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太阳将在约五十一亿年后成为哪种星体推荐20篇

浏览

2201

文章

1000

篇1:超未来70亿年后太阳将会变成白矮星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的太阳上,绝大多数的氢正逐渐燃烧转变为氦,可以说太阳正处于最稳定的主序星阶段。对太阳这样质量的恒星而言,主序星阶段约可持续110亿年。恒星由于放出光而慢慢地在收缩,而在收缩过程中,中心部分的密度就会增加,压力也会升高,使得氢会燃烧得更厉害,这样一来温度就会升高,太阳的亮度也会逐渐增强。太阳自从45亿年前进入主序星阶段到现在,太阳光的亮度增强了30%,预计今后还会继续增强,使地球温度不断升高。65亿年后,当太阳的主序星阶段结束时,预计太阳光的亮度将是现在的2.2倍,而地球的平均温度要比现在高60℃左右。届时就算地球上仍有海水,恐怕也快被蒸发光了。若仅从平均温度来看,火星反而会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在主序星阶段,因恒星自身引力而造成收缩的这股向内的力和因燃烧而引起的向外的力会互相牵制而达到平衡。但在65亿年后,太阳中心部分的氢会燃尽,最后只剩下其周围的球壳状部分有氢燃烧。在球壳内不再燃烧的区域,由于抵消引力的向外的力减弱而开始急速收缩,此时太阳会越来越亮,球壳外侧部分因受到影响而导致温度升高并开始膨胀,这便是另一个阶段--红巨星阶段的开始。红巨星阶段会持续数亿年,其间太阳的亮度会达到现在的2000倍,木星和土星周围的温度也会升高,木星的冰卫星以及作为土星特征的环都会被蒸发得无影无踪,最后,太阳的外层部分甚至会膨胀到现在的地球轨道附近。

另一方面,从外层部分会不断放出气体,最终太阳的质量会减至主序星阶段的60%。因太阳引力减弱之故,行星开始远离太阳。当太阳质量减至原来的60%时,行星和太阳的距离要比现在扩大70%。这样一来,虽然水星和金星被吞没的可能性极大,但地球在太阳外层部分到达之前应该会拉大距离而存活下来,火星和木星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也会存活下来。

像太阳这般质量的星球,在其密度已变得非常高的中心部分只会收缩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温度只会升高到某种程度,中心部分的火会渐渐消失。太阳逐渐失去光芒,膨胀的外层部分将收缩,冷却成致密的白矮星。通过红巨星时代考验而存留下来的行星将会继续围绕太阳运行,所有一切都将被冻结,最后太阳系迎接的将会是寂静状态的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神秘的太阳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神秘太阳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流传了千载,尽人皆知。想当年,孔夫子东游途中,适逢俩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而认为“日初出时离人近,而日中时远,”另一小儿不甘示弱,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至日中如探汤”而认为“日初出远,日中则近”。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谈起。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公转出现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春、夏、秋、冬。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北半球是寒冷的冬季,处在远日点时则为夏季,不难看出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不在于距日远近,关键是取决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太阳高度角愈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愈小,光热集中,地表单位面积处获得的太阳辐射愈多,地面温度就愈高。正午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再加之空气透明度好,被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散射的阳光少,因之使人感到火辣辣的“如探汤”。清晨,太阳始出地平线,高度角较小,斜射厉害,阳光散布面积大,单位面积上获得的热量就少。还有一个原因是,清早空气湿度大,并且阳光穿行在地面厚密的空气中,散射的阳光多;其三是地面经过这一夜的长波辐射本身丧失热量多,地面热量亏损至低谷,气温降到最低点,人自觉感到“沧沧凉凉”,格外寒冷。现在我们再来谈一谈太阳的大小吧。我们平时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物体处在一些小物体中间,就会显得大些,而处在一些大的物体中间就会显得小些。太阳在初升时,地平线上只有一角天空,而且附近仅有树木,房屋等做它的陪衬因此显得大;而正午时分,太阳站在头顶上时,广袤的苍穹做它的陪衬,因此就显得小了。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看白色的图形,总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一些,这在物理上称“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的天空不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陪衬物的亮度相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初升时显得大些。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正是观察角度不同造成人们的视觉发生错觉。

事实上太阳的大小,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而言,变化微乎其微,更何况一天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热能来自太阳辐射吗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在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日渐增强和能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对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地热能来自太阳辐射吗?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地热能大部分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性热能,它起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还有一小部分能量来至太阳,大约占总的地热能的5%,表面地热能大部分来至太阳。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其储量比人们所利用能量的总量多很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它不但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而且如果热量提取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热能是可再生的。

绝大部分地热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今天小编就地热能是否来自太阳辐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有哪些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辐射随季节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四季。除太阳本身的变化外,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昼长。地球上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弱与日地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它有日变化和年变化。太阳高度角大,则太阳辐射强;白昼长度指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长度,白昼长度越长接受的太阳辐射越长。除此之外,地球被一层大气覆盖,大气层对太阳辐射也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太阳辐射经过整层大气时,0.29μm以下的紫外线几乎全部被吸收,在可见光区大气吸收很少。在红外区有很强的吸收带。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有氧、臭氧、水汽和液态水,其次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尘埃等。云层能强烈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同时还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云的平均反射率为0.50~0.55。经过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总辐射。就全球平均而言,太阳总辐射只占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45%。总辐射量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随高度升高而增大。一天内中午前后最大,夜间为0;一年内夏大冬小。

今天小编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有哪些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全文共 1809 字

+ 加入清单

向日葵是一种大家都不陌生的花,这种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向着太阳的,所以大家才会叫这种花为向日葵。但是不少朋友都好奇向日葵怎么一直向着太阳。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向日葵向着太阳的原因,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向日葵向着太阳的表现

因为向日葵对于阳光所表现出来的趋光性十分的明显,所以它的正面是朝着太阳的,这样子,我们就会发现向日葵花型十分好十分漂亮的那一面,一般来说都是顺着光的,如果花朵是侧光的,或者是逆光的,那么,这个花朵往往是不健康的,也会不够漂亮。因为向日葵的花瓣能够折射这个原因,所以,向日葵的花蕾的内部,会呈现出一种橙红色的暖色调,再加上向日葵所特有的黄白色的花蕊,使得向日葵的色彩看上去十分的和谐并且具有生命力。

经过小编对于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说,相信大家对于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的原因已经了解的十分的深入了吧,这是大自然奇妙又美丽的一种魔术,是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面,经过千万年所进化出来的特性,向着太阳的向日葵,阳光灿烂,让人看着就心生喜爱之情,大自然像向日葵这样的花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仔细的去发现,认真的去呵护。

向日葵向着太阳的原因

向日葵为什么要向着太阳呢?这和向日葵的特性有关,原来,在向日葵的茎部里面,包含着一种十分奇妙的生长素,这种生长素,是植物所特有的,并且,在向日葵的茎部里面的这种植物生长素,对于阳光是十分惧怕的,一旦这种植物生长素遭遇到了光线的照射,它就会自动的跑到背光的一面去,并且,这种植物生长素还会刺激背光的一面,使得背光的方向的细胞迅速的繁殖。

因此,向日葵背光的那一面就会长得非常的快,背光的一面长得快了之后,向着太阳光的那一面就会产生弯曲,我们将向日葵向着阳光的方向弯曲,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向光性弯曲。这个名字是不是十分的形象?

向日葵的生长环境

温度环境

向日葵原产热带,但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是喜温又耐寒的作物。其种子耐低温能力很强,当地温稳定,在2℃以上,种子就开始萌动;4~5℃时,种子能发芽生根;地温达8~10℃时,就能满足种子发芽出苗的需要。发芽的最适温度为31~37℃,最高温度为38~44℃。向日葵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只要温度不低于10℃,就能正常生长。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越快。

水分要求

向日葵植株高大,叶多而密,是耗水较多的作物。它的吸水量是玉米的1.74倍。但因其生长发育多与当地雨热同步,水分供求矛盾不突出。向日葵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差异很大。从播种到现蕾,比较抗旱,需水不多,仅为总需水量1.9%。而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生长,增强抗旱性。现蕾到开花,是需水高峰,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43%。此期缺水,对产量影响很大。此阶段恰逢雨量较多,基本上能满足向日葵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如过于干旱,需灌水补充。开花到成熟需水量也较多,约占总水量38%。如果水分不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降低 油脂含量。

光照要求

向日葵为短日照作物。但它对日照的反应并不十分敏感。比如在天津市的日照条件下,无需特殊处理,都能正常开花成熟。向日葵喜欢充足的阳光,其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很强的向光性。日照充足,幼苗健壮能防止徒长;生育中期日照充足,能促进茎叶生长旺盛,正常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生育后期日照充足,子粒充实饱满。

土壤环境

向日葵对土壤要求较低,在各类土壤上均能生长,从肥沃土壤到旱地、 瘠薄、 盐碱地均可种植。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这与是因为向日葵习具有以下习性:

(1)耐盐性

向日葵有较强的 耐盐性,土壤含盐量在0.4%能出全苗。现蕾期,0~5cm和5~10cm土层含盐量分别为0.42%和0.445%时,向日葵仍能生长正常。向日葵不仅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而且还兼有吸盐性能。据化验,向日葵茎秆含 氯化钠高达0.5%左右,因此,它是盐碱地生物治碱作物之一。

(2)耐旱性

向日葵具有较强的 抗旱性。据测试,开花前后近40天的干旱,0~20厘米、20~40厘米和40~60厘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8.8%、15.12%和19.6%,向日葵仍生育正常。

耐旱原因:

①根系发达入土深,能吸收利用深层土壤中的水分;

②茎秆内充满海棉状的髓,能贮存较多的水分;

③茎上密生刚毛,叶面有腊质层,能减少水分的 蒸腾。

(3)耐涝性

据验证,从现蕾期开始,在水淹状态下(地面积水50厘米)生长40天,90%以上植株不死,仍有收成。这是因为向日葵根和茎通气组织发达,遇水后增生新根能力相当强,5天新根增量相当于总根量的21%。

1.

2.

3.

4.

5.

6.

7.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金色的太阳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1859年的一个晚上,化学家罗伯特·本生(Robert Bunsen)和古斯塔夫·基尔霍夫(Gustav Kirchhoff)在德国曼海姆(距离他们工作的海德堡大学实验室约16公里)工作时,看到一场大火在熊熊燃烧。他们将新改进的分光镜推到窗口,并在火焰发出的明亮光芒中迅速检测出了钡和锶元素。分光镜是他们发明的一种可以将光分解为不同波长的设备,可用于识别化学元素。本生写道,“同样的分析模式肯定也适用于太阳和明亮恒星的大气层。”19世纪下半叶,科学家利用这种强大的工具取得了大量突破性发现。

在1868年8月18日的日全食期间,几位天文学家使用分光镜检测到一种新的元素——太阳中的氦。后来发现,这是宇宙中第二丰富的元素。碳、氮、铁和周期表上所有较重的元素——包括金——最终都被确认在太阳大气中以气态存在。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对岩石和矿物的收集演变为地质学。查尔斯·莱尔(Charles Lyell)、詹姆斯·赫顿(James Hutton)和伟大的化石收藏家玛丽·安宁(Mary Anning,英国早期化石收集者与古生物学家,第一具鱼龙骨架的发现者)等人清楚地证明,地球的年龄远比许多当时神学家所认为的6000年要久远得多。莱尔和赫顿认为,地球必定有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历史。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是什么让太阳和星星能维持如此长的时间呢?

德国物理学家尤利乌斯·冯·迈尔(Julius Robert von Mayer)强烈支持陨星为太阳提供热能的理论。他计算出,在缺乏外部能源的情况下,太阳只能照耀约5000年。他在1848年提出,数十亿颗落在太阳上的陨石为太阳提供了燃料,从而使其发出巨大的热量。据推测,这些物质还给太阳带来了重元素。

在1878年7月29日的日全食期间,美国气象局的气象学家克利夫兰·阿贝提出,日冕是许多为太阳提供能量的陨石。

在1878年的日全食中,美国气象局的第一位气象学家克利夫兰·阿贝(Cleveland Abbe)认为,在日全食中见到的日冕实际上是一群流星正在撞击太阳。然而,科学家很快就证明了日冕由极为稀薄的气体构成,并表明陨星无法作为太阳能的来源。

最终,科学家计算出太阳含有将近2.5万亿吨黄金,足以填满地球的海洋。尽管如此,这也只是每万亿个氢原子中有8个金原子——与太阳的质量相比微不足道。那么,黄金是如何出现在太阳和地球上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想画个什么的太阳送给什么因为什么怎么造句?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1、我要画个幸福的太阳送给贫困的学生,因为我希望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快乐。

2、我要画个金色的太阳,送给失明的孩子,因为我想给每个人带来光明。

3、我要画个红艳艳的太阳,送给心情失落的人,因为我希望他们找到幸福的港湾。

4、我要画个会笑的太阳,送给天下所有的孩子们,因为我要让他们快乐成长。

5、我要画个黄色的太阳,送给秋天,因为稻田里麦子熟了,农民伯伯就可以获得大丰收了。

6、我要画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因为我想果园里水果香甜。

7、我要画个彩色的太阳,送给企鹅。因为我希望它能看到彩色的世界。

8、我要画个感恩的太阳,送给老师,因为我想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育!

9、我要画个深绿色的太阳,送给沙漠,因为我想让沙漠变成森林。

10、我要画个红红的太阳,送给地震后的灾区,因为我希望他们能感到幸福的温暖。

11、我要画个和平的太阳,送给全球的小朋友们,因为我希望世界再已没有战争的伤害。

12、我要画个绿绿的太阳,送给南极,因为我希望去南极游玩时感觉到新鲜的空气。

13、我想画个五颜六色的太阳,送给大地,因为大地可以在春夏秋冬四季拥有耀眼的五颜六色的光芒。

14、我想画个火红的太阳,送给冬天,因为阳光可以温暖太地。

15、我想画一个粉色的太阳,送给春天,因为想让桃花开得更美丽。

16、我想画一个蓝色的太阳,送给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变得更清爽。

17、我想画一个橙色的太阳,送给秋天,因为桔子能变得更酸甜可口。

18、我想画一个白色的太阳,送给冬天,因为能让大地变成冰雪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全文共 1611 字

+ 加入清单

向日葵之所以叫向日葵是因为它老向着太阳。向日葵早期的确是围着太阳转的,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早上朝东晚上朝西的转。如果是春天种下的,基本到了初夏,向日葵就不会围绕太阳转了。下面是由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希望对大家有有所帮助。

向日葵晚上朝哪个方向

第一,据我所知,大家常见的植物中,除了藤蔓植物,没有哪种植物的茎能在12小时内旋转180度,况且还是自行旋转。向日葵早晨朝东,晚上朝西,听起来就不太可能。

第二,从生物学上来看,向日葵的花盘并不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向日葵有大而长的绿色叶片,叶片因为长所以下垂,这样就叶面向外,围绕着茎。这样不论阳光从哪个方向照射,都有几个叶片得到最多的光能,所以向日葵根本没必要围着太阳转。

新生的向日葵总是朝向日光较多的方向,在北半球一般是朝南。因为一天里从南方得到的阳光最多。如果中途改变日光来源方向,向日葵的方向会稍有改变。但个人认为是叶片在调节对阳光的接收。

第三,向日葵到了夏季,花盘越来越沉重的时候,会停留在早期确定的那个方向,不再改变。并且花盘渐渐下垂,到秋天的时候完全低下来,好像秃鹫的脖子

为什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 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着太阳是植物的生长素在起作用,是生长素分布在花盘和茎部的背阳部分,促进那里的细胞分裂增长,而向阳面的生长相应地慢了,于是植物就弯曲起来,葵花的花盘就这样朝着太阳打转了。然而,近年来植物生理学家发现,在葵花的花盘基部,向阳和背阳处的生长素基本相等。显而易见,葵花向阳就不是植物生长素在起作用了。有人做了实验,在温室里,用冷光代替太阳光模拟阳光方向对葵花花盘进行照射。尽管早晨从东方照来,傍晚从西方照来,葵花始终都没转动。然而,用火盆代替太阳,并把火光遮挡起来,花盘就会一反常态,不分白天黑夜,也不管东西南北,一个劲儿朝着火盆转动。由此可见,向日葵花盘的转动并不是由于光线的直接影响,而是由于阳光把向日葵花盘中的管状小花晒热了,基部的纤维会发生收缩,这一收缩就使花盘能主动转换方向来接受阳光。所以,向日葵还可以称做“向热葵” 。

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的原理是啥

是因为在向日葵花盘下面的茎部,有一种“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有两个特点:一是它能刺激向日葵的快速分裂、繁殖,促进向日葵的生长发育;二是它会受到光的抑制,所以向日葵背光的那一面,一直长得比向光面快。

茎便托着向日葵的花盘,朝太阳的方向弯曲,所以向日葵的花就仿佛跟着太阳转动。

向日葵又名朝阳花,因其花常朝着太阳而得名。向日葵的这种特性,从本质上来说是进化的结果。

因为植物的生长很大程度上都依赖阳光,这种特性能够使自身在一天之内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阳光,那样它吸收的能量便会增加,生长速度也会变快。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主要是因为受到光线的影响,其根茎部含有一种避光、刺激细胞生长的“植物生长素”。当这种生长素遇到阳光,就会跑到背光面躲避起来,使得背光面生长较快,向阳面生长得较慢,造成了茎部向光性的弯曲,产生其一直向阳生长的现象。太阳下山后,生长素会重新分布,又使向日葵慢慢地转回起始位置。

向日葵(学名:HelianthusannuusL.):是菊科、向日葵属的植物。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一年生草本,高1-3.5米,最高可达9米。茎直立,圆形多棱角,质硬被白色粗硬毛。广卵形的叶片通常互生,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头状花序,直径10-30厘米,单生于茎顶或枝端。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被长硬毛,夏季开花,花序边缘生中性的黄色舌状花,不结实。

为什么向日葵背对着太阳

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度,就会被灼伤,因此固定朝向东方,可以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减少辐射量。

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的确是向日的,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不过并非即时的跟随,植物学家测量过,其花盘的指向落后太阳大约12度,即48分钟,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超级太阳风暴和太阳风暴的区别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超级太阳风暴和太阳风暴有什么区别呢?请看下面的介绍。

操作方法

1

总体来说,超级太阳风暴在强度上要强于太阳风暴的,两者之间在等级上存在一些差异。

2

太阳风暴是指太阳上爆发的剧烈活动及对日地空间造成的影响,但是太阳风暴的强度一般都不是很大,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等级规模,对日地空间的影响显著增大的话,就称之为超级太阳风暴。

3

从发生频率上来说,超级太阳风暴的发生概率是较低的,在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过程中,发生太阳风暴的概率要高于超级太阳风暴。

4

从破坏力方面来说,超级太阳风暴可能导致地球上大面积的通讯、电力设施受损,而太阳风暴则没有这么大的破坏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早期超级太阳风暴或促成地球生命出现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中心的科学家最近公布了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地球生命出现应归功于很久以前爆发的强烈太阳风暴。频繁而强烈的超级太阳风暴使地球变得越来越温暖,直到地球上的生命能够长时间存在。同时,它为地球提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并将简单的分子转化为复杂的生命成分,如DNA等。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出现在大约40亿年前。这个事实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因为那时太阳的亮度只有今天的70%。瓦尔德梅尔·埃拉·佩蒂安是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中心的科学家,也是负责这项研究的专家。埃拉·佩蒂安解释道,“这意味着地球可能是一个冰球。然而,地质证据也表明地球是一个带有液态水的温暖球体。我们称这种矛盾的现象为“黑暗太阳悖论”。"

埃拉·佩蒂安带领研究小组对“黑暗太阳悖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找到了更合理的解释。科学家的研究基于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任务”观测数据。“开普勒任务”通过观察主星亮度的微弱变化来寻找系外行星,因为当行星飞过主星表面时,主星的亮度会变得稍微暗一些。

“开普勒任务”发现一些恒星与太阳非常相似,但更年轻。有些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当然,与46亿年前的太阳相比,它们非常年轻。“开普勒任务”数据显示,新生的类日恒星非常活跃,经常有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比旧恒星强烈得多。例如,现在太阳平均每100年才喷发一次,但是“开普勒任务”观察到年轻恒星每天喷发10次。

研究人员说,如果太阳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如此活跃,它对地球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埃拉·佩蒂安说:“我们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太阳风暴可能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核心因素。”然而,大多数变暖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改变大气的化学成分。大约40亿年前,地球大气中90%的成分是氮分子,但现在氮分子只占地球大气的78%。

因为当时地球的磁场非常弱,所以太阳风暴释放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穿透地球大气层后并没有离开地球,这与当前地球的磁场不同,后者可以偏转大多数粒子。这些粒子将许多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也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氧原子。游离氮和氧结合形成一氧化二氮,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气体。埃拉·佩蒂安认为,“大气化学的变化导致了地球上不同生命形式的出现。”

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引发强大的地磁风暴,摧毁电网和卫星导航,并伴有绚丽的极光。今天,极光通常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因为地球磁场会将带电的太阳粒子导向极地。然而,在地球的早期,极光更加频繁和广泛,因为太阳风暴更强,地球磁场更弱。埃拉·佩蒂安说,“我们的计算表明,极光在南卡罗来纳州非常普遍。”

高速移动的太阳粒子也可能是维持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能源。这种能量是将单个分子(在地球早期非常丰富)转化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所必需的。当然,所有这些并不意味着太阳风暴只对生命有益。例如,太多强烈的日冕物质抛射将撕裂地球大气层。

“我们希望能够整理出所有这些信息,例如行星和恒星之间的距离、恒星的活动、行星磁场的强度等。,以便在整个银河系中靠近太阳的其他恒星系统中找到可居住的行星。这项研究涵盖许多领域,如太阳、恒星、行星、化学和生物学。通过密切合作,许多领域的科学家可以对地球的早期形态和早期生命可能生活的地方有深刻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为什么春分秋分太阳从正东升起

全文共 1226 字

+ 加入清单

只要有太阳,就可使用手表来辨别方向。按24小时制读出当时的时刻,将小时数除以二,将得到一个小时数。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为什么春分秋分太阳从正东升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什么冬天日出时太阳会偏北

对于北半球的人来说,一年中白昼最短的季节是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无论是冬季还是冬至,北半球各地日出时,太阳都应该从东南方向升起,也就是说,冬天日出时太阳偏北,而冬季日落时,太阳应该从西南方向落下。

北半球夏季,日出时,太阳应该从东北方向升起,日落时,太阳应该从西北方向落下,春分、秋分两天,太阳将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

太阳从哪边升起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是在地球的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具体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在春分、秋分时,位于赤道,是太阳正东升起,位于北半球是东南升起,位于南半球是东北升起。

在夏至、冬至时,南极或北极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没有太阳升起,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太阳升起也会略有偏差。

日出的时间会随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传统上认为在北半球,冬至时日出的时间最晚,然而事实上日出最晚的时间该是1月初。

同一道理,日出最早的时间并非在夏至时,而是在6月初。即使在赤道地区,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在全年里亦会有少量的变更。

红太阳是怎么升起来的

地球环绕红太阳自转,每周大约24时,其中白天,红太阳照到我们,那么未照到的,就是夜晚。也就是说,红太阳升起是一种表面现象,它的原因就是地球自转。(一天24时,相当于地球转动一周)。

红太阳升起方向年变化规律:

昼夜平分的那一天,就是红太阳从正东升起的日了,所以赤道上红太阳天天从正东升起,其他地方春分秋分日从正东升起。

全球一样的,春秋分都是从正东方升起,冬季从东南升起,夏季从东北升起。所以夏至必定全球都是从东北升起,只不过随着纬度的不同,升起方向跟正东方相差的角度不同而已。红太阳距离我们大概1.5亿公里,这一距离,光需要走8分40秒左右才能到达红太阳表面

为什么春分秋分太阳从正东升起

因为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就是东升西落或绕着地球运动,太阳的周年运动在天球上的轨迹便是黄道。以北京(40N,116E)为例,每年的3月21日(春分)和9月23(秋分)当日的太阳是从正东方升起,十二个小时后再从正西方落下。

但3月21日以后至9月23日前,每天的日出方位是东北方,日落方位是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此时地表物体影子朝正北。9月23日以后至次年的3月21日,日出方位是东南方向,日落方位是西南方向,正午太阳仍然位于正南方天空,因此也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为什么太阳会从不同的地方升起

地球除了自己自转之外,还会依照椭圆形的轨迹环绕着太阳进行公转,所以由于每日自转和公转时,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或所成的角度或倾斜度不相同,导致太阳在地球上某地方,每朝早晨会在不同的位置或水平线上升起。而且在地球的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具体情况也不同,在春分、秋分时,位于赤道,是太阳正东升起,位于北半球是东南升起,位于南半球是东北升起;在夏至、冬至时,南极或北极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没有太阳升起,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太阳升起也会略有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太阳从西边出

全文共 1871 字

+ 加入清单

浓厚的金星云层使金星上的白昼朦胧不清,这里没有我们熟悉的蓝天、白云。金垦上空会像地球上空一样,出现闪电和雷鸣。

金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 10800 万公里,绕太阳运动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只有 0.007,故轨道接近于圆。金星绕太阳运动的速度较水星慢一些,为 35 公里/秒,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约 224.7 天。由于金星有一层厚厚的浓云,过去用光学方法难以观测到它的表面情况,因而也就难于测出其自转周期。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1962 年,天文学家利用射电方法测出了金星的自转周期。金星的自转周期很慢,要 243 天才自转一周,比公转一周的 224.7 天还长,也就是说,金星自转一周需要 1 年多的时间。金星自转为逆向,即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反,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独有的现象。因为金星是自东向西自转的,与我们地球的自转方向截然相反,所以,金星上的太阳是西升东落。金星自转周期是 243 天,比公转周期还长。金星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的 117 天。也就是说,在一个金星年中,金星上只能看到两次太阳西升东落。

要解开金星逆向自转之谜,首先应当弄清楚行星自转是怎样来的,这个问题又与行星的起源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目前,对行星的起源问题还没有受到大家普遍承认的成熟理论。我国学者戴文赛先生详细研究了各种学说之后,提出自己的行垦起源学说。这一学说可简短说明如下:约在 50 亿年前,在离银河系中心 3.3 万光年处,就是我们现在太阳系所在的位置上,弥漫的星际物质聚集成一个巨大的星云。由于引力作用,这个巨大星云收缩,同时云中出现了湍涡流。后来这个云碎裂成一二千块,其中有一块就是形成太阳系的,我们把它叫作原始太阳星云。由于它是在涡流中产生的,所以从一开始原始太阳星云就在自转着(其他星云碎块也都有自转,后来演化成恒星)。

我们的原始太阳星云的质量比今天太阳系的质量要大些,它一面收缩,一面自转,收缩的结果使自转角速度加大,越转越快,这很像张开手臂旋转的滑冰运动员,在收拢手臂时旋转就会加快的现象。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作角动量守恒。由于旋转的加快,在星云的赤道部分惯性离心力最大,它抗拒星云的引力作用,所以赤道处星云收缩得比较慢,而两极处收缩得比较快,原始星云便逐渐变扁。

当原始星云收缩到一定大小,例如具有现在太阳系的尺寸时,赤道处的自转速度已经足够大,使得那里的惯性离心力等于星云对赤道处物质的吸引力。这时候,赤道上远离中心的那部分物质就不再收缩,而是留下来围绕星云其余部分旋转。原始星云其余部分继续收缩,在赤道处又留下一部分物质。这样演化下去,逐渐形成一个环绕星云中心的星云盘。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最后演变为太阳。而星云盘中的物质粒子互相碰撞吸积变成足够大的团块,我们把它叫作星子。其中较大的星子由于进一步碰撞,吸积周围的物质粒子逐渐变成更大的行星胚胎。具有较大质量的行星胎胚的引力强大到能够吸引周围的星子(引力吸积),使行星胚胎体积增大,逐渐演化成行星。

行星自转又是如何起源的呢?上面所叙述的假说也提出一种初步的看法:原始星云物质一开始就有自转,因此当尘埃和星子落入行星胚胎时,也把角动量带给行星胚胎,使行星胚胎自转起来。

不过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美国一位天文学家提出自己的太阳系演化理论,他认为在原始太阳星云盘内,不需要经过星子——行星胚胎这样的过程。在太阳形成以后,星云盘的物质很快就聚集成一些很大的原行星,原行星的质量很大,在原行星内部,高压使得气体尘埃物质凝聚成为固体沉降到核心部分,而外部气体受到太阳光热和太阳发出的粒子辐射(太阳风)的作用而逸散开去,最后演化为现在的行星。

原行星不自转,太阳对它的吸引使原行星向太阳的一面隆起凸出来。当原行星绕太阳公转时,这个隆起部分偏离朝向太阳的方向,但太阳对隆起部分吸引,把它拉回到朝向太阳的方向,这样就强迫原行星自转起来。看来,在行星起源和自转起源这一问题的领域,可让人充分发挥思维的创造力,去提出更为合理的假说。

大多数行星是直立着或斜着身子顺向自转,而金星则逆向自转,这给各种行星演化理论提出了难题。

金星逆转,可能是从金星轨道里侧的一个比月球还大的大星子斜着落在金星胎上,把很大的角动量带给金星胎,由于星子大都是顺向绕太阳运转的,从里侧斜着撞向金星胎的星子,其运动方向和金星胎的自转方向相反,这样一来使得金星胎的自转就从顺向变为逆向了。

这些推测还经不住科学事实的考验。行星自转是否是这样起源的?碰撞金星的大星子后来哪里去了?是否还有别的原因造成金星逆向自转  ,这些问题尚待人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草莓怕太阳晒吗?对光照有什么要求?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草莓太阳晒。草莓生长离不开充足光照,但是光照太强会把植株晒蔫,尤其是在夏季,不能长时间在烈日下。如果是盆栽的话,可以搬到室内有散光的位置,如果是地栽种植的话,最好是用黑纱网给它遮挡一部分的阳光,夏季需要保证水分充足,就不容易被晒蔫,浇水尽量在早上或者是傍晚浇。

盆栽草莓养殖注意事项

去除匍匐茎。匍匐茎对养 分消耗很大。新抽生的幼嫩匍匐茎,必须及时的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果实质量。如果不让其结果,则可把匍匐茎留下,让其长出叶丛自然下垂,培成形似吊兰的草莓盆景。

摘除老叶和病虫叶。草莓的叶片不断更新,老叶的存在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并易发生病虫害。发现植株下部叶片成水平着生,开始变黄,叶柄基部也 始变色时,对这种叶片应及时摘除。

疏花疏果。草莓进入花果期,应注意疏去弱和瘦弱果、畸形果,每株保留2-3个花序,每一花序保留4-5个果,坐果后在果实下铺垫清洁干草,以增加果实着色度,避免烂果,提高果实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下个月,“帕克”就要和太阳“肩并肩”了

全文共 2154 字

+ 加入清单

据美国宇航局称,期待已久的帕克太空探测器将于下月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希望能“触摸”到太阳。太阳能探测器将以每小时70多万公里的速度飞行,并试图比以前的其他任务更接近太阳表面。

昨天,美国宇航局宣布了这一开创性任务的发射日期,并发布了一张新的保护罩照片,为探测器提供热保护。直径2.43米的隔热罩仅重约160磅(约72.5公斤)。专家希望这次靠近太阳的探索能为我们提供有关恒星生命和破坏性太阳耀斑的重要信息,这些耀斑可能会对地球造成损害。

当太阳处于最活跃时期时,它产生的太阳耀斑会破坏地球的电网,干扰卫星的运行。帕克探测器有一辆汽车那么大,将于8月4日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37号发射台发射,搭载联盟德尔塔四号重型火箭。

这次探索将为我们提供许多关于太阳的重要信息,因为太阳状况的变化会扩散到太阳系,影响地球和其他行星世界。探测器将直接飞向太阳大气层,在离太阳表面约650万公里的安全距离观察太阳。

在这个安全距离,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将跟踪太阳大气中的能量和热量如何移动,并探测是什么加速了太阳风和太阳高能粒子。帕克探测器的发射将在美国宇航局的网站上直播。探测器发射后,它将运行大约7年,最终在2024年到达目的地。

帕克探测器将围绕太阳运行7次,在此期间航天器将逐渐接近目标。探测器将以600万公里的超近距离穿过太阳大气层。相比之下,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名发言人说:“帕克的太阳探测器首次飞入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我们称之为日冕层),它将彻底改变我们对日冕层的理解,并通过原位测量和摄影的结合,增加我们对太阳风起源和演化的理解。它还将加强我们预测空间环境对地球上生命和技术趋势的影响的能力。”

作为任务的一部分,美国宇航局将邀请人们在探测器的微芯片上留下他们的名字。这项活动从三月开始。美国宇航局在官方网站上说:“提交你的名字,它将被输入芯片,并把帕克探测器带到太空。”

美国宇航局今年早些时候开始测试帕克探测器。美国宇航局此前宣称,当探测器接触到太阳的外层大气时,将达到每小时70万公里。帕克探测器将进入太阳的外层大气,收集有关恒星生命及其气候事件的重要信息。这个项目将帮助科学家改进我们对危险太阳耀斑的预测。

今年1月,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专家将帕克探测器放入一个12米高的热真空室。真空室模拟宇宙飞船在太空旅行中经历的恶劣条件,包括接近真空、极热和低温的条件。经过七周的测试,工程师们在三月中旬将探测器从真空室中取出,包装后运到佛罗里达州的发射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名发言人在一月份的一份声明中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历史性的帕克太阳能探测器将彻底改变我们对太阳的认识,太阳环境的变化会扩散到太阳系,影响地球和其他世界。帕克探测器将穿过太阳的大气层,比其他探测器更靠近太阳。它将经受热量和辐射,并最终为我们提供历史上最接近的恒星观测。”

美国宇航局在2017年9月首次展示了探测器的部分设计,包括新安装的隔热罩,它可以承受2500华氏度(约1371摄氏度)的温度。这种革命性的隔热罩将保护飞船于2017年9月21日首次安装。去年五月,在芝加哥大学礼堂的现场直播中,美国宇航局首次宣布了帕克探测器任务。

美国宇航局科学任务委员会副主任托马斯·祖布钦博士说:“我们想向太阳系最热的环境发起挑战,并在其中生存下来。我们想测量那里的环境,了解是什么过程使日冕变热,是什么过程加速了太阳风。”

Zurbuchen博士后来称探测器为帕克,以纪念对太阳风研究做出贡献的芝加哥大学科学家尤金·帕克。帕克博士当时也发表了演讲,对此他回应道:“我非常自豪能够与这一历史性的太空任务建立联系。”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尼古拉·福克斯博士是帕克探索仪器项目的科学家,他当时在平台上说,美国航天局尚未能完成与冕层如此密切接触所需的材料。她补充道,日冕层实际上比太阳中心更热,发现真相也是探测器任务的关键部分。

帕克探测器配备了耳语白光成像仪,当探测器高速穿过太阳风时,该成像仪将对探测器进行拍摄。为了测量太阳风中等离子体的体积,帕克探测器还将配备一套磁成像设备。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说法,在这个有利位置进行观测将有助于我们揭示恒星运动的物理本质,并可能提高我们预测太空气候的能力。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通过日冕发射一个探测器,以更好地了解太阳风和它发送到太阳系的物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研究员埃里克·克里斯蒂安谈到这次任务时说:“这将是我们第一次去太阳。我们无法到达太阳表面,但这次任务足够接近,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三个重要问题。”

太阳是太阳风的发源地,太阳风可以以每小时160万公里的速度穿过地球。帕克探测器任务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这些巨大的太阳事件。数百万吨高磁性物质可以从太阳中喷发出来,以每小时数百万公里的速度进入太阳系。吹向地球的太阳风会干扰地球磁场,并将能量注入辐射带。

美国宇航局说:“这项任务将帮助我们理解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键联系。数据将是我们理解或预测太空气候的关键。在我们与太阳密切接触之前,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太空气候会对地球造成的巨大损害。在离太阳最近的轨道上,帕克将以每小时450,000英里(约每小时720,000公里)的速度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恒星爆炸发射的脉冲激光竟是太阳的10亿倍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超新星爆炸是一种恒星产生剧烈爆炸的现象,这种爆炸度极其明亮。日前,科学家发现一颗恒星爆炸发射脉冲激光竟是太阳的10亿倍。这颗恒星就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夏尔·沃尔夫和若尔日·拉叶共同发现的沃尔夫·拉叶星。科学家认为它通过超新星爆炸从而走向“死亡”。

近日,科学家观测到宇宙中最亮的恒星大爆炸,从观测的图像可以看出,这颗超新星在爆炸中发射出看超强的脉冲激光,据科学家估计是太阳的10亿倍。专家称超新星爆炸释放超能量,意味着该恒星的死亡,这颗爆炸的恒星就是沃尔夫·拉叶星,科学家称与沃尔夫·拉叶星相像的恒星有很多,但是就是沃尔夫·拉叶星的寿命却比其他的恒星要短很多。

科学家称宇宙中的超新星爆炸,就是因为沃尔夫·拉叶星,这个最亮的恒星它发射超强脉冲激光极强。有观点认为沃尔夫·拉叶星有可能“悄悄地”坍缩成一个黑洞。而不是成为一颗超级亮的超新星爆炸,但现在科学家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显示沃尔夫·拉叶星通过超新星爆炸而“死亡”。

科学家将这次超新星爆炸命名为SN2013cu。据悉,SN2013cu位于牧夫座方向上,距离我们大约3.6亿光年,属于IIb型超新星爆炸,这意味它将在极端的时间内坍缩成一个致密的天体,比如中子星或者黑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科学家发现太阳正在向地球“打喷嚏”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但有时太阳的一些异常变化会给地球等行星带来麻烦。例如,日冕物质抛射是对地球有严重影响的太阳爆发。日冕物质抛射(CMEs)是巨大的泡沫状气体,携带磁力线,在几个小时内从太阳喷射出来。如果日冕物质抛射将大量等离子体物质和能量注入地球,可能会严重影响人类的通讯基础设施。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试图预测日冕物质抛射,希望警告能有助于防止电子设备和电网受损。研究人员还将这种现象比作“太阳打喷嚏

雷丁大学的马修·欧文斯教授说:“直到现在,日冕物质抛射一直被认为是空间中的移动气泡。我们发现它们更像是不断膨胀的尘埃云或喷嚏,由独立的等离子体组成,它们做着自己的事情。”

当太阳风作用于日冕物质抛射时,它的形状和行为将变得不可预测。欧文斯说:“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免受太阳辐射,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太阳风。”

这项新的研究和研究小组提出的将太阳风读数纳入未来日冕物质抛射预测的提议,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评估日冕物质抛射对人类技术的风险,并可能有助于减轻它们造成的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核能对太阳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全文共 1729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核能太阳提供了大量的能量这一点并不难确定,但这一过程的具体实现却比较难以理解。而要解开这一谜团的首要工作是要弄清楚核能的来源。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俄涅斯特·罗塞福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利用一束放射性元素的射线对金箔制成的胶片进行轰击,发现绝大部分光束穿透了胶片,而一小部分却被反射回来。由此,他认为原子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微型球体,而是具有某种特定的结构。在它内部存在一个原子核,其体积应只占原子内部空间的十万分之一,质量则占了整个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原子中其余大部分空间被电子所占据。

一般的化学反应(如碳、石油以及 TNT 炸药的燃烧)的实质不过是原子外部电子间的转移。这种转移的结果就形成了产生某种具有较少能量的分子(该现象与一个下滚的球体类似。对于相同的球体,其处于较低位置时所具有的势能要低于其处于较高位置时的势能)。一旦化学反应发生,多余的能量将伴随高能反应物向低能量产物的转变而以力、热或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并可通过能量的散失而进行结构的重新组合,同时,额外的能量也将以射线、热等形式释放出来。

在地球上所产生的一般化学反应比起这种核反应发生的次数要频繁得多,而且与一般化学反应相比,这种核反应的开始、停止和持续都困难得多。因此,在 19 世纪末期之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此外,还有一个真正原因在于由于放射性反应非常缓慢,因此在特定时间内所释放出的能量也是微乎其微的,而自然界的核反应的发生与放射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核反应中,一定质量的物质所释放出的全部能量比在化学反应中由相同质量的物质所释放出的全部能量要巨大得多。因此,虽然由逐渐收缩所引起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动能不足以支持太阳的生命时间,但核能却可以。不过得需要科学家们找出相应的核反应类型。

地球上自发形成的核反应中包含有大量的铀原子和钍原子。在放射反应发生的过程中,部分铀原子和钍原子被分解成碎片,于是能量就产生了。如果在我们所说的裂变过程中,铀原子和钍原子质量或多或少地减至一半,那么,所产生的能量将更多。但是即便是这样,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也不足以维持太阳的生命历程,更糟的是太阳本身所包含的这些原子也只是微量的。

对于中等尺寸的原子来说,它们包含的能量就更少。在普通的放射性反应或裂变过程中,原子如同滑坡一样,当原子量较大的原子裂变成较小的原子时,将释放出能量。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小质量的原子聚合成重原子的过程中。假设氢原子(最轻的原子)能聚成氦原子(次轻原子),这个过程中,由给定重量的氢原子产生的热量远远大于同重量铀原子产生的热量。

根据已知,太阳重量的 75%来自于氢,而其余约 25%来自于氦,太阳上的氢在聚合的时候为太阳提供了大量的能量,而太阳中丰富的氢的含量将使这个过程持续 10 亿年之久。此外,有关核反应的领域还存在一个棘手的问题。对于大原子量的原子来说,其状态更不稳定,也就是说此类原子处于反应的临界状态,在极小的作用力的推动下,就将产生衰变,有时在完全自发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因此,原子的裂变在适当的条件下应该是极易发生的。各个氢原子的原子核间排列十分紧密,它们具有产生聚变的可能。但另一方面,由于氢原子中的外部电子活动与宏观世界中炮弹的活动相类似,因此这种聚变反应在一般条件下又很难发生。当两个氢原子发生碰撞的时候,各自的外部电子将在碰撞时分别反弹,而绝对不可能相互靠近。

不过,这种现象只适用于地球上的条件。太阳上的超高温足以使氢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发生断裂,并促使原子核在原子内部不断运动。强烈的太阳大气压将使氢原子紧紧地撞在一起,而其超高温将促使氢原子运动的速度远远超过地球上的氧原子。这一切现象都将伴有巨大作用力的产生,从而使氢原子的聚合成为可能。

德裔美籍物理学家汉斯·阿尔布瑞特·贝斯曾致力于氢聚变的研究,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有关核反应的实验,同时,根据该实验对太阳中心发生相同的反应所应具备的温度和压力做出了近似的判断。在 1938 年时,贝斯制定出了一套对有关提供太阳存在所需能量的核反应进行研究的计划。迄今为止,他的有关理论仍具有权威性。至此,赫尔姆霍兹疑问终于在一个世纪以后有了正确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太阳花的花语是什么

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世间有一种花,它仿佛是太阳派来人间的使者,当太阳升起时,它们对着太阳微笑,它的名字叫太阳花。

灿烂的太阳花,仿佛每天都是充满朝气,阳光自信。在它的身上,总能感受到一种难以抵挡的精神力量。

本期花语整理,太阳花花语是什么,带你走进太阳花的世界。

太阳花花语之1

非洲菊(猩猩菊、日头花,扶郎花):热情、永远快乐,互敬互爱,有毅力、不畏艰难,有些地区喜欢在结婚庆典时用扶郎花扎成花束布置新房。取其谐意,体现新婚夫妇互敬互爱之意.非洲菊花形放射状,常作插花主体,多与肾蕨、文竹相配置。

太阳花花语之2

太阳花(半支莲,龙须牡丹、午时花,松叶牡丹,大花马齿苋):沉默的爱、光明、热烈它喜欢温暖、阳光充足而干燥的环境,阴暗潮湿之处生长不良。极耐瘠薄,一般土壤均能适应,能自播繁衍。见阳光花开,早、晚、阴天闭合,故有太阳花、午时花之名。它虽然小,并且叫作太阳花,但是如果没有太阳,仔细观察,它们只会收敛花瓣,但是绝不低头,直至花败。这是很多人也不具有的优良品质啊!

太阳花花语之3

向日葵(朝阳花、转日莲、向阳花、望日莲):沉默的爱,向往光明,厌恶黑暗向日葵具有向光性,人们称它为「太阳花」,随太阳回绕的花。在古代的印加帝国,它是太阳神的象徵。因此向日葵的花语就是--太阳。受到这种花祝福而诞生的人,具有一颗如太阳般明朗、快乐的心。他是许多人倾慕、仰赖的对象,也因此他始终无法安定下来,并认真的接受一份感情,具有晚婚的倾向。

太阳花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他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儿。突然有一天国家不安定了,外帮族要侵略,国王很为难,因为在他身边,没有一个能够带领兵队打仗的人。于是,他公布全城,“谁能带兵打仗,保卫国家,我就会把女儿许配给谁,他就能当驸马,有一天让他继承我的王位”。

很快这个消息传开了,在这之前,公主早就有了一位心上人,他平民出身,却有一身令人羡慕的好功夫。小伙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快进宫申请了带兵打仗,不为别的荣华富贵,只为能娶到公主,能和公主幸福的过一生。

这位小伙子临走前对公主说“我这一去可能两三年时间,你一定要等我回来,在这期间,希望你别嫁给贵族家的男子,我在东边很远的地方打仗,如果你想我了,就站在城堡的最高处,在那里你会感觉到我的,亲爱的公主,如果你真的爱我,就别忘了我和你的约定”。

就这样小伙子带兵远走了,公主含着眼泪带着希望送别了心爱的人,在战场上,因为小伙子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超强的武力,几次打仗都是胜利的。

然而,每一天,盼君心切的公主都会站在城堡的最高处,望着东方太阳出来的地方,祈祷着小伙子在战场上的平安和盼着小伙子最后一年的归来。

就在最后一年,快打完仗的时候,贪婪的国王嫌弃小伙子的出身,却改变了主意,觉的国家快和平了,一个平民家的小伙子当驸马,有点太过不去了,在小伙子没回来之前,故意给公主介绍贵族家庭和豪门子弟。

但是,善良痴情的公主这些年来并没有忘记和小伙子当年的约定。她拒绝了她父王给她介绍的那些贵族子弟,继续留在宫中等着远方打仗的小伙子。

不幸的意外发生了,在战场上的最后一个月,小伙子遭到敌人的陷阱,牺牲了。然而,国王看到国家安定了,并没有在乎小伙子的死活,给公主定好了日子决定把她嫁给贵族子弟,公主得知这个惨痛的消息后,非常的伤心,想起了和小伙子当年的约定。

在她被国王逼迫出嫁的那天早上,公主又来到了城堡的最高处,面对着东方升起的太阳,她看着,看着,好像又看到了小伙子在战场上打仗的身影,悲痛的在那天早上在城堡的最高处跳了下来。

公主死后不久,全城的老百姓为了怀念这对恋人,把公主和小伙子的尸体葬在了一起。当每一年清明,老百姓在这里扫墓的时候,都会发现,在公主和小伙子的坟上,长出了很多黄色的花朵,很漂亮,这些黄色的花,面向东方都朝着太阳盛开,像公主生前一样看着东方含着几分思情。

后来这个国家的老百姓们,为了纪念这对相守的爱情,把这种朝着太阳微笑的花朵,取名为“太阳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哪些作用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晴朗的白天,天空多呈蔚蓝色,这是由于大气太阳辐射的什么作用?这也许是大家心目当中从小到大的疑问,而学过地理知识的人相信都能答上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哪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有哪些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衰减可归结成3种作用的结果.

(1)吸收作用:①太阳光谱中的X射线及其他一些超短波在电离层被氮、氧等大气成分强烈地吸收;②大气中的臭氧对于紫外区域的选择性吸收;③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水汽、二氧化碳对于波长大于0.69微米的红外区域选择性吸收;④大气中悬浮的固体微粒和水滴对于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射线的连续性吸收.

(2)散射作用:大气中悬浮的固体微粒和水滴对于太阳辐射中波长大于0.69微米的红外区域连续性散射.

(3)漫反射作用:大气中悬浮的各种粉尘对于太阳光漫反射,它与大气被污染而变混浊的程度有关。

当然,总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一定是综合考虑这几种要素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太阳辐射对人体有害吗的这方面的环境污染小知识,请继续关注的近期更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太阳对航天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太阳对航天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大耀斑出现时射出的高能量质子,对航天活动有极大的破坏性。高能质子达到地球附近肘,特别是容易到达无辐射带保护的极区,会影响极区飞行;如遇卫星则对卫星上的仪器设备有破坏作用;太阳能电地在高能质子的轰击下,性能会严重衰退以至不能工作;如遇在飞船外工作的宇航员将危及生命。

太阳活动达到高峰时,地球上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气温升高、海水加速蒸发、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的降雨增多,而与此同时,东太平洋热带海域气温降低,这一现象类似于拉尼娜现象。在接下来的一两年中,这一现象又在太阳活动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一种类似于厄尔尼诺的现象,缓慢移动的洋流带来温暖的海水,取代了东太平洋热带海域温度较低的海水。

总的说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4.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

今天小编对太阳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