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明风华朱瞻基得了什么病(最新20篇)

浏览

2630

文章

76

篇1:大明风华胡善祥孙若微哪一集相认?胡善祥会黑化吗?

全文共 1521 字

+ 加入清单

胡善祥一直都觉得孙若微似曾相识,想要知道她到底是什么人,她一直都在怀疑孙若微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十分希望能够与姐姐相认。不过中途还是出了很多事情,让姐妹相认的时间一直往后推。历史上她们两人当然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但是在剧中,不知道孙若微和胡善祥两人最终有没有姐妹相认呢?相认之后胡善祥会不会黑化呢?1.孙若微胡善祥相认

朱瞻基把徐滨和孙若微约出来,告诉他们朱棣找自己要孙若微的身世,问他们自己该怎么编,朱瞻基告诉两人,赦免靖难遗孤的事情受到当初那些跟着朱棣打天下的将领们的阻挠。徐滨告诉孙若微,等这件事结束了,两人就再也不分开了。胡善祥来到鸡鸣寺来看孙若微,两人谈话间,胡善祥知道了孙若微的名字,确认眼前的人就是和自己失散十年的姐姐。

当年在皇宫内失散母亲和父亲都死在了敌人的刀下。胡善祥被太子所救后来交给了胡尚仪抚养,孙若微是被父亲的朋友相救,就这样姐妹二人天各一方。孙若微被养成了反贼,她在武夷山苦练了十年的功夫,因为一次任务来到了京城。胡善祥一直在后宫中,她成为了胡尚仪的干女儿。

从看剧的时候就感觉胡善祥这个角色很有意思,十多集像一个路人,但每个细节都是铺垫和伏笔。胡善祥和孙若微的性格完全不同,在胡尚仪的调教下胡善祥一直恪守本职工作,但是她早已看遍了宫中的人情冷暖。在朋友的帮助下胡善祥见了南三所打牌的老宫女,她决定不再一辈子当宫女了,她为了选秀去求太子,求了汉王,发现两边都很难入手。胡善祥便拿自己命赌了一把,她这一次赌成功了,太子妃看上了胡善祥的果断和决绝。胡善祥的心很坚定,她想要成为长孙妃,这么大胡善祥第一次挑战胡尚仪,她通过这件事情当上了女官,开启了上位之路。

太子妃知道胡善祥的真实身份,但她也打心底喜欢这个女孩,她的个性很适合在后宫中生存。胡善祥想要成为太孙妃,而皇太孙看上了却是孙若微,接下来的剧情想必大家都能猜到,姐妹二人一定会因为皇太孙的事情而产生嫌隙。

最新的预告中姐妹终于相认了,孙若微一说出自己的名字胡善祥就知道了她是自己的姐姐,她们现在相认刚刚好。孙若微和胡善祥知道彼此的身份后就开始抱头痛哭,姐妹情很感人,十年的离别之痛在这一瞬间相互瓦解。希望她们姐妹之间不要有仇怨,让观众先看着甜一会。2.胡善祥有没有黑化

胡善祥原是御史大夫景清的女儿,后被朱瞻基所救让胡尚义收养长大,长大后的她成为朱瞻基的妻子。形势所逼之下,再加上得不到丈夫的宠爱,恨极了孙若微,渐渐黑化,暗中做出一些伤人的事情。

胡善祥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却被废了,朱瞻基改立孙若微为皇后,但是历史上的她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好皇后,为了增加冲突性改编了,让这个人物变得更加鲜明立体,从而突出主角孙若微的形象。3.胡善祥结局

孙若微和胡善祥将会在第17集中相认。

孙若微一说出自己的名字,胡善祥就知道了她是自己的姐姐,她们现在相认刚刚好。孙若微和胡善祥知道彼此的身份后就开始抱头痛哭,姐妹情很感人,十年的离别之痛在这一瞬间相互瓦解。希望她们姐妹之间不要有仇怨,让观众先看着甜一会。

孙若微和胡善祥后来还都嫁给朱瞻基成为明朝皇后,不过她们的相认之路却充满坎坷。朱瞻基真正喜欢的人是孙若微,导致原本就有些自卑的胡善祥,激起了她的战斗欲,和汉王联手一起对付朱瞻基还有孙若微。不过这两人在正史上并非亲姐妹,胡皇后也不是什么坏人,只是剧版为了制造冲突,设计了这样的剧情。

电视剧改动有点大,小说中这两个人也不是姐妹。小说中胡善祥能够嫁给朱瞻基当太子妃是因为她姐姐在宫中当女官很能运筹帷幄,一顿骚操作把妹妹弄成太子妃,这也是悲剧的开始,这点倒是和电视剧一样。

在结局中,朱瞻基后来因为胡善祥无后,就把胡善祥的后位给废掉了。而孙若微则成功上位,最后孙若微还为朱瞻基生了朱祁镇,十分受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明风华姚广孝为什么说明朝有三次巨变?分别是哪三次?

全文共 2662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朱棣在出征的途中病逝,但是在他临死之前,却有意想要废掉朱高炽的太子之位,而把国家交给朱高煦。他给朱瞻基看了姚广孝之前给他写的折子,折子上面说明朝将会有三次巨变,这正是朱棣非常担心的事情。那么,姚广孝所说的三次巨变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姚广孝可以预知未来,他的预测是对的吗?1.姚广孝写了什么

朱棣告诉朱瞻基,朱高炽写了密折给自己,只要一进山海关,就都是忠心于朱瞻基的军队,朱瞻基连忙表示朱高炽绝对没有二心,继续劝说朱棣回北京,朱棣却觉得很难,他不知道朱高煦和朱高燧会做些什么,他让朱瞻基从自己怀里拿出一份折子,那份折子是姚广孝写给朱棣的,姚广孝推测出大明朝会有三次巨变,朱棣让朱瞻基留着这份折子,并让朱瞻基记住曾经发过的誓,叮嘱他一定不要杀害朱家的人,这份折子也留下给朱瞻基的儿孙,也让他们发同样的誓言。两人刚说完,朱高燧和朱高煦到了,朱棣给了两人十天时间攻打,攻不下来就撤到榆木川,并说再打下去,朱高炽就不给钱了,朱高煦对朱高炽有些不满,朱棣没有说什么,只是让他们一起骑马出去走走。四人骑马到了山头,俯瞰着茫茫雪景,朱棣看着眼前的景色,感叹人生短暂。

有人猜测,姚广孝所说的三次巨变分别,第一件是靖难,第二件可能是汉王造反,第三件是英宗复辟。2.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1]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3.汉王造反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又在卫所散发刀箭、旗帜,掠夺周边郡县的所有马匹,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任命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朱高煦还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被张辅告发。[18]

当时,御史李浚在家守孝,得知朱高煦谋反,改名换姓,由小路赶往北京告变。明宣宗仍不忍用兵,派宦官侯泰赐书信给朱高煦。朱高煦部署重兵压阵,面南而坐会见侯泰,并道:“永乐年间皇帝听信谗言,削去我的护卫,把我封到乐安,仁宗也仅用金帛引诱糊弄我,我怎能这样郁郁不乐地长居于此?你回去告诉皇帝,将奸臣夏原吉等人送来,然后再慢慢商议我的要求。”侯泰非常恐惧,只好返回京师。宣宗问起朱高煦所言,侯泰不敢据实回答。

同月,朱高煦派百户陈刚上疏,又给公侯大臣写信,多有指斥之词。宣宗叹道:“汉王果然谋反了。”于是派阳武侯薛禄率军讨伐,大学士杨荣却劝宣宗御驾亲征。张辅奏道:“请给臣二万兵马,擒拿朱高煦献给陛下。”宣宗道:“你确实可以平定叛乱,但我刚刚继位,也许还有心怀二意的小人,若不亲征,便不能安定小人的反叛。”

朱高煦起初听闻薛禄率军,非常高兴,认为容易对付,及至得知宣宗亲征,方才害怕。后来,宣宗致信给朱高煦道:“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杀,成于伍被。现在大军压境,你只要交出怂恿谋反之人,朕就可免除你的过失,恩惠礼遇与原先一样,不然的话,一开战你必然被擒,或者你的部下把你当成奇货绑了献于朕,到那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征讨大军前锋到达乐安后,朱高煦下战书,约定明晨开战。宣宗命大军疾行,驻军在乐安城北,包围四门,并发射神机铳箭,震慑叛军,又不顾众将请求,再次把劝降书信射入城内,朱高煦仍不理会。

这时,城内叛军都想抓住朱高煦献给宣宗。朱高煦大惊,暗中派人到行营面见宣宗,打算明日出降,得到允许。当夜,朱高煦把兵器与通谋书信全部烧毁。次日,宣宗移驻城南。朱高煦打算出城,被王斌等人劝阻,只得假意回到汉王府,暗中从小路出城投降。

这时,群臣纷纷上奏,请求将朱高煦明正典刑。宣宗不许,还把弹劾奏章给朱高煦看。朱高煦叩首道:“臣罪该万死,惟听陛下处置。”朱高煦余党全部被擒后,宣宗赦免城中守军之罪,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命薛禄与尚书张本留守,然后班师回朝。

返回北京后,宣宗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还亲自把平息朱高煦叛乱一事编写成《东征记》,昭示群臣。逆党王斌等人伏诛,同谋伏诛者六百四十余人,因故意放纵和藏匿反贼而被处死或戍边的计一千五百余人,发配到边远地区的计七百二十人。

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4.英宗复辟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明代将领石亨、政客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

TA说朱祁镇复辟後,于谦以谋逆的罪名被处死,而所有曾助朱祁镇夺回帝位的功臣,如石亨、徐元玉、许彬、杨善、张軏与曹吉祥等人都被封为大官,当中,都在朝中横行霸道,到了曹吉祥受宠的后期,更发生了曹吉祥企图弑位的曹石之变。

政权逐渐陷入混乱,各个派别文官相互争斗,一些官吏在激烈的派别斗争中遭到贬斥,武官的地位逐步低下,政治也继续腐败和混乱下去。从此,明朝的统治危机便一天天加重起来。

朱祁钰继位,本出於一时权宜,只以眷位故,演成朱祁钰惟恐其兄之入,朱祁镇惟恐其弟之生。兄弟失和,授野心分子以机会。当朱祁钰病重之际,前立太子已故,已无子嗣,皇位理当归还朱祁镇一系,原可和缓而自然的转移,其理甚明,其事至易,直以朱祁镇庸愔,而小人从中滋生事端。

朱祁镇复位,朱祁钰竟以暴薨,甚至朱祁镇也在有意无意间,任令迎复诸辈冒功滥赏,大肆报复,于谦等冤死。当时人已甚不以为然,如阁臣李贤;而时久事平,朱祁镇后也懊悔昔日之妄杀。

所以《明史》评论说:明代皇位之争,而甚无意义者,夺门是也。

谈迁评论道:“于少保最留心兵事,爪牙四布,若夺门之谋,懵然不少闻,何贵本兵哉!或闻之仓卒,不及发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明风华胡尚仪结局是什么?胡尚仪和胡善祥决裂了吗?

全文共 1730 字

+ 加入清单

看出来胡善祥是一位颇有野心和心机的人,而且为了达到目的哪怕付出再多牺牲也愿意。虽然胡尚仪总是教训胡善祥,但内心还是希望她能过上平稳的日子,不希望胡善祥跻身帝王之家。但胡善祥心意已决,胡尚仪也是没办法最后只能靠装疯来躲避一切。胡善祥毕竟是由她带大,以后无论胡善祥计划有没有成功,胡尚仪都有可能被牵连,这对养母女注定很难和平收场。胡尚仪结局是什么?

大明风华》这部古装正史剧,一开播就遭受了很多网友的吐槽。在吐槽与争议声中,该剧还是以每集三十几分钟的时长,吊足了观众胃口。剧情越深入,大家的态度转变越大,从最初的不满到了现在的欲罢不能。

在剧中,除了汤唯饰演的女主角孙若微吸引很多观众的视线之外,邓家佳演绎的女主的妹妹胡善祥,前后期的转变也十分精彩。胡善祥原本给人的感觉是谨小慎微,一直都在小心翼翼地活着,但是近期播出的剧集中,她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展露了自己的野心,展现出了对浮华名利的执着追求。

胡善祥与孙若微这两姐妹父母双亡,二人从小就分开,在各自的养父母身边长大。胡善祥平时总是被胡尚仪打骂,让人觉得她特别不幸。直到最新剧集中二人的一场对峙戏,我们才看出胡尚仪其实还是很疼爱养女的,内心是真的将胡善祥视为亲生女儿看待。

她此前之所以想方设法不让养女嫁入皇宫,是因为她自己在深宫呆了多年,早就明白荣华富贵表象之下的黑暗,深知宫中满是险恶。她不希望胡善祥嫁给皇孙,继续过那种勾心斗角的生活。但胡善祥不听,胡尚仪只能选择装疯卖傻,但这些都只是她自保的方法,胡尚仪知道胡善祥的太多秘密了,她要是疯了就不会有人怀疑。

除了养母之外,姐姐孙若微也曾劝过胡善祥,曾提出想带妹妹远离是非之地。但胡善祥已经一门心思要往上爬,她还年轻,有着足够多的精力谋划,热衷于追名逐利。她不知道的是,太多踏上这条权利之路的人,都在中途变成了森森白骨。等到她真正明白时,想必已经太晚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既然胡善祥不领胡尚仪的情,还认为胡尚仪是自己向上爬的绊脚石,那就希望她未来哪天不要后悔,也不要再去怨恨别人。胡尚仪和胡善祥决裂了吗?

胡善祥不顾胡尚仪的警告和劝解,不甘愿以后过着普通的生活,她想要的不仅是金银财宝,而是权力,甚至是影响到江山的权力。所以胡善祥费尽心思想参加太孙妃的选秀,先是拜托胡尚仪,又成功讨好太子妃,最后不惜投靠汉王,才成功得到推荐。

胡善祥虽然成功参加选秀,但是很难成为太孙妃,毕竟所有人都知道太孙朱瞻基中意的是孙若微。胡善祥和孙若微是失散多年的亲生姐妹,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孙若微在意的是能够和太孙朱瞻基在一起,而胡善祥只渴望太孙妃的位置,哪怕是做一天也满足了。从小在皇宫长大的胡善祥很聪明,她知道自己是汉王推荐的秀女,看在汉王的面子上必然会中选,恰好临近大战,为了顾全汉王的面子,成祖朱棣和太子都会让太孙选胡善祥做太孙妃,这样才能不失汉王的军心。

最后胡善祥赌赢了,哪怕太孙朱瞻基多么爱孙若微,还是比不上权位。就这样,胡善祥成了太孙妃,终于成功上位。不过胡善祥却得了朱瞻基的厌恶,孙若微多得了宠爱,毕竟两人才是真爱。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胡善祥要费尽心思编造三代,不惜讨好太子妃和汉王,付出很多努力来成为人上人,其实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胡善祥从小被胡尚仪收养在身边,虽然胡尚仪对她真心好,给她存下不少金银财宝为将来做准备,可是该有的严厉教导还是有的,鞭子和耳光是家常便饭,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不少太监盯上她,让她很害怕。胡善祥不甘一辈子当宫女,也不愿和太监凑合过,她想要成为人上人,让自己远离以前的困境。

第二个原因,胡善祥清楚自己的身世,她知道自己不是生来贱命,罪魁祸首就是朱家。所以她嫁进朱家,也是为了报仇雪恨。就像她和孙若微说的,如果她们两个都嫁给了太孙,日后再生下孩子,这天下就有一半是她们家的。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胡善祥对权力极度渴望,她从小被人教育着长大,心中难免产生虚荣心。其实这三个原因都让人很理解,毕竟胡善祥和孙若微不一样,一个是从小伺候人,一个是被人宠着长大,哪怕是长大后的命运,孙若微的运气也比胡善祥好。

胡善祥并不是一个良善之人,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姑姑阻挡了她的路一定会除去,在后宫中活了一辈子的胡尚仪早就明白了人心之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明风华徐滨原型是谁?徐滨历史原型揭秘

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中,乔振宇饰演的徐滨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大家也十分好奇徐滨到底是个怎样的角色。徐滨应该是《大明风华》的男二号,也是孙若微最坚实的依靠和最信任的人。徐滨虽然没有显贵的背景,但他却是一位能臣,和孙若微相比徐滨并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始终都是心系苍生。《大明风华》大部分的角色在历史上都有原型人物,那徐滨的原型是谁呢?下面就来了解下吧。徐滨原型是谁?

《大明风华》中乔振宇饰演的徐滨,他的身份也比较特殊,他跟孙若微一样,都是建文朝的忠臣之后,都是靖难遗孤。徐滨后来成了大明的肱股之臣,他为了守护女主孙若微,而放下了复仇的念头,尽心尽力辅佐皇帝。历史上有徐滨这个人吗?《大明风华》徐滨历史原型是谁你知道吗?

据了解,在《大明风华》原著小说中,徐滨其实叫许彬,虽然明朝历史上查找不到徐滨这个人,但是,许彬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在剧中,徐滨与孙若微青梅竹马,他们有着同病相怜的遭遇,他们的父母都是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诛杀的。家人死于靖难之役,作为靖难遗孤的徐滨和孙若微,为了光复前朝,同时也为了给死去的家人报仇,在暗中做了不少的部署和努力。

但是,这两人并没有被复仇所冲昏头脑,在徐滨看来,如果朱棣是个好皇帝,包括在他之后的朱高炽和朱瞻基,都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能够造福天下百姓的话,他就不会迈出复仇的那一步。当然了,让他放弃复仇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想要守护的女人孙若微,爱上了大明未来的天子朱瞻基。

《大明风华》徐滨历史原型是许彬,许彬是明英宗时期的内阁首辅。徐滨在剧中有多重官职,他既是礼部尚书,还是锦衣卫指挥使,剧中的他文韬武略都不在话下。而历史上的许彬,只是个颇有才华的文人。

许彬曾在翰林院任职,他的代表作有《东鲁先生文集》、《东鲁先生诗集》等等,同僚们都对他的诗集和文作赞不绝口。历史上许彬辅佐五位皇帝,历经六朝变迁。后来明英宗朱祁镇在夺门之变中复位后,他任命许彬为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让他入值文渊阁,任内阁首辅,执掌国事。徐滨历史原型揭秘

古装美男乔振宇,在这部剧中饰演男二徐滨,徐滨的父亲死于靖难之役,后来他渐渐成为一个沉稳老道的人。一直隐忍默默的爱着孙若微,即便二人分开,他始终守护孙若微。从最新剧照看,乔振宇古装俊美非凡,相信到时会圈获不少粉。

历史上的许彬是明英宗时期的当朝首辅。许彬“生而颖异,及学,目十行下,时人皆称神童”,少年时因丰县灾荒,十四岁随父迁居山东兖州府宁阳县。景泰末年,石亨等人谋划夺门之变,寻求许彬帮助,许彬为石亨推荐徐有贞,遂成其事。英宗复辟后,升许彬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共掌国事。

徐有贞罢相后为内阁首辅,未及两月因遭石亨谗毁排挤,贬南京礼部侍郎,尚未到任,再贬陕西参政。许彬抵达陕西后即辞官归家。明宪宗即位后,命以侍郎致仕。去世后,得谥“襄敏”,成化十三年(1477年)三月,赠礼部尚书。

剧中徐滨的一生与那个叫孙若微的女子息息相关,为她而忧、为她而乐,尽管自己成为她的另一半也无怨无悔,这样的感情也是令人动容的,但同时也稍有心酸吧!据悉,徐滨的背景稍显复杂,他的父亲曾是深受建文帝朱允炆重用的朝臣,而当时也是发生过叛乱事件的,他的父亲便是死于“靖难之役”。

孙若微虽然是女儿身,但也有大义,她并不想看到天下大乱,百姓受苦,站在了朱瞻基那边,而后来,徐滨也是逐渐被孙若微的特质所吸引,爱上了她,也逐渐放弃了那个信仰,他知道,孙若微爱的是朱瞻基,也知道自己和她没有可能,但他并没有因为爱而不得生恨,只是默默的守护着,在孙若微有难的时候,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他是她的兄长、智囊、靠山,这样的感情很让人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明风华胡善祥说小米熟了什么意思?胡善祥会放弃复仇吗?

全文共 1443 字

+ 加入清单

胡善祥只差一步就能实现自己的计划,可惜栽在了一位宫女手上,导致意外流产太子就这样没了。后来胡善祥和汉王之间的事也被揭发,朱瞻基废黜了她的皇后之位,不过这时的胡善祥反倒显得冷静,不知道三清观能不能让她放下复仇呢?其实胡善祥依然计划如何翻身,毕竟孙若微是她的亲姐姐,等朱瞻基不在后重新回宫也不是难事,这对姐妹之间的恩怨恐怕会变得越来越深。胡善祥说小米熟了什么意思?

在《大明风华》中,胡善祥为了权势汲汲营营了大半辈子,终于还是被废掉了后位。她在离宫之前,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她说“我的小米饭熟了”,《大明风华》胡善祥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句话对应的正是“黄粱一梦”这个成语,黄粱一梦中的黄粱,指的就是小米,而这背后也有一段典故。

在《大明风华》最新剧情中,胡善祥被废掉了后位,朱瞻基让她到宫中三清观潜心修道。从地位卑微的宫女,到高高在上的皇后,再到守着青灯古佛的道姑,胡善祥这一生,大起大落,令人唏嘘。

如果她当时没有被权力和欲望所裹挟,如果她当初能够安分守己,也不至于落到如今这个下场。胡善祥在被废之后,说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她说“我的小米饭熟了”。胡善祥的这句话,很多人可能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黄粱一梦,终成空。

大梦一场,胡善祥在被废之后,也终于清醒了过来,只不过,她这一场梦,醒的终究是太晚了。

大家对“黄粱一梦”这个成语应该都比较熟悉,黄粱一梦指的是虚幻不切实际的梦想,后来常常被用来比喻荣华富贵一场空,所有美好的梦寐以求的事情,到头来都不过是空欢喜一场。

黄粱一梦中的“黄粱”,指的其实就是小米。这个成语背后还有个典故,讲的是大唐年间一个书生的故事。书生进京赶考没有考上,他在返程途中,碰上了吕洞宾。吕洞宾给了他一个枕头,他枕着这个枕头在旅舍中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在睡梦中,书生梦见了自己终于成功考取功名,荣华富贵了大半辈子。结果在晚年的时候,他因为犯了事,又被满门抄斩。书生惊醒,发现旅舍的店主人锅里还在蒸着小米饭,原来这只是一场梦。胡善祥会放弃复仇吗?

《大明风华》最新剧情胡善祥和孙若微同时怀了身孕,但是胡善祥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她嫉妒朱瞻基给孙若微的孩子取名“朱祁镇”,意为天下的根基,所以胡善祥以为朱瞻基将来会传位给朱祁镇,从那个时候开始,胡善祥就不再跟孙若微交心了,历史上胡善祥被朱瞻基废黜皇后之位,剧中肯定也会出现这一段,到底胡善祥为什么被废?

胡善祥使尽手段好不容易嫁给朱瞻基,当上了皇后,可是没过多久就被朱瞻基给废了,然后孙若微取而代之成为皇后,胡善祥不甘心输给孙若微,秘密勾结老情人朱高煦谋反,可惜最后失败了,朱瞻基曾说过想立孙若微为后,但被孙若微拒绝,所以胡善祥才能安稳的待在皇后之位上。

历史上胡善祥是无过被废,这点明仁宗朱瞻基承认了,当时他废黜胡善祥的理由是多年无子,这对大明未来极为不利,所以就让孙贵妃顶替胡善祥的皇后位置,胡善祥没有犯过什么错,只因没有孙贵妃受宠才被废,很多人都为她抱不平,可朱瞻基是皇帝,没人敢当着面说他的不是。

从目前剧情得知,胡善祥被废原因应该跟历史不太一样,她做了许多有损皇家颜面的事,单说她跟汉王私通就足以让朱瞻基杀了她。朱祁镇和朱祁钰降生后,胡善祥处处与孙若微作对,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不择手段,处心积虑陷害孙若微和朱祁镇,最后被朱瞻基废黜也是情有可原。

胡善祥被废后,心里的恨意比以往更深,她鬼迷心窍与汉王密谋造反,想要报复朱瞻基和孙若微,不过最后胡善祥的阴谋没能成功,她的下场也十分悲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明风华胡善祥的原型是谁?历史上胡善祥是什么样子的?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这部剧马上就要开播了,胡善祥历史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恭让章皇后。后来被废之后,皇后之位被迫给了孙氏,也就是剧中的孙若微一角。后来胡善祥退居长安宫,当了道姑,赐号“静慈仙师”。

胡善祥是朱瞻基的太子妃兼皇后,为人善良大度,毫无谄媚之态,行为举止都特别端庄。可惜这样的女人并不受宠,她的老公朱瞻基根本就不正眼瞧她,反而特别宠爱孙氏。不要看胡善祥能够坐上皇后位置,就因为她身处高位却没有孩子,皇位后继无人,朱瞻基也因此不搭理她,更加疼爱孙氏。

最后胡善祥被逼退位,被废后,退居长安宫,变成了道姑。而孙氏也顺理成章坐上了皇后之位。而太后却怜悯胡善祥,经常召她入宫,宫里设宴的时候,太后让胡善祥坐到孙氏的上边,这也让孙氏感到不快。后来太后死了,胡善祥哭得很伤心,太后死的第二年,她也死了。

胡善祥这一生过得比较悲催,老公不爱还要被逼让位。在《大明风华》中,胡善祥由邓家佳饰演,她的演技其实很不错,在《无证之罪》中,她动人的表演更是令人对其刮目相看。

正史记载

“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原配妻,锦衣卫胡荣第三女。

胡氏以贤为名,选为皇太孙妃。时孙贵妃有宠,后未有子,又善病。

明宣宗即为,立为皇后。三年后,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孙贵妃为后。

诸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不能争。

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命局孙后上,孙后常怏怏。

正顺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崩,后痛苦不已,逾年亦崩,孙后用嫔御礼使其葬金山。

天顺七年闰七月,英宗为其恢复皇后位份。

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无庙。”

——《明史列传一 后妃》

历史评价

后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

无故被废,天下闻而怜之。

宣宗后亦悔,常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明风华朱瞻基为何早逝?朱瞻基历史原型是谁?

全文共 1946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即将开播,而这部剧的主角就是以历史上明朝时期明宣宗的皇后孝恭皇后为历史原型的,剧中所涉及到的很多人物都有历史原型,从这一点上来看,相比很多架空历史类型的更多了一份史实的参考。不过剧中的朱瞻基,并没有陪伴皇后太久,他很早就去世了,历史上也是如此,那么朱瞻基是为什么早逝,历史上的朱瞻基又是什么样的呢?1.历史上的朱瞻基

朱瞻基(1398年或1399年2月9日-1435年1月31日),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和诚孝昭皇后张氏的长子,年号宣德,自号长春真人。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

朱瞻基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成祖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变。次年,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议,停止用兵交趾。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继续实行仁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同时,明宣宗也是杰出的书画家。翰墨图书,极为精致,“点墨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争胜”。书法能于圆熟之外见遒劲。尤工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均佳。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终年38岁,葬十三陵之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长子朱祁镇继位。有《明宣宗御制乐府》一卷,今佚,存词二首。2.朱瞻基为何早逝

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

他在遗诏说道:

“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惟不能光承列圣之洪业,终奉圣母皇太后之餋,中心念之,虽殁弗宁。长子皇太子祁镇,天性纯厚,仁明刚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协心辅佐,务以安餋军民为本,毋作聪明,以乱旧章。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中外大小臣僚各敬乃职,效忠嗣君,毋忝朝命。丧制悉遵皇考洪熙元年五月遗诏,毋改山陵,务俭约。宗室亲王藩屏任重,谨守封国,各处总兵及镇守官及卫所、府、州县,悉心尽力,安抚军民,勿擅离职,赴阙进香者,令佐贰幕职或遣官代行。两广、四川、云南、贵州,七品以下衙门,并免进香,故兹诏谕,咸使闻知。”

朱瞻基在位10年。他被尊为章皇帝,庙号宣宗。他留下二子二女及原配废后胡氏(死于1443年)、继后孙氏(死于1462年)和他母亲张太后(死于1442年)。在临终时,朱瞻基指定已在宣德三年(1428年)2月20日被定为皇太子的8岁的朱祁镇为他的继承人,就是后来的明英宗。张太皇太后领导一个摄政团,它一直统治到正统七年(1442年)她死去时为止。

朱瞻基最后英年早逝,在38岁的时候便去世离开了,在历史上的记录也是如此,只留下孙若微和朱祁镇,之后孙若微扛起重任,将以天下为己任的交到儿子朱祁镇的手中,帮助他稳固明朝的根基。

剧中的朱瞻基是由朱亚文饰演的,也是明宣宗,仁慈善良,用真诚感化孙若微,两人最后互相爱着对方,并且生下孩子朱祁镇。然而命运总是如此残忍,将相爱的两人分开,幸运的是他们度过了幸福的一段时间。3.朱瞻基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明风华》朱瞻基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他是明朝的第五任皇帝,跟孙皇后十分恩爱,在位时期整顿了吏治和财政,系列的改革让明朝繁荣富强。自幼被朱棣,姚广孝看好。身在天下第一复杂的家庭长大,除了他,没谁能为他父王朱高炽争口气。既有父亲的仁慈,又有韬略。在与孙若微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爱上了她。但是朱瞻基却英年早逝了。

朱瞻基是个十分幸运的娃,祖父是燕王朱棣,一天晚上,朱棣梦到洪武帝赐大圭,醒后觉得吉祥,然后就有人报告,孙子朱瞻基降生了,而且长得很像自己。朱棣特别喜欢这个孙子,到哪儿都带着他,靖难之役胜利后,还亲自为皇孙挑选老师,朱瞻基他爹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说来朱高炽还是借了儿子光。朱高炽登基后,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子。朱高炽病亡后,他受诏继承皇位,开启宣德王朝。继承父亲遗志,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空前发展,开"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后因病在38岁时去世。于是朱祁镇9岁时亲爹朱瞻基过世他便即位。

在历史上的记录也是如此,只留下孙若微和朱祁镇,之后孙若微扛起重任,将以天下为己任的交到儿子朱祁镇的手中,帮助他稳固明朝的根基。朱亚文饰演的明宣宗朱瞻基,亚文表现十分出彩,君临天下、气势非凡,帝王之魄尽显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明风华徐滨有历史原型吗?徐滨喜欢孙若微吗?

全文共 1706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虽然是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也以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人物为主角,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找到对应的出处。除了一些很有名的历史上的皇帝、皇后、太后之外,还有很多人,比如在剧中一直照顾孙若微的徐滨。那么不知道,徐滨这个人物是不是也有历史原型呢?徐滨在历史上是谁他是不是喜欢孙若微呢?1.徐滨的历史原型

徐滨的历史原型,或许就是明朝时期的内阁首辅许彬。许彬(1385-1461),字道中,号养浩,祖籍明丰县苗城里钓台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许口村)人。许彬“生而颖异,及学,目十行下,时人皆称神童”,少年时因丰县灾荒,十四岁随父迁居山东兖州府宁阳县,明朝大臣,著名学者,馆阁体代表作家。世称“东鲁先生”。少以文学知名,永乐九年(1411)中举,永乐十三年(1415)成进士,累官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六月至七月曾为当朝首辅。

许彬永乐十三年(1415)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425年升检讨,又升修撰,参与编修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两代帝王实录。正统十二年 (1447)主持福建乡试,号称“得人”。官秩二品,掌礼乐祭祀。正统十四年(1449年),彬父去世,告假归家治丧。时贡市混乱,朝野上下通晓各国语文者以彬为最,大学士曹鼐(明正统宰相)因其能荐其提督四夷馆,彬为克尽孝道,欲守庐三年,英宗不允,特下诏命彬进京叙职,又遣使吊唁彬父并谕祭于丰县邀帝城前许氏先陇。彬感皇恩,八月进京复职,九月升为大理寺少卿,十月转任太常寺少卿兼翰林待诏,并提督四夷馆。不久升太常寺正卿。

景泰元年,英宗北还,明廷议大臣往迎,许彬毅然请行,曰:“主辱臣死,分也。”到达宣府见到英宗,按照英宗的授意,为其撰《罪己诏》和土木之役阵亡将士祭文。为英宗赏识。

景泰末年,石亨等人谋划夺门之变,寻求许彬帮助,许彬为石亨推荐徐有贞,遂成其事。英宗复辟后,升许彬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共掌国事。

徐有贞罢相后为内阁首辅,未及两月因遭石亨谗毁排挤,贬南京礼部侍郎,尚未到任,再贬陕西参政。许彬抵达陕西后即辞官归家。明宪宗即位后,命以侍郎致仕。去世后,得谥“襄敏”,成化十三年(1477年)三月,赠礼部尚书。2.徐滨喜欢谁

《大明风华》中徐滨喜欢的人是孙若微,他一直温暖而隐忍的爱着孙若微,他愿意为了孙若微做任何的事情。徐滨守护了孙若微一辈子,但是他们俩根本没法在一起。

《大明风华》中徐滨也是一个可怜人,他的父亲是建文朝重臣,但是他父亲在靖难之役中死掉了,徐滨死里逃生般的离开了南京城。

后来徐滨被靖难遗孤组织收养,他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性格变得非常沉闷,他逐渐变成了一个沉稳又老道的人。

徐滨和孙若微能认识也是一种缘分,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非常和谐。不过孙若微从来没想过她和徐滨会不会有爱情的可能。孙若微一心只想报仇,徐滨则只想要守护孙若微。

后来孙若微入宫成为了朱瞻基的妃子,即便如此徐滨也没有放弃对孙若微的爱。徐滨为了孙若微做了很多事情,他一直以孙若微的兄长自居,为孙若微出谋划策。徐滨和孙若微从来都没有在一起过,但他作为孙若微的靠山在远处陪伴了她一生。3.徐滨的结局是什么

《大明风华》徐滨最后没和孙若微在一起,徐滨为了爱情放弃了清正教的大业,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孙若微,为了孙若微他可以付出一切。徐滨爱的很隐忍,以兄长身份陪伴了孙若微一生。

徐滨背景很复杂,他出身名门,父亲是深受建文帝朱允炆器重的朝臣。朱允炆当皇帝时曾经发生过叛乱事件,史称“靖难之役”,之后朱棣取代朱允炆成了新皇,明朝格局被彻底颠覆。

徐滨的父亲就是死于“靖难之役”的,之后徐滨被靖难遗孤组织“清正教”收养,接受各种训练,性格也变得成熟稳重。“清正教”存在的意义是推翻朱棣和其后人的统治,扶持朱允炆后人重回皇位。

爱上孙若微之前,完成“清正教”大业是徐滨平生的夙愿,是他终其一生要完成的梦想。原本,他以为孙若微和自己是同道中人,没想到孙若微不忍心看天下大乱,反而站到了朱瞻基的阵营。

徐滨为了孙若微,抛弃了自己曾经的信仰,放下了内心的仇怨。他知道孙若微是真心喜欢朱瞻基的,于是将自己的那份感情深深埋藏,以兄长身份陪在孙若微身边,为孙若微出生入死毫无怨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明风华朱高燧为什么举报胡善祥?朱高煦被杀胡善祥被废

全文共 2846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中,关于明朝宫廷之内的争斗,一直都没有停止,不仅是朝堂还有后宫,而在最新剧情中,朱高燧向朱瞻基举报朱高煦胡善祥之间的关系,让朱瞻基十分愤怒,他去质问胡善祥,而且最终还是违背了自己曾经在朱棣面前立下的誓言,杀掉了朱高煦,但是却忽然发现,这似乎是一个圈套,是要陷朱瞻基到杀掉自己亲叔叔的事实当中去。而后来,胡善祥也被废,朱祁钰也跟着胡善祥一起去了庙里,孙若微成为皇后。1.历史上胡善祥被废

《大明风华》,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收视率很高,也算是尊重史实,大家能看到一些真东西。但是呢,也有很多假的,比如胡善祥的事情。

史载,胡善祥“无过被废”,原因是“无子多病”。后来呢,明宣宗自己说当初错了,年少轻狂,后悔废后。明宣宗假如没那么一番感慨,事情也就那样了,胡皇后就是因“无子多病”,可有了感慨,大家就怀疑了,真是“无子多病”?真是“无过被废”?

怀疑会怎样?猜测。平常人猜测也就是说说,小说作家就不一样了,会写点儿吸引眼球的内容,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满足了好奇心,小说自然就受欢迎了。小说作家是对的,我们不该说他们不好,因为他们给大家做出了贡献,让我们看到了精彩的内容,我们笑了。

胡善祥,史书并无太多的记载,这与她的经历并不丰富有关。胡氏没有太过强大的家族背景,父亲只是个锦衣卫百户,她是因贤而闻名被选为皇太孙妃的。她被选上,没走任何关系,靠的是实力。

洪熙年,封为皇太子妃。获封皇太子妃,也不是靠关系,因为她本就是原配,并且恪守孝道,顺理成章。宣德元年,明宣宗即位,胡善祥被立为皇后。以贤闻名的胡氏,并未因自己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而娇蛮,而是保持之前的“忠厚善良、举止庄重”等。

胡氏之外,还有孙氏受宠,她以容貌俊美受明宣宗的喜欢和宠爱,并且二人是青梅竹马,但她只是贵妃。宫里的嫔妃,仅仅靠贤和俊美是不行的,还要有皇子。胡氏从被选为皇太孙妃到成为皇后,一直没有皇子,只有两个女儿;孙氏从被选为皇太孙嫔到成为贵妃后,诞下了皇子,明宣宗的长子朱祁镇。

皇后一直无子,又不受喜欢,自然而然面临着被废的危机。明宣宗虽然一直宠爱孙氏,但他还是给了胡氏充足的时间,奈何胡氏就是没有皇子。忍了很多年,终于没办法忍了,明宣宗于宣德三年春,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命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之后,立孙氏为皇后。

明宣宗也好,孙皇后也罢,都不是恶人,包括皇太后张氏也不是恶人。因此,对待废后胡氏,也没有那么的冷漠,没让她住冷宫,让她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皇太后张氏每遇重要的家宴,都会让废后来参加,还把她安排在孙皇后之上。

孙皇后没有太多嫉妒,但也不是很高兴,只是没有爆发,毕竟她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明宣宗也没有反对,一家子人也算是其乐融融。这就跟我们分手还是朋友一样,有机会坐在一起吃饭,互相尊重。

明英宗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崩,胡氏痛哭不已,次年亦崩,明英宗以嫔御礼将其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明英宗天顺七年闰七月,英宗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祔帝谥,修陵寝,不祔庙。世人总是怜悯弱者,对待胡氏也是一样,她被废之后,满朝文武怜悯,老百姓虽然管不着,但也同情胡氏。

明宣宗内心很清楚,他废后是不对的,因此说“此朕少年事”,以此来解释废后一事。冲动,这是年轻人都会有的经历,只要没有铸成大错,都可以谅解,所以废后一事也就那样了,没有谁因此事反对他。“无过被废”,非常可怜了,这种可怜是明宣宗的强权给她的,但皇太后对她很好,所以胡氏也算运气好。2.大明风华胡善祥被废

可是,几百年后的胡氏却变得更加可怜,而这可怜是我们添了一把火的原因。《大明风华》是一部好剧,“狄仁杰狄大人”明仁宗领饭盒之后,胡氏马上也要被废了。剧中的情节拿捏的非常到位,但对胡氏“无过被废”的过度解读令人遗憾。

正如上面所说,“无过被废”因明宣宗的那句解释而让人产生了猜疑。为了给大家一个答案,电视剧有了胡善祥与汉王有染的故事,还把胡氏刻画成了内心歹毒的女人,这与史上那位以“贤”而闻名的胡氏截然相反。这样的改编,太过荒谬,因为与正史相差太大,本来是正面人物,非要改编成反面人物,有误人子弟之嫌了。

当然,施耐庵在《水浒传》里也有类似的改编,将史上的大臣改编成大奸大恶之人。但是,施耐庵的改编毕竟有一点儿的证据,比如高俅,正史里的高俅没那么奸恶,但也是一个“擅长迎合讨好上司”的官员,加工一下这样的人也不是什么大错,毕竟他有不足之处,并且《水浒传》里的高俅也是类似的人。

胡氏就不同了,正史也好,野史也罢,都是找不出她半点儿不贤的地方,把这样的人改编成心机婊,太过了。

书生说:“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施耐庵对高俅的改编,那是有一点点儿根据的,可电视剧对胡善祥的改编,那就是“无风起浪,无根长草”了,与胡说八道没多大区别。正史和野史之别,也在于此。3.朱瞻基杀了朱高煦

朱瞻基正在逗孩子时,朱高燧突然来找朱瞻基呈报密奏,朱瞻基让孙若微离开后,朱高燧在朱瞻基身边偷偷耳语起来,将胡善祥和朱高煦的事情告诉了朱瞻基,朱瞻基听完大怒,把朱高燧推倒在地,愤怒地质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朱高煦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朱瞻基失魂落魄地来到宗庙,在朱棣的画像前诉说着自己的苦恼,朱高煦的旧部在朝中生事,家人亲眷则四处造谣,朱瞻基已经忍了很久了,而且在瓦剌大营里,朱瞻基发现了朱高煦通敌的书信,朱瞻基终于忍无可忍,开始了一轮清洗运动,抓了朱高煦的旧部,将通敌的将领们问斩了。

到了满月酒的日子,胡善祥宫里的下人都离开了,胡善祥正觉得奇怪,一转头,却发现朱瞻基突然出现在宫里,朱瞻基还派人通知孙若微不要去胡善祥宫里,孙若微有些奇怪,去找太后问了问,才知道朱瞻基也支走了太后。朱瞻基支开了所有人,单独质问胡善祥当初朱高煦为什么要举荐她,朱瞻基一直在等胡善祥的解释,却没想到自己等到了一个忘恩负义的女贼,朱瞻基知道了当初是胡善祥放走了朱高煦,并告诉胡善祥今晚锦衣卫在全城搜捕,孙若微正好撞见了锦衣卫抓捕胡善祥宫里的下人,赶紧冲进皇后宫里阻止朱瞻基,朱瞻基却质问孙若微知不知道胡善祥的事情。

朱瞻基转头带着锦衣卫来到汉王府,朱高煦的家人们都已经倒在地上,朱高煦知道朱瞻基会来,让朱瞻基和自己单独到屋里说话,朱瞻基告诉他自己已经知道了他勾结马哈木和胡善祥的事情,朱高煦说自己当初本来就打算困死朱棣,而且当初朱高炽身边的太监侯泰也是朱高煦的人,朱高炽的死也是朱高煦所策划的,朱瞻基临走之前,让锦衣卫杀了朱高煦。

朱瞻基突然明白过来,朱高煦是在故意求死,朱瞻基赶到汉王府时,汉王府已经空无一人,房间里浓烟滚滚,朱高燧突然出现在朱瞻基身后,说自己奉了朱瞻基的旨意将朱高煦灰飞烟灭了,朱瞻基不明白朱高煦为什么执意要求死,朱高燧却笑起来,说朱瞻基堵死了他们所有的退路,朱瞻基打赢了仗,威望之高绝无仅有,他们没有机会,所以朱高煦才做出了这个决定,让后人知道朱瞻基杀害了亲叔叔,朱高燧想要朱瞻基也杀了自己,朱瞻基却说自己会圈禁朱高燧,让朱高燧带着那些秘密一起发臭流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明风华胡善祥为什么不喜欢孙若微?亲兄妹是如何决裂的?

全文共 1486 字

+ 加入清单

胡善祥本来是为了替家人报仇才嫁给朱瞻基,可当她得知孙若微也怀了朱瞻基的孩子后,突然变得十分懊恼,甚至要和姐姐反目。如果孙若微生出的是儿子,那就成了朱瞻基的长子,以朱瞻基对孙若微的宠爱恐怕这个太子之位就要落入朱祁镇手里了。这让胡善祥感到非常不安,所以她开始变得不喜欢孙若微,把她当做自己上位的敌人,这对姐妹最后能不能和好如初,恐怕是很困难了。胡善祥为什么不喜欢孙若微?

大明风华》在各大平台上线之后就受到了网友的好评,这部剧和其他电视剧不一样的是,其他古装剧总是少不了嫔妃争宠,但《大明风华》这部剧中皇后和皇妃是亲姐妹,作为皇后的胡善祥为了自己的野心以及帮父母报仇进宫,同时她还要求自己的姐姐孙若微也一起进宫,这样报仇的机会更大一些,可以说她们两姐妹的感情非常好。

在新的一集当中她们两姐妹一起怀孕,这对于皇上和太后来说都是一件大喜事,由于胡善祥的孩子名字已经确定为朱祁钰,所以皇帝为孙若微的孩子取名朱祁镇,这个名字比朱祁钰大气多了,而且有一种天下根基的含义在里面。之前胡善祥一直怀疑自己孩子是孙若微弄没得,两个人之间早就已经有了隔阂,这次朱瞻基给孙若微的孩子取了这样一个名字,让两姐妹彻底反目。不得不佩服朱瞻基的厉害,一个小小的名字居然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而且这两个名字中间也确实有着玄机,朱祁镇最终成为了皇帝。

胡善祥本来就心狠手辣,她失去第一个孩子之后一直耿耿于怀,不仅让太医给她造假,甚至想找别人生下皇子,结果被皇帝发现之后害了胡尚义。在这边不得不提的是,胡尚义在之前显得如此心狠,没想到居然有一颗这么柔软的心。虽然箱子里面的东西没有拍出来,但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毕竟胡尚仪自己都说了祸乱宫闱

汉王的表现倒是有些奇怪,在家里莫名其妙发疯几天,在两姐妹都怀孕的节骨眼上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知道是有预谋还是被人陷害。被网友们所期待的朱祁镇终于要出现了,万万没想到孙若微如此懂事识大体的性格会生出一个昏君儿子,不知道接下来的剧情又会如何发展呢,网友们拭目以待吧。亲兄妹如何走向决裂?

《大明风华》上映之后就受到了无数网友的追捧,在最新的一集剧情里面,皇妃孙若微怀孕了,胡善祥通过各种手段让朱瞻基原谅她之后也怀孕了,两人原本就是姐妹,一起怀孕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胡善祥却不这样认为,她设计要除掉孙若微的孩子,这让很多网友都表示不理解。

要知道在胡善祥还没有成为太孙妃的时候就告诉孙若微,自己一定要嫁给朱瞻基,并且还说这全部都是为了给父母报仇,因为她要将朱家人玩弄在自己的鼓掌之中,并且要让她的孩子当上皇帝,这样就相当于把整个朱家攥到自己的手里。不仅如此,她还要求孙若微也嫁给朱瞻基,这样她们姐妹就可以同时为死去的父母报仇了。孙若微因为怕妹妹在宫里惹出大事,所以同意了她的要求,一并嫁给了朱瞻基。原本非常完美的计划,却因为两个人同时怀孕而反目成仇,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其实这件事很好理解,如果孙若微比胡善祥先怀孕,虽然生下来的儿子是庶子,但这个孩子也是朱瞻基的长子,凭借朱瞻基对孙若微的宠爱,胡善祥不敢保证姐姐以后会不会抢了自己皇后的位置,这点让胡善祥很忌惮。而且胡善祥在流产之后对姐姐的态度就开始有所转变,因为她怀疑自己的孩子就是孙若微给弄没了,两个人之间也产生了隔阂。

最后一点就是朱瞻基在知道孙若微怀孕之后表现的太高兴了,相比较胡善祥的孩子,朱瞻基反倒没有什么激动的感觉,这一点让胡善祥非常不高兴。朱瞻基给孙若微的孩子取名朱祁镇,有根基之意。胡善祥听后生怕朱瞻基立孙若微的孩子为太子,这也就导致她的嫉妒心越来越重。孙若微已经明显感觉出胡善祥的敌意,看来两个人马上就要彻底反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明风华朱瞻基杀了马哈木吗?马哈木死了吗?

全文共 1860 字

+ 加入清单

马哈木在《大明风华》中,可以说是明朝的一个很强大的敌人了,他原本潜伏在明军当中,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就是瓦剌的首领,但是随着他身份揭秘,也实在是让很多人吃了一惊。而在最新剧情当中,朱瞻基登基之后又要向马哈木开战了,朱瞻基誓要杀了马哈木,那么他能否如愿呢?马哈木最终是不是被朱瞻基杀掉的,马哈木的结局是什么?1.朱瞻基为什么要杀马哈木

朱高煦的旧部听说朱高煦被解除圈禁后,都纷纷来给朱高煦磕头问安,朱高煦让汉王妃不要去见那些人,让她把来的人都记在心里,回头再告诉自己,朱高煦本来有对付朱瞻基的计划,可谁知瓦剌人一来,自己的计划就被打乱了。朱瞻基率领的军队和马哈木的军队开始交锋,朱瞻基下令死死咬住瓦剌部的前军,逼迫马哈木的主力出来,马哈木见势不妙,便把前军撤了回来,并命令后撤五十里。

朱瞻基看着地图,询问于谦马哈木会把主力藏在哪里,于谦没有回答,只说朝中有人上了折子,希望朱瞻基可以撤军,朱瞻基吩咐于谦写一封信给兀良哈、鞑靼等部的大汗,告诉他们自己这一仗是为了互市而打,只要他们不妨碍互市,不掠夺边境,自己就会撤军,但马哈木不同,马哈木野心很大,朱瞻基为了边疆的安全,决意要杀了马哈木。

马哈木派了使者来向朱瞻基下战书,要求和朱瞻基一战定胜负,要是朱瞻基输了,在有生之年就不能踏出长城一步,朱瞻基应了赌约,并决定在三千营中选出八千人,亲自带兵和马哈木厮杀,于谦和樊忠纷纷阻拦,朱瞻基却一意孤行,于谦不明白朱瞻基为什么要舍弃火器,冒险去和马哈木打这一仗,朱瞻基却说自己要在马哈木最擅长的事情打败他,这样才能打掉他的野心,其他的部落才会被降服。决战到来,朱瞻基在阵前鼓舞士气。2.历史上有马哈木吗

历史上明朝时期也有一个马哈木,但是和《大明风华》中的马哈木的经历不太一样。

绰罗斯·马哈木(1376年—1416年),蒙古族,一作“巴图拉”。出身贵族,瓦剌的首领。猛可帖木儿之子。明朝时期蒙古著名太师,封号顺宁王。

永乐七年,明成祖朱棣册封马哈木为“顺宁王”。从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蒙古丞相阿鲁台先后拥立鬼立赤、本雅失里、阿台为蒙古可汗,自称太师,专权擅政。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帝称其“和宁王”,专门与马哈木的瓦剌部对立。因此,绰罗斯·马哈木亲率部征讨阿鲁台,永乐十四年在里海地区阵亡。3.历史上马哈木是怎么死的

洪武二十七年,马哈木袭父职为蒙古瓦剌部首领。明成祖永乐初年,明朝多次派使臣去宣读谕旨,并赐马哈木等人文绮。永乐六年冬天,马哈木等派遣暖答失等人随亦剌思前来明朝贡马,仍然请求明朝册封。

永乐七年(1409年)夏天,明朝封马哈木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太平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贤义王;把秃孛罗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安乐王;并且非别赐予印信。暖答失等和往常一样被赐宴和赏赐物品。

永乐八年(1410年)春,瓦剌又前来贡马谢恩。从此每年都来明朝入贡。当时北元的皇帝本雅失里偕其属阿鲁台居漠北,马哈木派兵去击败了他们。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御驾亲征击破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军队,马哈木上书明成祖请求早日攻灭他们。

永乐十年(1412年),马哈木前去攻杀本雅失里。又上书明成祖说想要献上元朝的传国玉玺,害怕阿鲁台来攻打,请求明朝除去他;脱脱不花的儿子在明朝为质子,请求将其遣还;部属多从战有劳,请加赏赉;又瓦剌士马强,请予军器。明成祖说:“瓦剌骄矣,然不足较。”赏赐了他们的使臣放他们回去。

永乐十一年(1413年),马哈木留敕使不遣,上表甘肃、宁夏归附鞑靼的人大多和他关系很近,请求明朝归还他们。明成祖大怒,命中官海童前去谴责。冬天,马哈木等拥兵逼近黄河,将要入犯,而扬言要攻打阿鲁台。开平守将上奏朝廷,明成祖下诏亲征。

永乐十二年(1414年)夏,驻跸忽兰忽失温。三部越境前来攻打,明成祖麾下的安远侯柳升、武安侯郑亨等先尝之,而亲率铁骑前去迎击,大破敌军,斩杀蒙古王子十余人,部众数千级。然后率军追杀,越过两座高山,至土剌河。马哈木等脱身逃走,于是明军班师。

永乐十三年(1415年)春,马哈木等贡马谢罪,且还前所留使,言辞非常恭顺。明成祖说:“我们不要和瓦剌人一般见识。”所以接受了他们所献之物,让他们的使者去馆驿歇息。

永乐十四年(1416年),瓦剌与阿鲁台大战,马哈木败走。过了不久,马哈木就死了,海童归言,瓦剌拒命由顺宁,顺宁王马哈木死了,贤义、安乐二王皆可抚。于是明成祖又派海童前去慰劳太平、把秃孛罗。

永乐十六年(1418年)春天,海童和瓦剌的贡使一起来明朝朝贡。马哈木的儿子脱欢请求袭爵,明成祖封他为顺宁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明风华被举报怎么回事?大明风华会停播吗?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播出后,在网上的热度一直很高。不过今天有人称要举报大明风华不尊重历史,还打印好了材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大明风华》播出后,的确在剧情方面产生了比较大的争议,剧中很多角色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所以就有人当成是正史来看,但《大明风华》并非正史剧,剧情和人物关系都做了不少改动。所以有人觉得《大明风华》不尊重历史,不知道这件事会不会影响到《大明风华》的播出,还要看后续发展如何。

当时这部剧在举行宣传的时候,很多人也都注意到了这部剧提到的“历史正剧”这几个字,当时喜欢历史的人也都满心欢喜,因为近些年,其实很多人都看到不少古装剧,但是在播出的时候,其实多数时候是架空历史的,也就是凭空想象出来一些人物和世界,就像《庆余年》以及《陈情令》。

但是真正等到号称是历史正剧的《大明风华》开播的时候,很多人发现,其实远非宣传的那样,而是借着历史,经常对历史人物有着很片面主观的解读,甚至是在台词中,还会抹黑一些历史人物形象,比如于谦。为了刻意营造女主人设,却在处处贬低于谦在历史中的作用。

这样的剧还说是正剧,怕是睁眼说瞎话吧。颇有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其实,看过这部剧的人,应该看出来,在剧中提到了多次“靖难之役”,要知道,这样一场战争,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对该战役的称呼,但是既然号称自己是正剧,那这样的一场战役,是不是不该出现在剧中呢?

可是“靖难遗孤”“起兵勤王”等频频出现,难怪有人调侃说,朱元璋朱棣的棺材板都要盖不住了。

于是网友就总结该剧的问题,罗列出包括目录纲要和附录在内的共计9项材料。

从该播出的视角看,其实这部剧的每一项问题都可以是大问题,号称历史正剧,但是却没有尊重历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误导观众的嫌疑,因此该网友要求“立刻删除或修改剧中、书中扭曲历史真相、亵渎历史人物的剧情和镜头。明确自己的定位,使自己的作品真正可以做到立足当世、传之后人”。

其实在这部《大明风华》之前,也有一部古装剧颇让人信服,甚至是各大官媒都纷纷为其点赞,这部剧就是《长安十二时辰》,很多人称其再现大唐盛世。而为了完成这部剧的拍摄,不仅极力还原当时的情景,甚至还旁征博引,给每一个道具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考究。

即便是这样,这部剧古装剧都没敢称自己是历史正剧,而《大明风华》号称是历史正剧,但网友却从中发现了很多不符合历史的大问题,试问这样的剧称作正剧是骗观众呢,还是自我心理安慰的自欺欺人呢?

之前还有人称这部剧帮助历史剧“飞到寻常百姓家”,现在看,这部剧“飞”起来的只有“收视率”。

文/娱乐大爆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明风华朱高炽得了什么病?朱高炽最后是病死的吗?

全文共 1730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剧情当中,朱棣带着朱瞻基外出打仗去了,朱高炽留在都城,毕竟太子还是需要监国,但是朱高炽的身体却越来越坏,甚至有一种撑不下去,不知道能不能撑到朱棣回来的感觉了,但是这件事情却不敢声张,毕竟如果朱高煦知道了,肯定不会轻易放过这种机会。那么历史上的朱高炽最后是怎么死的,真的是病死的吗?他到底得了什么病呢?1.大明风华朱高炽病重

朱高炽来到兵部,兵部的大臣们将前线的折子交给了朱高炽,杨士奇告诉他,关外的几个部族联合了起来,明军错过了最佳的决战时间,关外下了一个多月的雨,敌人缠着打,明军撤不下来,阿鲁台的骑兵滋扰粮道,辎重很难送到前线,兵部想要商议一个撤兵的方案,朱高炽听完,一阵急火攻心,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几人赶紧扶住了朱高炽。墨太医给朱高炽把完脉后,将朱高炽的病情给杨士奇几人说了一遍,几人听到朱高炽的情况不好,都十分担心,希望墨太医能够好好诊治朱高炽,但墨太医却说自己已经无力回天。杨士奇留下了朱高炽的脉案,并叮嘱墨太医不可以泄露朱高炽的病情。

杨士奇和兵部的两个官员说了自己的计划,决定把朱高炽的脉案扣下,不让朱棣知道朱高炽的情况。杨士奇告诉两人,隐瞒朱高炽的病情,一是为了不让朱棣分心,影响战事,二是为了避免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知道朱高炽的病情后,起了谋反的心思。杨士奇说服了两人,断绝了他们两人支持朱高煦的心思。杨士奇当机立断,决定调走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军队,换上朱高炽的部下,封锁山海关,没有圣旨,连匹马都不能放进关内。2.历史上朱高炽是怎么死的

首先说自然死亡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暴卒,享年四十八岁,从登基到去世,朱高炽在位时间不足十个月,古人的寿命虽然说不如今人,但是平均寿命过50还是很正常的,为何登基后时间如此短暂便无疾骤崩。即便政务勤勉日夜劳累,但身为帝王待遇估计也比不上今日的互联网公司“996007”。

权威史料来看,《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等,都只字不提其死因,如果自然而亡为何不加以详细记。

其次说因病而亡

朱高炽执政时期有大臣李时勉在他即位不久就曾上一奏疏,其中有劝他谨嗜欲之语。因此可判断高炽确实纵欲无度之嫌,否则也不会空穴来风。

据史料记载,朱棣也曾许愿对皇次子朱高煦说过:“努力吧,皇太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

朱高炽本人也是身形较胖,身体较弱,不爱运动。这样的人上了年纪什么心脏病、冠心病等老年病突发骤亡也是很有可能

最后说谋杀

朱高炽死后最大获利者,太子朱瞻基,那么他有没有可能谋杀了自己的父亲?

证据1:洪熙元年(1425)五月,朱高炽逝世,朱瞻基即皇帝位,最大受益者可能是最大嫌疑人

证据2:朱瞻基却与其父相反,他善骑射,谙武事,热衷权力, 朱瞻基与永乐帝更亲近,对于朱高炽上台后扭转其父政策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和政治理念并不认同

证据3:据说朱瞻基的叔叔朱高煦对皇位一直耿耿于怀,伺机侵占,朱高煦的封地山东乐安,而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根据惯例,太子守南京),乐安离京城很近,南京离京城很远。但是,处于时间劣势的朱瞻基却抢先一步知道消息登基即位。这里有两种可能就是,一、朱高炽的死讯保密性很好,只有太子知道,二、朱瞻基不能预知未来,却创造了未来。他谋杀了自己的父亲

总结:

自然死亡几率小,可以排除

病因死亡几率60%—毕竟身体不好,还不注意养生,突发疾病很正常

谋杀几率40%—等着排队坐上位置的人还是有很多的3.大明风华朱高炽结局

《大明风华》朱高炽结局是猝死,享年47岁。比他老爹朱棣少活17年,而且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死了,有人说他是无福消受这些福气。

朱高炽是朱棣的孩子,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为人喜欢读书,行为举止都很得体,但是体质不行。据说跟他身材肥胖有关系。朱高炽还有其他的兄弟,其中跟他争夺位置最凶的是朱高煦,当时朱棣还曾允诺说要把皇位传给朱高煦。

但是朱棣最后还是选了朱高炽,虽然朱高煦有意谋反,但都被压制住了。朱高炽即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还平反了很多冤案。这也让朱高炽受到朝中大臣的爱戴,临死前,他还决定把京师迁回南京。

在《大明风华》中,朱高炽是由曾饰演过“狄仁杰”的梁冠华出演,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一句“元芳你怎么看?”而梁冠华的个人形象跟朱高炽其实蛮贴合的,加上他本人的演技不错,自然也容易吸引网友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明风华故事展开前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历史上的明朝发生了什么事?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相信有不少朋友都在关注了,这是一部有着历史背景的古装电视剧。这部剧的第一幕所发生的事情就是在建文四年,也就是历史上“靖难之役”末期。看过电视剧的读者想必都会知道,最终结果是朱棣成功篡夺皇位登基称帝。不过,对明朝历史不是很了解的读者可能会有点疑惑,在《大明风华》故事展开前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大明王朝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史称建文帝。在大家的印象中,皇位传承似乎都应该是父传子,子传孙,朱元璋为什么要隔代相传呢?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朱元璋的皇长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逝。

朱标死后,许多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的皇子可能在心底里暗自高兴,因为他们觉得朱元璋必定会将皇位传给他们中的某一个。可是令所有皇子都倍感失望的是,朱元璋却毅然决定将皇位传给朱标之子朱允炆,即后来的建文皇帝。

建文帝登基后很快就面临着一个大难题,那就是当年他爷爷朱元璋分封各地的明朝藩王们。这些藩王都是建文帝的叔叔,无论是辈分还是资历都超过了建文帝。虽然建文帝是君,藩王们是臣,可大家内心显然不怎么服气。更麻烦的是,藩王们在各自的封地还拥有武装部队,虽然人数与京营的中央军无法相抗衡,但要是全加到一起还是一支规模相当庞大的军队。自古以来皇权都是需要高度集中,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迟早会出乱子。当年西汉的“七国之乱”,唐朝的“藩镇割据”都是活生生的例子。于是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建文帝决定削除藩王势力,将大权收归中央。

建文帝的削藩步骤是先捏“软柿子”。他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相继削去了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的封地,然后将这些被削藩的王爷们废为庶人,发配到各地。建文帝的这种削藩举动令各地的藩王们人人自危,其中最担心的就是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由于老大朱标、老二朱樉、老三朱棡都已离世,所以按辈分和年龄来排名的话,朱棣就是朱家皇室的大家长。朱棣的就藩封地在北平(今北京),由于这里靠近帝国北部边疆,所以朱元璋当年授权他可以配备远超过藩王标准配置的兵力。此外,朱棣手下的军队常年与北方的蒙古人作战,个个身经百战,兵员素质极高。

建文帝知道燕王朱棣实力最强,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而是先找其他藩王下手。可事实证明,他这一削藩策略却是大错特错。

与初出茅庐的建文帝相比,朱棣就是个经验极其丰富的“老江湖”了。他自然知道建文帝的削藩“大刀”迟早会砍到他的头上。于是他一面装疯卖傻,以蒙骗建文帝派往北平的使者;另一面积极扩充军队,打造武器,为发动战争做准备。

原本按照朝廷的规定,藩王儿子都要生活在京城,其目的自然是作为人质。可建文帝听说自己的四叔疯了,以为是自己逼得太急,所以心里过意不去,将朱棣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放了回去,这就为朱棣解除了最后的枷锁。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装疯的把戏被看穿,于是他干脆破罐子破摔,立即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起兵造反,一场为时三年多的“靖难之役”就这样打响了。《大明风华》的故事主线也就是从这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中拉开了序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明风华朱祁钰到底是谁的儿子?胡善祥流产后还有儿子吗?

全文共 2008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中,朱高炽给胡善祥怀的孩子赐名朱祁钰,朱瞻基也对这个孩子非常期待,如果不出意外,那么这就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如果是儿子的话,也会被立为太子。然而却没想到安歌将胡善祥推下楼梯,胡善祥流产,这个孩子也就不存在了。而历史上,朱祁钰却并不是胡善祥的儿子,那他的母亲到底是谁?胡善祥流产之后还有孩子吗1.朱祁钰简介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次年改元景泰。

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但是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得奸臣乘机作乱。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不久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明英宗上谥号曰戾,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明宪宗即位后下诏恢复朱祁钰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景泰帝。南明时期,明安宗朱由崧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2.历史上胡善祥是怎样的

胡氏生日在四月初十(1402年5月11日)宣德元年夏四月甲子朔○癸酉 皇后千秋节免文武群臣命妇庆贺礼.

永乐十五年,胡氏以贤闻名,选为皇太孙妃。洪熙年间,封为皇太子妃。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即位,立为皇后。虽然胡善祥贵为皇后,但她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而且她也没有生育儿子,只有两个女儿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因此并不得宠。宣宗最宠爱的女人孝恭孙皇后,当时为孙贵妃,却诞下了长子。因此,宣德三年春,宣宗以胡皇后无子多病的理由,命令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胡氏废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然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

宣宗母亲张太后非常喜爱和怜悯贤德的胡氏,常召她居住清宁宫。内廷朝宴的时候,也命胡氏位居孙皇后之上。孙皇后为此怏怏不乐。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崩,胡氏痛哭不已,次年(1443)亦崩,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

胡善祥无过被废的事,百姓们知道都非常同情这位品德高尚的废后。宣宗后来也为此悔过,说是少年冲动(《明史后妃列传一》“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逝以后,明英宗妻钱皇后劝丈夫复其位号。英宗问大学士李贤,李贤说“以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称陛下明孝。”

天顺七年闰七月,英宗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祔帝谥,修陵寝,不祔庙。永清公主袱葬。3.大明风华胡善祥有儿子吗

胡善祥因为朱瞻基要立自己的孩子为太子高兴不已,甚至半夜把孙若微给叫来陪自己喝酒,胡善祥感慨起来,说以后要劝说朱瞻基追封自己的父母,她曾经和孙若微说过,以后朱家的江山,自己家要占到一半,今天自己如愿以偿,胡善祥得意不已,拉着孙若微喝酒庆祝,胡善祥将酒洒在地上祭祀父母,安歌突然从身后推了胡善祥一把,胡善祥滚下了楼梯,开始出血,孙若微不解安歌为什么要推胡善祥下楼,原来安歌知道自己的姐姐心眉是胡善祥害得,推胡善祥是为了给心眉报仇,说完缘由,安歌便从楼上纵身而下,自杀身亡。

《大明风华》中朱祁钰和朱祁镇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朱祁镇是比朱祁钰年长一岁的哥哥。不过,不同于《大明风华》中的设定,历史上朱祁钰并非胡皇后所生之子,他的生母是吴贤妃。吴贤妃原本是宫女出身,因为得到了朱瞻基的宠幸,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有关于吴贤妃的来历,史书中存在着这样两种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吴贤妃以前是伺候朱瞻基的宫女,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吴贤妃原本是汉王府上宫女,汉王因为谋反被杀之后,他府上的人都被没入了宫中,吴氏的命运也因此跟朱瞻基有了交集。

实际上,历史上的胡善祥只为朱瞻基生了两个女儿,并没有生育儿子。而且,历史上朱瞻基就是利用胡善祥没有生育儿子这件事为借口,废掉了她的后位的。胡皇后性情贤德善良,如果朱祁钰真的是胡皇后所生的话,那朱瞻基肯定是找不出理由和借口废后的。

另外,朱祁镇和朱祁钰出生的时候,朱瞻基都快三十岁的人了。古代很多皇帝在二十岁之前就子女成堆了,朱瞻基三十岁才有儿子,而且他只有两个儿子,可见他的后宫嫔妃肚子都不争气。在这种节骨眼上,谁先为朱瞻基诞下儿子,谁就会拥有无上的荣宠。所以哪怕皇子的生母只是个宫女,朱瞻基也会给她名正言顺的名分和地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明风华胡善祥为何会黑化?朱瞻基说了什么话让胡善祥黑化的?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这部剧正在网上热播当中,从开播到现在,已经牵挂了不少观众们的心。胡善祥的孩子凉了,从此以后就没有了希望,但可没曾想到老天爷的眷顾,又一次让她怀上了龙胎。然而同一时间,孙若微却也怀孕了。

看到这里,此剧情倒是和很多宫廷剧内斗的情节很相似了,但大家又感觉不同,孙若微和胡善祥是一对亲姐妹,而且孙若微平时做事低调,不抢风头,避其锋芒,以为会有另一番的剧情,可没想到,正因为朱瞻基的一句话,最后让姐妹二人反目成仇!

孙若微怀孕之后,朱瞻基一家人在一块吃了一顿饭,期间说道两个孩子名字的时候,朱瞻基说道:”朱祁钰的名字是爷爷给的,那就还是用在皇后腹中胎儿身上,而孙若微肚子里的孩子名字,想自己取“,说道这里的时候,胡皇后已经面露不悦,脸色已经很难看了!

接着,朱瞻基取名为“朱祁镇”,意思是国家根基的意思,听到这里胡皇后已经很愤怒了,事后找到姐姐说了一句话:“我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肚子里的孩子”,吓得孙若微战战兢兢而走,胡皇后至此彻底黑化,姐妹二人反目,再也回不到过去的纯真,帝王之家,这真的是一种悲哀啊!至于后期的剧情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明风华胡善祥与孙若微相认了吗?胡善祥会不会黑化?

全文共 1607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胡善祥,很多人知道,她未来会成为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只不过现在在《大明风华》里面的她,还是一个身份并不高的女官,只不过后来她还是被废了,只是不知道,被废掉之后的胡善祥,她会不会黑化呢?胡善祥自幼与孙若微分开,她这些年的成长,让她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好是坏呢?1.胡善祥是好是坏

孙若微和胡善祥是亲姐妹这种离谱的设定让很多明粉气愤,虽然电视剧这样写更狗血抓人眼球,但违背历史啊,这也和原著青梅竹马谈恋爱完全不是一个画风啊。这不是前几年《锦绣未央》《芈月传》中的老梗吗?女一白莲花,男一专一不二却不得已娶了女二,女二黑化迫害女一,又是这一套。电视剧中两人原是双生并蒂,儿时却因一场变故离散,父母双亡,经历同一男人,会在结婚之后才相认的。历史上孙和胡并不是姐妹。

还有观众指出:朱允炆装和尚跑了这种野史的东西还真敢用。还有朱棣进宫后在大殿前诛杀建文大臣,是朱棣疯了还是编剧疯了,最最最离谱的就是,朱棣跟朱瞻基说“我后悔”,你后悔是啥意思,人家削藩都削到脑袋上了,你后悔造反是想早点去见朱元璋么?我原以为《大明风华》比照的是《大明王朝1566》看来是多想了。

《大明风华》中胡善祥结局很不好,她原本是皇后,但因为不受宠所以被迫退位。后来胡善祥勾结朱高煦造反,他们被打败。胡善祥结局去世了。

胡善祥是锦衣卫白户胡荣的女儿,她的家世还算不错。胡善祥是以正妻的身份嫁给朱瞻基的,她是朱瞻基的第一个妻子。朱瞻基继位当上皇帝之后胡善祥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皇后,当时孙若微还是贵妃。

不过胡善祥这个皇后没有当太长时间,后来她在皇帝的要求下辞去了皇后之位,转而将皇后之位让给了孙若微。其实是朱瞻基在胡善祥犯错之后才做了这种决定的,他让胡善祥退位的理由是无子多病。

胡善祥退位之后并不甘心,毕竟没有谁愿意将到手的皇后之位拱手相让,更何况还是让给自己多年的对手孙若微。后来胡善祥和朱高煦内外勾结发起叛乱,她想要报复朱瞻基。但这次叛乱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胡善祥失败被抓,最终她以死谢罪了。2.朱瞻基喜欢的是谁

《大明风华》中朱瞻基最爱的女人是孙若微,他跟孙若微之间从一开始的相爱相杀,到后来的相知相守,这中间所经历的种种波折,都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但是,胡善祥也嫁给了朱瞻基,朱瞻基对胡善祥也是不全然没有感情,而且,在历史上,胡善祥还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个皇后,孙若微是胡善祥后来被废掉后位之后,才被立为皇后的。

在胡皇后没有被废之前,孙氏也不过是个贵妃而已。朱瞻基一心想要给自己心爱的女人最好的一切,但是,又因为胡皇后品德高尚,他找不出借口废掉她,最后只能以胡皇后没给他生儿子为名,废了她的后位,改立孙贵妃为皇后。3.孙若微胡善祥历史上有关系吗

作为一部历史剧,《大明风华》在角色的身世、思维和行事逻辑方面存在诸多不严谨之处,很难经得住历史剧应有的考量。它更像是一部披着明朝外衣的架空历史剧。

首先说大女主,汤唯饰演的孙若微。这个角色的出身与历史原型就存在巨大差异。剧中的孙若微,是御史大夫景清之女。燕王朱棣破城之日,她和妹妹被人救走,逃过了满门被诛的厄运。

但其实,孙若微的原型孙皇后,是山东永城县的主簿之女。县里的主簿跟御史大夫之间,可谓云泥之别了。

既然孙皇后不是御史大夫之女,她自然也就没有卷入到景清满门被诛的事件里。其实景清也不是朱棣一进城就被灭门的。作为建文帝的旧臣,景清仍旧被朱棣留用,而且仍旧让他当御史大夫。跟那些旧时同僚大多被杀相比,朱棣对景清已经算是恩遇了。

但是景清太念旧。他想在早朝的时候行刺朱棣,这才被灭了门,还诛了九族。孙若微和她的妹妹胡善祥,原型也并不是亲姐妹,甚至连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

邓家佳饰演的胡善祥,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留下了完整姓名的皇后。她的父亲是锦衣卫百户胡荣。在剧中,孙若微和胡善祥都是跟了养父养母的姓,可她们的原型都没有养父养母。这么一改之后,就应了《红灯记》里的经典台词,“你爹不是你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明风华孙若微朱瞻基结局如何?朱瞻基为什么娶一对姐妹?

全文共 1496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中,孙若微和胡善祥是亲姐妹,不过她们的相认之路走的比较辛苦,而且还有反目成仇的风险。因为朱瞻基将她们二位娶为嫔妃,而朱瞻基是皇太子,皇帝的后宫一直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胡善祥为了争权只能把某头对准孙若微。这部剧的某些情节和正史并不相同,做出了一些改动,朱瞻基喜欢孙若微也喜欢胡善祥,但此后胡善祥的一些举动改变了朱瞻基对她的看法。可能这里就要委屈下胡皇后了,因为历史上的胡皇后口碑还是很好的。孙若微朱瞻基结局如何?

《大明风华》中,朱瞻基是朱棣最喜欢的皇长孙,也是明朝历史上的第五位皇帝。在剧中,胡善祥与孙若微这对姐妹花后来都嫁给了朱瞻基,那《大明风华》朱瞻基喜欢谁?朱瞻基最爱的女人是胡善祥还是孙若微?据了解,历史上朱瞻基总共有两个皇后,他跟这两位皇后的感情如何?接下来就来一起看看吧。

《大明风华》中朱瞻基最爱的女人是孙若微,他跟孙若微之间从一开始的相爱相杀,到后来的相知相守,这中间所经历的种种波折,都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但是,胡善祥也嫁给了朱瞻基,朱瞻基对胡善祥也是不全然没有感情,而且,在历史上,胡善祥还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个皇后,孙若微是胡善祥后来被废掉后位之后,才被立为皇后的。

孙若微的历史原型是明宣宗的孝恭孙皇后,她在历史上也是朱瞻基最爱的女人。虽然胡皇后忠厚贤良,举止端庄,但是因为朱瞻基年少的时候就认识了孙皇后,所以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孙皇后一人,一直冷落着胡皇后。

在胡皇后没有被废之前,孙氏也不过是个贵妃而已。朱瞻基一心想要给自己心爱的女人最好的一切,但是,又因为胡皇后品德高尚,他找不出借口废掉她,最后只能以胡皇后没给他生儿子为名,废了她的后位,改立孙贵妃为皇后。

这样赤裸裸的偏爱跟不公,在古代的后宫中是经常发生的。只是可惜了胡皇后,那样一个善良贤淑的女人,偏偏遇到了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胡皇后被废一事,就连当时的百姓们都觉得是明宣宗做得太过分了。经年后,朱瞻基也对自己当初的无情和莽撞而感到了后悔,他说自己当时不应该年少冲动,但是现在再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朱瞻基为什么娶一对姐妹?

《大明风华》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的第五个皇帝,他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就结识了那个会影响他一生的女人孙若微。据了解,孙若微后来会成为他的皇后,不过除了孙若微以外,朱瞻基还娶了胡善祥,她们则是一对亲姐妹。《大明风华》朱瞻基共有几个皇后?朱瞻基对应的,正是历史上的宣德皇帝,宣德皇帝对孙皇后的宠爱也是有目共睹的,他为什么宠爱孙皇后?朱瞻基难道对胡皇后一点感情都没有吗?

朱瞻基是朱棣的长孙,朱棣还活着的时候,就立他为皇太孙,相当于已经把大明的未来交到了他手里。在《大明风华》中,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也是个“狡猾”聪颖,颇有城府的人,跟他唯唯诺诺的太子爷父亲完全不一样。当然了,朱瞻基如果不是秉性聪慧,朱棣也不会那么喜欢他了。

历史上朱瞻基当了十一年的皇帝,先后立过两个皇后,而且这两个皇后在《大明风华》中也有对应的人物角色,她们便是胡善祥和孙若微。胡善祥是宣德皇帝朱瞻基的第一位皇后,但是朱瞻基对这个皇后并没有什么情谊,他真正喜欢的女人是第二位皇后,孝恭孙皇后。

朱瞻基为什么那么宠爱孙皇后?甚至可以为了她不惜废掉正统皇后,而且还是在胡皇后什么也没做错的情况下。

朱瞻基对孙皇后的感情,或许用这样四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青梅竹马”。孙氏入宫比较早,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在宫中长大,与朱瞻基朝夕相处。最主要的是,孙皇后从小就长得标致可人,冰雪聪明,很讨人喜欢。跟她相比,胡皇后比较老实善良,不懂得谄媚争宠。而且,孙皇后为朱瞻基生了个儿子,胡皇后一直没有诞下子嗣,如此一来,朱瞻基就更加宠爱孙氏,而冷落胡皇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明风华朱祁镇为何宠信王振?孙若微杀了王振吗?

全文共 2175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中,众人期待已久的朱祁镇终于上线了,只是剧中的朱祁镇就是一个熊孩子,也不肯听母亲孙若微的话,他的身边有一个小太监王振,而朱祁镇就对这个太监非常的宠信,历史上不缺乏这样的例子,皇帝身边的太监势力太大的时候,往往会威胁到皇位。孙若微对王振自然是很不满的,那么她会杀了王振吗?这个王振的结局又是什么呢?1.朱祁镇为何宠信王振

朱瞻基死后,孙若微的儿子朱祁镇继位,小时候的朱祁镇在玩耍时被蜜蜂蜇了,有一个小内官护住了他,朱祁镇长大后,内官王振干涉内政,孙若微知道后,带人来质问王振,并准备让手下把王振拖出去砍了,朱祁镇却阻止了孙若微,不让孙若微动手。

明朝中后期,因为皇帝宠信宦官,出现了宦官祸乱超纲的局面。在《大明风华》中,明英宗朱祁镇之前的皇帝,跟宦官的关系还没有那么亲密,到了明英宗朱祁镇这里,就出现了皇帝亲近宦官,不听忠言的现象。《大明风华》朱祁镇和太监王振是什么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下历史上的王振是个怎样的人物,一起看看他都怂恿朱祁镇做了哪些事情吧。

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王振是从小就跟在朱祁镇身边的太监,也正因为他小时候就对朱祁镇百依百顺,谄媚讨好,所以朱祁镇特别信任他,一直把他当自己人看待。在明英宗之前,宦官干政还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孙太后不想自己的儿子被宦官蛊惑,亲近小人,所以便要处死王振。如果王振在这个时候被处死了,说不定明英宗还能悬崖勒马,当个好皇帝。但是,朱祁镇已经彻底被王振洗脑了,他从孙太后的手中,护住了王振一命,这也为日后王振扰乱超纲埋下了祸根。

王振在明朝历史上是特别有名的一个太监,明朝会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王振给开了一个“好”头。史料记载,王振原本也是踌躇满志的读书人,他曾考中过举人,所以腹内也有一定的才华。后来也不知为何,王振入宫当了太监,因为他很擅长察言观色,也擅于阿谀奉承,所以朱瞻基很喜欢他,让他去服侍太子朱祁镇。

后来朱祁镇继位后,王振也成了皇帝身边的大太监。不过,因为当时明朝有三杨辅政,张太皇太后也还活着,所以王振地位再高,他也不敢兴风作浪。王振真正开始崭露头角,作威作福,是在张太皇太后和三杨相继过世之后。

作为一名内廷宦官,王振经常给朱祁镇吹耳边风,朱祁镇又是个空有梦想而能力不足的人,所以王振说什么他都听。王振让他效仿宋真宗御驾亲征,朱祁镇就信心满满随便征集了二十万的士兵,连准备工作都没怎么做,就去跟瓦剌人打仗了。不仅如此,他还让对打仗一窍不通的王振来指挥作战,结果可想而知,这一仗明英宗惨败,王振被杀,朱祁镇自己也被瓦剌所俘获。2.王振结局是什么?

《大明风华》朱瞻基去世,年仅八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他的身边有个小太监,名叫王振,从小跟随在朱祁镇身边,两人不像主仆,反倒更像朋友,那王振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朱祁镇和小太监王振的关系很亲密,两个人每天形影不离,只要是朱祁镇想做的事,王振都无条件支持,所以王振深受朱祁镇的信任,这也是为后面宦官专权的局面做铺垫,那么历史上真的有王振这个人吗?朱祁镇为什么那么看重他?

王振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他进宫后深受朱瞻基喜爱,然后成为太子朱祁镇的侍从,之后朱祁镇登基,王振职位得到晋升,开始了他的专权生涯,最初,因为三杨辅政的关系,王振无法施展自己的手段,所以他自掩锋芒,本本分分当一名太监。

太皇太后和三杨接连逝世后,王振专心搞事业,他勾结官僚,作威作福,干涉朝政,朱祁镇执政期间,王振专权八年,被皇帝称为“先生”,文武百官对他阿谀奉承,所以王振是大明的蛀虫。

明英宗御驾亲征被俘有一大部分责任在王振,如果不是他邀请朱祁镇参观自己家,那朱祁镇就不会耽误行程,也就不会被瓦剌人俘虏,不过王振也是在那次事件中被杀。

王振虽饱读诗书却有歪心邪意,一个小小的太监竟然能令大明朝堂风云变幻,其能力可见一斑,也看得出王振野心勃勃。《大明风华》里王振从小陪在朱祁镇身边,他的年龄跟朱祁镇差不多,这点却与历史有所不同,历史上王振是中举后才自阉入宫,年纪应该比朱祁镇大很多,不过剧中王振的结局应该符合历史,期待大明一代宦官王振上线。3.孙若微杀了王振吗

在孙若微成为皇后不久,朱瞻基便因病去世,十分年幼的朱祁镇就这样成为了皇帝。因为孙若为对朱祁镇的管教比较严,而王振整日陪在朱祁镇的身边,并且时不时地为朱祁镇出主意去玩耍,因此王振与朱祁镇看起来是主仆,实际上他们却是很好的朋友。但是王振却有着很大的野心,他不仅要成为朱启任的朋友还要成为最大权势的人。

因为王振干政,孙若微不得不对王振出手,但是当孙若微处置他的时候,朱祁镇的反应是一个亮点。一向害怕虽弱为的朱祁镇,为了救下王振的性命,竟然不惜与孙若微顶嘴,朱祁镇毕竟是皇帝,孙若微还是给了他面子,这一次放过了王振,但是也为后来的土木堡事件埋下了伏笔。

从这一件事情来看,朱祁镇对于王振的信任已经无人可替代。对于朱祁镇而言,虽然他知道孙若微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但是已经长大的朱祁镇更加渴望自由,渴望独立。而王振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讨得朱祁镇的欢心,最重要的是王振还是陪着朱祁镇一起长大,对于朱祁镇来说,王振比孙若微更能带来快乐。

这也导致朱祁镇太过于信任王振,以至于太急于建功立业,最终导致土木堡兵败,差一点将大明的江山就此葬送。如果朱祁镇能够少信任一点,那么也不会犯下如此致命的错误,以至于自己在外颠沛流离数十年,最终险些无法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明风华朱元璋长相为什么那么吓人?朱元璋真的长这样吗?

全文共 1815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对于历史上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样子,一直都是没有定论的,因为朱元璋的两种画像差别实在是太大了,一个极其丑陋,另一个却是很正常的,《大明风华》里面选取了被称为是鞋拔子脸的朱元璋的相貌,在朱棣的回忆里面十分可怕,真的是这样吗?历史上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样,为什么剧中要将他做成这样可怕的样子?1.大明风华的朱元璋

最近播出的电视剧《大明风华》“还原”了朱元璋的长相,不过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论。

剧中,明成祖朱棣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时常梦魇,一日,他在梦中再见父亲朱元璋:缓缓一个转身,立刻把朱棣吓得一脸惊恐。

但惊魂未定的不只剧中的朱棣,还有屏幕外的无数观众:“朱元璋怎么长这样?!”“哎呀妈呀我要有心理阴影了!”

画面里,这位朱元璋眉毛上挑、鼻子高耸、表情狰狞,一张“鞋拔子脸”似乎神还原了那张有名的画像。但历史上,他真的长这样吗?2.官修正史中的朱元璋:异于常人,有奇骨

我们先来看史籍中的文字记载。

《明太祖实录》载,朱元璋前往濠州城投军,郭子兴见朱元璋“状貌奇伟,异常人”。陶安第一次看见朱元璋时说,“龙姿凤质,非常人也。”

在明朝“孝陵神功圣德碑”则有这样的描述:“龙髯长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

长长的胡子满脸威严,但后面还有一段稍显奇怪的文字:脖子后面有块奇骨,沿着后脑勺直到头顶。

《明太祖实录》曾这样解释:“上梦人以璧置于项,既而项肉隐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药傅之,无验,后遂成骨,隆然甚异。”大致意思是,有人在梦中把玉璧放在朱元璋的脖子上,让其脖子鼓了个包,还微微有点痛,后来用药没能治好,包也变成了骨头。

从这些官方史料来看,我们其实很难判断朱元璋的脸长成什么样,况且明代的美丑标准也未见得与今天一致,所能确定便只有一条——朱元璋的长相异于常人。3.民间传说中的朱元璋:利用画像完成“整容”

相较于正史记载,民间私家史籍笔记对朱元璋相貌的描述,明显更为多元。

活跃于明朝成化年间的官员陆容,在其《菽园杂记》中记录了这样一段轶闻:有人为朱元璋画像画得很逼真,却并未被赏赐;有人则在绘制的时候“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结果朱元璋大为满意。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官员张翰在《松窗梦语》写道,自己曾在武英殿亲眼看到朱元璋画像。他的描述是“太祖之容,眉秀目巨,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不过这后面还跟了一句话——与民间所传之像大不类。

这说明在明朝中后期,朱元璋的相貌已经存在官方与民间不一致的现象。

此外,还有不少传闻在民间流传。张翰说,当时传说,有不少画师在为朱元璋绘制画像的时候被杀。言外之意,官方的朱元璋画像可能并非其真实写照,不过张翰又找补了一句,这些传闻是否为真“未可知也”。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官员都并非生活在朱元璋时代。陆容出生时,朱元璋已去世近40年,张翰则直接是明朝中后期的官员。4.图像中的朱元璋:美丑不一

这些大明官员的文章中还透露出这样一个消息,即朱元璋在世之时已有他的画像,而在他去世后,民间流传的朱元璋画像与官方画像大为不同。

从今天来看,存世的朱元璋画像“画风”也有天壤之别:一个满脸麻子、面露凶相,一个五官端正、和善安详。

据清代胡敬所撰《南薰殿图像考》,当时北京紫禁城南薰殿中,共藏有明代帝后图像共计63帧,其中立轴28幅,册页35张。而画像最多的就是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画像。

按今天的审美标准看来,这13幅画像中,好看的仅有两幅,丑像则多达11幅。而且丑像样貌基本一致:额头、下巴、两颊皆突出,立眉深目,胡须浓密,隆鼻如蒜,拱嘴如猪,呈所谓“五岳朝天”之状,同时脸上布满麻点。

而这些丑像正与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朱元璋形象类似。5.历史上的名人像,都是一个样?

同一个人,竟然有差别如此之大的两种不同相貌,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不过,造成这种真人和画像不同的原因,除了当年没有照相这样的技术,还有就是为天子绘制“御容”的画师均奉行这样的标准:既要与皇帝本人面貌相近,还要体现出皇帝“真龙天子”的神韵。

网络上曾经流传过一个段子,如果你仔细观察课本里的秦始皇、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会有个神奇的发现:倭瓜脸、肿眼泡、长胡须,除却头上戴的、身上穿的,他们好像都长着一个样。

而明代官方的朱元璋和朱棣的画像,同样区别不大,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明初画家王绂在洪武、永乐年间曾供职宫廷。他在《书画传习录》中便说:“写真固难,而写御容则尤难。”

作为古代皇帝的画师,这种难处并不难理解。但同时也造成了一种“失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