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坪霁雪在哪里(最新13篇)

浏览

6944

文章

13

篇1: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纳雍大坪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山青水秀 ,该公园于2013年10月开始规划建设,预计2020年完工,规划建设总面积1074.0公顷,湿地面积551.4公顷,湿地率51.3%。

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距纳雍县城40公里,地处乌江北源六冲河上游,山顶上的沼泽湿地是乌江上游的隐形水库和碳库,与大坪箐水库、沟谷及山顶缓丘上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互为补充,持续为河流供给水源,发挥着强大的蓄水能力和碳汇功能。是一个藓类沼泽、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库塘组成的集合体,是典型的云贵高原中山沼泽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佛坪大坪峪大熊猫生态旅游景区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佛坪大坪峪熊猫家园景区是以山、水、林自然景物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景区。位于秦岭核心地带,紧邻108国道,距佛坪县城22公里,离西安市约160余公里,交通便捷。区内峰岭叠嶂,山谷迂回,泉潭众多,水流清澈,气候温润,十分宜人。由于地处秦岭大熊猫走廊带和省级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大熊猫、羚牛、金丝猴、鬣羚等活动迹象随处可见,游人时常与珍稀野生动物不期而遇。

大坪峪景区拥有三叠泉、森林浴场、二龙戏珠、女儿潭、双心池、野生红豆杉群落等众多景点,现有森林浴场—二龙戏珠、栖云峰—松风亭、龙泉山庄—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三条旅游环线。峰谷连绵,曲径通幽。若逢雨后初晴,云雾升腾,如行云流水,隐隐绰绰,令人遐思。

2009年9月16日,与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共建的全省首个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佛坪基地落成开园,精心挑选的两雌一雄共3只亚成体大熊猫入园供游人参观,憨态可掬,惹人喜欢。

秦岭珍稀雉类百鸟园,目前投放了中国最著名的雉类、色彩艳丽、姿态娇贵的红腹绵鸡,以及勺鸡、红腹角雉等珍稀鸟类。

最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3月建成金丝猴大峡谷,游人能够近距离观赏百余只野生金丝猴。目前,大坪峪景区特色彰显,尤以珍稀野生动物观赏在全省独树一帜,吸引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前来采访报道,游客数量大增。

区内道路全长2.5公里,宽4.1米,车辆须停放在园门,游客徒步进入。景区内暂时不能接待住宿。距景区500米的白马坪山庄,有简易住宿床位30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坪属于重庆哪个区 大坪位于重庆哪里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大坪属于重庆渝中区。大坪街道位于渝中区西部,东临两路口街道和菜园坝街道,南接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西接石油路街道,北接化龙桥街道。该街道下辖8个社区居委会,75个居民小组,人口一共有81658人。

大坪属于重庆哪个区

大坪街道是渝中区地域最大、人口较多、社会资源比较丰富的街道。大坪地区处在主城区的几何中心,紧邻成渝高速公路起始端,是主城核心区的主要过境通道和联系各方的枢纽。渝中区对外联系的三条陆上通道中,有两条经过大坪,一是长江路,二是菜袁路。而规划中的华村大桥将直接贯通江北与大坪,以这条线路为主导的南北干道是全市最重要的干道之一,而已经建成的城市轻轨1、2号线在大坪形成换乘中心。

渝中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大都市区,属重庆主城九区之一。地处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地带,由于两江环抱,形似半岛,又名渝中半岛。渝中区作为重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商贸流通中心,别称“山城”、“江城”,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以及红岩精神在此发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务川大坪墓群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务川大坪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务川大坪汉墓群位于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布于该县大坪镇龙潭村洪渡河两岸的团堡、长坳、朱砂井、中寨、赶子元等村民组境内,占地总面积30万平方米,为黔东北一带已发现的大型汉墓群。大坪汉墓的年代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持续近四百年,出土器物具有秦、巴、蜀等文化因素,呈多元化的特点。

20世纪60年代,当地村民常在这一带拾得铜矛、箭簇等小件铜器和残陶器、陶片等。1981年夏,经调查证实系一汉墓群。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至2008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4次在此发掘汉墓43座、窑址2座,出土文物400余件(套)。墓葬形制有土坑墓,长方形、凸字形、铲形券顶砖、石室墓、岩坑墓等。出土遗物有国家一级文物铜蒜头壶,国家二级文物提梁鼎、青铜甑、穿绳钱串,以及钱树佛像、鍪、扁壶、提梁壶、釜、瓶、盘、洗、钵、耳杯、印、钱币等铜器,罐、钵、釜、俑、房屋模型等陶器。40%以上墓葬出土粉末状或颗粒状朱砂,多者达百余粒,经硫同位素测定,其产自当地,这一发现改写了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史。

早期历史

大坪汉墓的年代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持续近四百年。出土器物具有秦、巴、蜀等文化因素,呈多元化的特点。务川大坪汉墓的形成与秦汉时期黔中地区朱砂采冶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研究黔中地区的行政建置、乌江流域的古代开发史等有着重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二十里铺大坪遗址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里铺大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里铺大坪遗址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二十里铺村南侧的二级台地上,台地北部有一条大致呈南北向的沟壑将遗址分成东西两部分。遗址东西宽约300米,南北长约850米,分布面积约25.5万平方米。台地中东部断崖上存在多处房址和文化层遗迹,堆积厚度约0.3—0.8米,距地表深约0.7—1.1米。目前采集的各类标本有残石器、动物骨骼、陶片等。陶片有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可辨识器型有双大耳罐、高领折肩罐等,纹饰以绳纹、篮纹为主,属齐家文化遗存。该遗址面积较大,保存相对较好。

二十里铺村:二十里铺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坪遗址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大坪遗址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坪遗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北龙乡大岙村北龙山北麓。北龙乡在飞云江口外一岛屿上。1983年11月文物普查时发现此遗址,面积约7000平方米,呈直条形。遗物有陶器、石器等。陶器,有泥质夹炭陶、泥质夹砂陶、泥质灰陶和黄陶以及印纹硬陶等。泥质夹炭陶,质地疏松,捏之即碎,中间夹有一层炭质晶粒,系植物茎等碎末掺人所致;夹粗砂陶,胎呈红黄色,表面着黑,粗糙元纹,掺有大量砂粒,质地疏松;印纹硬陶所占数量最多,质地坚硬,饰有条纹、回纹、云雷纹、斜方格纹等。石器有铸、矛、凿等。石铸,仅经粗磨,横剖面呈梯形,数量较多;石矛、石凿,磨制较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坪兴隆桥、大坪红军标语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大坪兴隆桥、大坪红军标语为万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大坪兴隆桥、大坪红军标语。

兴隆桥位于大坪乡大坪村包勉村民组南,村民募建于道光八年(1828),东西向,跨河溪。单拱石孔桥,长16米,宽4.4米,净跨7.4米、矢高3.5米。桥西有建桥记事碑,1936年1月,红六军团长征经过包勉村时,在桥西北岩壁上用红色横向书写“严密保护组织”标语,故又名“红军桥”。

大坪红军标语位于大坪乡大坪村包勉村南。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大坪时,16、17师在包勉附近同国民党柏辉章的部队激战后,在村南的岩壁上用大红横向楷书“严密保护组织”,长4米,每字0.5见方,落款为“四先工作队”,字迹隐约可见。

大坪村:大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坪南昌起义军和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大坪南昌起义军和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坪南昌起义军和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本体为新书房、杨氏宗祠、文昌阁)。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失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其中一支部队1200人来到湘赣边区活动,1928年1月7日到达梅花大坪村杨家寨,部队在大坪村文昌阁、杨氏宗祠、新书房等地宿营,并在杨家寨召开军事会议,史称“杨家寨军事会议”,会议作出了“智取宜章”的决定,初步拟定了湘南起义的战略方针。朱德、陈毅领导的智取宜章(年关暴-动-),它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大坪村:大坪村位于梅花镇的东南方,距离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全村下辖20个村小组,总户数770人口,人口3853人。、2008年人均收入3589元。耕地总面积2401亩,其中水田1845亩,旱地556亩。2008年全村参加合作医疗3515人,覆盖率97%。。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坪战斗遗址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大坪战斗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坪战斗遗址位于东源县骆湖镇大坪。

1948年12月,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广东省保安十三团3000多人进驻蓝口、曾田圩镇后,骄扬跋扈,不可一世。准备派兵进攻骆湖,妄图打开通往灯塔之路,在骆湖截断我河西根据地的出入通道,为进攻漳溪、上莞打好基础。九连地委及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严尚明、郑群、魏南金、钟俊贤等领导摸清了敌人即将进犯的动向后,决定在此与他们作一次决战。12月22日,支队司令部命令四团和江防大队在曾田附近设防、筑工事,加强防卫监视敌人动向;支队三团所属的珠江队、云南队、九江队等进驻骆湖;七团主力铁流队等进驻灯塔白礤,布置了担任主攻、阻击、迂回包抄等近十个连队近千人行动。12月23日,敌三个正规连和部分联防队,入夜从曾田圩出发,半夜到达大坪,我主攻部队珠江队、云南队等同时到达大坪村左侧一个山头。而敌人抢先一步,先登上制高点,拂晓,与我前哨猛烈接火,并居高临下向我部珠江队、云南队压来,经过一夜一天的激战,到下午三、四时战斗结束,打垮了敌人两个连,全歼一个排,缴获敌人机-两挺,-30多支,毙敌20多人,俘敌16人,伤敌数十人。这次战斗给敌保十三团一次有力的打击,大长我军志气。

信息来源: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骆湖镇:骆湖镇位于东源县北部,毗邻灯塔、漳溪、曾田等镇,205国道和省道229线穿境而过。辖1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9721人。 全镇面积9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2630亩,山地面积12万亩,是灯塔盆地的中心地带,属丘陵地区,东经114°51′北纬24°02′,全年平均温度20.8度,适宜种植农作物,发展“三高”农业。镇内河流主要有石马河,有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坪农家乐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大坪农家乐位于云和县城2公里的大坪村,交通便捷,是一处以饮食休闲为主要特色的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海拔145米,总面积2平方公里,所在村有47户人家,178人,为畲汉混居,其中畲族10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0%。

大坪农家乐始建于2000年,是大坪村农民在镇政府的指导下,发挥村庄、农舍、田野和山地的优势,自行开发的旅游景点,现有家农户从事农家乐,主要开发有餐饮、娱乐、登山、采摘果实、体验农家生活(如捉泥湫、拾田螺)等项目和活动。

当地农民在家里饲养,或圈山地放养土鸡、土鸭、家猪等家禽,在田间和山地种植蔬菜、蕃薯,在山中采摘山果、野菜,用农村的习俗热情招待来此休闲度假的旅游者,能使旅游者在此世外桃源之地,抛去城市的喧嚣,享受自然的宁静,以达到全身心放松的目的。

大坪村群山怀抱,民居古朴,生态环境良好,有枫香、水杉、香樟等观赏树木,特别是村口的两棵间距2.5米的枫香更为农家乐增添了一些古朴风味。

柑橘、枇杷、板栗等多种干水果树,果子成熟时可供游客享用,自摘自食,可谓其乐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坪布骆包子豆腐

全文共 2061 字

+ 加入清单

“磨豆腐”是客家人制作豆类制品的传统工艺,具有1000多年历史,也可以说有客家人就有“磨豆腐”的制作工艺。然而,大坪布骆包子豆腐的制作工艺是“磨豆腐”中的一种独特的、精细的制作工艺,按它的工艺制作出的豆腐特别鲜甜、嫩滑、爽口,而且营养丰富,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因而,豆腐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客家人,特别是兴宁人都知道兴宁大坪的豆腐有名、好吃,但也许并不知道它的有名和好吃是以布骆“包子豆腐”为核心的。大坪豆腐以它的水质好、豆品优和制作工艺特别而得名。而目前布骆村只有杨焕其老人等二家人在做“包子豆腐”生意了。为什么只有布骆村才做“包子豆腐”呢?有着三十多年做“包子豆腐”经验和热爱这一传统工艺的杨焕其说,他从事这一行当,是跟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又跟着他的父亲,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对于这一工艺流传有多长时间了,他也回答不上来。听有的人说最少有七百多年了,有的人说有一千多年历史。

其实,《本草纲目》就有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也就是说,豆腐是由二千多年前的淮南王刘安(前179年-前122年,刘邦之孙,刘长之子)发明创造的。据传,刘安在其母亲患病期间,每日用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给母亲饮用,刘母的病便逐渐好转,由此刘安对磨豆浆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刘安在淮南八公山上以黄豆、盐卤等物炼丹时,曾不小心将石膏混入豆浆里,经化学反应无意中竟炼出了“白如纯玉,细若凝脂”的豆腐。因此,豆腐因刘安而产生,又因在淮南制作,安徽淮南便有了中国豆腐之乡的美名。《本草纲目》等史料还记载:豆腐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优质蛋白,营养丰富,鲜美可口,易于消化,经济实惠,素有“植物肉”美称,甚受国人喜爱。中医还认为,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经常吃豆腐,除了有益中和气,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消渴解酒等功效外,还可以防治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豆腐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套绿色食品,在国外的华人餐馆也有豆腐这一套菜,由此豆腐已经是我国的国粹。

大坪布骆包子豆腐的制作十分注重选料,他们选择上好大豆、清甜的山泉水和优质的卤水(添加料)来制作。在制作工艺上用手工推磨(有勤砻懒磨的说法)、细布过滤、柴火煮浆、柔慢调制、小块压水。在制作过程中十分注意把豆浆磨细,把豆渣过滤干净,掌握好豆浆的温度和卤水的用量以及调制速度等。这样做出的豆腐呈白色、嫩滑、鲜甜,豆腐大小一般4×4×1.5(cm3)或6×6×1.5(cm3)。厨煮方法有酿豆腐、焖豆腐、炸豆腐、沙煲豆腐、还可卤豆腐、或制成豆腐干等,可按各人喜爱而选择。

吃过布骆“包子豆腐”的人为什么都对它赞叹不已,回味无穷,印象深刻?除因它独特的制作工艺,还因它有特别鲜甜、嫩滑、爽口的感觉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为此当地领导对它总结出三条理由:一是水质好,水质占了豆腐质量八成左右的分量。这里方圆几十公里无工业污染。二是用优质的黄豆,最好是当年出产的土黄豆;三是精细的工序,要磨出好豆腐,时间长度不能缩短,部分工序必须慢工细游才能达到鲜、嫩、滑的效果。布骆“包子豆腐”因为过去宣传推介不够,人们歌咏它的诗还不多见。但我记得历代文人墨客对豆腐这一美食的赞美诗却数不胜数。如:清代毛俟园就有诗云:“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祁尤似易牙调。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一折腰。”你看,诗中说的春秋时代以善调百味而著名的齐桓公臣子易牙调制的百味美品都不及豆腐美,连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大诗人陶渊明(陶元亮)也愿在南山下种豆,为的是制作豆腐吃。宋代学者朱熹曾专作《豆腐诗》:“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诗中描绘农夫种豆辛苦,但辛苦过后就会有收益,因为他们早已经掌握了“淮南术”(制作豆腐的技术)能获利聚财(泉布即钱币)。元代诗人郑允端作豆腐诗:“磨砚流玉乳,泉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的余美,玉食勿与传。”写出了豆腐的色香味。另一元代诗人肖大雅曾作长诗咏豆腐,其中有诗句云:“戎菽来南山,清漪浣浮埃。转身一旋磨,流膏即入盆。大釜气浮浮,小眼汤洄洄。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我口,不畏老齿摧。”生动流畅有趣地叙述了古代制作豆腐的情景和过程。清代胡济苍的诗:“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不但写了豆腐的软嫩味美,而且写出了豆腐的精神,由磨砺而出,方正清廉,不流于世俗,借以豆腐的特别质地来表达他们的美好节操和高雅品格,达到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豆腐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豆腐文化”。

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平时就有许多外地人慕名前去品尝这一美味佳肴,逢年过节要想买到布骆“包子豆腐”,必须提前一个月订购。原来全村二千多号人家家做“包子豆腐”的兴旺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还了,只乘下二家人在苦苦地支撑着,离消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目前,大坪镇布骆包子豆腐已被兴宁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正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红山大坪遗址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红山大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山大坪遗址位于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镇红山村东约50米。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与半山类型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2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质、夹砂红陶片及少量灰褐陶片。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纹样有带状纹、波浪纹,器形有长颈壶;属半山类型彩陶纹样有平行线纹、网格纹,器形有卷唇盆、单耳罐。另有石刀、弹丸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内涵和兰州地区的古文化发展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坪霁雪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大坪,危耸于黑白二水之间,一峰突起。位于峨眉山的中部,左与华严顶、长老坪、息心所、观心坡诸山,比肩相望;右有天池、宝掌、玉女、呼应诸峰,四绕回环;牛心顶鼎峙于前;九老洞屏临于后,海拔1450米。

山势险峻,孤峰脊岭,仅东北两侧各有一陡坡上下,东面蛇倒退险,北面猴子坡高,悬崖绝壁,行者如走在刀背之上,罕见人迹。峰顶平坦,林木蓊郁,云霞幻变。相传大坪有五奇:“猴回娘家”、“蛇不咬人”、“黑虎巡更”、“乌鸦请客”、“仙姑弹琴”(弹琴蛙)。而自然风光还有一奇,即“大坪霁雪”,为峨眉山十景之胜。

每年秋未,金顶开始飘雪;立冬一过,大坪已是雪花满山飞舞,纷纷扬扬,一株株挺立的常绿乔木,如琼枝玉叶,白塔凌空。严冬时,峨眉山处处雪树冰花,全山宛似银色世界。明代四川嘉定诗人蔡祯的《三峨雪霁》云:“三峨天下壮,秀色接青?。绝?千秋雪,危峰百仞银。日临观宝气,云敛见仙人,中有蓬莱客,丹砂远俗尘。”吴祖光在《雾里峨眉》一文中评说:“雪景最大特点是白雪压在绿枝上。在别的地方的冬天,雪下只有枯萎了的枝条”。经过一冬雪花的浓妆淡抹,大坪和周围的群峰,变成洁白的一片净土。赵循伯的《峨眉山》一书描述大坪冬景说:“冬季晴雪初霁,杉条掩盖,咸如瑶树琪花。仰视则九岭冈如屏风九叠,横遮天半;俯眺青莲、白云、宝掌、天池诸峰,玉琢银妆,弥望一白,备极幽峭精绝之胜。晴雪初霁,仁立在大坪以上高海拔的山峰上,鸟瞰大坪是另一番“幽峭精绝”的冬景。大坪和环绕四周的群峰,组合成一朵庞大的雪莲花:大坪如同花芯,丛丛参天古树活象花蕊,周围的峰峦宛似一裂裂花瓣。这朵洁白的雪莲花,正展瓣吐蕊,盛开在峨眉山的腹部,盛开在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冬阳下,白中泛红,温润晶莹,冷艳妖娆。倘若在后山的霁雪亭,倚阑静观,举目回望,游者如同身处于雪莲花之中,飘然有羽化成仙之感。”大坪霁雪“,凝聚着峨眉雪的形色美。宋代诗人白约在其《游峨杂咏》中叹曰:“岩静长留雪,山寒故放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