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太阳系边缘发现新天体的原因【精品四篇】

浏览

5998

文章

4

篇1:太阳系边缘发现了一个公转一圈需要两万年的新天体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科学》杂志在线版18日的新闻,天文学家已经证实了一个遥远的寒冷世界,它位于太阳系的远端。它需要20,000年才能完成一次旋转,而且它的轨道远远超出冥王星。天体目前暂时命名为L91,它的特殊位置和轨道将引导人类发现太阳系中真正的“第九颗行星”。

L91是由夏威夷的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发现的。研究人员尚未获得其大小和质量的准确值,但计算表明,L91可能正在从冰冷的奥尔特星云迁移到另一个冰冷的柯伊伯带,这是太阳系中已知最长的轨道——围绕太阳的一个圆圈需要20,000多年。

这个奇怪的、强拉伸的椭圆轨道意味着L91天体离太阳非常远。它离太阳最近的距离不小于50个天文单位(AU,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最远的距离,它可能达到1430个天文单位。

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远的巨型行星,但L91的出现揭示了其轨道不受海王星引力影响的世界信息。这个信息以前是未知的,甚至天文学家也不能完全解释这个轨道是如何形成的。他们推测这可能是由于外力的作用。

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认为,它可能是一颗未被发现的拉着L91轨道的巨型行星,这可能是太阳系中人们正在寻找的“第九颗行星”。

作为回应,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天文学家认为,如果“第九颗行星”涉及重力,L91的轨道将有一个大角度的斜面,而不是目前的情况。然而,这颗行星的引力非常复杂,不能排除“第九颗行星”的作用。尽管观点尚未统一,研究人员表示,像L91这样的天体的出现无疑为我们行星科学的“难题”增加了一个关键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太阳系边缘发现新天体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系边缘发现天体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家,布朗及其同事特鲁希略在美天文学会行星科学部的一次会议上宣布,他们在太阳系的最外缘发现一个球形天体。

新发现的这一天体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 288 年,直径约为 1290 公里,相当于冥王星的一半,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这是自 72 年前发现冥王星以来,太阳系中的一次最重要的发现。

“柯伊伯带”是比冥王星绕太阳轨道更远的一个带状区域。专家们认为彗星等就是从这里起源的。早先的天文观测表明,“柯伊伯带”中存在着大量由冰和岩石组成的天体,但体积普遍较小。天文学家们一直推测,这一区域中可能存在着体积接近行星的更大的天体。这次的新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他们的推测。

新天体距地球 64 亿公里远,处于库伯小行星带以外。新天体的代号暂为“2002LM60”,最后的定名还有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批准。科学家认为,该发现也带来另一希望---在库伯带中将可能发现另外一颗大天体,某些天体甚至可能大于冥王星。而冥王星就是在库伯带中发现的一颗大行星。

布朗他们最初是在 6 月 4 日,利用加州帕洛玛天文台望远镜发现“2002LM60”的,布朗说:“它的大小是所有小行星的总和。”随后,他俩又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这一天体进行了详细观测。

天文学家还为“2002LM60”起了个暂用名字--- “夸欧尔”。对曾经居住在美洛杉矶的汤瓦原住民来说,“夸欧尔”代表将世界所有东西聚集在一起的自然力量。这个暂用名也要由国际天文学会最后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在太阳系边缘,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悬浮的神秘天体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悬挂在太阳系边缘的巨大天体。这个天体可能有助于揭示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并解开几十年来关于这些天体藏在哪里的谜团。

根据《独立报》网站1月29日的报道,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这种大小的天体(一公里到几公里)悬浮在那里,但以前从未发现过。现在,日本国家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已经使用一种叫做掩星观测的方法成功地发现了这样一个天体。这意味着当物体经过天体前时,它会使光线下降,从而使人们观察天体。

根据这份报告,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其中一个天体,尽管它们已经被预测了70多年。

报道称,这个天体是在“雀跃带”发现的,这是一群漂浮在海王星外的小天体。最著名的是冥王星,但是那里有许多天体。

他们被认为是早期太阳系的残余。因为它们离地球很远,而且大部分不受辐射和较大行星的影响,所以它们仍然和那时基本相同,这可能让科学家在行星形成之前找到追踪太阳系的方法。

报告称,这一发现表明,这些天体的数量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要多。这一发现还表明,最终将成为行星的天体将首先形成一个1000米大小的星团,然后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今天环绕人类的宇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科学家发现极亮天体恒星残骸,亮度超太阳千万倍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在一个临近的星系中发现一个濒死的恒星残骸,它的亮度超过太阳1000万倍。这一发现带来了许多问题,而且推翻了我们对于宇宙中一些极端现象的物理学理解。

科学家发现极亮天体恒星残骸,亮度超太阳千万倍

这颗新发现的星球残骸属于宇宙中一种罕见的极亮光源,也就是所谓的X射线极亮天体。尽管它并非是我们所观察到这类天体中最亮的,但是这颗特殊星体的亮度是我们发现的其它任何恒星残骸的10倍。

黑洞巨大的引力会吸引来自恒星的气体,缓慢吞食。当恒星的气体进入黑洞,就会形成一个极亮的盘状物,也就是地球上的天文学家们所观察到的这种特征。

这种盘状物极热,能达到数千万华氏度,因此它的大部分光线都是以高能X射线的形式存在。这是因为气体正以极高的速度运动,这就使它变得极热而且极亮。

从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一直在探测宇宙中的这些明亮特征,他们把它称之为X射线极亮星体(ULX)。虽然这些光源的起源我们仍然一无所知,但是科学家们怀疑它们可能来自于恒星和黑洞间到的这种双星系统。

就像黑洞一样,当一颗质量远大于太阳的恒星在生命终结时塌陷就会形成中子星。然而,中子星并不具备黑洞一样的引力,因此无法捕获光线。它们会发射出光脉冲,这也是研究团队确信这个系统是脉冲星而不是别的天体的原因。

这颗中子星如何能够快速吸收气体仍然是一个谜。研究团队认为,这或许源自它的强磁场带来的改变。

无论答案是什么,这种奇特而且带来巨大改变的发现足够科学家们头疼一段时间了。加拿大亚伯达大学的一位物理学研究人员称,起源理论限制了这种星体的亮度,应当比发现的这颗星体亮度弱100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