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726

文章

1000

篇1:大庸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大庸革命烈士陵园为永定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庸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崇文办事处禾家山社区回龙观。

1985年3月,为了纪念大庸县在新中国成立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牺牲的英烈,大庸县政府决定在城东回龙观顶修建大庸革命烈士陵园。从1986年9月动工修建至1999年底,先后建成烈士纪念塔,三台回廊、四个憩亭、一公里简易公路、安装水电设施,陵园大门、陈列室、三处公厕,856.43 米围墙,700米环山游道,办公和职工宿舍以及绿化等。

烈士主塔方柱形由三台回廊、两层塔座和主塔五级组成。塔高23米,两台塔高6.1米,正面宽6米,侧面宽5.5米,塔尖用镁铅合金铸造一个象征手屋钢枪的立体图形。主塔正面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亲笔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金光闪闪大字。背面雕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九个刚劲雄浑的划书大字。主塔下第一层塔座横嵌萧克将军手书“革命烈士永生不朽”八个镀金大字,其它三面为红军在鸡公垭战斗、解放大庸欢庆场面以及建设社会主义30多年来成就的浮雕。主塔屹立在山顶,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壮观。主塔正面左侧是一个大憩亭,用3块大青石刻写1662 名烈士姓名。主塔后面建小憩亭,用一块大青石刻捐款资助修建的80个单位476人姓名。主塔建成后,1987年将解放大庸牺牲的9个烈士的骨灰盒、墓碑分棺安葬在烈士陵园内。1988年4月增建两个四角亭,1989 年10月在主塔侧建一条长65米,宽2.4米,157步的青石板踏步,1992年7月在主塔正面建第二条长120米,宽6米,320步用青石块加工的踏步,同时修建烈士陵园大门,石牌坊,盖黄硫璃瓦,大门正中刻有萧克将军手书“烈士陵园”四个大字。1999年4月建陈列室和六角亭,700米环山游道,856.43米围墙。通过绿化,整个陵园四季长青,景色宜人。

大庸革命烈士陵园于1999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被省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省民政厅批准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别山烈士纪念园位于六安市中心九墩塘畔,原名“皖西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是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民政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由市政府投资5500万元对园区进行了全面整修,占地面积85亩,四面环水,由4座桥梁与闹市连接。步入纪念园,犹如走进生态园,雪松傲立,翠柏长青,鲜花盛开,四季如春。烈士塔、许继慎将军塑像、主体雕塑、纪念石刻等纪念设施掩映其中,浩气凛然,雄伟壮观。悼念广场和护花墙宽敞、连贯,错落有致。整个园区既是瞻仰先烈、启迪后人的传统教育基地,又是思想和艺术相结合的人文景观,是人们学习、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纪念园东北区域,是由原皖西烈士陵园的将军馆、陈列馆拆并重建的新馆,庄重典雅,与周围的绿树、碧水、建筑物浑然和谐,是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的集“生态化、园林化、景观化、人文化”为一体的“城市名片”重要组成部分。纪念馆建设投资600多万元,于2006年元月21日落成开放。馆内以大别山叙事说人为主,分“辉煌历史、将军摇篮、浩气长存、红韵流长”4大版块和“名人荟萃、星火燎原、红旗飘扬、抗日烽火、千里跃进、将军风采、浩气长存、红韵流长”8个单元。采用沙盘、文物、雕塑、图片、油画、文字、场景等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展示大别山区特别是皖西地区优秀儿女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一层陈展以大别山地区党史、军史内容为主,分别展出有董必武、许继慎、徐向前、郭述申、李先念、高敬亭等15位名人事迹和从大别山走出的341位将军名录。二层陈展以皖西地区107位著名烈士事迹和中央领导关怀下的六安市巨大变化为主,以及30册烈士英名录档案、近千件烈士遗物。同时展出的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将军墨宝、著名烈士诗抄、国际友人赠言,以及“淠史杭工程”、“六安新貌”等皖西人民战天斗地的丰功伟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海区大沥镇大沥公园内,碑高9米,平台长为4.5米,宽为5.5米,四周用水泥六角形阶砖铺砌,并设有栏杆,是南海人民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在当年掩埋先烈的地方兴建的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由原广东省副省长,1929年任中共南海县委书记的林锵云同志题写。1958年8月由南海县人民政府树立。

1927年春夏间,适值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之北阀战争发展到紧要关头,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指使下,4月12日于上海举行-政变。随之广东的国民党反动派亦相继进行所谓“四.一五”清党运动,实施残酷野蛮的-政策,其时中共南海县委陈道周、周侠生等同志领导下蓬勃开展的工农运动至此遂遭受挫折,李羽吉、黄苏等二十多人为县内反动派逮捕杀害,各村农会备受摧残,革命活动乃由公开转入秘密。尽管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活动进行疯狂和残酷的镇压,然而忠诚于人民革命事业的革命志士在敌人面前视死如归,充分显示出不畏-的崇高气节。

同年12月12日,为配合广州起义,中共南海县委书记陈道周率领南海农民赤卫军第一团二百余人攻占了大沥圩。13日下午,赤卫军遭到反动民团武装二千余人的包围袭击。赤卫军虽经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至14日,除少部分人员突围外,包括县委书陈道周、赤卫军一团团长周侠生等在内的104名赤卫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在南海地方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极为悲壮的一页。

为更好地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纪念碑旁还建立了一座革命文物陈列馆,建筑面积为65平方米,纪念馆内设《大沥革命烈士事迹展览》,展览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二部分:浴血奋战,豪气长存;第三部分:前赴后继,迎接曙光。展览通过24件珍贵的革命文物,系统地介绍了南海大沥人民的光荣革命斗争历史。今天纪念碑和陈列馆所在地已辟为一座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大沥人民公园。每年清明举办祭祀仪式,曾与省政府、佛山市政府、南海区政府、大沥镇政府联合举办纪念广州起义周年悼念活动,各单位、各中小学校经常组织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十多年来,每年清明节和纪念日,前来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的人民群众络绎不绝。这里已成为南海及附近地区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南海地方革命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该碑于1994年公布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 址:佛山市南海区大沥的大沥公园内

联系电话: 0757—85557968

邮 编: 528231

开放时间:全日开放

门 票:免费开放

乘车线路:佛208路、佛222路、佛256路、佛233路;

镇巴:沥02路、沥04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万州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万州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万州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从大革命时期开始,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5000多名万州英雄儿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光辉业绩,既是万州革命历史的佐证,也是烈士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为褒扬先烈,教育群众,1994年,经原万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将三峡库区淹没线下近千个烈士纪念标志,统一迁建到万州主城区风景秀丽的太白岩下,建成万州革命烈士陵园,并于2002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烈士陵园占地41亩,园内绿树成荫,苍松翠柏,交通便利,有大型停车场、接待中心等,各种配套设施完善,主要景点有纪念碑(亭)、烈士墓雕、烈士事迹陈列馆、大型英烈群雕、柱雕、烈士英名墙、瞻仰广场等。万州革命烈士陵园2001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重庆市委、市政府纳入全市六大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09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2月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2011年5月被重庆市纪委命名为“市级廉政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6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系统“优质服务品牌”荣誉称号。现为渝东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宽、最具特色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及廉政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上海市龙华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市龙华烈士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包括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三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社会各界祭扫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龙华烈士陵园占地285亩,建有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安葬着1100余名烈士)、遗址区、碑林区等八大功能区。烈士纪念堂内安放着500多名烈士骨灰。园内建有无名烈士(长明火)等十组大型室外雕塑。

龙华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展厅5000平方米,布置了《丹心碧血为人民》的主题展,陈列和展出了上海地区自1840年以来为中国的独立、自由、解放和革命事业而献身的235名革命先烈、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还设有多功能厅和临时展厅。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并为青少年举行18岁成人仪式、入团(队)仪式等免费提供整套服务。

地址:徐汇区龙华西路180号

邮编:200232

电话:021-64683059

传真:021-64382775

开放时间:9:00~15:30

公共交通:公交104、44、41、87、73、932、933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梧风洞红军三百烈士纪念地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风洞红军三百烈士纪念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德兴梧风洞死难烈士纪念碑位于风景秀丽的梧风洞跑马坪。1934年红十军团在军政委主席方志敏、军团长刘畴西、参谋长粟裕和政治部主任刘英率领下,挺进皖南,北上抗日。当时国民党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纠集重兵竭力围截红军北上。1935年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被迫回师赣东北苏区休整,又在怀玉山遭遇重围;300名突围出来的在梧风洞疗伤的伤病员在清明节遭遇国民党四十三师疯狂“围剿”,全部惨遭杀害。为了纪念死难的烈士,1987年,在跑马坪山上一山清水秀之地,建起一座“桐风洞红军死难烈士纪念碑”,背面镌刻方志纯为纪念红军指战员在梧风洞殉难50周年题写的“笔架山高,马溪水长;遇难烈士,万古流芳”。

梧风洞红军三百烈士纪念地(含纪念亭、纪念碑、邵伯平烈士墓、跑马坪)位于德兴市花桥镇梧风洞林场,建于1986年8月,纪念亭占地面积187.5平方米,建筑面积37.4平方米,亭高7.5米。纪念亭呈八边形,造型庄重古朴,亭内正中耸立一大理石碑。石碑正面雕刻:“乌风洞红军死难地纪念碑”。石碑背面有原江西省省长方志纯1986年8月题词“纪念红军指战员在乌风洞殉难五十周年,笔架山高,马溪水长,遇难烈士,万古流芳”。1960年,德兴县人民委员会在梧风洞修建邵伯平烈士墓,碑文由时任江西省省长邵式平题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王孝锡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1225 字

+ 加入清单

王孝锡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孝锡烈士纪念馆位于古豳文化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东面,占地110平方米,以时间为序,共分为九大板块,展出了王孝锡烈士早期革命活动期间的图片、图书、遗物百余件。

王孝锡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早期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也是甘肃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王孝锡在甘肃早期的革命活动中,他曾借助国民党西北特派员等多重身份进行地下革命斗争活动,宣传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为陕甘两省早期的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创建了甘肃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彬宁支部以及甘肃省第一个革命青年组织—青年社。

2010年,县委、县政府在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古豳文化旅游区的同时,以充实景区红色文化内涵,弘扬革命精神,继承烈士遗志,开展红色教育为目的,筹建了王孝锡烈士纪念馆,纪念馆的建成,填补了我县红色旅游景点的空白,也是我市红色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景点之一,纪念馆先后被评为甘肃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庆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庆阳市廉政教育基地。

王孝锡生平

王孝锡,1903年出生于甘肃省宁县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国立西北大学,并结识了魏野畴等共产党人。1925年,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对陕西军阀吴新田统治和五卅运动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3月,为了恢复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工作,当时在冯玉祥部队工作的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刘伯坚、邓小平推荐王孝锡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兰州开展工作。到达兰州后,王孝锡首先整顿了国民党甘肃省党部,之后担任青年部长,加强省党部的进步力量,并建立了中共兰州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他还担任了甘肃省督办公署政治部主任、甘肃政治委员会会长及第二军事政治学校政治处处长等职,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王孝锡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回到家乡宁县坚持斗争。在他领导下,成立了中共彬(陕西彬县)宁(甘肃宁县)支部,王孝锡任支部书记。不久,又扩大成立了中共太昌区委,下辖宁县、长武、泾川三个支部。八七会议以后,他热情赞扬八七会议后出现的革命形势,并按照党组织的要求,以行医为掩护,深入陕甘交界的十多个县的农村进行调查,分析当地农村的阶级状况、政治地位及对革命的态度,并开始秘密筹划、组织农民进行暴-动,建立革命政权的斗争。

王孝锡的革命活动,使得反动当局惊恐不已。1928年11月26日,王孝锡被国民党陕甘青“剿匪”总司令部逮捕。在狱中,面对一次次的酷刑审讯,他以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进行了顽强不屈斗争,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并写下了“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的豪迈诗句。

1928年12月30日,敌人将王孝锡押往刑场。通往刑场的路上,王孝锡奋力高呼“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精神不死!”等口号。凶残的刽子手举起马刀向他身上乱砍,鲜血飞溅,仍挡不住他高昂的口号声。刽子手又用毛巾塞进他嘴里……王孝锡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甘西革命英烈纪念馆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甘西革命英烈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甘西革命英烈纪念馆位于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甘西小学院内。展馆以图片、实物、影像等形式,反映了李萃亭等英烈在甘西地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事迹。1930年,户县蒋村镇的李萃亭与其胞兄创办“静修学舍”(后更名甘西小学),先后聘请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任教,向青年学生宣传马列主义和救国思想,甘西小学成了掩护周至、户县两地革命力量、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据点,培养并输送了大批进步学生到延安。-中,先后有7名同志壮烈牺牲。李萃亭被捕后经受了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烙铁烙等酷刑,宁死不屈,至死未透露党的秘密。

甘西革命英烈纪念馆将与杨虎城将军陵园、烈士陵园等,成为西安市组建的11个首批党史教育基地。

上世纪30年代初,李萃亭同志与其胞兄李沉斋先生联手创立了甘西小学。“九·一八”事变后,李萃亭聘请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杨瑞安、贾晓东、齐裕森、王礼、张景文、武行一等来校任教,向青年学生宣传马列主义和救国救民的思想,使甘西小学成为周户地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据点和革命摇篮。在革命斗争中,李萃亭、武行一、李希平、李光先、王直斋、杨俊鹤、韩恒光等七位革命先辈献出了宝贵生命,更有上百名西甘学子投身革命,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纪念革命英烈,在市委的大力支持下,户县县委在甘西小学旧址建成了甘西革命英烈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350多平方米。展馆内的展品以李萃亭、武行一等革命英烈事迹以及甘西小学的历史变迁为主线,真实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甘西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全过程。

蒋村镇:蒋村镇地处户县西南隅。东与天桥乡接壤,酉与周至县耿峪九峰乡为邻,南靠涝峪镇,北接祖庵镇。南北长约27 3公里,东西长约5公里,距户县县城约15公里,辖42个行政村,159个村民小组,人口3.4万人,镇域面积141平方公里。南部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林木茂密,矿产资源已探明有金红石、石英石、墨石等。镇政府驻地蒋村。 改革开放以来,蒋村镇经济、文化、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五人堆烈士就义地花园庵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五人堆烈士就义地(花园庵)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花园庵位于宜宾市翠屏区人民路人民广场口。

1931年3月24日,中共四川省委特派员苟良歌来宜宾巡视工作,中共宜宾中心县委在墨匠街(现清华街)一酒店内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共宜宾中心县委书记孔方新、团县委书记蔡涛、县委秘书兼交通员沈玉琪、县委农运委员黄大舜及团中心县委委员朱汝正、闵南轩等七人。3月26日,改在真武山二天门附近茶馆开会,朱汝正要回校上课,先走。而后会议改在忠孝街李四娘茶馆,被刘文彩的谍查队发现,将茶馆重重包围,除闵南轩乘乱逃脱外,其余五人不幸被捕。1931年3月28日,被押往花园庵近旁杀害。第二天,沈玉琪的妻子同群众设法在附近挖了一个大坑将装殓沈玉琪遗体的棺木和其他四烈士的遗体并排埋在一起。这就是当时震惊宜宾和四川的“五人堆”事件。

花园庵后是一片荒无的坡地,五十年代修建人民广场时被拆除。1984年4月,花园庵旧址处又修建宜宾市青少年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机械革命钛钽怎么装win8 机械革命钛钽装win8方法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机械革 命钛钽笔记本是一款2019年上市的娱乐影音笔记本电脑,这款电脑采用了intel酷睿第九代i7处理器以及发烧级核心显卡,能够满足用户们日常娱乐使用需求,那么机械革 命钛钽笔记本怎么使用u启动u盘启动盘安装win8系统呢?今天为大家分享机械革 命钛钽笔记本使用u启动u盘启动盘安装系统的操作方法

准备工作:

1、下载u启动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

2、下载win8系统镜像并存入u盘启动盘中

u盘安装win8系统操作步骤:

1、把已经制作好的u启动u盘启动盘插入电脑usb接口,设置好开机启动项并按快捷键进入u启动主菜单界面,选择“【02】u启动win8pe标准版(新机器)”并回车,

2、在u启动pe装机工具中,将win8系统镜像安装在c盘中并点击确定按钮,

3、弹出程序将执行还原操作窗口,勾选“完成后重启”复选框,点击确定即可,

4、接下来就是程序还原操作过程,还原结束后电脑会再次重启并执行程序安装过程。

5、安装结束后便可正式进入win8系统桌面,尽情使用win8系统。

关于机械革 命钛钽笔记本使用u启动u盘启动盘安装win8系统的操作步骤就为小伙伴们详细分享到这里了,如果用户们对使用u启动u盘启动盘安装系统不了解,可以尝试上述方法步骤进行操作哦,希望本篇教程能够帮到大家,更多精彩教程请关注小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雷国光、唐钧毅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雷国光唐钧毅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江谷镇镇郊哈乸头山,建于1950年,2008年12月重修。坐西南向东北。建筑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碑身铺石米。碑台正面有雷国光和唐钧毅的事迹简介。碑高5米,底座宽2.1米,尖顶处以及四面镶有红色五角星,碑正面壤有1件高1.2米,宽0.6米的红大理石,刻有“雷国光、唐钧毅革命烈士纪念碑”字样。碑台分二层,前面有台阶上落,台阶两侧分别嵌1块碑石,刻有两位烈士生平简介。雷国光(1921年—1951年),四会江谷雷村人。解放初期,雷国光被党组织派到江谷从事农村土地革命,任土改队宣传员,后被土匪杀害,年仅30岁。唐钧毅(1926年—1950年),罗定罗平塘屋村人。唐钧毅考进西江公学后到四会江谷从事农村土地革命工作,后被土匪杀害。

江谷镇:四会市辖镇。1958年为江谷乡,同年撤龙江乡、江林乡、下茆乡,改江谷公社,1961年析设龙江、江林、下茆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建江谷镇。位于市境中部偏北,距四会汽车站21公里。面积82.4平方公里,人口3.4万。四(会)清(远)二级水泥公路横贯镇境。辖江和、卓善、江谷、竹寨、榄岗、田心、新屋、佛仔塘、黎寨、清平、旺塘、马岗、塔蓢、十二带、联安15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史元厚烈士纪念堂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史元厚烈士纪念堂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史元厚烈士纪念堂位于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年代为1954年。

2015年6月23日,史元厚烈士纪念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山镇:马山镇位于长清区南部,因境内的名山马山而得名。面积87.4平方公里,耕地3267公顷,辖53个行政村,人口32369人。人口出生率9.52‰,自然增长率1.92‰。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3.1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0.79亿元、1.68亿元、0.69亿元,同比增长3%、11%、20%。地方财政收入402万元,同比减少11.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黄村地区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黄村地区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村地区(含黄村、叶潭、康禾三镇)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下简称纪念馆)位于黄村革命烈士陵园下侧。

纪念馆于2009年筹建,2010年建成,纪念馆由原东江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省政协副主席、省委--部长郑群题写馆名。该馆占地1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两层260平方米,分上下两个展览大厅,用数十幅文字、图片、照片、实物展示黄村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1925年至1949年20多年来革命斗争历史,内容分为8部分:一、前言;二、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介绍;三、统一战线工作;四、武装斗争史;五、革命烈士英名和部分烈士事迹;六、重大历史事件叙述;七、人民政权的建设和土地改革运动;八、在黄村地区领导革命斗争主要领导人简介。馆内还展出战争年代的实物(行军袋、草布鞋、手-、大刀、粉-、五角帽、耙头、化装袋、文件、书笼等)以及大批党史资料书刊。

黄村镇:【历史沿革】建制于清乾隆末年,传说当时黄姓在此建店设墟,故曰黄村墟。清属蓝能都蓝溪约。民国时期设蓝溪乡。新中国成立后改称黄村。现为黄村镇。【地理环境】位于东源县东北部,东经115°25,北纬23°51。距市区116公里,是东源县东北部最边远镇,东接五华县长布,南与紫金县中坝相邻,西频本县叶潭,北界龙川县紫市。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山地较多。海拔10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练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小练革命烈士墓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小练革命烈士墓位于徽州区岩寺镇石岗村,时代为近现代。

小练革命烈士墓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岗村:地处205国道线上的革命老区所在地岩寺镇石岗村座落于徽州区岩寺镇南部城郊,亦山亦水,风景秀丽,是新农村示范村。全村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属生态自然村。村辖小练、古塘、察塘、青光石、石岗、干村、小岩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406户,人口1496人,拥有耕地面积1080亩,林地5300亩。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662万元,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导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翟家湾革命遗址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翟家湾革命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鄂城区沙窝乡赵寨村枣园湾左侧西北向东南的一座小山窝。

1945年9月,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五师命令鄂南根据地党政机关及人民武装撤至江北,鄂(城)大(冶)、大(冶)鄂(城)根据地党政干部随新四军主力部队北撤后,国民党军即占据鄂城县城,--水陆交通。少数留下来处理遗留问题的人员来不及撤退,通过分散化装0-,辗转归队。鄂大县委委员、财粮科长柯逢年,区委书记李辉,干部方祝华、吕守盛及3名武工队员,因处理马田铺秘密粮仓储备的粮食未能如期撤退,被叛徒告密,在翟家湾被国民党大队人马包围,柯逢年身中数弹后牺牲,李辉等人被俘,宁死不屈,在凤凰台集体惨遭杀害。

2006年,鄂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档案史志局、民政局及赵寨村村委会等有关单位联合在此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翟家湾革命遗址”碑。

赵寨村:赵寨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篮碧轩烈士公墓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碧轩烈士公墓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蓝碧轩四烈士公墓位于海曙区章水镇杖锡村鹿窠自然村的屏风山脚,坐东向西,面对转头岩。蓝碧轩生前是浙东游击纵队第三支队第一大队的大队长。1943年11月在余姚大余战斗中壮烈牺牲,战后由当地群众与三位在战斗中牺牲的九名烈士一起掩埋在屏风岩下,1958年村民重新将烈士们葬在“四明山心”的石刻旁,1997年鄞州县委县政府重建烈士墓。烈士墓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三面筑有挡土墙,四个平台,分墓地、拜台、亭台、花坛、花台在左邻“四明山心”石刻,花坛里的左面还立有“杖锡乡扶贫济困基金捐款纪念碑”。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信息来源:海曙区文管所

杖锡村:杖锡1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万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万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万载烈士纪念馆位于万载县沿河东路。万载县小源(现仙源乡)是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湘鄂赣苏区的中心,被称为“小莫斯科”。革命战争时期,全县姓名可考的烈士就有5216名。为纪念牺牲烈士,纪念馆于1953年始建,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有五四运动浪潮与大革命的风暴、党组织的建立与苏区的开辟、苏区建设与“小莫斯科”的形成、小源失守与艰苦的游击战争、抗日的烽火与黎明前的斗争、保家卫国建设家园等六个展厅,陈列革命烈士重要遗物、革命文物320余件。彭德怀为纪念馆题词。2011年,在此基础上修建了万载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由烈士纪念碑、烈士英名墙、著名烈士雕像、烈士墓区等组成,安葬烈士176名。纪念馆是江西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龙泉革命纪念建筑群

全文共 192 字

+ 加入清单

龙泉革命纪念建筑群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龙泉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老根据地县,龙泉市作为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境内保存了众多革命斗争纪念旧址。其中5点被浙江省人民政府以“龙泉革命纪念建筑群”名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碧龙中共龙遂县委旧址前厅

仓坛红军挺进师政委会会址

季步高烈士故居前立面

塘源红军挺进师师部会议旧址

溪头中共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随军银行旧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旧址旁。1984年完工,系一层水泥砖瓦结构,面积300平方米,正门上端有萍乡籍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孔原题的馆名——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

在历次革命中,萍乡籍和外籍为萍乡解放而牺牲的烈士在册的4207名。该馆主要陈列黄静源、刘昌炎、朱少连。王麓水、高自立、邓贞谦等烈士的英雄事迹,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全馆内容分序厅和3个部分展出,序厅排列了毛泽东、-、-、-、-为死难烈士的题词。题词下陈列了青松和花圈。第一部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部分为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第三部分为缅怀烈士,继往开来,馆内还陈列了王耀南、曾还杰、吴运铎、赵增益等为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的题词。

安源镇:安源镇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东郊,距萍乡市区5公里,总面积2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8公倾,下辖6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有驻镇单位11家和企、事业单位16家,有1所中学,6所小学,总人口3.6万元,其中农业人口1.24万人。安源现有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20多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1998年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经济开发示范镇。近几年来,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清河镇烈士塔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清河烈士塔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河镇烈士塔,位于集安市清河镇热闹村西南部二华里处的小山坡上。始建于1970年7月,烈士塔主要是用混泥土砌灌而成。塔高3米,为阶梯式的三层塔,有两层塔座,塔身呈扁柱形,塔上装有五角星一枚,塔的后面埋葬着52名烈士,墓地占地700平方米。塔身正面写有“烈士塔”三个字,塔身右侧铭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塔身左侧铭文:“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这座烈士塔是当年热闹公社(今热闹村)革命委员会为了纪念一九四七年一月在小荒沟、热闹等地与国民党-派英勇作战即“一保临江”小荒沟战役,而光荣牺牲的许华宣、冯明苏等五十二名烈士而建的。

烈士塔是集安市及清河镇政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

热闹村:热闹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