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夏侯惇在魏国地位【优秀4篇】

新职业层出不穷,老职业越老越吃香。夏侯惇在魏国地位?哪些职业社会地位高?排行榜名单前十的是那也职业?小编整理了中国社会地位高的职业排名,欢迎阅读!

浏览

5792

文章

4

篇1:夏侯惇为什么是曹魏第一猛将?夏侯惇在曹魏真实地位是怎样的?

全文共 1965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曹魏的将领远不如蜀汉的出名,只有夏侯惇的地位和名声都比较高,而夏侯惇还被称为曹魏第一猛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夏侯惇是曹魏开国功臣,也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之一,据说曹操和夏侯惇的关系如同亲兄弟,两人之间能够不设防备。要说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也是非常受人尊敬,而且老百姓也非常爱戴夏侯惇,因为当时夏侯惇还为百姓修水利、去灾害,总之就是一位形象非常好没什么黑点的人物。

在名将辈出的三国时期,夏侯惇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甚至还有被俘虏的不佳记录,为何会成为最受曹操倚重的曹魏第一大将?仅从战绩来看,夏侯惇在三国的名将中似乎并不瞩目。他最著名的事迹当属《三国演义》所杜撰的“拔矢啖睛”,以及正史所载的被吕布部将挟持为人质事件。很多人便会据此认为,夏侯惇只是一位有勇无谋的莽夫。

《军师联盟》中的夏侯淳但在正史中,夏侯惇则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绝非“肉票将军”或“独目将军”这类片面评价可以概括。他的这一地位在当时也从未有人质疑。仅从以下记录中,便可看出曹操对他的倚重和信任:

公元190年,关东各路诸侯建立讨董联军,曹操成为奋武将军,夏侯惇就是他麾下的司马。这个地位是高于曹仁和夏侯渊的“别部司马”之职,并随曹操一同前往扬州募兵。

公元193年,曹操征讨徐州的陶谦时,命夏侯惇镇守后方。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时,让担任河南尹的夏侯惇镇守后方。

公元216年,曹操征讨孙权归来后,命夏侯惇督二十六军负责防卫孙权。

此外,夏侯惇可与曹操同车出行,并有自由出入曹操卧室的特权,更是曹操部下中唯一领受东汉官职前将军的人者。这样的恩宠在曹魏诸将中无人可比。曹丕将也他封为大将军,正是对其最高地位的肯定。

《三国志》中的夏侯淳形象我们知道,战功并非评价历史人物地位高低的唯一依据。以我们熟知的共和国十大元帅而论,彭德怀和林彪的战功显然要高于朱德。但是朱德却领衔十大元帅之首,并被印在旧版100元人民币上,其历史地位显然高于彭、林二人。原因无他,正因为朱德是解放军、共和国以及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有着无人能及的资历和威望,长期以来均是统率军队的二号人物,其功绩远非几场战斗可比。

夏侯惇成为曹魏第一大将的原因,正与朱德高居十大元帅之首的原因十分相似。他是曹魏政权和曹魏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夏侯惇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也可与朱德在共和国的地位相比。

印有朱德头像的100元第四套人民币总体来说,夏侯惇能成为第一大将的原因包括:在曹魏诸将中资历最老,与曹操的关系最为亲密。夏侯惇本人是曹操的从兄弟,夏侯氏和曹氏的军队则堪称曹操的嫡系部队,与其他军队有着本质区别。因此,《三国志》才会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将领单独归类至《诸夏侯曹传》部分,而夏侯惇的传记顺序也位列所有人之首。

作为夏侯氏的族长,夏侯惇的地位也高于战功更多的夏侯渊。以至于在介绍夏侯渊时还要加一句“惇族弟也”。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夏侯淳夏侯惇是曹魏军队的缔造者之一。他一生统军,为稳固后方起到了重要作用。曹操为讨伐董卓起兵时,与夏侯惇一同前往扬州募兵。此后曹操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夏侯惇始终是他最信赖的人。当曹操在前线统兵作战时,夏侯惇则长期负责守护后方的重任,这足以证明他在内政和后勤方面的才能。

此外,夏侯惇甚至还曾卓有成效地主持了经济建设工作。在曹操的三个主要用兵方向——扬州、关中和荆州中,以扬州方向任务最为重要。负责管理这一方向的恰恰是夏侯惇。他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曹操大军在前线的物资供给。在非战时,则需要为日后可能爆发的战争,储备充沛的后勤物资。

曹操一系列外战的背后都是夏侯淳的鼎力支持另外,在至关重要的官渡之战中,身为河南尹的夏侯惇虽然没有参加,但仍然完成了防备关中诸侯、巩固后方的重要任务。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夏侯惇对官渡之战胜利的贡献,并不会亚于留守许都的荀彧。夏侯惇对曹操十分忠诚,且有尊师重道、清廉不贪和乐善好施的优秀品质。夏侯惇的谥号“忠侯”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他的忠心。他虽然常年身居高位,但为人简朴、毫无贪欲,有了钱财就分给他人。这样的品质想必也是得到曹操重视的原因之一。

夏侯淳没有本事是不可能被曹操“唯才是举”的至于战功不足和被俘虏的黑历史,也并不会对夏侯惇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产生太多负面影响。在夏侯惇已经一目失明的情况下,作为他的领导,曹操想必也不会愿意让自己信任的心腹冒着再瞎一目的风险去领兵冲锋陷阵。

从夏侯惇所得到的封赏,以及曹操“唯才是举”的风格来看,一个平庸之辈是绝不可能受到曹操如此信赖的。他的功绩虽然不显露,但对曹魏政权的意义同样重大。最后,汉末到三国时代的名将被俘之事本就常见。关羽、吕布、太史慈、张辽、张郃、黄忠、庞德、姜维等人都曾当过俘虏,其中一些人在被俘之后甚至还转投阵营。总之,夏侯惇的历史功绩与他的历史评价应该说是大致相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在曹操心中,曹仁和夏侯惇谁的地位更高?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汉末三国时,以曹操为代表的曹家,与夏侯家可以说是关系匪浅,虽然还不足以完全证明,曹操父亲本姓夏侯,但是在民间却是一直都这样认为的,加上两家来往的确十分密切,让人很容易就相信。而在曹魏阵营,曹仁和夏侯惇都是最早跟随曹操的武将,两个人也都是曹魏名将,或许还是兄弟,那么,在曹操心中,他更喜欢这两个人中的哪一位呢?

曹操早年为骑都尉时,曾带兵参与平定黄巾之乱,当时他帐下的兵士是朝廷的人马,曹操有指挥权,而没有所有权,曹操因功升为济南相后,也就和这支部队没有了联系。曹操真正有属于自己的部队是在刺杀董卓失败后逃回老家招募的义兵,那才是曹操的起家之本。

有兵就要有将,最先投奔曹操的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和曹洪四人,这四人虽然两个姓夏侯两个姓曹,但都是曹操的兄弟。众所周知,曹操老爹原本姓夏侯,却跑去给太监曹腾当儿子,改姓了曹,所以曹操也跟着姓曹。

所以从血缘上说,曹操和夏侯兄弟更亲,但从名义上说,曹操与曹仁兄弟更亲。

夏侯惇和曹仁分别是夏侯家和曹家的代表人物,都是曹操倚重的人物。曹操最先重用夏侯惇,令其独当一面,但夏侯惇的统兵作战能力实在是弱得惊人,先是把曹操的大后方濮阳给弄丢了,自己还被吕布劫为人质,丢脸丢大了,被解救后,夏侯惇带兵找吕布报仇,结果又被高顺、张辽狠狠地揍了一顿。

夏侯惇这些学乖了,吕布这帮人惹不起,柿子要见软的捏,转而跑去欺负逃到新野的刘备,两个人争夺谁才是正宗的屡战屡败之将,最后夏侯惇胜出,中了刘备的埋伏,大败而回。

终于,夏侯惇觉悟了,武将这个工作实在不适合自己,还是改行到后方去吧,在新的岗位上,夏侯惇发光发热,筑坡塘,兴水利,发展农业,干得有声有色,为曹操东征西讨保障了后勤供应。

反观曹仁,绝对是曹操帐下第一大将,没错,比张辽还要厉害。

曹仁最出彩的时候是在赤壁战败后守南郡,当时的人都认为北军在荆州大势已去,周瑜更是觉得取南郡如探囊取物,结果曹仁硬是在南郡和周瑜僵持了一年多,这为曹操大军恢复元气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曹仁再一次出彩是在樊城对抗关羽,数千人的兵力硬是将关羽挡在城外,即便是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情况下,曹仁的樊城已然巍然不动。曹仁作为南线的总指挥,只有西线的夏侯渊可以相媲美,但夏侯渊定军山一败,声威大挫,已然不及曹仁了。

论军功和实力,曹仁远胜于夏侯惇,按理说曹操更喜欢曹仁才对,其实不然,曹操死后,曹丕篡汉为帝,封夏侯惇为大将军,曹仁为车骑将军。

这样的任命,不得不说有曹操生前的意思,从中也可以看出,无论曹仁多么居功至伟,在曹操的心目中,还是夏侯惇更为重要。很多时候,封什么官,很能说明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曹魏第一大将到底是谁?夏侯惇功绩平平为什么地位却很高?

全文共 1399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曹魏武将的综合实力是要完爆蜀汉和东吴的,只是在三国演义当中,蜀汉的武将充当了主角的身份,而曹魏又一直被放在反派的位置上,所以看起来曹魏似乎不如蜀汉。曹魏大将几乎都是曹操的宗亲,曹氏和夏侯氏原本就是一家,那曹魏的第一大将到底是谁呢?按照功绩来说曹仁地位无人能够撼动,不过要说地位最高的恐怕还是夏侯惇,为什么夏侯惇功绩平平,在将领中却是地位最高的人呢?因为夏侯惇其他方面实在太过突出了。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群雄逐鹿中原,不仅文臣谋士成为各个诸侯争取和重用的对象,对于武将来说,也迎来了展示自己的大舞台。就魏蜀吴三国的武将来说,有人认为“吴首将周瑜,蜀首将关羽”,也即周瑜是东吴的第一大将,关羽是蜀汉的第一大将。对于这一说法来说,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就东吴来说,周瑜是第一任大都督,在赤壁之战中战胜了强大的曹操。而就蜀汉来说,关羽在地位上力压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武将,长期镇守荆州这一兵家必争之地。那么,问题来了,“吴首将周瑜,蜀首将关羽”,你觉得曹魏的首将是谁?

首先,在笔者看来,对于曹魏阵营中的首将,不是司马懿、曹仁,也不是张辽、张郃,而是夏侯惇这位大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夏侯惇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族兄。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夏侯惇出生于世家大族,而且和曹操之间存在非常亲密的关系。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随曹操征讨,担任裨将。由此,在曹操的手下中,夏侯惇的资历十分深厚。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蜀汉和东吴这两大势力中,关羽、周瑜也是很早就跟随各自的主公了。

曹操建立势力后,派夏侯惇屯白马,不久又升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据《史记·魏世家》记载,秦拔魏二十郡,以为秦东郡;秦在西,故此称东。辖境在今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之间。由此,对于东郡来说,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因为地盘有限,所以东郡对于自己来说可谓不容有失。而曹操当时能够让夏侯惇镇守这个地方,足以发现曹操对于夏侯惇的信任。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刘备西取益州的时候,也是将荆州交给关羽这位心腹将领来镇守。

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和吕布逐鹿中原的时候,夏侯惇与荀彧、程昱力保三城,反攻吕布时却被流矢射伤左目,败北而回,从此被人称为“盲夏侯”。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县,夏侯惇转任河南尹。自此之后,夏侯惇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比如刘备投奔刘表,驻扎新野后,也曾和夏侯惇交过手。当然,作为一位镇守曹魏后方的将领,夏侯惇放弃了战场立功的机会,却换来了曹魏后方的平稳。

最后,在曹魏阵营,夏侯惇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将军几乎是武将的最高官职了,而夏侯惇能在曹魏担任大将军这一官职,也是支持其是“曹魏首将”的重要理由。比如在东吴,担任大都督的周瑜,就是东吴武将之首。青龙元年(233年),魏明帝曹叡在位时,夏侯惇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这也是曹魏其他将领难以享受到的待遇。除了一路跟随曹操打下了魏国的江山,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并且这位名将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在夏侯惇去世后,他的儿子基本上都被魏国封为关内侯,而他的次子夏侯楙,娶曹操之女清河公主为妻,和魏文帝曹丕拥有深厚的交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夏侯惇没有战功为什么地位反而很高?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夏侯淳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真的很有个性的,给人感觉就是武力值高强啊,但但是还是有点有勇无谋的感觉,就是智力比较的少一点,但是武功却十分的高强,最近很多网友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夏侯淳其实好像并没有什么战功啊,但是在魏国的地位反而更很高,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夏侯惇的先祖是夏侯婴,夏侯惇是夏侯渊的族兄,夏侯渊跟曹操是连襟。夏侯惇在曹操起兵讨伐黄巾军的时候以裨将的身份就跟随曹操了。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废黜了汉少帝,改立汉献帝,关东各路组成讨董联军,曹操担任奋武将军,夏侯惇担任别部司马,跟着曹操到扬州去招兵,之后担任东郡太守。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因为曹嵩在徐州被杀害,所以率军征讨陶谦,张邈与陈宫迎吕布入兖州。此时夏侯惇守濮阳,而吕布在攻打鄄城,而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所以夏侯惇率军前往救援。

与吕布军刚好碰到,两军就打了一仗,吕布撤退,改打濮阳,获得了夏侯惇的物资。吕布还派人向夏侯惇投降,趁夏侯惇不备把夏侯惇给劫持了,向曹军索要物资,曹军大乱。

夏侯惇的部将韩浩指挥曹军,按兵不动,这才将曹军稳定下来,并且声称依国法,不需要考虑夏侯惇的安全,假装要发兵攻击吕布军。那些人看劫持夏侯惇也没啥用了,就把夏侯惇给放了,曹操听说这个事情之后,就把韩浩说的定为法令。

夏侯惇与荀彧,程昱最后保下了范县,东阿,甄城三座城池,但是夏侯惇追击吕布的时候战败,而且还伤了眼睛,所以也叫做“盲夏侯”,但夏侯惇和孙策一样,也很看重自己的外表,所以每次照镜子的时候,都会气得要死。

当时各种天灭,粮食缺少,夏侯惇就断水围成一个稻田,带领士兵们种植水稻,解决了一些粮食的问题。

建安三年,吕布派高顺攻击刘备,曹操派夏侯惇去支援刘备,但是战败。

建安七年,刘表派刘备进攻曹军,曹操命夏侯惇去抵御,两军对峙于博望坡,刘备烧营伪退,夏侯惇不听李典的劝告,率军追击,最后中了刘备的埋伏,幸好有李典的救援。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命夏侯惇督二十六军。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位,夏侯惇封为大将军,但没多久也病逝了,曹丕穿上素服到邺城东门为夏侯惇发丧。

可以看出夏侯惇打仗确实不行,但之所以遇到这么高的礼遇。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曹操出身夏侯家,也就是说曹操与夏侯惇与夏侯渊相当于兄弟的关系,而且夏侯兄弟很早就跟随曹操了,所以曹操就特别的器重夏侯兄弟,地位自然很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