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球的形状确切的说是(九篇)

浏览

4164

文章

9

篇1:地球的形状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世界大洋决定了地球外貌的主要特征,因为地球外壳的四分之三被厚约4000m的水层包围。世界大洋洋底的地球地貌以海盆、中脊山系、断裂和深水槽为特征。

另外,地球在外形方面是与赤道不对称的,比如地球陆地三分之二在北半球,只有三分之一在南半球,大部分岛屿、洋脊和深海沟等都在北半球。

地球的南极地区有最高的大陆——南极洲,而在地球的北极地区有北冰洋,并且南极洲的面积基本上等于北冰洋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球是什么形状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大洋决定了地球外貌的主要特征,因为地球外壳的3/4被厚约4000m的水层包围。世界大洋洋底的地球地貌以海盆、中脊山系、断裂和深水槽为特征。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另外,地球在外形方面是与赤道不对称的,比如地球陆地2/3在北半球,只有1/3在南半球,大部分岛屿、洋脊和深海沟等都在北半球。地球的南极地区有最高的大陆——南极洲,而在地球的北极地区有北冰洋,并且南极洲的面积基本上等于北冰洋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球是什么形状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赤道向两极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的形状

这个椭球体的半长轴,即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半短轴,即地球的极半径为6356.8千米,扁率约为1/298。

相关资料:

人类进行了很久的探索,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最终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发达的科学手段为地球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通过实测和分析,人们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38公里,极半径为6356.89公里。

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看起来,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因此,地球被叫做“梨形地球”。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球的形状如何?

全文共 209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环顾一下四周,我们就会发现,地球表面并非是平坦的,其形态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来,即使我们将房屋及其他人造的景观排除在外,地球表面仍是凹凸不平的,它的表面布满了高高低低的岩石。

地球给人类的第一印象是:地球上布满了高山峡谷、陡壁悬崖以及深浅不一的沟壑。在科罗拉多、秘鲁、尼泊尔等地,一座座高达数英里的大山耸入云端。由此可见,地球表面的不平坦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有一些地区,如堪萨斯州、乌拉圭、乌克兰等地则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你看不到高山和峡谷。由此可见,地球表面是极不规则的。

如果你是在群山峻岭之中,会看到忽而隆起忽而陷下、起伏不定的奇山怪石,有些山谷和沟壑直上直下的如刀劈斧砍一样。你漫步在地球上,处处都是坎坷不平的,我们也只能说,从平均统计的角度来看,地球是平坦的。

假如你乘坐一叶扁舟漫游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你能看到的是水的汪洋,四周根本见不到陆地。其实水面并非是平如明镜的,处处都涌动着浪花。无风的时候,浪花很小,几乎看不到起伏。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水面是平静的,甚至比地球表面平坦得多。

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地球表面是“平坦的”,既然这种错觉没有给人类带来什么麻烦,又有谁愿意大伤脑筋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呢?

不知各位是否站在山顶鸟瞰过身下的景观,凡是看过的,必然发现山谷的地势比山峰平坦得多,掠过房屋、树林、河流等物你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只是距离越远,看到的景物越发地模糊不清。当我们在空气并非纯净,大地被渺茫雾气笼罩着的时候极目眺望,大地和天空就像是连成了一片。

人们的视线中,天地的连接处称为地平线,该词源于希腊语,意为“边界”。在地表平坦的地方看地平线,它是条直线,人称“水平线”。

假如从某一个方向眺望附近的一座山,我们是无法看到它的另一面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视线不能拐弯。因此,如果我们仰视山顶,只能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而看不到背面山势下滑的一面。这时,你只能看到近处的一条将山体和天空分开的界线。如果你是站在一片平原上,你就会看到遥远的天边一条朦胧的地平线。若想看到近一点的地平线,就要站到山顶上去。

让我们想象一下,我们正站在一艘航行于海上的轮船的甲板上。此时,阳光明媚,万里晴空,海面上风平浪静。因为海上比陆地上的空气纯净得多,所以眺望远方,将发现一条海天仿佛融合的直线——地平线,同时也许看到一座座山峰。

其实,海上是没有山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即海面并非是平面,而是一个曲面。从你在甲板上所处的位置看去,可以看得非常远,直至视线碰到曲面的顶端。如果你再往高处站一站,视野将延伸得更广阔,直至曲面的顶端再次挡住视线。反之,若我们站在低层甲板上,那么,目力所及的范围将会变近。进而,我们站在某一点处向前后左右的四周望去,将在同样的距离上看到形状完全相同的地平线。由此可见,海面不但是曲面状的,而且沿各方向的弯曲程度是一致的,至少在我们视力所及的范围内是如此。

但海面为什么是弯曲的呢?原因在于,海面的形状应与海水下的地表形状吻合。因此,地球自身必然是曲面状的,而且在各个方向上的弯曲程度是一致的,只不过陆地上的起伏更严重而已,并且陆地上的空气更加浑浊。

既然已知地表的形状是曲面,那就有必要搞清曲面的具体类型。若地表在各个方向上的曲度都相同,那么地球的形状一定是个球体。因为,只有球体是各方向上的曲度一致的几何体,只需认真地观察思考一下,就可得出结论:地球是个球体。

各位也许要问,几千年来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利用地平线的研究得出上述结论呢?问题在于,人们把地球表面简单地认为是平面,不给远古的人类带来各种疑问和麻烦。如假设地球是球体,就会引发出我们下面将要看到的许多问题,以至于我们必须深入地研究。

你也许还有疑问:即我们能完全信任我们的眼睛吗?难道仅仅通过对地平线的观测和研究就能断定地球是球体吗?的确,若不对证据仔细地加以推敲,我们就有可能误入歧途,被我们的眼睛所迷惑。

比如,假如你是在海上,正注意观察一艘驶向远方地平线的船只,那么随着它越驶越远,船上的甲板由底层到高层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而只剩下喷烟吐雾的大烟囱。如果这是一艘帆船,你就只能看到它的风帆。直至最后,这艘船将完全消失在视野中。这不仅仅是距离远了看不清楚的原因。你可以借助一架望远镜,把这条船看得更大一些,更靠近我们一些。但上述现象依然存在,驶远的船依然由底到高逐层地消失在视野中。实际上,我们看到的船是由地球曲面的“这一侧”驶向了“另一侧”。

现在人们公认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位提出地球是球体的人,他于公元前 500 年就提出了这一假设。

除上述所说,还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例如,在地球的某些地方可以看到一些星体,而在其他地方就看不到;另外,每当月蚀发生时,地球在月亮上的投影也像球体投影一样是圆形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 384 年列举过一些已发现的证据,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但在一段时间内,他的观点并未被世人所接受。没受过教育的人一直对其观点持怀疑态度。历史发展至今,人类进入了宇宙空间时代,人们通过从人造卫星在太空中拍到的地球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是球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球椭球体的概念,地球的真正形状到底是什么?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椭球体的概念,地球真的就是椭球形吗?科学告诉你,地球的真正形状到底是什么?

地球真的球形吗?可能有些人就是会认为,地球是椭球形,说这样的话那就是抬杠了,椭球型也是属于球形的一种,所以都是一样的。

我们很多人都是见过地球仪的,而很多人也是流传着地球就是椭球型的,但是科学告诉你,地球并不是椭球型的,而有些人会见过下面的这个地球模型,但是这个也是不准确的。

既然是要讲究科学,那么就一定是要严谨的,这个模型只是一个引力模型而已,代表各地的地球地心引力,而由于地球上是有版块运动的。

地球的形状是一直都在变化的,所以也就是绝对不可能就是一个球形或者是椭球型。网友们,你们知道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地球的形状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故乡,是太阳家族中一颗蔚蓝色的行星。你可能了解了一些地球的知识,但我们这里要介绍的内容是把地球作为一个普通的行星,放在行星队伍中进行比较,看看它作为天体的特征。

首先,地球是我们观察天体和认识宇宙的基地,地球的所有物理量都是我们衡量其他行星的尺子。比如,我们说水星公转周期是 88 天,这里所指的“天”就是以地球自转定的天。冥王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是 248 年,这里的年也是以地球公转作为计量单位的。地球的运动被当作天文计时器。

说到地球的形状,你一定很熟悉。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地球形体。要知道,我们人类能看到自己所在星球的全貌,这还是近 30 多年的事。在此之前,人类还处于“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状况。现在不仅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还精确地测出地球形体的基本数据。地球赤道半径平均为 6378.139 公里,极半径平均为 6356.755 公里。两者相差 21 公里,地球的扁率为 1/298.257。也就是说,地球的赤道周长比两极方向的周长要长。同时,两极方向的半径也不是等长的。北极方向比正球体高出 18.9 米,南极方向比正球体凹进 25.8 米。地球的赤道也不是一个正圆,长半径比短半径长 215 米。长轴方向在西经 35 度左右。由此可见,地球的形状不是一个正圆球体,精确地说,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略扁的旋转椭球体。夸大点说,地球的形状类似鸭梨。当然,恐怕凭我们眼睛是看不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卫星的轨道形状与人造地球卫星的什么有关 卫星的轨道形状与人造地球卫星的什么有关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卫星轨道形状人造地球卫星的入轨速度和方向有关。人造地球卫星指的是由人类建造的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主要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天气预报等方面。

人造卫星的介绍

人造地球卫星一般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人造卫星的运动轨道取决于卫星的任务要求,区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轨道。

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快,低轨道和中高轨道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不受领土、领空和地理条件限制,视野广阔。能迅速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换、包括地面信息的转发,也可获取地球的大量遥感信息,一张地球资源卫星图片所遥感的面积可达几万平方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球是什么形状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不是圆的。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地球是个球体,但是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球,赤道周围也因此向外隆起,形成一个“备用轮胎”结构。事实上,地球的极半径是6356.89公里,而赤道半径是6378.38公里。

地球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形状,顾名思义,是“球”形的。不过,对于“球”形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从球形最完美这一概念出发,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到了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也早已提出地球呈现球形的看法。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5艘海船,用3年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从此,人们便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

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应该说是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他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严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25万希腊里(39600公里),与实际长度只差340公里,这在2000多年前实在是了不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7世纪末,人们对地球是正圆球的主张开始有了怀疑。1672年,法国天文学家李希通过测定,发现地球赤道的重力比其他地方都小,提出大地是扁球形的主张。

17世纪末,英国大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形,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1735~1744年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个测量队分别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球体。

本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公里,极半径为6356.76公里,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为40075公里和39941公里。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

看起来,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其实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