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震引发海啸该怎么办(热门20篇)

浏览

3068

文章

20

篇1:地震引发海啸要多久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的成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这三种成因都会引起破坏性的海浪,这种海浪高达每小时700到800千米一小时,几小时就可以穿过大洋,淹没沿海城市轻而易举。那么地震引发海啸要多久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地震纵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要快20~30倍。看距离的远近,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达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比如,日本前几年的海啸是在地震过后1小时以后到达的。需要注意的是地震不是造成海啸的唯一原因。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产生灾难性的海啸,震级则要有7.8级以上。

“地震海啸”发生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长达数百千米,并可达到海底数百千米深处。它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到陆地时会产生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巨大破坏力。毁灭性的地震海啸全世界大约每年发生一次,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海啸破坏性极大。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震引发海啸的原理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有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下降。这时,地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随之抬升和下降,然后就形成海啸。那么地震引发海啸的原理是怎样的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这时候会掀起1米以上甚至几十米不等的“水墙”,并且海啸引起的海浪与普通的海浪不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若冲上陆地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照成严重威胁。

能够引发海啸的地震一般是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震是如何引发海啸的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的内在原因是地壳内部积累的应变能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地球表层的振动。按地震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型。那么地震是如何引发海啸的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地震引发海啸是由于海水的压缩性很小,当受到地震能量的作用,水体只能以同等规模的波动形式把能量传递出去。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浅海,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高会骤然增大,这时可能出现10-20米以上波高的海啸。

在滨海区域,海啸波使海水陡涨,犹如水墙,并伴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农田村庄,然后海水又迅速退去;或先退后涨。这样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2004年12月26日的印尼海底地震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及欧亚大陆板块等三大板块互相碰撞的结果所造成的海啸波,影响到整个印度洋沿海地区目前已造成十五万多人的死亡和数百万人的流离失所。就是一个极能说明问题的例证。

但并非所有的海底地震都会引发海啸,能引发海啸的必须是有垂直运动的逆冲构造型海底地震,而且其震级必须是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为小于20--50公里。据统计,海洋里发生过的大地震能造成海啸的大约只占百分之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震引发海啸的危害有哪些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当发生地震后在海边很容易爆发海啸,地震引起的海啸危害性很大,那么地震引发海啸的危害有哪些?通过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地震海啸破坏力巨大,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产生灾难性的海啸,震级则要有7.8级以上。

“地震海啸”发生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长达数百千米,并可达到海底数百千米深处。它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到陆地时会产生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巨大破坏力。毁灭性的地震海啸全世界大约每年发生一次,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海啸破坏性极大。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震引发的海啸危害还是非常大的,上面对其地震造成的海啸都有详细的讲解,所以说要多关注,多了解海洋灾害小知识,尤其是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等要多加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震引发海啸时有哪些自救常识要掌握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11月22日,凌晨4时59分,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地震。震中位于距离福岛县不远的海洋内,那么地震会引发海啸吗?其实,通地震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当天,日本气象中心的数据显示,海啸引发60厘米高海浪。还好威胁不大。那么地震引发海啸时有哪些自救常识要掌握呢?

地震海啸破坏力巨大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产生灾难性的海啸,震级则要有7.8级以上。

“地震海啸”发生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长达数百千米,并可达到海底数百千米深处。它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到陆地时会产生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巨大破坏力。毁灭性的地震海啸全世界大约每年发生一次,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海啸破坏性极大。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震引发海啸时该怎么办

海啸前的抗灾准备

准备防水急救包:在办公室和家里都准备一个逃生应急包,里边准备水、干粮、急救药品等,放置于随时可以拿到的地方。

准备救生衣和救生圈:沿海地区经常受到海啸袭击的家庭,最好将救生衣和救生圈放在随时可以方便拿到的地区,这样在洪水淹没的时候,可以更容易获救。

制定海啸撤离计划:在海啸频发地区,应定期对家人进行逃生训练。这包括了解海啸预警常识及基本的逃生技巧。考察周围地势,制定疏散路线,确定从家里或者公司最快可以到达的高处地形和高层建筑,以及到达那里的最快路线。应该寻找多个逃生地,因为海啸来临时很可能截断其中一些路线。海啸中的自救常识

提前撤离:沿海地区一般都设有海啸预警中心,在海啸来临前给当地民众发出警报,提醒人们前提撤离。但大多数海啸是突然来临,因此一旦发生地震或是海面出现异常情况,都要立马撤离。如果地震发生时身处海边,应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

因为,当异常出现时已经表示海啸在几分钟内就会到来。我们要争取在当地海啸警报拉响前就已经成功撤到安全地。一些海啸频发的国家,会在海滩边设置海啸逃生路线,因此当我们在海滩边旅行时,要提前了解这一地区的逃生路线。在海啸来临前提前撤离到高处,是避免海啸灾难的最好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地震后多久会引发海啸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的海啸大多是发生在那种深海沟的地带,那里本来地势起伏就很大,水又很深,再发生变化,这种特别长大的波浪就容易形成了。那么地震后多久会引发海啸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地震纵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要快20~30倍。看距离的远近,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达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比如,日本前几年的海啸是在地震过后1小时以后到达的。需要注意的是地震不是造成海啸的唯一原因。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产生灾难性的海啸,震级则要有7.8级以上。

“地震海啸”发生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长达数百千米,并可达到海底数百千米深处。它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到陆地时会产生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巨大破坏力。毁灭性的地震海啸全世界大约每年发生一次,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海啸破坏性极大。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地震后一定引发海啸吗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那么地震后一定引发海啸吗?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地震后是不一定会引发海啸的,地震后是否会引发海啸主要看地震的震源在陆地上还是在海里!一般在内陆地区地震的话是不会影响到海里的,所以不会有海啸,但是如果是在沿海地区或者是海岛上发生地震的话则有可能会引起海啸,如果是在海底发生地震的话,就会引起海啸了,不过也要看地震的级别,一般海底地震超过四级都会引起海啸,只是规模大小的问题!

地震引发海啸原因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这时候会掀起1米以上甚至几十米不等的“水墙”,并且海啸引起的海浪与普通的海浪不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若冲上陆地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照成严重威胁。

能够引发海啸的地震一般是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震引发了海啸应该怎么正确自救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据日本《读卖新闻》11月22日报道,日本气象厅称,当地时间22日清晨5点59分左右,福岛县海域发生了推测震级为里氏7.4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25千米。随后当局对日本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发出海啸警告。目前,当地民众已经向日本内地撤离。很多朋友可能并不知道地震会引发海啸,那么地震引发了海啸应该怎么正确自救呢?

地震为什么会引发海啸

由于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大滑坡、大塌陷等地质构造变化而引起的巨浪所造成的灾害我们称为海啸灾害。破坏性的海啸一般在地震构造运动出现垂直断层,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由于海水的压缩性很小,当受到地震能量的作用,水体只能以同等规模的波动形式把能量传递出去。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浅海,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高会骤然增大,这时可能出现10-20米以上波高的海啸。在滨海区域,海啸波使海水陡涨,犹如水墙,并伴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农田村庄,然后海水又迅速退去;或先退后涨。这样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地震引来海啸的案件

1、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9.3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造成数万人死亡。

2、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海啸来了怎么办

1、感觉强烈地震或长时间的震动时,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

2、若收到海啸警报,应立即离开海岸,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随时掌握信息,未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3、并非所有地震都引起海啸,但任何一种地震都可能引发海啸。不要围观,感受到大地震来临时,尽可能奔向更远更高的地方。

4、通常,岸边的海水异常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正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此时绝不能返回港口,而应驶向深海区域。

5、一旦海啸逼近,浪头袭来时,不要到处乱跑,牢牢抓住能够固定自己的东西,屏住气息,等海浪退去后,再向高处转移。

6、万一不幸被海浪卷入海中,务必保持冷静。海水浮力较大,努力使自己漂浮在海面,尽量使鼻子露在水面或改用嘴呼吸,之后,要马上向岸边移动。

7、观察漂浮物,漂浮物越密集代表离岸越近,漂浮物越稀疏说明离岸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地震引发海啸怎么办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不仅直接会带来灾害,还有可能引发海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震引发海啸怎么办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灾害因素

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

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也越大,可能造成的灾害当然也越大。在震级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震中烈度越高,破坏也就越重。一些震源深度特别浅的地震,即使震级不太大,也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破坏。

场地条件

场地条件主要包括土质、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断裂带通过等。一般来说,土质松软、覆盖土层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断裂带通过,都可能使地震灾害加重。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当尽量避开那些不利地段,选择有利地段。

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

地震,如果发生在没有人烟的高山、沙漠或者海底,即使震级再大,也不会造成伤亡或损失。相反,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在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害。

建筑物的质量

地震时房屋等建筑物的倒塌和严重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之一。房屋等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抗震性能如何,直接影响到受灾的程度,因此,必须作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

地震发生的时间

一般来说,破坏性地震如果发生在夜间,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比白天更大,平均可达3至5倍。唐山地震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地震发生在深夜3点42分,绝大多数人还在室内熟睡。如果这次地震发生在白天,伤亡人数肯定要少得多。有不少人以为,大地震往往发生在夜间,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统计资料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在白天和晚上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别。

对地震的防御状况

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人们对地震有没有防御,防御工作做得好与否将会大大影响到经济损失的大小和人员伤亡的多少。防御工作做得好,就可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的灾害损失。

地震引发海啸怎么办

要引起海啸的地震那么震源一定是在海洋里的,海啸前海水会非常快的退去,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要在海边看热闹,要向身边人发出警告然后迅速撤离到地势比较高并且是远离海边的地方.

地震引发自然灾害洪水

因地震引发的洪水灾害。形成原因主要是地震造成水库大坝或河湖堤防开裂、陷落、垮塌,使水库、河湖溃决;其次是地震引发滑坡、崩塌,进一步摧毁水库大坝、河湖堤防,或者堵塞河道,而后水库、河湖溃决。地震水灾是主要的地震次生灾害,常造成严重的破坏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震怎样引发海啸

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海域今天发生里氏命9.0级地震引发海啸。下面,小编和您一起分享地震引发海啸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1.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日本大地震由于是浅震,震级到达9.0级,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断裂带上,太平洋板块的府冲亚欧板块时,海底隆起,使海底产生巨大移位,高达54米如此大距离的移位落差,引发海啸也是不可避免的。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

2.然而并非所有的地震都会引发海啸,这要看地震的震级、错动方式以及震源深度。一般认为震级要达到里氏6.5级以上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也并不必然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材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能够引起海啸。

地震海啸的产生一般与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有关。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于产生海啸;垂直差异运动越大,相对错动速度越大,则海啸强度越大。

每次发生灾难的时候我们都很心痛,但是天灾人祸是难免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需要了解灾难来时我们的对策。万一海啸真的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相关知识:海啸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地震是海啸的一个天然预警信号。如果听到地震发生的消息,海啸也可能随之而来,此时千万不要在海岸停留。公众可以通过广播或者电视获得更多信息。

另外,如果发现海水异常并且快速后退,可能说明一场海啸已经在来的路上。这个时候,应立即前往地势较高的地方躲避。印度洋海啸之所以导致很多人死亡,是因为他们走下海滩,观察后退的海水。专家们认为,发现海水后退后,人们最多有5分钟时间撤离危险区域。

海啸是一系列海浪,最初的海浪可能并不具有最大的危险性。在最初的海浪抵达海岸之后,海啸的危险性仍会持续几个小时。海啸波列可能以一系列海浪的形式出现,相隔时间在5分钟至1小时之间。在此之前,海水会反复出现后退和向前推进。为了避免成为海啸的牺牲品,人们应一直远离危险区域,直至听到已经安全的消息。

此外,海啸波对海岸上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的破坏力巨大,对沿海的建设和规划,都要做好相关的评估。保护好沿岸的环境,沿岸的红树林、浅滩、绿化带等对海啸波具有衰减作用。海啸波的传播具有一定规律,海啸知识的宣传在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很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地震后引发海啸怎么办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海啸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到陆地时会产生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巨大破坏力。毁灭性的地震海啸全世界大约每年发生一次,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海啸破坏性极大。那么地震后引发海啸怎么办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地震后引发海啸的处理方法:

1、感觉强烈地震或长时间的震动时,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

2、若收到海啸警报,应立即离开海岸,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随时掌握信息,未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3、并非所有地震都引起海啸,但任何一种地震都可能引发海啸。不要围观,感受到大地震来临时,尽可能奔向更远更高的地方。

4、通常,岸边的海水异常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正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此时绝不能返回港口,而应驶向深海区域。

5、一旦海啸逼近,浪头袭来时,不要到处乱跑,牢牢抓住能够固定自己的东西,屏住气息,等海浪退去后,再向高处转移。

6、万一不幸被海浪卷入海中,务必保持冷静。海水浮力较大,努力使自己漂浮在海面,尽量使鼻子露在水面或改用嘴呼吸,之后,要马上向岸边移动。

7、观察漂浮物,漂浮物越密集代表离岸越近,漂浮物越稀疏说明离岸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几级地震可引发海啸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地震原本的破坏力就极强,如果发生海啸将对居住在滨海沿岸的居民更是灾难性的影响。那么几级地震可引发海啸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地震后会引发几次海啸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及般只、废墟等杂物,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那么地震后会引发几次海啸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地震后会一般只引发一次海啸。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这时候会掀起1米以上甚至几十米不等的“水墙”,并且海啸引起的海浪与普通的海浪不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若冲上陆地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照成严重威胁。

能够引发海啸的地震一般是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海啸一般由什么地震引发的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的成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这三种成因都会引起破坏性的海浪,这种海浪高达每小时700到800千米一小时,几小时就可以穿过大洋,淹没沿海城市轻而易举。那么海啸一般由什么地震引发的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这时候会掀起1米以上甚至几十米不等的“水墙”,并且海啸引起的海浪与普通的海浪不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若冲上陆地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照成严重威胁。

能够引发海啸的地震一般是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海底地震怎样引发海啸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海洋地震是指震中位于海洋的地震。海洋地震可造成海底断层,引起海啸,但很多时候并不产生海啸。由于海水不能传播横波,因此海震时在海面上感受到的震动仅是纵波的冲击,当冲击力量大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使船上的人有触礁的感觉,海洋地震会引起哪些灾害呢?大家知道海洋地震总是会引发海啸,破坏性的海啸一般在地震构造运动出现垂直断层,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由于海水的压缩性很小,当受到地震能量的作用,水体只能以同等规模的波动形式把能量传递出去,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海底地震怎样引发海啸吧?

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地震海啸形成机制分两种:“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1、“下降型”海啸是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2、“隆起型”海啸是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当海底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海水受到地震的作用,便很快以波动形式把所得到的能量传播出去。地震产生的这种海水波动,与平常我们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而由地震引起的波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力量非常大。

海啸在外海时一般不被注意,因为那里的水很深,波动起伏很小,但是当它到达岸边浅水处时,相同的震动能量遇到很浅的水,于是水就增加震动的幅度,有时就达几十米高,冲上岸时就像一道立起的水墙,这就是海啸形成的原因。

海啸就如用石头砸水搞出来的水波差不多,但小小的石头是引不起海啸的,只有当大面积水体突然抬升或者下沉,才能引发海啸。能有这等本事的家伙,除了海底地震之外,基本上就是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大面积滑坡了。

这些过程释放的能量都是非常惊人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地震都会引起海啸。以海底地震而言,有些地震是由板块水平滑移断裂造成的。这种地震并未造成起始的水体抬升,就不会引起海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地震引发海啸的条件是什么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产生灾难性的海啸,震级则要有7.8级以上。“地震海啸”发生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长达数百千米,并可达到海底数百千米深处。它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到陆地时会产生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巨大破坏力。毁灭性的地震海啸全世界大约每年发生一次,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海啸破坏性极大。

今天小编对地震引发海啸的条件是什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强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地震引发海啸时怎么办

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本来就已经很可怕,可是更可怕的是地震可能还会引发海啸!今天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有关地震常识,以免意外时知道如何自救防护。

地面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自救

90%的死亡人员都是在逃出门口时因墙壁倒塌,重物坠落致死的。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唐山群众总结亲身经历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躲避的办法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就近躲避,保护头部,还要保护自己的呼吸系统,这样就可以得到生的希望。

人们发现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常常是人们得以幸存的安全地点。所以,在室内应选择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点避震,如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墙根、墙角等处,还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地震来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家人的安全,但在平均十几秒钟的地震过程中,四处乱跑,试图抢救家人的想法,只能是既牺牲自己,又救不了家人。

海啸自救方法

一、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二、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三、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四、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地震海啸前的抗灾准备

准备防水急救包:在办公室和家里都准备一个逃生应急包,里边准备水、干粮、急救药品等,放置于随时可以拿到的地方。

准备救生衣和救生圈:沿海地区经常受到海啸袭击的家庭,最好将救生衣和救生圈放在随时可以方便拿到的地区,这样在洪水淹没的时候,可以更容易获救。

制定海啸撤离计划:在海啸频发地区,应定期对家人进行逃生训练。这包括了解海啸预警常识及基本的逃生技巧。考察周围地势,制定疏散路线,确定从家里或者公司最快可以到达的高处地形和高层建筑,以及到达那里的最快路线。应该寻找多个逃生地,因为海啸来临时很可能截断其中一些路线。

了解基本的地震海啸征兆

1. 在沿海地区,地震是海啸的最明显征兆,地面强烈震动并发出隆隆声,都预示着海啸可能袭击。

2. 大海突然退潮,并退离到离海岸较远的地方,裸露出大面积沙滩,这常常是海啸来临的前兆。

3. 海上出现泡沫。

4. 海水突然变热。

5. 海上发出类似于喷气式飞机或列车行驶的声音。

6. 动物行为反常,包括:深海鱼浮到海滩,地面上的动物逃往高地、恐惧海岸、聚集成群、或进入建筑物中。

7. 当地政府发布的海啸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海啸会引发地震吗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那么海啸会引发地震吗?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海啸有可能会引发地震,海啸的危害有:

在一次的震动之后,震荡波通常也会在海面上不断的扩大范围,传播到更加遥远的距离,海啸的波长也比海洋最大深度更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损失很小能量。

因此海啸也会在海平面竖起水墙,其中也蕴含着极大的能量,排山倒海而来,犹如死亡的波浪,地球的终极毁灭者,刹那间就可以让万物毁灭,海啸还会带来数吨的岩石以及船只,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地势低洼质地被吞噬。

海啸也能迅猛的袭击城市和村庄,瞬间可以把人和建筑物吞噬,被震塌的建筑物通常也在狂涛的席卷一空。海啸可以造成大量的人畜死亡,尸体不及时清理还会引发病菌,容易产生瘟疫,对人类和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地震引发海啸的危害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产生灾难性的海啸,震级则要有7.8级以上。“地震海啸”发生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长达数百千米,并可达到海底数百千米深处。它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到陆地时会产生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巨大破坏力。毁灭性的地震海啸全世界大约每年发生一次,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海啸破坏性极大。

1.1960年5月21日下午3时,智利发生9.5级地震。引起了巨大的海啸,智利沿海建筑物大部分被海浪卷走,破坏房屋16万栋。海啸波海浪还以每小时600公里~700公里的速度扫过太平洋,到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列岛波高仍有6到8米,最高8.1米。

2.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去年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巨大海啸,已经吞噬了15万多人的生命,让人类再次感到海啸的恐怖。

3.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亡,而且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使得日本福岛县成为一座死城。

今天小编对地震引发海啸的危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强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地震引发海啸需要哪些条件才行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4日凌晨12点,新西兰南岛中部发生7.5级地震,目前造成2人死亡,此次地震还引发海啸。新西兰民防局发出海啸预警,提醒市民谨防地震再次发生。那么地震引发海啸需要哪些条件才行呢?

1、地震的“弹性”能量足够强

两个决定因素:地震强度大,也就是震级足够高。地震发生的深度足够浅,比如2011东日本海啸,震源深度仅为10Km。

2、震中上的海水足够深

因为被“弹开”的海水从表面到海底整体振动,所以水深越深,具有的势能越强,海啸能量也就越强。

造成海啸的直接原因是地震的震源机制造成了海底竖直方向的位移。

而震源机制大体分为三种:正断层(normal)、逆断层(reverse)和走滑断层(strike-slip)。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产生灾难性的海啸,震级则要有7.8级以上。“地震海啸”发生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长达数百千米,并可达到海底数百千米深处。

地震为什么总是在半夜发生

地震在白天和晚上均有发生,只是每当地震发生在夜间时,人们可能因为害怕、紧张等情绪的原因,其关注度比白天地震时高许多。根据统计数据表明,新疆白天及晚上地震的次数比较平均。

地震其实随时都会发生,而事实上多发生在夜间,是因为受外因——太阳和月球引力的结果。我们知道,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可引起海水在一天里2次涨落。同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议会引起地壳的“潮汐”现象,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察觉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