基带领一支研究小组使用双子座行星成像仪(GPI)观测HR2562恒星。GPI是一个高对比度成像设备,能够拍摄系外行星整体光谱图像。观测HR2562恒星是“双子座行星成像仪系外行星勘测活动(GPIES)”的一部分,该活动旨在拍摄年轻类木星行星和环绕邻近恒星的残骸盘。

然而,研究人员在搜寻年轻类木星行星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质量更大的亚恒星天体,并且证实这颗褐矮星的质量是木星的15倍,它与主恒星相距20个天文单位,被命名为HR2562B。

与主恒星相距20个天文单位意味着HR2562B位于残骸盘内孔部分,这是发现位于间隙空间的首颗褐矮星。同时,科学家强调称,迄今为止仅观测到少量亚恒星伴星与主恒星保持100个天文单位之内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冥王星的发现

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与海王星比较起来,冥王星发现则显得更加曲折些。因为它是比海王星还要远的一颗行星,它的运行更慢,而且在海王星上看太阳,已不见太阳的圆面,仅呈现一个光亮的点。那么再落到冥王星上的太阳光就更少了,经它反射到达地球的光就更加微乎其微。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冥王星,只像一个

15  等暗星。为了发现冥王星,不少人曾仿效勒维烈和亚当斯的方法,想从天王星和海王星所受的摄动反推它的位置。但是冥王星并不像预计中的那么大,它对天王星、海王星的摄动太小了,很难得到确定的结果。它又比较暗,行动又太慢,要在黄道带上一个一个地检测 15 等的暗星,并发现它们是否移动,即使预告了位置也是不容易做到的,要知道 15 等星的数目比 9 等星至少要多 300 倍。

本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皮克林(1858~1938 年)主张用照相的方法去搜寻这颗遥远的行星,只要隔几天就对同一天区拍照,如有移动位置的天体就会从前后两张底片上找出来。由于预报的未知行星位置很不可靠,所以只能沿黄道带有计划地系统拍照。这个任务交给了年仅 23 岁的汤博,汤博发现每一张底片上总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个星点,要将这些星点逐个核实简直不可能。正巧,这时德国有一家仪器公司发明了“闪视比较仪”,它有两个置片台,放置待比较的两张底片,左右两张底片不能同时在镜头里看到,而是自动控制着按一定频率轮流进入视场。如果在两张底片上没有移动位置的星,两张底片上的星象全同。由于视觉暂留现象,视场里的星象会是稳定的,只要有一个星移动位置,在视场里看就会来回跳动。

汤博利用了这一仪器,他耐心地坐在内视仪前,将底片逐张进行观察。由于一张底片上星象很多,必须分成若干区,每一次只能校核十几个星点,在确认每一个星点都不跳动后才能通过,因为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前功尽弃,使后来的工作变为徒劳。有时他确实发现了跳动太快,就可能是小行星。这项工作既要有耐心,还要有清醒的头脑。直到 1930 年 1 月,他完成了金牛座 40 万颗星的检核工作,仍一无所获。下一个天区是双子座,这里靠近银河,暗星密聚,工作更是异常繁重,他日复一日不间断地工作。 1930 年 2 月 28 日下午 4 时,他发现双子座δ星东有一个跳动的 15 等小星,在相隔六天拍摄的两张底片上只移动了 3 毫米~4 毫米,同预计中的新行星又暗又慢的特点

相符合。他欣喜若狂,但没有立即宣布这个发现。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又连续对该天区拍照,确认这是一个新行星后,才于 3 月 13 日公布于世。这一年他才 24 岁!

冥王星到太阳的距离约 40 天文单位,公转一周需要 247 年,轨道偏心率也较大。从发现到现在的 50 多年里,它才完成公转一周的 1/5。在 1989 年冥王星过近日点时,人们在比较近的地方观测到了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国外科学家发现食品添加剂有防过量饮食的作用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食品添加剂,在经过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后,已经成了很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可是,我们不能因为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就轻易否定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英国科学家称肥胖者食用食品添加剂丙酸盐后,吃自助餐时食量会减少15%。研究人员认为,服用这种添加剂可以防止过量饮食

研究人员发现,常添加于面包和冰沙中的食品添加剂丙酸盐会导致长久的饱腹感,这种丙酸盐可以在肠道消化过程中自然产生。研究人员称,丙酸盐可激发肠道产生可作用于大脑的激素,从而使饱腹感来得更快且持续时间长。

研究人员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过程中,其中一组志愿者服用丙酸盐,而另一组服用等量的天然的多糖木香素作为对比组。实验结果表明,丙酸盐能有效防止饮食过量。除此之外,服用丙酸盐之后,胃和肝脏上的脂肪减少。

研究人员称,丙酸盐可以促进肠道激素的产生从而控制食欲。为有效地减肥,可以在面包和冰沙中人工添加丙酸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四岁以下小孩易误服药物,发现当立即送医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和成人不同,他们喜欢用手、用嘴来感受新奇的东西,加上模仿能力极强,孩子就可能偷偷模仿家长吃药,导致误食。而四岁以下小孩易误服药物发现当立即送医。

对此,专家提醒,误服药物或药物过量极易造成肝肾功能损伤,甚至导致脑病、心肌炎以及多器官的损伤。因此家长一定要合理放置药物,避免让孩子轻易接触到;要树立安全意识,严格遵照医嘱给孩子用药;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药物,一定要及时就医。

4岁以下的小孩最容易误服药物

婴幼儿期的宝宝喜欢去抓捏各种东西,往往拿到东西就放入口中,如果误食药物就会引发中毒事件。另外,有报告显示,8成以上的儿童中毒发生在4岁以下儿童,10岁以上儿童发生率则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3岁前小孩懵懂无知,喜欢去抓捏各种东西,往往拿到东西就放入口中。还有些刚获得语言和行动能力的儿童,对外界的好奇心强,在发现药物后,先做的事情往往是放进嘴里尝,而不是动脑思考,因此也很容易很容易发生意外。

孩子误服药物一定要立即送医

药物中毒分为轻度中毒、重度中毒和慢性中毒三类,其临床特征各不相同,分别为:

1、轻度中毒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兴奋或抑制,容易出现幻想、失去时间和空间感觉。

2、重度中毒者可出现昏迷、呼吸抑制、惊厥、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瞳孔缩小如针尖大小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3、慢性中毒者的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便秘、消瘦、衰老和性功能减退等。

由于误食药物可以给孩子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因此,父母们得知道几招防护知识。

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是立即治疗,否则将失去宝贵的抢救机会。在毒物性质未明时,在家可按以下两步处理:

1、使患儿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将患儿转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

2、催吐。适用于年龄较大、神志清醒和合作的患儿,可用手指、筷子、压舌板等物体刺激咽部引起反射性呕吐。

同时还要时刻观察孩子,如果有诸如呼吸困难、昏迷、抽搐或者严重的咽喉疼痛等表现,需要立即就医。同时将药物包装瓶子剩余药物一起带去医院,以便医生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因此,家长要提高意识,在选购药品或家用化学药品时首选有儿童安全包装的,并且将其放在“高而远”的地方。假如你想了解更多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偷爬楼盗窃坠楼身亡物业负责吗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小偷偷到技能也是多样化,有很多小偷爬楼盗窃,那么小偷爬楼盗窃坠楼了谁来负责?小偷爬楼盗窃坠楼身亡物业负责吗?下面来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小偷爬楼盗窃坠楼身亡物业负责吗?小编总结如下:

小偷的行为侵犯了业主的权益,小偷由于自己的恐慌摔死与业主无关。小编提醒大家尽可能地安装防盗门、窗,最好要使用公安部门批准的生产厂家的正规产品,以免伪劣产品给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应对自己住宅周围的环境进行认真观察,防止因周围环境布局不合理而为犯罪分子提供机会,如楼下有搭建的小屋小棚,或低层住户装有突出防盗网等,这些都易于犯罪分子进行攀登。

在家中尽量不要存放大量的现金,对一些贵重物品要妥善存放,存折也要设置密码,不要和身份证等证件放在一起。最好在一些较贵重的物品上刻上主人的姓名,为犯罪分子销赃制造障碍,为公安机关破案、追赃创造条件。

有条件的市民,可在家里安装防盗报警监控系统。另外,在天气较热的时候,不要贪图一时的凉快而将门户大开,这一点对于住在平房或楼层较低的住户尤其重要。对直通楼顶的通道要予以妥善关闭,以防止犯罪分子从楼顶顺索而下,潜入室内行窃。

以上内容由提供,还望大家采纳。关于小区常见坠楼防护措施有哪些,小编会在下期小区安全小知识讲座中给大家做详细总结,精彩内容大家不要错过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