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何避免宝宝感冒(推荐3篇)

浏览

3663

文章

3

篇1:宝宝感冒了哪些误区要避免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寒意渐浓,随之而来的是不少人患上了感冒。省会一些医院的数字显示,感冒的病人比前段时间增加了不少,下面来看看宝宝感冒了哪些误区避免吧?

误区一:认为打了流感(流行性感冒的简称)疫苗就可预防感冒。流感疫苗是抵御流感病毒的疫苗,对预防普通感冒没有疗效。虽然二者都是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但病原菌不同,临床症状有差别,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

误区二:认为感冒后只要关闭门窗蒙头睡,捂一身大汗就可治疗。这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出汗后身体似乎轻松一些,但并不能缩短病程,更不能痊愈。其实,对于感冒患者,既要注意保暖,又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并应多喝白开水,以利于及时补充体液和排出体内毒素。

误区三:认为感冒时讲究忌口,不吃鸡蛋或牛奶等“发物”。其实不然,专家说,患感冒后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口味宜清淡,适当多摄取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瘦肉、鱼类、鸡蛋、蔬菜、水果等才有助于康复。

误区四:有些患者认为患感冒后同时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成药、维生素等多种药物,可以让感冒好得快些。然而专家认为,普通感冒多数是由病毒感染造成的,抗生素不仅对病毒无效,而且还可能由于滥用而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治疗感冒的药物多数为复方制剂,大部分都含有解热镇痛药,如果服用种类混杂,有可能导致药物过量。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宝宝感冒了哪些误区要避免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怎样才能让宝宝避免感冒侵扰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感冒是孩子们最常见的疾病,不仅会侵犯宝宝的鼻部和咽部,治疗起来还十分麻烦。眼下正好是流行性感冒的多发季节,那怎样才能让宝宝避免感冒侵扰呢?

1、感冒流行期间少带宝宝外出

在感冒后的前两天到后三天,病毒的传染性是最强的。因此,感冒流行期间最好不要带宝宝外出,尤其是别去人少的公共场所。家里有人感冒时,也要注意减少和宝宝的直接接触。

2、全家人都要洗手

感冒病毒在手帕上的存活时间只有1小时,在手上却能存活70个小时。宝宝又喜欢到处乱摸,所以手上感染上病菌的机会就会很多。家里人由于生活圈子大等原因,极易将病菌带回家里。为了减少宝宝感染病菌的几率,大人外出回家或者抱宝宝之前最好都要先洗手。

3、鼓励宝宝多喝白开水

多喝水可以保持口腔黏膜的湿润,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有效阻挡感冒侵扰。

4、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新鲜的居室空气能够减少病菌的密度,降低宝宝被感染的几率。因此,早晨开窗换气不应该少于15分钟。

5、适当活动,冷热要均衡

鼓励宝宝多进行户外的活动,多晒太阳,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耐寒能力,还可以增强抵抗力。

6、均衡饮食

均衡饮食是健康的基础,要从小养成宝宝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少吃油炸食品。

7、生活有规律

良好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和充足的睡眠,都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宝宝生病的次数。当然,正常的流感疫苗注射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要注意,接种流感疫苗也不是终身有效和一劳永逸的,平时也要多多注意孩子的其他方面。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怎样才能让宝宝避免感冒侵扰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宝宝感冒用药避免哪些滥用

全文共 1983 字

+ 加入清单

感冒宝宝的常见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而反复感冒则在冬春季时节、寒暖交替时尤为多见。宝宝感冒了,家长都很心疼,都希望通过药物让宝宝快点恢复健康。但是,是药三分毒,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下面来看看宝宝感冒用药避免哪些滥用吧?

一、滥用成人药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备有“家庭小药箱”,在小药箱里也储存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感冒药。有些家长在孩子感冒后,就慌忙翻小药箱,找到感冒药给宝宝服用,以为是“对症下药”。殊不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药箱里的感冒药不一定和宝宝的感冒情况对应,吃了不对症的药或服用了成人的药,都会很危险。常给孩子服用成人感冒药有什么危害?

小儿体质特殊,给孩子服用成人药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氨咖黄敏胶囊、氯酚黄那敏片等药,对骨髓造血系统可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导致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降低小儿的免疫力,甚至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坏。所以,小儿感冒不能用服用成人感冒药,应该服用儿童专用的感冒药,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二、滥用退热药

发烧是件可大可小的事,如果长时间高烧不退,有可能烧坏宝宝的脑袋。所以,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烧就急着用退热药。其实家长不必过于担忧,要慎重用药。因为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成长发育。只有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而且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另外,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如阿司匹林虽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或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常用的退热药有哪些?

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常用的退热药有安乃近、扑尔敏片、小儿退热栓等。另外,值得提醒一下大家的是,有很多家长喜欢用APC(复方阿司匹林)给宝宝退烧。事实上,我们是不主张用这种药的。

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这种药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退热药如何用?

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入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

三、滥用抗生素

小鸾的女儿身体柔弱,经常感冒,特别是出现高热时,小鸾便坚决要求医生给孩子注射抗生素。小鸾认为,注射抗生素可以加速疾病好转。可事与愿违,即使给宝宝用了抗生素,女儿体温仍会反复,这让小鸾很无奈。

当宝宝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高热时,一些家长往往着急地要求医生给孩子注射抗生素,希望能快速降温。其实,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注射抗生素非但不对症,还容易诱发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一般来说,疾病都有自然病程,上呼吸道感染为5~7天,发热要持续2~3天。而且发热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必然联系,因此,家长不必过分紧张。什么情况可以用抗生素?

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四、滥用输液治疗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感冒发烧了就应该选择输液,如果不输液就治不了病。有时医生已经给宝宝开了口服药,家长也要医生给宝宝输液。事实上,输液治疗虽然治疗效果好,但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经过人体天然屏障过滤,一旦有不良反应往往比其他治疗方法更严重。输液易引起不良反应

输液就跟用药一样,人体有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即输液反应。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占80%以上。通常在输液过程中,病儿突然出现畏寒或寒战,数分钟后开始发热,体温迅速上升至39~41℃或更高。所以,给发热病儿输液要谨慎出现输液反应,重者可引起小儿惊厥,进而危及生命。

小编提醒:对于有发热的孩子,最好是根据病情合理选择用药的方式,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五、滥联合用药

宝宝感冒发热,父母都很着急。为了让感冒早点好,有些家长往往同时给孩子服用几种感冒药,将家中的抗病毒药、抗细菌药、解热镇痛药、止咳药全部拿出来给孩子吃,以为“药力集中”更保险,可以药到病除,缩短病程。

其实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后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都与肝脏和肾脏功能关系密切。由于宝宝体内各组织器官尚未完全发育,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解毒功能也较差。感冒药的品种虽然不同,但其药物成分大多类似,药物作用也大同小异。如果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就相当于加大了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的危险性会成倍增加。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宝宝感冒用药避免哪些滥用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