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学生的逆反心理(精彩20篇)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和职业发展。所以学会交往技巧势在必行。下面是问学吧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则文章内容。

浏览

1712

文章

166

篇1:大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和高中不同,很多人进入大学后慢慢的把自己变得更好,但也有很多人走向相反的方向:开始放纵自己,渐渐迷失了方向也诱发很多心理问题。下面小编就讲讲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操作方法

1

有厌学情绪

很多人上了大学后没有高中时期严格的学校管理了,就开始不断放纵自己。久久之就有厌学情绪甚至逃避学习,开始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这时候我们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2

嫉妒心强

大学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这时候我们会对于穿着打扮,硬件的使用,吃喝条件有更高的要求,甚至会与他人攀比,开始嫉妒比自己更好的人。这是我们要反思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所在的位置和经济条件,端正一个学生应该有的态度和位置。

3

不爱说话交际能力差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非常渴望与他人交流,但是也存在交流能力较差的同学。这时候这样的人就会出现心情郁闷,变得更加内向和自卑的情况。要知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困难是难免的,我们要及时调整方法掌握技巧,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4

不正确的恋爱关系

很多大学生心理不成熟,无法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度,同时造成了很多不正确的恋爱关系。同时无法更好地处理失恋后的情绪,甚至会变得暴躁,绝望,产生报复心理。这是我们要学会倾诉,将痛苦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得到安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学生就业难 摆脱这些心理成功就业

全文共 3139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大学生都对将来的就业充满了期待,他们觉得自己一定会有一个特别好的未来和前景,但往往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正确的就业观,教大家摆脱一些不必要的心理成功就业。

大学生们没有步入社会之前,总是充满了幻想,以为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是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他们盲目自信且没有一个正确的就业观,造成大学生就业难这样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时的常见心理障碍

很多莘莘学子在离开了象牙塔之后,总是会以为自己可以找到一个特别好的未来和前景,但是现实往往又是和梦想不一样的。其实很多的大学生在就业时,本身就有着一些常见心理障碍,如果不合理的解决,对心理健康也是一种威胁。

大学生毕业就业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总体形势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大学生就业要想获得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大学生应如何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排除心理干扰?专家提示,大学生就业时应着重克服以下几个常见的心理障碍。

1、盲目自信的心理

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拥有很多的优势,学习成绩好、政治条件优越、学校牌子响亮、专业需求汪,在选择的时候盲目自信,将目标定的很高,到头来却因为对自己评估过高,对自己的认识不足造成了就业难的问题。

2、自卑畏怯的心理

有的同学大学四年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就业市场就心里发怵,参加招聘面试,心里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更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必须认真加以克服。

3、急功近利的心理

有些同学在就业时过分看重地位,过分看重实惠,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去沿海发达地区,到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甚至为了暂时的功利宁可抛弃所学的专业,宁可不要户口,不要福利等。这种心理可能会使你得到一些眼前的利益和满足,但从长远发展看并非明智的选择。

4、患得患失的心理

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你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当断不断、患得患失,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是导致许多毕业生陷入就业误区的一种心理障碍。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大学生就业时的常见心理障碍,我们还是要用平和的心态合理的对待的。切记不可以消极和悲观,因为这样的心理情绪是绝对不利于日后的求职工作的,最后希望大家好自为之,多做一些未雨绸缪。

阻碍大学生求职的几种心理障碍

很多人都还处在不停的走走停停的面试的压力当中,他们弄得自己身心疲惫。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找到工作,每天本东跑西,可是却工作依然无果。其实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求职的心理障碍影响,是心理的求职攻略出了一些问题。

求职面试的虚假和浮躁

面对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招聘会,大学生求职哪个不是场场不落,送简历如撒传单,正所谓浮必显、躁必急,假学历、假文凭、假证书以及装帧精美的虚假简历甚至徒具其表的各色人才“包装”。大学生在面试时是有“规”和“距”的。首先保持学生的本色是最重要的,清晰简洁地介绍自我,准确地回答问题,然后,坦诚自身的缺点而不是回避。

择业强求“门当户对”

很多人在找工作时喜欢按门第划分,如北大、清华就应对应IBM、惠普等国际大公司,但是这样造成了大量未能如愿者的失魂落魄甚至自暴自弃。大学生求职中不应该有这种门第观念,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择业的大门向每一个大学生敞开,但是对自己的估计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失落感。

职业理想成为借口

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往往愿意归罪于学非所爱、学非所用。当你不能在“兴趣”中寻找工作的时候,就必须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兴趣”。

毕业就业只顾伸手

大学生毕业后择业时,普遍有一个心理的误区:他们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学业有成,接下来的就业工作是该向社会“伸手”的时候了,觉得应该得到和收获了。这样的心理定位首先会造成对环境的不适应,比如在工作时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之后怨天尤人。

诚信是金,大学在应聘时应该要坦诚相对,不要妄自抬高自己的身价和经历,企图以弄虚作假的方法来赢得公司的应聘,再者大学生求职的心理障碍是因为看得太窄。这个社会什么事情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的摸索的,不一定要死守着学了几年的专业不妨。

正确就业应该具备这些心态

很多的大学生以为自己一旦走出了校门之后就可以“天不怕地不怕”,殊不知刚刚来到了面试场所就是当头一棒,可谓一棒打响梦中人。随着近些年大学生的增长,就业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就业心态也因此应运而生。

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了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则期求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

其次,要破除传统的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独木桥”。

最后,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一些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把得到的每份工作都看做临时性的

(至少在美国)90%的劳动力都不是独立经营,因此,你很可能最终会为别人工作。那份工作持续多长时间由他们决定,而不是由你说了算。只要他们愿意,你的工作随时可能中止,而且事先没有任何预警。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事实,而现在比任何时候更是如此。这取决于目前职业市场的本质。因此,找工作时,必须告诉自己,“我正在找的工作本质上是一份临时工作,能持续多长时间我并不知道。所以,这绝不是我最后一次求职。我得随时做好重新求职的思想准备。”这是职场新人应该有的思想。对于你梦想的工作,要带着感激的态度珍惜它。它也许不能持久,但是拥有它的时候,必须品味它,享受它。

把找到的每份工作都看做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从本质上看,你今天找到的每份工作几乎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着,其速度之快,令你不得不把现在正在寻找的工作看成是自己学习锻炼的一次经历,看成是学习班的入学登记。如果你想把它当成梦想的工作,必须喜欢学习新的任务和工作流程。握住职场心理学,在应聘时还要对每一个可能成为你雇主的人强调,你是多么热衷于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而且你学得很快。

把找到的每份工作都看作一次冒险

我们大多数人都喜爱冒险。一次冒险意味着有一系列不可预测的神秘事件。那就是今天的工作!权力……欲望……错误抉择……奇怪的联盟……背叛……报答……等等剧情一一出场。突然,无人能事先预知的变故展现在你的眼前。如果你把它看作梦想的工作,那么就满怀热情去面对那些无法预测的事,心怀激动而不是恐惧。

必须明白,你找到的每份职业的乐趣和满足感都必须在于工作本身

无论在求职时对将要从事的工作做了多么深入仔细的研究,可能最终只能在一个没有慧眼识英才的老板那里找到工作,老板看不到你的卓越贡献,令你有一种不被喜爱和赏识的失落感。由此可见,如果这是你梦想的工作,就必须是一份能让你从工作中找到满足感的工作。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问题,在就业的过程中,大学生们存在一些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这样的心理障碍导致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就业观,而在文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一些正确的就业观,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摆正自己的心态,成功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学生浮躁的心理的原因与防治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大学生出现浮躁心理,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这种浮躁的心理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以及学校的管理,还包括着学生今后的就业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浮躁的心理的原因防治该怎么进行呢?在这里提示大家:作为高校学生的领导和管理者,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心理变化一定要引起注意,能够尽快地去消除原因,积极的去引导学生步入正轨。

导致大学生出现浮躁的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包括几点:

面对着学业,很多的学生都会表现出浮躁的心理,就是在经济大潮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大学生面临的前途以及家庭的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结合着当下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大学生都会感觉到“读书无用”;再加上大学生本身就是独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最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恋爱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性方面的好奇,急于求成通道也都会形成浮躁的心理;加上接触到网络,更加拓展了自己的学习渠道,但是也会沉迷于网络当中的游戏。

大学生克服浮躁的表现,主要是在生活当中,多锻炼自己的身体,能够从根本上不要盲目的去产生疾病的依赖。最好是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能够确定一个目标,集中学习的经历,克服浮躁的情绪。最好是能够完善学生的就业公平机制,不要让学生对于今后的就业方面产生浮躁的心理。

大学生在面对今后的生活和就业方面的问题,都会表现为非常浮躁的心理变化,造成大学生浮躁心理的原因比较多,在这里提示大家:找出大学生浮躁的心理,然后对症进行防治,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提高大学生心理素养的途径有哪些

全文共 2253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是大学教育的重点之一,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全面努力,齐抓共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养的途径文章内容。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1.政治上的冷漠心理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热情开朗并富于青春活力,对世界充满激情。但由于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诸如分配不公,腐败滋生、不劳而获等,在部分大学生思想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看穿论”、“信仰危机论”、“人性自私论”和“享受生活论”等思潮,由此产生了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对政治不关心,对政治活动冷漠的心理。

2.学习上的厌学心理

厌学心理是学生对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厌烦的情绪,是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动机信念受到损伤而造成的一种扭曲的情感。如果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周围有抑郁情绪的同学,这些同学性格内向、多思多郁,性格不稳定,情志变幻无常,遇事疑虑重重,凡遇到学习、生活、处理各种关系等诸事不遂或其它压力时,就难以承受,抑郁不乐,且非常敏感,易受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的影响;平素爱叹息、胸闷不舒、情绪波动、烦躁易怒、多愁善感、失眠多梦,这样的大学生最有可能就是陷入了抑郁情绪的困扰。表现对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抱着混文凭满足于60分万岁的态度,不安心、不用心、不真心去学习,甚至出现考场作弊屡禁不止等现象。

3.前进中的挫折心理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来源除家庭社会的偶发事件给其带来的意外打击和影响外,主要是个人在前进过程中遇到重大挫折。如:考试中的失误、学习成绩的下降、在学习中引起理想受阻、心理失衡,有的在荣誉、地位、入党、竞选学生干部中失利,对竞争对手产生怨恨,个人情绪消沉。产生自卑感、压抑感和失控感。严重者甚至产生精神性疾病,直接影响学习和健康。

4.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心理

大学生经历了从学校到学校的学习历程,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全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一旦在人际交往中背离了理想的模式,则会产生交往障碍。从大学生的自负性格、害羞性格、孤僻性格、自卑性格等因素,可以看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不同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一样的接人待物的态度,在实际交往中不能与自己的理想模式相一致,又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情况下就会产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以自己为中心,否定自身之外的人和物,对某些问题“认死理”和纠缠不休,听不得别人的解释和劝导,总是爱“钻牛角尖”。在个人意愿的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便产生失望消沉等悲观情绪,表现出对人际关系极其不适应。

5.恋爱中的不健康心理

恋爱问题是每个大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人生课题,又是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健康的恋爱观有助于促进人格的健全和成熟,反之则可使人陷入彷徨、茫然、痛苦、堕落等病态。近几年,在大学校园里似乎有一种不正常的风气,到了大二就得找到女朋友或男朋友、谈上恋爱,否则就会受到周围同学的鄙视,这种现象在体育和音乐专业尤为突出,因谈恋爱导致的治安案件时有发生,部分大学生在恋爱中产生了不健康心理。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养的途径

1.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大学生充满自信和活力

高校应努力创造一个友好、和谐、团结、进取、心情舒畅的学习生活环境,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办实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组织和集体的温暖。在教学中让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减少大学生对学习的为难思想情绪和非正常压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更好的外部条件。

2.加强对在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进一步优化和保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消除教书不教人的现象

要充分利用学校中密集的思想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以昂扬向上的积极进取的态度学习和生活。大学期间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在让大学生能够学到现代科学只是理论的同时,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3.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机构

心理咨询是提高学生情感、智力、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采取简单的说教是不能凑效的。主要应建立由心理、教育、学生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大学生减轻内心矛盾痛苦引起的各种心理障碍,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尤为重要。

4.加强校园内部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增强约束机制

要加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和大学生社团活动,以及科研工作室的活动,除此结合各个时期举办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等,让大学生在业余时间有书读、有事干,以抵制丑恶现象对大学生的污染。

5.家庭要尽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父母是子女最早最亲近的老师,大学生虽然进入了大学校园生活,但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家庭而独立生活,维系学生情感最近的还是家庭和父母情感。作为家长,除了给子女做好榜样外,还应配合学校做子女教育工作,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加强对子女的心里了解。要多与子女谈心,重视他们的心理、情绪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化解。因此,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至关重要。

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心理障碍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认识并遵循心理活动的规律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克服心理障碍,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锻炼和引导,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才能真正杜绝和减少在校大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所以说重视和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并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教育,大学生心理障碍是可以预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全文共 4309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最近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也十分多,那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范文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去看看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范文:

信息学院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目的及意义: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和心理素质,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我院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的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我院团委决定对我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专题调研。此问卷针对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统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前出现的校园大学生心理健康...

调查方法:问卷调研

此次调研采取问卷调研的形式,由我院各团支部同学填问卷,并从中采取样本。这次调查对象是我院所有年级的学生。调查样本的选择是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这次有效资料为540份。

调研结果及总结

1.您是哪个年级的学生?( )

统计结果:

1.大一 2. 大二 3.大三 4.大四

分析与总结:由上表可以看出,这次调研对象各年级按一定比例进行调研,这样更能体现这次调研的客观性。从而使调研更加准确、更有成效。

2.请问您的性别? ( )

统计结果:

1. 男 2. 女

分析与总结:这次调研对象男女比例各为50%,这样更能反映这次调研的客观性更全面的反映大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从而使调研更有效。

3.目前大多数人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请问您对“什么是心理健康”这概念清楚吗?

统计结果:

1.非常了解 2.有点了解 3.朦胧知道一点点 4.很不清楚

分析与总结: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很多人的心理都呈现一种“亚健康”状态。但很多学生对于 “什么是心理健康”这概念不太清楚,了解的人很少。可见,学生在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待加强。

请选择你对“什么是心理健康”这概念清楚么?4.现在的生活节奏如此快,请问您是否感到生活非常紧张?( )

统计结果:

1. 是,经常觉得压抑 2.否,没有这种感觉 3. 偶尔出现这种状况

分析与总结: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同学们感到生活紧张,压力大。但也有只是偶尔感到紧张或甚至没有这种感觉。可见,对于生活的态度,每个人都不一样。但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还是应该加强自己的危机感,给予自己适当的压力,这样才有前进的动力。

5.目前您最大的苦恼是什么?(可多选)( )

统计结果 :

1.学习压力大 2.就业压力大 3.家庭经济压力大4.人际关系紧张 5.其他

分析与总结: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苦恼来自于几个主要的方面,有学习压力大 、就业压力大 、家庭经济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其中学习压力的大占28%,就业压力大占了33%。这两者是最主要的原因。近几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让许多学生对于未来能否就业产生忧虑,同时也带来了学习压力的增大。当然,家庭经济压力大和人际关系紧张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6.在您现在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下列哪种情绪?(可多选)( )

统计结果:

1. 郁闷 2. 抑郁 3.焦虑 4.敌对情绪

5. 愉快 6.充满希望 7.其他___

分析与总结: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出现郁闷、抑郁、焦虑等不良的情绪,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加以改正。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向上。

7. 您是否有过轻生的念头?( )

统计结果:

1. 偶尔有 2. 经常有 3. 从来没有

分析与总结:由上表可已看出我院将近60%的学生从来没有过轻生的念头,可见,这些同学对生活乐观,不会逃避。然而,也有近40%的同学偶尔有轻生的念头,这是不健康的心理,应当杜绝。

8.您认为造成大学生轻生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选)( )

统计结果:

1. 学习压力大 2. 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 3. 家庭条件比别人差

4. 失恋 5.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6.人际关系失败

7.四级没过拿不到毕业证书 8. 其他

分析与总结:造成大学生轻声的原因有很多,根据调查显示,主要的原因是学习压力大和家庭经济条件比别人差。在求学阶段,学习压力是大是正常的,因此同学们应该学会如何释放压力,缓解紧张的学习。在大学,有些学生喜欢攀比,家庭经济条件比别人差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这也是造成大学生轻声的一个重要原因。

9. 您认为轻生的大学生存在以下哪种问题?(多选)( )

统计结果:

1. 缺乏社会责任感 2. 不能真正理解“死”究竟意味着什么

3.心理受挫能力差 4.适应能力差 5. 缺少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

分析与总结:由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会轻生是因为心理受挫能力差,不能正确的面对挫折,而是采取了逃避的方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学生应该加强心理受挫能力的培养,以正确对待挫折。

10.经过这么长久的大学生活,您对自己目前的大学生活觉得满意吗?( )

统计结果:

1. 满意 2. 不满意 3. 没感觉

分析与总结:由上表可以看出,对自己目前的大学生活觉得满意同学仅占20%,而大多数是没有感觉。对于那些不满意目前大学生活的同学,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实的大学生活跟他们想象中的相距甚远,对这样的大学生活感到乏味和无聊。

11. 目前的大学生活与您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有差距吗?

1. 有,差距很大 2.有,但差距不大

3.没有,感觉一般 4. 没有,和想象的一样

分析与总结:有近6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大学生活与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差距很大,这是必然的,想象终归是想象,生活才是真实的。同学们应该面对生活,不要沉湎于自己的想象之中。

12. 您认为您的心理状况健康吗?( )

统计结果:

1. 非常健康 2. 基本健康 3.有一点心理疾病

4.不健康,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分析与总结:由上表反映出,认为自己非常心理健康的同学只有10%,而认为基本健康的占60%,还有一些是认为有一点心理疾病或不健康,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病。所以,同学们应该时常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调整。

13. 当您意识到自己心理有偏差时会怎样做?(可多选)( )

1. 自己沉默不语 2. 和家人倾诉 3. 找朋友同学聊天

4. 找老师谈话 5.上网找陌生人倾诉 6. 主动进行心理咨询

7. 自暴自弃 8.走自杀等极端方式

分析与总结: 当已是到自己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大多数同学是选择跟同学聊天,这是一种很好的舒解方式。而选择沉默不语是不可行的,应该找家人或朋友倾诉。但从上表可以看出,没有同学选择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可见同学们没有看到心理咨询的好处,当家人、朋友都不能帮助你时,心理咨询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14. 您所读的大学是否有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

统计结果:

1. 有 2. 没有 3. 正在建立或者完善之中

分析与总结:在大学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决心理困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15. 您是否认为向心理咨询中心这类地方咨询自己的心理问题,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统计结果:

1. 是 2. 不是 3.无所谓,没想过

分析与总结:大部分学生并不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每个人都有心理方面的困惑,进行咨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这些疑惑,让自己的心理更健康。

16. 您认为学校在注重学生成绩的同时是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

统计结果:

1. 应该 2.不应该 3. 没意见

分析与总结:在大学,成绩固然很重要。但心里是否健康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学校在注重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开一些关于培养健康心理的讲座,让学生更多的接触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17. 您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多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大学生应变挫折的能力?( )

统计结果:

1. 有必要2. 没必要 3.没意见

分析与总结:由上图 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大学生应变挫折的能力。通过开展“挫折教育”,同学们能够更好的面对挫折,不会轻易屈服,可以加强同学们的抗挫折能力。

18. 您身边有没有发生过学生轻生的事件?( )

统计结果:

1. 有,而且经常发生 2.有,但很少 3. 没有,从来没有发生过

分析与总结:在我们同学身边很少发生学生轻生的事件,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19. 您对生命的理解是( )

统计结果:

1. 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 2. 生无可恋,不如死了干净

3.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得他人的承认 4. 人应该为自己而活

分析与总结:从上表可已看出,同学们对生命的理解都正确的,可见同学们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20.您认为自己在人与人间的沟通交往上有存在障碍吗? ( )

统计结果:

1.有很大障碍 2.有时有障碍 3.比较少 4.无,畅所欲言

分析与总结:据表反应,在人与人间的沟通交往上同学们都很少存有障碍,可见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际关系是极好的,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21. 如果您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您会觉得心烦气燥吗?( )

统计结果:

1.经常会 2.从来不会 3.偶尔会 4.有时会

分析与总结:据上表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时,大部分同学会表现得心烦气躁,这是同学们应该学会冷静、耐心,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22. 您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 )

统计结果:

1. 转移(心里不快时娱乐、游戏、读书)2. 发泄(哭、倾诉、写信、日记)

3. 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 4. 顺其自然,让它自然调整

分析与总结:由上表可以看出每个人应对压力的方式不同,有些是可取的,而有些则是不可取的。所以,同学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应对压力,例如,找朋友或家人倾诉,或者是写信、写日记,这些都是可取的方法。而喝酒、睡觉等则是不可取的

二、简答题

24.您认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或者说学校应给予怎么样的帮助?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参与各种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同时,学校也要给与必要的指导。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信息学院团总支调研部

二00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应对策略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代的大学中,大学生心理各有差异,存在着很多有嫉妒心理的一些学生,而这些学生大部分是自身的一些心理问题导致的,他们嫉妒别人再政治上、学习上、或是特长上的一些方面,也嫉妒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或是人缘比较广泛、外表出众等等方面的行为,而这种心理严重了会变得扭曲,进而会引发一些负面的危机。下面为大家介绍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应对策略是什么,让大家知道如何消灭学生的嫉妒心理。

大学生往往会有自私的心理,希望自己比任何人都优越,,一旦发现周围的人有超过自己的变化,心理上就失去平衡:轻者醋意萌生,对他人的优越之处装得不屑一顾、不值一提;本来与他人过从甚密,现在有意回避疏远。有的人还在别人的背后制造谣言,记恨如仇的报复对方,以满足自己嫉妒的心理,这样的心理,是人际关系中最大的危害。

在生活上海存在着攀比的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家庭富裕,经常性出入高档场所,或是使用高档手机,就容易产生嫉妒的心理,感觉自己不如别人的时间久容易产生愤怒,进而引发一些时间,在这样的心理下药及时调理自己的心态,以防造成内心的平衡状态。

也有一些心胸狭窄的人,不去跟别人竞争,但当别人成功时却是嫉妒,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报复中,也有严重者会造成心理上的扭曲,引发杀死同学者,这样的事件也是存在,作为大学生要积极采取措施调节、控制自己的嫉妒心理,以完善自己的个性,不要让嫉妒冲昏了头脑。

对待同学、舍友都有有开阔的心胸,不要内心产生私欲,也不要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学会把别人的优点当做自己学习的目标,多用知识来充实自己,这样才会缩小与别人的差距,提高自己的价值,学会积极进取,这样才会让别人对你尊重。

其实面对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我们也是可以找到相对的措施,这样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更多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校园安全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全文共 3078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氛。心理不健康的人会引发各种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原因

1、大学生承受的压力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带来了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这种模式已经悄然渗透到校园,步入大学想轻松度日已经不可能。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里的竞争比社会上的竞争一点也不低。这首先表现在学习上。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大学生不仅必须对自己的所学专业,以及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们还必须学习如何有效的支配时间,有效的学习等,这都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些甚至发展成心理疾病。

2、大学生负载的期望过高

在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下,受教育,特别是进入大学,受高等教育的人毕竟仍占少数。因此,一旦有些人考入了大学,可以说他们就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这样的大学生几乎承载着整个家庭,或整个村庄人的期望。特别是那些从边远的农村考入大学的学生,他们承载的众人的期望更高。大家都觉得在那样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那么,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在大学里,以及在以后的人生发展上做得更好,而事实上大学里人才济济,在一个新的集体里,他们是否能象在原来的集体里一样突出是不确定的。因为在原来的中学里,考核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主要是以学习成绩来衡量的,而大学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要远远复杂得多。并非原来优秀的学生到了大学就一定优秀,而且即使你考试成绩很好也并不能表示你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更不能代表你能够在方方面面都特别突出。但是当大家都意识不到这些时家长就可能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当学生不能表现的如家长期望的那样时家长就会不断的给学生压力,有时甚至爱也成压力,使得大学生在大学起步时就背负了过高期望,结果就有可能被这样的期望压垮,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从社会角度来看,我们的社会对大学生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对各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大学生是我们的用人单位的一个重要的力量来源。作为对一个企业或单位的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社会当然期望自己未来的员工都应该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来即能用,用即能干,干就干的出色。

3、大学生心理素质差

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低。面对越来越大的现实压力和精神负担,任何一次小小的挫折或困难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把他们压垮。

从心理适应方面看,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普遍都比较低。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教育都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在运转,在学生心理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教育和引导,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思维模式单一等问题,等到发现需要面对许多新的、陌生的知识时,或面临新的问题时,学生们常常会感到不知如何是好,结果或紧张、或恐惧、或逃避,实际问题无法解决时,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从情绪控制方面看,大学生阶段正处于人的思想情感发展和丰富的一个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变化很快,而且他们很敏感,学生和生活非常容易受情绪的左右。但在大学里,学生的生活相对于中学时期,还是要独立得多,父母、老师与学生接触大大减少,而学生们在自己的情绪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就突然失去了依赖,他们对自己的情绪控制比较差,而在情绪化的状况下,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决定,都不会有好的效果。这就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本来情绪就不好,结果学习又不好,没有效果,或者是决定干的事是错误的,或者是干的不好,使自己的情绪进一步低落,甚至影响到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可能会丧失自信。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他们不可能有积极的健康的心理。

4、心理健康教育滞后

长期以来,我们对大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抓得很紧,甚至有过分之处,但是我们对他们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却可以说是疏于引导。原来一直进行的思想教育也由于缺乏效果而流于形式。当他们需要独立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由于原本就毫无准备,必然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一直是围饶着高考的指挥棒而运转的,成绩的高低,能否达到重点大学得分数线等等,以分数为标准的衡量指标,使得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把目光死死地盯住学生们的分数,而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发展几乎被人遗忘。即使有人想重视,也会被“考不上大学,什么都不是!”的理由顶回来。当这些心理素质极薄弱的学生进入到大学后,随着家人、老师对学生的控制的减弱,学生们需要自己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时,他们的心理问题就变得格外的突出了。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症状

1、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张、忧虑、不安而兼有恐惧的消极的情绪状态。

2、冷漠。是个体遇到挫折后的一种防御手段。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

3、狭隘。狭隘表现为受到委屈或遭到贬抑后,思想上产生“意结”常常为一些小意见和得失而烦恼,不能自拔,遇事好猜疑,万事计较。

4、狂妄。狂妄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价而产生的一种需狂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等。

5、自卑。自卑表现为完全丧失信心、胆小、信心不足。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为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际关系冷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学生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心理上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负担。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激励大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他们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但市场经济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将会乘虚而入,如果他们忽视学习和道德修养,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为此,高校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要不断优化教育工作队伍,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在高校扩招,学生增加的情况下,及时配备、补充管理队伍,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3、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研工作

开展心理教育的前提是为了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

4、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种教学之中

通过各种教学进行心理素质及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5、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心理氛围。

总之,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教育、医学等多学科人员的合作,形成综合研究,综合服务的力量,让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自主创新

全文共 1257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內部自然环境具备稳定感,对外界自然环境能以社会发展上的一切方式去融入,换句话说,碰到一切阻碍和艰难,心理状态都不容易失衡,能以适度的个人行为给予摆脱,这类稳定、融入的情况便是心里健康的情况。考量心理状态是不是绝对健康是十分艰难的。健康是相对性的,沒有肯定的交界线。

大学生当代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况是大学生一代的心理素质不但危害到她们本身的发展趋势,并且也关联到全民族素质的提升,更关联到新世纪优秀人才的塑造,一项有关现代人关键素养的调研说明,现代人的素养不可以融入社会进步和发展趋势的必须,最缺乏的是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消极悲观,欠缺承担挫败的能力、融入能力和独立能力,欠缺市场竞争观念和忧患意识,欠缺信心,依赖感强等。归根结底,与文化教育不高度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塑造与营造相关。在在校大学生中,有些人因自我否定、自身回绝而基本上丧失从业一切行動的心愿和自信心;有些人因考試不成功或谈恋爱挫败而造成寻短见想法或自弃个人行为;有些人因实际不理想化而放荡不羁或心灰意冷;有些人因人际交往不和而躲避人群自我封闭。很多调研说明,现阶段在我国在校大学生患病率高的关键缘故是心理问题,精神类疾病已变成在校大学生的关键病症。

与初中比,高校阶段的学习培训、日常生活、人际交往都发生了非常大转变。学习培训的每日任务、內容、方式发生了转变。初中学的是基本知识,目的是为将来再次进修或学生就业做准备;高校学的是专业技能,目的是把学员塑造成报效祖国的高級专业人才。高校要有极强的通过自学能力,单独地思索和解决困难。新在校大学生通常不适合这类转变了的学习生活,不清楚怎样融入和操纵時间。 生活环境发生了转变。一部分新生在初中有寄读历经,但大部分新生依然是念书到院校,下学同亲人定居在一起。进到高校后,优秀班级变成关键生活环境,寝室变成关键的宿舍区,生活起居全要自立,这对这些平常习惯借助爸爸妈妈、家中的人而言,的确是个难点。这类转变给他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人际交往较学生时代要繁杂。绝大多数新生在初中阶段定居的较为集中化,迈进高校,周边的人来源于不一样地域,素昧平生,語言、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同学们间由原先的热闹非凡、形影不离越来越生疏,有念头也羞于启齿,慢慢会造成无力感。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观念文化艺术波澜壮阔、价值观多元化、新闻报道社会舆论冲击性、社会发展变幻莫测的新世纪,应对这般复杂多变的全球,将来优秀人才都很有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优秀人才的心理状态承担能力将承受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就需要大力加强对青年人在校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管控力、自控能力、思维能力、想像力及其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文化教育与塑造,使她们真实明白:要想占据将来,不但需作思想道德、智能化、身体的贮备,更要战斗胜各种各样艰难挫败的充分准备,进而正确引导她们科学研究地摆脱自我认知的错误观念,升级意识,提升时光,超越自己,只有这般,方可在博击中,展翅翱翔轻松,走向成熟,参加国际化人才市场竞争,迎来新时代的挑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

全文共 1689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莘莘学子在离开了象牙塔之后,总是会以为自己可以找到一个特别好的未来和前景,但是现实往往又是和梦想不一样的。其实很多的大学生就业时,本身就有着一些常见心理障碍,如果不合理的解决,对心理健康也是一种威胁。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带你了解下吧,希望你喜欢!

大学生毕业就业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总体形势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大学生就业要想获得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大学生应如何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排除心理干扰?专家提示,大学生就业时应着重克服以下几个常见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求职失败的原因

应聘太盲目

不少大学生并不知道某个职位的职责分工是什么,只会从字面上去理解。一家公司“营业服务部”下属的商品企划室招聘人,结果许多大学生看到“服务”二字,就以为是做服务工作无人应聘。而当公司把“服务”两字去掉后,马上就有很多人投简历。人事主管告诫说,如果对职位不明白可以询问用人单位,不要单从字面上去片面理解,这样很可能会错过一个好机会。

对企业一无所知

很多毕业生应聘企业很随意,在一次招聘会上,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招聘主管让应聘大学生说出几款该公司代理的品牌名字,没想到求职者一个都答不出来。这位招聘主管说:“对公司这么陌生,在求职前不去了解该公司,很难想像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这样不负责的人,我们肯定不会用。”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招聘单位遇到很多。

独立性欠缺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中只知死啃书本,没有足够的社会实践,每次应聘都要父母参与求职,自己则缺乏主见。还有的毕业生笔试、面试通过后,在与公司签约的时候,父母到场与用人单位说长道短谈条件。对于这种行为,多家公司的人事主管都表示反感。“找工作的前提是,你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能对自己负责。”一位人事经理说。

自以为是

对于一些大学生而言,并非找不到任何工作,而是由于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对一些低档次的工作不屑一顾,盲目地追求一些脱离自身实际的“高工资、高待遇”的理想工作。这种“半吊子”型的人才,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必然要走向失业。

不愿到基层去吃苦

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刚进入企业,很难立刻进入角色。一些公司规定所有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要到一线去锻炼一年,有的同学一看不能马上搞设计、搞管理工作,要“吃一年的苦”,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干了,白白丢掉了很好的工作。

如今社会就业形式严峻,竞争也是十分的激烈,因此想要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么在生活中就要注意以上的问题。大学生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避免让自己陷入以上的误区,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在求职的时候成功应聘。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2

盲目自信的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就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自信,择业胃口吊得很高,到头来往往会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对自己的不足和困难估计不足而在就业中受挫。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3

自卑畏怯的心理有的同学大学四年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就业市场就心里发怵,参加招聘面试,心里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更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必须认真加以克服。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4

急功近利的心理有些同学在就业时过分看重地位,过分看重实惠,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去沿海发达地区,到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甚至为了暂时的功利宁可抛弃所学的专业,宁可不要户口,不要福利等。这种心理可能会使你得到一些眼前的利益和满足,但从长远发展看并非明智的选择。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5

患得患失的心理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你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当断不断、患得患失,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是导致许多毕业生陷入就业误区的一种心理障碍。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大学生就业时的常见心理障碍,我们还是要用平和的心态合理的对待的。切记不可以消极和悲观,因为这样的心理情绪是绝对不利于日后的求职工作的,最后希望大家好自为之,多做一些未雨绸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何干预大学生的依赖心理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是一个很多人向往的,神圣的地方,无数的人为之神往。渴望自己也拥有自己的大学生活,但只有大学生才知道做大学生的不容易,大学生的我们已经长大,已不是那个在父母面前调皮捣蛋的孩子,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自食其力了,不要再依赖父母。下面为大家介绍如何干预大学生的依赖心理

我们要减轻父母的辛勤劳作的痛苦。大学是比较自由的,有很多时间可以分配,不要让父母的血汗浪费在上网,恋爱,睡觉上去。我们也要知道如何面对学生的过分依赖。

1.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2.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正确地评价自己。

3.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学校中主动要求担任一些班级工作,以增强主人翁的意识。使我们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在家里,自己该干的事要自己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都推给爸爸妈妈,做个“小地主”。在学校,除了学习好外,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去帮助他人。

大学生的学生要学会自食其力,不能在依靠父母了,想要了解更多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请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学生为什么会有自杀心理?

全文共 1675 字

+ 加入清单

继农民、破产者、下岗工人、明星等自杀高危群体之后,大学生也加入了这个群体的行列。据《中国日报》的报道,自杀已成为我国20岁~35岁人死亡的第一原因。今年上半年,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某学生对大学生自杀状况展开调查,他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存在敌对情绪。

据专家们分析,大学生自杀率攀升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大原因:

恋爱失败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恋爱失败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44.2%。

心理疾病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

家庭原因据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中国有70%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10%是严厉惩罚、传统的打骂式。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差,适应能力差。此外,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缺乏社会责任和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遇到挫折可能采取极端行为。

社会压力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及其待遇、地位都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并产生自卑感。

学习压力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29.8%。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林永和教授表示,过去高校自杀的学生中以本科生居多,现在硕士和博士自杀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这是由于高学历学生面临的压力比过去更突出。

此外,媒体经常报道自杀他杀现象,对受众有感染作用。网络上曾出现的“自杀方式研究”等帖子转载率很高,这对有潜在自杀愿望的人,很可能是一篇指南。

加强挫折教育,培养责任意识必不可少

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联系到如今中小学里千方百计躲闪和回避“挫折”的情形,如学生做错事不批评、作业题错了不打“×”、学期评语不写缺点等,人们不禁忧虑,在这种由学校和家长共同刻意营造的“没有差别、没有竞争、没有先后”的“无挫折”环境和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和精神是何等的脆弱不堪!

有专家呼吁,应该有意识让青少年在挫折中去体验痛苦,逐渐增强对挫折窘困的耐受力,以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理智地正视人生的风云变幻,勇敢面对逆境与厄运的挑战。要强化和培养大学生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意识,“选择自杀,这种行为是自私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他就是不负责任”。

心理危机干预靠全社会的努力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由于患者通常无法看到生活中发生的困境与自己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心理治疗者可以通过倾听、提问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研究表明,自杀者在采取行动前的24小时内,小的挫折和人际关系的损失的发生频率都很高,帮助他们缓解这些困扰,往往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但是,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却不令人满意,由于经费等问题,规模非常小,水平也不高。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北京、福建、安徽、重庆、四川和浙江开设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开设2条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但囿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很多时候因为电话占线而无法被接听。

尽管政府部门要求各高校要对大学生心理疾病进行危机干预,但高校中的专职心理咨询员数量却严重不足。例如,目前北京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员不到100人,而需要量至少为200名。现有的心理咨询员的专业水平并不高,不能为学生提供有实效的帮助。此外,由于职称和晋升得不到重视,专职心理咨询员的流失也很严重。因此,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治疗机制,还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学生依赖行为的心理分析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大学生依赖行为并没有减少。相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很多大学生不仅有着对父母亲的依赖,而且对网络、对手机等电子技术类产品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更有趣的事,我们对于集群行为的依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大学生不愿意一个人出门买东西,不愿意一个人去上课,甚至不愿意一个人去食堂吃饭。就让我姑且把这种依赖行为称为“过依赖”行为吧。下面为大家介绍大学生依赖行为的心理分析

“过依赖”行为并不是指单纯的过分、过度依赖,而指的是由于个人心理因素,部分大学生对群队行为过分依赖,以至于无法一个人去完成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或者十分被动,迫于无奈地去做某些事情,甚至是根本就不情愿去单独做一件很简单或者很重要的事的这么种现象。

“过依赖”行为表明,当有群体行为的时候,你就会顺便将你已经等待着需要解决的事情一并解决,而此时群体不涉及到的行为你就会持续让他等待下去,直到群体中有人发生这个行为。这就明显表明,你根本就没有自我规划和自我目标。因为有目标的人是会主动去完成自己计划好的事情,而不会是等待群体行为的发生来顺便完成个体行为。

对于过于依赖的大学生要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要知道如何面对学生的过分依赖,想了解更多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请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校园安全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全文共 3078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氛。心理不健康的人会引发各种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学生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心理上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负担。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激励大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他们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但市场经济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将会乘虚而入,如果他们忽视学习和道德修养,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为此,高校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要不断优化教育工作队伍,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在高校扩招,学生增加的情况下,及时配备、补充管理队伍,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3、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研工作

开展心理教育的前提是为了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

4、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种教学之中

通过各种教学进行心理素质及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5、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心理氛围。

总之,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教育、医学等多学科人员的合作,形成综合研究,综合服务的力量,让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原因

1、大学生承受的压力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带来了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这种模式已经悄然渗透到校园,步入大学想轻松度日已经不可能。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里的竞争比社会上的竞争一点也不低。这首先表现在学习上。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大学生不仅必须对自己的所学专业,以及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们还必须学习如何有效的支配时间,有效的学习等,这都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些甚至发展成心理疾病。

2、大学生负载的期望过高

在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下,受教育,特别是进入大学,受高等教育的人毕竟仍占少数。因此,一旦有些人考入了大学,可以说他们就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这样的大学生几乎承载着整个家庭,或整个村庄人的期望。特别是那些从边远的农村考入大学的学生,他们承载的众人的期望更高。大家都觉得在那样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那么,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在大学里,以及在以后的人生发展上做得更好,而事实上大学里人才济济,在一个新的集体里,他们是否能象在原来的集体里一样突出是不确定的。因为在原来的中学里,考核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主要是以学习成绩来衡量的,而大学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要远远复杂得多。并非原来优秀的学生到了大学就一定优秀,而且即使你考试成绩很好也并不能表示你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更不能代表你能够在方方面面都特别突出。但是当大家都意识不到这些时家长就可能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当学生不能表现的如家长期望的那样时家长就会不断的给学生压力,有时甚至爱也成压力,使得大学生在大学起步时就背负了过高期望,结果就有可能被这样的期望压垮,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从社会角度来看,我们的社会对大学生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对各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大学生是我们的用人单位的一个重要的力量来源。作为对一个企业或单位的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社会当然期望自己未来的员工都应该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来即能用,用即能干,干就干的出色。

3、大学生心理素质差

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低。面对越来越大的现实压力和精神负担,任何一次小小的挫折或困难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把他们压垮。

从心理适应方面看,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普遍都比较低。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教育都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在运转,在学生心理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教育和引导,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思维模式单一等问题,等到发现需要面对许多新的、陌生的知识时,或面临新的问题时,学生们常常会感到不知如何是好,结果或紧张、或恐惧、或逃避,实际问题无法解决时,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从情绪控制方面看,大学生阶段正处于人的思想情感发展和丰富的一个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变化很快,而且他们很敏感,学生和生活非常容易受情绪的左右。但在大学里,学生的生活相对于中学时期,还是要独立得多,父母、老师与学生接触大大减少,而学生们在自己的情绪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就突然失去了依赖,他们对自己的情绪控制比较差,而在情绪化的状况下,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决定,都不会有好的效果。这就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本来情绪就不好,结果学习又不好,没有效果,或者是决定干的事是错误的,或者是干的不好,使自己的情绪进一步低落,甚至影响到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可能会丧失自信。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他们不可能有积极的健康的心理。

4、心理健康教育滞后

长期以来,我们对大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抓得很紧,甚至有过分之处,但是我们对他们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却可以说是疏于引导。原来一直进行的思想教育也由于缺乏效果而流于形式。当他们需要独立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由于原本就毫无准备,必然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一直是围饶着高考的指挥棒而运转的,成绩的高低,能否达到重点大学得分数线等等,以分数为标准的衡量指标,使得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把目光死死地盯住学生们的分数,而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发展几乎被人遗忘。即使有人想重视,也会被“考不上大学,什么都不是!”的理由顶回来。当这些心理素质极薄弱的学生进入到大学后,随着家人、老师对学生的控制的减弱,学生们需要自己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时,他们的心理问题就变得格外的突出了。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症状

1、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张、忧虑、不安而兼有恐惧的消极的情绪状态。

2、冷漠。是个体遇到挫折后的一种防御手段。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

3、狭隘。狭隘表现为受到委屈或遭到贬抑后,思想上产生“意结”常常为一些小意见和得失而烦恼,不能自拔,遇事好猜疑,万事计较。

4、狂妄。狂妄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价而产生的一种需狂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等。

5、自卑。自卑表现为完全丧失信心、胆小、信心不足。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为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际关系冷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学生要怎样克服择业“心理落差”

全文共 3589 字

+ 加入清单

一项调查显示,有17.1%的受访者认为,2008年是“大学生作为普通劳动者就业元年”。面对这一身份转变,抱有“精英心态”的大学生自然会有心理落差

2009年,中国将有600多万名研究生、大学本科和专科学生毕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严峻:校园招聘比往年少,而毕业生人数比往年多。莘莘学子由此遭遇无奈、失落、郁闷等心情在所难免。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17.1%的受访者认为,2008年是“大学生作为普通劳动者就业元年”。面对这一身份转变,抱有“精英心态”的大学生自然会有心理落差。

调整心理预期,转变就业观念

2009年,上海高校毕业生高达15.8万人,加上外省份来上海寻找工作的毕业生,上海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目前招聘岗位数同比减少了20%左右。

对此,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选表示,一方面上海会努力扩展就业岗位,一方面毕业生也要调整好心态。他强调说:对于零就业家庭,只要学生不挑不拣,保证每个人都能顺利找到工作。

只要“不挑不拣”就可以就业的岗位,这对大学生有多大吸引力?

上海市政协委员施有毅是上海云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最近,他的公司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新开了一家商务酒店。酒店前台需要3名会日语的接待员,月薪3000元以上。酒店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不过“就是招不到人”。前来面试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或者嫌“工作过于简单”,或者抱怨薪酬不理想。有两人来见习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跑了。

赵晓琴(化名)刚结束上海一个单位的面试,回到浙江萧山的家中。迄今,这位在广东上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已经接触过六七家用人单位,投出的简历“不计其数”。她希望“能等到好消息”。

她父母上世纪90年代下岗后,几经辗转,最后在萧山当地开了一家鞋店,这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不过,读新闻的赵晓琴对父母的鞋店兴趣不大。在她看来,父母当时下岗、开店,只要能赚钱、谋生就可以了,而她就业要考虑别的因素,比如社会地位、个人兴趣等。她说自己是个有些理想化的人,“不想仅把职业当成赚钱的工作”。

这位女大学生希望能在媒体工作,“虽然收入不一定高,但总是个白领吧!”“白领”在赵晓琴心目中的“职业排序”中,在“社会中层以上”,“至少比简单的体力活要好一点”。

“读大学了,虽然没有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但多少有些‘社会精英’的感觉。”她说,四年大学,花费不菲,她觉得自己在知识上应该是个“人才”,但她说,“进大学时,绝对没想到就业会这么难!”

赵晓琴有一位室友,这名女生在人山人海的招聘会场排队4个小时,终于见到了用人单位。她递上汗涔涔的简历,对方只看了3秒钟就放在了一边。

有关专家指出,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同择业理念有关,他们大多向往大城市、大机关,而忽视基层的工作岗位。

“择业理念”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流行词。在日前闭幕的上海“两会”上,“大学生就业观念”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一个话题。季宝红代表说:“大学生毕业后为什么一定要坐办公室,而不能做一线工人呢?有这么多办公室岗位吗?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不要总想着外资企业,也可以考虑考虑民营小企业,要拓展自己的就业思维和思路。”

一些政协委员建议年轻人“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去参与就业竞争,否则政府推出再多的就业岗位也难以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种结构性困难,许多服务业、制造业的岗位需要大量人手,而大学生就业预期比较高,总觉得自己该做‘白领’而忽视普通就业岗位,这当然不现实。”施有毅认为,大学生没有必要因自己是“普通劳动者”而妄自菲薄。

转变成才观念,从基层岗位做起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一定要调整就业心态。”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书记武克敏说,大学生欲成为“社会精英”,首先要找到劳动的岗位。在“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座右铭下,“欲扫天下”,先得从基层的“扫一屋”开始。

在人才市场上,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劳动者,同时也是优质的人力资源。

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的工人李斌仅毕业于一所技校,从一线基层钻研、实干多年成长为全国着名的“知识型专家”,如今被大学聘为教授,登上“象牙塔”的讲台。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早年于华仁书院预科毕业后,找的第一份工作是辉瑞制药公司推销员。凤凰卫视主持人闾丘露薇写在博客上的一篇文章最近在大学生中颇为流行。这位着名的新闻记者在博客中说:“我们这些不在乎铁饭碗和名声好不好听的人,倒是机会不少,反正就是要一份工作,有工资,能够学到东西。大学一毕业,我去了深圳,做过国企的总经理助理,做过接线生,酒店前台服务员,之所以接受这些工作机会,是因为至少我需要有份工作自己养活自己。”

事实上,相对于大学生而言,需要调整择业理念的,也包括学生家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家长扮演了子女求职“决策者”的角色。一些家长说,与其让孩子做工人、服务行业人员,还不如先不就业;时间长了,甚至可以先申请低保———也就是说,宁肯让孩子在家“啃老”。

针对这种现象,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主委高小玫呼吁说,大学毕业生要尽快自食其力,所谓“先就业、后择业”,先能养活自己,再谈理想。

施有毅认为,选择普通岗位,相当于在“起跑线”上退了一点而已,只要有才能,普通岗位照样能培养出精英!

高等教育如何同社会需求衔接?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书记武克敏对大学生就业的“高期望”表示理解。他说,学生花大量学费读大学,当然有一个成本预期,“那么多高分学生愿意来读我们学校,首先是看中我们学校毕业生能找到好工作,期望教育投入有好的回报。”

因此,仅要求大学生及其家长转变观念是不够的,高等教育也需要转变观念。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妨碍大学生一时难以认同“普通劳动者”身份的,更多的是教育的原因、社会的原因。要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根本在于转变教育观念,使高等教育从“身份教育”“分数教育”转变为能力教育。

熊丙奇说,我国高校目前还是“精英模式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短短几年时间完成的;如此短暂的时间里,高校方面还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整,基础教育也没有任何转变。许多高校追逐提升档次、扩大规模,并没有多少培养“普通劳动者”的理念。

与此同时,这种精英教育逐渐演变为应试教育:注重各类成绩的考核,而忽视对学生特长、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基础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灌输“赢在起点”的理念,将学生“劫持”到“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好工作”的教育模式中。为此,学生及其家长付出了很大的人力和财力。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大学毕业生,调整就业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熊丙奇认为,轻视普通劳动者的观念还与社会保障有关。如今,劳动者越是“普通”,他们享受的社会保障越是“低廉”。

“降低家庭的教育投入,改变精英教育的模式,重塑社会劳动价值观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比呼吁大学生‘心怀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更迫切、更有意义的事。”熊丙奇如是说。

■新闻链接

内蒙古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观念面向基层就业

据新华社报道,内蒙古自治区深入贯彻积极就业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观念,面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面对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自治区教育厅召开了工作会议,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企业就业,严格落实“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就业项目拓展计划、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加大职业见习计划、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援助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引导毕业生分流。

天津:高校招生计划将与就业率挂钩

据新华社报道,天津市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招生规模联动机制,对连续三年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将暂停该专业申报并严格控制该专业招生规模。

高校依据当年就业状况及时调整就业率偏低专业下一年度招生计划。一般当年毕业生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下一年度安排招生计划不高于上年实际就业的人数;低于40%的专业采取隔年招生的方式适当压缩招生规模;低于30%或连续两年低于40%的专业停止招生。

山东济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实行财政补贴

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山东省济宁市近日决定,由财政提供补贴,为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据新华社报道,济宁市鼓励高校毕业生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规定高校毕业生开展“1+1”(毕业生在已有1个学历证书的基础上,通过技能培训再取得1个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技能培训,所需资金财政按30%的比例给予补贴。

湖北多项财政补贴援助大学生就业

从今年起,每年安排5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对接纳高校毕业生见习的单位,由地方财政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支持,到以上单位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由以上单位每月发给不低于500元的生活补贴。

据新华社报道,这是湖北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措施之一。湖北省政府日前出台专门文件,多项财政补贴直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进行自主创业等,并全力做好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学生求职的心理误区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求职心理误区

大学生求职的心理误区

自我认识的偏差导致就业期望值不适度。

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结构、文化素质、群体意识的特殊性,形成了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人格。他们往往自我估价过高,总希望尽快找到实现自我的场所,尽早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而现实往往令他们大失所望。个别学生则又缺乏自信,怨天尤人,不善于竞争。

职业知识的缺乏导致就业目标与方向的模糊、不稳定。

目前,由于高校按自己的模式培养人才,使得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毕业生专业不对口,职业知识和技能相对匮乏,使得当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就业力”,导致“毕业生不知何处找工作”,表现为或急功近利,缺乏远大理想,或见异思迁、朝秦暮楚,职业目标长时间没有确定。

就业技巧的缺乏导致自我推销能力不足。

很多应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职业常识和就业技巧,在自我推销过程中存在着羞怯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自信心,资料准备、应试准备和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导致自我推销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无法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就业压力加大导致心理误区、心理冲突增多。

面对激烈的竞争,毕业生容易产生心理误区,他们或相互攀比、缺乏主见,或脱离实际要求、不能适应社会,情绪表现焦虑、失落、恐惧等等;有的毕业生心理冲突明显,表现为有远大理想但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注重实现人生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渴望公平竞争但期待自己特殊化,希望独挡一面又渴望别人帮助等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行为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206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生理发育成熟,大学生智力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心理迅速走向成熟,大学生特有的学习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他们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行为的特点文章内容。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1.自卑。有的学生总是怀疑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旁人相比欠缺,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害怕担风险,畏畏缩缩。这种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了自信心,导致很难与周围同学相处,限制了交往范围,并且还可造成自身的内心矛盾体验,增加心理负担,是一种阻碍人际交往的消极情感。

2.腼腆。这往往也是由自卑引起的。好多学生不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

很少在班级众人面前讲话,总习惯独自躲在角落里。学习上碰到难处,宁肯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也不愿意求助于老师和同学。长此以往,割断了与身边同学的接触和联系,阻塞了信息沟通的渠道,使个人的交际范围变得狭窄。

3.嫉妒。一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容易存在此种心态。有的学生看到班级其他人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时,从心里觉得很不好受,有时为了发泄内心的不服,没事也找茬跟人家吵嘴,这是一种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进而恼怒他人的情感。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交际范围比较小,格调较低,致使人际关系紧张、失和,阻碍了与同学间的正常交往。

4.多疑。个别学生(女生多见)整天疑心重重,怀疑一切,毫无根据地乱猜测,看到其他同学聚在一起,总以为是在议论自己,浑身感到不自在。这是典型的猜疑心理。此种不正常的情感,会使这类学生经常处于惊恐、不安之中,由于缺少知心朋友,起码的人际关系都难以维持。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行为的特点

一、大学生比中学生更富挑战性和独立性

大学是高智商人群的聚集处,与中学相比它的竞争更加激烈,社会性更强。中国各大学按新生高考分数划线录取,同一所大学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接近,大学生无论在文化知识、思想深度、性格发展上均达到一定高度,视野和面对的天地更加广阔,各种机遇层出不穷。面对日益开放的未来社会,身处的现实环境,当代大学

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时机,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能否把握机遇非常重要,所以大学生比中学生更富挑战性。

多数大学生摆脱了他们早已厌倦的、父母的唠唠叨叨,远离家乡进入大学,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做主,过上了真正的独立生活,这无疑为独立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因此,大学生自理能力明显增强,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意识由个体性独立向社会性独立高一级水平发展,由自立于家庭、自立于伙伴向自立于社会过渡。他们能够通过理性的思维去辨析事物,对外界的依赖性小,对事物有独特见解,更具有独立性。与老一代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少有思想上的禁锢和束缚,不迷信、不盲从,不仅能够认真思考、判断、处理自己身边的问题,亦关心社会,且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提出各种疑问和不同意见;但由于他们的经验不足,极易出现自以为是和偏激情绪。

二、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具有强烈的成才欲望

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群人,大学里老师素质较高,学校设有图书馆,各种信息较多,观念较新且容易更新,每天都会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在大学不仅能学到很多新的专业知识,还能接受到文化的熏陶。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化和开放的环境使当代大学生涉猎面广,知识量急剧增加,思路开阔、活跃,大学正处在信息爆炸的中心和风口浪尖上,极强的竞争性使生活节奏加快,学习与生活紧张度高,只有勇往直前、接受挑战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大学生们明显感受到这种沉重的压力,他们求知欲旺盛、渴望成才,他们深深懂得,面对激烈竞争,没有知识和过硬的本领是很难在社会中立足的;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和“ 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就足以说明大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成才欲望。

三、大学生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强烈的创造动机(需要)的推动下,将个体的各种认识能力(或称智慧能力)进行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从而产生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复杂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的确立是大学生发现、认识、利用规律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他们思维能力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大学生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取代经验型思维而占据了主导地位,富有创造精神。他们通过对外界各种信息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归纳、演绎,对事物分析能因时而异、因人而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面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不愿沿袭现成的方法,也不愿依赖别人,希望独立地去探索新的途径,获得新的结论,求得自己的独创性见解。

色彩斑斓的生活常使某些意志薄弱、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很难适应。如果说中学生的自信心来自分数的高低和力量的大小,而大学生自信心的确定则依据多维标准,如才华、学识、风度、能力、观念等。中学生的自控能力限于听话和不违反纪律,现在这种他律性自控能力显得很弱,需要自觉地按照社会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他律性在向自律性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全文共 1236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三、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四、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五、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面,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六、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工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七、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八、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都有哪些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学习问题、择业问题和情绪问题等。下面给大家说说大学生心理健康表现都有哪些

操作方法

1

智力正常。 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 这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心理保证。 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表现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即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愿意学习。 可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

可以协调和控制情绪并保持良好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可以保持快乐,自信,满足的情绪,善于从行为中寻求快乐,对生命抱有希望,并具有良好的情绪稳定性。

3

适应问题突出地反映在新生。 进入大学后,几乎每个新生都会面临调整和适应,如环境调整,自我认知,学习方法和人际交往。 大多数学生会表现出不相容性,甚至是失落感和感觉,但仅在问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上有所不同而已。

4

意志标准:指人们有意识地确定他们活动的目标,决定他们的行为,克服困难并达到预期目标的心理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学生受挫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都会产生一些不适应感,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也会产生一定的受挫心理,大学生在学习阶段以及步入社会的过程当中,都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能够引导大学生进入正轨。那么大学生受挫心理产生的原因对策方法又包括哪些呢?今天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大学生在生活当中一定要自己学会自我评价,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纠正自己的错误,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环境的变化,从中学小圈子到大学大环境的变化,从依赖父母到独立生活,从填鸭式的课堂模式到自学,从成绩的佼佼者到同学中的普通一员,这需要较长时间的慢慢改变和适应。如果自我调节不好,适应不了便会产生学业受挫、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挫折心理体验。再加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流传“毕业即失业”的口号,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就读时忧心重重,倍感前迷惘,不知所措,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方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读大学的费用是一份沉重的负担。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不得不放弃应有的娱乐活动,不得不为筹措学费而四处奔波,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些学生就容易产生压抑、无奈、自卑、痛苦的心理挫折。

如何调整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呢!当学生面临各种竞争压力和挫折磨炼时,能够悦纳自我,设计自我,调适自我,开发和发展自我,坚定信心,勇往直前。挫折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和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学校可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以心理咨询门诊、心理信箱等形式对学生提供帮助,教给学生遇挫后自我调节和宣泄的方式,提高他们转化挫折的能力。

经过实践证明:心理咨询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工作当中,一种新型的手法和手段,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能够实现人生面对挫折,更加具有承受的能力和战术挫折的能力,在促进教育工作事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够起到科学化的教育意义。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挫折,面对现实生活,从做自己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也呈现出日益严峻的态势,今天就来详细介绍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就业人数居高不下,大学生就业人数总量巨大,造成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某些失业现象,这些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表现分为;

一易焦虑暴躁或低迷抑郁

二过度自负或过分自卑

三从众心理严重

四有明显的依赖倾向

了解了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我们就来总结解决措施吧,解决措施如下;

一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就业,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市场和认识制度,建立真正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

二学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全方位就业指导工作。

三学生自己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培养抗压能力,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以上是对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详细分析,大家都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有多了解了吗,如果还想知道大学生有哪些心理特征,就来关注我们的校园安全知识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