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何防范校园贷风险提示(合集3篇)

浏览

6656

文章

3

篇1:应防范校园网络贷款风险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金融创新,校园网络贷款的初衷无可指摘。但校园网络贷款平台若野蛮发展,就必然会埋下相关风险。对此,需要多方携手,强化校园网络贷款平台自律和监管部门监管,加强对贷款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金融知识的教育,共同防范快速发展的校园网贷可能带来的危害

一名大学生因欠巨额校园网络贷款而自杀的悲剧,近日引发舆论关注。这一极端事件,暴露出校园网贷风险管理、大学生金融知识和消费观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此,需要多方携手,共同防范快速发展的校园网贷可能带来的危害。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金融创新,校园网络贷款的初衷无可指摘。当前,高校里确实有些大学生存在创业、消费等现实的金融服务需求。但是,校园网络贷款平台若野蛮发展,就必然会埋下相关风险。目前一些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就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和机制。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大多自我宣传“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快至1天放款,0抵押0担保”,申贷门槛低,手续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贷款者本人亲自办理。类似无偿还能力的贷款一旦积聚起来,对网贷平台可能带来风险。

其二,缺乏监管主体和必要监管。校园网贷属于互联网金融,而当前我国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有些地方并没有做到位。虽然知道许多大学生并不具备支付能力,某些网络信贷机构却将其作为“摇钱树”客户群来发展,刺激学生非理性借贷和消费。

其三,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正确的消费观。根据此前的一些报道,校园网络贷款很少被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多被用于个人消费,尤其对手机、电脑等相对昂贵的电子产品的消费。由于不少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对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金额并不知晓,极有可能因网贷而背上沉重的债务,甚至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连环债务之中,最终还是要父母兜底,或酿成其他苦果。

针对校园网络贷款存在的问题,相关各方必须积极作为。

校园网络信贷平台应主动树立风险控制意识,建立内部风控机制。所借贷的对象应有偿还能力,而且在借贷的同时,应主动告知借贷者借款的真实风险,尤其是真实的利率及附加的各种费用等名目,以免学生陷入过度借贷的困境不能自拔,最终也导致网贷平台产生金融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如何加强大学生校园贷风险防范意识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贷款是具有风险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加强大学生校园贷风险防范意识吧。

操作方法

1

解释贷款的意思

贷款指的是像某一个平台借一笔钱,然后可以采用分期还款的方式还钱,需要一定的利息,而且如果没有按期还钱的话,则可能会被告。

2

贷款平台

目前网上贷款的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层冒出,然而大多数贷款平台是不可靠的,并且会把用户个人信息随意出卖,所以一定要学会如果鉴别网贷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要把这些告诉学生。

3

还钱能力

一些不太会规定在校学生不允许贷款,我认为这样的贷款平台是有底线的,因为学生并没有还款收入来源,贷款容易还款难,这不是让学生走上犯罪道路吗?

4

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需要的利息反而会比较高,如果借一万的话,则一年需要的利息是1300元左右,而且很多的民间借贷是不可靠的。要告诉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考虑需要承担的责任,不要给家人带来麻烦和困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如何防范校园贷风险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校园贷产品,打着低利息零风险的幌子,诱骗学生进行校园贷款,这种做法不但危害了学生的个人利益,而且还触犯了法律,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要坚决抵制校园贷,以防止校园带队学生造成严重危害,如何防范校园贷风险?需要多了解一些校园借贷知识,遇到校园贷产品之后需要及时远离。

目前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出于抢占市场和竞争的需要,普遍存在虚假、片面宣传。比如,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标准、逾期滞纳金、违约金等,学生真正签约借钱或产生了逾期后,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校园贷的危害有多大?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校园贷贷款门槛低、对借款人资质审查不严或根本没有资质审核,很多平台的审核和风控几乎形同虚设。如“凭学生证即可在线办理”,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还款能力、还款来源,诱导了学生过度借款、过度消费。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的消费观念。

2.自觉抵制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抵制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3.普及投资与消费相关的金融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培养防范“力所不及”的风险和识别各种非法借贷的意识与能力。

4.家长也需要及时和孩子沟通经济情况,引导孩子合理消费。

温馨提醒:

类似校园贷这种网贷产品,大学生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冲动,陷入了校园贷的圈套,高昂的利息和非法的逼债手段,会给大学生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